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后,在路上捡到忠犬杀手 第39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谢月凌握紧了拳头,许是又想到了什么,又松了拳头,用丝绢擦了擦手,“国公大人还是先管好自己吧,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正如您所言,我是君,你是臣。”
  说罢,谢月凌不再理会王兼文,转身欲走。王兼文在她身后冷冷地说道:“郡主,任性是会付出代价的。”
  谢月凌脚步一顿,却并未回头,“谢克己吗?你杀了他吧,谢家儿子不少,死了他一个,差不了多少。”
  随后,她迈着步伐,离开了宫门口,只留下王兼文站在原地,脸色阴沉地望着她的背影。
  看来杨慎真的是没有半分瞒着人,就差拉着她到王兼文面前说两人要一起弄死他了。不过两日不到,王家就将事情查的明明白白,如此可真是没有回头路了。
  谢月凌心中暗自思忖,杨慎此举虽说莽撞,却也将她逼至绝境,反倒激起了她骨子里的倔强。
  王家既然已将事情摸得透彻,那便索性破釜沉舟,放手一搏。她深知,这场与王家的较量,已然没有退路,唯有全力以赴,方能为谢家、为天下百姓,也为自己寻得一线生机。
  此时,宫墙下的小径上,几个小太监正低着头,匆匆忙忙地小跑着,手中捧着刚从御膳房端来的食盒,盒盖缝隙间,袅袅热气升腾而起,想来是给哪位妃嫔或是大臣送去的膳食。
  远处,身着宫装的宫女们,手持扫帚,正一丝不苟地清扫着地面上的落叶,每一下动作都带着宫中训练出的刻板与规矩。
  寒风依旧呼啸着,卷起地上的落叶,在空中打着旋儿。
  第46章 击鼓鸣冤
  陛下传召谢月凌,一是为了谢月凌与杨慎之事,二便是这王家一事。
  谢月凌到的时候,皇帝正坐在案前,手中捧着一本古籍,见谢月凌进来,轻轻放下书籍,抬眸微笑道:“包儿来了,快坐。”
  谢月凌盈盈下拜,行了大礼,“臣女叩见陛下。”
  “起来吧,在舅舅面前,就不必多礼了。”
  谢月凌起身,坐在一旁的椅子上,目光澄澈,试探性的问道:“舅舅找我是为了杨将军的事吗?”
  “不错,”皇帝目光灼灼,“杨慎手中的东西,如今应在你手里吧。”
  谢月凌心中一凛,知道此事瞒不过皇帝,便坦然答道:“回陛下,证据确实在臣女手中。臣女本想待查明真相后,再呈交陛下。”
  “你不必惶恐。”皇帝摆了摆手,“王兼文此人,野心勃勃,寡人早有察觉。这些年,他在朝堂上结党营私,贪污腐败,所作所为寡人都看在眼里。此次杨慎入狱,背后定是他在操控。”
  谢月凌微微点头,“陛下圣明,臣女也觉得此事蹊跷,杨将军绝非私吞军饷之人,想必因为得罪了人,才遭此横祸。”
  “宝儿,舅舅自幼看你长大,你想要什么,大可以直说。”
  这孩子向来无利不往,这次大费周章收了杨慎手里的东西,又不出手,看来是有了想要的东西,等着自己来问。
  这孩子长大了,也会开始和长辈博弈了。
  此话正合心意谢月凌的心意,她跪下行礼,随即呈上一沓信件,“舅舅,此乃王家当年谋反罪证,以及王家自陛下登基以来,卖官鬻爵,贪墨灾银等等罪证。侄女愿为舅舅分忧,除去王家这个祸患,只望舅舅能答应侄女一个请求。”
  皇帝接过密信,细细阅读,眉宇间渐渐凝聚起一股凝重。
  待看完,他抬头望向谢月凌,“证人在何处,如今证人皆在臣女的私宅。”
  皇帝合起了信件,脸上略有愠色,只是很快便收了回去,“好,将人都悄悄送往大理寺狱,寡人会派人好好查探。”
  “舅舅,臣女以为,当让他们击鼓鸣冤,让天下人皆知王家之罪和陛下的英明。”
  “也成,寡人会派人一路护送。”
  最终结果都差不多,不过是能得一个英明的名声,或许能在史书上留下更浓墨重彩的一笔。
  “不,臣女带着他们前去,才是最合适的安排。”
  皇帝听闻谢月凌之言,眉头微微一皱,靠向椅背,目光在她脸上审视良久,似在权衡其中利弊。
  殿内一时安静下来,唯有窗外风声呼啸,如隐在暗处的巨兽低吟。
  “宝儿,你可知此举风险?”
  皇帝开口,声音沉稳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王家根深蒂固,党羽众多,稍有不慎,局面便会失控。你身为谢家女,若卷入其中,谢家恐会遭受无妄之灾。”
  谢月凌微笑着,朗声道:“舅舅,臣女明白其中风险。可正因如此,才更需谨慎行事。如今朝堂鱼龙混杂,各方势力暗流涌动,若由宫中派人护送证人,难免引人瞩目,给心怀不轨之人可乘之机。”
  她微微顿了顿,深吸一口气,继续说道:“而臣女以谢家人的身份出面,带着证人入宫,旁人只会以为是世家之间的纷争。这样一来,既能将王家罪行公之于众,又能让其他世家放松警惕,不会察觉到陛下已对世家起了杀心。如此,方能达成舅舅肃清朝堂、重振朝纲的心愿。”
  皇帝静静地听着,脸上神色莫测,让人难以捉摸他内心的想法。
  许久,他缓缓起身,走到窗边,凝视着窗外那被寒风吹得摇曳不定的树梢。
  “宝儿,你真的长大了。”皇帝的声音带着几分感慨,“所思所虑,竟如此周全。可是,你也是世家之女,为何帮舅舅啊。”
  谢月凌心中思量,知道皇帝已有所动摇,连忙趁热打铁:“舅舅,臣女自幼蒙您关爱,心中对您唯有一片赤诚。臣女虽出生世家,可自幼学的便是君臣之理,您是天下人的君父,臣女愿带领谢家,为陛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果然还是天真,如果谢月凌能看得见她如今的模样,一定会尴尬得不得了,她满口的忠言都藏不了这周身散发的野心气息。
  皇帝看着谢月凌,叹了口气,“宝儿,此事便交由你去办吧。”
  谢月凌连忙跪地谢恩:“谢陛下信任,臣女定当全力以赴,不辜负陛下的期望。”
  皇帝微微点头,叮嘱道:“你行事务必小心谨慎,切不可掉以轻心。若有任何需要,随时向寡人禀报。”
  “臣女明白,臣女定会带着证人安全入宫,将王家的罪行公之于众。”
  皇帝看着她,摇了摇头,伸出手摸了摸跪在地上的孩子,“好,寡人相信你。现在可以告诉舅舅,想要什么了吗?”
  “臣女斗胆,请求舅舅允许侄女决定谢家世子之位的人选。”说这话的时候谢月凌还觉得怪心慌的,如此明目张胆的请求,虽说自己表了这么久的忠心,但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
  皇帝似乎早已料到她会提出这样的要求,“你是想通过掌控世子之位,间接掌控谢家,对吗?”
  谢月凌坦然以对,“舅舅英明,侄女确有此意。但侄女更希望的是,能带着谢家,一心一意效忠于舅舅,效忠于这片江山,绝不让任何世家大族凌驾于天下百姓之上。”
  “你的人选是你那位哥哥,叫什么来着?”皇帝思索着,从思绪中找这人的名字。
  “谢克己,不过,人选不一定是他。”
  皇帝沉默片刻,目光深邃,似乎在权衡着什么。最终,他缓缓开口:“好,寡人答应你。但你要记住,开弓没有回头箭,这条路一旦踏上,便再无回头之路。”
  “侄女明白,侄女甘愿承担这一切。”谢月凌磕头谢恩,额头与地板碰撞,仿佛一切尘埃落定。
  晨曦初破,微光穿透淡薄云层,洒在京城纵横交错的街巷。
  谢月凌身着一袭素色长裙,带着陈夕云、周后等一行人朝着皇宫前的登闻鼓走去。
  顺便待着杨慎的侍卫来护卫,不用白不用。至于谢月凌所有能调的人,都去围了王家,别事情没成,王兼文先跑了。
  沿途,百姓们听闻动静,纷纷探出头来,交头接耳。
  “听说了吗?是谢家郡主带着人去告王家呢!”
  “王家那些坏事,早该有人出面管管了!听说王家都被围了,谢家这是可真是下了大手笔了。”
  “谢家也不是什么好东西,最好和王家一起鱼死网破。”
  议论声此起彼伏,为这支队伍增添了几分气势。
  来到登闻鼓前,谢月凌深吸一口气,双手高高举起鼓槌,用力朝着鼓面砸去。
  “咚!咚!咚!”沉闷而有力的鼓声瞬间响彻上京城,仿佛要将天空击碎出。
  随着鼓声,谢月凌带着人跪地,高声喊道:“陛下,臣女谢月凌,今日携证人前来,状告王国公王兼文贪污九原赈灾银,致使无数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更有甚者,在陛下未登基之时,他便招兵买马,意图谋反,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周围百姓都围在周边,纷纷议论着,有的甚至和她们一起高呼了起来。
  随着鼓声,宫门缓缓打开,她们一行人入朝堂,当着百官的面,将手中的证据一一呈上。
  皇帝接过证据,虽东西早早都见过,可该做的戏还得做,他的脸色愈发阴沉,看完后猛地将证据摔在地上,怒喝道:“王兼文,竟敢如此大胆!来人,即刻派禁军前去王家,将王兼文及其党羽全部捉拿归案,一个都不许放过!”
  禁军领命,迅速朝着王家府邸奔去。谢月凌早就派人围了他们,这时候就算他们听到了风声,也一个都跑不了。
  不多时,便传来消息,王兼文及其家人已被成功捉拿,押入大牢。谢月凌心中略松了一口气,却在所算卦象中所知,事情会有变故。
  明知天意难改,谢月凌还是派了人守在天牢附近,暗中监视。
  不过就在当晚,变故突生。派去侍卫匆匆闯入,神色慌张,单膝跪地急禀:“郡主,大事不妙!天牢那边,一群人杀到,看样子,是江湖高手。咱们派去的人根本抵挡不住,王兼文被他们救走了!”
  “可有派人跟踪?”谢月凌问道。
  “都...都死了。”侍卫颤颤巍巍的回道,他们这群人也算是谢家豢养的一等一好手了,就这么被人打的死的死,伤的伤。
  谢月凌闻言,手中茶杯“啪”地一声掉落,摔得粉碎。
  “到底怎么回事?细细说来!”谢月凌强压怒火,声音冷得仿佛能结出冰来。
  侍卫战战兢兢地回道:“那些江湖人各个武艺高强,身法诡异,一出现便如猛虎入羊群,瞬间冲散了看守。咱们的人虽奋力抵抗,可根本不是对手,眨眼间,他们就闯进天牢,劫走了王兼文,连带着他的儿子和心腹都跑了,等咱们反应过来,他们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谢月凌咬着下唇,此次让王兼文逃脱,无疑是放虎归山,日后怕是又要掀起惊涛骇浪。
  “你是说?王兼文的儿子也跑了,可有一个叫王知洺的。”似是突然想起了什么,谢月凌开口问了这位故人。
  “有,看着是个胆小的,但很机灵,好像还有些身手的样子,躲过了我等。原本王兼文只让人救他的嫡子,但他们几个都关在一个牢房里,那人就趁机跟着跑了。”侍卫回忆着,一一回答道。
  “崔诏,立刻召集府中所有护卫,加强戒备。同时,派人密切关注上京内外的一举一动,一旦有王兼文的消息,立刻来报。若所遇到王家其他人干涉,直接格杀勿论。”
  “是,郡主!”崔诏领命而去。
  上城的夜色格外深沉,仿佛一张巨大的黑色幕布,将所有的秘密都隐藏其中。
  第47章 权谋暗潮
  待皇帝得知王兼文越狱的消息后,大发雷霆,将负责看守的官员狠狠斥责了一番,并下令全城戒严,务必将王兼文等人捉拿回来。
  与此同时,在上京城外的一处隐秘山谷中,王兼文正和他的好儿子,好幕僚们聚在一起。
  他的脸上满是阴鸷,“没想到,谢家这丫头如此难缠,竟然坏了我的好事。不过,这还没完,我定要让她和谢家付出惨痛的代价!”
  “父亲,我们如今该如何?”王兼文的嫡长子王允贤问道。
  “哼,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我在这京城内外,还有不少眼线。先潜伏起来,等风头过了,再找机会反击。我就不信,我还会败给一个黄毛丫头。”
  王知洺逃出天牢后,心中满是忧虑。因为女眷不在同一个牢房,他并没有把母亲救出来,看父亲的样子,也没有想过救女眷。
  他望着山谷中父亲与兄长们的身影,又想起仍被困在天牢的母亲,心中五味杂陈。
  “父亲,母亲她还在牢里,我们何时去就他们。”王知洺忍不住开口,声音中带着颤抖。他也不知为何,自己和母亲明明什么也没做,怎么突然就犯了死罪,他还没有好好赚钱,还没名扬天下呢。
  王兼文脸色一沉,冷冷道:“此时自身难保,哪还有余力顾及他人。况且,救她出来又能如何?不过是多一个累赘。”
  王知洺心中一痛,他深知父亲向来凉薄,可真到了这般生死关头,他还是难以接受父亲如此绝情。
  王氏人数众多,并不只有王兼文这一脉,而王兼文这一脉是当官最多的,王兼文的二弟三弟也因为此事被牵连,但没有过多的证据指明他们也参与谋反之中,陛下迫于压力只能将他们囚于各自府中。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