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路的两边是茂密的丛林,高一点,秃一点儿的山还能看见大大小小的坟包,这里还没有路灯。
车子穿过大桥,往前是一片望不到边的竹林,再往前就是几乎与世隔绝的村庄。
这里还跟记忆中的模样没什么偏差,泥泞的小路,爬满青苔的台阶,青砖黑瓦,斑驳的白墙上画满了涂鸦。
村门口的第一家就是季洋的外婆家。
这个老家还是那种四合院式的房子,从外边看十分老旧,可里面却焕然一新,显然前不久翻新了一遍。
车子停在院子搭起的车棚里,棚上还有一层绿植,开的小花五颜六色的,有些朝阳绽放,有些则不堪重负,往下垂着。
一个穿着朴素无华的中年男人走了出来,黝黑的脸上挂着憨厚老实的笑,一张口全是蹩脚的普通话:“妹砸,一路上可还好吧?”
一路颠簸,季母脸色有点难看,看见自己亲人还是很开心,“都好都好。”
季洋叫了一声:“舅舅。”
这个人正是季母的大哥,也就是季洋的舅舅,在他记忆中,在乡下待的那段时间里,除了跟外公外婆待在一块,其余很多时间都是舅舅在照顾他。
黄大虎笑着拍了拍季洋的肩膀,一脸欣慰:“洋洋都长这么高了,不错!”
“先进去吧,坐车这么久,饿坏了吧?”
不说还好,一说,季洋肚子就开始闹腾了,从早上开始到现在都没吃什么,他怕晕车。
这些老旧的房子都是木头还有竹子制作的,一进门就有一股淡淡的竹子的清香。
这里最高也就三楼,一楼是厨房和客厅,二楼便是房间了,而三楼一般没人住,逢年过节在外地工作的家人回来才住上那么几天。
门上贴着过年时贴的春联,上面还挂着两个大红灯笼,有点褪色了,但整体看上去还是挺喜庆的。
黄大虎领着他们进了屋,年迈的外公也推着轮椅往外挪动,一见到两母子,顿时喜笑颜开。
“终于来了,可让我好等。”
外公已经九十多的高龄了,腿脚不利索,去年不小心摔了一跤,导致右腿差点截肢,季母十分心疼,想把老人接过去照顾,老人不肯,没办法,只能买了个轮椅让他代步。
季母握着老人消瘦的手,叹了口气:“爸,您这腿……早说了让您去我那,让我好好照顾你。”
“老了,不想折腾,再说了,我在这里活了九十多年,放不下啊。”
老一辈人讲究落叶归根,让他放弃生活了一辈子的家乡而去繁华却陌生的城市,简直难如登天。
“外公好。”季洋插了一嘴,打破了父女俩的争论。
老人眼神不太好,在季洋脸上仔细看了好一会儿,道:“哟,洋洋都长这么大了。”
天色已晚,开始忙碌着张罗晚饭。
除了季洋和季母,还有一些在外地工作的家人也回来了,不多,满打满算也就十来个,都是和家里来往密切的。
众人围着圆木桌落座,饭菜也被一一端了上来,吃惯了山珍海味,偶尔吃些乡下的民间风味也不错。
今天饿了一天了,季洋胃口大开,连吃了三碗米饭才勉强压制住饿意。
吃完后,舅舅给他安排了三楼的一个朝阳的房间,里面陈设简约,收拾得很干净。
房间里还有一个小阳台,架子上种了许多花草,有些植物茂密的绿叶已经爬上了防晒的棚子上,乍一看,就像个小花园。
季洋洗漱完毕,泡了杯茶,拆了一些点心,坐在阳台上静静赏月。
第34章 彻夜难眠
乡下的星星比城市里的更要亮,满天繁星映衬着乡间小径,一望无际的田野,麦浪翻滚,在月光下泛起银光。
远处零星几只萤火虫闪烁着微弱的光芒,清风徐来,虫鸣鸟叫。
季洋想,完成任务之后回到现实世界,他就找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隐居起来。
隐居山林,与山水为伴,享受着自然的恬静与纯粹。
季洋对此可谓是颇为神往,可惜条件不允许,任务还是要完成的,完成不了一切都是空谈。
所以为了他的隐居生活,拼了!
第二天,家里人都欢聚一堂,厨房里两位舅妈忙着做菜,香味弥漫了整个院子。
庭院内绿植簇拥,花团锦簇,宽敞的空间摆了一张很大的圆木桌,足够坐下十几个人。
餐桌上摆满了丰盛佳肴,全家人欢聚一堂,彼此交流着各自的工作与生活。
季母嫁入豪门,对亲人们多有照拂,而且整个家族都十分团结,一方有难,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因此,现在大多数人生意做大了,都过着富足的生活,再不济也是小康的水平。
黄小海正是季母的小弟,为人大方低调,热情开朗,人缘也是顶好的,季洋虽然不怎么接触过他,对他的印象却还不错。
季母给季洋夹了一块红烧肉,又夹了一些鸡肉,让他多吃点。
季洋有点汗颜,“妈,别夹这么多,吃不完。”
“就这么点还吃不完啊。”季母笑着说:“多吃点吧,下午我们还要去村里的祠堂进香呢。”
村里的祠堂在山上,车是开不上去的,只能步行上去。
直到今天,‘跋山涉水’这个词才终于有了具象化。
他们一行人穿过竹林,涉过流水潺潺的小溪,从山脚下的台阶往上前行。
这里不经常有人涉足,台阶布满了厚厚的青苔,一不留神就会滑倒。
幸亏周围的风景迷人,让他们不觉得枯燥。
路两边是一片高大挺拔的松树,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落在地上,呈现出点点光斑。
一行人一路拍照,花了将近二十分钟才抵达祠堂。
黄大虎带头,手里拿着三根点燃的香,朝祠堂里的神像拜了拜,然后插进下方的香炉里。
众人也跟着举香跪拜,拜完后开始摆放各种祭品,最后倒茶倒酒。
季洋对这一切感到好奇,他从未见过这种仪式,祠堂里十分阴暗,季洋从外往进去,隐隐约约能看见神像的轮廓,神像的眼睛一片死寂,让人遍体生寒。
结束后,众人开始收拾东西准备返程,朝神像再次跪拜,然后洋洋洒洒的离开。
回到老宅后,季洋已经累得要死,浑身又被汗水打湿,黏糊糊湿答答的,简单休息一会儿,季洋就去洗了个凉水澡,又洗了个头,换了一身简单清爽的白色短衬衫和黑色五分裤。
黄昏下,长辈们坐在院子里的榕树下乘凉,桌面摆放各种零食点心和茶水饮料,几个稚子在周围蹦蹦跳跳的玩游戏,连那条看门的大黄狗也摇起了尾巴。
季洋笑笑,刚转身准备下楼,不知谁来了一句‘死的好,不仅赌博还虐待孩子,死了活该’。
季洋一听,立马脚下生风,飞速下楼挨着季母坐下。
季母正聊的起劲,没空搭理他,一边听八卦一边嗑瓜子儿,时不时插一句。
二舅妈是个善良朴实的农村妇女,此时说上了头,脸都被气红了,扯着嗓子嚷嚷:“要说村长也是见钱眼开,净干这些见不得人的勾当,可怜了那个孩子,如今也不知道是不是还活着。”
“小点声儿。”大舅妈连忙扯了扯她的衣袖,放低声音:“让人听了去跟村长告状,回头又要跟我们吵架了。”
“吵就吵,我可不怕他。”二舅妈义愤填膺,喝了口茶润润嗓子,接着道:“村里谁不知道那个梁国富是个好吃懒做的赌徒,他倒好,巴巴的介绍着把孩子卖到他家,不就是白白毁了这个孩子吗!”
季洋坐在一边默不作声,聚精会神的听着。
“当年这个孩子……”季母似乎想到了什么,朝季洋看过去,“洋洋,你小时候见过那孩子,你记得吧?”
季洋心里一颤,然后点点头:“记得,他……现在在哪儿?”
一提这事儿,二舅妈心里就堵得慌,“谁知道呢?有人说那孩子被家里人找到了,又有人说是有人花了大价钱把那孩子买走了,真真假假我们也无从得知。”
夕阳逐渐西沉,晚霞染红了天际,那一抹火烧云映入季洋的眸子中,灼得他心里发疼。
季母望着失神的季洋,碰了碰他,问:“你还记得他啊?”
季洋垂眸,语气闷闷的:“嗯。”
“那你还记得他长啥样吗?”季母喝了口茶,低声道:“说实话,妈妈不希望你记得他。”
季洋侧头回望着季母,秀气的眉毛微蹙,想到季淮曾经说过的话,不禁问道:“妈妈,那一年里,是不是发生了不好的事情?所以你和爸爸才不希望我想起来。”
“这倒不是。”季母摇摇头,回忆着当年的情景,如实跟季洋说着:“只不过我觉得,你俩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你只是在外婆家待一段时间,迟早会分开的,而且你为了那个孩子连家都不回了,你爸可是为了这事儿气了好久呢,你这孩子也真是,也不告诉爸爸妈妈,那个孩子是拐卖来的,我要是知道了肯定会帮他寻找亲人。”
车子穿过大桥,往前是一片望不到边的竹林,再往前就是几乎与世隔绝的村庄。
这里还跟记忆中的模样没什么偏差,泥泞的小路,爬满青苔的台阶,青砖黑瓦,斑驳的白墙上画满了涂鸦。
村门口的第一家就是季洋的外婆家。
这个老家还是那种四合院式的房子,从外边看十分老旧,可里面却焕然一新,显然前不久翻新了一遍。
车子停在院子搭起的车棚里,棚上还有一层绿植,开的小花五颜六色的,有些朝阳绽放,有些则不堪重负,往下垂着。
一个穿着朴素无华的中年男人走了出来,黝黑的脸上挂着憨厚老实的笑,一张口全是蹩脚的普通话:“妹砸,一路上可还好吧?”
一路颠簸,季母脸色有点难看,看见自己亲人还是很开心,“都好都好。”
季洋叫了一声:“舅舅。”
这个人正是季母的大哥,也就是季洋的舅舅,在他记忆中,在乡下待的那段时间里,除了跟外公外婆待在一块,其余很多时间都是舅舅在照顾他。
黄大虎笑着拍了拍季洋的肩膀,一脸欣慰:“洋洋都长这么高了,不错!”
“先进去吧,坐车这么久,饿坏了吧?”
不说还好,一说,季洋肚子就开始闹腾了,从早上开始到现在都没吃什么,他怕晕车。
这些老旧的房子都是木头还有竹子制作的,一进门就有一股淡淡的竹子的清香。
这里最高也就三楼,一楼是厨房和客厅,二楼便是房间了,而三楼一般没人住,逢年过节在外地工作的家人回来才住上那么几天。
门上贴着过年时贴的春联,上面还挂着两个大红灯笼,有点褪色了,但整体看上去还是挺喜庆的。
黄大虎领着他们进了屋,年迈的外公也推着轮椅往外挪动,一见到两母子,顿时喜笑颜开。
“终于来了,可让我好等。”
外公已经九十多的高龄了,腿脚不利索,去年不小心摔了一跤,导致右腿差点截肢,季母十分心疼,想把老人接过去照顾,老人不肯,没办法,只能买了个轮椅让他代步。
季母握着老人消瘦的手,叹了口气:“爸,您这腿……早说了让您去我那,让我好好照顾你。”
“老了,不想折腾,再说了,我在这里活了九十多年,放不下啊。”
老一辈人讲究落叶归根,让他放弃生活了一辈子的家乡而去繁华却陌生的城市,简直难如登天。
“外公好。”季洋插了一嘴,打破了父女俩的争论。
老人眼神不太好,在季洋脸上仔细看了好一会儿,道:“哟,洋洋都长这么大了。”
天色已晚,开始忙碌着张罗晚饭。
除了季洋和季母,还有一些在外地工作的家人也回来了,不多,满打满算也就十来个,都是和家里来往密切的。
众人围着圆木桌落座,饭菜也被一一端了上来,吃惯了山珍海味,偶尔吃些乡下的民间风味也不错。
今天饿了一天了,季洋胃口大开,连吃了三碗米饭才勉强压制住饿意。
吃完后,舅舅给他安排了三楼的一个朝阳的房间,里面陈设简约,收拾得很干净。
房间里还有一个小阳台,架子上种了许多花草,有些植物茂密的绿叶已经爬上了防晒的棚子上,乍一看,就像个小花园。
季洋洗漱完毕,泡了杯茶,拆了一些点心,坐在阳台上静静赏月。
第34章 彻夜难眠
乡下的星星比城市里的更要亮,满天繁星映衬着乡间小径,一望无际的田野,麦浪翻滚,在月光下泛起银光。
远处零星几只萤火虫闪烁着微弱的光芒,清风徐来,虫鸣鸟叫。
季洋想,完成任务之后回到现实世界,他就找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隐居起来。
隐居山林,与山水为伴,享受着自然的恬静与纯粹。
季洋对此可谓是颇为神往,可惜条件不允许,任务还是要完成的,完成不了一切都是空谈。
所以为了他的隐居生活,拼了!
第二天,家里人都欢聚一堂,厨房里两位舅妈忙着做菜,香味弥漫了整个院子。
庭院内绿植簇拥,花团锦簇,宽敞的空间摆了一张很大的圆木桌,足够坐下十几个人。
餐桌上摆满了丰盛佳肴,全家人欢聚一堂,彼此交流着各自的工作与生活。
季母嫁入豪门,对亲人们多有照拂,而且整个家族都十分团结,一方有难,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因此,现在大多数人生意做大了,都过着富足的生活,再不济也是小康的水平。
黄小海正是季母的小弟,为人大方低调,热情开朗,人缘也是顶好的,季洋虽然不怎么接触过他,对他的印象却还不错。
季母给季洋夹了一块红烧肉,又夹了一些鸡肉,让他多吃点。
季洋有点汗颜,“妈,别夹这么多,吃不完。”
“就这么点还吃不完啊。”季母笑着说:“多吃点吧,下午我们还要去村里的祠堂进香呢。”
村里的祠堂在山上,车是开不上去的,只能步行上去。
直到今天,‘跋山涉水’这个词才终于有了具象化。
他们一行人穿过竹林,涉过流水潺潺的小溪,从山脚下的台阶往上前行。
这里不经常有人涉足,台阶布满了厚厚的青苔,一不留神就会滑倒。
幸亏周围的风景迷人,让他们不觉得枯燥。
路两边是一片高大挺拔的松树,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落在地上,呈现出点点光斑。
一行人一路拍照,花了将近二十分钟才抵达祠堂。
黄大虎带头,手里拿着三根点燃的香,朝祠堂里的神像拜了拜,然后插进下方的香炉里。
众人也跟着举香跪拜,拜完后开始摆放各种祭品,最后倒茶倒酒。
季洋对这一切感到好奇,他从未见过这种仪式,祠堂里十分阴暗,季洋从外往进去,隐隐约约能看见神像的轮廓,神像的眼睛一片死寂,让人遍体生寒。
结束后,众人开始收拾东西准备返程,朝神像再次跪拜,然后洋洋洒洒的离开。
回到老宅后,季洋已经累得要死,浑身又被汗水打湿,黏糊糊湿答答的,简单休息一会儿,季洋就去洗了个凉水澡,又洗了个头,换了一身简单清爽的白色短衬衫和黑色五分裤。
黄昏下,长辈们坐在院子里的榕树下乘凉,桌面摆放各种零食点心和茶水饮料,几个稚子在周围蹦蹦跳跳的玩游戏,连那条看门的大黄狗也摇起了尾巴。
季洋笑笑,刚转身准备下楼,不知谁来了一句‘死的好,不仅赌博还虐待孩子,死了活该’。
季洋一听,立马脚下生风,飞速下楼挨着季母坐下。
季母正聊的起劲,没空搭理他,一边听八卦一边嗑瓜子儿,时不时插一句。
二舅妈是个善良朴实的农村妇女,此时说上了头,脸都被气红了,扯着嗓子嚷嚷:“要说村长也是见钱眼开,净干这些见不得人的勾当,可怜了那个孩子,如今也不知道是不是还活着。”
“小点声儿。”大舅妈连忙扯了扯她的衣袖,放低声音:“让人听了去跟村长告状,回头又要跟我们吵架了。”
“吵就吵,我可不怕他。”二舅妈义愤填膺,喝了口茶润润嗓子,接着道:“村里谁不知道那个梁国富是个好吃懒做的赌徒,他倒好,巴巴的介绍着把孩子卖到他家,不就是白白毁了这个孩子吗!”
季洋坐在一边默不作声,聚精会神的听着。
“当年这个孩子……”季母似乎想到了什么,朝季洋看过去,“洋洋,你小时候见过那孩子,你记得吧?”
季洋心里一颤,然后点点头:“记得,他……现在在哪儿?”
一提这事儿,二舅妈心里就堵得慌,“谁知道呢?有人说那孩子被家里人找到了,又有人说是有人花了大价钱把那孩子买走了,真真假假我们也无从得知。”
夕阳逐渐西沉,晚霞染红了天际,那一抹火烧云映入季洋的眸子中,灼得他心里发疼。
季母望着失神的季洋,碰了碰他,问:“你还记得他啊?”
季洋垂眸,语气闷闷的:“嗯。”
“那你还记得他长啥样吗?”季母喝了口茶,低声道:“说实话,妈妈不希望你记得他。”
季洋侧头回望着季母,秀气的眉毛微蹙,想到季淮曾经说过的话,不禁问道:“妈妈,那一年里,是不是发生了不好的事情?所以你和爸爸才不希望我想起来。”
“这倒不是。”季母摇摇头,回忆着当年的情景,如实跟季洋说着:“只不过我觉得,你俩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你只是在外婆家待一段时间,迟早会分开的,而且你为了那个孩子连家都不回了,你爸可是为了这事儿气了好久呢,你这孩子也真是,也不告诉爸爸妈妈,那个孩子是拐卖来的,我要是知道了肯定会帮他寻找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