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年代好年华 第177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姜馨玉听的无语,“嫁了人咋就不能考?要是考上了,那是天大的好事,一家子以后都不用窝在这了,不比啥都强?”
  蒋花婶子不赞同,一只拳头捶着另一只手掌说道:“话不是你这样说的,这要是考出去了,还能看得上村里的男人?那家庭不就散了?好好的家,硬生生就被高考拆散了。”
  “男人没本事,还怪女人有出息?死死的把人按在地上和他一起趴着,就是好?不让她参加高考,以后她得恨他一辈子,就算把人留下了,以后那日子也过不好。”
  蒋花婶子瞅她半晌,一时半会儿被噎的说不出话来。
  她依旧不服输,“女人要本事干啥?男人才是一家之主,嫁啥样的人过啥样的日子,少作闹,这家里才能好。”
  姜馨玉听的糟心,“婶子的意思是女人就不能有本事?结了婚嫁了人就得看男人脸色过日子?那结婚干啥呀?自己要是有本事,还要结婚看男人脸色过日子,那不是脑子有问题?”
  蒋花婶子连忙道:“你说的对,我的意思就是这样的,桂丽要是真考上了,她以后肯定比强子有本事,那时候她肯定就不乐意看他脸色过日子了,所以我说就不该让她参加高考,考上了,人就飞走了,强子不就没老婆了?孩子也没娘了!”
  姜馨玉:“…!”
  很完美的闭环,和这婶子讲话,她得气出心脏病。
  她知道不止蒋花婶子这么想,村里大部分人都会这么想,有的是和蒋花婶子一样的思想,也有那怕别人家的人有出息了,见不得别人好的。
  王寡妇瞅着姜馨玉的脸色,赶忙说道:“那鸡你吃不了,盛一半给你妈那送过去。”
  姜馨玉应了一声起身。
  再和蒋花婶子继续争辩下去,她得把人得罪了,这婶子指不定在村里咋编排她,她是不在乎她咋编排她,但再争下去,她得气着她自己。
  陈奕在灶眼里给她烤红薯,见她出来,把红薯拿出来用废报纸包着递给她,“你先闻闻。”
  姜馨玉闻了一下,觉得不会吐,就扒开皮吃了起来。
  吃完红薯端着碗还没出门,就被知青点的知青堵了个正着。
  知青们是来借书的,知青点的书都是有数的,大家伙换着看都不够的,只好想办法到处借。
  “明个儿下午你们跟我们一起去学校,我们能给你们匀出来一套。”
  该有的书俩人都有,俩人都复习的差不多了,能分出去一套。
  知青们喜笑颜开,连连道谢。
  像文桂丽这样在当地成家的女知青数量不少,和她面临相同处境的人也有,她无法帮助每一个人,只能做些给知青们借书的这种小事了。
  <divclass="contentadv">
  时间过的很快,眨眼就进入了十二月份。
  姜馨玉的胃口变好了不少,不过由于之前没吃多少东西,整个人看起来还是瘦了一大圈。
  她的小腹没有任何起伏,看起来就不像是怀孕的人。
  一场大雪后,大家伙终于迎来了1977年的高考。
  这次高考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高考,经过审查和预考筛选后,粗略统计全国也有几百万的考生参加了高考。
  因为试题印量太大,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在全国范围内分发试卷是不可能的,再加上这时候的中小学语文课本都是由各省编写,所以由各省自己出考题。
  外头的雪还没化,蓬松的堆积在树杈上,天地看起来白茫茫的一片。
  姜馨玉她们的考场就在公社,吃完饭,裹上围巾,和大家伙一起去考场。
  光是她们公社的考场,都能看出这次高考的前所未有。
  参加高考的有十五六岁的年轻人,也有四十岁的中年人,夫妻、师生、兄弟姐妹、叔侄同考的现象在眼前上演着。
  第一场考的是语文,一眼看过去,题目是真的不多。
  有解释词语和句子,还有分析诗的含义和体现的精神,还有逐字翻译文言文,剩下的就是作文题了,有两个可选择的题目,题目极具时代特色。
  看到作文题,姜馨玉就笑了。
  陈奕没少让她看报纸和杂志,俩人也经常听收音机,他让她写过、也点评过,现在这题目,真是和他之前出的如出一辙的相似,只要紧扣时代精神,文章不要假大空,下沉到具体的某一件事上来讲,应该能获得不错的分数。
  来到这里两年了,她在农村所经历的一切和平日里读的书籍足够她写好这篇文章了。
  窗外寂静无声,考场内是考生们落笔的沙沙声。
  出考场时,陈奕也正巧从隔壁出来。
  俩人默契的没问考的咋样,因为俩人都知道,这张卷子真的没多少难度,能决定成绩的,也就是作文了。
  高考这么大的事,王寡妇和陈秀云也是在乎的。中午回到学校时,迎接俩人的是热乎乎的米饭和炒菜。
  下午考的是物理和化学,这一天下来,姜馨玉感觉自己考的是不错的。
  第二天早上的数学试卷也挺绝,一共八道大题加一道附加题,其中两道一看就是初中的数学题,至于最后两道大题,那瞬间就上难度了。
  这张卷子,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考八十分应该都是有难度的。
  姜馨玉一题一题认真的做下去,第七题略有困难,最后一道大题倒是解的很快。
  上一章被卡了,估计明天能放出来(ー`)y━~~
  第304章 等通知吧
  前两场考试每科做完都有不少空余时间,数学这一场,这第七道大题硬是让她解到了最后一分钟,她还不确定到底是不是对的。
  至于附加题,涉及超纲的微积分,两个小问中她只解了一问,第二问直接放弃,去耕耘第七题了。
  她这个准备充足的人都如此,坐在公社考场的大部分考生在看到这些题时都想放弃了,那心真是哇凉哇凉的。
  出了考场,见到陈奕,她就想跟他对答案,首要就是倒数两道题。
  等交流完,姜馨玉兴奋的拍拍手,“第七题我的解法和你不一样,但答案是一样的,我真是太棒了。就是最后一道附加题,我就做了一个小题,第二问超出我的知识范畴了。”
  昨天考的物理也有附加题,她看了一眼就没做,因为时间不充足了,她一眼瞅过去感觉压根无从下手。不过她无所谓了,反正除了附加题,大部分她答的都还成。
  跟在俩人身后听着两人说话的考生在怀疑人生。
  为啥别人能做到附加题,他们能做出来的却没几道?
  宋明翰的神情也不怎么轻松,面色凝重的跟在两人身后。他觉得自己可能能得差不多七十分,但听到前头两人的话,他也开始怀疑人生了。
  一抬眼,见姜宝琴正抱着孩子对他招手,他小跑着过去,不满道:“天这么冷,咋把孩子抱过来了?”
  姜宝琴瞅了一眼脸上洋溢着高兴的走过去的姜馨玉,不怎么爽的收回视线,“她拉肚子,我带她来卫生队看看。”
  宋明翰压了压孩子的襁褓,把孩子接过来抱着,问起了孩子的情况。
  “你感觉怎么样?我看从考场里出来的都哭丧着脸。”就姜馨玉笑的高兴!
  宋明翰抱着孩子没有多说什么,他觉得自己考的马马虎虎,比起大部分临时抱佛脚的人应该强不少,但也算不上顶好。
  姜宝琴看着连背影都写着高兴的姜馨玉,心里嫉妒的冒酸水。
  有了上辈子的记忆后,她也一直做着复习的准备,高考恢复后,她也去报了名,在所填的政审材料交上去、又经过一次考试筛选后,她突然没了高考的资格。
  她不知道她被筛下来是因为预考成绩太低还是因为她妈杀人的事,反正她没有参加高考的机会。
  不过没关系,宋明翰不会抛弃她和孩子就是了。
  回到学校宿舍,几个参加高考的老师神情都不怎么好看。
  “太难了吧,最后一道题,我连看都看不懂!”小林老师一拳头捶到了桌子上。
  钟颖说道:“我可能连二十分都考不到,下午的考试我都不想去了。”
  数学成绩那么差,总分也高不到哪里去,反正也考不上。
  姜馨玉收敛了自己的笑意,“数学成绩不是只有你考不好,大家都不好,就把这科踢除,下午的政治好好拿分啊!就差这一哆嗦,万一就考上了呢?你要是不考,才是给别人机会。”
  吴健点头,“就是这个理儿!你不考,别人就比你多一科的分!傻不傻?”
  李师傅知道参加高考的老师不少,饭做的也多,不过份量再多,也还是白菜粉条。
  今天两个妈都没来,陈奕知道姜馨玉现在挑嘴,拿着饭盒去了国营饭店,打了一盒麻婆豆腐和一盒米饭回去。
  姜馨玉吃着米饭,他吃着学校的玉米面饼子,她吃剩下的,他再全部干掉,那是一点都不会浪费。
  下午的政治考完,张华和姜珍珍来了学校。
  姜珍珍对这张数学卷子是服气的,如果单论数学成绩,她觉得自己上大学是无望的。
  <divclass="contentadv">
  “妹夫家不是有缝纫机?我要给小宝改些旧衣服,得在娘家住几天,过两天你姐夫还回去厂子里上班。”
  姜馨玉点点头,“你不用等我们一起回去,我明个还要加试英语,你和我婆婆说一声,她保准让你用。”
  哪怕有两年没有看过英语书,这些字母组成的单词她依然印象深刻。
  英语成绩不计入总成绩,是参考分。
  普通人哪有机会学英语,再说,前些年有条件的人家都学的是俄语,所以这卷子上的内容,有些题目就跟初学英语的小学生试题一样。
  考完试,俩人也没回大队。
  路上都是积雪,骑自行车也有可能滑倒,姜馨玉才懒得折腾,陈奕也怕她摔出个好歹来。
  大白天的,被窝里放着热水袋和热水瓶,她半躺在床上吃着水果罐头。
  虽然高考前也没有多用功,但考完之后心态还是放松了不少,接下来的日子,就等着体检通知呗。
  至于陈奕,正坐在桌前写文章,用心赚稿费。
  之前他虽然说她钻钱眼里了,但自从她怀孕后,他自己就开始写稿子投稿了。
  杂志社刊登了三篇,报社刊登过两篇,稿酬是根据每篇的长度和质量、价值给的。最高的一篇拿了八块,最低的一篇是两块钱,一共赚了二十七块钱,也快顶她一个月的工资了。
  陈奕现在写的这篇就是和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高考相关,也算是有感而发,一口气洋洋洒洒的写了两千多个字才停笔。
  活动了一下脖子,回头就见她又睡着了。
  他给她留了个字条,随即出了门。
  家里的番茄酱现在可以出手了。
  天冷的时候只能吃白菜和萝卜,番茄酱应该会很好卖,也能卖的上价钱。
  骑着自行车到了家,王寡妇正在家里歇着,“馨玉呢?”
  “路太滑,没让她回来。”
  王寡妇没憋住,带着期盼的问道:“你俩考的咋样?”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