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年代好年华 第214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姜玉珠面无表情,“不是去精神病院,她就得去蹲篱笆。三叔要去医院把她带回来养着?听说宋明翰每个月都要给姜宝琴疗养费,一个月得不少钱。”
  姜老三紧握的拳又松开了,拉着脸回去继续干活了。
  他还等着进城的闺女孝敬他,最后也能让他一家变成城里人,人咋就被送去精神病院了?
  不进精神病院就得蹲篱笆,她这是犯了什么罪?
  沾不上光就算了,可不能拖累家里。
  一个月得不少钱,还是算了吧,家里养不起她。
  既然嫁出去了,就不再是他家的人。
  第364章 饭桌风云
  姜馨玉娘家的小院里,姜有福陪着周平说话,因为紧张,说话频频结巴。
  他的乖乖呀,玉珠未来的公爹往那一坐看起来一身领导气质,他连和他说话都说不利索。
  至于姜老头,有陈秀云的嘱咐在前,只默默在一旁抽着烟。
  他算是看清楚了,老三家的儿子靠不住,去首都的姜宝琴都把自己作进医院去了,还是陈秀云家的闺女们最有出息。
  桌上摆着切好的西瓜和香瓜,还有水灵灵的黄瓜,周平吃了些,见周围坐着的俩男人一个心不在焉的,一个坐如针毡说话打着结,站起身说道:“听周齐他姨夫说过这边,我自己出去转转。”
  陈秀云从厨房探出脑袋应道:“我家就在村口,你别找不回来了,让小川陪你转转吧。”
  小川带着周齐他爸在村周边转了一圈,所过之处,社员们自动噤声,一个二个的眼睛却好奇的打量着他。
  周平心里不对味的很,他明明看起来挺正常,在首都得大街上走着可不会有这么多人专门打量他。到了这里,他仿佛是什么稀缺物种。
  走的远了,周平随口问道:“你们大队的社员为什么都盯着我瞧?”
  小川挠挠头说道:“叔叔,这是正常事,只要习惯就好。上次三姐夫放假从首都回来就被围住了。”
  陈秀云和马美丽在厨房里忙活,一道炒田鸡,一道炒鸡蛋,再就是辣椒炒腊肉,另外锅里还闷着鸡。
  “爸,我给你拿点钱,你去买些酒回来。咱先提前说好,你今天最多只能喝两杯。”
  姜老头不干,“有你这么办事的?我不陪着喝人家兴许觉得我不给他面子。”
  陈秀云懒得拆穿他就是馋酒,就怕他喝多了会坏事,“今天少喝两杯,明天我给你买两斤。”
  姜老头这才满意了,砸吧着嘴说道:“这还差不多。”
  陈秀云对这老头是很不放心的,又加大了诱惑力度,“你今天只要不说胡话,改明我给你买几包好烟抽。”
  姜老头更满意了,背着手溜达着去买酒了。
  等老的小的全部落座,姜老头没忍住先自己干了一杯酒。
  有周平这个讲究人在,马美丽和姜有福吃饭的速度都缓了下来,“周齐他爸,玉珠和周齐的日子定到啥时候了?到时候大嫂去不?”
  “自然要去,哪有女儿结婚当妈的不去的。”
  姜老头也想去首都走一圈,喝了两杯小酒胆子也大了,“那我这个当爷的能不能也去?”
  陈秀云想瞪他了,周平态度称得上和颜悦色的说道:“你们是玉珠的亲人,当然得去。”
  姜玉珠想说话又忍住了。
  姜老头一高兴,又忍不住多喝了两杯,醉意上头,也不看陈秀云的脸色了。
  他眼巴巴的瞅着姜玉珠,“玉珠呐,我就知道你是个有出息的,你妈生的三个闺女都是有出息的,没出息也考不上大学,但谁让你们是闺女啊,以后还得靠着娘家兄弟撑腰才不会在婆家受气,以后有出息了,还得拉把着志飞跃华振武兄弟几个。”
  姜玉珠心里冷笑,当着周齐爸的面还不能发火说难听话,心内咬牙面上云淡风轻说道:“爷这话说错了,靠山山倒,靠人人跑,我要是有事,也靠不着志飞和跃华,他们也该明白这个道理,别人都是靠不住的,自己上进才是正道。”
  <divclass="contentadv">
  她就是这性子,不想当着周齐他爸的面和和姜老头虚与委蛇,免得让周齐他爸以为她们家和这老头关系很好。
  周平对姜玉珠的了解不是通过周齐的口就是她去家里的几次见面,他认为是不够全面的,这会儿也是有意通过她娘家人的态度从中窥探一二。
  周齐是他唯一的儿子,不娶个门当户对的就算了,至少得娶个未来看起来有所建树的吧。
  儿媳出门代表的是他周家的脸面,待人接物、处理人际关系得拿的出手,不能是空有一张脸的花瓶。
  说完姜老头,姜玉珠又对二叔二婶说道:“二叔,让振武好好读书,等考上大学分配了城里的工作,你俩也能跟着享福。”
  姜有福认真点头,看了只知道闷头吃饭的儿子一眼,由于外人在场,他才忍住没下手。
  姜老头喝了点酒就把陈秀云先前的警告、嘱咐全抛到脑后了,废话一箩筐,不是让陈秀云孝敬他,就是让姜玉珠姊妹三个知道拉把娘家兄弟,再憧憬一下去首都喝喜酒的美事。
  姜玉珠从容应对,这老头醉醺醺的说什么她都能怼回去。
  陈秀云注意着周平的神色,见他面色从头到尾都不带变的,看起来和煦随和的很。
  她便想着,要么周平是个表里如一脾气秉性非常好的人,要么是一个喜怒不形于色城府很深的人。
  一顿饭吃的尚算顺利,至少没闹出什么笑话来,半下午周齐和周平就回了镇上的招待所。
  姜老头一觉醒来,美滋滋屁颠颠的去找陈秀云。
  “今天我可没给你惹事,别过两天了,今天就把烟和酒给我买回来。”
  陈秀云瞅了这心里没数的一眼,“你自个儿去买吧,你喝了多少自己心里没数吗?要我给你回忆回忆?”
  姜老头不记得之前都说了什么,现在有些恼怒,“老大媳妇,你咋说话不算话?你还对得起老大吗?”
  陈秀云告诉自己不能生这老头的气,这么多年了,早就知道这老头是什么样的人了。
  她一句话堵住了他的嘴,“你要还想去首都参加玉珠的婚宴,就别在这缠。”
  她才不让这老头去,去了又胡说八道咋整?说话这也是糊弄着他玩,谁让他今天愚弄了她?
  姜老头面色几变,心里骂道:“算你狠”!
  他哼了一声扭头走了,到了院门口还不忘踹了一下院门,结果脚被咯到疼的“哎呦”了一声。
  陈秀云:活该!
  今个五里桥大队的头条新闻又被姜家人全占了。
  第一头条是姜玉珠要嫁首都人定居首都啦,第二头条是姜宝琴得精神病被送精神病院啦。
  村里人羡慕嫉妒时,第二日中午崭新的缝纫机和收音机就到了陈秀云家院门口。
  第365章 她肯定是给别人当后妈了
  虽说昨个陈秀云说了不用给那么多,但缝纫机和收音机是周平在首都就定好的,用火车托运到了公社,就等和陈秀云碰过面后把这东西当聘礼给她家。
  本来就是定好的,压根就没有给陈秀云拒绝的余地。
  他家是可以看不上姜玉珠的娘家,但这很没必要,孩子结婚就一次,热热闹闹和和气气体体面面的把婚事办了才是正途。
  比起宋文兴家的大儿媳妇姜宝琴,姜玉珠强了不止百倍。
  娘家虽然只有一个半路养子,但姊妹和姐夫妹夫们都争气,即使现在家底薄,以后也差不了的。
  从方方面面考量,姜玉珠这个儿媳妇的人选其实并不差劲。
  姜玉珠本人的性格和他爱人有些像,骨子里都是要强的那类人,他相信假以时日相处的久了,他爱人不会一直讨厌这个儿媳妇的。
  周平和周齐假期有限,谈妥婚事后就快马加鞭的回去了。
  姜玉珠一年多没回家,就多在家待了些时日。
  陈秀云还惦记着小闺女,想着等姜玉珠再走,多提一些能存放的菜过去,比如今年刚下来的土豆。
  知道小闺女不爱吃,但这不是没得选择么?
  村里人下了工就闲的慌,陈秀云家院里成了热闹的聚集地,她们打听着周家除了缝纫机和收音机另外给了多少钱,打听着以后姜玉珠住在首都哪里等等。
  哪怕她们不知道首都都有哪些地方,也不妨碍她们凑热闹打听清楚。
  自然也有那酸言酸语的。
  “我说秀云,你就是不该收养小川,你家闺女都考上了大学,三个考上大学的闺女也顶上别人家一个儿子了,早知道闺女这么有出息,还要小川干啥?不尽是拖累?不然你还能跟着哪个闺女去享福。”
  说话的人丝毫没有顾及小川的意思,小川的拳头握了握,心里想着:“以后我也考大学,不会是拖累!”
  陈秀云看了那大婶子一眼,知道她是嫉妒的眼冒绿光了,不怎么客气的说道:“我一个考上大学的闺女就顶你三个考不上大学的儿子,拖累不拖累的,不是你说了算,以后我过什么样的日子,你就睁大眼睛等着看。”
  谁家儿女有出息,谁说话硬气,别的看热闹的人心里才会更偏向谁。
  陈秀云现在就是村里说话最硬气的人,她态度再牛气,人家也不会觉得她骚摆到天上去了,毕竟事实摆在这,人家闺女是真争气。大家伙除了说酸话,别的什么也做不了了。
  华清大学女生宿舍的值班室内,陈进华亲妈一大早就去找她四闺女陈秋华了。
  人老了,平日精神头再好,心里一有事,夜里就睡不着。
  她站在宿舍门口,眼睛小幅度的在视线范围内搜索着,就想通过昨个大儿子的描述找到王素梅那个穿着红裙子的女儿。
  陈秋华来学校上班时,看自己老娘在门口等着还纳闷,“妈你咋不进去?诶不是你这么早咋就来了?”
  老太太拉着一张脸,“还早?你平时这个点都不来学校?你不该是住在值班室的?你天天就这样上的班?啥工作态度这是?”
  陈秋华无语,“学生放假了,能和没放假时一样?”她还不能偷偷回家了吗?就不能和别人替班了吗?
  陈秋华往里走,见她妈没跟上来,也不知道站门口瞅啥呢,便问了一句。
  <divclass="contentadv">
  老太太哼了一声往里走。
  等进了屋,门关好,老太太一屁股坐在了正对值班窗口的位置,想要把每个从这里经过的人都看个清楚。
  “你大哥昨个在你们学校看见王素梅了,还有个穿着红裙子的年轻女人喊她妈,你在学校这么久,就没见过王素梅?”
  王素梅这个名字太过久远,陈秋华反应了一会才知道她妈说的是谁。
  回想起瘦瘦弱弱总是低着头一副不讨人喜欢模样的王素梅,陈秋华皱眉,“不能吧?大哥是不是看错了?”
  老太太眼睛一瞪,“就是她!我听老大说,她闺女怀里还抱着个孩子,你去打听打听,昨个王素梅在你们学校掉进湖里了,问问和她走在一起的年轻女人是谁?”
  陈秋华虽然不信,还是站起身说道:“这事哪那么麻烦,去保卫处看一下学校的进出记录就行了,大概是几点?两人穿着什么,有特色就更好对号入座。”
  老太太就记住了红裙子,别的也不太清楚。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