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小丫鬟 第17节
锦娘自觉自己这份礼送的丰厚了,便是周家姐妹们平日互相也多是针线见礼,若是荣娘愿意和她往来,日后她也能够趁机出门去,看看锦绣坊和文绣院的招工。
却说冯胜和荣娘夫妇在京中赁了一个一进的小院子住,荣娘父亲过世之后,母亲拿了三十五贯出来办丧事,后来母亲病重,二叔都不肯过来探望,生怕让他们出钱,等母亲过世之后,丧葬费又是她拿钱出的,成亲的嫁妆也是她自个儿拿银钱出来,即便人家当年赔了五百贯,可到如今手里也只有二百贯了,这是她全部的家当。
丈夫的月钱来这里赁房子,打家具,置办家什,好容易安置下来,她看了看天色,连忙下厨烧了鱼汤,这个时候冯胜回来了,又把锦娘送的礼拿到她面前来。
“想不到她还恁多礼。”
荣娘拆开看了看,翻了翻,是一对荷包和木梳子,偏偏她天生丽质,不需要去什么有名的店铺,东西都是用最普通的。所以,也以为锦娘送的东西寻常,只觉得几盒糕点倒是不错,想了想回礼,便把丈夫从医馆拿回来的洗面药和皂角装了些当作冬至的回礼。
其实锦娘也买过赵太丞家的洗面药,但看到荣娘回送的这一小瓷瓶,仿佛就跟现代的小样差不多,几十文就能买,还有两包皂角她就顺手递给四儿了。
故而,荣娘那边托人让她今年过年去她家,锦娘就没去,关系不到位,也是几个人坐在那里尬聊,还欠人一份人情。
当然,这不是最主要的,她还要在过年拿赏钱呢。
出来做活,当然是赚钱比什么都重要,只不过她出门的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
过了冬至就是腊八节了,家家户户都互相赠送腊八粥,北宋的腊八和后世的有点不同,现代都是用红豆、红枣、莲子还有花生这些熬的,但是这个时候的腊八粥却是用核桃、松子、乳蕈、柿子、栗子这些熬煮的。
软糯糯的,尝起来就很好吃。
吃完腊八粥,四儿正在纳鞋底,她现在也能够给锦娘打下手了,锦娘也轻松了不少,因此她手上就正在缝四姑娘的领抹。
大姑娘的六个荷包,两双错到底的鞋面都糊好了,四姑娘的暖帽也做好了,只领抹要绣玉兰花需要耗费功夫,她现下绣的玉兰海棠是仿照五代徐熙的玉兰花描的花样子,玉兰海棠有玉堂富贵之意。
秦霜儿当然不知道锦娘仿的名画,还暗自嘀咕怎么锦娘和她们一样都是跟陈娘子学手艺,她的花样子精妙无比,大姑娘的衣裳现下几乎都被她包圆了。偏还人人都夸奖她做的又快又好,甚至二姑娘曾经骂过她的人,似乎也暗中求大夫人让锦娘做衣裳。
可她来不及多想,白日她要和二少爷房里的嬷嬷姑娘们打好关系,夜里一个人独自熬夜完成绣品,也根本没太多的功夫研究新花样出来。
当然她来周府做绣娘,本来也不是为了真的在刺绣行当发展的,当然也不会拿出功夫深耕。
然而,对于锦娘而言,她即便是野路子出身,但她很喜欢刺绣,也把刺绣当兴趣,摒弃无用的社交,深耕绣技。
瞧,四姑娘的长袄做出来,其实也并没有用太繁复的技巧,那些锦娘也不是很会,然而大家却都夸好看。
因为年关底下,四姑娘打赏也很大方,甚至都能比肩大姑娘了,她赏了自己一吊钱,三尺的布头、一个小巧螺钿妆奁盒。
当然,这里也有锦娘不知道的事情,四姑娘赏赐出去之后,她的心腹丹荔道:“您的私库本就没多少,苗小娘贴补您的也少,怎么赏那么多给针线房的。”
“这有什么的,人家辛辛苦苦做了一处,咱们怎么能心安理得啊。”四姑娘总觉得古代奴婢就已经很可怜了,人家来给你做事,不就是为了银钱吗?
殊不知丹荔却暗自在心里想四姑娘一个月月例也不过两贯,年底长辈们各处赏赐加起来也不过二三十贯,她们这些身边伺候的还没赏钱呢,全给姑娘做了人情,姑娘都是为自己的名声罢了。
四姑娘这里的事情锦娘不懂,她做活儿,活儿做的好,体面些的主子一般都会赏赐的,就像大姑娘那里的两双错到底都说做的好,大姑娘赏了她一匹上等浙绢,约莫一贯三百五十文左右,还赏了她一碟点心。
这次大姑娘的鞋子纳的鞋底有四儿帮忙,锦娘不好把一匹绢裁破,就索性拿了六十文并一碟点心给她。
约莫是这次锦娘替四姑娘做的衣裳也很好,今年蒋氏嫂子的生辰,她没有似以往那般让陈娘子做衣裳,而是拿了尺寸让锦娘做。不过,陈娘子也没闲着,蒋氏让她给周存之做喜服,同时还要裁八套新衣服,她也实在是忙不过来。
当然,蒋氏也很会做人,知道针线房辛苦,特地过年送了一桌酒席过来,只可惜方巧莲去她干娘匡妈妈那儿用,秦霜儿去她干娘林嬷嬷那里用,也只有陈娘子、锦娘和四儿小荷几个坐在一处,看起来稀稀拉拉的。
人是很容易受到环境变化的,陈娘子倒是笑问锦娘:“你怎么也不认个干娘,到时候行事也方便啊……”
“看您说的,我就做好我本分的事情,为您分忧,踏踏实实的干完剩下的两年就回家。平日有您照拂就够了,我也不需要什么干娘。”锦娘不爱好高骛远,她也没那么大的抱负,做什么事情把眼前的事情做好,把身边的人团结好比什么都强。
小荷就暗自羡慕四儿,悄悄道:“你看锦娘姐姐对你多看重,这次过年还赏了你一个荷包,二十个钱,又教你绣花做鞋,我到现在络子还没学会呢。”
别看锦娘平日对四儿要求严格,但是真的教东西也真的分钱给她,秦霜儿话说的很好听,却不怎么教导小荷,给的东西多,但从来不给银钱,只是常常给些点心果子罢了。
四儿笑道:“那这也没办法。”
在她心目中锦娘姐姐说话总是笑笑的,教她也教的认真,对她很大方,她真的是跟对人了。的确,秦霜儿很会做人,可她还是为了自己,就跟四姑娘差不多,四姑娘房里的人赏钱不多,但是赏给外头的人大方。
但四儿也知道四姑娘为何这般,小姐们中大姑娘二姑娘有大夫人补贴,三姑娘的小娘虽然落魄,但吕小娘曾经和嫣红一样,帮着大夫人管过十几年的家,积攒的私房颇多,只有四姑娘生母家贫,她没有贴补,又不想让下人瞧不起,也只能如何了。
这些话四儿也说给锦娘听,锦娘看着她心疼的样子还笑道:“四儿,咱们做丫头的,日子比主子们难过多了,轮不到咱们去心疼主子,好好做咱们的活便是了。”
锦娘把蒋氏吩咐的衣裳做完之后,才发现右手中指处生了冻疮,好在只有一小点儿,她赶紧晚上泡热水,尽量不去抓。还好蒋氏赏了她不少东西,一对铁汤瓶、二十根蜡烛、一斤湖南山色茶、一把鸡毛笔。
铁汤瓶类似于热水瓶,一个差不多八九百文,二十根蜡烛价值四贯左右,湖南山色茶一斤九百六十文,鸡毛笔产自广西一根差不多三四文,这些统共价值六七贯。以前锦娘也觉得钱最重要,现在才知晓许多东西是可以直接以物易物的,所以除了鸡毛笔和铁汤瓶拿出来用,别的东西几乎都收着。
有了两个铁汤瓶,最方便的便是洗头发,她当即下午就洗了头发,又帮四儿也洗了头发,两人就在一旁惬意的歇息。
四儿突然道:“锦娘姐姐,你上回还说你想再去大相国寺的,咱们这下算是出不去了吧。”
“是啊,很难了,家里过完年,二奶奶又要进门了,怕是咱们针线房还要忙活呢。”锦娘摇头。
再者,她现在手里有些积蓄,也不愿意离开,离开了就怕人偷东西。
她们又不是贴身伺候主子的,还能跟着出去,锦娘出门的计划暂时耽搁了。不过,天无绝人之路,二少爷要送她师母礼物,知道师母礼佛,又通过翠纤那里知晓锦娘擅长绣佛经,遂找锦娘绣经文。
锦娘则以绣经文为由要去大相国寺买拓片,拓片一本不过一百多文,都是名家大作,二少爷立即就同意了,还觉得她细致认真。
因此,她顺利拿到了外出的对牌。
第27章
从周家出来, 她没有先去大相国寺,而是让匡三郎带她到了交子铺,现在的交子面值一般是五贯和十贯, 一贯收取手续费三十文, 两年一换,正好等她回去江陵的时候,就能换成新的交子了。
这也是无奈之举, 若是在自己家中, 谁愿意换交子,手续费这么贵不说, 若是朝堂打仗这交子还不稳定。
从交子所出来,她手里抱着的匣子空了, 二十贯钱换成了两张纸。
但这也也避免了别人偷钱, 如此想着她心情也好多了, 四儿则羡慕的看着锦娘,识字真好,锦娘姐姐既可以绣佛经赚外快, 又能存钱, 她连这些都不会。
钱换成交子之后,她迅速去了大相国寺买拓片,又说去锦绣阁观摩。
锦绣阁显然和她想象当中高屋建瓴富丽堂皇完全不同,甚至还没有她曾经所在的蜀绣阁大,但进去之后, 会发现这里完全不同, 这里全部是按照区块分的,最前方放着的标着荣夫人手作,大抵是这一块都是荣夫人所制。
荣夫人也是绣花鸟的绣娘, 但她的衣裳用色之新雅,绣功之精妙,让锦娘自叹弗如,甚至一旁还放着她双面绣的美人图。
她边走边看,也发现不少端倪,锦绣阁最顶尖的是能绣屏风的大师,她方才问过这样一架绣屏竟然高达上千贯,但这些人也是从小件开始被客人看中,才得意做绣屏的,有实力之外,还得有运气。
“这架芙蓉花开绣的真好。”锦娘忍不住赞叹。
四儿也跟着点头:“是啊,还有方才那幅什么图也绣的很好。”
锦娘笑道:“那叫山鹧棘雀图,茶色的绢布上绣的,还挺有古意的。”
二人走马观花了一趟,锦娘也打听到了锦绣阁的模式,锦绣阁这里同样是签绣娘本人,但只是合作模式,绣娘把物件儿拿到锦绣阁卖,锦绣阁五五分成。但同样,锦绣阁的主顾多,客源多,只要放在她家,得到客人青睐的机会比别的店铺都多。
这与蜀绣阁不同,蜀绣阁是不管你做多少都是一贯,即便是陈娘子之前在蜀绣阁也不过三五贯,那都是熬了许多年的。
也难怪知晓周家出十贯的月钱,宁可背井离乡也要过来。
如此思忖着,又听匡三郎在外催促,锦娘才带着四儿离开。
回到周府之后,锦娘先去库房讨了茶色的绢布,在绣布上打了格子,又找陈娘子取了黑线和金线,黑色绣字,遇到“佛”字就用金线。
其实绣这样的并不简单,但她现在只会绣佛经,看今日锦绣阁挂的人家绣的佛像,整件绣品就用了平绣、打籽绣、印金、钉金箔各种技法,那才是鸿篇巨制望尘莫及哦。
在她绣佛经的当口,住在周家的两位举子都参加了省试,纷纷落榜,窦举子在南京国子监读书,此次落榜继续回南监读书,至于何三公子则被周大老爷推荐入汴京的国子监。
有人得意,就有人失意,而最风光的莫属于省元,说他年纪俊朗,又有子建之才,最重要的是尚未婚配。
当然,除了这位省元之外,还有几位年轻的进士,宋朝盛行榜下捉婿,据说许多人家已经是开始摩拳擦掌了。
周大老爷也打算带女儿们出去游玩,若是能寻一位进士女婿,那就比什么都强,反正他有四位女儿。当然,这对于蒋氏而言无所谓,因为她长女已经悄悄和宰相家交换了八字,不是那些穷书生比得了的,次女也等姐姐来信,到时候就敲定了亲事,只不过她都没和女儿们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些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可对于三姑娘,她就把吕小娘喊过来吩咐了一遍:“三丫头虽然不是我养的,但我最希望她能成就此事,我这里有几匹时兴的料子,你叫家中的绣娘也可,或者去外头找人也罢,把三丫头打扮的出众些。”
长女和次女是她生的,早已有了前程,三丫头总归是她这一派的,若能许配个进士,对周家和吕小娘亦是极好的。
当年,她拈酸吃醋,又怕人笑话,强拉了吕小娘开脸,她女儿但凡能嫁一位进士,也算是对得起她了。
果然,吕小娘知晓此事欢喜的很:“妾身多谢夫人提醒。”
女儿马上要十二了,若能定下亲事,将来就不必发愁了。那些没根基的进士,大夫人素来眼高于顶,未必看的上,可女儿若是能嫁个进士可比同样嫁个什么庶子强百倍。
她的世界很小,只有她和女儿。
大人们似乎早已定各自的前程,姑娘们却都还不是很清楚,大姑娘虽然素来端庄,但是父亲要带她们去见那新科进士,也不知是不是为她择婿?但不管是不是择婿,能一起出去玩儿,她的衣裳也得重新做。
但这是私活,她吩咐春兰道:“我有一匹翠色的布,你拿过去让锦娘帮我裁制衣裳,对了,再拿两吊钱过去。”
一语未了,见二姑娘走进来道:“姐姐也忒大方,回回都这般厚赏,本就是咱们家的奴才,赏这么些,倒是越发纵了。”
在二姑娘的眼里,她们做主子的让她做活,那是看的起她,何必要赏?她们又不是没有拿月钱,如此岂不是纵容贪墨之风。
大姑娘知晓妹妹素来被母亲骄纵,她若多说什么,反遭埋怨,故而只道:“我可没有妹妹你这样大马金刀,你虽然说的有理,但家中上下也不唯独我是这般。”
这二姑娘不以为意,又坐下来说起旁的事情:“大姐姐,眼看下个月嫂嫂就要进门了,亲家老爷又升任刑部侍郎。虽说嫂嫂身份高也很好,可我去外祖家听说嫂嫂自小充男儿教养,性子有些……”
连二姑娘都觉得别人性子太强,大姑娘当然也有所耳闻,也有所担心,她哥哥是性子极其强的人,去年解试可是开封府头名,正因为如此张家才有女下嫁,在今年甚至递了嫁妆单子过来,陪嫁三万贯。
且张氏进门就是要做宗妇的,周家各房析产并未分家,大姑娘是从小看到母亲忙到脚不沾地,也不知这位嫂嫂能不能胜任?
但对二妹妹,她则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嫂嫂也是大家子出身,未必就是传闻那般。”
“也是,大姐姐那我先走了,祖母让我抄的经文,我还未曾写完。”二姑娘仿佛突然想起此事。
大姑娘想起昨日老太太让妹妹抄经文,立马道:“那你快去吧。”
熟料二姑娘刚从大姑娘处出来,就吩咐侍女:“你去让针线房的锦娘帮我赶制一套衣裳出来,对了,之前去外祖母家,有位堂舅母给我的见面礼我觉得丑,你拿去赏了她。”
侍女想了想:“二姑娘,是那对玉佩吗?”
二姑娘掩嘴笑:“是啊,还声称是玉璇阁的,骗鬼呢,何娄头面充上品。”
侍女憋笑过去拿。
三姑娘这边原本平日就和锦娘关系不错,锦娘生辰只唯独她送过东西,如今吕小娘与她说了此事,母女二人都决定找锦娘。
吕小娘还道:“虽说外头锦绣阁、丽人坊也不错,可是找了人上门,那就容易闹的大家都知道了。旁人倒是罢了,四丫头的小娘比我更受宠,她若是在老爷面前卖弄几句,那就完了。”
穷人家的孩子为温饱发愁,富人家的孩子为前途发愁。
吕小娘担心泄露给苗小娘知晓,殊不知苗小娘如今出了月子早就把大老爷拢在她房里了,这些消息她当然知晓了。
只不过她说给女儿听的时候,女儿反应太大了。
“小娘,我才多大啊。”四姑娘委屈,她这个年纪在现代小学都还未毕业呢。
苗小娘道:“姑娘,我知道你读书识字,见识也是样样胜过我,只是三年之后还不知道如何呢?定下亲事,过几年再完婚,你嫁过去就是进士夫人,有什么不好。”
四姑娘还是敬谢不敏,她认为即便在古代谈婚论嫁也至少及笄之后再说这话,哪有这么早的。
可苗小娘也有自己的见解:“你二嫂马上就要进门了,将来她又生儿育女的,你的年纪最小,轮到你的时候还剩什么呢?”
“小娘,将来也许轮到我的时候,父亲的官位升了呢?到时候女儿的前朝岂不是更好。”四姑娘道。
苗小娘摇头:“官儿哪里是那么好升的,你得记住到了手的才是真的,旁的长远的那不是咱们可想的。”
却说冯胜和荣娘夫妇在京中赁了一个一进的小院子住,荣娘父亲过世之后,母亲拿了三十五贯出来办丧事,后来母亲病重,二叔都不肯过来探望,生怕让他们出钱,等母亲过世之后,丧葬费又是她拿钱出的,成亲的嫁妆也是她自个儿拿银钱出来,即便人家当年赔了五百贯,可到如今手里也只有二百贯了,这是她全部的家当。
丈夫的月钱来这里赁房子,打家具,置办家什,好容易安置下来,她看了看天色,连忙下厨烧了鱼汤,这个时候冯胜回来了,又把锦娘送的礼拿到她面前来。
“想不到她还恁多礼。”
荣娘拆开看了看,翻了翻,是一对荷包和木梳子,偏偏她天生丽质,不需要去什么有名的店铺,东西都是用最普通的。所以,也以为锦娘送的东西寻常,只觉得几盒糕点倒是不错,想了想回礼,便把丈夫从医馆拿回来的洗面药和皂角装了些当作冬至的回礼。
其实锦娘也买过赵太丞家的洗面药,但看到荣娘回送的这一小瓷瓶,仿佛就跟现代的小样差不多,几十文就能买,还有两包皂角她就顺手递给四儿了。
故而,荣娘那边托人让她今年过年去她家,锦娘就没去,关系不到位,也是几个人坐在那里尬聊,还欠人一份人情。
当然,这不是最主要的,她还要在过年拿赏钱呢。
出来做活,当然是赚钱比什么都重要,只不过她出门的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
过了冬至就是腊八节了,家家户户都互相赠送腊八粥,北宋的腊八和后世的有点不同,现代都是用红豆、红枣、莲子还有花生这些熬的,但是这个时候的腊八粥却是用核桃、松子、乳蕈、柿子、栗子这些熬煮的。
软糯糯的,尝起来就很好吃。
吃完腊八粥,四儿正在纳鞋底,她现在也能够给锦娘打下手了,锦娘也轻松了不少,因此她手上就正在缝四姑娘的领抹。
大姑娘的六个荷包,两双错到底的鞋面都糊好了,四姑娘的暖帽也做好了,只领抹要绣玉兰花需要耗费功夫,她现下绣的玉兰海棠是仿照五代徐熙的玉兰花描的花样子,玉兰海棠有玉堂富贵之意。
秦霜儿当然不知道锦娘仿的名画,还暗自嘀咕怎么锦娘和她们一样都是跟陈娘子学手艺,她的花样子精妙无比,大姑娘的衣裳现下几乎都被她包圆了。偏还人人都夸奖她做的又快又好,甚至二姑娘曾经骂过她的人,似乎也暗中求大夫人让锦娘做衣裳。
可她来不及多想,白日她要和二少爷房里的嬷嬷姑娘们打好关系,夜里一个人独自熬夜完成绣品,也根本没太多的功夫研究新花样出来。
当然她来周府做绣娘,本来也不是为了真的在刺绣行当发展的,当然也不会拿出功夫深耕。
然而,对于锦娘而言,她即便是野路子出身,但她很喜欢刺绣,也把刺绣当兴趣,摒弃无用的社交,深耕绣技。
瞧,四姑娘的长袄做出来,其实也并没有用太繁复的技巧,那些锦娘也不是很会,然而大家却都夸好看。
因为年关底下,四姑娘打赏也很大方,甚至都能比肩大姑娘了,她赏了自己一吊钱,三尺的布头、一个小巧螺钿妆奁盒。
当然,这里也有锦娘不知道的事情,四姑娘赏赐出去之后,她的心腹丹荔道:“您的私库本就没多少,苗小娘贴补您的也少,怎么赏那么多给针线房的。”
“这有什么的,人家辛辛苦苦做了一处,咱们怎么能心安理得啊。”四姑娘总觉得古代奴婢就已经很可怜了,人家来给你做事,不就是为了银钱吗?
殊不知丹荔却暗自在心里想四姑娘一个月月例也不过两贯,年底长辈们各处赏赐加起来也不过二三十贯,她们这些身边伺候的还没赏钱呢,全给姑娘做了人情,姑娘都是为自己的名声罢了。
四姑娘这里的事情锦娘不懂,她做活儿,活儿做的好,体面些的主子一般都会赏赐的,就像大姑娘那里的两双错到底都说做的好,大姑娘赏了她一匹上等浙绢,约莫一贯三百五十文左右,还赏了她一碟点心。
这次大姑娘的鞋子纳的鞋底有四儿帮忙,锦娘不好把一匹绢裁破,就索性拿了六十文并一碟点心给她。
约莫是这次锦娘替四姑娘做的衣裳也很好,今年蒋氏嫂子的生辰,她没有似以往那般让陈娘子做衣裳,而是拿了尺寸让锦娘做。不过,陈娘子也没闲着,蒋氏让她给周存之做喜服,同时还要裁八套新衣服,她也实在是忙不过来。
当然,蒋氏也很会做人,知道针线房辛苦,特地过年送了一桌酒席过来,只可惜方巧莲去她干娘匡妈妈那儿用,秦霜儿去她干娘林嬷嬷那里用,也只有陈娘子、锦娘和四儿小荷几个坐在一处,看起来稀稀拉拉的。
人是很容易受到环境变化的,陈娘子倒是笑问锦娘:“你怎么也不认个干娘,到时候行事也方便啊……”
“看您说的,我就做好我本分的事情,为您分忧,踏踏实实的干完剩下的两年就回家。平日有您照拂就够了,我也不需要什么干娘。”锦娘不爱好高骛远,她也没那么大的抱负,做什么事情把眼前的事情做好,把身边的人团结好比什么都强。
小荷就暗自羡慕四儿,悄悄道:“你看锦娘姐姐对你多看重,这次过年还赏了你一个荷包,二十个钱,又教你绣花做鞋,我到现在络子还没学会呢。”
别看锦娘平日对四儿要求严格,但是真的教东西也真的分钱给她,秦霜儿话说的很好听,却不怎么教导小荷,给的东西多,但从来不给银钱,只是常常给些点心果子罢了。
四儿笑道:“那这也没办法。”
在她心目中锦娘姐姐说话总是笑笑的,教她也教的认真,对她很大方,她真的是跟对人了。的确,秦霜儿很会做人,可她还是为了自己,就跟四姑娘差不多,四姑娘房里的人赏钱不多,但是赏给外头的人大方。
但四儿也知道四姑娘为何这般,小姐们中大姑娘二姑娘有大夫人补贴,三姑娘的小娘虽然落魄,但吕小娘曾经和嫣红一样,帮着大夫人管过十几年的家,积攒的私房颇多,只有四姑娘生母家贫,她没有贴补,又不想让下人瞧不起,也只能如何了。
这些话四儿也说给锦娘听,锦娘看着她心疼的样子还笑道:“四儿,咱们做丫头的,日子比主子们难过多了,轮不到咱们去心疼主子,好好做咱们的活便是了。”
锦娘把蒋氏吩咐的衣裳做完之后,才发现右手中指处生了冻疮,好在只有一小点儿,她赶紧晚上泡热水,尽量不去抓。还好蒋氏赏了她不少东西,一对铁汤瓶、二十根蜡烛、一斤湖南山色茶、一把鸡毛笔。
铁汤瓶类似于热水瓶,一个差不多八九百文,二十根蜡烛价值四贯左右,湖南山色茶一斤九百六十文,鸡毛笔产自广西一根差不多三四文,这些统共价值六七贯。以前锦娘也觉得钱最重要,现在才知晓许多东西是可以直接以物易物的,所以除了鸡毛笔和铁汤瓶拿出来用,别的东西几乎都收着。
有了两个铁汤瓶,最方便的便是洗头发,她当即下午就洗了头发,又帮四儿也洗了头发,两人就在一旁惬意的歇息。
四儿突然道:“锦娘姐姐,你上回还说你想再去大相国寺的,咱们这下算是出不去了吧。”
“是啊,很难了,家里过完年,二奶奶又要进门了,怕是咱们针线房还要忙活呢。”锦娘摇头。
再者,她现在手里有些积蓄,也不愿意离开,离开了就怕人偷东西。
她们又不是贴身伺候主子的,还能跟着出去,锦娘出门的计划暂时耽搁了。不过,天无绝人之路,二少爷要送她师母礼物,知道师母礼佛,又通过翠纤那里知晓锦娘擅长绣佛经,遂找锦娘绣经文。
锦娘则以绣经文为由要去大相国寺买拓片,拓片一本不过一百多文,都是名家大作,二少爷立即就同意了,还觉得她细致认真。
因此,她顺利拿到了外出的对牌。
第27章
从周家出来, 她没有先去大相国寺,而是让匡三郎带她到了交子铺,现在的交子面值一般是五贯和十贯, 一贯收取手续费三十文, 两年一换,正好等她回去江陵的时候,就能换成新的交子了。
这也是无奈之举, 若是在自己家中, 谁愿意换交子,手续费这么贵不说, 若是朝堂打仗这交子还不稳定。
从交子所出来,她手里抱着的匣子空了, 二十贯钱换成了两张纸。
但这也也避免了别人偷钱, 如此想着她心情也好多了, 四儿则羡慕的看着锦娘,识字真好,锦娘姐姐既可以绣佛经赚外快, 又能存钱, 她连这些都不会。
钱换成交子之后,她迅速去了大相国寺买拓片,又说去锦绣阁观摩。
锦绣阁显然和她想象当中高屋建瓴富丽堂皇完全不同,甚至还没有她曾经所在的蜀绣阁大,但进去之后, 会发现这里完全不同, 这里全部是按照区块分的,最前方放着的标着荣夫人手作,大抵是这一块都是荣夫人所制。
荣夫人也是绣花鸟的绣娘, 但她的衣裳用色之新雅,绣功之精妙,让锦娘自叹弗如,甚至一旁还放着她双面绣的美人图。
她边走边看,也发现不少端倪,锦绣阁最顶尖的是能绣屏风的大师,她方才问过这样一架绣屏竟然高达上千贯,但这些人也是从小件开始被客人看中,才得意做绣屏的,有实力之外,还得有运气。
“这架芙蓉花开绣的真好。”锦娘忍不住赞叹。
四儿也跟着点头:“是啊,还有方才那幅什么图也绣的很好。”
锦娘笑道:“那叫山鹧棘雀图,茶色的绢布上绣的,还挺有古意的。”
二人走马观花了一趟,锦娘也打听到了锦绣阁的模式,锦绣阁这里同样是签绣娘本人,但只是合作模式,绣娘把物件儿拿到锦绣阁卖,锦绣阁五五分成。但同样,锦绣阁的主顾多,客源多,只要放在她家,得到客人青睐的机会比别的店铺都多。
这与蜀绣阁不同,蜀绣阁是不管你做多少都是一贯,即便是陈娘子之前在蜀绣阁也不过三五贯,那都是熬了许多年的。
也难怪知晓周家出十贯的月钱,宁可背井离乡也要过来。
如此思忖着,又听匡三郎在外催促,锦娘才带着四儿离开。
回到周府之后,锦娘先去库房讨了茶色的绢布,在绣布上打了格子,又找陈娘子取了黑线和金线,黑色绣字,遇到“佛”字就用金线。
其实绣这样的并不简单,但她现在只会绣佛经,看今日锦绣阁挂的人家绣的佛像,整件绣品就用了平绣、打籽绣、印金、钉金箔各种技法,那才是鸿篇巨制望尘莫及哦。
在她绣佛经的当口,住在周家的两位举子都参加了省试,纷纷落榜,窦举子在南京国子监读书,此次落榜继续回南监读书,至于何三公子则被周大老爷推荐入汴京的国子监。
有人得意,就有人失意,而最风光的莫属于省元,说他年纪俊朗,又有子建之才,最重要的是尚未婚配。
当然,除了这位省元之外,还有几位年轻的进士,宋朝盛行榜下捉婿,据说许多人家已经是开始摩拳擦掌了。
周大老爷也打算带女儿们出去游玩,若是能寻一位进士女婿,那就比什么都强,反正他有四位女儿。当然,这对于蒋氏而言无所谓,因为她长女已经悄悄和宰相家交换了八字,不是那些穷书生比得了的,次女也等姐姐来信,到时候就敲定了亲事,只不过她都没和女儿们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些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可对于三姑娘,她就把吕小娘喊过来吩咐了一遍:“三丫头虽然不是我养的,但我最希望她能成就此事,我这里有几匹时兴的料子,你叫家中的绣娘也可,或者去外头找人也罢,把三丫头打扮的出众些。”
长女和次女是她生的,早已有了前程,三丫头总归是她这一派的,若能许配个进士,对周家和吕小娘亦是极好的。
当年,她拈酸吃醋,又怕人笑话,强拉了吕小娘开脸,她女儿但凡能嫁一位进士,也算是对得起她了。
果然,吕小娘知晓此事欢喜的很:“妾身多谢夫人提醒。”
女儿马上要十二了,若能定下亲事,将来就不必发愁了。那些没根基的进士,大夫人素来眼高于顶,未必看的上,可女儿若是能嫁个进士可比同样嫁个什么庶子强百倍。
她的世界很小,只有她和女儿。
大人们似乎早已定各自的前程,姑娘们却都还不是很清楚,大姑娘虽然素来端庄,但是父亲要带她们去见那新科进士,也不知是不是为她择婿?但不管是不是择婿,能一起出去玩儿,她的衣裳也得重新做。
但这是私活,她吩咐春兰道:“我有一匹翠色的布,你拿过去让锦娘帮我裁制衣裳,对了,再拿两吊钱过去。”
一语未了,见二姑娘走进来道:“姐姐也忒大方,回回都这般厚赏,本就是咱们家的奴才,赏这么些,倒是越发纵了。”
在二姑娘的眼里,她们做主子的让她做活,那是看的起她,何必要赏?她们又不是没有拿月钱,如此岂不是纵容贪墨之风。
大姑娘知晓妹妹素来被母亲骄纵,她若多说什么,反遭埋怨,故而只道:“我可没有妹妹你这样大马金刀,你虽然说的有理,但家中上下也不唯独我是这般。”
这二姑娘不以为意,又坐下来说起旁的事情:“大姐姐,眼看下个月嫂嫂就要进门了,亲家老爷又升任刑部侍郎。虽说嫂嫂身份高也很好,可我去外祖家听说嫂嫂自小充男儿教养,性子有些……”
连二姑娘都觉得别人性子太强,大姑娘当然也有所耳闻,也有所担心,她哥哥是性子极其强的人,去年解试可是开封府头名,正因为如此张家才有女下嫁,在今年甚至递了嫁妆单子过来,陪嫁三万贯。
且张氏进门就是要做宗妇的,周家各房析产并未分家,大姑娘是从小看到母亲忙到脚不沾地,也不知这位嫂嫂能不能胜任?
但对二妹妹,她则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嫂嫂也是大家子出身,未必就是传闻那般。”
“也是,大姐姐那我先走了,祖母让我抄的经文,我还未曾写完。”二姑娘仿佛突然想起此事。
大姑娘想起昨日老太太让妹妹抄经文,立马道:“那你快去吧。”
熟料二姑娘刚从大姑娘处出来,就吩咐侍女:“你去让针线房的锦娘帮我赶制一套衣裳出来,对了,之前去外祖母家,有位堂舅母给我的见面礼我觉得丑,你拿去赏了她。”
侍女想了想:“二姑娘,是那对玉佩吗?”
二姑娘掩嘴笑:“是啊,还声称是玉璇阁的,骗鬼呢,何娄头面充上品。”
侍女憋笑过去拿。
三姑娘这边原本平日就和锦娘关系不错,锦娘生辰只唯独她送过东西,如今吕小娘与她说了此事,母女二人都决定找锦娘。
吕小娘还道:“虽说外头锦绣阁、丽人坊也不错,可是找了人上门,那就容易闹的大家都知道了。旁人倒是罢了,四丫头的小娘比我更受宠,她若是在老爷面前卖弄几句,那就完了。”
穷人家的孩子为温饱发愁,富人家的孩子为前途发愁。
吕小娘担心泄露给苗小娘知晓,殊不知苗小娘如今出了月子早就把大老爷拢在她房里了,这些消息她当然知晓了。
只不过她说给女儿听的时候,女儿反应太大了。
“小娘,我才多大啊。”四姑娘委屈,她这个年纪在现代小学都还未毕业呢。
苗小娘道:“姑娘,我知道你读书识字,见识也是样样胜过我,只是三年之后还不知道如何呢?定下亲事,过几年再完婚,你嫁过去就是进士夫人,有什么不好。”
四姑娘还是敬谢不敏,她认为即便在古代谈婚论嫁也至少及笄之后再说这话,哪有这么早的。
可苗小娘也有自己的见解:“你二嫂马上就要进门了,将来她又生儿育女的,你的年纪最小,轮到你的时候还剩什么呢?”
“小娘,将来也许轮到我的时候,父亲的官位升了呢?到时候女儿的前朝岂不是更好。”四姑娘道。
苗小娘摇头:“官儿哪里是那么好升的,你得记住到了手的才是真的,旁的长远的那不是咱们可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