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年代好年华 第413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国家人口基数大,要是真发行了奖券,只会有十万人买吗?
  两块钱有点贵,但也就是买两斤肉的价钱,咬咬牙还是会有不少人买的。
  大家都贡献一点,学校就可能有新房了。
  这是个好主意,要是有机会,她肯定得往上提提。
  第二天难得放晴,不过气温依然低。
  胡主任一行人随着当地妇联的人走了几里山路宣传春禾基金会。
  姜馨玉这次跟来没带换洗的衣裳,外套穿的是已经跟了她好几年的军大衣。
  天气不好的时候穿在身上都感觉衣服比平时重。
  附近几个村落的女孩和家长以及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们都被聚集到了这个村子的空地上。
  大家伙七嘴八舌的问为什么只给女孩捐助上学,咋不给男孩帮助?
  妇联的干事拿着喇叭在土台子上:“你们说为什么?学校里男娃比女娃多又是为什么?”
  “男娃和女娃能一样吗?”
  “女孩养大是别人家的人,让她们上学不是白上了?”
  “有这闲钱,不如发我们自己手上。”
  …
  人群里说什么的都有,姜馨玉早就知道农村重男轻女的多,听到这些话心里一点波澜都没有。
  越落后的地方思想越愚昧,想要改善,还是得靠教育。
  胡主任脸拉的跟谁欠了她多少钱一样,看底下乱七八糟的,起身到土台子上把喇叭拿过来大声说道:“都安静点。”
  胡主任虽然是个女同志,但她是去过人民大会堂见过大场面在自己办公室里说一不二的女同志,板起脸时能镇的住场子。
  “为什么给女孩捐助,就是因为你们重男轻女的思想,咋了?女孩不是你们亲生的孩子?你们要是有意见,我们可以换地方捐助女孩,贫困地区多的是。”
  胡主任是真的生气,听到那些不像话的话憋了一肚子火,就这还是为了保持干部形象收着后的结果。
  她的话落,底下彻底安静了。
  只给女娃上学捐款是对男娃不公平了点,但有总比没有强,省的自家掏钱总归是好事一桩。
  胡主任:“申请的条件各个村委会应该提前给你们读过,有什么疑问现在可以提出。”
  “同志,我们夫妻俩虽然都是正式职工,每月有工资领,工资加起来只有三十一,我老婆在学校工作,但学校常年发不出工资,我家这日子紧巴巴的,家里六个孩子,日子确实不好过,按照你们双职工不能申请补助的规定,我们都没有资格申请。”
  男人的话虽然让学校颜面上有些过不去,但他说的是事实。
  学校都破成那样了也只是缝缝补补继续用,公社拨不出更多钱,学校也只能在各方面缩减开支。
  姜馨玉以为胡主任会就申请政策上的不足之处说出个一二三来,没想到她会说出那些话。
  <divclass="contentadv">
  胡主任皱着眉头说:“少生优生,幸福一生!生那么多孩子给口饭吃就完了?一家人的日子能比别的孩子少的家庭过的好?”
  “主任,我就想知道我们这些的家庭还有没有资格申请补助,你说少生孩子没用,我们总不能把孩子再塞回去,想塞回去还塞的回去吗?”
  哄笑声一片。
  胡主任的脸上的表情没有任何变化,非常稳得住。
  “像你这种情况,要是属实,就让校长给你爱人开证明,再由基金会的人查证后给你申请的机会。”
  春禾基金会总部在首都,但为了冀北省的事务能顺当开展,又从这边的妇联分出了一个专门处理春禾基金会的分部,还在公社和县里设立了办公室。
  基金会的所有问题不管大小胡主任都了熟于心,处理起各方面的疑问都手到擒来。
  一个小时后胡主任嗓子都要喊冒烟了,她咽着干涩的喉咙继续说道:“我再说最后一点,我们的资金是直接发放到学校,学校每学期都会向村里公开被补助的学生名单,如果学校有让人顶替的行为,或者因为各种关系让家庭条件还不错、用不着这笔资金就能上学的家庭占了名额,你们尽管写信给基金会举报,我们基金会设立的初衷是为了让家庭困难的女孩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我们要让每一笔钱都用到该用的地方,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学校需要你们的监督让基金会帮助到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胡主任的嗓子哑了,嘴角都出现了白沫。
  结束后,热烈的掌声响起,大家伙叫着“好”。
  胡主任随意用袖子擦了擦嘴角,“行了行了,省省劲,我还有最后一个问题要说。”
  群众们:“…”
  是他们不识数吗?记得刚才说的就是最后一个问题了。
  这大冷的天,要冻到啥时候去?这个最后一个问题完了之后是不是还有别的问题?
  群众们刚才的热情冷却了下来。
  姜馨玉旁边坐着基金会的工作人员,她悄悄贴在姜馨玉耳边说:“主任开会总是拖堂,我估计至少还要二十分钟。”
  拖堂不是大问题,最大的问题是主任不允许别人在开会时抢走她的“风头”,主任必须做主导的那个人,安排下去的工作必须按照她的来,不然等着挨批吧。
  工作人员心里吐槽,却不敢和姜馨玉说。她有点看不明白,以前开会的时候姜馨玉和胡主任明显合不来,不过这几天的交流往来一点都看不出苗头。
  姜馨玉点点头:“胡主任是个认真负责的好同志。”
  她认为胡主任之前上去抢喇叭是见不得先前的女同志镇不住场子,义愤填膺之下才上去说了这么久。
  上去说半天,嗓子都喊哑了,再冷也只能站在那,她不觉得有什么风头好出的,胡主任肯定是位认真负责的好同志,不然怎么记得住基金会各项条例?说什么都井井有条的?
  胡主任咽了咽干涸的嗓子继续道:“这最后一个问题是生孩子的问题,少生优生,幸福一生,我给你们大家展开来讲讲孩子少了怎么刘比别人家幸福…”
  咔嚓咔嚓,有照相机的亮光在土台子上一闪而过。
  姜馨玉:“…”
  人群中什么时候有记者的?
  胡主任这么卖力,就该上新闻!
  第688章 觉悟不高
  计划好在冀北省待一个星期,实际上基金会的工作人员一共待了十二天,但姜馨玉也就待了计划中的头七天。
  因为天气不好,下完冰雹三天后就开始下雪。
  一周时间过去了,下雪的时候姜馨玉就提起了要回首都和大家分开的话。
  她妈说年前要来冀北省安顿好,她惦记着这事,想着等她来了就去找她一趟。
  她要走,胡主任也走,因为她还有其它工作,这边一时半会结束不了也没办法,只能让其它工作人员继续跟进。
  胡主任走之前又召集所有工作人员开了一个会。
  姜馨玉发现了,胡主任的办事能力确实强,在组织人手分配工作上自有一套体系,不过批评起人来也是真的凶。
  她看不上做事情磨磨蹭蹭软绵绵没有效率的人,说话风风火火的都把一个年轻女同志给吓哭了。
  回程的火车上,沾了胡主任的光,姜馨玉也在火车票不好买的当口坐上了卧铺。
  胡主任撑着下巴朝窗外看,看着窗外灰蒙蒙的大地一路倒退,矮矮的房屋在旷野里显的那么渺小。
  “我的女儿也在国外,已经一年半没有回来了。她说国内外的差距不是一点半点,以后还想留在国外。”
  姜馨玉点点头,“现在差距确实不小,不过以后肯定能赶上。”
  胡主任喝了一口水润润嗓子,“我之前还不理解她,但说实话,拿冀北省的农村和首都相比,我也愿意一直在首都生活。”
  用水不便,电也没通,教育水平质量堪忧,吃食上物资短缺,哪哪都落后,这样的生活怎么可能会有幸福感?
  上层一直在睡觉的中年男人探下头来,“同志,谁都喜欢更好的生活,现在贫穷是普遍的,坚持就是胜利,你闺女能出国是沾了国家的光,她要是留在外头不回来不就是忘本负义?”
  胡主任刚松懈下来的精神绷紧了,“同志,咱们私下说话,你别上纲上线,她只是觉得国内外差距巨大,没说不回来,她不回来我也得叫她回来。”
  中年男人笑说:“你别紧张,听你说起你闺女,我想到了我儿子,他现在就被国外的世界迷了眼,我总说他是个光想索取不知回报付出的小白眼狼。”
  胡主任听他这么说,人确实放松了几分。
  这年代出门自我介绍都是报工作单位,男人和胡主任互相报上了姓名和单位,因为儿女出国上有共同话题,两人聊的还挺好。
  中年男人名叫付乔发,单位是对外经贸部,经常出差的地方是德国,对德国的社会情况了解颇多,言语之中也道国家确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胡主任摇头:“现在的年轻人就是这样,没咱们过去能吃的了苦。”
  姜馨玉插话:“吃苦有什么好的?”
  中年男人瞅她一眼:“没听说过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吃了苦才能成功,有选择自己人生的机会,才会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好生活。”
  姜馨玉觉得上一代人都有这种特质,会给吃苦渡上一层金光。他的话有理,但世界上多的是吃遍了各种苦头依然泡在苦水中的人。
  <divclass="contentadv">
  “我觉得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机会,想过好日子并不是错误。”
  当然,这个年代出国留学大部分都是国家资助,这种占了国家便宜出了国还一心留在国外的,就是忘本负义的人。
  胡主任斜眼瞪她:“小姜,我瞅你也不是好吃懒做的人,咋还向着她们说话?”
  姜馨玉笑说:“我不是向着谁说话,我是坚持自己的思想。马克思说“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或许能成为著名的学者、伟大的哲人、卓越的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的、真正伟大的人物”,大部分人都没有成为大人物的特质,管好自己就已经是为社会做贡献了。”
  上铺挤的太窝囊,付乔发为了更好的辩驳姜馨玉,从上铺下来坐到了下铺,正色说道:
  “没有人生下来就是伟人,咱们国家现在的社会发展需要一颗颗发挥力量的螺丝钉,如果没有大家共同奉献的阶段,就不会达到欧洲某些富裕国家一样的高度,有句话叫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别人的富裕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先辈们给后人打下的基业,再由后人超越、发展,尽管没有完美的伟人,仅仅当一颗螺丝钉,也是对社会有益,前提是这个螺丝钉得在咱们的领土上发挥作用…”
  姜馨玉是中铺,之前一直坐在胡主任的下铺靠着墙,付乔发同志的一通输出让她下意识坐直了身体,并且越坐越直。
  这位男同志说起话来像是班主任在开会,这会严肃正经的和胡主任开会的时候有的一拼。
  等他说完,姜馨玉道:“每个人都有选择人生到底怎么活的权利,大部分民众不给社会、国家添负担已经不错了。不过你说的对,这个时代就算当螺丝钉,也得在咱们自己这发挥作用。”
  付乔发看着她问:“大学生?”
  姜馨玉点头。
  付乔发点评道:“个人思想太多,觉悟不够高,还是太年轻。”
  要是到他们部门里练练,体会一下去国外谈生产线有多难,知道国家现在有多艰难肯定就能改变思想了。
  姜馨玉一点都不生气,人家说的对,她的觉悟确实不够高。
  胡主任反而为她正名:“付同志可看错了人,看过报纸吗?春禾基金会就是因为她和她爱人产生的。”
  她这么一说,付乔发又认真打量了姜馨玉好几眼。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