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年代好年华 第196节
第335章 开学啦
姜馨玉的最佳床位换不到,姚欣退而求其次的把刘莉莉的床位换了。
刘莉莉不情不愿,却因为之前拿人手软,在人家问到头上时不得不答应换铺位。
从此以后,姜馨玉的邻居就变成了时髦人士姚欣同学。
在姜馨玉的认知里,这年代的人都土巴巴的,但姚欣同学不是,她会给自己画眉,也会擦粉底液,身上有股香粉的味道。
都是一个宿舍的,大家聊天时才知道,姚欣家里有外事人员,她的毛呢大衣和护肤的用品都是家里人从国外带回来的。
姜馨玉瞬间怀念起了自己过去的衣帽间和各种护肤品。
至此,她们宿舍的人终于到齐了。
大家来自天南海北,有东北的、闽省和内蒙的年级最大的二十六,最小的十八。
隔壁宿舍她们班的有一个三十三岁的女同志,班里还有三十六岁参加工作多年的男同志,整体年纪跨度还是不小的。
二月底,学校召开了迎新大会。
学校这次共招了一千出头的新生,呜呜泱泱的人群把大阶梯教室挤的满满当当。
校长在上头发言,底下的学生们认真聆听着。
“…你们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是恢复高考后走进华清大学的第一批大学生,入校岁数从十六岁到四十岁不等,年龄差异二十多年。
除了应届高中毕业生外,来自工厂、农村、农场、部队等各个行业的都经历过上山下乡和基层历练,你们有些人睡过农村山寨的土炕,有人操作过工厂的车铣铇磨,养过猪,放过牛,有着在特殊的环境中坚持学习的上进精神和自身的扎实功底,短短几个月的复习考上大学,这在我们学校的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现在,请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你们自己。”
校长话落,礼堂内响起了如潮水般热烈的掌声。
“你们是时代获得新生的重要标志,给社会进步留下了特殊的印记,所以,不用我说,你们都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带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刻苦学习、勤奋工作,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
华清学子,学习该是为天地立命,为生民立心,有此方向才能学之有道,才能有浩浩学风,有治学之精神!
愿你们以心治学,以身筑梦,在华清园中收获梦想,开启梦想。”
校长掷地有声的最后一句话落下后,不少人眼眶都红了,掌声十分热烈。
姜馨玉都是激情澎湃的。
新生大会上校长的发言像是给新生们打了鸡血,每天早上五点就有人去教室学习,图书馆里的人多了一倍不止。
人都是会被气氛带动的,别人都这么拼命,你天天不务正业?不用别人说,你自己心里都过意不去从而加入大部队的。
让姜馨玉意外的是,除了学习,学校也很注重体育,学校甚至流传着一句口号,叫“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
班里选了班长、文艺委员和体育委员。
班长负责每月领饭票菜票澡票等集体任务,文艺委员平时没什么用,是在学校有活动时组织大家积极参加的,至于体育委员,现在每天下午五点钟时会把大家伙聚集到东区的大操场锻炼。
姜馨玉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新生里唯一的孕妇,反正她们系就她一个孕妇,每天下午五点和同学一起在操场遛弯,大家伙都知道她的情况,体委也不为难她。
<divclass="contentadv">
开学轰轰烈烈,继测试了大家伙的英语水平后,几个系的新生一起上英语这节大课。
每个专业方向不同,但高等数学和英语这些大课都是一样的,每当上大课时,阶梯教室里就坐满了人。
很巧的是,姜馨玉她们系的英语和西方政治思想史这两门课的老师都是于锡岭于教授。
姜馨玉虽然觉得自己英语水平不错,但也不是所有单词都记得意思,别人在背词语,她也在读在背。
于锡岭的脸色和以前在队里时一样臭,抱着卷子进来时,学生们都噤声了。
学过英语的毕竟是少数,以前有条件学外语的,不少都学的俄语,这一个教室里坐着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于锡岭在讲台上拍了拍一踏卷子,他的脸没表情时本来就臭,这会刻意绷着时更臭。
“大部分人的水平都有很大提升的空间,少部分人还是不错的。成绩差的我就不念分数了,成绩好的上来拿卷子,你们二百来号人以后分成十个学习小组,互相帮助。”
听到不念成绩差的,大部分人都松了一口气。
姜馨玉这次的英语成绩不说一骑绝尘,那也是鹤立鸡群了。
她领完卷子走在过道里正和柳文对视呢,就听到于教授说道:“考的好也不要骄傲,这次测试的只是基础,离高水平还有很大的距离。”
前奏完了,于教授开始正式上课了。
中途,他点了名册叫人起来读段落。
那人支支吾吾不敢发音,于教授缓和了脸色,“读好读坏不重要,现在敢于发出声音就是值得表扬的。”
等人终于读完,于教授纠正了他的错误后又让他读了一遍,等结束后他说道:“不管学哪一门语言,都不要只会做书面问题,能张嘴说好,才说明你学好了,不然和哑巴有什么区别?你学了这门学科的意义又在哪?”
学生们纷纷点头,觉得老师说的在理!
话音刚落,姜馨玉就被点名起来读段落了。
姜馨玉是在国外读过书的,口语水平在勤学苦练和环境的带动之下非常不错。
读一个片段,她不光语速流利,还能根据语境带上语气。
于锡岭微不可查的点点头,“翻译一下这段什么意思。”
大多数人连读都读不利索,更别说翻译了,然而姜馨玉却没有用过多思考的时间把这一段都翻译了。
对于学生们来说,姜馨玉是非常牛了。
但于锡岭知道,初学者根本不可能有这种水平,而且在五里桥大队,她又是怎么学习的英语,水平还这么高?
你们都好冷漠啊(˙˙)
第336章 奇怪的老太太
离下课还有十分钟时,于锡岭让大家自行分组,一组十人。
分组的目的是为了让英语水平好一些的同学带动基础差的,大家共同学习。
姜馨玉刚才的表现不错,便成为了小组里当之无愧的小组长。
分好组后,于教授又布置了课业,最后点名说以后让姜馨玉课前收作业下发作业本。
姜馨玉就这样混到了“英语课代表”的职位。
下了课,她就被于教授叫去了。
走廊上,于教授直接问道:“你的英语是怎么学的?”
姜馨玉敢表现自己,就准备好了说辞,“我自己自学的,我二姐以前在新华书店当营业员,储藏室里有一本没被毁的英语书籍,配合着词典,我自己琢磨的。”
之前特殊年代,新华书店里压根没有一本外语书籍,基本都被毁完了,但她这么说,别人也没法追究啊?
于锡岭点点头,言简意赅的表扬道:“不错。”
“既然以前是瞎琢磨的,以后还是要更用心,图书馆里有语法书,你可以去借…”
于锡岭觉得,上进的人相互吸引是没错的。可惜了姜宝琴,那丫头也上进,被亲妈的事拖累到连高考都参加不了。
于锡岭以为,姜宝琴是被政审刷下来的,但他却没想过宋明翰是张凤梅的女婿,他的政审却过了。
姜馨玉把于教授说的书记下,乖巧的应声。
于锡岭虽然是宋明翰的姥爷,但他现在是她的老师,老师有意点拨,她也不会因为那些乱七八糟的事和老师保持距离。
学校的生活充实有意义,姜馨玉和宿舍里的女生们一样,每天的活动路线非常规律,就在宿舍、教学楼、食堂之间穿梭。
有那学习特别疯狂的人,进食堂时嘴里都在背着单词,这样的人还不止一个。
学校食堂早上是高粱稀饭,中午下午是高粱干饭,姚欣吃的够够的。
“这周末我们去香山爬山吧,别人班的都组织去集体活动了,就咱们班的体委,天天就会让咱们在东区运动。”
姚欣同学本来还挺倔强,每天早上洗漱过后都会化妆,坚持了不到两个星期,早上实在是起不来,如今已经放弃了。
姜馨玉拍了拍自己不小的肚子,“我就不去了,爬山现在不适合我。”
姚欣虽然也有些以自己为中心的公主病,但还没那么严重,她表示理解的点点头,“行,等我回来给你带好吃的。”
大家嘴里都缺味,平时在学校都是去食堂吃,姜馨玉的辣酱受欢迎到在短短两周内已经全部被宿舍里的人和她一起消灭了。宿舍情谊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
姜馨玉也不矫情,眨巴着眼睛说道:“好想吃烤鸭。”
张喜抿抿唇,“我也想吃。”
肚里都缺油水,谁不想吃呢?
郭红问道:“那全聚德里的烤鸭到底什么味啊?咱们上次经过时那香味让我迈不动腿。”
内蒙姑娘安娜尔从柜子里掏出最后的奶疙瘩分给大家,“来吧,解解馋。”
这奶疙瘩虽然带着一些膻味,但却很香甜。
安娜尔是内蒙来的姑娘,她爸是汉族,她妈是内蒙少数民族的,她的皮肤虽然黑,但五官是比她们立体些的,她最近在练习普通话,已经初有成效,但口音还有股少数民族的味。
姚欣含着奶疙瘩说道:“既然都想吃,咱们什么时候组团去全聚德吃一顿?肉票我来出,钱咱们均分。”
姜馨玉正要说话,赵小寒提着茶瓶进来喊道:“馨玉,陈奕找你。”
<divclass="contentadv">
姜馨玉穿好鞋慢悠悠出去,见他提着一包的东西站在宿舍楼前等着,离的近了,肉香味愈发浓烈。
“全聚德的烤鸭,一整只,你带回去和她们分分吧。”
上个星期他就听她提了一嘴想吃烤鸭,今天中午一放学,他没去食堂吃饭就去买烤鸭了。
“这一只多少钱?”
“十块八。”
“你这个月的生活费不够了吧?”
陈奕迟疑说道:“省省还是勉强够的,用不着你再给我补钱。”
姜馨玉服气,别的学生一个月理论上能省下差不多十块钱给家里寄回去,他一只烤鸭就花了十块钱。
她是想吃,但这个阶段一次性花十块钱专门吃烤鸭她是不会干的。
她服气道:“以后别这样了,咱俩把钱和票都省着,一起下馆子去。”
姜馨玉的最佳床位换不到,姚欣退而求其次的把刘莉莉的床位换了。
刘莉莉不情不愿,却因为之前拿人手软,在人家问到头上时不得不答应换铺位。
从此以后,姜馨玉的邻居就变成了时髦人士姚欣同学。
在姜馨玉的认知里,这年代的人都土巴巴的,但姚欣同学不是,她会给自己画眉,也会擦粉底液,身上有股香粉的味道。
都是一个宿舍的,大家聊天时才知道,姚欣家里有外事人员,她的毛呢大衣和护肤的用品都是家里人从国外带回来的。
姜馨玉瞬间怀念起了自己过去的衣帽间和各种护肤品。
至此,她们宿舍的人终于到齐了。
大家来自天南海北,有东北的、闽省和内蒙的年级最大的二十六,最小的十八。
隔壁宿舍她们班的有一个三十三岁的女同志,班里还有三十六岁参加工作多年的男同志,整体年纪跨度还是不小的。
二月底,学校召开了迎新大会。
学校这次共招了一千出头的新生,呜呜泱泱的人群把大阶梯教室挤的满满当当。
校长在上头发言,底下的学生们认真聆听着。
“…你们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是恢复高考后走进华清大学的第一批大学生,入校岁数从十六岁到四十岁不等,年龄差异二十多年。
除了应届高中毕业生外,来自工厂、农村、农场、部队等各个行业的都经历过上山下乡和基层历练,你们有些人睡过农村山寨的土炕,有人操作过工厂的车铣铇磨,养过猪,放过牛,有着在特殊的环境中坚持学习的上进精神和自身的扎实功底,短短几个月的复习考上大学,这在我们学校的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现在,请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你们自己。”
校长话落,礼堂内响起了如潮水般热烈的掌声。
“你们是时代获得新生的重要标志,给社会进步留下了特殊的印记,所以,不用我说,你们都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带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刻苦学习、勤奋工作,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
华清学子,学习该是为天地立命,为生民立心,有此方向才能学之有道,才能有浩浩学风,有治学之精神!
愿你们以心治学,以身筑梦,在华清园中收获梦想,开启梦想。”
校长掷地有声的最后一句话落下后,不少人眼眶都红了,掌声十分热烈。
姜馨玉都是激情澎湃的。
新生大会上校长的发言像是给新生们打了鸡血,每天早上五点就有人去教室学习,图书馆里的人多了一倍不止。
人都是会被气氛带动的,别人都这么拼命,你天天不务正业?不用别人说,你自己心里都过意不去从而加入大部队的。
让姜馨玉意外的是,除了学习,学校也很注重体育,学校甚至流传着一句口号,叫“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
班里选了班长、文艺委员和体育委员。
班长负责每月领饭票菜票澡票等集体任务,文艺委员平时没什么用,是在学校有活动时组织大家积极参加的,至于体育委员,现在每天下午五点钟时会把大家伙聚集到东区的大操场锻炼。
姜馨玉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新生里唯一的孕妇,反正她们系就她一个孕妇,每天下午五点和同学一起在操场遛弯,大家伙都知道她的情况,体委也不为难她。
<divclass="contentadv">
开学轰轰烈烈,继测试了大家伙的英语水平后,几个系的新生一起上英语这节大课。
每个专业方向不同,但高等数学和英语这些大课都是一样的,每当上大课时,阶梯教室里就坐满了人。
很巧的是,姜馨玉她们系的英语和西方政治思想史这两门课的老师都是于锡岭于教授。
姜馨玉虽然觉得自己英语水平不错,但也不是所有单词都记得意思,别人在背词语,她也在读在背。
于锡岭的脸色和以前在队里时一样臭,抱着卷子进来时,学生们都噤声了。
学过英语的毕竟是少数,以前有条件学外语的,不少都学的俄语,这一个教室里坐着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于锡岭在讲台上拍了拍一踏卷子,他的脸没表情时本来就臭,这会刻意绷着时更臭。
“大部分人的水平都有很大提升的空间,少部分人还是不错的。成绩差的我就不念分数了,成绩好的上来拿卷子,你们二百来号人以后分成十个学习小组,互相帮助。”
听到不念成绩差的,大部分人都松了一口气。
姜馨玉这次的英语成绩不说一骑绝尘,那也是鹤立鸡群了。
她领完卷子走在过道里正和柳文对视呢,就听到于教授说道:“考的好也不要骄傲,这次测试的只是基础,离高水平还有很大的距离。”
前奏完了,于教授开始正式上课了。
中途,他点了名册叫人起来读段落。
那人支支吾吾不敢发音,于教授缓和了脸色,“读好读坏不重要,现在敢于发出声音就是值得表扬的。”
等人终于读完,于教授纠正了他的错误后又让他读了一遍,等结束后他说道:“不管学哪一门语言,都不要只会做书面问题,能张嘴说好,才说明你学好了,不然和哑巴有什么区别?你学了这门学科的意义又在哪?”
学生们纷纷点头,觉得老师说的在理!
话音刚落,姜馨玉就被点名起来读段落了。
姜馨玉是在国外读过书的,口语水平在勤学苦练和环境的带动之下非常不错。
读一个片段,她不光语速流利,还能根据语境带上语气。
于锡岭微不可查的点点头,“翻译一下这段什么意思。”
大多数人连读都读不利索,更别说翻译了,然而姜馨玉却没有用过多思考的时间把这一段都翻译了。
对于学生们来说,姜馨玉是非常牛了。
但于锡岭知道,初学者根本不可能有这种水平,而且在五里桥大队,她又是怎么学习的英语,水平还这么高?
你们都好冷漠啊(˙˙)
第336章 奇怪的老太太
离下课还有十分钟时,于锡岭让大家自行分组,一组十人。
分组的目的是为了让英语水平好一些的同学带动基础差的,大家共同学习。
姜馨玉刚才的表现不错,便成为了小组里当之无愧的小组长。
分好组后,于教授又布置了课业,最后点名说以后让姜馨玉课前收作业下发作业本。
姜馨玉就这样混到了“英语课代表”的职位。
下了课,她就被于教授叫去了。
走廊上,于教授直接问道:“你的英语是怎么学的?”
姜馨玉敢表现自己,就准备好了说辞,“我自己自学的,我二姐以前在新华书店当营业员,储藏室里有一本没被毁的英语书籍,配合着词典,我自己琢磨的。”
之前特殊年代,新华书店里压根没有一本外语书籍,基本都被毁完了,但她这么说,别人也没法追究啊?
于锡岭点点头,言简意赅的表扬道:“不错。”
“既然以前是瞎琢磨的,以后还是要更用心,图书馆里有语法书,你可以去借…”
于锡岭觉得,上进的人相互吸引是没错的。可惜了姜宝琴,那丫头也上进,被亲妈的事拖累到连高考都参加不了。
于锡岭以为,姜宝琴是被政审刷下来的,但他却没想过宋明翰是张凤梅的女婿,他的政审却过了。
姜馨玉把于教授说的书记下,乖巧的应声。
于锡岭虽然是宋明翰的姥爷,但他现在是她的老师,老师有意点拨,她也不会因为那些乱七八糟的事和老师保持距离。
学校的生活充实有意义,姜馨玉和宿舍里的女生们一样,每天的活动路线非常规律,就在宿舍、教学楼、食堂之间穿梭。
有那学习特别疯狂的人,进食堂时嘴里都在背着单词,这样的人还不止一个。
学校食堂早上是高粱稀饭,中午下午是高粱干饭,姚欣吃的够够的。
“这周末我们去香山爬山吧,别人班的都组织去集体活动了,就咱们班的体委,天天就会让咱们在东区运动。”
姚欣同学本来还挺倔强,每天早上洗漱过后都会化妆,坚持了不到两个星期,早上实在是起不来,如今已经放弃了。
姜馨玉拍了拍自己不小的肚子,“我就不去了,爬山现在不适合我。”
姚欣虽然也有些以自己为中心的公主病,但还没那么严重,她表示理解的点点头,“行,等我回来给你带好吃的。”
大家嘴里都缺味,平时在学校都是去食堂吃,姜馨玉的辣酱受欢迎到在短短两周内已经全部被宿舍里的人和她一起消灭了。宿舍情谊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
姜馨玉也不矫情,眨巴着眼睛说道:“好想吃烤鸭。”
张喜抿抿唇,“我也想吃。”
肚里都缺油水,谁不想吃呢?
郭红问道:“那全聚德里的烤鸭到底什么味啊?咱们上次经过时那香味让我迈不动腿。”
内蒙姑娘安娜尔从柜子里掏出最后的奶疙瘩分给大家,“来吧,解解馋。”
这奶疙瘩虽然带着一些膻味,但却很香甜。
安娜尔是内蒙来的姑娘,她爸是汉族,她妈是内蒙少数民族的,她的皮肤虽然黑,但五官是比她们立体些的,她最近在练习普通话,已经初有成效,但口音还有股少数民族的味。
姚欣含着奶疙瘩说道:“既然都想吃,咱们什么时候组团去全聚德吃一顿?肉票我来出,钱咱们均分。”
姜馨玉正要说话,赵小寒提着茶瓶进来喊道:“馨玉,陈奕找你。”
<divclass="contentadv">
姜馨玉穿好鞋慢悠悠出去,见他提着一包的东西站在宿舍楼前等着,离的近了,肉香味愈发浓烈。
“全聚德的烤鸭,一整只,你带回去和她们分分吧。”
上个星期他就听她提了一嘴想吃烤鸭,今天中午一放学,他没去食堂吃饭就去买烤鸭了。
“这一只多少钱?”
“十块八。”
“你这个月的生活费不够了吧?”
陈奕迟疑说道:“省省还是勉强够的,用不着你再给我补钱。”
姜馨玉服气,别的学生一个月理论上能省下差不多十块钱给家里寄回去,他一只烤鸭就花了十块钱。
她是想吃,但这个阶段一次性花十块钱专门吃烤鸭她是不会干的。
她服气道:“以后别这样了,咱俩把钱和票都省着,一起下馆子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