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年代好年华 第187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人多,她就没问番茄酱的事,毕竟心虚的慌。
  丁长海也知道这儿不是说话的地方,只说道:“等到了公社,你和陈奕去一趟我们家,我有事想和你们商量一下。”
  姜馨玉点点头。
  左等右等,车快要出发前陈奕才赶回来,面对姜馨玉询问的眼神,他摇了摇头。
  姜馨玉说道:“没事,等咱们出发那天再说。”
  坐在后座的丁长海往前探着身子问道:“你俩打的啥哑迷?是没买到车票?”
  姜馨玉摇头,“我们想换卧铺票。”
  丁长海用气声说道:“你们该来找我啊,买的哪天的票,我去找我舅帮忙问问,看能不能给你们换。”
  这还真是意外之喜了。
  学校是让二月底之前到校,陈奕想提前去几天,就买了十八号的票。
  三人说着话,车子很快到了公社,二人跟着丁长海去了他家。
  丁长海媳妇赵英把装着瓜子花生和糖的盘子拿出来招待俩人,又给倒了热水。
  “你们咋一块回来了?看弟妹这脸都冻青了,赶紧抱着茶杠子暖和暖和。”
  丁长海摆摆头,“你去院子里看着,我和她俩说点事。”
  赵英听话的出去了,还把门也带上了。
  陈奕诧异,“什么事还用关上门说?”
  丁长海一屁股坐在俩人对面,“你之前送过来的洋柿子酱我是把着量出的,想着过年能卖上价钱,但这东西在县里太好卖了,今天我抱去的是最后一坛子,结果坛子碎了。”
  姜馨玉在想,难不成是让俩人把这一坛子的钱退给他?可和丁长海打交道时间不短了,这人仗义的很。
  “是这样的,今天坐车上的有一个市里罐头食品厂的主任,他问我这东西咋做的,如果他们厂子能做的话,也能给他们厂子增加食品种类,提高厂子效益。”
  “我这不是想着这东西是你们做的,来征询征询你们的意见。你们要是有意,我就向他索要些好处,毕竟没有白白把技术教给别人的道理。”
  陈奕眉尾微扬,语气肯定的说道:“你有想法,就直接说。”
  他知道丁长海向来脑子活泛,如果不是有想法了,都不会和两人提。
  丁长海多少有些不好意思,搓着手说道:“我想为我家兄弟讨一个工人的位置,我这边再给你们补些钱。”
  补一些钱自然就不是买工作的价钱。
  陈奕和姜馨玉对视一眼,见她眨巴了一下眼,他说道:“你办吧,我俩这边没问题。”
  丁长海喜笑颜开,“我就是知道你们家里都没有亲近的兄弟姐妹才敢和你们开这个口,你们且等着,这事我能在你们坐火车之前办好,给你们添一大笔路费。”
  陈奕的工作都给了同大队别家的人,姜馨玉的两个姐姐一个去了首都,一个也考上了大学,这些丁长海都知道,他这才张口说给他兄弟讨个工人的差事。
  县里的厂子还不易进,更别说市里的罐头食品厂了,这洋柿子酱是给了他一个机会。
  第321章 又一年过年
  喝了一茶缸热水,姜馨玉身上可算是暖和了一些。
  围巾包着脸坐在自行车上,陈奕问道:“你怎么同意的这么快?”
  姜馨玉扶着他的腰直白说道:“因为番茄酱技术不值钱啊,简单的谁家都能做,趁热打铁还能卖点路费回来。”
  像番茄酱、辣椒酱、酸菜这些东西,可不都是人民群众自己想出来做出来的东西?就是为了在菜少的冬天丰富口味。
  自家做番茄酱容易坏,但人家厂子又做水果罐头又做红烧肉罐头,防坏保质的技术可比她们家庭小作坊强上不少。
  也就是他们现在没想明白番茄酱是咋做的,等学会了,肯定得说一句“太简单了”!
  她们这也不算是坑人家厂子,反而是给厂子又提供了一个赚钱的渠道。
  西红柿在夏天不值钱,自留地里的西红柿吃不完就坏了,厂子里夏天收西红柿,做成酱后卖出去又能卖的上价钱。
  对于城里的人来说,不怕物资多,就怕物资紧俏,有钱有票也花不出去。这东西又不像缝纫机、自行车这样的大件,现在生产出来的食品,就没有滞销的。
  丁长海就求一个工人的位置,姜馨玉她们这边能顺便混的上一些钱,也算是皆大欢喜。
  回到村里,陈奕骑着自行车拐进了姜馨玉娘家门前的道,从这过去顺便看一眼。
  小川正带着姜珍珍的大儿子在院里玩,俩人的鼻涕都快掉嘴里了。
  车子停稳,姜馨玉下去说道:“都快回屋去。”
  小川这种半大小子在外面跑倒是没啥问题,但两岁的娃娃多容易生病啊。
  “姐,你回来了。”
  姜珍珍是回来报信的,她考上了本科,张华考上了大专,虽然当时三个志愿报的学校都一样,但俩人被录取的学校不一样,也不在一个市里。
  为了离家近,能在放假就回来看孩子,俩人都报的省内的大学。
  因为她上的是本科,比张华强,她婆母竟然还说什么让她留在家里看孩子的鬼话,好在她公公是个明事理的,当即就把她婆婆顶了回去,这才免了她和婆婆吵架的局面。
  别人家有一个考上大学都跟祖坟冒了青烟一样,就因为她是本科,比张华强,当婆母的就不想让她去上,还说什么夫妻俩长时间不在一地,家庭迟早要出问题的。
  当着张华的面,姜珍珍给他留着面子,没说那些话,和姜馨玉去陈奕家后,跟竹筒倒豆子一样把事情全说了。
  王寡妇在旁边听了一嘴,没忍住说道:“你婆婆那话说的其实有点道理,夫妻长期不在一起,那感情容易出问题,但她这做法不对,既然考上了,就得去上,张华那学校不如你,她咋不让他在家带孩子?”
  姜珍珍听的“噗嗤”笑出声,“张华是她亲生的,在她心里我就是个外人,她咋可能不让他去上?在他心里,我和张华都不能比她三儿子强。”
  她算是摸清了她婆婆的思想。
  婆婆是盼着家里人好,但对于张华和她,她是希望他俩都好,但就是不能比她三儿子好!
  她搞不清楚婆婆为什么这样,反正大学她是会去读的,等大学毕业后,她的工作谁都抢不走,回到婆家,那也能把腰杆挺的直直的。
  说了一会儿话,王寡妇起身说道:“我上午和的面应该发了,腊肉蘑菇粉条馅都调好了,一会儿蒸好包子珍珍带着孩子过来吃,明个你再带回去一些。”
  做饭的人就喜欢听别人说她做饭好吃,王寡妇知道姜珍珍爱吃她做的腊肉包子,自然是慷慨的很。
  <divclass="contentadv">
  姜馨玉饿了就吃了个糖角,甜的她连喝三杯水。
  这点心果子完全就是一兜糖,齁甜齁甜的。
  二十七那天家里又收到了沪市寄过来的东西。
  闺女都考上了大学,这大喜事陈秀云自然是要给娘家说。
  姜馨玉大舅寄回来的信里说陈正宇考上了广省的学校,信里骂他不知道报家门口的学校,一心就想往外面跑。
  除了陈大舅家的陈正宇,陈二姨家的闺女和陈四舅家的儿子也都考上了,陈四舅家的儿子考的是沪市家门口的学校,陈二姨家的闺女被首都的外语学院录取了。
  至于陈五舅家,孩子还小,没有参加高考的。
  今天除了条头糕这样的点心,竟然还有一小袋的干虾仁,以及两斤晒干的大鱿鱼和两条黄鱼。
  陈秀云提着东西来时,姜馨玉都震惊的。
  除了村里的小河虾,这还是她头一回见到海货,平日里都在梦里吃海鲜。
  “这是我娘家兄弟为了庆祝她们考上大学,特意寄来的海货,东西不多,就是尝个鲜。”
  寄来的干虾仁不多,也就是够一顿炒个菜的,陈秀云全提来了,至于鱿鱼和黄鱼,拿过来了一半,剩下的得等着初三姜珍珍回娘家再吃。
  姜馨玉简直不要太高兴,今年的年夜饭总算能有点不一样的了。
  三十那天晚上,那条泡好的黄鱼就被王寡妇用番茄烩了。
  王寡妇没做过黄鱼,不过都是鱼,做法能差到哪里去?
  至于鱿鱼干,也泡好掺着辣椒和木耳炒了。
  虽然这些都不是姜馨玉期待的味道,但总体是不难吃的。
  吃完饭,王寡妇拿出两块钱,给两人一人发了一块。
  又不多,也没啥不能接的。
  “过不了几天你俩就得走了,到时候妈再给你们准备路费。”
  人还没走呢,王寡妇就已经觉得房子空荡荡了,想想也怪不是滋味的。
  姜馨玉说道:“妈不用给我们准备路费,钱你自己留着,我们的钱够用,到时候学校每个月还有补助。”
  王寡妇摇头,“那咋行?我要钱有啥用?吃住都在村里,拿着钱也花不出去,你俩在外头要是碰上啥难事,还能应应急。”
  她一个人一年的花销是非常少的,衣服不用弄新的,一个人吃喝也吃不了多少,夏天自留地里种出来的东西和队里分的粮足够她生活了,要钱干啥呢?一点用都没有。
  第322章 卖闺女
  提起首都,王寡妇难免想起陈进华。
  他现在应该是部队里的大官了,儿子儿媳是去读大学的,整日里待在学校里,应该是碰不到。就算碰到了,那也是不认识的。
  想到这,她心下稍安。
  可转念一想她又觉得不对劲,做了亏心事的人又不是她,她咋还成了心虚的那一个?
  姜馨玉的肚皮痒痒的,伸手摸了摸,“妈,我到时候生产可能是在七月中旬下旬,你得提前找队里开好证明,我不准备回来生,首都的医院比这边的靠谱,到时候还得劳烦你过去一趟。”
  陈奕道:“这学期放假前我们肯定能租好房子,等放假我回来接妈。”
  小夫妻俩脑子里完全没有陈进华这个人,毕竟就算这个人和他们擦肩而过,他们也不认识,也不想认识。
  王寡妇犹豫了一下点了头,“书记家的儿媳妇跟着我养了两年的猪了,把猪圈交给她应该没啥事。”
  “不过我要是去了首都,以后的粮食关系还在这,吃饭什么的都是问题。”
  陈奕道:“您别管这么多,粮食这些我们解决,你只管在我们上课的时候看好孩子就行。”
  王寡妇连连点头,“我知道了。”
  一家三口说清楚后,王寡妇让俩人出去玩去。
  年夜里不兴睡这么早,三个人也没啥说的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