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你说为什么不把赵敏捎带上?
还不是欺软怕硬。
清楚这个儿媳妇的凶悍,也是在切身体验几次后,才明白的事实。
想从她身上占到便宜,完全不可能。
想用不孝来说事儿,在外人眼里看到的只是她一味的摆婆婆谱儿。
想······额······还是不要想了。
赵敏和许国民走到一起,那是因为两人的真心相爱,所谓爱屋及乌,她当初也是这样准备的,可现实不给机会。
最开始那会儿,新进门的儿媳妇何尝不是想着孝顺公婆,奈何事实却是糟心无比。
清楚自己可以反抗,可以无视公婆有时候的无理要求,作为丈夫的许国民能理解她的这种行为已经很难得,可如果再撺掇自家男人与父母对着干,就真成别人口中的“搅家精”了。
最后是在许柔十五岁那年,许国民这一家三口,彻底的与老许家决定分开,但那时候想的也就只是单纯的分家。
这件事情的起因也是很简单,他们家中的老幺,也就是许国庆,现在也已经二十几岁,一直都没有结婚,就这么闲在家中啃老人的老本儿。
不是老两口不着急,拖媒人也相看过几个姑娘,奈何这个被宠坏的小儿子,没有一个看得上,给出的理由很是直接,那就是对方长得不够漂亮。
后来也不知道怎么的,就和镇上一个姑娘看对了眼儿,回家就和父母说了这件事儿。
知道幺子婚事有了着落,许老太太那几天出门,整个人都是飘得。
破天荒的那段时间,没有去找许国民一家的麻烦。
可就是这别样的平静,让从小就被父母保护好的许柔,都感到了一丝怪异,更不用说与许家老两口较劲儿了十几年的赵敏以及那个从小养到大的许国民。
这丝丝怪异,很快就让他们一家人明白出自哪里。
不是这段时间老太太的不找茬,而是有些略显殷勤的表现。
直到某个星期日,许柔照例休息,没有去上学,上午的自己家所在的那屋,竟然来了稀客,便是那许老太太,一起的还有十里八乡都认识的孙媒婆和一对不认识的二人,看样子应该是母子关系。
要知道,许国民和赵敏结婚后,许家老两口就不曾来过他们住的那间屋子。
一通直白赘述下来,当然讲清楚事情始末的人,是被请来的孙媒婆,许国民和赵敏也才知道他们四人此行的目的,给许柔说媒。
起因依旧是许家那个不成器的小儿子许国庆。
前面提到了他谈了一个对象,现在说到婚期彩礼的问题,女方直接开口就是三转一响,外加聘金六十六块。
听见这话的许家老两口当即就是不答应,说对方是狮子大开口。
但自家混小子不争气,就那么的被女方拿捏的死死的。
逼不得已,也说了实情。
女方已经有了他的孩子,如果不能正常结婚,怕是许国庆一个流氓罪是跑不了的。
家里的经济实力,实在是没办法满足女方提到的要求,别看一大家子中有一个人是捧着铁饭碗,可架不住吃饭的人多啊。
思来想去,这不就把主意打到了许柔的身上。
第345章 许国民身世
一旦这种想法冒了头,就会越想越觉得,没有比这种想法更正确的选择。
许家老两口也就悄悄的张罗起,给许柔相看他们认为的合适人家。
完全忘记了,所谓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要听的是父母之意,可他们并没有清楚的认识到,许柔作为许国民还有赵敏的女儿,夫妻俩到底有多宝贝这个闺女,他们提及的婚事这对夫妻会不会答应。
只是一味的按照二人的想法,去揣测别人的意思。
在那一家三口都不知道的情况下,单方面拍板了许柔的去处。
因为在孙媒婆那里,找到了能答应他们要求的冤大头般存在的合适人选。
夫妻俩这次没有顾及许家老太太还在来人中,直接将来的这四人全都赶走,同时也是到处托朋友打听了一下,究竟是什么样的人,被老太太给盯上,还要介绍给自家闺女。
虽然不可能答应什么,但应该打听的消息,及时留出的后手还是要准备到位。
可得知确切消息,还是难免暴怒。
都是些什么人?
那天来的时候就知道,对方肯定不是什么好人家,切实知道这家是个什么样的做派,才明白,称之为畜生都不为过。
先说说那个男人,按照年纪来算,许老太太想给许柔相看的人,妥妥是干爹般的存在。
这里提到了干爹,单纯的是因为他的年纪,比许国民还要大上一岁,这可不就是爹么,但亲爹还在,另一个只能用“干爹般的存在”来形容。
而对方之所以这个年纪还要再婚,是因为前面已经死了两任妻子。
也是从那对母子附近的邻居中,隐晦的得知,已经死去的那两任妻子,全都是被这对母子,变着花样折磨死的。
什么不给饱饭,要把他们当祖宗伺候,非打即骂。
之所以一直都没有孩子出生,还不是因为动手次数太多,每每怀孕,最后的结局都是流产。
就在这时,赵敏再次和许国民提及了分家的这个问题。
前面提及这件事情,都会被丈夫一句“父母在,不分家”的理由搪塞过去,也是因为公婆并没有对他们这个小家有太实际性的伤害,赵敏才选择一次次的退让。
现在都已经算计到自家闺女的头上,换成谁能忍下这口气。
赵敏本就说一不二的性子,在这次也是铁了心的要和许国民耗到底,到头来就只有一句:“不分家就离婚,闺女跟着我。否则继续在这个地方待下去,指不定哪天趁我们不在,就把小柔弄到什么地方卖掉,咱们也不知道。”
这个紧张的节骨眼儿上,却让许柔知道了一件,关于自己爸爸身世的事情。
在奶奶来自家房间后的第二天,应该是老两口没有注意时间,以至于放学回家的许柔,听到了屋内爷爷奶奶的谈话。
“老头子,实在不行,国庆的彩礼凑不出来,就拿平安锁去换这个彩礼钱,一起咱们再多要些。”
这句话一出来,可让偷听的小姑娘瞬间来了兴致。
大概有个二十几分钟的时间,也让她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原来许国民并不是许家老两口的亲生儿子。
就像很多狗血小说中出现的狗血剧情一般,这是个“狸猫换太子”的故事。
当年村上来了一对夫妻,因为家族的一些事情,不得已才回这边的老宅安胎,想着到时候直接去镇上医院生就行。
哪知道计划赶不上变化快。
这天因为下雨,导致在路上往家走的夫妻,措不及防的因为路的泥泞而摔倒,这样的结果,就导致本应该再过个一周便去镇上医院待产的夫人,动了胎气。
那会儿最好的选择,就是直接在村里找接生婆接生。
经过打听才知道,附近唯一的接生婆就在老许家。
当机立断的,男人抱起自己的妻子,经过一番打听,准确的找到了许家老两口家所在位置。
这也成就了在这边,两家孩子一同出生的事实。
因为生的都是男孩儿,而来的这对夫妻不论是从长相,气质,衣着还是谈吐上,都能知道是有钱人。
更何况因为在他们家生产,为了答谢,男人直接就拿出了十张大团结。
当即许家老两口的心思也就活泛了起来,快速的将两个孩子进行了掉包。
在这边住了一段时间,丈夫在确认女方和婴儿都能正常出屋子,立即提出了告辞,走的时候将一枚银质的平安锁留给了老两口。
要说这枚物件,本来是夫妻俩准备给肚子里的孩子,出生后的第一时间带在脖子上准备的。
因为在北方有个讲究,银饰品能给小儿辟邪,这才有的这个东西的存在。
但为了表达他们一家更深一步的谢意,并承诺以后许家老两口,如果有需要帮忙的地方,可以凭此物到沪市找他们,届时一定会尽最大的努力给予帮助。
问人的话,就打听许青山这个名字,一起给出的还有他们夫妻俩在沪市的地址。
就是这个原因,最后这枚平安锁才被留了下来。
第346章 下定决心断绝关系
一起松口气的还有老许家的两口子。
换了孩子,当时想到的,就是能让自家的大儿子有机会过上好生活,后面会发生什么事儿,完全不在二人的考虑范围。
也是经过这些天的相处,看到那对夫妻是如何照顾孩子,用上的东西又比自家的那些高档上多少,相应产生的慕富心理也一同出现。
越来越强烈对于金钱的渴望,让他们很想知道这对夫妻的底细。
那时候就已经想到,等大儿子在那么富裕的家庭长大,如果老夫妻俩准备安心养老,或者去大城市生活,也能上门去找一找。
还不是欺软怕硬。
清楚这个儿媳妇的凶悍,也是在切身体验几次后,才明白的事实。
想从她身上占到便宜,完全不可能。
想用不孝来说事儿,在外人眼里看到的只是她一味的摆婆婆谱儿。
想······额······还是不要想了。
赵敏和许国民走到一起,那是因为两人的真心相爱,所谓爱屋及乌,她当初也是这样准备的,可现实不给机会。
最开始那会儿,新进门的儿媳妇何尝不是想着孝顺公婆,奈何事实却是糟心无比。
清楚自己可以反抗,可以无视公婆有时候的无理要求,作为丈夫的许国民能理解她的这种行为已经很难得,可如果再撺掇自家男人与父母对着干,就真成别人口中的“搅家精”了。
最后是在许柔十五岁那年,许国民这一家三口,彻底的与老许家决定分开,但那时候想的也就只是单纯的分家。
这件事情的起因也是很简单,他们家中的老幺,也就是许国庆,现在也已经二十几岁,一直都没有结婚,就这么闲在家中啃老人的老本儿。
不是老两口不着急,拖媒人也相看过几个姑娘,奈何这个被宠坏的小儿子,没有一个看得上,给出的理由很是直接,那就是对方长得不够漂亮。
后来也不知道怎么的,就和镇上一个姑娘看对了眼儿,回家就和父母说了这件事儿。
知道幺子婚事有了着落,许老太太那几天出门,整个人都是飘得。
破天荒的那段时间,没有去找许国民一家的麻烦。
可就是这别样的平静,让从小就被父母保护好的许柔,都感到了一丝怪异,更不用说与许家老两口较劲儿了十几年的赵敏以及那个从小养到大的许国民。
这丝丝怪异,很快就让他们一家人明白出自哪里。
不是这段时间老太太的不找茬,而是有些略显殷勤的表现。
直到某个星期日,许柔照例休息,没有去上学,上午的自己家所在的那屋,竟然来了稀客,便是那许老太太,一起的还有十里八乡都认识的孙媒婆和一对不认识的二人,看样子应该是母子关系。
要知道,许国民和赵敏结婚后,许家老两口就不曾来过他们住的那间屋子。
一通直白赘述下来,当然讲清楚事情始末的人,是被请来的孙媒婆,许国民和赵敏也才知道他们四人此行的目的,给许柔说媒。
起因依旧是许家那个不成器的小儿子许国庆。
前面提到了他谈了一个对象,现在说到婚期彩礼的问题,女方直接开口就是三转一响,外加聘金六十六块。
听见这话的许家老两口当即就是不答应,说对方是狮子大开口。
但自家混小子不争气,就那么的被女方拿捏的死死的。
逼不得已,也说了实情。
女方已经有了他的孩子,如果不能正常结婚,怕是许国庆一个流氓罪是跑不了的。
家里的经济实力,实在是没办法满足女方提到的要求,别看一大家子中有一个人是捧着铁饭碗,可架不住吃饭的人多啊。
思来想去,这不就把主意打到了许柔的身上。
第345章 许国民身世
一旦这种想法冒了头,就会越想越觉得,没有比这种想法更正确的选择。
许家老两口也就悄悄的张罗起,给许柔相看他们认为的合适人家。
完全忘记了,所谓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要听的是父母之意,可他们并没有清楚的认识到,许柔作为许国民还有赵敏的女儿,夫妻俩到底有多宝贝这个闺女,他们提及的婚事这对夫妻会不会答应。
只是一味的按照二人的想法,去揣测别人的意思。
在那一家三口都不知道的情况下,单方面拍板了许柔的去处。
因为在孙媒婆那里,找到了能答应他们要求的冤大头般存在的合适人选。
夫妻俩这次没有顾及许家老太太还在来人中,直接将来的这四人全都赶走,同时也是到处托朋友打听了一下,究竟是什么样的人,被老太太给盯上,还要介绍给自家闺女。
虽然不可能答应什么,但应该打听的消息,及时留出的后手还是要准备到位。
可得知确切消息,还是难免暴怒。
都是些什么人?
那天来的时候就知道,对方肯定不是什么好人家,切实知道这家是个什么样的做派,才明白,称之为畜生都不为过。
先说说那个男人,按照年纪来算,许老太太想给许柔相看的人,妥妥是干爹般的存在。
这里提到了干爹,单纯的是因为他的年纪,比许国民还要大上一岁,这可不就是爹么,但亲爹还在,另一个只能用“干爹般的存在”来形容。
而对方之所以这个年纪还要再婚,是因为前面已经死了两任妻子。
也是从那对母子附近的邻居中,隐晦的得知,已经死去的那两任妻子,全都是被这对母子,变着花样折磨死的。
什么不给饱饭,要把他们当祖宗伺候,非打即骂。
之所以一直都没有孩子出生,还不是因为动手次数太多,每每怀孕,最后的结局都是流产。
就在这时,赵敏再次和许国民提及了分家的这个问题。
前面提及这件事情,都会被丈夫一句“父母在,不分家”的理由搪塞过去,也是因为公婆并没有对他们这个小家有太实际性的伤害,赵敏才选择一次次的退让。
现在都已经算计到自家闺女的头上,换成谁能忍下这口气。
赵敏本就说一不二的性子,在这次也是铁了心的要和许国民耗到底,到头来就只有一句:“不分家就离婚,闺女跟着我。否则继续在这个地方待下去,指不定哪天趁我们不在,就把小柔弄到什么地方卖掉,咱们也不知道。”
这个紧张的节骨眼儿上,却让许柔知道了一件,关于自己爸爸身世的事情。
在奶奶来自家房间后的第二天,应该是老两口没有注意时间,以至于放学回家的许柔,听到了屋内爷爷奶奶的谈话。
“老头子,实在不行,国庆的彩礼凑不出来,就拿平安锁去换这个彩礼钱,一起咱们再多要些。”
这句话一出来,可让偷听的小姑娘瞬间来了兴致。
大概有个二十几分钟的时间,也让她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原来许国民并不是许家老两口的亲生儿子。
就像很多狗血小说中出现的狗血剧情一般,这是个“狸猫换太子”的故事。
当年村上来了一对夫妻,因为家族的一些事情,不得已才回这边的老宅安胎,想着到时候直接去镇上医院生就行。
哪知道计划赶不上变化快。
这天因为下雨,导致在路上往家走的夫妻,措不及防的因为路的泥泞而摔倒,这样的结果,就导致本应该再过个一周便去镇上医院待产的夫人,动了胎气。
那会儿最好的选择,就是直接在村里找接生婆接生。
经过打听才知道,附近唯一的接生婆就在老许家。
当机立断的,男人抱起自己的妻子,经过一番打听,准确的找到了许家老两口家所在位置。
这也成就了在这边,两家孩子一同出生的事实。
因为生的都是男孩儿,而来的这对夫妻不论是从长相,气质,衣着还是谈吐上,都能知道是有钱人。
更何况因为在他们家生产,为了答谢,男人直接就拿出了十张大团结。
当即许家老两口的心思也就活泛了起来,快速的将两个孩子进行了掉包。
在这边住了一段时间,丈夫在确认女方和婴儿都能正常出屋子,立即提出了告辞,走的时候将一枚银质的平安锁留给了老两口。
要说这枚物件,本来是夫妻俩准备给肚子里的孩子,出生后的第一时间带在脖子上准备的。
因为在北方有个讲究,银饰品能给小儿辟邪,这才有的这个东西的存在。
但为了表达他们一家更深一步的谢意,并承诺以后许家老两口,如果有需要帮忙的地方,可以凭此物到沪市找他们,届时一定会尽最大的努力给予帮助。
问人的话,就打听许青山这个名字,一起给出的还有他们夫妻俩在沪市的地址。
就是这个原因,最后这枚平安锁才被留了下来。
第346章 下定决心断绝关系
一起松口气的还有老许家的两口子。
换了孩子,当时想到的,就是能让自家的大儿子有机会过上好生活,后面会发生什么事儿,完全不在二人的考虑范围。
也是经过这些天的相处,看到那对夫妻是如何照顾孩子,用上的东西又比自家的那些高档上多少,相应产生的慕富心理也一同出现。
越来越强烈对于金钱的渴望,让他们很想知道这对夫妻的底细。
那时候就已经想到,等大儿子在那么富裕的家庭长大,如果老夫妻俩准备安心养老,或者去大城市生活,也能上门去找一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