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年代好年华 第254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宋明翰点点头,把事情的经过全说了,也说了自己为了摆脱他们做了什么。
  于锡岭半晌没说话,“遣回去就算了,以后他们也不敢来了,坐牢就…到底还是你前岳父。”
  宋明翰不同意他的观点,也并不认为自己这次有错,“姥爷,你就是心太软。他们这次受到了教训以后才不敢再这样。”
  看起来冷冰冰的不好接近,实际上全身上下嘴最硬脸最狠,其实就是纸老虎。明明吃了那么多苦,心肠还是那么软,以后才会被舅妈欺负。
  “姥爷,不是要我去给姜馨玉道歉?我什么时候去?”
  宋明翰估计着周六放学她就回家了,可心底带着隐隐的期盼。
  他不知道自己怎么了,自从做了那个梦回过神后就一直想见到她。
  <divclass="contentadv">
  他不想承认梦里的片段,因为那些片段似乎印证了不论他和谁结婚,都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导致婚姻失败。
  “等明天吧,我带她去见金主编和编辑,等结束后你再登门去道歉。”
  外孙对这件事上心,于锡岭还是很欣慰的。
  片区派出所里关着的姜宝琴在被转移看押地之前一直心怀着希望,期盼着会有人把她带出去,随着时间的流逝,她终于认命了。
  她想再见宋明翰和姜馨玉一面,哪怕是骂两人一顿疏解心中的愤怒也好,只可惜从医院出来后,她连两人的面都没见到。
  她不甘心,明明她知道未来,为什么会在得偿所愿后落到了这个田地?
  “不是这样的!不该这样的!”
  “我恨你们!我恨你们!”
  …
  听到里头的鬼叫,公安同志开门进去,呵斥道:“安静点,少装疯卖傻。”
  姜宝琴号啕大哭了起来。
  公安同志撇撇嘴走了。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以前要是遵纪守法当个好人,现在哪会在这里坐冷板凳受冻。
  第二天一大早姜馨玉就和陈奕去了学校,和于教授汇合后坐公交去了人文学出版社见金主编。
  于锡岭已经提前和出版社的金主编打了招呼,也把姜馨玉所翻译的内容给金主编看过。
  人文学社里的所有编辑既是编辑,也是翻译人员,和编译所这种正规的、条条框框不少的地方相比,高考恢复后,人文学社是多了不少有真正才学的“编外”人员的,不过想要“兼职”,自然得经受考验。
  于教授就属于“编外”人员,对他来说,翻译书籍的报酬又不高,毕竟他可是在回城后就补发了十年的工资,翻译所挣的稿酬和其相比就是毛毛雨,做这工作,纯粹是想为国家的未来出一份力。
  一个不大的办公室里,桌子上和架子上全堆着书籍,金主编正坐在桌前埋头工作,对面有一群人在讨论着什么,整个房间看起来还挺闹腾。
  “我说彦庆,让你把那些敏感的话都去掉,你怎么就不听?说了有这些内容就没法出版,你这样搞可不行,去去去,拿回去重新改,再一字不变,你就别来了。”
  马彦庆:“我已经改了不少了,再改,我的人物就没有灵魂了。”
  马彦庆气的不轻,为什么他写的内容明明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情,却不允许出现在纸面上?文学是有深度的,不该被条条框框所束缚,被束缚住的文字根本不能传达他想要表达的思想和精神。
  见到于锡岭带着姜馨玉进来,金主编起身招呼,“于老师,姜同志,你们来了,快坐。”
  说着快坐,环顾望去,这屋里却没有一个空余的板凳,金主编的脸因为忙碌的工作都懵懵的。
  马彦庆赶忙起身让位,抱起自己的厚厚的稿子叹了一口气。
  姜馨玉见过他几次,也听姚欣提起过多次,这是首都大学才名在外的大才子。他的文学作品上过报,、上过杂志,写出过很多发人深省很有深度的短篇小说,算是青年大学生里的标杆人物,名头非常响亮。
  两人点点头算是打过招呼,马彦庆抱着稿子气呼呼的出去了。
  “于老师你还亲自带着人来,还怕我欺负她不成?”
  于教授摇摇头,“我今天顺便交稿。”
  金主编看了姜馨玉一眼,对社里的几个编辑说:“给她找莎士比亚的诗指定片段让她现场翻译。”
  于锡岭和金主编讨论起了工作,姜馨玉拿着笔默默的站在桌边翻译起来。
  第427章 翻译工作
  姜馨玉看着编辑给她指定的翻译部分,写了两行字心里琢磨了起来。
  莎士比亚是诗人也是剧作家,这篇作品是以诗体写成,想要尽可能的还原本真,就得把片段也翻译成诗体而不是散文。
  所谓诗体,在措辞上的诗味必须尽可能浓郁,结合华国人的审美习惯,剧文最好是尽量押韵。
  姜馨玉尽量想让自己翻译出的文字看起来有几分诗性,但时间短,她没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用优美有恰当的措辞翻译出来,金主编看后点点头,“大意没问题,就是文字意境有点过于直白,显的干巴巴。”
  “你不是在于老师的指导下在翻译《傲慢与偏见》?我给你选一段。”
  高考恢复后,英语和其它语种都进入了大学的校园,随之而来的是大家对国外语言和文学上的追求增长了,现在市面上国外书籍处于大量短缺状况,大量外文文献也需要人翻译,可以说翻译这个行业正处于蓬勃的初期生长阶段。
  社里需要翻译人员,便有了于教授这种有正式工作的编外人员。
  于教授是金主编主动请过来的人,像于教授这样抛却过往的知识分子并不多,过去知识分子是清贵的,可也是因为是特殊的知识分子,他们从天堂落入了地狱,到现在还没缓过劲儿来。
  姜馨玉是于教授推荐来的,金主编虽然相信于教授的眼光,但姜馨玉在他眼里毕竟只是一个学习成绩还不错有点英语天分的华清大学生。
  一般的大学生并不能胜任翻译这份工作,在姜馨玉译完莎士比亚的一段诗歌后,金主编就知道她的基本功是扎实的,才会让她翻译别的片段,继续测试她的水平。
  半个小时后,金主编对她的水平大致认可,也发现了在翻译的过程中她很少用到字典,他到书架跟前翻出《国外医学》杂志递给姜馨玉。
  “第三篇,第四篇,一个月、算了,给你两个月吧,两个月后你再来交稿,稿酬根据你稿子的质量来定。”
  姜馨玉点点头后接过杂志,这杂志封面虽然是汉字,但里头的内容都是一篇一篇看起来非常拗口的英文,大致扫了一眼就觉得不简单。
  她迟疑说道:“这种医学类论文我要是翻译的不专业,刊登出去不是误人子弟?”
  她很想知道金主编为什么会把这种专业性很强的文章让她翻译。
  金主编端起茶缸子喝了一口,摆摆手说道:“有于老师把关,我相信出不了什么大问题。你先译着,译完了拿过来我们这边有编辑审核校对,不是很清楚的地方可以含混不清,只要大方向没问题就行。”
  姜馨玉:“…”!
  可以这么随便吗?专业的地方怎么含混不清?她有这水平吗?
  于教授坐在一旁喝着热水,并没有说话。
  等和几个编辑打过招呼离开出版社,姜馨玉的眉头还是皱着的。
  “老师,金主编就不怕我乱翻译?要是翻译的非常糟糕,被专业人士看到了还不得笑掉大牙?”
  于锡岭:“你要知道我们国家现在从各个方面来说都是远落后于国外的,医疗只是其中的一方面,你要翻译的论文会刊登在医学类的杂志上,那本杂志受众很少,出版发行的数量自然不多,至于内容,说句不好听的实话,金主编他们可能不是特别在意,而我相信你不会胡编乱造。最重要的是,你手里的这本医学杂志专业性其实并没有那么强,但对你这个门外汉来说还是有些难度。”
  他没说的是,大部分翻译工作者最不爱接的就是古典文学和具有特定专业性的翻译。
  这些文献翻译起来进度很慢,费时费力,不少专业名词在生活中其实是用不到的,对于外语水平的提高其实很有限。过去想要以速度质量追求稿酬的翻译人员最不想接的就是这种活儿。
  “有不懂的地方,就去问医学系的老师,不要怕苦怕累,也别觉得那些专业名词都没用,你所学会的知识会丰富你的精神世界,更可以造福千万个对此类知识有追求的人。”
  姜馨玉点点头:“我知道了。”
  <divclass="contentadv">
  她接翻译工作的心思一点都不纯粹,她没有于教授那么有觉悟,赚钱的心思是占了大部分的。
  天空含混阴沉,走在大街上没一会儿就飘起了小雨。
  姜馨玉紧了紧围巾,下意识拿起手上的杂志去挡雨,然后遭到了于老师的无情一瞥。
  她讪讪的放下书。
  对她来说,这本杂志是可以挡雨的工具,但对于教授他们这些知识分子来说,书是很珍贵的东西,甭管是哪类的书籍。
  “你是回学校还是回石头胡同?明翰承认了上次的错误,想要登门对你道歉。”
  姜馨玉默了默直接问道:“老师,你为什么能这么毫无芥蒂的帮助我呢?”
  再有不到一个月这个学期就要结束了,从入了华清以来,于教授对她是真的比对别的学生上心的。但一直以来,因为姜宝琴和宋明翰,她在心里对他始终对他抱着距离感。
  于锡岭这辈子什么没经历过?她的问题他很明白是什么意思。
  因为前些年伤了身体,也因为年纪是真的不小了,于教授本来就不高的个头因为岁月又矮了几分,他正视姜馨玉时,是需要抬头的。
  “小姜同志,我一把年纪了,曾经富贵、被人尊重拥戴,也经历过被亲人背叛被弟子诋毁,爱人已逝,如今这一把老骨头是没什么不可承受的,你看,我的眼睫毛都空了。”
  姜馨玉下意识去看他的眼睫毛,用笑容掩饰心底的触动:“老师的眼睫毛没空,不过全白了。”
  于锡岭难得露出些微笑意,“年纪是真的不小喽。”
  说着话,他背着手往前走去,她看着,他的脊背好像又佝偻了几分。
  她心中长出一口气,甭管姜宝琴和宋明翰,于老师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
  姜馨玉记得自己是个已婚人士,和宋明翰的关系也比较敏感,就想着让宋明翰去石头胡同登门道歉,正好离下午的读书会还有不短时间,这一段时间完全够用了。
  她这么打算的,便这么给于教授说了。
  于教授点点头说道:“我回去给他说一声,我还要去邮局一趟,你先坐公交车回去吧。”
  姜馨玉关心道:“现在天冷,还飘着小雨,您早点回去。”
  毛毛细雨中,他背着手向前走去,灰扑扑的身影眼很快融进了天地中。
  公车上,姜馨玉安静的坐着,没注意到街边有骑着自行车的人始终紧紧跟着。
  第426章 震惊的宋明翰
  公交车在离石头胡同半里地的街道上停下,雨势渐大,她下了车就一路小跑了起来。
  刚才在公交车上,她萌生了一个想法。这想法还是她见到首都大才子马彦庆后萌生的。
  马彦庆可以出版自己写的书,她是不是也可以制作英语启蒙读物?
  既然是启蒙读物,还是专门给小孩子们准备的,那就得充满童趣。她回想着自己小时候看过的那些语言启蒙读物,想着该怎么下手。
  在雨中一路小跑着,她的脑子也没闲着,直到眼前被挡了一辆自行车。
  自行车上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宋明翰。
  自行车横在她跟前,他眼中不明的情绪让她微微皱眉。
  他仿佛在隔着山水在看她,黑眸中复杂的很。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