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话音落下凑过去在对方额头落下一个吻。
“今儿部里还在统计和审问相关人员,趁机会我赶紧休息半天。后面一周左右可能得早出晚归,提前报备下。”
对于白锦城这种做法,君卿卿相当受用。
很多时候另一半并不是总抱怨你工作多,事情忙,她需要的是一个尊重。
“可以啊,最近恰好又研究出新的东西,我得去研究院实际上手组装下。反正有传音符,任何情况都可以直接通知声。”
“可以,另外毕文遥被抓了后会第一时间告诉你。”
如此,下午时候,白锦城已经重新回到特殊行动部开始继续工作。
张德仁在知道尚美玥始终惦记的事儿马上就能解决,迅速开始准备求婚事宜。
目前住着的四合院肯定不合适,所以另外一座可不派上用场。
私底下也专门回了趟老家,去尚家和二老以及大哥大嫂说了目前进展。
“尚叔,尚婶儿,我过来也是想说下自己打算。希望你们能给个后半生照顾美玥的机会。
自从当年和她分开,我身边从没出现过乱七八糟女人。
另外希望大家去京市一趟,见证我对其求娶过程。一年多时间,别看人没回来,主要应该受了心结影响。
好几次我们谈心,美玥都有意无意透露出对家人的愧疚。更强调,她突然离开肯定村子里有嘴碎的说闲话,如果这件事儿没完美解决,绝不回来给众人添麻烦。”
听到这儿,说不动容谁信。尤其尚家大嫂眼眶已经微红。
尚老爷子作为一家之主很快拍板:“既然今儿你能背着丫头专门过来,想必用不了多少时间毕家问题就能解决。这些年虽然有人都说你不务正业,但我看到的是一个真心实意对我闺女好的小伙子。
放心,等准备求婚的时候发个电报,或者打电话到美玥她大哥厂子。家里一个不落都会到场。”
张德仁清楚,女方家人这关已经通过,赶紧将后续打算说了下。
“其实这次也是想你们同意的话,直接全家能三天后动身去京市,到时我会把车票以及后续住宿问题妥当解决。”
对于这点,最激动的是尚家大哥大嫂以及二人儿子尚继明。
他现在是半大小子,肯定各种“豪情壮志”,其中诱惑最大无疑是能去首都看一看。最好在天安门前照个相,估计再回来得老洋气了。
“行,我们过去。明天就到大队部开介绍信。反正现在已经收完庄稼,地里根本没活。”
“那成,我明天晚上将三天后火车票送来,因为京市还有事儿,所以没办法一直等。不过火车抵达那天会去车站接。”
尚大哥赶紧将话题接过来:“放心吧,如果忙给个
两边人谈论好后续安排,张德仁才提出离开。
此刻尚家堂屋内,所有人都内心有点儿激动,不光因为有机会进京,更是知道尚美玥的事情完美解决。
顺着能光明正大开去京市介绍信这个思路,岂不意味着已经不用将毕家放在眼中,看来毕文遥岳丈那边也不顶事儿了。
还记得决定帮忙调查时,张德仁专门问过,如果有一天毕文遥犯事儿被抓后,需不需要对剩下那些人动手时,得到了否定答案。
原话是这样说的:“毕家这些年全靠大儿子寄回的钱撑着,以前关于家务问题,我在用不上他们,但自从离开,相信事情如果毕老太太不做,肯定是落在毕文敏头上。
那就一个眼高手低的主儿,根本不用做啥自己就能把自己折腾够呛。”
不得不说,一切都被猜得正着。
这家人确实翻不出啥花样,自打儿媳妇儿被赶走,所有家务空了下来,开始老太太还心疼姑娘自己上手做,然而年纪放在眼前,多数时候力不从心。
而毕文敏岁数小时靠妈,大点儿靠名义上的大嫂,根本没真正做过什么。
就连几岁孩子小时候都积极去打打猪草或者天冷前上山给家里捡柴火。
然而这些她都没做过。
大概是稍微大点儿不好意思,初中后顶天洗洗自己贴身里衣。
目前毕家纯粹是在吃老本,以前大儿子寄回的钱攒下不少,缺啥就直接买。
收到的信中对方一直强调挣了不少钱,最近那封更明确提到,等新厂建完,家人不但都可以到京市,甚至简单安排活计赚工资也不成问题。
大饼越画越真实,全家可不都做着到大城市吃香喝辣的美梦。
包括毕文生,毕文道兄弟俩从未怀疑过,从尚美玥离开到现在已经一年多,也就是大哥毕文遥提接家人的话足足一年多,却始终没落实。
这般了,难道不应该留些后手吗?
答案就是他们没准备。
不仅如此,毕文敏初中毕业就直接放弃继续念书,两个哥哥和父母分别劝过,可她信誓旦旦:“等去京市,让嫂子帮忙找个好人家嫁人不比念书好?”
如此观念竟然得到众人一致赞同。
老二毕文生属于那种好高骛远,但也隐藏较深型,所以在一年多前听妹妹念叨让大嫂在京市帮忙找对象后,居然渐渐觉得就是这么回事儿。
以至于工作中老走神儿,半年前干脆因为一个大失误被厂子调查完直接辞退。
之前看对眼儿的主任家闺女私下找过他,提到如果两人结婚,可以帮忙运作摆平。
被拒绝也没想着报复,只不过告诉父亲秉公办理就行。
三个月后,女方重新找了个门当户对的男人嫁了,后来听说生活虽没啥大起色,但一生和和美美。
第762章 地皮波折
或许正是因为时间过去很久,久到如此大的话题已经被取代,连村里大槐树下“情报组织”也从毕家老太太打听迁户手续起不断八卦,直至现在的不了了之。
然而最近几个月,明显感觉有点儿入不敷出。
老毕家相当于要一个人寄回钱养除了父母外三张嘴,家底肯定不禁挥霍,回信时不自觉提及要求多点儿养老费用。
这些事儿因为毕文遥在各种忙碌,所以一般去邮局汇款肯定都得贾丽娟跑一趟。
当初在部队看上这男人,除了长相入眼,更多为感激。
贼老套的“危难中伸出援手”这种桥段,可不造就了一见钟情。女方表明心意,男方欣然接受,快速扯证后,后者干脆住在贾家,并且商量以后要孩子肯定有儿子随贾姓,相当于半入赘,这不就越来越满意。
起初那些年一切都正常,来信各种嘘寒问暖,隔三差五更会寄个包裹,东西不贵重,均为老家农产品啥的。
然而老家这些人一年多前慢慢变得有点儿不认识了,近半年来更越来越过分,在普通工人三四十块工资的现在,居然已经狮子大开口到要求一个月给一百。
她没妥协,是以上上个月开始,继续按照以往标准汇款,本以为对方能明白这边啥意思,谁成想前几天收到最新信件居然明晃晃写着,前面俩月没按照预期给钱没关系,这个月补上就成。
因为这点,夫妻俩发生了结婚后第一次争吵。
后果可想而知,妥协的定然不会是贾丽娟。
现在村里最新话题,尚家离开一年多的姑娘居然人在京市,并且邀请爸妈,哥嫂,甚至小侄子都特意和学校请了十天假,听说是未来女婿,妹夫,小姨夫特意打点的让他们去首都。
相对之间,本来压下去的风言风语再次卷起。
与一年多前不同,谁有能耐一目了然,所以不免全都偏向老尚家。
此番言论也让毕家慌乱一瞬,不明白为啥自家前儿媳,前大嫂有能耐在那边落脚。分明记忆中是调岗去了南方工作。
唯一能想到正事儿的毕文生再次来镇上邮局给大哥去了电报,怕情况说不明白,专门又写了封信一并寄出。
事实是所有事情都来不及了,此刻毕文遥觉察应该是他的生意出问题,疏通关系接触过的几位领导先后被上面调查,还在回忆有没有处理好自己所留痕迹时,岳丈被停职查办消息在贾丽娟到家后说了出来。
这会儿已经是白锦城出任务回来的第八天。
意识到在部队抢功劳的事儿肯定瞒不住,叫上妻子让她收拾好家中值钱东西和存折,赶紧回农村避避风头。
出门瞬间,特殊行动部负责监视那几人与来逮捕对方的兄弟汇合,一同出现在二人面前。
这消息君卿卿第一时间被告知,赶紧打电话去小院和张德仁说了。
所以当天,在尚家所有人见证下,尚美玥发自内心笑着点头应下婚事。
出来说话的依旧是尚老爷子:“我们介绍信时间并不多,你俩也算经历各种磨难走到一起,可以的话,趁着这两日干脆把结婚证扯好。
恐怕要委屈德仁,美玥说到底也是二婚,咱们自家一起吃顿饭,剩下不管村里关系近的人家或者其余朋友,发喜糖就行。以后有孩子,百天或者周岁再大办。”
“今儿部里还在统计和审问相关人员,趁机会我赶紧休息半天。后面一周左右可能得早出晚归,提前报备下。”
对于白锦城这种做法,君卿卿相当受用。
很多时候另一半并不是总抱怨你工作多,事情忙,她需要的是一个尊重。
“可以啊,最近恰好又研究出新的东西,我得去研究院实际上手组装下。反正有传音符,任何情况都可以直接通知声。”
“可以,另外毕文遥被抓了后会第一时间告诉你。”
如此,下午时候,白锦城已经重新回到特殊行动部开始继续工作。
张德仁在知道尚美玥始终惦记的事儿马上就能解决,迅速开始准备求婚事宜。
目前住着的四合院肯定不合适,所以另外一座可不派上用场。
私底下也专门回了趟老家,去尚家和二老以及大哥大嫂说了目前进展。
“尚叔,尚婶儿,我过来也是想说下自己打算。希望你们能给个后半生照顾美玥的机会。
自从当年和她分开,我身边从没出现过乱七八糟女人。
另外希望大家去京市一趟,见证我对其求娶过程。一年多时间,别看人没回来,主要应该受了心结影响。
好几次我们谈心,美玥都有意无意透露出对家人的愧疚。更强调,她突然离开肯定村子里有嘴碎的说闲话,如果这件事儿没完美解决,绝不回来给众人添麻烦。”
听到这儿,说不动容谁信。尤其尚家大嫂眼眶已经微红。
尚老爷子作为一家之主很快拍板:“既然今儿你能背着丫头专门过来,想必用不了多少时间毕家问题就能解决。这些年虽然有人都说你不务正业,但我看到的是一个真心实意对我闺女好的小伙子。
放心,等准备求婚的时候发个电报,或者打电话到美玥她大哥厂子。家里一个不落都会到场。”
张德仁清楚,女方家人这关已经通过,赶紧将后续打算说了下。
“其实这次也是想你们同意的话,直接全家能三天后动身去京市,到时我会把车票以及后续住宿问题妥当解决。”
对于这点,最激动的是尚家大哥大嫂以及二人儿子尚继明。
他现在是半大小子,肯定各种“豪情壮志”,其中诱惑最大无疑是能去首都看一看。最好在天安门前照个相,估计再回来得老洋气了。
“行,我们过去。明天就到大队部开介绍信。反正现在已经收完庄稼,地里根本没活。”
“那成,我明天晚上将三天后火车票送来,因为京市还有事儿,所以没办法一直等。不过火车抵达那天会去车站接。”
尚大哥赶紧将话题接过来:“放心吧,如果忙给个
两边人谈论好后续安排,张德仁才提出离开。
此刻尚家堂屋内,所有人都内心有点儿激动,不光因为有机会进京,更是知道尚美玥的事情完美解决。
顺着能光明正大开去京市介绍信这个思路,岂不意味着已经不用将毕家放在眼中,看来毕文遥岳丈那边也不顶事儿了。
还记得决定帮忙调查时,张德仁专门问过,如果有一天毕文遥犯事儿被抓后,需不需要对剩下那些人动手时,得到了否定答案。
原话是这样说的:“毕家这些年全靠大儿子寄回的钱撑着,以前关于家务问题,我在用不上他们,但自从离开,相信事情如果毕老太太不做,肯定是落在毕文敏头上。
那就一个眼高手低的主儿,根本不用做啥自己就能把自己折腾够呛。”
不得不说,一切都被猜得正着。
这家人确实翻不出啥花样,自打儿媳妇儿被赶走,所有家务空了下来,开始老太太还心疼姑娘自己上手做,然而年纪放在眼前,多数时候力不从心。
而毕文敏岁数小时靠妈,大点儿靠名义上的大嫂,根本没真正做过什么。
就连几岁孩子小时候都积极去打打猪草或者天冷前上山给家里捡柴火。
然而这些她都没做过。
大概是稍微大点儿不好意思,初中后顶天洗洗自己贴身里衣。
目前毕家纯粹是在吃老本,以前大儿子寄回的钱攒下不少,缺啥就直接买。
收到的信中对方一直强调挣了不少钱,最近那封更明确提到,等新厂建完,家人不但都可以到京市,甚至简单安排活计赚工资也不成问题。
大饼越画越真实,全家可不都做着到大城市吃香喝辣的美梦。
包括毕文生,毕文道兄弟俩从未怀疑过,从尚美玥离开到现在已经一年多,也就是大哥毕文遥提接家人的话足足一年多,却始终没落实。
这般了,难道不应该留些后手吗?
答案就是他们没准备。
不仅如此,毕文敏初中毕业就直接放弃继续念书,两个哥哥和父母分别劝过,可她信誓旦旦:“等去京市,让嫂子帮忙找个好人家嫁人不比念书好?”
如此观念竟然得到众人一致赞同。
老二毕文生属于那种好高骛远,但也隐藏较深型,所以在一年多前听妹妹念叨让大嫂在京市帮忙找对象后,居然渐渐觉得就是这么回事儿。
以至于工作中老走神儿,半年前干脆因为一个大失误被厂子调查完直接辞退。
之前看对眼儿的主任家闺女私下找过他,提到如果两人结婚,可以帮忙运作摆平。
被拒绝也没想着报复,只不过告诉父亲秉公办理就行。
三个月后,女方重新找了个门当户对的男人嫁了,后来听说生活虽没啥大起色,但一生和和美美。
第762章 地皮波折
或许正是因为时间过去很久,久到如此大的话题已经被取代,连村里大槐树下“情报组织”也从毕家老太太打听迁户手续起不断八卦,直至现在的不了了之。
然而最近几个月,明显感觉有点儿入不敷出。
老毕家相当于要一个人寄回钱养除了父母外三张嘴,家底肯定不禁挥霍,回信时不自觉提及要求多点儿养老费用。
这些事儿因为毕文遥在各种忙碌,所以一般去邮局汇款肯定都得贾丽娟跑一趟。
当初在部队看上这男人,除了长相入眼,更多为感激。
贼老套的“危难中伸出援手”这种桥段,可不造就了一见钟情。女方表明心意,男方欣然接受,快速扯证后,后者干脆住在贾家,并且商量以后要孩子肯定有儿子随贾姓,相当于半入赘,这不就越来越满意。
起初那些年一切都正常,来信各种嘘寒问暖,隔三差五更会寄个包裹,东西不贵重,均为老家农产品啥的。
然而老家这些人一年多前慢慢变得有点儿不认识了,近半年来更越来越过分,在普通工人三四十块工资的现在,居然已经狮子大开口到要求一个月给一百。
她没妥协,是以上上个月开始,继续按照以往标准汇款,本以为对方能明白这边啥意思,谁成想前几天收到最新信件居然明晃晃写着,前面俩月没按照预期给钱没关系,这个月补上就成。
因为这点,夫妻俩发生了结婚后第一次争吵。
后果可想而知,妥协的定然不会是贾丽娟。
现在村里最新话题,尚家离开一年多的姑娘居然人在京市,并且邀请爸妈,哥嫂,甚至小侄子都特意和学校请了十天假,听说是未来女婿,妹夫,小姨夫特意打点的让他们去首都。
相对之间,本来压下去的风言风语再次卷起。
与一年多前不同,谁有能耐一目了然,所以不免全都偏向老尚家。
此番言论也让毕家慌乱一瞬,不明白为啥自家前儿媳,前大嫂有能耐在那边落脚。分明记忆中是调岗去了南方工作。
唯一能想到正事儿的毕文生再次来镇上邮局给大哥去了电报,怕情况说不明白,专门又写了封信一并寄出。
事实是所有事情都来不及了,此刻毕文遥觉察应该是他的生意出问题,疏通关系接触过的几位领导先后被上面调查,还在回忆有没有处理好自己所留痕迹时,岳丈被停职查办消息在贾丽娟到家后说了出来。
这会儿已经是白锦城出任务回来的第八天。
意识到在部队抢功劳的事儿肯定瞒不住,叫上妻子让她收拾好家中值钱东西和存折,赶紧回农村避避风头。
出门瞬间,特殊行动部负责监视那几人与来逮捕对方的兄弟汇合,一同出现在二人面前。
这消息君卿卿第一时间被告知,赶紧打电话去小院和张德仁说了。
所以当天,在尚家所有人见证下,尚美玥发自内心笑着点头应下婚事。
出来说话的依旧是尚老爷子:“我们介绍信时间并不多,你俩也算经历各种磨难走到一起,可以的话,趁着这两日干脆把结婚证扯好。
恐怕要委屈德仁,美玥说到底也是二婚,咱们自家一起吃顿饭,剩下不管村里关系近的人家或者其余朋友,发喜糖就行。以后有孩子,百天或者周岁再大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