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年代好年华 第192节
<divclass="contentadv">
姜馨玉没想当留守儿童,吃完常规的饼子咸菜稀饭后就出了电影制片厂,顺着路自己去逛街。
街上偶尔会有一辆汽车走过,在她们那边县城里都不多的自行车在首都的大街上可不少,自行车流呼呼的过去。
她不认路,但她长了嘴知道问人,也会坐公交车。
二十来分钟挤着公交到了所谓的百货商场,从外观上看,就是个二层楼。
她正要进去,就和提着篮子的一个中年妇女以及姜宝琴碰了个正着。
真是见了鬼了,到了首都这么快就能碰到姜宝琴!
俩人谁都当作不认识对方,嫌弃的视线一触就分。
姜馨玉觉得挺有意思,姜宝琴刚才那眼神里竟然有得意。
“这里的毛线剩下的颜色不好看,等下次我下班,带你去王府井的百货大楼,你跟着明翰背井离乡的过来可不容易,以后有什么难处,只管向家里张口。他要是欺负你,你就和我说,虽然我说话他不听,但他爸说话,他肯定听。”
宋明翰的后妈卢珮琳话里和面上虽然都带着笑意,侧眸看向姜宝琴时眼眸深处却有鄙夷。
就这么个乡下的土妞,要是她亲儿子要娶,哪怕是断绝关系,她都不能让她进家里的门。
当初让宋明翰下乡果然是正确的选择,虽然他考回了首都,但他在乡下成了家,他爸调看了宋明翰的档案,从档案里看到了宋明翰岳家的家庭状况。
当初宋明翰在乡下成家时她男人就不同意,还是她做好人劝了劝,家里才给他寄过去了一些钱和票。
这种大好事,她这个当后妈的有什么不同意的?
更让人惊喜的是,宋明翰的档案里,他岳母、也就是姜宝琴的母亲,竟然是个杀人犯!
甭说宋明翰他爸了,他爷爷奶奶知道后血压都高了。
宋明翰提着行李带着姜宝琴回家时,家里虽然让两人进门了,但宋明翰他爷奶坚持让宋明翰赶紧离婚,否则以后就别回家住。
全家人没人看姜宝琴是带着笑脸的,都觉得她晦气。
仅仅是乡下的他们也就捏着鼻子认了,但她娘家亲妈是杀人犯,就这一点,他们都没法同意让她进门。
因为姜宝琴,同在乡下已返城就职的宋明翰的姥爷于锡岭都被宋家人埋怨上了。
他身为宋明翰的姥爷,眼睁睁的看着宋明翰在乡下娶了姜宝琴,是何居心?
卢珮琳知道她男人其实是刀子嘴、豆腐心,他对姜宝琴不满是真的,希望宋明翰离婚也是真的,但心里还有这个儿子也是真的。
她是后妈,想要不被别人说,那就得也对前妻的孩子一视同仁,这么多年,在宋家,谁不说她好?当然,除了宋明翰。
“谢谢阿姨,如果不是你,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姜宝琴面含感激。
卢珮琳拍拍她的手,“那有什么,别客气,以后都是一家人。明翰他爸那里,我会为你说话的,但明翰那里,就得你自己上上心了,男人么,都喜欢温柔小意的,你多顺着他些,不愁日子过不好。”
这俩人只有长长久久的在一起了,家里才会对宋明翰更失望,以后才不会对宋明翰有更多帮扶,这样一来,她这个后妈生的儿子永远比宋明翰强!
第329章 干劲十足
卢珮琳的态度让姜宝琴受宠若惊。
在宋明翰的口中,他后妈是个心眼小又自私的,惯爱会做表面功夫,却没想到,来了首都后,在整个宋家,就只有卢珮琳愿意搭理她,对她真是比亲婆母还好!
姜宝琴本来迷茫忐忑的心都被卢珮琳的态度给安抚了。
宋明翰这样的家庭,她压根不用愁日子过不好。
“孩子没了也是没法的事,抓紧时间要下一个,以后明翰读大学去了,毕了业后眼界只会更高,宝琴,别嫌阿姨说话直接,阿姨这也是为了你好,要个孩子,家庭关系才会更稳固。”
姜宝琴对点非常赞同,“我知道阿姨是为了我好,我会抓紧的。”
卢珮琳满意的点头,“明翰他姥爷那院子宽敞,现在家里老人一时半会的接受不了,让你们去他姥爷那住也是不想你们继续刺激他们,再说,那边离明翰学校也近,这一点你好好和明翰说说。以后有需要的,尽管回来找我帮忙。”
于老头是个倔的,下放多年,回来那脾气还是和以前一样又臭又硬,他看不上宋家,和宋家关系很差,宋明翰带着姜宝琴去那边住,家里只会对宋明翰更失望。
卢珮琳自从听说宋明翰考回城后就没睡过一个好觉,等知道了姜宝琴家的情况,她这心呐,可算是放下来了。
此时“婆媳”俩心里那真是都高兴。
姜宝琴觉得卢珮琳温柔周到,那是真把她当长辈看待了,浑然没想过卢珮琳温柔的面具下安的不是好心。
她已经去过于老头的老四合院了,虽然破了点,虽然里头还有几家住户,但首都的房子以后多值钱她是知道的。
于老头就宋明翰这一个亲近的后辈,以后那院子还不得是宋明翰的?那也就是她的!
虽然宋明翰的家人不满意她,但没关系,她是合法的,宋明翰又甩不掉她,谁能把她咋样呢?
姜馨玉进了这个区最大的百货商店,逛了一圈下来发现货物种类是比她们县里、市里的多,但都要票,不要票的也就是火柴盒、盐、煤油这些常用的生活用品。
没买东西,她逛一圈就是瞎乐呵。
出了商场,大冷天的吃着冰棍看着老首都的风貌,回想起几十年后首都繁华的街景,突然觉得到了这个年代也没那么糟。
考上了大学就要好好学习,毕业后参与建设社会主义,共同见证祖国的繁荣发展。
姜馨玉生出这些觉悟时,陈奕已经在学校里办理了图书证,端正的坐在图书馆里翻书了。
华清的图书馆比外头所有的新华书店里的书都丰富,尤其是专业领域的。
陈奕所报的专业对他来说虽然不是完全陌生的,但也就是从零或者一开始的区别,他比别人多的优势在于知晓后世科技水平的发展。高考成绩不代表一切,想要学有所成,私下自然得努力。
今天难得出了太阳,稀松微凉的日光落在桌上摊开的书本上,长时间盯着书本,眼睛有点花,脖颈也有些僵硬,活动了脖颈,抬起头把笔记合上,看了看天色,到了该去食堂吃午饭的时候了。
还没站起身,斜侧方走来一个年纪不小的男人和一个三十左右的女人。
“于教授,咱们现在的难题就是该怎么把这么多汉字和键盘上的字母联系起来,电脑上打不出中文,咱们就没法通过电脑技术和国外交流,永远落后于国外,都研究了几年,进展是有,但搞出那么多小键盘,打一行字还得找半天字母,哪里有效率?外国人看到还不笑话我们?”
于教授身上的衣裳比在大队时体面了不少,精气神看起来比过去强多了,知识分子的气质非常明显。
不过没变的是,他的脸和在五里桥大队时一样臭,他脸上的褶子诉说着经历的岁月风霜,也写着不近人情。
女子还能够像学生对老师一样亲近他,光是这份勇气,就让人高看一眼了。
<divclass="contentadv">
“什么事都有过程,只要继续探索,我相信是能解决的。国家想要进步,就得靠大家坚持不懈的努力。”
于锡岭自己不是那方面的人才,但过去的学生依然把他当亲近的师长和他说着研究室现在的进展和困难,他心里觉得亲切,面上却还绷着。
在乡下过了多年人不人鬼不鬼的日子,亏空的不止有是他的身体,他的心灵也遭受了重创。
可即便如此,他还是希望国家能够越来越强大。既然回到了工作岗位,他也会发挥着自己的余热,想在有生之年看到国家崛起。
于锡岭扭头看到窗口那边的熟面孔,想起过去的岁月,对着陈奕淡淡点了点头。
陈奕上前来打了个招呼,叶枫打量着他问道:“你是哪个系的?”
“我是数字工程系的新生。”
于锡岭欣慰点点头,“不错。”
能从乡下考到国家顶级学府,是真的不错。
“小姜老师呢?”
于锡岭还记得那年烈日炎炎,分粮时,他们这些牛棚的老家伙站在晒谷场边上的树下听着姜馨玉对队里人说读书有多么重要。
让他这个前半辈子都在钻研学术的人来说,读书明智、明理,懂的越多,眼界越宽,对国家的建设发展和进步是绝对有用的。
姜馨玉和姜宝琴家的矛盾他不予置评,小姜老师的觉悟还是够的!
她口口声声说着读书有用,又在学校教初中生,莫不是连中专都没考上?
陈奕浅笑道:“我们两个都考上了华清,她去她姐那玩了。”
于锡岭绷紧的嘴角也露出了笑容。
他虽然没教过两人,但和这小两口也算有“同乡”的情谊,小姜老师她妈还时常给他们这些老家伙送些东西,听到两人双双考来,他心里也是高兴的。
于锡岭和陈奕认识,叶枫自然多问了几句,巧的很,她以后也要给数字工程系的学生上课。
分开后,陈奕拿着笔记本和书出了图书馆。
对于叶枫之前提的问题,他心里有些想法,但还要经过系统的梳理。
不像几十年后,有各种输入法,大家用哪种顺手就用哪种。
现在的阶段,输入法这头拦路虎不解决,电脑怎么普及?
走在华清的校园里,他想起了从前在国外求学和进入集团后的经历,同样充满挑战,他身上却满满都是干劲。
第330章 电影厂八卦
姜馨玉吃着冰棍坐着公交车把电影制片厂周围的地段转了一圈,等回到制片厂门口的时候,被保卫科守门的人拦下进不去了。
昨天晚上进去时做了登记,今天守门的换了人,不让厂里人出来接,就没法进去。
姜馨玉把情况说了说,保卫科的人说道:“姜玉珠她们还在影棚里忙活,少说还得一个小时,方导脾气大,我们不敢进去叫人,你在这等一会儿吧,可以先进来烤烤火。”
外头冷,姜馨玉毫不犹豫的进了保卫科敞开门和窗子的小房子里,房子中间有个炉子,里头烧的煤,上头放着几个烤红薯,散发着香甜的味道。
没一会儿这小房间里又来了几个保卫科的人,大家伙一起烤着火,红薯熟了就吃烤红薯,姜馨玉也被分到了一小块。
这些男同志也挺有意思,本来还顾忌着姜馨玉这个女同志,后来说着说着就放开了。
姜馨玉听了一耳朵的电影厂内部八卦,碍于姜馨玉在这,几人倒是没谈论和姜玉珠有关的。
“黄叔,我来开证明,就直接进去了。”
吃着烤红薯的老黄立马站起身,拿着登记本从窗口递出去,“那不行,规矩不能坏,该登记还是得登记。”
姜馨玉听这声音有点耳熟,侧头一看,可不就是陈嘉嘉。
和一年多以前相比,她的面容没什么变化,面庞白白净净,看起来清秀的很。
陈嘉嘉都没往这边看一眼,不耐烦的说道:“你知道我情况,要登记你自己写就行,我先进去了,一会儿就出来。”
老黄拦不住人,探头看了看,嘟囔了一句后在登记本上把陈嘉嘉的信息填上了。
姜馨玉随口问道:“她不也是电影厂的人,怎么上午不来?”
“你认识她呀?”
姜馨玉没想当留守儿童,吃完常规的饼子咸菜稀饭后就出了电影制片厂,顺着路自己去逛街。
街上偶尔会有一辆汽车走过,在她们那边县城里都不多的自行车在首都的大街上可不少,自行车流呼呼的过去。
她不认路,但她长了嘴知道问人,也会坐公交车。
二十来分钟挤着公交到了所谓的百货商场,从外观上看,就是个二层楼。
她正要进去,就和提着篮子的一个中年妇女以及姜宝琴碰了个正着。
真是见了鬼了,到了首都这么快就能碰到姜宝琴!
俩人谁都当作不认识对方,嫌弃的视线一触就分。
姜馨玉觉得挺有意思,姜宝琴刚才那眼神里竟然有得意。
“这里的毛线剩下的颜色不好看,等下次我下班,带你去王府井的百货大楼,你跟着明翰背井离乡的过来可不容易,以后有什么难处,只管向家里张口。他要是欺负你,你就和我说,虽然我说话他不听,但他爸说话,他肯定听。”
宋明翰的后妈卢珮琳话里和面上虽然都带着笑意,侧眸看向姜宝琴时眼眸深处却有鄙夷。
就这么个乡下的土妞,要是她亲儿子要娶,哪怕是断绝关系,她都不能让她进家里的门。
当初让宋明翰下乡果然是正确的选择,虽然他考回了首都,但他在乡下成了家,他爸调看了宋明翰的档案,从档案里看到了宋明翰岳家的家庭状况。
当初宋明翰在乡下成家时她男人就不同意,还是她做好人劝了劝,家里才给他寄过去了一些钱和票。
这种大好事,她这个当后妈的有什么不同意的?
更让人惊喜的是,宋明翰的档案里,他岳母、也就是姜宝琴的母亲,竟然是个杀人犯!
甭说宋明翰他爸了,他爷爷奶奶知道后血压都高了。
宋明翰提着行李带着姜宝琴回家时,家里虽然让两人进门了,但宋明翰他爷奶坚持让宋明翰赶紧离婚,否则以后就别回家住。
全家人没人看姜宝琴是带着笑脸的,都觉得她晦气。
仅仅是乡下的他们也就捏着鼻子认了,但她娘家亲妈是杀人犯,就这一点,他们都没法同意让她进门。
因为姜宝琴,同在乡下已返城就职的宋明翰的姥爷于锡岭都被宋家人埋怨上了。
他身为宋明翰的姥爷,眼睁睁的看着宋明翰在乡下娶了姜宝琴,是何居心?
卢珮琳知道她男人其实是刀子嘴、豆腐心,他对姜宝琴不满是真的,希望宋明翰离婚也是真的,但心里还有这个儿子也是真的。
她是后妈,想要不被别人说,那就得也对前妻的孩子一视同仁,这么多年,在宋家,谁不说她好?当然,除了宋明翰。
“谢谢阿姨,如果不是你,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姜宝琴面含感激。
卢珮琳拍拍她的手,“那有什么,别客气,以后都是一家人。明翰他爸那里,我会为你说话的,但明翰那里,就得你自己上上心了,男人么,都喜欢温柔小意的,你多顺着他些,不愁日子过不好。”
这俩人只有长长久久的在一起了,家里才会对宋明翰更失望,以后才不会对宋明翰有更多帮扶,这样一来,她这个后妈生的儿子永远比宋明翰强!
第329章 干劲十足
卢珮琳的态度让姜宝琴受宠若惊。
在宋明翰的口中,他后妈是个心眼小又自私的,惯爱会做表面功夫,却没想到,来了首都后,在整个宋家,就只有卢珮琳愿意搭理她,对她真是比亲婆母还好!
姜宝琴本来迷茫忐忑的心都被卢珮琳的态度给安抚了。
宋明翰这样的家庭,她压根不用愁日子过不好。
“孩子没了也是没法的事,抓紧时间要下一个,以后明翰读大学去了,毕了业后眼界只会更高,宝琴,别嫌阿姨说话直接,阿姨这也是为了你好,要个孩子,家庭关系才会更稳固。”
姜宝琴对点非常赞同,“我知道阿姨是为了我好,我会抓紧的。”
卢珮琳满意的点头,“明翰他姥爷那院子宽敞,现在家里老人一时半会的接受不了,让你们去他姥爷那住也是不想你们继续刺激他们,再说,那边离明翰学校也近,这一点你好好和明翰说说。以后有需要的,尽管回来找我帮忙。”
于老头是个倔的,下放多年,回来那脾气还是和以前一样又臭又硬,他看不上宋家,和宋家关系很差,宋明翰带着姜宝琴去那边住,家里只会对宋明翰更失望。
卢珮琳自从听说宋明翰考回城后就没睡过一个好觉,等知道了姜宝琴家的情况,她这心呐,可算是放下来了。
此时“婆媳”俩心里那真是都高兴。
姜宝琴觉得卢珮琳温柔周到,那是真把她当长辈看待了,浑然没想过卢珮琳温柔的面具下安的不是好心。
她已经去过于老头的老四合院了,虽然破了点,虽然里头还有几家住户,但首都的房子以后多值钱她是知道的。
于老头就宋明翰这一个亲近的后辈,以后那院子还不得是宋明翰的?那也就是她的!
虽然宋明翰的家人不满意她,但没关系,她是合法的,宋明翰又甩不掉她,谁能把她咋样呢?
姜馨玉进了这个区最大的百货商店,逛了一圈下来发现货物种类是比她们县里、市里的多,但都要票,不要票的也就是火柴盒、盐、煤油这些常用的生活用品。
没买东西,她逛一圈就是瞎乐呵。
出了商场,大冷天的吃着冰棍看着老首都的风貌,回想起几十年后首都繁华的街景,突然觉得到了这个年代也没那么糟。
考上了大学就要好好学习,毕业后参与建设社会主义,共同见证祖国的繁荣发展。
姜馨玉生出这些觉悟时,陈奕已经在学校里办理了图书证,端正的坐在图书馆里翻书了。
华清的图书馆比外头所有的新华书店里的书都丰富,尤其是专业领域的。
陈奕所报的专业对他来说虽然不是完全陌生的,但也就是从零或者一开始的区别,他比别人多的优势在于知晓后世科技水平的发展。高考成绩不代表一切,想要学有所成,私下自然得努力。
今天难得出了太阳,稀松微凉的日光落在桌上摊开的书本上,长时间盯着书本,眼睛有点花,脖颈也有些僵硬,活动了脖颈,抬起头把笔记合上,看了看天色,到了该去食堂吃午饭的时候了。
还没站起身,斜侧方走来一个年纪不小的男人和一个三十左右的女人。
“于教授,咱们现在的难题就是该怎么把这么多汉字和键盘上的字母联系起来,电脑上打不出中文,咱们就没法通过电脑技术和国外交流,永远落后于国外,都研究了几年,进展是有,但搞出那么多小键盘,打一行字还得找半天字母,哪里有效率?外国人看到还不笑话我们?”
于教授身上的衣裳比在大队时体面了不少,精气神看起来比过去强多了,知识分子的气质非常明显。
不过没变的是,他的脸和在五里桥大队时一样臭,他脸上的褶子诉说着经历的岁月风霜,也写着不近人情。
女子还能够像学生对老师一样亲近他,光是这份勇气,就让人高看一眼了。
<divclass="contentadv">
“什么事都有过程,只要继续探索,我相信是能解决的。国家想要进步,就得靠大家坚持不懈的努力。”
于锡岭自己不是那方面的人才,但过去的学生依然把他当亲近的师长和他说着研究室现在的进展和困难,他心里觉得亲切,面上却还绷着。
在乡下过了多年人不人鬼不鬼的日子,亏空的不止有是他的身体,他的心灵也遭受了重创。
可即便如此,他还是希望国家能够越来越强大。既然回到了工作岗位,他也会发挥着自己的余热,想在有生之年看到国家崛起。
于锡岭扭头看到窗口那边的熟面孔,想起过去的岁月,对着陈奕淡淡点了点头。
陈奕上前来打了个招呼,叶枫打量着他问道:“你是哪个系的?”
“我是数字工程系的新生。”
于锡岭欣慰点点头,“不错。”
能从乡下考到国家顶级学府,是真的不错。
“小姜老师呢?”
于锡岭还记得那年烈日炎炎,分粮时,他们这些牛棚的老家伙站在晒谷场边上的树下听着姜馨玉对队里人说读书有多么重要。
让他这个前半辈子都在钻研学术的人来说,读书明智、明理,懂的越多,眼界越宽,对国家的建设发展和进步是绝对有用的。
姜馨玉和姜宝琴家的矛盾他不予置评,小姜老师的觉悟还是够的!
她口口声声说着读书有用,又在学校教初中生,莫不是连中专都没考上?
陈奕浅笑道:“我们两个都考上了华清,她去她姐那玩了。”
于锡岭绷紧的嘴角也露出了笑容。
他虽然没教过两人,但和这小两口也算有“同乡”的情谊,小姜老师她妈还时常给他们这些老家伙送些东西,听到两人双双考来,他心里也是高兴的。
于锡岭和陈奕认识,叶枫自然多问了几句,巧的很,她以后也要给数字工程系的学生上课。
分开后,陈奕拿着笔记本和书出了图书馆。
对于叶枫之前提的问题,他心里有些想法,但还要经过系统的梳理。
不像几十年后,有各种输入法,大家用哪种顺手就用哪种。
现在的阶段,输入法这头拦路虎不解决,电脑怎么普及?
走在华清的校园里,他想起了从前在国外求学和进入集团后的经历,同样充满挑战,他身上却满满都是干劲。
第330章 电影厂八卦
姜馨玉吃着冰棍坐着公交车把电影制片厂周围的地段转了一圈,等回到制片厂门口的时候,被保卫科守门的人拦下进不去了。
昨天晚上进去时做了登记,今天守门的换了人,不让厂里人出来接,就没法进去。
姜馨玉把情况说了说,保卫科的人说道:“姜玉珠她们还在影棚里忙活,少说还得一个小时,方导脾气大,我们不敢进去叫人,你在这等一会儿吧,可以先进来烤烤火。”
外头冷,姜馨玉毫不犹豫的进了保卫科敞开门和窗子的小房子里,房子中间有个炉子,里头烧的煤,上头放着几个烤红薯,散发着香甜的味道。
没一会儿这小房间里又来了几个保卫科的人,大家伙一起烤着火,红薯熟了就吃烤红薯,姜馨玉也被分到了一小块。
这些男同志也挺有意思,本来还顾忌着姜馨玉这个女同志,后来说着说着就放开了。
姜馨玉听了一耳朵的电影厂内部八卦,碍于姜馨玉在这,几人倒是没谈论和姜玉珠有关的。
“黄叔,我来开证明,就直接进去了。”
吃着烤红薯的老黄立马站起身,拿着登记本从窗口递出去,“那不行,规矩不能坏,该登记还是得登记。”
姜馨玉听这声音有点耳熟,侧头一看,可不就是陈嘉嘉。
和一年多以前相比,她的面容没什么变化,面庞白白净净,看起来清秀的很。
陈嘉嘉都没往这边看一眼,不耐烦的说道:“你知道我情况,要登记你自己写就行,我先进去了,一会儿就出来。”
老黄拦不住人,探头看了看,嘟囔了一句后在登记本上把陈嘉嘉的信息填上了。
姜馨玉随口问道:“她不也是电影厂的人,怎么上午不来?”
“你认识她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