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年代好年华 第174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医生给俩人指了方向。
  俩人还没走到地方,就听到了里头传来的让人头皮发麻的呼痛声,她一把抓住了陈奕的手臂。
  陈奕也很心凉,刚才医生的话让他担忧害怕,这边的声音又往他心口捶了一狠狠一下。
  姜馨玉不想受罪,听这声音整个人都不好了,但她愣是等到了里头那个人出来。
  那位年轻的女同志脸色苍白,额上有汗,走路看起来虚弱无力,跟死过一回一样。
  “同志,做手术疼吗?”
  女人迟缓的点点头,“咋不疼呢?”都疼模糊了。
  “那你咋不选择药物流产?”
  女人赶紧摇头,左右张望一圈,附在她耳边小声说:“那可不行,我表姨家的亲戚偷偷的找大夫开了药,大出血没了,而且药物流产不一定能流干净,流不干净又不知道,不是得病就是还得做手术。还是手术安全点,虽然疼,但忍忍就过去了。”
  姜馨玉听的心口发紧,她深吸一口气,拉着陈奕的手出了医院。
  如果要受罪,她宁愿选择就受一次罪。
  第298章 偏心庞丽娟
  医院门口的破花坛上,姜馨玉面色严肃的坐在那。
  陈奕立在她身前,此时他想来根烟。
  “不管男女,咱俩就生这一个,你有没有意见?”
  陈奕认真颔首,“可以。”
  刚才被吓到的不止姜馨玉,他也被吓到了。
  几十年后,临床手术中,剖腹产只算是小手术,妇女生孩子的安全是有保障的,但现在,医院连b超机都没普及,剖腹产手术也不成熟,女性生孩子都是顺产,危险性就大大提高了。
  姜馨玉就是不想多遭罪,药物流产有风险,手术又太疼,如果注定要疼,她只想疼一次。
  既然做了决定,之前那些让她纠结的想法都被她挥散了。
  这个意外到来的孩子也破坏了陈奕的规划。来到这里后,他的想法是,姜馨玉得先娶回家,但孩子,得在俩人的事业和经济基础稳定后才会要。
  不过既然决定留下这个孩子,心态自然就得转变了。
  他一把拉起她,“想吃什么?要不要先去饭店吃饭?一会儿再去百货商店买些想吃的点心。”
  姜馨玉摇摇头,“我这会儿不饿,也不想吃,我们去找那个老中医把把脉吧。”
  姐夫张华那个公社的老中医看起来是有本事的人,当初那药也是他开的,对胎儿有没有影响,他应该最有发言权。
  孩子要留下,就得避免有什么隐患。
  俩人找到老大夫家时,正是中午头,老大夫一家正在吃饭,等了十来分钟,老大夫才出来给她把脉。
  距离她们公社的大夫给她把脉还没过去一个星期,也就三天而已,老大夫当即却肯定的说出了她已经怀孕的事实。
  “月份还浅,一个月左右,恭喜了。”
  陈奕问道:“之前您开的药会不会对孩子造成什么影响?”
  老大夫摇摇头,“放心吧,那药是温补的,不碍事。”
  这会儿没有去县城的车,俩人干脆去了姐夫张华家,准备问问这个公社有没有拖拉机或者毛驴车,能给点钱走小路把俩人直接送回公社。
  俩人今天去了县城就直奔医院,也没来得及去看姜珍珍,结果到张华家时,她两口子也在呢。
  还没进院,就听到了张华她妈庞丽娟的声音。
  “张华都是工人了,还报名考啥大学,你俩孩子都有俩了,一个还小着,还上啥大学?不是瞎折腾是什么?”
  <divclass="contentadv">
  姜珍珍说道:“我们现在只是报名,能不能考上另说,都是高中毕业,试试怎么了?要是考上了,就算再被分配到厂子里,那以后迟早是干部级别,就像现在这个样,一辈子就只能在车间当工人。”
  姜珍珍不确定大学生毕业分配进厂一定就能当干部,但她听小妹说过,大学生毕业就能端起铁饭碗、当国家干部,干脆拿这些话堵她婆婆的嘴。
  她不觉得小妹在胡说,以前公社被推荐出去上大学的学生,毕业了那就是比在地里刨食的强,哪怕上的是中专,进厂也能当干部。
  劳动人民最光荣,但劳动人民最辛苦,工人阶级人人羡慕,在厂子里,都说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但你让坐办公室的和在车间的换,你看有人换不?
  高考的机会摆在面前,如果能改换门庭,她为啥不和张华紧紧抓住呢?
  庞丽娟抱着孩子说道:“你俩就是瞎折腾,现在日子过的好好的,还考啥考?要是考上了,孩子咋办?全扔在家里丢给我?”
  姜珍珍有些气,“我们借妈吉言,要是真考上了,也不让您帮我们看孩子,我们要是都能考上,就算抱着孩子也得去上学。”
  张华提着东西从屋里出来,附和着姜珍珍的话,“妈放心,我的孩子以后不让您受累。”
  庞丽娟的脸色也不好看,“老二,你们听妈一句劝,别瞎折腾了,现在这日子不是挺好?不是妈不想给你们看孩子,老三马上也要结婚了,到时候他媳妇再一生孩子,我哪看的过来。”
  姜珍珍心里特别不舒服,嘴上却笑着说:“妈,你们成天说三弟有出息,毕业就进了市里坐办公室,他为啥能坐办公室?还不是因为上了大学?有个好工作,还能找个城里的媳妇,可比我和张华强不少,您许他上进,还不能让我们也努力努力?”
  张华点头附和,“珍珍说的不错,我们现在努力,也是为了孩子以后能享福。”
  在姜珍珍这段时日的洗脑下,张华已经成功把心偏到他们的小家。
  大哥是长子,以后承担着赡养父母的责任,老四是小儿子,她妈格外偏爱,老三当初被推荐上了大专,如今被分配到了市里坐办公室,是他们最为骄傲的儿子,而他张华,是过去他妈口中最听话的儿子,可也只有听话了。
  庞丽娟被儿媳妇和儿子连着一起堵,恼怒的说道:“那行,说啥都不听,以后甭让我给你们看孩子,今天就把孩子都带走。”
  庞丽娟的心确实是偏的。
  她以前最喜欢老四,因为张超是最小的儿子,嘴巴又甜又会来事,后来娶了潘玉,家里发生了不少事,她才发现小儿子是个独的。可人进去了,见不到面,不知道他过的啥样,她也心疼,慢慢又念起了他的好。
  今年夏天她家老三毕业了,又被分配到了市里,这真是让她家扬眉吐气了一回。现在走出门去,人家也不会拿白眼翻她们了。
  至于老大家,夫妻俩都老实,以后他们也是要指着老大家过活的,老大一家就是没啥说的。
  但就老二一家,自从老二娶了媳妇,老二就不听她的话了,人也变的自私了,就想着自己小家,她还能指望他啥?就连那工作,还要了一百五,让她说,就该免费让出来的。
  要是老二两口子真考上了大学,以后那不是更不好掌控了?
  院里像是在吵架,姜馨玉和陈奕暂时在院门外没进去,直到听庞丽娟说让俩人把孩子都带走。
  俩人对视一眼,默契的抬腿进了院门。
  “婶儿,您要是嫌带两个孩子累,那正好,我妈还挺想外孙的,今天我们就把孩子带回去了,也让您轻松轻松。”
  第299章 不能不计较
  庞丽娟是还没看到人,就听到了姜馨玉的说话声。
  “你们咋来了?”
  姜馨玉信口胡说:“想来这边买点山药。”
  姜珍珍的大儿子已经能走了,姜馨玉招招手让他过来,“来吃糖。”
  等把孩子抱怀里,她笑眯眯的说道:“婶儿把大宝养的真不错,小脸胖乎乎的,看起来也机灵。”
  庞丽娟骄傲,这是她大孙子,她咋能不对他好?紧接着,她就又听到二儿媳的娘家妹妹说:
  “大姐,咱妈也好久没见到大宝了,婶儿都累了这么久了,正好带回咱们娘家,让咱妈稀罕稀罕,以后婶儿也不用受累了。”
  姜珍珍之前正生气,这会正要应声,就被她婆母抢先了。
  “那哪能行?大宝是我家的孙子,带到你们娘家去养算是怎么回事?”
  姜馨玉无辜脸,“不是怕婶儿太累了吗?让您以后好好休息休息,这还不好?”
  庞丽娟拉着脸说道:“抱回去几天可以,过几天就得给我抱回来。”
  姜珍珍之前的气瞬间就消了。
  她知道怎么拿捏她婆母了。
  她婆母是不怎么待见她,但家里的两个孙子全是她生的,就算再不喜欢她,再不重视张华,也不会撇下她自己看着长大的孙子。更别说,她和张华每月都给家里给着钱。
  之前说不给她看孩子,那纯粹就是气话喽。
  虽然想明白了,姜珍珍还是要拿拿乔,“我小妹说的对,妈带孩子挺辛苦的,我先抱回娘家去,家里有人照看着,我也能好好复习,妈也能松快松快。”
  庞丽娟只恨自己先前逞一时口舌之快。
  老大媳妇就会生闺女,老四现在是指望不上了,老三结婚后谁知道生男生女?老二媳妇她不喜欢,但她肚子争气。
  老二家的俩小子她是心疼的,哪能让老二媳妇带回娘家养着,那算是怎么回事?等和姜珍珍娘家人待久了,还是她庞丽娟的孙子吗?
  庞丽娟拉不下脸来说软和话,眼睁睁的看着几个人收拾好东西抱着孩子出了院门。
  人走后没多久,张华他爸回来了,他在院里屋里张望一圈,随口问道:“老二一家呢?”
  庞丽娟拉着脸说道:“俩人作摆着要报名参加高考,我就让俩人把孩子都抱走自己带着去了。”
  张华他爸停止了抽烟的动作,“是人家作还是你作?要是能考上,还不是光宗耀祖的事?”
  庞丽娟不服气,强词夺理:“老二厂子里的工作都找了临时工替着,要是考不上,这工作万一被人顶了呢?”
  张华他爸从鼻孔出了气,伸着手指数落道:“你当我不知道你!”
  “俩人报名参加高考我同意,能不能考上先不说,我支持两人报名,你可别拖人后腿在这关头闹不愉快,影响两人复习。”
  庞丽娟不忿:“高考咋这么容易?你以为谁都像是咱家老三,能有出息的去坐办公室?”
  张华他爸不想搭理她,他记得张华高中的成绩比老三还好,当初会想办法推荐老三去上大专,是因为老二已经上班了。
  “你俩要换山药?我知道谁家有。”张华推着自行车边走边说。
  姜馨玉说换山药本来就是胡诌的,不过想着在首都的姜玉珠,换些山药也行。
  “这会儿公社没车去县城,一会儿咱们咋走?除了班车,这边有没有去县里的驴车或者拖拉机?”
  <divclass="contentadv">
  陈奕牵着姜珍珍的大儿子,张华慢慢骑着自行车,姜珍珍抱着小儿子走在一旁,就一辆自行车,几个人带着小孩实在是不方便。
  “公社到县里,三点多还有一班车,要是等两个多小时,咱们自己都到村里了,我们慢慢走回去吧,路上还能摘点苹果。”张华建议道。
  要是等着坐车去县里,再从县里回公社,也折腾到天黑了,还不如走小路速度快。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