北宋小丫鬟 第32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想起她在现代首付的房子,在最高点买的,贷款利率都快百分之六了。
  又听罗玉娥道:“她们借这么多,怎么还啊?”
  锦娘想了想:“我听说莹娘被冯姐夫又介绍去香药铺,专门在铺子里卖成药,卖药您说赚不赚钱?尤其是不少妇人羞于看病,都是买成方,有时候她挎个篮子上门去卖,自然生意好,赚的也多。”
  之前,莹娘在做焌糟,月钱也很高,可听闻遭到客人调戏,就寻冯姐夫介绍了一份工作。
  无论做大夫还是卖药,都是比较挣钱的行业,只不过这些要有门路。
  魏雄看向女儿道:“锦娘,要不你也去做吧?求你姐夫介绍一二。一个月一二十贯,可不少。”
  “爹,我还是愿意做我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不靠别人,咱们也不欠人家的人情。”锦娘总觉得靠别人自己就得矮一截。
  魏雄知道女儿主意大,自个儿也说服不了,他又去锦娘房中帮她铺床扫地,甚至把锦娘漱口的被子都擦的干干净净,期间也没少让锦娘做家务。
  可锦娘知晓爹也就嘴上说说,常常是他们夫妇帮着她收拾房间,不需要她做什么。
  中午,罗玉娥做了炸丸子,她亲自挎着篮子去苟秀才家中送饭,还给苟师娘送了一碗丸子。回来时,找锦娘去州桥逛去,锦娘赶忙换了一双旧鞋,戴上毡帽。
  罗玉娥一出来就道:“你不知道你爹那嘴多碎,我只要多花一分钱他就爱说什么败家子儿的,还是女儿回来好,我也有人作伴了。”
  “娘,爹就这样,嘴上这般说罢了。等明年你们找一处铺子,好生做生意,有了出息,爹也不好啰嗦了。”锦娘劝着。
  其实似她娘这样年纪的女子,很多内心的苦闷无法倾诉,丈夫未必理解,儿子年纪太小,还有亲戚关系不太和谐,还好她回来了,能够陪伴一二。
  锦娘边走边看,终于有一种踏实感:“娘,您知道为何女儿今日特别高兴吗?就是三叔他们也影响不了我的心情了。因为我是自由的人了,真的很好。”
  有好些安慰的话,罗玉娥心里明白,却说不出来,她是个粗人,只会说:“锦娘,你昨儿不是看曹家从食吗?娘买给你吃。”
  锦娘好笑:“娘,您一边说女儿家瘦些好,可一边给人家吃最多的东西。”
  曹家卖的糟的小鱼干和松饼,锦娘看着不错,让人包了些,又看到各种肉脯,花二十个子儿买了些,罗玉娥也买了两只风干鸡准备过年的时候吃。
  吃食随意买了些,却见这里有专门的铺头卖各种头花,锦娘拉着她娘道:“走,我们进去看看。”
  这里的梳篦、耳环、头面、绢花、绒花、项圈、璎珞应有就有,而且价格非常便宜,最贵的三十文,全都是何娄物。
  罗玉娥起初还小心翼翼的,但之后她一件件试,锦娘则道:“娘,您戴这种长珠子的好看,还有这个一把莲的耳坠也不错,买了吧。”
  “我就戴着玩玩,哪里还真买啊。”罗玉娥挣扎半天,还是放了下来,毕竟现在她们俩没有收入。
  锦娘劝道:“也不过十文,就买了吧,我给您付。”
  罗玉娥又摇摇头,锦娘只好直接对掌柜的道:“我要这对‘珍珠耳环’,掌柜的帮我包起来吧。”
  她直接帮娘买了,娘当然是高兴又小心翼翼的,看的锦娘心酸的很。
  腊八之前,程牙人给了文书给她,让她进文绣院去当场考核,等于是她前面的绣品已经过关了,现在是决赛。
  程牙人还道:“这次文绣院只招十人进去,但是据说参选的就有数百人,到最后复选的才三十人。”
  这就是要在三十人中脱颖而出了,锦娘还有些压力。
  此次考核是由少府监派出的官员督考,家里人都很紧张,锦娘却是那种越到大事上越有静气的人,她深吸一口气平静下来,由父亲雇车把她送去。
  魏雄不善言辞,只是指了指马车:“爹在这儿等你。”
  “嗯,女儿进去了。”锦娘又深吸一口气,踏了进去。
  文绣院不愧为负责纂绣,以供皇家服饰、用品及宾客祭祀之需的地方,真的是极其阔气。听说这里还有绫锦院、染院、文思院。绫锦院专门产专供皇室贵族和达官显要服用,亦供军需,染院则主要任务是掌染丝帛绦线及绳革纸藤之类,文思院除了织造罗、帛等,供岁赐之用外,还掌造金银犀玉工巧之物,金采绘素装钿之饰,以供舆辇、册宝、法物凡器服之用。
  引导的人都穿着官服,迈着四方步。
  进去之后,便见到几张八尺长的红木桌,上面放着考核的东西,只听督官道:“你们每个人桌上都有三件物件儿,第一件是破了洞的衣裳,你们要补的平整看不出来任何瑕疵,第二是在给的荷包上绣相应的景,第三件是要会用雕版做贴金印花的领抹,在两个时辰之内完成,过时不候。”
  听督官介绍完,锦娘松了一口气,三样她都会,尤其是印金贴花,是她偷师陈娘子的。
  在周府三年,仿佛高考刚考完,现在简直强的可怕。
  先拿到破的洞,找到相近的颜色,就开始界线分出经纬,用绣绷把洞撑起来,开始飞快的绣起来,光这个洞就差不多花了半个时辰,她这还是快的。再看荷包,是土泥巴色,锦娘还未见过这么丑的颜色,抬头看别人的,也都是特别辣眼睛的荷包颜色。
  土泥巴色就不如把它当泥地,对,绣六月雪,锦娘赶紧用炭笔画了个花样子,如此便有一种出淤泥而不染的意思。
  锦娘看着旁边的绣娘补洞还能用双面绣,她心道果真这里是刺绣大师云集,自己不能掉以轻心。
  绣这朵六月雪时,根本不敢分心,好容易绣完,她又亲自藏好了线头,放在一旁。
  最后开始做领抹,这贴金印花是手艺活,锦娘这一项最弱,但是她好歹能完成,似乎身边有的人在低呼:“怎么用这个做领抹啊,我们不会啊……”
  这个时候谁还会告诉别人呢,大家都奔着进来呢,锦娘做的小心翼翼的,做印金的诀窍就是把胶涂三遍,涂完再印上去,若是烫完就不能再烫了。
  涂完之后,用小刷子赶紧刷,刷完又开始描彩,这一步就千万不能手抖。
  锦娘提醒自己,小心,小心,再小心。
  最后一炷香的时候,全部完成,她站了起来:“督官,我做好了。”
  督官见她交上来的绣物,暗自点头:“你出去在廊下坐会儿,结果马上告知。”
  “是。”锦娘舒了一口气。
  在廊下没坐上一盏茶的功夫,就听督官出来唱名,锦娘忽略了前面的名字,终于听到第八个名字是她。
  “江陵府魏锦娘入选!”
  锦娘一喜,从此她就过上卯时(早上六七点)上工,酉时(下午五点)下工,每旬休息一日,一年可以休息六十日的日子了。听说天气炎热的夏季(从农历五月初一到八月初一),绣匠们的工作量照例还要减半,元旦、寒食、冬至、圣节、请衣、请粮、请大礼等节假日都要放假呢!
  第39章
  之前程牙人说过文绣院的月钱是每月月粮两石, 米豆六斗,全部折算成粮食发放下来,她还去外面和文绣院合作的书铺让人写了个小木牌, 木牌上右边大大的写着文绣院三个字, 中间一行字写的是绣画科花鸟局 最左边一书魏小娘子,工本费一共十六文。
  魏雄听说女儿中选了,父女二人忙回去告诉罗玉娥好消息, 家中自然十分欢喜。
  锦娘知晓自己入选, 也拿了十二贯给爹娘,让她们赶紧去买一辆驴车。
  自家有个车还是方便些, 到时候发粮食的时候,直接自家用驴车拉回来, 岂不是更方便, 只是她道:“这草料就由你们平日打理了。”
  一家人虽然在一处住, 但是真正过日子起来,还得你来我往,大家先把话说在前头, 如此反而更好相处。
  罗玉娥笑道:“放心, 草料我们买就是了。”
  “嗯,像平日爹娘买菜油盐酱醋做饭洗衣服你们负责,其余的柴、炭、皂角粉、米由我负责,如此咱们都分担点。”锦娘提出道。
  爹娘当然不肯,他们要都出了, 锦娘却道:“话不是这么说的, 咱们长久的住在一处,我也这般大了,开始挣钱了, 大家互相贴补,日子才好过一些。”
  如此,爹娘方才同意。
  一家人相处也是有诀窍的,父母疼爱你不假,但也真的不必总把自己当小孩子,理所应当的让人家付出。
  文绣院入选之后,还要三日之后方才能上工,锦娘便买了绣架在家,开始绣起荷包来。罗玉娥不理解道:“怎么现在还做这个?不是说已经考上了么?”
  “这是拿去锦绣阁的,文绣院的月钱不多,我得有些别的收入才行。您不知道,锦绣阁是不许随意占他的地方售卖的,必须是先从荷包扇套这些入眼了之后,才会留一小块地方给你去卖成衣。”锦娘伸了伸懒腰,继续低头做。
  罗玉娥看着女儿道:“你还真是上进。”
  锦娘笑道:“肯定要坚持的,女儿正年轻呢。您不知道文绣院多大,我一个人就能分三个绣架给我,各种丝线绒线画册什么都有,真是太好了。”
  罗玉娥把火盆往女儿这里挪了挪:“你有了筹算,我们也放心了,年货我们都备下了。”
  “嗯,家里的事情都请娘安排,日后咱们家肯定会蒸蒸日上的。”锦娘笑道。
  又说冯胜那边听到莹娘要买宅子的事情,也是对荣娘道:“这也太冒险了,步子跨的太大了,谁不是小宅买了再换大宅的,她才那么点钱就想一步登天了。”
  “我也这么想的,她怎么借了那么多钱啊,我想都不敢想。”荣娘觉得都有点害怕,但不知怎么又觉得这些堂妹们似乎一个比一个冲的厉害。
  冯胜饭还没吃几口,就听人喊,他连忙起身对荣娘道:“晚上我要去几户人家,就不回来了,你带着麟哥儿先睡。”
  也别说冯胜钱挣的多,但他也是很辛苦,夜里上门看诊几乎是家常便饭。
  有时候熬夜回来,早点干脆就在外面吃了回来。
  荣娘只好道:“好歹把饭吃了走啊。”
  “不吃了。”他赶紧去拿药箱,他一个外乡人,要在汴京干出一番大事业来,哪里能停下脚步啊。
  屋子里寂静的可怕,又只有她和麟儿了,小孩子这个时候都已经睡了,就又只有她一个人了。出去又不能出去,在家中又寂寞无趣的紧。
  其实她根本不需要冯胜这样拼命挣钱,只要一家人在一起比什么都强。
  隔日是腊八,荣娘亲自熬了腊八粥后,就让车夫去臭水巷,毕竟她两位叔叔都在那儿。只是没想到二叔家里,也买了新的驴车,她过去的时候,二叔正取下车套,牵驴进门。
  “荣娘来了。”
  只见二叔母走了出来,她鬓边簪了一朵绒花,耳朵上戴着珍珠耳坠,绿色大布袄配着挑线的红裙子,倒似和往常不一样了。
  荣娘赶紧笑道:“我是来送腊八粥的,怎么叔叔买了驴车么?”
  罗玉娥道:“还不是我们锦娘出钱买的,若没个车出去也不方便啊,到时候锦娘去文绣院上工,扬哥儿要读书,都得要车接送才行啊。”
  荣娘惊讶:“锦娘这么快就已经找到差事了吗?”
  “那还有假,文绣院的差事比在别人家做女使可是强太多了。”罗玉娥提起来嘴都笑的合不拢。
  二房宅子不大,却收拾的温馨,厨房里烧着汩汩的热粥,堂屋的小厅放着几样细点,二叔母还从铁汤瓶里倒了热水泡茶给她喝,不一会儿,锦娘也出来了。
  锦娘在家中几乎没什么打扮,穿的粉色半旧不新的厚袄,底下穿着绵裤,外面罩着一条碧色三涧裙,皮肤倒是变好了些,只是还有黑眼圈。
  荣娘拉着她的手道:“怎么考上文绣院也不与我们说一声,正好我们也该上门道贺的。”
  “又不是什么当官作宰,或者中了进士,哪里还要专门去说。”锦娘陪着说了几句。
  荣娘又起身去了三房,锦娘则尝了尝荣娘送过来的腊八粥,然后对她娘道:“大姐姐熬的烂熟的,还挺好吃的。”
  “恐怕熬了一晚上呢。”罗玉娥也吃了一口。
  锦娘摇头,又进去打络子,她做了一对红梅荷包,灰色的亮面缎子上绣的是红色的梅花,底下是绣在缎布上,上面衔接则是用贴上去一根做的黑枝红梅,络子也打的是梅形结。
  这等红梅荷包很适合年轻的少女佩戴,接着她又在家赶紧做了一对富贵些的古钱纹腰圆荷包,当然这缎子是周家带出来的,前期自己的投入也不少啊。
  做完两对荷包,次日他就等爹送了弟弟去学堂后,爹娘一起送她去锦绣阁。
  本来按照流程,她把荷包放那里卖,若是有客人看上,锦绣阁就会跟她签契约,锦娘想的是正值冬日,梅花的肯定好卖,自己等上月余就行。
  “陶掌柜,这是我绣的荷包,若是有人看上,您就去臭水巷往西边数第六家,让人带个信给我。”锦娘道。
  陶掌柜本是漫不经心,但见锦娘的荷包的针脚花样竟然都很好,正欲收下,罗玉娥自然帮女儿壮威:“掌柜的,我女儿可是文绣院的绣女,非同一般的绣娘。”
  “原来是文绣院的绣娘,本来我见你针线活好就想签下的,如今正好了。”陶掌柜就更没什么担心了。
  锦娘还把自己新做的木牌给那掌柜看,如此签下契约就更顺利了。
  她们的这张契约不是雇人的契约,只是买卖如何分账的契约,然后锦娘所要的衣料、丝线、配饰全部可以在锦绣阁拿,但锦绣阁有的只是些基本的布料,要去外头的布店买的话,得拿条子报账。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