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道魁首是如何养成的 第195节
布施清雅的茶室内,明月楼主端坐在贵妃榻上,示意灵希入座:“还算顺利?”
“嗯。”灵希默然颔首,她探手入怀,随即将一个漆黑的木匣放在了桌上,“刑天司用来封印缄物的木匣能隔绝冥器的气息,一旦封入这种特殊的木匣,长老阁也探寻不到踪迹。”
明月楼主颔首,画舫的顶层布下了最高规格的结界,确认气息不会外泄后,楼主这才将木匣打开。
匣盖仅漏出一线,漆黑不详的死气便自内里满溢而出。明月楼主弹指,匣盖便再次阖上。但仅一眼,他也能辨别出匣中存放的乃是真物——那是一件质地斑驳、不似美玉倒似青铜的方章,环绕其上的九条青龙栩栩如生,仿佛下一瞬便要腾空而起。然而九条龙都没有雕刻龙眼,所以龙还是无目之龙。
谁也没想到,这件东西会出现在这里,会出现在最不可能犯案的无极道门弟子手中。
陈放匣中的,分明是不久前天殷恒久永乐大典上失窃的冥器——九龙青玉国玺。
第317章
“九龙青玉国玺中封印的,是冥神骨君的‘心’。”
明月楼主与灵希站在密室内,看着浸泡在琉璃樽中的国玺逐渐褪去表层的铜锈,显露出赤红的内里。
即便是在幽暗的密室中,深蓝色液体内的红光也如有生命般鼓动。想到姜家世世代代的君王一无所知地将此物奉为国宝,甚至还将国玺捧在手中把玩,灵希便忍不住抿唇。她凭借着自己天生神诡的能力将此物从深宫盗出,即便做好了万全的准备,灵希也难以忘记触碰国玺时一瞬粘稠的湿泞感。
明月楼主曾对她说过,她的天赋佐以明月楼的身法技艺,查探情报与获取物件可谓是探囊取物。事实也是如此,灵希在大典开始前便从刑天司中盗出了木匣,之后又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取走了封存的国玺。她的能力太过无解,就连一向敏锐的拂雪师姐都不曾发现。
再加上永乐大典上各方势力暗潮汹涌,一滩浑水的情况下,姜家很难查到灵希的头上。
“这件青玉国玺在中州留存的诸多冥器中也算得上最重要的一件,所以被姜家视作传国玉玺,流传至今。”明月楼主道,“它能短暂开启通往神国的门扉,召出骨君麾下的阴灵与冥兵。姜家一统中州的行军之路上,这枚国玺居功甚伟。后来上清界将冥神打作外道,这些冥器才在人间销声匿迹。”
楼主唇角勾起一丝讽笑:“活人于人世挣扎求生,却要仰仗逝者的恩泽庇护。前人尸骨都化作尘土,还得被后人拉来当牛马驭使。一代不如一代,想想可真是悲哀。”
灵希眨了眨眼睛,只当自己没听见这尖酸刻薄的话语。她指着琉璃樽,道:“叔,我不能一起去吗?”
“不能。”明月楼主走到一旁的靠椅上坐下,双腿自然交叠。他一身华服,仍作女子扮相,但举手投足已有不同。
“你身世奇诡,与永留民有千丝万缕的因果。若非万不得已,你不可进入骨君的神国。”明月楼主从桌上拿起折扇把玩,合扇朝灵希一指,“神祇与神祇之间是会互相吞噬的,为了得到更高的位阶与神权,神祇之间的争斗更为残酷。冥神骨君登神的目的尚且不明,但祂不计一切手段也要壮大自己的野心你也看见了。连自己家族的后人都能牺牲,更罔论你?你虽然没有神的位阶,却有神的权能,对这些神祇来说——你,大补。”
被指着鼻子说“大补”的灵希拧了拧眉,只有在信得过的长辈面前,她才会露出情绪的波动:“那师姐岂不是很危险?”
明月楼主眯了眯眼,倒也没有隐瞒小辈的意思:“是,很危险。”
“不能阻止吗?”
“阻止?怎么阻止?你去抱着你师姐的大腿哇哇哭?”明月楼主刺了一句,又叹气道,“这是拂雪的道义,你怎能让修行天之道的人在自己的道途上止步?”
理是这个理,但正值叛逆期的灵希还是忍不住来回踱步,最终淡然道:“叔,你真没用。”
明月楼主:“……”
他冷漠:“哦,你也没用。小废物。”
这对在彼世虽有师徒之缘、今生却习惯互相捅刀子的“师徒”友好地交流了一番,话题才转回正轨。明月楼主假意挥扇掩饰心绪,他并不是一个会被彼世过往牵动心神的性子。彼世是彼世,现世是现世,明月楼主将两者区分得很开。他和灵希的关系也没有好到能够互相打趣的份上,但怎奈何这位明尘的弟子、拂雪的师妹根本就不拿他当外人来看。她态度过于自然,而且不仅是心术功法,这孩子连言行举止都有几分属于他的影子。
明月楼主眼光毒辣,他看得出来,灵希并不是故作姿态刻意讨好于他,而是真的把他当值得信赖的长辈来看。为此,她甚至在某些事上会对明尘拂雪有所隐瞒。这种毫不设防的信任让明月楼主心情复杂。一方面,他有种白捡了一个弟子的无奈,另一方面,他又有怀疑自己不擅教导弟子的心塞。
怎么彼世自己教出来的徒弟也跟阿拆一样没大没小,明明这俩猴在拂雪面前就很乖。
“想前往骨君的神国,只有两条路可以走——其一是使用冥器,借死气的包裹短暂以逝者的身份前往神国;另一条则是走变神天,据说冥神骨君的神国便位于变神天的中部。那里常年被大雾笼罩,一旦深入便会迷失方向,甚至被鬼卒摄去魂魄。这迷神的鬼雾也是冥神骨君的信徒布施领域时最常用的手段,你应该早有见闻。”
“……是,我在幽州夏国已经见识过了。”灵希意有踌躇,“步入鬼雾者,不可见回头路。一路上须得念着心中想见的离人,才不会在雾中迷失。”
“不错。”明月楼主没有询问灵希的离人是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都有不愿揭开的伤疤与往事,“奔向死亡者,自然没有回头路。但从古至今,会涉过鬼雾步入神国的只有骨君的神使,除此之外前去窥秘者皆有去无回。在不清楚境况前,切莫鲁莽行事。本座会前往神国,你留守现世。记住,你是此局最后的暗子,不到万不得已,不可显露于人前。”
“是。”谈到正经事时,灵希倒是没有打趣的心思,她认真地应下明月楼主的叮嘱。
“拂雪临行前可有嘱咐过什么?”明月楼主说完,又问道。
“师姐让我庇佑一下永乐城中的眼线,完成她未完的后手。”灵希只说“眼线”没提“飞芦门”,她心中自有分寸,有的事她会隐瞒师姐,有的事则会隐瞒楼主。
好在明月楼主也不在意,他只是思忖道:“看样子拂雪不完全相信本座给出的情报。”
“不,师姐是信的,但师姐也会自己查证。”灵希困惑地瞥了明月楼主一眼,“师姐不一直都这样吗?这样不管是你们任何一人出事,她的布局也不至于满盘皆输。叔你是知道的,师姐不相信人情这玩意儿。师姐是想着万一自己出事,她手下换一个人来跟你索要情报,你真的能忍住不把师姐的棋子扫进自己的兜里?叔你肯定宁愿将师姐的棋局抢过来自己下,都不乐意交给别人。”
灵希想了想,补充道:“彼世你就是这么做的。”
明月楼主:“……”
彼世带出的弟子过于了解自己,这也是令人心梗的原因之一。
明月楼主拿桌上的果仁丢她,他眼下作女子装扮,这随意的一个抛丢便是言语难描的娇媚迷人,看得灵希瞳孔一缩。阴暗的密室里,明月楼主挽着画扇叮嘱灵希之后要做的事,灵希则像反骨被人打折了一样贴在角落,只偶尔发出几声附和。直到明月楼主提及进入神国的“准备”时,灵希才猛然回过神来。
“……以冥器进入神国者,会忘却自己是‘生者’?”
“不,确切来说。神国中的魂灵,都认为自己是‘生者’。他们不认为自己死了,而是认为自己与家人分开了,所以离人村才叫‘离人村’。你想必已经知道天殷活人乃逝者‘活遗体’这一说,阴阳二气互相影响,间有共鸣。你要知道,死魂离体后会忘却一切,因此神国中逝者的记忆与性情都来源于生者对他们的思念。活人拜祭他们,铭记他们,思念他们,愿力如同不断累加的基石,构筑起‘人’的存在。而当人世彻底遗忘逝者,逝者的后人也全部死去,香火断绝,那逝去的人就真逝去了。”
明月楼主解释骨君神国的诡秘,灵希却听得心惊肉跳。她不知道自己为何会有不详的预感,只觉得眼皮直跳。
“也就是说,居于骨君神国的人不一定还是原本的自己,而是被生者的记忆构筑起来的模样。”
“是。使用冥器进入神国,不想被鬼差发现,便只得暂时抹去记忆,伪装成逝者。持有冥器,便可暂时化作‘死魂’。”
“可这不对,这不对,叔。”灵希用力抿唇,额头沁出细密的汗珠,“无极道门的同门……不,就算是我们,我们难道真的完全了解师姐吗?”
明月楼主蹙眉,随即想起什么,微微一怔。
“师姐天生宿慧,生而知之。”灵希猛然抬头,望向明月楼主,“但我们对师姐的前世一无所知!世人所知的拂雪道君是师姐的一部分,但绝不是完整的师姐!她那仿佛与生俱来的思想与信念,她步上青云也要俯瞰人间的慈悲,她超脱此世的谦卑与愿景……这些究竟来自何处,我们一无所知!
“抹去这些,师姐还会是师姐吗?!”
……
拂雪感觉自己做了一个漫长的梦,梦醒后,记忆却是一片空白,寻不见半点鸿雁踏雪的影踪。
她睁开眼,神思清明,窗外天光正好,洒落在书桌上,伴着一簇辛夷摇曳的枝影。
拂雪利落地起身,打水洗漱,整装挽发。将自己打理得齐整无比后,她望着镜中的自己,只觉得有几分陌生。她驻足凝望片刻,觉得自己好似忘记了什么,但又想不太起来。所幸她不是个纠结的人,想不起来便不想了。她转身,离开房间,朝一片灿烂的天光走去。
“拂雪,早上好啊!”
拂雪的住宅旁居住着一对年轻的夫妻,看见她出门,年轻的妻子便探头出来,笑容灿烂地高举自己手中热腾腾的烙饼:“你今日要出门吗?要不要尝尝我丈夫烙的饼子,放两张在身上,饿了也能顶一顿饭食。对了,能不能告诉我你腰间的长命锁是在哪配的?以后我和阿竹有了孩子,也想给他打一枚长命锁!”
“姜阿姐。”拂雪平和地回应着,“我已不记得这枚长命锁的来历,你若喜欢,就当我提前为孩子添礼了。”
“哪能啊,八字还没一撇呢!”女子莞尔,手脚麻利地将饼子叠好用油纸包起,热情地塞进拂雪的手里,“昨日我和阿竹吵了一晚上孩儿的名字,明明怀都没怀上了。他非要给孩子取个威武的名字,翻遍了书册,说要取一个‘严’字。”
“高峻为严,威也,毅也,敬也。是个不错的字。”拂雪颔首,没有拂了女子的好意,“想必将来是个刚毅坚强的孩子。”
“哈哈,我本来觉得这名字太木讷呆板,听你这么一说倒也不错。”女子爽朗地笑着,笑得眉眼弯弯,“好啦好啦,我就不打扰你了。拂雪你去吧,不过这次要记得回家的路哦,别又迷失在雾里。一定要记得自己姓甚名谁,家住何方。不可忘记来时的路,切记,切记啊。”
“是,先前还多谢阿姐相救。”拂雪拧眉,认真地颔首,“我牢记于心。”
——吾道号拂雪,无极道门明尘座下,正道第一仙门掌门。
——吾生于胥州大成国,姓宋,无俗名,自幼拜入山门。
——吾,名拂雪。
第318章
拂雪是被姜家阿姐在大雾中捡回来的。若不是姜家阿姐,拂雪恐怕早已迷失在浓雾中。
姜家阿姐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找到拂雪的,她说自己只是惯常在城郭附近走走,心中好似牵挂着什么。这是她长久以来的习惯,偶尔,姜家阿姐会拖上自己的爱人阿竹一起去城郭外闲逛。两人就是在那时捡到了拂雪,据姜家阿姐说,当时神情迷茫的拂雪正朝着城门走去,姜家阿姐拉住了她。
“或许是这条长命锁牵引我找到你的呢?”后来,姜家阿姐说笑着提起此事。她对拂雪身上的红绳银锁莫名在意,但拂雪却说不出这条长命锁的来历。
拂雪身上有许多秘密,但姜家阿姐却忽视了这些,就像忽视城外的浓雾一样。
拂雪被姜家阿姐带回了城里,暂时下榻在一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小木屋里。姜家阿姐说,旁边的小木屋原本住着一位慈祥的老人,但老人某一天出门后便没再回来。他不会回来了,木屋过一阵子也会被拆掉,所以拂雪可以暂时住进去。
老人叫什么名字?为什么不会回来?这些,姜家阿姐都没有说。她依旧无忧无虑地微笑着,或许在她心里,这并不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于是,老人和木屋的过去,就像笼罩城池的浓雾一般,在迷惘与遗忘中散去。
城市分为“城”与“郭”两部分,城墙有厚厚的两堵。“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城与郭都是市民们能够自由行走的地方。但城墙外面的世界被大雾笼罩,没人知道浓雾中隐藏着什么。百姓们不被允许离开城池,也对城池外
面的世界丝毫不好奇。他们满足于当下平稳安乐的生活,生活中最大的烦恼或许是邻居有点闹腾。
相较之下,城郭中的雾气要稍淡些许,至少一丈之外能看见人影,城内的雾气则更少,只是薄薄的一层,萦绕在行人的脚踝。
街上车水马龙,行人步履匆匆。拂雪逆着人流往前走,周围喧嚣热闹,但每个人的笑声与交谈都仿佛是从很远的地方传来的。
有些模糊失真的背景音中,拂雪看见路边小贩的摊位上,一只巴掌大小的手炉盖子一掀,喷出了一口灰。青铜制的手炉像是活过来了一半,一边在原地打着转,一边不停地喷着灰,像是被呛到了。摊主见了,不得不放下手中的活计,连忙跑过去安抚它。他摸了摸手炉的盖顶,拍拍它的耳柄。
就在摊主蹲身的间隙里,一对木屐大摇大摆地从他身边“走”过,明明没有面目,却给人以趾高气昂的观感。它步步远去,所过之处留下一个个灰黑色的印子。
窈窕的女郎撑伞而来,似是觉得人群拥挤,她合上伞将其收了起来。拂雪眼神扫过,却见那遮阳伞的顶端突然睁开了一双眼睛,一瞬不瞬地与她对视。一双充满知性的眼眸出现在非人的器物之上,拂雪先是下意识地觉得违和,随后层层涌上的便是荒谬与不适感。拂雪也说不清这是为什么。
拂雪拧眉,下意识地揉了揉眉心。似乎有哪里不对,但她又不知道哪里不对。她心中生出几分不详的阴霾,但抬头时,街市又是一片太平盛世的安康和泰。
或许器物与人共舞,并不是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事情吧。那些许的违和感很快被忽略了过去。拂雪四处张望,她想知道自己身在何处。她似乎忘了很多东西,但又好像什么都没忘。换一个人身处此地,恐怕很快便会习以为常,然后去地方官府上登记名姓然后居住下来。但拂雪不打算久住,她还记得自己是无极道门的掌门,她有自己未尽的责任与义务。姜家阿姐说她是在城郭附近遇见她的,拂雪便想着去城郭看看。
“女郎,要来一只纸鸢吗?用米浆新糊的,可牢靠可结实了。”
“饴糖!成色漂亮的饴糖,可以搅着吃的饴糖!”
“水饭,新捞的水饭!新捞的水饭镇心凉,半截梢瓜蘸酱欸——!”
拂雪逆着人群,往城郭方向走去。她神情冰冷,与周遭平顺和乐的百姓格格不入。她独自前行,如同一场逆旅。
市井喧嚣声越来越远,雾气越来越浓。忽然,拂雪在城池边缘停下了脚步。
她看见了一块碑,刻字的石碑。她下意识地念出石碑上的字,那股似有若无的违和感再次席卷而来。
“永……”拂雪眉头紧锁,“……永久城?”
……
变神天,熔岩大道。
崎岖的山路,峥嵘的地表,长年累月的岩浆倒灌,在通往上界的地髓窟附近铺设出一条毒火流淌的赤红大道。叫不出名字的矿物肆意增生,像大地裸露在外的筋脉与骨骼。它们深扎在坑坑洼洼的黝黑土壤中,像一根根暗红的钉刺。即便土地并非活物,一眼望去却能感受到大地的痛苦。
火山的喷发是有一定规律的,无论想要前往元黄天还是想要下潜至变神天,如果不能在火山喷发前离开,便会湮没在赤色的火海之中。
许多魔修看准了这一点,他们会埋伏潜藏在地髓窟的周围,袭击抢掠自元黄天而来的修士。杀人夺货后,半残的修士往火海里一丢便是尸骨无存。即便上清界借由魂灯追查凶手也只会看见一片赤色的火海,而无从追究凶手的影踪。
在变神天,弱肉强食,强者为尊是天经地义的道理。这条准则适用于掠食者,也适用于被掠食者。所以,偶尔阴沟里翻船也不算什么大事。
倚在岩石上的魔修嘿嘿冷笑两声,他鼻青脸肿,牙齿脱落了大半,却只能草草混着血沫吞入腹中。他捂着气血凝滞的心口,腰侧被人开了一个碗口大的血窟窿,半边肩膀坍塌了下去,像个扭曲畸形的人偶。他抹着口鼻溢出的血沫,仰头望着远处临于赤焰上的人影。周围遍地皆是魔修的残肢断骸,岩石上的血迹还未干涸。那身穿雪色袈裟的人影却像一道夺目刺眼的光芒,将这暗无天日的地底照得敞亮。
“阿弥陀佛。”梵缘浅双手合十,眉目悲悯,“阁下,日后还是向善吧。”
“噗,哈哈!”魔修嗤笑出声,他张狂的大笑扯动翻搅纠缠成一团的五脏六腑,他一边笑一边咳血,道,“你这也算佛修吗?你看看周遭,你这也算佛修吗?!”
“嗯。”灵希默然颔首,她探手入怀,随即将一个漆黑的木匣放在了桌上,“刑天司用来封印缄物的木匣能隔绝冥器的气息,一旦封入这种特殊的木匣,长老阁也探寻不到踪迹。”
明月楼主颔首,画舫的顶层布下了最高规格的结界,确认气息不会外泄后,楼主这才将木匣打开。
匣盖仅漏出一线,漆黑不详的死气便自内里满溢而出。明月楼主弹指,匣盖便再次阖上。但仅一眼,他也能辨别出匣中存放的乃是真物——那是一件质地斑驳、不似美玉倒似青铜的方章,环绕其上的九条青龙栩栩如生,仿佛下一瞬便要腾空而起。然而九条龙都没有雕刻龙眼,所以龙还是无目之龙。
谁也没想到,这件东西会出现在这里,会出现在最不可能犯案的无极道门弟子手中。
陈放匣中的,分明是不久前天殷恒久永乐大典上失窃的冥器——九龙青玉国玺。
第317章
“九龙青玉国玺中封印的,是冥神骨君的‘心’。”
明月楼主与灵希站在密室内,看着浸泡在琉璃樽中的国玺逐渐褪去表层的铜锈,显露出赤红的内里。
即便是在幽暗的密室中,深蓝色液体内的红光也如有生命般鼓动。想到姜家世世代代的君王一无所知地将此物奉为国宝,甚至还将国玺捧在手中把玩,灵希便忍不住抿唇。她凭借着自己天生神诡的能力将此物从深宫盗出,即便做好了万全的准备,灵希也难以忘记触碰国玺时一瞬粘稠的湿泞感。
明月楼主曾对她说过,她的天赋佐以明月楼的身法技艺,查探情报与获取物件可谓是探囊取物。事实也是如此,灵希在大典开始前便从刑天司中盗出了木匣,之后又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取走了封存的国玺。她的能力太过无解,就连一向敏锐的拂雪师姐都不曾发现。
再加上永乐大典上各方势力暗潮汹涌,一滩浑水的情况下,姜家很难查到灵希的头上。
“这件青玉国玺在中州留存的诸多冥器中也算得上最重要的一件,所以被姜家视作传国玉玺,流传至今。”明月楼主道,“它能短暂开启通往神国的门扉,召出骨君麾下的阴灵与冥兵。姜家一统中州的行军之路上,这枚国玺居功甚伟。后来上清界将冥神打作外道,这些冥器才在人间销声匿迹。”
楼主唇角勾起一丝讽笑:“活人于人世挣扎求生,却要仰仗逝者的恩泽庇护。前人尸骨都化作尘土,还得被后人拉来当牛马驭使。一代不如一代,想想可真是悲哀。”
灵希眨了眨眼睛,只当自己没听见这尖酸刻薄的话语。她指着琉璃樽,道:“叔,我不能一起去吗?”
“不能。”明月楼主走到一旁的靠椅上坐下,双腿自然交叠。他一身华服,仍作女子扮相,但举手投足已有不同。
“你身世奇诡,与永留民有千丝万缕的因果。若非万不得已,你不可进入骨君的神国。”明月楼主从桌上拿起折扇把玩,合扇朝灵希一指,“神祇与神祇之间是会互相吞噬的,为了得到更高的位阶与神权,神祇之间的争斗更为残酷。冥神骨君登神的目的尚且不明,但祂不计一切手段也要壮大自己的野心你也看见了。连自己家族的后人都能牺牲,更罔论你?你虽然没有神的位阶,却有神的权能,对这些神祇来说——你,大补。”
被指着鼻子说“大补”的灵希拧了拧眉,只有在信得过的长辈面前,她才会露出情绪的波动:“那师姐岂不是很危险?”
明月楼主眯了眯眼,倒也没有隐瞒小辈的意思:“是,很危险。”
“不能阻止吗?”
“阻止?怎么阻止?你去抱着你师姐的大腿哇哇哭?”明月楼主刺了一句,又叹气道,“这是拂雪的道义,你怎能让修行天之道的人在自己的道途上止步?”
理是这个理,但正值叛逆期的灵希还是忍不住来回踱步,最终淡然道:“叔,你真没用。”
明月楼主:“……”
他冷漠:“哦,你也没用。小废物。”
这对在彼世虽有师徒之缘、今生却习惯互相捅刀子的“师徒”友好地交流了一番,话题才转回正轨。明月楼主假意挥扇掩饰心绪,他并不是一个会被彼世过往牵动心神的性子。彼世是彼世,现世是现世,明月楼主将两者区分得很开。他和灵希的关系也没有好到能够互相打趣的份上,但怎奈何这位明尘的弟子、拂雪的师妹根本就不拿他当外人来看。她态度过于自然,而且不仅是心术功法,这孩子连言行举止都有几分属于他的影子。
明月楼主眼光毒辣,他看得出来,灵希并不是故作姿态刻意讨好于他,而是真的把他当值得信赖的长辈来看。为此,她甚至在某些事上会对明尘拂雪有所隐瞒。这种毫不设防的信任让明月楼主心情复杂。一方面,他有种白捡了一个弟子的无奈,另一方面,他又有怀疑自己不擅教导弟子的心塞。
怎么彼世自己教出来的徒弟也跟阿拆一样没大没小,明明这俩猴在拂雪面前就很乖。
“想前往骨君的神国,只有两条路可以走——其一是使用冥器,借死气的包裹短暂以逝者的身份前往神国;另一条则是走变神天,据说冥神骨君的神国便位于变神天的中部。那里常年被大雾笼罩,一旦深入便会迷失方向,甚至被鬼卒摄去魂魄。这迷神的鬼雾也是冥神骨君的信徒布施领域时最常用的手段,你应该早有见闻。”
“……是,我在幽州夏国已经见识过了。”灵希意有踌躇,“步入鬼雾者,不可见回头路。一路上须得念着心中想见的离人,才不会在雾中迷失。”
“不错。”明月楼主没有询问灵希的离人是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都有不愿揭开的伤疤与往事,“奔向死亡者,自然没有回头路。但从古至今,会涉过鬼雾步入神国的只有骨君的神使,除此之外前去窥秘者皆有去无回。在不清楚境况前,切莫鲁莽行事。本座会前往神国,你留守现世。记住,你是此局最后的暗子,不到万不得已,不可显露于人前。”
“是。”谈到正经事时,灵希倒是没有打趣的心思,她认真地应下明月楼主的叮嘱。
“拂雪临行前可有嘱咐过什么?”明月楼主说完,又问道。
“师姐让我庇佑一下永乐城中的眼线,完成她未完的后手。”灵希只说“眼线”没提“飞芦门”,她心中自有分寸,有的事她会隐瞒师姐,有的事则会隐瞒楼主。
好在明月楼主也不在意,他只是思忖道:“看样子拂雪不完全相信本座给出的情报。”
“不,师姐是信的,但师姐也会自己查证。”灵希困惑地瞥了明月楼主一眼,“师姐不一直都这样吗?这样不管是你们任何一人出事,她的布局也不至于满盘皆输。叔你是知道的,师姐不相信人情这玩意儿。师姐是想着万一自己出事,她手下换一个人来跟你索要情报,你真的能忍住不把师姐的棋子扫进自己的兜里?叔你肯定宁愿将师姐的棋局抢过来自己下,都不乐意交给别人。”
灵希想了想,补充道:“彼世你就是这么做的。”
明月楼主:“……”
彼世带出的弟子过于了解自己,这也是令人心梗的原因之一。
明月楼主拿桌上的果仁丢她,他眼下作女子装扮,这随意的一个抛丢便是言语难描的娇媚迷人,看得灵希瞳孔一缩。阴暗的密室里,明月楼主挽着画扇叮嘱灵希之后要做的事,灵希则像反骨被人打折了一样贴在角落,只偶尔发出几声附和。直到明月楼主提及进入神国的“准备”时,灵希才猛然回过神来。
“……以冥器进入神国者,会忘却自己是‘生者’?”
“不,确切来说。神国中的魂灵,都认为自己是‘生者’。他们不认为自己死了,而是认为自己与家人分开了,所以离人村才叫‘离人村’。你想必已经知道天殷活人乃逝者‘活遗体’这一说,阴阳二气互相影响,间有共鸣。你要知道,死魂离体后会忘却一切,因此神国中逝者的记忆与性情都来源于生者对他们的思念。活人拜祭他们,铭记他们,思念他们,愿力如同不断累加的基石,构筑起‘人’的存在。而当人世彻底遗忘逝者,逝者的后人也全部死去,香火断绝,那逝去的人就真逝去了。”
明月楼主解释骨君神国的诡秘,灵希却听得心惊肉跳。她不知道自己为何会有不详的预感,只觉得眼皮直跳。
“也就是说,居于骨君神国的人不一定还是原本的自己,而是被生者的记忆构筑起来的模样。”
“是。使用冥器进入神国,不想被鬼差发现,便只得暂时抹去记忆,伪装成逝者。持有冥器,便可暂时化作‘死魂’。”
“可这不对,这不对,叔。”灵希用力抿唇,额头沁出细密的汗珠,“无极道门的同门……不,就算是我们,我们难道真的完全了解师姐吗?”
明月楼主蹙眉,随即想起什么,微微一怔。
“师姐天生宿慧,生而知之。”灵希猛然抬头,望向明月楼主,“但我们对师姐的前世一无所知!世人所知的拂雪道君是师姐的一部分,但绝不是完整的师姐!她那仿佛与生俱来的思想与信念,她步上青云也要俯瞰人间的慈悲,她超脱此世的谦卑与愿景……这些究竟来自何处,我们一无所知!
“抹去这些,师姐还会是师姐吗?!”
……
拂雪感觉自己做了一个漫长的梦,梦醒后,记忆却是一片空白,寻不见半点鸿雁踏雪的影踪。
她睁开眼,神思清明,窗外天光正好,洒落在书桌上,伴着一簇辛夷摇曳的枝影。
拂雪利落地起身,打水洗漱,整装挽发。将自己打理得齐整无比后,她望着镜中的自己,只觉得有几分陌生。她驻足凝望片刻,觉得自己好似忘记了什么,但又想不太起来。所幸她不是个纠结的人,想不起来便不想了。她转身,离开房间,朝一片灿烂的天光走去。
“拂雪,早上好啊!”
拂雪的住宅旁居住着一对年轻的夫妻,看见她出门,年轻的妻子便探头出来,笑容灿烂地高举自己手中热腾腾的烙饼:“你今日要出门吗?要不要尝尝我丈夫烙的饼子,放两张在身上,饿了也能顶一顿饭食。对了,能不能告诉我你腰间的长命锁是在哪配的?以后我和阿竹有了孩子,也想给他打一枚长命锁!”
“姜阿姐。”拂雪平和地回应着,“我已不记得这枚长命锁的来历,你若喜欢,就当我提前为孩子添礼了。”
“哪能啊,八字还没一撇呢!”女子莞尔,手脚麻利地将饼子叠好用油纸包起,热情地塞进拂雪的手里,“昨日我和阿竹吵了一晚上孩儿的名字,明明怀都没怀上了。他非要给孩子取个威武的名字,翻遍了书册,说要取一个‘严’字。”
“高峻为严,威也,毅也,敬也。是个不错的字。”拂雪颔首,没有拂了女子的好意,“想必将来是个刚毅坚强的孩子。”
“哈哈,我本来觉得这名字太木讷呆板,听你这么一说倒也不错。”女子爽朗地笑着,笑得眉眼弯弯,“好啦好啦,我就不打扰你了。拂雪你去吧,不过这次要记得回家的路哦,别又迷失在雾里。一定要记得自己姓甚名谁,家住何方。不可忘记来时的路,切记,切记啊。”
“是,先前还多谢阿姐相救。”拂雪拧眉,认真地颔首,“我牢记于心。”
——吾道号拂雪,无极道门明尘座下,正道第一仙门掌门。
——吾生于胥州大成国,姓宋,无俗名,自幼拜入山门。
——吾,名拂雪。
第318章
拂雪是被姜家阿姐在大雾中捡回来的。若不是姜家阿姐,拂雪恐怕早已迷失在浓雾中。
姜家阿姐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找到拂雪的,她说自己只是惯常在城郭附近走走,心中好似牵挂着什么。这是她长久以来的习惯,偶尔,姜家阿姐会拖上自己的爱人阿竹一起去城郭外闲逛。两人就是在那时捡到了拂雪,据姜家阿姐说,当时神情迷茫的拂雪正朝着城门走去,姜家阿姐拉住了她。
“或许是这条长命锁牵引我找到你的呢?”后来,姜家阿姐说笑着提起此事。她对拂雪身上的红绳银锁莫名在意,但拂雪却说不出这条长命锁的来历。
拂雪身上有许多秘密,但姜家阿姐却忽视了这些,就像忽视城外的浓雾一样。
拂雪被姜家阿姐带回了城里,暂时下榻在一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小木屋里。姜家阿姐说,旁边的小木屋原本住着一位慈祥的老人,但老人某一天出门后便没再回来。他不会回来了,木屋过一阵子也会被拆掉,所以拂雪可以暂时住进去。
老人叫什么名字?为什么不会回来?这些,姜家阿姐都没有说。她依旧无忧无虑地微笑着,或许在她心里,这并不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于是,老人和木屋的过去,就像笼罩城池的浓雾一般,在迷惘与遗忘中散去。
城市分为“城”与“郭”两部分,城墙有厚厚的两堵。“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城与郭都是市民们能够自由行走的地方。但城墙外面的世界被大雾笼罩,没人知道浓雾中隐藏着什么。百姓们不被允许离开城池,也对城池外
面的世界丝毫不好奇。他们满足于当下平稳安乐的生活,生活中最大的烦恼或许是邻居有点闹腾。
相较之下,城郭中的雾气要稍淡些许,至少一丈之外能看见人影,城内的雾气则更少,只是薄薄的一层,萦绕在行人的脚踝。
街上车水马龙,行人步履匆匆。拂雪逆着人流往前走,周围喧嚣热闹,但每个人的笑声与交谈都仿佛是从很远的地方传来的。
有些模糊失真的背景音中,拂雪看见路边小贩的摊位上,一只巴掌大小的手炉盖子一掀,喷出了一口灰。青铜制的手炉像是活过来了一半,一边在原地打着转,一边不停地喷着灰,像是被呛到了。摊主见了,不得不放下手中的活计,连忙跑过去安抚它。他摸了摸手炉的盖顶,拍拍它的耳柄。
就在摊主蹲身的间隙里,一对木屐大摇大摆地从他身边“走”过,明明没有面目,却给人以趾高气昂的观感。它步步远去,所过之处留下一个个灰黑色的印子。
窈窕的女郎撑伞而来,似是觉得人群拥挤,她合上伞将其收了起来。拂雪眼神扫过,却见那遮阳伞的顶端突然睁开了一双眼睛,一瞬不瞬地与她对视。一双充满知性的眼眸出现在非人的器物之上,拂雪先是下意识地觉得违和,随后层层涌上的便是荒谬与不适感。拂雪也说不清这是为什么。
拂雪拧眉,下意识地揉了揉眉心。似乎有哪里不对,但她又不知道哪里不对。她心中生出几分不详的阴霾,但抬头时,街市又是一片太平盛世的安康和泰。
或许器物与人共舞,并不是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事情吧。那些许的违和感很快被忽略了过去。拂雪四处张望,她想知道自己身在何处。她似乎忘了很多东西,但又好像什么都没忘。换一个人身处此地,恐怕很快便会习以为常,然后去地方官府上登记名姓然后居住下来。但拂雪不打算久住,她还记得自己是无极道门的掌门,她有自己未尽的责任与义务。姜家阿姐说她是在城郭附近遇见她的,拂雪便想着去城郭看看。
“女郎,要来一只纸鸢吗?用米浆新糊的,可牢靠可结实了。”
“饴糖!成色漂亮的饴糖,可以搅着吃的饴糖!”
“水饭,新捞的水饭!新捞的水饭镇心凉,半截梢瓜蘸酱欸——!”
拂雪逆着人群,往城郭方向走去。她神情冰冷,与周遭平顺和乐的百姓格格不入。她独自前行,如同一场逆旅。
市井喧嚣声越来越远,雾气越来越浓。忽然,拂雪在城池边缘停下了脚步。
她看见了一块碑,刻字的石碑。她下意识地念出石碑上的字,那股似有若无的违和感再次席卷而来。
“永……”拂雪眉头紧锁,“……永久城?”
……
变神天,熔岩大道。
崎岖的山路,峥嵘的地表,长年累月的岩浆倒灌,在通往上界的地髓窟附近铺设出一条毒火流淌的赤红大道。叫不出名字的矿物肆意增生,像大地裸露在外的筋脉与骨骼。它们深扎在坑坑洼洼的黝黑土壤中,像一根根暗红的钉刺。即便土地并非活物,一眼望去却能感受到大地的痛苦。
火山的喷发是有一定规律的,无论想要前往元黄天还是想要下潜至变神天,如果不能在火山喷发前离开,便会湮没在赤色的火海之中。
许多魔修看准了这一点,他们会埋伏潜藏在地髓窟的周围,袭击抢掠自元黄天而来的修士。杀人夺货后,半残的修士往火海里一丢便是尸骨无存。即便上清界借由魂灯追查凶手也只会看见一片赤色的火海,而无从追究凶手的影踪。
在变神天,弱肉强食,强者为尊是天经地义的道理。这条准则适用于掠食者,也适用于被掠食者。所以,偶尔阴沟里翻船也不算什么大事。
倚在岩石上的魔修嘿嘿冷笑两声,他鼻青脸肿,牙齿脱落了大半,却只能草草混着血沫吞入腹中。他捂着气血凝滞的心口,腰侧被人开了一个碗口大的血窟窿,半边肩膀坍塌了下去,像个扭曲畸形的人偶。他抹着口鼻溢出的血沫,仰头望着远处临于赤焰上的人影。周围遍地皆是魔修的残肢断骸,岩石上的血迹还未干涸。那身穿雪色袈裟的人影却像一道夺目刺眼的光芒,将这暗无天日的地底照得敞亮。
“阿弥陀佛。”梵缘浅双手合十,眉目悲悯,“阁下,日后还是向善吧。”
“噗,哈哈!”魔修嗤笑出声,他张狂的大笑扯动翻搅纠缠成一团的五脏六腑,他一边笑一边咳血,道,“你这也算佛修吗?你看看周遭,你这也算佛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