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年代好年华 第355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儿媳妇孝敬的和儿子孝敬的就差一点点,他心里还是很美的。
  不得不说,王素梅和小姜都不是小气人,办事情很敞亮,虽然不想让她们破费,但已经破费了,收下时心里还是美滋滋的。
  小姜这个同志,挣钱胆不小,莽是挺莽的,但出门交际落落大方,说话很有分寸,营里见过她的同志都评价他这个儿媳妇不错,陈进华只能说优秀的人互相吸引,不然陈奕怎么偏偏在乡下娶了她?
  虽然没混上饭吃,也没看到陈奕信中的内容,但陈进华走时心里别提多美了。
  陈奕的信里自然是报喜不报忧,生活和学习上一切顺利。
  没什么特别的内容,姜馨玉就任由婆母把信拿走放起来了,不过那张照片被她放进了相册里。
  开学前陈进华送来了爬山虎和月季花的种子。
  从砖厂买砖比以前松了,但来回运输还是个体力活,这事陈进华直接帮她们办了,顺便送来了两个平地铺地砖修院子的人。
  短短两天的时间,除了树和预留出来种东西的地,整个院子都被青砖填的满满当当,地基修的很平,砖铺的很好,站在院门口往里看和以前绝对是两个感觉,等踩一段时间看起来应该就没这么突兀了。
  两千块砖没用完,还有一百来块堆在墙角,工钱加砖钱一共花了一百七十五。
  书房那边的围墙外已经撒上了爬山虎种子,到时候在围墙和房顶间搭几个棍,夏天爬山虎就能自动爬到房顶上,底下会形成一个空间。
  石榴树那空出来一个圆形小花园的大小,底下撒上了月季花种子。
  院子外和里头都在特定的区域洒上了种子,等到它长出来,还要在院里钉几根木桩子。
  月季花今年要是活了肯定能开花,至于爬山虎,今年一年可能爬不满院墙,估计得等到明年了。
  姜馨玉开学了,王素梅除了打理院子就是带孩子,日子过的不要太惬意。
  三月初时宋亚辉从老家回来,看到大变样的院子不要太吃惊,再看到堂屋里的电冰箱和棚子下的洗衣机,羡慕的快要流口水了。
  姜馨玉还没空问他说说老家什么样,因为她的“学生”今天来补课了。
  四个高二理科生,三女一男,是坐一辆车统一来的。
  新书房没有炉子,坐在里头太冷,姜馨玉干脆搬了个方桌和吃饭的桌子怼在一起又铺了桌布,先在堂屋给四人补习。
  她从前的笔记还在,又借了郭红的笔记和高中课本,想办法拿到了这几年首都的高考卷子,制定了补习计划。
  好在陈进华没给她送来压根对高考无所谓的学生,不然她还得头疼。
  <divclass="contentadv">
  唯一的一个男孩一脸青春痘,戴着个眼镜,人看起来比较腼腆,是谢老儿媳妇娘家的侄子,姓苏来着,叫苏章荣。
  至于三个女生,黄莹莹和于晴是表姐妹,长的一点也不像,另一个姑娘刘婉君长的很有书卷气,也很聪明,会举一反三的提出有水平的问题。
  姜馨玉不会拿别人前途开玩笑,就连以前给孙建伟和孙耀东补习也是认真对待的。
  三个小时结束后她问了四人上学期期末的成绩,并做了每个人哪门是弱点的记录,了解清楚后她又给布置了不算重的学习任务。
  和陈奕相比,她不是天赋异禀的那类人,但绝对不是笨蛋,她最知道怎么给这类人补习了。
  补习结束,她给四人一人发了一颗巧克力,“这是我丈夫从国外寄回来的,你们努力,以后肯定也有留学的那一天。”
  谈吐最能体现一个人的教养,这四个人无疑都是教养不错的那类人,私底下如何她不知道,目前在她面前都是乖仔。
  黄莹莹指着电视柜旁边放着的流沙音乐摆件,“那个很漂亮,也是国外寄回来的吧?”
  姜馨玉扭动了一下摆件上头穿着白色公主裙的小人,小人咔咔转动,祝你生日快乐的纯音乐声流畅的响起在室内。
  没有女生能拒绝这个,连苏章荣这个男生盯着它的眼神都发亮。
  姜馨玉觉得这个摆件做的相当好,里头流动的蓝色液体上还有一小艘永远不会翻的小船,上头的公主裙小人在随着音乐转圈圈。
  她喜欢的不得了,姜晏却是只盯着看了一分钟就没兴趣了。
  “馨玉姐,这个卖不卖?”
  刘婉君家里有能出国的人,不过可惜没人给她带这个回来。
  姜馨玉拒绝了:“这是我丈夫送给孩子的,就不卖了,不过你们今年谁高考分数最高,我可以让我丈夫给你们从国外寄回来一个。”
  礼物就当是彩头喽,能给她们鼓鼓劲。
  姜馨玉把人送到公交车站,看着他们上了公交车才回去。
  公交车上四人也在讨论她。
  来补习前她们自然打听过姜馨玉,也都知道陈叔的儿子是前年才找回来的,他的儿子和儿媳妇都是农村来的。
  如果没有陈进华,陈奕和姜馨玉这样考上大学还凭本事留学的一定是农村鲤鱼跃龙门的典范,有了陈进华,她们又不一样了。
  门户背景带来的不一样和本身的不一样从根本上是不同的。
  将近四个小时接触下来,几人觉得姜馨玉就像是土生土长的城里人。补习时谈吐态度没有学校老师的严肃,骨子里却透着自信从容,态度自然到让人很容易心生亲近。
  四人讨论一番,觉得姜馨玉这个老师看着暂时不错,补习是可以继续下去的。
  姜馨玉去邮局给陈奕寄完信回家后见周齐正在院里逗贝贝,她姐坐在炉子跟前喝着热乎乎的酸梅汤。
  周齐每次来都是因为有事,这次来也不例外,房子他看到几套合适的,就等她和她婆母去看房了。
  第590章 再看房
  周齐看的房子当然都是产权清晰可以交易的。
  虽然想着她们或许只买一套院子,但他还是找了五套合适的院子让她们选。
  他们家周围就有两套,一套和他们家的差不多大,剩下一套价钱在一万朝上,面积也比他家那套大些。
  还有一套在处于建设的新门饭店附近,一套在南锣鼓巷那片,一套在东风市场外南边两条街道处,是个临街的小二楼。
  新门饭店附近的要价两万五,这套是最贵的了,王素梅一听眼睛就瞪圆了。
  姜馨玉也听的咋舌,八零年就能叫价两万五,那院子得什么样?
  除了留着进货的一万块钱和婆母那张存折,买了电器后她手上就剩三万八千九百多了。
  之前豪气冲天觉得自己腰包挺鼓的,听周齐说完价钱发现自己还是有点穷。
  这会才中午,离天黑还有好几个小时,王素梅手脚麻溜的炒了三个菜出来,等几人吃过饭就出发去看院子。
  天气还没回暖,婆媳俩就把孩子留在屋里让宋亚辉照顾半天,电视开着,宋亚辉自然也不无聊。
  “妈,这个小洋楼你真不喜欢?”
  经过小洋楼,姜馨玉又问了一遍。
  现在置业,不管买在哪未来都是升值的,收拾收拾以后不管是租出去还是卖掉都是血赚。
  王素梅摇摇头,“咱在这片已经有个院子了,再要它多余,而且我上次偷偷翻进去过一回,站在凳子上从那窗户往里望,里头被砸的破破烂烂,墙皮上还被泼了东西,那黑乎乎的一大片我看着像血,收拾起来麻烦不说,还有点不吉利。”
  从来没住过洋楼,那栋小洋楼外观看着是真不错,王素梅自然也动过心思,不过偷偷看过后就歇了那个心思,里头跟鬼屋似的阴森森,她可不敢要。
  姜馨玉还真没想到小洋楼里是那种情况,她不迷信,但对那栋小洋楼也不是非要不可。
  她的第一目标是市场外两条街那边的临街小二楼。
  自从可以做小生意后,街边空置的房子都少了,有门路的都通过各大国营单位租到了房子做生意,机灵的把自家临街的房子改改当门面房用。
  这栋小二楼位置不背,左边是报社,右边是新开的饭店,夹在中间门脸看起来不大,长度目测六七米的样子进去后里面却挺深的。
  周齐:“上下加起来一共一百四十八平,要价一万二,我觉得价钱非常合适,你们买下后可以租出去,年租金可以一千起步。”
  姜馨玉觉得这个价钱可以,市场里她们家的铺子就四十多平,一年租金要近五百呢。
  王素梅倒吸一口气,老天,那岂不是十二年就能赚回来了?
  “这么好的事咋没人买呢?”
  周齐眼神奇特的看向她。
  他只能说一句王婶儿现在腰杆粗壮才会觉得一万两千块不算什么。
  街头一根油条四分钱,一杯豆浆三分钱,一碗阳春面八分钱,在人均工资几十块的情况下,一万块对大部分人来讲就是天价。
  正常人都会算这笔账,一千块的房租租出去十二年就回本了,可这座城市里能掏的出一万二的人又有多少?
  据他看的一些文件了解,改革后的这一年,一个城市里出现的万元户不到百分之一!他会知道这个数据是因为万元户被算在各地官员的政绩中,所以大致数据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婶儿,谁现在会跟咱们似的想着买房子?又有多少能掏出这么多钱?”
  <divclass="contentadv">
  城里的居民几乎都有单位,房子由单位分配,福利分房制度和大家的工资以及大家对房子都是国家的不能买卖这个认知导致现在的房地产没有什么市场。
  王素梅点点头:“你说的是。”
  这样临街的门面姜馨玉喜欢,到手就能租出去。
  “还能和房主讲价吗?”
  周齐:“我听房管局的说他一家准备出国,房子挂出来半个多月了,应该挺急的,你们要是有意,我给你们牵个线搭个桥你们自己谈。”
  看完小二楼就去了后海那边,姜玉珠今天走了不短的路,到了院门口先回家休息了。
  这会儿三点多,看完周齐家附近的两套院子就得坐公交车回去了。
  周齐边走边说:“我家后面那套大的已经卖出去了,最近正在修整,上次本来就要让你们考虑一下的。”
  到了地方,周齐带着婆媳俩介绍:“你们别看这院子破,也是个两进的,但比我家大了九十多平,带了个跨院。”
  这里头不是一般的破。
  姜馨玉皱眉问道:“你们家那套修缮花了多少钱?”
  本来觉得自己挺有钱,可要是打算买两套,修缮起来不知道够不够,而且手头不留一点她没安全感。
  周齐比划了一个三,“加上家具花了三千二百多。”
  姜馨玉知道他家院里的家具都是好的,她姐睡的那张床还是弹簧床垫的呢。
  “不算家具呢?”
  “一千九。”
  姜馨玉皱眉,听她姐说过,她家那套四合院算是保存的好的,保存的好的都花了一千九,脚下这套破败的院子收拾起来至少两千朝上。
  周齐大概知道她在算账,把一万三的价钱报了。
  说实话,这么比起来,他觉得还是他家的四合院更有性价比。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