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当你把事情做到极致 第968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虽是帝朝皇族,但入道域之后,众人一路走来,还是如“刘姥姥初入大观园”一般,所见所闻,处处惊奇,乃至震撼。
  有苏虞在前引路,但却不多做言语,将一干人等带到城中,随即招来一人:“给他们安排住处。”
  说罢便匆匆而去,显然要将天誉古朝覆灭的消息上报学宫。
  “狐祖慢走!”
  天誉众人目送她离开,随后便望向招待他们之人。
  那是一名少年,修为不高,只有金丹,对他们这些修为最差都是返虚的帝朝遗脉来说,完全上不得台面。
  但他们却不敢怠慢,那六劫修为的扶风王亲尊上前:“劳烦小友了,这是一点心意。”
  说罢,便熟练的递出一个储物袋。
  “……”
  少年看他,不作言语。
  “……”
  扶风王沉默,也尴尬在地。
  但到底人老成精,很快便恢复过来,翻手将那储物袋收回:“是老朽唐突了,还请小友见谅。”
  少年看他,也不多言:“走吧!”
  说罢,便转身而去,众人也只能跟上。
  如此这般,片刻之后,来到一处房中,少年取出玉书,先将几人身份登记,随后铺开一卷画轴,顿时灵光大放,映出大好山河,正是道域疆土。
  少年铺开画卷,再看天誉众人,解释说道:“道主传下法旨,在此劫难之际,学宫庇佑天下,除去妖魔邪道,无论何族何类,在此皆有一地存身,不过天下生灵何其之多,若是不加管束,随意安放,那必有大乱,因此……”
  话语一顿,引来众人心神,聚于画卷之上。
  “学宫在道域之中,各大灵山灵脉之上,批量建造了许多洞府,档次各有不同,来投之人无须靡资,便可获一洞府存身,乃是最低一档,灵气相对微薄,不过安全可以保证,学宫有执法巡查,若有大敌来袭,也会发出预警,引领众人退离……”
  少年一番介绍,赫是低档洞府。
  天誉众人相视一眼,随即转回目光,试探问向少年:“我等修为都在返虚之上,修行需要灵气支撑,不知可有上等洞府……出售?”
  话语试探,略带紧张。
  低等洞府?
  狗都不住!
  虽然已是落难之身,但怎么说都是帝朝皇族,要他们去住最低一档的洞府,不说身份折辱,单是修行需求就无法满足,这对肩负复兴大任的他们来说,是决计无法接受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极其重要,不可忽视的问题,那就是安全性。
  若是以往,那不用多说,万道学宫法度严明,对于邪修更是深恶痛绝,大力打击,就算住在低档洞府,也不需要担心遭到邪修袭击。
  但问题现在最大的危险并不是什么邪修,而是黑暗动乱!
  身为天誉古朝的遗脉,他们对这黑暗动乱,已经有了深深畏惧。
  圣地仙门,帝朝古族,都有覆灭的可能。
  真仙圣主,极道帝兵,都有陨落的风险。
  如此恐怖的动乱,道域能够抵挡吗?
  无人知晓,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在这黑暗动乱之中,低档洞府的安全性没有任何保障,因为根据地图所示,这些低档洞府全部建立在道域的外围,五方城的周边。
  倘若黑暗侵袭,动乱冲击,那这就是第一战场,低档洞府中的修士要么逃进五方城,要么退入道域深处。
  无论如何,都要时间,都有风险。
  所以,很不安全,很没保障。
  少年看着他们,也是心知肚明,轻笑说道:“低档洞府虽然低档,但安全性还是有保证的,不过若诸位放心不下,那也可以选择中档洞府,安居在五方城之中,灵气相对浓郁,且无后顾之忧。”
  “只不过城中之地有限,又要维持先天五行大阵,无法建造太多洞府供人居住,所以这些中档洞府不能无资供应,需要灵石购买。”
  “除去五方城,道域之中,各山各川,各湖各海,也有一些中档洞府乃至道场出售,绝大部分都可以用灵石购买,只有少数需万道点资格。”
  “若是万道点足够,那甚至可以迁居到万道城中,那是道域核心之地,也是学宫坐落之处,道主亲尊所在,内中的高档洞府不仅灵机充沛,还能拜入学宫,参与各大盛会,甚至聆听道主讲经说法,乃是仙人都渴求的机缘……”
  “万道点?”
  天誉众人相视一眼,都有几分意动,但很快又做清醒,先看了看那中档洞府的价格,又看了看那高档洞府的要求,不由眉头紧皱,再做询问:“这万道点……”
  “万道点可用灵石兑换,但每人每年都有限额,所以就算灵石足够,也只能购买部分中档洞府,无法直接购买高档洞府与万道城周边的各大道场。”
  少年一笑,玩味说道:“诸位若是没有在千年之前,学宫不做限额之时兑换到足够的万道点,那如今就只能缓缓积累,或是通过贡献兑换了。”
  “这……”
  天誉众人面面相觑,一时也有几分懊悔。
  这万道点之事他们自然知晓,万道学宫立道之后。便大力推行这特殊的贡献点数。
  那个时候不仅没有兑换限制,兑换比例还十分优惠,吸引了许多修士乃至顶尖势力投入,最终大赚了一笔。
  但可惜因为合和山一战之故,他们天誉古朝无法拉下面皮,所以未做此等投资,血日陨坠,动乱将来之后,他们虽有想法,但却没了机会,万道学宫做了各种限制,让那万道点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贡献点。
  所以现在,他们这些投入道域的天誉遗脉,并没有足以通行道域的万道点。
  这就很尴尬了!
  众人心中懊悔,但也难改局面,只得面对现实:“不知要如何贡献?”
  “那就多种多样了!”
  少年一笑,讲解起来:“如今天下动乱,四方危急,便是学宫,也缺人力,诸位可为学宫效力,平定四方,镇压动乱,清剿邪修,这些都可获得万道点,若是战功卓著,那甚至可以获得上等洞府,乃至名山道场的赏赐。”
  “若是不擅斗战,学宫也有炼丹炼器,制符布阵,种养灵植,饲养灵兽等任务,除此之外,学宫还广收天下道法,若上缴未被学宫收录的法门,那也能获得万道点。”
  “若是以上都不擅长,那也可以用各种奇珍异宝兑换,只要不是赃物邪物,学宫都可交易。”
  “总而言之,五花八门,多种多样,就看你们如何选择了!”
  “这……”
  听着少年的讲解,天誉众人面面相觑,随后还是那扶风王出声:“能否容我等商议片刻?”
  少年也不在意,轻笑说道:“隔间便是静室,无人所在,诸位随意!”
  第714章 人心
  “道域大,居不易啊!”
  静室之中,扶风王幽幽一叹,看向硕果仅存的几名种子,再回想曾经天誉帝朝与天誉古朝的辉煌,一时也是百感交集:“都议议吧。”
  几人面面相觑,随即转回目光,试探言语:“若是献出帝经与家族收录的各种秘法换取万道点,再加上我等携带的灵石,购置一座中等洞府应该不成问题。”
  “不够!”
  扶风王摇了摇头,沉声说道:“我准备将皇主赐予的奇珍,全拿出来换取万道点,无论如何都要在万道城或周边,构造一座上等洞府或中等道场,作为我天誉一族的血脉延续之地。”
  “全拿出来?”
  几人听此,却是大惊失色,异口同声起来:“这如何使得!”
  “如何使不得?”
  扶风王神色漠然:“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我等处境,若不能在道域中心栖身,那怕是寝食难安,与我族血脉存亡相比,一些外物算得什么?”
  “这……”
  “我意已决,不必再说!”
  几人还欲言语,却被扶风王一力打断。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作为帝朝遗脉,扶风王深明这个道理。
  天誉古朝在时,他们自是高枕无忧,横行神州也无人敢惹。
  但如今天誉古朝已经不在了,他们这些劫后余生的遗脉,就成了持金过闹市的小儿,不知多少豺狼虎豹对他们垂涎欲滴,虎视眈眈。
  此前截杀他们的“夜神君”便是最好例子,作为一个劫境八关的虚仙,放在以前给他十个胆,也不敢劫杀天誉古朝之人,但如今却积极追杀他们这些天誉遗脉,甚至铤而走险来到了这道域边陲。
  可见时局变化。
  天下熙攘,皆为利往!
  身为古朝遗脉,预留的后手,复兴的种子,他们怀有重宝,首先就是那帝经传承,一道通往帝境的法门,哪怕有血脉的限制,也足以让各路劫仙蜂拥而至。
  更别说这帝经还关乎帝兵,若是能凭此寻回失落的帝兵,那就能重立一方古朝,成为仅次于帝朝的存在,与各大仙门,各大圣地比肩。
  除此之外,身为遗族,他们身上还携有天誉古朝预留,为日后卷土重来而准备的各种资粮,灵丹妙药,奇珍异宝,圣兵重器,可说应有尽有,乃是一方古朝的底蕴所在。
  如此这般,何止小儿持金过闹市?
  身怀重宝,又无实力,必受觊觎。
  因此,他们被一路追杀,虽然凭着古朝底蕴屡屡逃生,但也减员数名,损失惨重,并且最后还没能逃脱那夜神君之手,若不是对方觊觎帝经帝兵,想要夺取天誉一族的血脉,他们怕是根本逃不到这里。
  现如今虽然入了道域,得了万道学宫庇护,但此等隐患依旧存在。
  并不是说万道学宫会图谋他们什么,恰恰相反,在天誉古朝的布置之中,逃向道域的他们,可以说是各支遗脉之中最为安全的一支。
  天誉皇与天誉古朝的高层早有预料,一旦他们的主要力量在黑暗动乱之中覆亡,那放眼神州能够庇护天誉遗脉的只有四处地方,那便是太玄教,阿含寺,太学府,以及万道学宫。
  前者不容多说,乃是太古大教,道释儒之魁首,向来就有庇护帝朝遗脉的传统,比如当初的合和山,便是阴阳大帝传承,主力在动乱之中遭灭,仅一支遗脉逃到太玄教,最后在太玄教支持下东山再起。
  后者也不用多言,虽非太玄教那样的太古大教,也没有庇护帝朝遗脉的传统,但这些年道域的发展扩张与万道学宫的所作所为,尽在天下人眼中。
  他们这些帝朝遗脉虽怀有重宝,但那对万道学宫而言,不过蝇头小利,根本没有可能让他们自毁长城,坏去这么多年经营的名声与深入人心的学宫法度。
  甚至与三大教门相比,万道学宫的安全性还要更胜一筹,毕竟三大教门传承久远,盘根错节,内部也有不少利益纠缠导致的卑污龌龊。
  庇护帝朝遗族虽是他们的传统,但实行起来也有不少曲折,最起码一些利益交换在所难免,有时甚至会出现李代桃僵之事,一些帝朝遗族说是受其资助,东山再起,实际却是他们扶持蓄养的走狗。
  万道学宫就不同了,有那万道尊主在上镇压,又有法度建制深入人心,或许不会助他们东山再起,但也不会对他们图谋太多,更没有利益交换,乃至逼迫联姻,转移帝朝血脉,最后李代桃僵的想法。
  若非如此,天誉皇也不会预先布置,将他们这支遗脉安往道域,要知道他们天誉古朝与万道学宫的关系并不好,当初更是在合和山大打出手,积累下了一番仇怨。
  双方有此间隙,天誉皇还将道域定做族脉存身之地,可见万道学宫这些年的经营,其法其名在人心之中深入到了何种地步。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