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道魁首是如何养成的 第77节
第128章
“我是永安城的守墓人。”
自称“师兄”的男子是个雷厉风行不喜拖泥带水的性子,上来便用一句话奠定了后续谈话的基调。
不等宋从心询问他的身份与道号,这个落拓却也潇洒的男子便摆摆手,将玄猫放到了自己的头上,还体贴地给帮它调整了一下位置。通常来说,猫咪都会喜欢高一点的视野,毕竟这种生灵有着与生俱来的矫慢。但同样,猫咪也喜爱干净,因此在用两只爪垫拍了拍男子的头颅后,干硬枯黄甚至还夹杂着一些草屑的头发显然引发了它的不满,以至于玄猫顺着他的肩膀滑落而下时还不忘给了他一爪。
“不必问我的名字或者道号,现世不会留存任何属于我的痕迹。这一点你应该有所体悟吧?比如失落的桐冠城。”
男子被猫扇了也无动于衷,指了指趴在宋从心背上的宣白凤。
宋从心神情莫测,却是微微颔首肯定了男子的话语:“桐冠城失落,幽州咸临与大夏受外道腐蚀渗透,民不聊生,生灵涂炭。我是因此才来到这里的。”宋从心没有怀疑男子的话,对方方才因为克制不住情绪而显露了一瞬的锋锐之气是剑修最好的照身帖。
“看来即便我什么都不说,拂雪也不肯善罢甘休了?”男子抱着玄猫,露出思索的神情。
“抱歉。”宋从心点了点头,语气淡然道,“如果我等站在同一阵营,为同一件事而尽心,我不认为对友方隐瞒情报是个好的主意。”
真诚永远是无往不利的必杀器,更何况她一直都是如此的坦荡随心。宋从心语毕,男子便露出了无奈的神情:“我们认为你接触这些实在为时尚早,要知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我们都希望你能平安长大,不要过早地面对那些残酷的风雨。”
听见男子陈词的瞬间,宋从心有些不合时宜地想起了天书声望标注中的“欲守护太阳的某些人”。她曾经以为这“某些人”指代的是宗门内的长老以及明尘上仙,但从眼前男子对自己的熟稔程度来看,恐怕无极道门中还有另一批人在关注着自己。
而从男子的话语中很明显便能感觉出凡尘与上清界在时间观念上的矛盾与不同的见解。在宋从心看来,自己已经差不多走完了凡人的半生,但在这些年岁动戈都要按百年为计的修士而言,她还是一棵刚冒出新芽的细柳,一只刚刚学会展翅的雏鹰。
“风雨并不会因为树木尚未长成便停止肆虐,灾难也不会因为我们准备不足便延缓到来的时辰。”宋从心觉得舌根微微泛苦,她又一次意识到在天光照耀不到的暗处,有人正为了他们平静的生活而负重前行,“我只会尽力而为之,方才不负本心。若是我的同门袍泽,应当能明白我的心情。”
苦刹之地的风都夹杂着咸涩腐朽的气息,谁也不知道暗处究竟有什么在糜烂,什么在凋零。
背负着一人的少女站在城墙上,身后是仅剩残骸的太阳的余烬。
男子揉乱了影魇的毛发,在玄猫不满的叫声中又帮它一点点地抹平。他抓了抓自己的头发,良久,他终于妥协般地开口:“告诉我调查出了什么?我会斟酌是否要告诉你更多的事情。”
这听上去像是准备空手套情报的谎言。
然而,宋从心只是道:“你想知道什么?”
“我们的情报有延迟以及断层,你便告诉我,你在咸临与大夏究竟调查出了什么。”男子道,“衔蝉说,你找到了白凤的军师谢秀衣?但据我所知,凡人不应当知道苦刹之地发生的事,而我受限于此,也不知道外界究竟发生了什么。”
“好。”宋从心颔首,回头看了楚夭与梵缘浅一眼,随即她思忖片刻,将一路走来的线索碎片整合齐全,“我长话短说,从我调查到的情报看来,外道约莫是在三十年前便开始了这一场针对咸临与夏国的布局。三十年前,夏国与咸临同时遭到外道的渗透,夏国皇室中人已被更替取代,那一方负责挑起两国之间的战火;而咸临因为宣白凤与谢秀衣之故,那位齐国师未能控制咸临的局势,只能挟宣怀王与宣白凤等人形成对峙。”
“夏国官家失陷后,权力架空的矛盾冲突对外转移,藉由九年前的九婴灾变事件,打响了战争的序幕。九婴灾变事件目的有三,其一是算计当年前往北荒山调查的外门弟子,借世家之力冲击主宗内门持剑长老的权威,最后令其引咎退位;其二是令仙凡之间矛盾进一步尖锐,夏国左丞相盗取被魔气所染的仙家良种散于民间,咸临这方则将引动九婴致使边境三城遭劫之事挂扣于仙门,激起民愤,掣肘仙门势力。”
“其三,借九婴袭城之事挑动夏国与咸临累积已久的仇恨,同时将夏国内部粮灾之祸对外转移,最终致使两国开战。”
宋从心说到这里,男子抱在怀中的玄猫便仰头“喵”了一声,似乎在证明宋从心所言非虚。
男子摸了摸玄猫的脑袋,沉默片刻,道:“继续。”
“宣白凤与桐冠城失落之后,咸临局势一度溃败。但定疆军军师谢秀衣在危难关头重整山河,力挽狂澜,令国师不得不再次隐于幕后。”宋从心面无表情地说道,“从这点来看,无论是夏国还是咸临,所谓的‘外道’很可能不是这些教派的核心信徒。外道或许是‘就地取材’,令原先的士人阶级投靠并且归属于他们。这些宵小之辈藏头露尾,不敢明面相争,搅乱浑水也是为自身作掩护。”
“哈。”男子发出了一声气音般的讽笑,“这些蛇鼠之辈也就只会在地沟里算计了。”
“夏国粮灾内乱,咸临苛政绝言,由此,两国局势陷入了混乱。”宋从心说完明面上的情报,转而道,“但这所做的一切,真正的目的都掩藏在大乱之后。他们真正的目的是师尊。”
宋从心话音刚落,原本还因为找到靠山而老神在在的玄猫忽而猛地抬起头来,一双澄金色的竖瞳死死地盯着宋从心。
“……”男子也愣怔了一瞬,“此话怎讲?”
宋从心垂了垂眼眸,她原本是不太确定的,但在翻阅过明月楼的情报并和谢秀衣交谈过后,她才能肯定这是一场针对明尘上仙的阴谋。
“五百年前,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到如今,宋从心已经不愿再消极应对那些刮面而来的寒风,“据我所知,五百年前,新任人皇登基之时爆发谋逆与内乱,有人借此动用行天令引仙门弟子前来五毂国帝都永安。而这造成的结果却是人皇与大巫陨落,人间道统断绝,仙门弟子从此再不敢插手凡尘。既然永安帝都的失落明显与外道有关,那五百年前同样孤身一人来到这里的师尊究竟做了什么?”
“师尊做了什么,切裂了此世与‘祂’的牵连?师尊让苦刹沦为无主之地,让属于‘祂’的信徒惶惶不可终日,甚至让他们绝望到顾不得僭越去钻研开启苦刹的门钥,只为了来此寻找‘祂’最后遗留于世的痕迹?”
“师兄,你能否将当年的真相告知于我?”
……
“这一切本该是淹没在岁月长河中的历史,在那等伟力的干涉之下,这本是连故纸堆中都不会撰写的一段往事。”
“若不是我被制成了活着的‘灵性之书’,我恐怕也无法铭记并记录这一切。有些讽刺,那些被历史抹去的英雄与闪烁着人性光辉的故事,我却是从外道的典籍与宝库中得知。”倚在轮椅上的女子缓缓地呼出一口白雾,幽州虽不如北地疾苦,但冬日也十分难熬刺骨,“或许是因为他们也明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道理,也可能是因为正道做不来将活人制成书这般违背道德之事。总之,我自敌人的手中,明白了此世的真实。”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所谓的天道清算,不过是人心算计下仙与凡气运的砥砺。”
“曾经的正道魁首以因果规划天之正理,曾经的人族共主以国运庇佑万千子民,可当人心沉坠之时,一切便已无有可转。好的,变成了坏的。抵御外敌的剑与庇佑苍生的盾,最终却成了釜中豆、火中萁。”
“最恶不过人心,最苦不过人世。”
所以——
“军师,一切都已准备就绪。”身披薄雪的将士单膝跪地,恭敬垂首,道,“敢问何时起程?”
“就现在。”谢秀衣闭了闭眼,面容惨白如纸。
“是。”将士恭声应道,正要退下时,却踌躇犹豫了一下。
“怎么?”
“回军师,此事是否要告知将军?”
“不了,雪暖与平沙年纪还小,需要有人从旁照拂。”谢秀衣拢在狐裘中,看着大帐窗外已经飘飞的落雪,“我说过,此行十死无生,你们若是后悔了,现在回头还来得及。”
背对着帐外的风雪,看着帐中女子的背影。将士嘴唇微微蠕动,摇头,低声道:“军师,我们手中军旗不敢舍,心中不敢忘桐冠。”
“哈,咳咳,好——”谢秀衣禁不住笑了,她笑着笑着便不由得呛咳了起来,眼中水光潋滟,却好似有火光在烧。
帐外吹来的风雪拂乱了满室的纸张,那些白纸黑字在镇纸与软钉的撕扯下哗啦作响,好似苍龙在酷烈的寒风中发出的低吟与嘶喊。
“走吧。”她微抬下巴,再回首,眼底已是一片温和的清明,那些沸腾的岩浆皆被压入眼底,唯余滚烫。
“我们去解决人间事。”
第129章
“五百年前,五毂国第三十七代君主启山明登基为皇,其胞弟启山赤受封天巫,二人共掌江山。”
“然而在启山明登基不久,主宗便接到了这位人皇递上的行天令,宣称有外道渗透朝堂意图干政,求请仙门伸出援手。”男子拄着一副拐走在前头,即便蒙住了双目还失去了一条腿,辨别方向与行路与他而言似乎也算不得什么阻碍,“当时天下仅有一位共主,人族也没有后来这般复杂的政权党派——五毂国建国之前或许还有不同的聚落,但在人皇一统天下之后,凡尘便仅有一位君王。”
“因此,行天令一出,各大仙门便立时派遣出门下的精锐弟子,前往五毂国支援人皇。当时距离五毂国最近的是无极道门与东华山,其他宗门多少有点鞭长莫及。但在我们前往五毂国的路上,两派弟子皆遭遇了截杀。”
“东华山的弟子们发现了五毂国领土内有妖魔作祟,他们不得不暂缓脚步为平民百姓剿灭魔物。而我们则遭遇了外道教徒的围困,在意识到敌人意图拖延时间后,我们唯恐救援不及,故而兵分两路,一队留下牵制,另一队则尽快赶往帝都勤王。”
男子说到这里沉默了一下:“这是我们犯的第一个错,我们错判了敌人第一个下手的目标。”
男子说着“我们”,但宋从心不知为何却觉得他想说的应该是“我”。
窝在男子怀里的玄猫似乎也感受到了他话语中的深意,耳朵微微耸动了一下,随即伸出爪子安慰似的拍了拍他的手。它喵了一声,仿佛在说“不是你的错”。这只魔物身上
有着近似于人的灵慧与感性,但又在行止间透着动物才有的本能与野性。
因为人皇发布了行天令,敌人又做出了阻拦他们前往帝都的举措,当时身在局中的无极道门弟子错判了灾难爆发的第一方位,最终导致殿后掩护他们的弟子全军覆没。
“有时候你没有办法判断疯子与狂信徒的下一步计划。当你以为他们信奉外道是为了私欲或是长生之时,他们却可以向你证明,为了某种‘伟大的目的’,他们连命都不要。”男子步入了永安城早已废弃的街道,破败的砖瓦与废墟还述说着昨日的辉煌,就连石缝间长出的青苔与灌木,也述说着人与自然相谐的美感,“第一个出事的不是永安城,而是上一任人皇连山氏的族地玉霖。”
在男子平和的阐述中,宋从心等人聆听了一个遗落在遥远时光中、源于赤忱却最终以悲剧收场的故事。
那一天,冲天而起的魔气遮蔽了修士们的双眼,尚未踏入永安城的仙门弟子最先遇见的是手持上一任人皇令牌的连山氏长子及其治下的族民。他们浑身沐血、死伤惨重,在见到无极道门弟子的那一刻,那领头的青年好似看见救星般眼前一亮,高举着令牌扑至他们身前。
“仙长,请救救我们!”青年吐出一口夹杂着碎齿的血沫,面上燃烧着仇恨与痛苦的花火,“陛下……不!启山氏的小儿献祭了连山氏族地玉霖,意图逆天改命以求长生!我们好不容易逃出生天,身上却已经烙印了外道的诅咒!仙长,您看啊!吾皇背叛了我们!”
青年说着便撕开了衣襟,狰狞扭曲的漆黑纹路烙印在他的心口,溢散的浓重魔气证明着那是何等怨恚不详的咒。
那些追随在他身后的族民也痛哭流涕地跪下,其中一位老人痛苦无比地掐住自己的脖颈,喉咙间发出“嗬嗬”的嘶鸣。然而不等他们施救,那老人便在他们眼前惨叫着爆裂开来,化作一地青绿的脓浆。
听到这里,宋从心只觉得心中一沉:“……你们相信了他。”
“怎么会不信呢?”男子笑了笑,下一瞬却又抿平了唇角,语气沉沉若蔼蔼暮色,“这是我们犯的第二个错。”
连山长子手持上一任人皇的令牌,声泪俱下地控诉着“暴君”的恶行,他自身背负的诅咒与身后追随的族民都是最好的罪证。而后,前去救援的弟子救出了一部分玉霖的族民,却眼睁睁地看着神州的土地失落沉沦。
“就像被藏在地底下的怪物吃掉了一般,地动山摇,国土分崩。我们剿灭了肆虐人间的魔物,却无法阻止大地的沦陷。”
“而那些被我们救出来的族民也没能熬过当晚,和最初的那位老人一样化为了腐水。当时最小的师妹是医修,穷尽毕生所学却依旧没能挽救他们的性命,只能手足无措地看着他们死去。当最后一个孩子也在她怀中溶解消弭之时,她的道心被苦难摧毁,痴心入执,顷刻便入了魔。”
“如今回想起来,那仿佛是上苍对我们最后的提点与告诫。但我们已经被愤怒与悲伤冲垮了理智,只想让酿成这一切恶果的罪魁祸首血债血偿。”
说到这里,男子话语微顿。这是一个提问的好时机,但无论是宋从心还是梵缘浅与楚夭,三人都没有选择在此时开口。
唯恐惊扰了什么。
亲自撕开陈年的旧伤总是比想象中的要痛。男子沉默良久,深吸一口气后才继续道:“我们带着愤怒前往了永安。”
言语间,几人已经来到了城中一处较为空旷的地段。林立周遭的大理石支柱断裂倾颓,借着昏暗的天光,能看见柱身上繁复的纹路与甲骨文的图样。角形的山,波纹的海,长角的兽与站立的人,神秘抽象的图腾与仅有雏形的文字,那是人族的文明与历史。
而现在,那些历史与故事皆被尘埃封存,寥落而无人知。
宋从心在图腾立柱前静默地伫立良久。
记忆是一个人的根,历史是一个民族的骨。而外道企图抽走一个民族的魂,折碎他们的骨。
“地表时常被红日笼罩,已经不能住人了。”男子启动了机关,伴随着机拓运转与齿轮咬合的声音,支柱环绕正中央纹有奇异花纹的祭台缓慢地旋转、下沉,最终露出一条足以让三人并行的通道来,“当年一同前来永安的弟子中有精通机关偃甲之道的,我们共同改造了这座城市,令一些人得以在地底下幸存……虽然可能和你们想象的不太一样。”
楚夭看着那木工精巧的甬道,沉重的情绪也难掩好奇,道:“不是说红日会腐蚀一切,包括土地吗?”
“的确如此。”从三人的角度望过去,只能看见男子微点的后头颅,“但神州有灵,只要人不背弃土地,土地便不会背弃它的子民。”
“方才说到哪了?哦,我们到了永安。”缓了好一会儿后,男子的语调又恢复了云淡风轻,“那一路上,我们几乎把我们所能想象的最坏的情况都想了一遍。因为死去的人太多,一路又不停地清剿魔物,我们并没有发现队伍中少了一个人的踪影。或许有人发现了,但在问询中却得知他为了拯救自己的子民而冲入了大火之中,又或是已经被诅咒化为了腐水……死去的人太多了,所以从头到尾,我们都不曾怀疑。”
“又或者应该说,我们没想过,人心会坏到这种境地。”
那一路行来的见闻对于任何人而言都是一种心灵的磨损,痛心于生灵涂炭的仙门弟子没意识到那是一个针对他们的局。带着满腔悲愤的修士们杀入了永安,却目眦欲裂地发现永安帝都出现了玉霖沦陷前的征兆,四处溢散的魔气与猖狂肆虐的妖魔,一切都如惨剧再现。
“如果你已经经历过一遍,那当你再遇到相似的境况时,你会怀疑其中另有蹊跷吗?”男子问道,“玉霖沦陷已确定是外道所为,城中的魔物也是外道放出的邪祟,那都是你的眼前所见。而当你这一路杀过来、再看见‘魔物’时,被愤怒主宰的神智还会在拔剑时感到犹豫吗?”
宋从心听到这里,心里顿生不详的预感:“……不会。”
“是啊,不会。”男子颔首肯定,他步履蹒跚,每迈出一步都走得极为吃力,他们顺着台阶往下走去,甬道漫长而又蜿蜒,仿佛直通地心。
不知走了多久,男子带着她们登上了一处形似升降梯的石板机关,确认所有人都站稳后,他启动了机关内部的符文。
“那么,外道,怎样才算是外道呢?身体异变的是外道?思想臣服的是外道?”男子淡声道:“变成怪物的人是外道吗?披着人皮的怪物是外道吗?踏着尸山血海冲过污染,身体化为泥泞、灵魂已被恐惧扭曲,却还执着地想要拯救自己王的百姓,是外道吗?”
“想要拯救自己的子民、不顾他们躯体与灵魂已然异变,依旧以国运庇佑其残魂与神智的王,也算是外道吗?”
那真的是一出十分荒谬的戏剧。明明所有人都如此努力,甚至不惜点燃自己,但最终,故事依旧如宿命般滑向了悲哀的结局。
杀入永安城的仙门弟子看见围困皇宫的魔物,双眼通红地举起了曾经立誓“除魔而不伤人”的道剑。
被围困在皇宫中的人皇与大巫与外道死战,眼睁睁地看着拼死保护自己的图腾战士逐一扭曲、堕落。为了守护战士们的灵魂,人皇不惜以国运反哺。那个不过十四岁的人皇在翻腾的苦海中维系着摇摇欲坠的扁舟,与大巫一同拽紧那一根与神明相争的绳索。
“我是永安城的守墓人。”
自称“师兄”的男子是个雷厉风行不喜拖泥带水的性子,上来便用一句话奠定了后续谈话的基调。
不等宋从心询问他的身份与道号,这个落拓却也潇洒的男子便摆摆手,将玄猫放到了自己的头上,还体贴地给帮它调整了一下位置。通常来说,猫咪都会喜欢高一点的视野,毕竟这种生灵有着与生俱来的矫慢。但同样,猫咪也喜爱干净,因此在用两只爪垫拍了拍男子的头颅后,干硬枯黄甚至还夹杂着一些草屑的头发显然引发了它的不满,以至于玄猫顺着他的肩膀滑落而下时还不忘给了他一爪。
“不必问我的名字或者道号,现世不会留存任何属于我的痕迹。这一点你应该有所体悟吧?比如失落的桐冠城。”
男子被猫扇了也无动于衷,指了指趴在宋从心背上的宣白凤。
宋从心神情莫测,却是微微颔首肯定了男子的话语:“桐冠城失落,幽州咸临与大夏受外道腐蚀渗透,民不聊生,生灵涂炭。我是因此才来到这里的。”宋从心没有怀疑男子的话,对方方才因为克制不住情绪而显露了一瞬的锋锐之气是剑修最好的照身帖。
“看来即便我什么都不说,拂雪也不肯善罢甘休了?”男子抱着玄猫,露出思索的神情。
“抱歉。”宋从心点了点头,语气淡然道,“如果我等站在同一阵营,为同一件事而尽心,我不认为对友方隐瞒情报是个好的主意。”
真诚永远是无往不利的必杀器,更何况她一直都是如此的坦荡随心。宋从心语毕,男子便露出了无奈的神情:“我们认为你接触这些实在为时尚早,要知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我们都希望你能平安长大,不要过早地面对那些残酷的风雨。”
听见男子陈词的瞬间,宋从心有些不合时宜地想起了天书声望标注中的“欲守护太阳的某些人”。她曾经以为这“某些人”指代的是宗门内的长老以及明尘上仙,但从眼前男子对自己的熟稔程度来看,恐怕无极道门中还有另一批人在关注着自己。
而从男子的话语中很明显便能感觉出凡尘与上清界在时间观念上的矛盾与不同的见解。在宋从心看来,自己已经差不多走完了凡人的半生,但在这些年岁动戈都要按百年为计的修士而言,她还是一棵刚冒出新芽的细柳,一只刚刚学会展翅的雏鹰。
“风雨并不会因为树木尚未长成便停止肆虐,灾难也不会因为我们准备不足便延缓到来的时辰。”宋从心觉得舌根微微泛苦,她又一次意识到在天光照耀不到的暗处,有人正为了他们平静的生活而负重前行,“我只会尽力而为之,方才不负本心。若是我的同门袍泽,应当能明白我的心情。”
苦刹之地的风都夹杂着咸涩腐朽的气息,谁也不知道暗处究竟有什么在糜烂,什么在凋零。
背负着一人的少女站在城墙上,身后是仅剩残骸的太阳的余烬。
男子揉乱了影魇的毛发,在玄猫不满的叫声中又帮它一点点地抹平。他抓了抓自己的头发,良久,他终于妥协般地开口:“告诉我调查出了什么?我会斟酌是否要告诉你更多的事情。”
这听上去像是准备空手套情报的谎言。
然而,宋从心只是道:“你想知道什么?”
“我们的情报有延迟以及断层,你便告诉我,你在咸临与大夏究竟调查出了什么。”男子道,“衔蝉说,你找到了白凤的军师谢秀衣?但据我所知,凡人不应当知道苦刹之地发生的事,而我受限于此,也不知道外界究竟发生了什么。”
“好。”宋从心颔首,回头看了楚夭与梵缘浅一眼,随即她思忖片刻,将一路走来的线索碎片整合齐全,“我长话短说,从我调查到的情报看来,外道约莫是在三十年前便开始了这一场针对咸临与夏国的布局。三十年前,夏国与咸临同时遭到外道的渗透,夏国皇室中人已被更替取代,那一方负责挑起两国之间的战火;而咸临因为宣白凤与谢秀衣之故,那位齐国师未能控制咸临的局势,只能挟宣怀王与宣白凤等人形成对峙。”
“夏国官家失陷后,权力架空的矛盾冲突对外转移,藉由九年前的九婴灾变事件,打响了战争的序幕。九婴灾变事件目的有三,其一是算计当年前往北荒山调查的外门弟子,借世家之力冲击主宗内门持剑长老的权威,最后令其引咎退位;其二是令仙凡之间矛盾进一步尖锐,夏国左丞相盗取被魔气所染的仙家良种散于民间,咸临这方则将引动九婴致使边境三城遭劫之事挂扣于仙门,激起民愤,掣肘仙门势力。”
“其三,借九婴袭城之事挑动夏国与咸临累积已久的仇恨,同时将夏国内部粮灾之祸对外转移,最终致使两国开战。”
宋从心说到这里,男子抱在怀中的玄猫便仰头“喵”了一声,似乎在证明宋从心所言非虚。
男子摸了摸玄猫的脑袋,沉默片刻,道:“继续。”
“宣白凤与桐冠城失落之后,咸临局势一度溃败。但定疆军军师谢秀衣在危难关头重整山河,力挽狂澜,令国师不得不再次隐于幕后。”宋从心面无表情地说道,“从这点来看,无论是夏国还是咸临,所谓的‘外道’很可能不是这些教派的核心信徒。外道或许是‘就地取材’,令原先的士人阶级投靠并且归属于他们。这些宵小之辈藏头露尾,不敢明面相争,搅乱浑水也是为自身作掩护。”
“哈。”男子发出了一声气音般的讽笑,“这些蛇鼠之辈也就只会在地沟里算计了。”
“夏国粮灾内乱,咸临苛政绝言,由此,两国局势陷入了混乱。”宋从心说完明面上的情报,转而道,“但这所做的一切,真正的目的都掩藏在大乱之后。他们真正的目的是师尊。”
宋从心话音刚落,原本还因为找到靠山而老神在在的玄猫忽而猛地抬起头来,一双澄金色的竖瞳死死地盯着宋从心。
“……”男子也愣怔了一瞬,“此话怎讲?”
宋从心垂了垂眼眸,她原本是不太确定的,但在翻阅过明月楼的情报并和谢秀衣交谈过后,她才能肯定这是一场针对明尘上仙的阴谋。
“五百年前,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到如今,宋从心已经不愿再消极应对那些刮面而来的寒风,“据我所知,五百年前,新任人皇登基之时爆发谋逆与内乱,有人借此动用行天令引仙门弟子前来五毂国帝都永安。而这造成的结果却是人皇与大巫陨落,人间道统断绝,仙门弟子从此再不敢插手凡尘。既然永安帝都的失落明显与外道有关,那五百年前同样孤身一人来到这里的师尊究竟做了什么?”
“师尊做了什么,切裂了此世与‘祂’的牵连?师尊让苦刹沦为无主之地,让属于‘祂’的信徒惶惶不可终日,甚至让他们绝望到顾不得僭越去钻研开启苦刹的门钥,只为了来此寻找‘祂’最后遗留于世的痕迹?”
“师兄,你能否将当年的真相告知于我?”
……
“这一切本该是淹没在岁月长河中的历史,在那等伟力的干涉之下,这本是连故纸堆中都不会撰写的一段往事。”
“若不是我被制成了活着的‘灵性之书’,我恐怕也无法铭记并记录这一切。有些讽刺,那些被历史抹去的英雄与闪烁着人性光辉的故事,我却是从外道的典籍与宝库中得知。”倚在轮椅上的女子缓缓地呼出一口白雾,幽州虽不如北地疾苦,但冬日也十分难熬刺骨,“或许是因为他们也明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道理,也可能是因为正道做不来将活人制成书这般违背道德之事。总之,我自敌人的手中,明白了此世的真实。”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所谓的天道清算,不过是人心算计下仙与凡气运的砥砺。”
“曾经的正道魁首以因果规划天之正理,曾经的人族共主以国运庇佑万千子民,可当人心沉坠之时,一切便已无有可转。好的,变成了坏的。抵御外敌的剑与庇佑苍生的盾,最终却成了釜中豆、火中萁。”
“最恶不过人心,最苦不过人世。”
所以——
“军师,一切都已准备就绪。”身披薄雪的将士单膝跪地,恭敬垂首,道,“敢问何时起程?”
“就现在。”谢秀衣闭了闭眼,面容惨白如纸。
“是。”将士恭声应道,正要退下时,却踌躇犹豫了一下。
“怎么?”
“回军师,此事是否要告知将军?”
“不了,雪暖与平沙年纪还小,需要有人从旁照拂。”谢秀衣拢在狐裘中,看着大帐窗外已经飘飞的落雪,“我说过,此行十死无生,你们若是后悔了,现在回头还来得及。”
背对着帐外的风雪,看着帐中女子的背影。将士嘴唇微微蠕动,摇头,低声道:“军师,我们手中军旗不敢舍,心中不敢忘桐冠。”
“哈,咳咳,好——”谢秀衣禁不住笑了,她笑着笑着便不由得呛咳了起来,眼中水光潋滟,却好似有火光在烧。
帐外吹来的风雪拂乱了满室的纸张,那些白纸黑字在镇纸与软钉的撕扯下哗啦作响,好似苍龙在酷烈的寒风中发出的低吟与嘶喊。
“走吧。”她微抬下巴,再回首,眼底已是一片温和的清明,那些沸腾的岩浆皆被压入眼底,唯余滚烫。
“我们去解决人间事。”
第129章
“五百年前,五毂国第三十七代君主启山明登基为皇,其胞弟启山赤受封天巫,二人共掌江山。”
“然而在启山明登基不久,主宗便接到了这位人皇递上的行天令,宣称有外道渗透朝堂意图干政,求请仙门伸出援手。”男子拄着一副拐走在前头,即便蒙住了双目还失去了一条腿,辨别方向与行路与他而言似乎也算不得什么阻碍,“当时天下仅有一位共主,人族也没有后来这般复杂的政权党派——五毂国建国之前或许还有不同的聚落,但在人皇一统天下之后,凡尘便仅有一位君王。”
“因此,行天令一出,各大仙门便立时派遣出门下的精锐弟子,前往五毂国支援人皇。当时距离五毂国最近的是无极道门与东华山,其他宗门多少有点鞭长莫及。但在我们前往五毂国的路上,两派弟子皆遭遇了截杀。”
“东华山的弟子们发现了五毂国领土内有妖魔作祟,他们不得不暂缓脚步为平民百姓剿灭魔物。而我们则遭遇了外道教徒的围困,在意识到敌人意图拖延时间后,我们唯恐救援不及,故而兵分两路,一队留下牵制,另一队则尽快赶往帝都勤王。”
男子说到这里沉默了一下:“这是我们犯的第一个错,我们错判了敌人第一个下手的目标。”
男子说着“我们”,但宋从心不知为何却觉得他想说的应该是“我”。
窝在男子怀里的玄猫似乎也感受到了他话语中的深意,耳朵微微耸动了一下,随即伸出爪子安慰似的拍了拍他的手。它喵了一声,仿佛在说“不是你的错”。这只魔物身上
有着近似于人的灵慧与感性,但又在行止间透着动物才有的本能与野性。
因为人皇发布了行天令,敌人又做出了阻拦他们前往帝都的举措,当时身在局中的无极道门弟子错判了灾难爆发的第一方位,最终导致殿后掩护他们的弟子全军覆没。
“有时候你没有办法判断疯子与狂信徒的下一步计划。当你以为他们信奉外道是为了私欲或是长生之时,他们却可以向你证明,为了某种‘伟大的目的’,他们连命都不要。”男子步入了永安城早已废弃的街道,破败的砖瓦与废墟还述说着昨日的辉煌,就连石缝间长出的青苔与灌木,也述说着人与自然相谐的美感,“第一个出事的不是永安城,而是上一任人皇连山氏的族地玉霖。”
在男子平和的阐述中,宋从心等人聆听了一个遗落在遥远时光中、源于赤忱却最终以悲剧收场的故事。
那一天,冲天而起的魔气遮蔽了修士们的双眼,尚未踏入永安城的仙门弟子最先遇见的是手持上一任人皇令牌的连山氏长子及其治下的族民。他们浑身沐血、死伤惨重,在见到无极道门弟子的那一刻,那领头的青年好似看见救星般眼前一亮,高举着令牌扑至他们身前。
“仙长,请救救我们!”青年吐出一口夹杂着碎齿的血沫,面上燃烧着仇恨与痛苦的花火,“陛下……不!启山氏的小儿献祭了连山氏族地玉霖,意图逆天改命以求长生!我们好不容易逃出生天,身上却已经烙印了外道的诅咒!仙长,您看啊!吾皇背叛了我们!”
青年说着便撕开了衣襟,狰狞扭曲的漆黑纹路烙印在他的心口,溢散的浓重魔气证明着那是何等怨恚不详的咒。
那些追随在他身后的族民也痛哭流涕地跪下,其中一位老人痛苦无比地掐住自己的脖颈,喉咙间发出“嗬嗬”的嘶鸣。然而不等他们施救,那老人便在他们眼前惨叫着爆裂开来,化作一地青绿的脓浆。
听到这里,宋从心只觉得心中一沉:“……你们相信了他。”
“怎么会不信呢?”男子笑了笑,下一瞬却又抿平了唇角,语气沉沉若蔼蔼暮色,“这是我们犯的第二个错。”
连山长子手持上一任人皇的令牌,声泪俱下地控诉着“暴君”的恶行,他自身背负的诅咒与身后追随的族民都是最好的罪证。而后,前去救援的弟子救出了一部分玉霖的族民,却眼睁睁地看着神州的土地失落沉沦。
“就像被藏在地底下的怪物吃掉了一般,地动山摇,国土分崩。我们剿灭了肆虐人间的魔物,却无法阻止大地的沦陷。”
“而那些被我们救出来的族民也没能熬过当晚,和最初的那位老人一样化为了腐水。当时最小的师妹是医修,穷尽毕生所学却依旧没能挽救他们的性命,只能手足无措地看着他们死去。当最后一个孩子也在她怀中溶解消弭之时,她的道心被苦难摧毁,痴心入执,顷刻便入了魔。”
“如今回想起来,那仿佛是上苍对我们最后的提点与告诫。但我们已经被愤怒与悲伤冲垮了理智,只想让酿成这一切恶果的罪魁祸首血债血偿。”
说到这里,男子话语微顿。这是一个提问的好时机,但无论是宋从心还是梵缘浅与楚夭,三人都没有选择在此时开口。
唯恐惊扰了什么。
亲自撕开陈年的旧伤总是比想象中的要痛。男子沉默良久,深吸一口气后才继续道:“我们带着愤怒前往了永安。”
言语间,几人已经来到了城中一处较为空旷的地段。林立周遭的大理石支柱断裂倾颓,借着昏暗的天光,能看见柱身上繁复的纹路与甲骨文的图样。角形的山,波纹的海,长角的兽与站立的人,神秘抽象的图腾与仅有雏形的文字,那是人族的文明与历史。
而现在,那些历史与故事皆被尘埃封存,寥落而无人知。
宋从心在图腾立柱前静默地伫立良久。
记忆是一个人的根,历史是一个民族的骨。而外道企图抽走一个民族的魂,折碎他们的骨。
“地表时常被红日笼罩,已经不能住人了。”男子启动了机关,伴随着机拓运转与齿轮咬合的声音,支柱环绕正中央纹有奇异花纹的祭台缓慢地旋转、下沉,最终露出一条足以让三人并行的通道来,“当年一同前来永安的弟子中有精通机关偃甲之道的,我们共同改造了这座城市,令一些人得以在地底下幸存……虽然可能和你们想象的不太一样。”
楚夭看着那木工精巧的甬道,沉重的情绪也难掩好奇,道:“不是说红日会腐蚀一切,包括土地吗?”
“的确如此。”从三人的角度望过去,只能看见男子微点的后头颅,“但神州有灵,只要人不背弃土地,土地便不会背弃它的子民。”
“方才说到哪了?哦,我们到了永安。”缓了好一会儿后,男子的语调又恢复了云淡风轻,“那一路上,我们几乎把我们所能想象的最坏的情况都想了一遍。因为死去的人太多,一路又不停地清剿魔物,我们并没有发现队伍中少了一个人的踪影。或许有人发现了,但在问询中却得知他为了拯救自己的子民而冲入了大火之中,又或是已经被诅咒化为了腐水……死去的人太多了,所以从头到尾,我们都不曾怀疑。”
“又或者应该说,我们没想过,人心会坏到这种境地。”
那一路行来的见闻对于任何人而言都是一种心灵的磨损,痛心于生灵涂炭的仙门弟子没意识到那是一个针对他们的局。带着满腔悲愤的修士们杀入了永安,却目眦欲裂地发现永安帝都出现了玉霖沦陷前的征兆,四处溢散的魔气与猖狂肆虐的妖魔,一切都如惨剧再现。
“如果你已经经历过一遍,那当你再遇到相似的境况时,你会怀疑其中另有蹊跷吗?”男子问道,“玉霖沦陷已确定是外道所为,城中的魔物也是外道放出的邪祟,那都是你的眼前所见。而当你这一路杀过来、再看见‘魔物’时,被愤怒主宰的神智还会在拔剑时感到犹豫吗?”
宋从心听到这里,心里顿生不详的预感:“……不会。”
“是啊,不会。”男子颔首肯定,他步履蹒跚,每迈出一步都走得极为吃力,他们顺着台阶往下走去,甬道漫长而又蜿蜒,仿佛直通地心。
不知走了多久,男子带着她们登上了一处形似升降梯的石板机关,确认所有人都站稳后,他启动了机关内部的符文。
“那么,外道,怎样才算是外道呢?身体异变的是外道?思想臣服的是外道?”男子淡声道:“变成怪物的人是外道吗?披着人皮的怪物是外道吗?踏着尸山血海冲过污染,身体化为泥泞、灵魂已被恐惧扭曲,却还执着地想要拯救自己王的百姓,是外道吗?”
“想要拯救自己的子民、不顾他们躯体与灵魂已然异变,依旧以国运庇佑其残魂与神智的王,也算是外道吗?”
那真的是一出十分荒谬的戏剧。明明所有人都如此努力,甚至不惜点燃自己,但最终,故事依旧如宿命般滑向了悲哀的结局。
杀入永安城的仙门弟子看见围困皇宫的魔物,双眼通红地举起了曾经立誓“除魔而不伤人”的道剑。
被围困在皇宫中的人皇与大巫与外道死战,眼睁睁地看着拼死保护自己的图腾战士逐一扭曲、堕落。为了守护战士们的灵魂,人皇不惜以国运反哺。那个不过十四岁的人皇在翻腾的苦海中维系着摇摇欲坠的扁舟,与大巫一同拽紧那一根与神明相争的绳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