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金簪玉簪金钗步摇金笄都是头饰,放一箱,玉镯戒指耳环放一箱,玉玦琐圈绿松石玉佩放一箱,珍珠与其他饰品放一箱。魏倩收拾好再看到压箱底的三层金饼,她每放一样都夸赞汉王的大气,她就爱这样的老板!
她细数着精细的首饰金石宝玉,越数越精神,一夜暴富不过如此,毕竟这些是秦宫里的东西,就是有钱也买不着,她可以天天换着来,真正做到金玉着身。她才不怕别人骂她奢靡无度,她有她为什么不能穿戴?奢靡怎么了,那是她奋斗的意义!她的头发在数着数着不知不觉中晾干了,她将她的木箱收起来,把金饼也封存,收拾好叫侍女们进来,把地上的杂物扫了丢出去。
另一边汉营内,春已至暮,帐下翳翳,兵卒取笑声又如那年自屠夫**寸寸钻过时市井中贩夫走卒们一般,钻进韩信耳朵里,刺得耳麻心寒,口干舌冷。三次举荐王不用,有何面目留汉营。
四方天地如此宽广,又如此狭隘。
书谢得丞相再三举荐,便将铁剑绑于背,韩信再度跨上马,马蹄溅起尘土飞落,满腔愤懑不平,扬鞭一路疾行。
出了咸阳,连奔一夜,月下路难,又无灯火,夜风过古木哀嚎,韩信讥讽声听了十余载,此心从未有如今日之悲凄。他勒马跓足,寒溪水涨不得过,下马静立许久,回头再看来时路,怔愣仰头望天,黑夜沉沉。树叶丛中月光透出斑驳陆离,虫声鸟鸣山更幽,蹲在溪边见水面的倒影,不免扯出几分讥笑,这天下何其荒唐。汉王招贤书传得天下皆知,韩信远道而来居然落魄如斯。古来大贤之才皆出自寒门,他汉王也是泗水亭长起家,竟如那些庸碌贵族诸侯一般,有眼无珠。
项羽有意迁都彭城,关中虽有一半为章邯等秦将镇守,楚将屠刀下血迹未干,降楚之将民心丧尽,有汉王秋毫无犯进关中在前,约法三章与民为善在后,养精蓄锐,八百里秦川便如空室易得。
关中难行,靴底淤泥已厚,韩信在溪边处理干净便牵马沿着溪边慢行,心如寒溪水凉,一步步脚印下,脑里闪过淮阴时,大诉壮志时众人的哄笑声,市井**四面讥笑声,最后是项羽代表贵族不屑一顾的嘲讽。
胯夫韩信,你怎敢在我面前搬弄兵法?
寻得一土堆,将马绑于树旁,粗布麻衣也耐脏,躺在土堆上缩靠着,将铁剑紧抱在怀,望着林木之上皎皎明月光,眼中阴翳抑郁难消。楚不容我,汉不用我,天下何处是韩信归处?
那些酒囊饭袋的诸侯又岂有识人之明,韩信半拔出剑,看着剑刃寒光,他尤如这把剑,无往而不利,却无人识宝剑锋芒,缩在剑鞘内郁郁不得志。
思着他遇汉王,大丈夫能屈能伸不拘小节,原以为是遇明主,弃楚千里投汉,一路披星戴月,不想竟见了一面便又走。剑归鞘内,延颈长叹息,离汉匆忙,如今茫然四顾,不知该往何处,难不成要回淮阴钓鱼吗?不是怕庸人耻笑,那东西着实挺难上钩的,比打仗难太多了。
“往哪里逃了?”
第二天萧何听见韩信逃了,脑子都懵了,他牵上门,带着几个亲卫就纵马狂奔。他沿着韩信离开的方向,一路追寻。他对那个少年很是看好,不然是不会一直为他引荐的,哪里想得到这人如此急躁。
月色明亮,萧何追了一天一夜,终于在月色照路的夜晚,追上了,看着韩信要淌水过溪,拉住他。
“韩信,你要去哪?”
韩信看着追来的萧何,大受感动,又满腹委屈,他与萧何道,“汉王不用我,我做不了治粟都尉,那韩信在汉营,就是无用之人,自然得离去。”
“韩信,你随我回去,我保你做大将军,三军统帅。”
韩信猛的抬头紧盯着萧何的眼睛,“丞相此言当真?汉王会同意吗?”
“我朝这寒溪向你担保,你必为大将军!”萧何看着他的脸,也许能耐的人多是狂傲的,魏女郎在他人眼里不也傲着吗?
“为丞相月下追来之恩,我信丞相一回。”
“回去吧。”
可早上萧何一言不发的跑出咸阳,到了中午时分,下属二愣二愣的来报,刘邦与魏倩正吃着午饭,她特意让厨师做了顿大餐邀请汉王来,收了那么多好东西,怎么能不请老板吃顿饭。
“汉王——丞相跑了——”
刘邦吃到最后关头,硬是被这声嚎给呛到了,魏倩脸上的笑容也僵了,
“汉王勿急,臣不跑。”
刘邦气得骂他,看是沛县人,骂得他狗血淋头,来报的人也有些委屈。
“是萧丞相,萧丞相逃了。”
“说什么屁话,萧何怎么会跑?乃公跑了他都不会跑!”
魏倩静静听着老板飚脏话,她想原来是上演萧何月下追韩信了,但她不能说,她一个刚出差回来的人,怎么能知道兵营里发生的事。不过刘备求个贤才还得三顾茅庐,韩信一个兵仙自荐三次都被退了,在人才流失的当口,竟还有萧何帮忙去追,不愧是你,邦邦。
结果到了晚上萧何还没回来,刘邦有点慌了,萧何怎么能跑了?
到了第二天下午,魏倩去兵营,看着情绪急躁的刘邦,张良走了,萧何跑了。此时他像个老婆跟小白脸跑了的倒霉蛋一样,谁撞上来就骂谁。魏倩很是光棍的阴阳同僚,与刘邦道。
“汉王放心,您还有一个丞相呢。”
刘邦被噎了下,听着好有道理,呸,有什么道理,他原先有两个丞相!
等第三天萧何终于把韩信带回来时,刘邦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输出。
“萧何你个王八犊子跑什么!”
“我没跑啊?”萧何想起自己还没与他人说一声就跑出来了,“我是去追韩信,他不受重用跑了,我将他追了回来。”
“他要走你就让他走,你怎么能跟着跑路呢?”
第30章
人的野心能有多大呢?
大风吹得旗旌烈烈,当秦王率着百官跪伏捧上玉玺时,车马滚压过咸阳,刘邦望着宫殿高长的石阶,咸阳宫殿巍峨壮阔,关中百姓的拥戴,相士所言隆准而龙颜,魏倩所说天下贵人的命数。
此时有云如瀑,风云翻滚得激荡。
大风将旗旌扬起,在权欲的美酒里酩酊大醉时,酣然梦里的天下纷纷扰扰,攘袂而起尽入囊中。自斩蛇起义,势如破竹,百姓望而迎之,似乎最初的帝皇仪仗触手可及。项羽巨鹿的威势将这美梦敲得尽碎,冷汗湿衣,头脑也清醒过来,野心疯长的同时,将兵的刀也磨得更利,将帅才更是难遇。
“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刘邦听着萧何笃定的话语,负手思着浩瀚苍茫天地,望着阿房宫壮大的前殿。他失子房已是心痛,听急报萧何前日逃走,一时气急攻心张口怒骂兵卒胡言扰乱军心,长烛烧尽之时,萧何带了个人回来。
初听韩信之名,毛头小子毫无建树,若真有能力能在楚营做了三年执戟郎?连个小将也捞不着,巧言令色之人他见多了,像他这么缺心眼的,还真难遇。一来便要做三军统帅,一无名士荐书,二无作战功绩。关中秦将跑与散,有他也不敢用,就难寻将才,萧何也不能看见个人就说行。若是真有才学,用他也无妨,赌了才能有输赢。相士既言我刘季天命之子,关中寸地,岂容真龙?
刘邦将心气平顺,便笑着拍拍萧何的衣裳灰尘,“丞相一路替我追将才,我若不允,那不是有负丞相拳拳之心,便依丞相之意,授大将军,如此,他韩信能满意了?”
“既是授大将军,大王就不能草率。”
萧何从古比到今,恨不得写本书来教刘邦怎么礼贤下士,刘邦耐心听到最后,点头应允。斋戒沐浴,筑台祭天,赐印拜将,这道理他懂,不就是要个排场面子,大将军他都给了,人情自然是怎么重怎么卖。
魏倩看着萧何风风火火的准备着拜将,仿佛对韩信有千般信重与喜爱,她知道这场命定的兰因絮果,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她有些唏嘘。但当她得知,这次拜将并不是搭建高台,而是在阿房宫的上天台祭祀拜将,她就心态嫉妒,这是上天台第一次启用啊。
阿房宫壮阔,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而用的上天台更是完美。大风烈烈,上天台的汉旗也烈烈招展,魏倩看着这排场,与身边的汉王道。
“我觉得人不应当如此偏心,拜将这般排场,为何拜相不行。”
刘邦瞥了她一眼,“我封王也无这般排场,这证明没拿魏相当外人。”
魏倩想了想刘邦封王好像就是大年初一带他们一起去祭天地鬼神,自封的汉王,确实没什么排场。魏倩想了想史上刘邦对韩信的捧杀,行吧,拜将这仪式感还得韩信来承受,她看看就好了。
拜将那日,刘邦理好王袍衣冠,便与魏倩一道驾车出门,于拐角处,便遇上韩信的戎车,见那车卒避让,刘邦挥手停了王车,与魏倩对视一眼,了然于心,下车大步向前,将牵马的车卒挥开,握住了戎车的马绳,眼含笑意仰头看着站在戎车上的将军,“今日拜将,大将军岂能退。”
她细数着精细的首饰金石宝玉,越数越精神,一夜暴富不过如此,毕竟这些是秦宫里的东西,就是有钱也买不着,她可以天天换着来,真正做到金玉着身。她才不怕别人骂她奢靡无度,她有她为什么不能穿戴?奢靡怎么了,那是她奋斗的意义!她的头发在数着数着不知不觉中晾干了,她将她的木箱收起来,把金饼也封存,收拾好叫侍女们进来,把地上的杂物扫了丢出去。
另一边汉营内,春已至暮,帐下翳翳,兵卒取笑声又如那年自屠夫**寸寸钻过时市井中贩夫走卒们一般,钻进韩信耳朵里,刺得耳麻心寒,口干舌冷。三次举荐王不用,有何面目留汉营。
四方天地如此宽广,又如此狭隘。
书谢得丞相再三举荐,便将铁剑绑于背,韩信再度跨上马,马蹄溅起尘土飞落,满腔愤懑不平,扬鞭一路疾行。
出了咸阳,连奔一夜,月下路难,又无灯火,夜风过古木哀嚎,韩信讥讽声听了十余载,此心从未有如今日之悲凄。他勒马跓足,寒溪水涨不得过,下马静立许久,回头再看来时路,怔愣仰头望天,黑夜沉沉。树叶丛中月光透出斑驳陆离,虫声鸟鸣山更幽,蹲在溪边见水面的倒影,不免扯出几分讥笑,这天下何其荒唐。汉王招贤书传得天下皆知,韩信远道而来居然落魄如斯。古来大贤之才皆出自寒门,他汉王也是泗水亭长起家,竟如那些庸碌贵族诸侯一般,有眼无珠。
项羽有意迁都彭城,关中虽有一半为章邯等秦将镇守,楚将屠刀下血迹未干,降楚之将民心丧尽,有汉王秋毫无犯进关中在前,约法三章与民为善在后,养精蓄锐,八百里秦川便如空室易得。
关中难行,靴底淤泥已厚,韩信在溪边处理干净便牵马沿着溪边慢行,心如寒溪水凉,一步步脚印下,脑里闪过淮阴时,大诉壮志时众人的哄笑声,市井**四面讥笑声,最后是项羽代表贵族不屑一顾的嘲讽。
胯夫韩信,你怎敢在我面前搬弄兵法?
寻得一土堆,将马绑于树旁,粗布麻衣也耐脏,躺在土堆上缩靠着,将铁剑紧抱在怀,望着林木之上皎皎明月光,眼中阴翳抑郁难消。楚不容我,汉不用我,天下何处是韩信归处?
那些酒囊饭袋的诸侯又岂有识人之明,韩信半拔出剑,看着剑刃寒光,他尤如这把剑,无往而不利,却无人识宝剑锋芒,缩在剑鞘内郁郁不得志。
思着他遇汉王,大丈夫能屈能伸不拘小节,原以为是遇明主,弃楚千里投汉,一路披星戴月,不想竟见了一面便又走。剑归鞘内,延颈长叹息,离汉匆忙,如今茫然四顾,不知该往何处,难不成要回淮阴钓鱼吗?不是怕庸人耻笑,那东西着实挺难上钩的,比打仗难太多了。
“往哪里逃了?”
第二天萧何听见韩信逃了,脑子都懵了,他牵上门,带着几个亲卫就纵马狂奔。他沿着韩信离开的方向,一路追寻。他对那个少年很是看好,不然是不会一直为他引荐的,哪里想得到这人如此急躁。
月色明亮,萧何追了一天一夜,终于在月色照路的夜晚,追上了,看着韩信要淌水过溪,拉住他。
“韩信,你要去哪?”
韩信看着追来的萧何,大受感动,又满腹委屈,他与萧何道,“汉王不用我,我做不了治粟都尉,那韩信在汉营,就是无用之人,自然得离去。”
“韩信,你随我回去,我保你做大将军,三军统帅。”
韩信猛的抬头紧盯着萧何的眼睛,“丞相此言当真?汉王会同意吗?”
“我朝这寒溪向你担保,你必为大将军!”萧何看着他的脸,也许能耐的人多是狂傲的,魏女郎在他人眼里不也傲着吗?
“为丞相月下追来之恩,我信丞相一回。”
“回去吧。”
可早上萧何一言不发的跑出咸阳,到了中午时分,下属二愣二愣的来报,刘邦与魏倩正吃着午饭,她特意让厨师做了顿大餐邀请汉王来,收了那么多好东西,怎么能不请老板吃顿饭。
“汉王——丞相跑了——”
刘邦吃到最后关头,硬是被这声嚎给呛到了,魏倩脸上的笑容也僵了,
“汉王勿急,臣不跑。”
刘邦气得骂他,看是沛县人,骂得他狗血淋头,来报的人也有些委屈。
“是萧丞相,萧丞相逃了。”
“说什么屁话,萧何怎么会跑?乃公跑了他都不会跑!”
魏倩静静听着老板飚脏话,她想原来是上演萧何月下追韩信了,但她不能说,她一个刚出差回来的人,怎么能知道兵营里发生的事。不过刘备求个贤才还得三顾茅庐,韩信一个兵仙自荐三次都被退了,在人才流失的当口,竟还有萧何帮忙去追,不愧是你,邦邦。
结果到了晚上萧何还没回来,刘邦有点慌了,萧何怎么能跑了?
到了第二天下午,魏倩去兵营,看着情绪急躁的刘邦,张良走了,萧何跑了。此时他像个老婆跟小白脸跑了的倒霉蛋一样,谁撞上来就骂谁。魏倩很是光棍的阴阳同僚,与刘邦道。
“汉王放心,您还有一个丞相呢。”
刘邦被噎了下,听着好有道理,呸,有什么道理,他原先有两个丞相!
等第三天萧何终于把韩信带回来时,刘邦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输出。
“萧何你个王八犊子跑什么!”
“我没跑啊?”萧何想起自己还没与他人说一声就跑出来了,“我是去追韩信,他不受重用跑了,我将他追了回来。”
“他要走你就让他走,你怎么能跟着跑路呢?”
第30章
人的野心能有多大呢?
大风吹得旗旌烈烈,当秦王率着百官跪伏捧上玉玺时,车马滚压过咸阳,刘邦望着宫殿高长的石阶,咸阳宫殿巍峨壮阔,关中百姓的拥戴,相士所言隆准而龙颜,魏倩所说天下贵人的命数。
此时有云如瀑,风云翻滚得激荡。
大风将旗旌扬起,在权欲的美酒里酩酊大醉时,酣然梦里的天下纷纷扰扰,攘袂而起尽入囊中。自斩蛇起义,势如破竹,百姓望而迎之,似乎最初的帝皇仪仗触手可及。项羽巨鹿的威势将这美梦敲得尽碎,冷汗湿衣,头脑也清醒过来,野心疯长的同时,将兵的刀也磨得更利,将帅才更是难遇。
“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刘邦听着萧何笃定的话语,负手思着浩瀚苍茫天地,望着阿房宫壮大的前殿。他失子房已是心痛,听急报萧何前日逃走,一时气急攻心张口怒骂兵卒胡言扰乱军心,长烛烧尽之时,萧何带了个人回来。
初听韩信之名,毛头小子毫无建树,若真有能力能在楚营做了三年执戟郎?连个小将也捞不着,巧言令色之人他见多了,像他这么缺心眼的,还真难遇。一来便要做三军统帅,一无名士荐书,二无作战功绩。关中秦将跑与散,有他也不敢用,就难寻将才,萧何也不能看见个人就说行。若是真有才学,用他也无妨,赌了才能有输赢。相士既言我刘季天命之子,关中寸地,岂容真龙?
刘邦将心气平顺,便笑着拍拍萧何的衣裳灰尘,“丞相一路替我追将才,我若不允,那不是有负丞相拳拳之心,便依丞相之意,授大将军,如此,他韩信能满意了?”
“既是授大将军,大王就不能草率。”
萧何从古比到今,恨不得写本书来教刘邦怎么礼贤下士,刘邦耐心听到最后,点头应允。斋戒沐浴,筑台祭天,赐印拜将,这道理他懂,不就是要个排场面子,大将军他都给了,人情自然是怎么重怎么卖。
魏倩看着萧何风风火火的准备着拜将,仿佛对韩信有千般信重与喜爱,她知道这场命定的兰因絮果,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她有些唏嘘。但当她得知,这次拜将并不是搭建高台,而是在阿房宫的上天台祭祀拜将,她就心态嫉妒,这是上天台第一次启用啊。
阿房宫壮阔,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而用的上天台更是完美。大风烈烈,上天台的汉旗也烈烈招展,魏倩看着这排场,与身边的汉王道。
“我觉得人不应当如此偏心,拜将这般排场,为何拜相不行。”
刘邦瞥了她一眼,“我封王也无这般排场,这证明没拿魏相当外人。”
魏倩想了想刘邦封王好像就是大年初一带他们一起去祭天地鬼神,自封的汉王,确实没什么排场。魏倩想了想史上刘邦对韩信的捧杀,行吧,拜将这仪式感还得韩信来承受,她看看就好了。
拜将那日,刘邦理好王袍衣冠,便与魏倩一道驾车出门,于拐角处,便遇上韩信的戎车,见那车卒避让,刘邦挥手停了王车,与魏倩对视一眼,了然于心,下车大步向前,将牵马的车卒挥开,握住了戎车的马绳,眼含笑意仰头看着站在戎车上的将军,“今日拜将,大将军岂能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