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后,在路上捡到忠犬杀手 第56节
“我岂是这种人,在下都是一视同仁的。”刘紫苏一阵心虚,实际上,被这姑娘猜对了,自己还真就是专门宰那些有钱人的。
“我给你两万两,剩下一万两,就义诊帮,那些没钱治病的人吧。”
刘紫苏拱手说道:“姑娘大义之人啊。”
“毕竟,这些钱我一年就赚回来了。”
三人来到刘紫苏住的小院中。院子里地种满了各种药草,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草药香气,还有只大黄狗,看样子是专门养来看这些药草的。因为谢月凌看到一朵绿色的花,好奇的想去摸摸,就被小狗警告了。
刘紫苏端来两碗热腾腾的粥递给谢月凌二人,还有几碟子小菜,看样子就是很穷。
“说起来,我有个疑问。”谢月凌接过碗,问道,“神医谷,怎么看着不像神医谷,还有,你一个神医,怎么会住在这么偏僻的地方?而且,看你平时的样子,完全不像大夫,倒更像……”她顿了顿,指了指外面的农田,“像个农夫。”
刘紫苏笑了笑,“庸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不一定非要穿金戴银、住在高楼广厦里。这里安静,能让专心研习医术,还能顺便种种地,挺好的。”
接下来的两年时光,谢月凌和村长商量,在药王谷购置了一处小房子,与昕寒安稳地住了下来。
每日,她按时服用刘紫苏配的药,隔几日,便去刘紫苏处针灸。
日复一日的调养中,谢月凌也觉的自己的身体逐渐好转了,不再像从前那般虚弱,心悸,每至秋冬便卧病在床,情绪激动便头晕了。
在这期间,谢月凌也对药王谷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原来真正的神医谷隐匿在更深处的山上,有位医术超凡的神医在此隐居,轻易不见外人,只有在下山义诊之时,会挑选一些有资质的弟子带入山中,传授医术。
学有所成的弟子,有的选择下山,悬壶济世,像虞大夫、刘紫苏便是如此;而有的则留在山中,传承衣钵,让医谷的医术得以代代相传。
在村子里住的久了,谢月凌越来越觉得这里的民风淳朴,非常宜居。刚搬进新家时,家里几乎什么都没有,连米缸都是空的,村民们见他们这对“小夫妻”生活不便,纷纷自发地送来粮食。
谢月凌向来习惯用钱财答谢他人=,这次也不例外,她刚要掏出铜板,村民们却纷纷摆手,满脸笑意地说道:“哎呀,这小夫妻不懂过日子嘞,这点蔬菜都是自家地里种的,不值啥钱。”
无奈之下,他们只好下山采购的时候,在集市多买些肉、点心和布料,挨家挨户地分送给村民们,毕竟还得在村子里住上好些日子,得打好关系不是。
起初还有人推辞,但谢月凌笑说,以后要是再拿婶子的菜,自己也不好意思了,这他们才收下,嘴里不停地说着要啥来家拿的话。
谢月凌从来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也当上夫子了。一日,她如往常一样在自家院子里看书。来了几个小孩子,叽叽喳喳的问书上的东西是什么,谢月凌才发现,这群孩子竟然都不认字。
一番打听后得知,学堂都远在镇上,这偏远的山里根本没有夫子前来授课。这里的村民们生活本就不富裕,也拿不出多余的钱财送孩子去镇上的学堂读书。大家原本也想凑钱请个夫子来山里教书,可凑不出足够的束脩,孩子们便只能一直当“睁眼瞎”。
不过谢月凌平日里看的大多是道家典籍,在文学启蒙方面虽不算精通,但识字教学还是绰绰有余的。
于是,她去集市上买了些《三字经》教孩子学字,学完《三字经》,接着便是《千字文》,之后还有《论语》……谢月凌便这样教着他们,反正自己带了不少钱,不如花了算了,带回去怪麻烦的。按师父的话,积德行善不是。
村里的村民们见谢月凌热心地教孩子识字,纷纷不留自家孩子在家干活了,而是将孩子送来读书,还带来了自家种的麦子、新鲜的蔬菜,当作给谢月凌的束脩
一时间,谢月凌家中的粮食堆得越来越多,几乎都快堆不下了。谢月凌和昕寒两人根本吃不完,所以她特意在村里请了一位手艺好的大娘,把粮食煮了,留学生在家里吃中午饭。
有些孩子实在闹腾,坐在书桌前没一会儿就开始坐立不安。谢月凌看着他们那副模样,不禁想起了自己小时候在学堂的调皮模样。
要是让祭酒见她如今竟然在教孩子学问,,怕是得气得脸一阵青一阵白,然后又会笑骂她不可贪玩,以免误人子弟。
所谓是“有教无类”,谢月凌就让那些闹腾的孩子和昕寒学些防身的武术,孩子们一听,顿时来了精神。
谢月凌见状,和他们定下规矩:只有学完规定的字,才可以去学功夫,不然就全部让爹娘拎回家,吃“竹子炒肉”。
读书识字至关重要,虽然谢月凌并不喜欢读书,但也明白读书的好处。
多识几个字,总比不识字强得多,若是将来有机会出门闯荡,即便迷路了,只要能写出镇子的名字,也就能找到回家的路。也不会因为不识字,稀里糊涂地签了契,被人骗得倾家荡产。
第72章 宜嫁娶
村门口,暖阳如纱,谢月凌惬意地靠在村口那棵枝老槐树下,手里捧着一把瓜子,悠哉游哉地嗑着,再和婶子聊聊天,眼睛时不时瞟着远处,做颗望夫石。
如今的昕寒,日子过得那叫一个充实,不再像从前那般奔波于江湖,接各种悬赏令,而是当起了一名猎手。
村里人都说,这小伙子虽然看不见,但是能干的很,又会做饭,又会打猎,人谢夫子跟了他,真是好。最重要的是,瞧瞧他那壮实的身板,一看就是个能疼媳妇的主儿。
一旁年轻些的小媳妇听着脸都红透了,年纪大的则接着打趣,这是他们做长辈难得的乐趣。
昕寒自然不懂,婶子们说的时候,只是一个劲的挑水干活,显示自己的能干。
可谢月凌懂啊,每次听到婶子们的这些话,心里就像揣了只小兔子,不知该不该一起说笑,毕竟自己都是夫子了,得时刻注意维护师道尊严。
谢月凌如今已近晋升成夫子了,她可是底气十足,毫不心虚,自己曾经堂堂国子监学生,做夫子也是绰绰有余。
如今教完了大孩子识字,还得教算筹等等...她这个夫子忙得很。
正想着,张大婶风风火火地朝谢月凌走来,脸上笑开了花:“呦呵,谢夫子,我跟你说,过两天你们成亲的时候,可千万别去山下买鸡啦。我们村里的大伙一商量,凑了足足十几只大肥鸡呢!从山下买了再送上来,那鸡指定不新鲜了。咱自家养的鸡,活蹦乱跳的,那才叫一个好呢!”
谢月凌一听,眼睛笑成了弯弯的月牙,连忙说道:“哎呀,张大婶,这可太感谢了!到时候还得仰仗婶子们多帮忙搭把手,您也知道,我这厨艺呀,实在是拿不出手,还得靠婶子们大显身手,让大伙吃得开心。”
张大婶拍了拍谢月凌的肩膀,“成成成,包在我们身上!谢夫子,你可别老想着花钱请人帮忙,这钱呐,得省着点花。以后有了娃儿,花钱的地方多着呢,还得盖大房子。”
谢月凌用力地点点头,操着已经说得十分地道的当地口音,笑着回应:“好嘞,好嘞,张大婶,我还得多学学!”这一年来,自己把这边的话学的七七八八,能够正常交流了。
说起来成亲这事,说起来成亲这件事,谢月凌总会忍不住抬头望天,她原本可没打算这么早就成亲,至少在她的计划里,这事儿还远着呢。可是怪就怪她,道心不坚,上了小妖怪的当。
那是一个月前的事儿了,昕寒在屋内捣鼓了好一阵儿,才磨蹭地走到谢月凌面前,犹豫了许久,才满脸通红,结结巴巴地开口道:“渺渺~我好看吗?活像个讨要糖果的小孩子。
正喝着水的谢月凌,听到这话,一口水差点没喷出来。她缓了好一会儿,才抬起头看向昕寒。只见昕寒白皙的脸庞在阳光的映照下,泛着淡淡的红晕,可不就是自己的昕寒嘛。
于是,她点头说道:“好看呀,公子这般剑眉星目,肌肤更是皮白肉嫩的,看得本妖都馋了,真想尝尝公子的肉甜不甜。”
谢月凌本只是随口说笑,可昕寒却当了真,只见他缓缓凑上前来,双手轻轻摸索着,捧起了谢月凌的脸,而后微微俯身,在谢月凌的脸颊上轻轻印下一吻,“你来尝尝。”
谢月凌只觉得喉咙一紧,不自觉地咽了咽口水,只觉得自己道行还浅,还得多修炼一二,如今被个呆子闹得脸红。昕寒呼出的热气打在她的脸颊上,她感觉自己都要被这股热气给融化了。
心里虽这般想着,可谢月凌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儿上来了,她可不能在昕寒面前落了下风。这么想着,她朝着昕寒的唇上轻轻点了一下。一触即分,她只觉得那触感好软,好软,似是觉得不够,谢月凌心一横,又狠狠地点了一下。
昕寒自然感觉到了,只是脸红着轻笑回应她,渐渐地两个人都闹得面红耳赤。
昕寒像是下了很大的决心,认真地说道“渺渺,我们成亲吧。”
“!成亲?”
昕寒歪着头,满满的期待。“是,成亲,不好吗?”
“太快了吧。”谢月凌下意识地说道,成亲这事儿来得太突然,让她一时有些不知所措。
昕寒听此,一脸沮丧,看着可怜兮兮,谢月凌一见,便有些心疼了,连忙抱住他,抚着他的背脊。
昕寒一听这话,整个人像霜打的茄子一般,满脸沮丧,看起来可怜兮兮的。谢月凌见他这副模样,心一下子就软了,连忙伸手抱住了昕寒,轻轻抚着他的背脊,“怎么突然提成亲了呀?”
昕寒将头埋在谢月凌的肩头,声音带着一丝委屈:“不是夫妻的话,万一有一天我变得不好看了,你就去找别人了。”在他心里,只有成了夫妻,两人才能生生世世在一起,永不分离。
“傻子,你想什么呢,我怎么会找别人。”谢月凌拍了拍昕寒的背。
“说到底,你就是不认账,你尝了我‘肉’,却不负责。”
“尝了?好吧,算是尝了尝。”谢月凌伸手捏了捏昕寒的脸,只觉得他此刻的样子可爱极了,“这么想成亲?”
“想!想得不得了!”昕寒用力地点点头。
“那就成吧。”谢月凌看着昕寒那副可爱的样,她心想,省得这呆子天天疑神疑鬼,总怕自己被别的人勾了过去,搞得每天都跟个怨夫似的。
二人就这么你一言我一语,敲定了成亲这件事。谢月凌掐指一算,一月过后便是一个极好的黄道吉日,于是就此把成亲的日子定了下来。
昕寒得了这好消息,表面上不动声色,可没一会儿,他就偷偷把这事儿告诉了村里某位调皮捣蛋的孩子王。
这孩子也是个机灵鬼,不出一天,这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了整个村子,不到半天工夫,连刘紫苏家的大黄狗都摇着尾巴跑来蹭热闹了。
“哟,听说你们要成亲啦?”刘紫苏晃悠着走进院子,手里还拎着一壶酒,“要不要我帮你们操办?保证办得风风光光!”
“你不是大夫吗?”谢月凌放下手中的书,“怎么,改行当媒婆了?”
“偶尔也可以干点别的。”
谢月凌摆了摆手说道:“不用你了,你来晚了。刚刚已经来了五个婶子、六个大叔,都说要帮我们操持呢。”
五月初六,宜嫁娶,天刚亮,村民们便早早起床,为谢月凌与昕寒的大喜之日忙碌起来。
谢月凌坐在房内,由几位有经验的婶子为她梳妆打扮。她们用新织的丝绸为她盘起发髻,插上几支银簪,又替她穿上那件绣满凤凰图案的红色嫁衣。
镜中的少女眉目如画,脸颊微染霞光,宛若一朵盛开的牡丹。
“哎呀,咱们村子可从来没出过这么漂亮的新娘子!”张大婶一边整理嫁衣的褶皱,一边啧啧称赞,“这模样,这气质,一看就是大户人家出身!”
“张大婶,您别夸了,我都要不好意思了。”
“害羞啥?今天可是你的大日子,就该好好美一回!”另一名婶子递给她一杯甜茶,“喝点糖水,以后的日子甜甜蜜蜜。”
与此同时,昕寒也正在另一处,受村民们的祝福,他虽不怎么会说好听话,但对每一位前来道贺的都道了谢,脸上的冰难得化掉,露出高兴的神情。
“小寒啊,你放心,今日有我们帮你操持,一定让你们俩风风光光地成亲!”李大叔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中满是欣慰。
“多谢大家费心了。”昕寒微微颔首。
吉时一到,鞭炮声骤然响起,震得整个村子都热闹非凡。伴随着锣鼓喧嚣,谢月凌在几位年轻媳妇的搀扶下一步步走向礼堂。她手中握着一块红绸,另一端则牵在昕寒的手中。
“一拜天地——”村长洪亮的声音响起,两人齐齐跪拜。
“二拜高堂——”
“夫妻对拜——”
礼成之后,众人将新人迎入新房,孩子们围着桌子抢糖果,喊着:新娘子,新娘子!
婚宴设在村中央的空地上,长桌上摆满了丰盛的菜肴:炖得酥烂的大肥鸡、红烧肉……
“来来来,敬新人一杯!”刘紫苏率先举起酒杯,满脸笑意,“祝你们百年好合,早生贵子!”
“谢谢各位大叔大婶,大哥大姐。”谢月凌与昕寒共同举杯回应。
席间,村民们轮番上前敬酒,有调皮的孩子爬到椅子上,指着谢月凌喊:“谢夫子,你什么事后能娶媳妇呀。”
谢月凌忍俊不禁,伸手刮了刮他的鼻子:“小不点,等你长大了再说吧!”
夜深人静,宾客散去后,谢月凌与昕寒终于回到了新房,屋内点着几盏红烛,烛光摇曳。
谢月凌一进房,便直接扑倒在床上,像是一滩被晒干了水分的泥巴,再也提不起半分力气。若不是不吉利,她真的很想说,自己和尸体没什么区别了。
第73章 上京兵变
昕寒听到她的抱怨,上前给她捏了捏肩,“累坏了吧?”
“可不是嘛!”谢月凌翻了个身,仰面朝天地瘫在床上,瞪着屋顶叹气,“以后要是再有这种场面,我宁可逃到山上去。”
“那可不行,你得带上我。”
谢月凌撇了撇嘴,闭上眼睛享受他的按摩,嘴里却仍不饶人:“那得看你表现。”
“我给你两万两,剩下一万两,就义诊帮,那些没钱治病的人吧。”
刘紫苏拱手说道:“姑娘大义之人啊。”
“毕竟,这些钱我一年就赚回来了。”
三人来到刘紫苏住的小院中。院子里地种满了各种药草,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草药香气,还有只大黄狗,看样子是专门养来看这些药草的。因为谢月凌看到一朵绿色的花,好奇的想去摸摸,就被小狗警告了。
刘紫苏端来两碗热腾腾的粥递给谢月凌二人,还有几碟子小菜,看样子就是很穷。
“说起来,我有个疑问。”谢月凌接过碗,问道,“神医谷,怎么看着不像神医谷,还有,你一个神医,怎么会住在这么偏僻的地方?而且,看你平时的样子,完全不像大夫,倒更像……”她顿了顿,指了指外面的农田,“像个农夫。”
刘紫苏笑了笑,“庸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不一定非要穿金戴银、住在高楼广厦里。这里安静,能让专心研习医术,还能顺便种种地,挺好的。”
接下来的两年时光,谢月凌和村长商量,在药王谷购置了一处小房子,与昕寒安稳地住了下来。
每日,她按时服用刘紫苏配的药,隔几日,便去刘紫苏处针灸。
日复一日的调养中,谢月凌也觉的自己的身体逐渐好转了,不再像从前那般虚弱,心悸,每至秋冬便卧病在床,情绪激动便头晕了。
在这期间,谢月凌也对药王谷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原来真正的神医谷隐匿在更深处的山上,有位医术超凡的神医在此隐居,轻易不见外人,只有在下山义诊之时,会挑选一些有资质的弟子带入山中,传授医术。
学有所成的弟子,有的选择下山,悬壶济世,像虞大夫、刘紫苏便是如此;而有的则留在山中,传承衣钵,让医谷的医术得以代代相传。
在村子里住的久了,谢月凌越来越觉得这里的民风淳朴,非常宜居。刚搬进新家时,家里几乎什么都没有,连米缸都是空的,村民们见他们这对“小夫妻”生活不便,纷纷自发地送来粮食。
谢月凌向来习惯用钱财答谢他人=,这次也不例外,她刚要掏出铜板,村民们却纷纷摆手,满脸笑意地说道:“哎呀,这小夫妻不懂过日子嘞,这点蔬菜都是自家地里种的,不值啥钱。”
无奈之下,他们只好下山采购的时候,在集市多买些肉、点心和布料,挨家挨户地分送给村民们,毕竟还得在村子里住上好些日子,得打好关系不是。
起初还有人推辞,但谢月凌笑说,以后要是再拿婶子的菜,自己也不好意思了,这他们才收下,嘴里不停地说着要啥来家拿的话。
谢月凌从来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也当上夫子了。一日,她如往常一样在自家院子里看书。来了几个小孩子,叽叽喳喳的问书上的东西是什么,谢月凌才发现,这群孩子竟然都不认字。
一番打听后得知,学堂都远在镇上,这偏远的山里根本没有夫子前来授课。这里的村民们生活本就不富裕,也拿不出多余的钱财送孩子去镇上的学堂读书。大家原本也想凑钱请个夫子来山里教书,可凑不出足够的束脩,孩子们便只能一直当“睁眼瞎”。
不过谢月凌平日里看的大多是道家典籍,在文学启蒙方面虽不算精通,但识字教学还是绰绰有余的。
于是,她去集市上买了些《三字经》教孩子学字,学完《三字经》,接着便是《千字文》,之后还有《论语》……谢月凌便这样教着他们,反正自己带了不少钱,不如花了算了,带回去怪麻烦的。按师父的话,积德行善不是。
村里的村民们见谢月凌热心地教孩子识字,纷纷不留自家孩子在家干活了,而是将孩子送来读书,还带来了自家种的麦子、新鲜的蔬菜,当作给谢月凌的束脩
一时间,谢月凌家中的粮食堆得越来越多,几乎都快堆不下了。谢月凌和昕寒两人根本吃不完,所以她特意在村里请了一位手艺好的大娘,把粮食煮了,留学生在家里吃中午饭。
有些孩子实在闹腾,坐在书桌前没一会儿就开始坐立不安。谢月凌看着他们那副模样,不禁想起了自己小时候在学堂的调皮模样。
要是让祭酒见她如今竟然在教孩子学问,,怕是得气得脸一阵青一阵白,然后又会笑骂她不可贪玩,以免误人子弟。
所谓是“有教无类”,谢月凌就让那些闹腾的孩子和昕寒学些防身的武术,孩子们一听,顿时来了精神。
谢月凌见状,和他们定下规矩:只有学完规定的字,才可以去学功夫,不然就全部让爹娘拎回家,吃“竹子炒肉”。
读书识字至关重要,虽然谢月凌并不喜欢读书,但也明白读书的好处。
多识几个字,总比不识字强得多,若是将来有机会出门闯荡,即便迷路了,只要能写出镇子的名字,也就能找到回家的路。也不会因为不识字,稀里糊涂地签了契,被人骗得倾家荡产。
第72章 宜嫁娶
村门口,暖阳如纱,谢月凌惬意地靠在村口那棵枝老槐树下,手里捧着一把瓜子,悠哉游哉地嗑着,再和婶子聊聊天,眼睛时不时瞟着远处,做颗望夫石。
如今的昕寒,日子过得那叫一个充实,不再像从前那般奔波于江湖,接各种悬赏令,而是当起了一名猎手。
村里人都说,这小伙子虽然看不见,但是能干的很,又会做饭,又会打猎,人谢夫子跟了他,真是好。最重要的是,瞧瞧他那壮实的身板,一看就是个能疼媳妇的主儿。
一旁年轻些的小媳妇听着脸都红透了,年纪大的则接着打趣,这是他们做长辈难得的乐趣。
昕寒自然不懂,婶子们说的时候,只是一个劲的挑水干活,显示自己的能干。
可谢月凌懂啊,每次听到婶子们的这些话,心里就像揣了只小兔子,不知该不该一起说笑,毕竟自己都是夫子了,得时刻注意维护师道尊严。
谢月凌如今已近晋升成夫子了,她可是底气十足,毫不心虚,自己曾经堂堂国子监学生,做夫子也是绰绰有余。
如今教完了大孩子识字,还得教算筹等等...她这个夫子忙得很。
正想着,张大婶风风火火地朝谢月凌走来,脸上笑开了花:“呦呵,谢夫子,我跟你说,过两天你们成亲的时候,可千万别去山下买鸡啦。我们村里的大伙一商量,凑了足足十几只大肥鸡呢!从山下买了再送上来,那鸡指定不新鲜了。咱自家养的鸡,活蹦乱跳的,那才叫一个好呢!”
谢月凌一听,眼睛笑成了弯弯的月牙,连忙说道:“哎呀,张大婶,这可太感谢了!到时候还得仰仗婶子们多帮忙搭把手,您也知道,我这厨艺呀,实在是拿不出手,还得靠婶子们大显身手,让大伙吃得开心。”
张大婶拍了拍谢月凌的肩膀,“成成成,包在我们身上!谢夫子,你可别老想着花钱请人帮忙,这钱呐,得省着点花。以后有了娃儿,花钱的地方多着呢,还得盖大房子。”
谢月凌用力地点点头,操着已经说得十分地道的当地口音,笑着回应:“好嘞,好嘞,张大婶,我还得多学学!”这一年来,自己把这边的话学的七七八八,能够正常交流了。
说起来成亲这事,说起来成亲这件事,谢月凌总会忍不住抬头望天,她原本可没打算这么早就成亲,至少在她的计划里,这事儿还远着呢。可是怪就怪她,道心不坚,上了小妖怪的当。
那是一个月前的事儿了,昕寒在屋内捣鼓了好一阵儿,才磨蹭地走到谢月凌面前,犹豫了许久,才满脸通红,结结巴巴地开口道:“渺渺~我好看吗?活像个讨要糖果的小孩子。
正喝着水的谢月凌,听到这话,一口水差点没喷出来。她缓了好一会儿,才抬起头看向昕寒。只见昕寒白皙的脸庞在阳光的映照下,泛着淡淡的红晕,可不就是自己的昕寒嘛。
于是,她点头说道:“好看呀,公子这般剑眉星目,肌肤更是皮白肉嫩的,看得本妖都馋了,真想尝尝公子的肉甜不甜。”
谢月凌本只是随口说笑,可昕寒却当了真,只见他缓缓凑上前来,双手轻轻摸索着,捧起了谢月凌的脸,而后微微俯身,在谢月凌的脸颊上轻轻印下一吻,“你来尝尝。”
谢月凌只觉得喉咙一紧,不自觉地咽了咽口水,只觉得自己道行还浅,还得多修炼一二,如今被个呆子闹得脸红。昕寒呼出的热气打在她的脸颊上,她感觉自己都要被这股热气给融化了。
心里虽这般想着,可谢月凌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儿上来了,她可不能在昕寒面前落了下风。这么想着,她朝着昕寒的唇上轻轻点了一下。一触即分,她只觉得那触感好软,好软,似是觉得不够,谢月凌心一横,又狠狠地点了一下。
昕寒自然感觉到了,只是脸红着轻笑回应她,渐渐地两个人都闹得面红耳赤。
昕寒像是下了很大的决心,认真地说道“渺渺,我们成亲吧。”
“!成亲?”
昕寒歪着头,满满的期待。“是,成亲,不好吗?”
“太快了吧。”谢月凌下意识地说道,成亲这事儿来得太突然,让她一时有些不知所措。
昕寒听此,一脸沮丧,看着可怜兮兮,谢月凌一见,便有些心疼了,连忙抱住他,抚着他的背脊。
昕寒一听这话,整个人像霜打的茄子一般,满脸沮丧,看起来可怜兮兮的。谢月凌见他这副模样,心一下子就软了,连忙伸手抱住了昕寒,轻轻抚着他的背脊,“怎么突然提成亲了呀?”
昕寒将头埋在谢月凌的肩头,声音带着一丝委屈:“不是夫妻的话,万一有一天我变得不好看了,你就去找别人了。”在他心里,只有成了夫妻,两人才能生生世世在一起,永不分离。
“傻子,你想什么呢,我怎么会找别人。”谢月凌拍了拍昕寒的背。
“说到底,你就是不认账,你尝了我‘肉’,却不负责。”
“尝了?好吧,算是尝了尝。”谢月凌伸手捏了捏昕寒的脸,只觉得他此刻的样子可爱极了,“这么想成亲?”
“想!想得不得了!”昕寒用力地点点头。
“那就成吧。”谢月凌看着昕寒那副可爱的样,她心想,省得这呆子天天疑神疑鬼,总怕自己被别的人勾了过去,搞得每天都跟个怨夫似的。
二人就这么你一言我一语,敲定了成亲这件事。谢月凌掐指一算,一月过后便是一个极好的黄道吉日,于是就此把成亲的日子定了下来。
昕寒得了这好消息,表面上不动声色,可没一会儿,他就偷偷把这事儿告诉了村里某位调皮捣蛋的孩子王。
这孩子也是个机灵鬼,不出一天,这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了整个村子,不到半天工夫,连刘紫苏家的大黄狗都摇着尾巴跑来蹭热闹了。
“哟,听说你们要成亲啦?”刘紫苏晃悠着走进院子,手里还拎着一壶酒,“要不要我帮你们操办?保证办得风风光光!”
“你不是大夫吗?”谢月凌放下手中的书,“怎么,改行当媒婆了?”
“偶尔也可以干点别的。”
谢月凌摆了摆手说道:“不用你了,你来晚了。刚刚已经来了五个婶子、六个大叔,都说要帮我们操持呢。”
五月初六,宜嫁娶,天刚亮,村民们便早早起床,为谢月凌与昕寒的大喜之日忙碌起来。
谢月凌坐在房内,由几位有经验的婶子为她梳妆打扮。她们用新织的丝绸为她盘起发髻,插上几支银簪,又替她穿上那件绣满凤凰图案的红色嫁衣。
镜中的少女眉目如画,脸颊微染霞光,宛若一朵盛开的牡丹。
“哎呀,咱们村子可从来没出过这么漂亮的新娘子!”张大婶一边整理嫁衣的褶皱,一边啧啧称赞,“这模样,这气质,一看就是大户人家出身!”
“张大婶,您别夸了,我都要不好意思了。”
“害羞啥?今天可是你的大日子,就该好好美一回!”另一名婶子递给她一杯甜茶,“喝点糖水,以后的日子甜甜蜜蜜。”
与此同时,昕寒也正在另一处,受村民们的祝福,他虽不怎么会说好听话,但对每一位前来道贺的都道了谢,脸上的冰难得化掉,露出高兴的神情。
“小寒啊,你放心,今日有我们帮你操持,一定让你们俩风风光光地成亲!”李大叔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中满是欣慰。
“多谢大家费心了。”昕寒微微颔首。
吉时一到,鞭炮声骤然响起,震得整个村子都热闹非凡。伴随着锣鼓喧嚣,谢月凌在几位年轻媳妇的搀扶下一步步走向礼堂。她手中握着一块红绸,另一端则牵在昕寒的手中。
“一拜天地——”村长洪亮的声音响起,两人齐齐跪拜。
“二拜高堂——”
“夫妻对拜——”
礼成之后,众人将新人迎入新房,孩子们围着桌子抢糖果,喊着:新娘子,新娘子!
婚宴设在村中央的空地上,长桌上摆满了丰盛的菜肴:炖得酥烂的大肥鸡、红烧肉……
“来来来,敬新人一杯!”刘紫苏率先举起酒杯,满脸笑意,“祝你们百年好合,早生贵子!”
“谢谢各位大叔大婶,大哥大姐。”谢月凌与昕寒共同举杯回应。
席间,村民们轮番上前敬酒,有调皮的孩子爬到椅子上,指着谢月凌喊:“谢夫子,你什么事后能娶媳妇呀。”
谢月凌忍俊不禁,伸手刮了刮他的鼻子:“小不点,等你长大了再说吧!”
夜深人静,宾客散去后,谢月凌与昕寒终于回到了新房,屋内点着几盏红烛,烛光摇曳。
谢月凌一进房,便直接扑倒在床上,像是一滩被晒干了水分的泥巴,再也提不起半分力气。若不是不吉利,她真的很想说,自己和尸体没什么区别了。
第73章 上京兵变
昕寒听到她的抱怨,上前给她捏了捏肩,“累坏了吧?”
“可不是嘛!”谢月凌翻了个身,仰面朝天地瘫在床上,瞪着屋顶叹气,“以后要是再有这种场面,我宁可逃到山上去。”
“那可不行,你得带上我。”
谢月凌撇了撇嘴,闭上眼睛享受他的按摩,嘴里却仍不饶人:“那得看你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