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年代好年华 第125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姜老三瞪了这没种的鳖孙一眼,都这会了,该咋说他不知道啊?再说,在自家门口被堵着进不去,可能吗?那是他压根就没想进去。
  姜老二还算有点头脑,抓住了重点,“公安同志,你听到俺姐夫说哩话了,具体情况俺不清楚,但俺娘是在俺大姐家被这个人打哩,哪有跑别人家打人的?他说啥俺都不信,他们一个大队的也不会帮着我们外村人。”
  “我不管,我娘是被他打成这样的,他得负责!公安同志,我娘的医药费,你们说该不该他出?”
  医药费该刘老三出,这点民警还是认同的,他们看向刘老三。
  刘老三态度很诚恳的说道:“是我过火了,该我负责的我不推辞,我愿意赔,你们看我家有什么都拿走吧。”
  他早就打算好了,让他赔,行啊,得看他有什么不是?他家里啥都没有,钱财谁都找不到,让他赔啥?要钱没有,要命一条,有种就拿去啊!
  等他儿子回来了,找人说一说,把姜家的人吓一吓,这事也就那么过去了。
  李老太一段时间不作妖,我都不恨她了(˙˙)你们还恨不恨?我写的被打的是不是太惨了?
  第217章 刘继发
  刘老三认错的态度挺端正,愿意赔偿的态度摆的也很正。
  奈何掩藏在表象之下的是他一毛不拔心思阴狠的本质。
  “公安同志,我知道今天过火了,也愿意赔偿,可我家里的情况也不好,如果不是没钱,我怎么会自己随便包扎头上的伤口,我的头阵阵的抽疼,不是没钱,我早就去卫生队了。”
  姜老三气死了,“你少在这装,谁不知道你刘老三是咱们公社响当当的人物,你家那大瓦房放在县里也不差,面积可不小,这村里谁家盖的起这么大的瓦房了?”
  刘老三:“我说的句句属实,你们要是不信,就去我家看,有啥值钱的你们尽管拿走。”
  民警和姜家两兄弟还真去刘老三家的大瓦房里头转了一圈。
  这一个院子比的上别人两家院子的大小了,是实实在在的砖瓦房,绝对称得上是十里八村第一家。
  这么气派的大房子,说刘老三没钱,民警都是不信的。
  刘老三使唤自己家的人把厨房的粮食都搬出来了,一袋粗玉米面,小半袋小麦粉,两袋子红薯。
  “地窖里还有白菜和萝卜,你们要是要,就都拿走。”
  姜老三:“谁要你这些东西!你把俺娘打成那样,你得负责!”
  正说着话,一个穿着青灰色中山装、胸前的兜里别着两支钢笔、脚上穿着黑皮鞋的男人进院了。
  男人留着寸头,看起来长的就精神,一双眼很有神,和人对视时眼中有着明晃晃的审视,把人下意识心虚。
  姜老二兄弟和民警就被看的下意识躲避他的目光。
  刘老三的腰都直起来了,嘴角微勾,初露小人得志的嘴脸。他心中欢快的都哼起了歌,今天真是个好日子啊,正想着儿子呢,他这么巧就回家了。
  看到院中央摆放的粮食,刘继发眉心微拧:“爸,这是怎么了?日子不过了?你头上又是怎么回事?”
  刘老三装模作样的叹气:“上午我和人打架,头被对方打破了,那婶子也被我不小心打进医院了,她家人这不是来要赔偿么?咱家又没钱,有啥就拿啥走吧,这不也是没办法么?”
  民警同志已经觉得刘老三这话不对劲了,什么叫“有啥就拿啥走吧”?
  这话好像没问题,但细细品又好像都是问题!
  刘继发这才正咱打量姜老二老三和民警同志。
  他用上位者的语气问道:“谁给你们的权利私闯民宅打劫粮食?”
  民警:“…?”
  我们什么时候打劫了?这帽子扣下来,他们的饭碗都要丢了吧。
  “杨所支持你们这么干的吗?你们都干了多少年的公安了?寻衅滋事打架互殴该怎么处理都不清楚吗?有直接上门为一方抢另一方家里的粮食的?这让我怀疑你们收了他们的贿赂,才会这么办事。我也有理由怀疑,你们联手想对我爸进行讹诈。”
  刘继发的话让民警们半天说不出来一句话。
  他们知道,眼前的人是个扣帽子的高手。
  此时他们才反应过来,刘老三怕是故意的,哪怕他儿子不回来,只要姜家两兄弟今天把这些粮食提走了,他说不定都能给他们扣上个抢劫的帽子。
  这些年的牛鬼蛇神还少么?
  只要想给你戴帽子,就没有戴不成的帽子。黑的说成白的,他们不是没见过。
  刘继发这样看起来就是城里人,说话时身上那股劲儿明摆着告诉他们他是有门路、不好惹的,谁也不想丢工作,他们都有些害怕了,一时半会的没出声。
  姜老二不服,“你不知道情况少在这胡说八道,谁要你家的粮食了,谁抢劫了?你爹把俺娘打的头破血流,这会正躺在医院里,你爹不该负责?”
  怂货姜老三拽了拽姜老二,想让他收敛点。
  他们就是升斗小民,能和谁斗?能斗的过谁?可能人家一句话,他们就要倒霉了。
  面对愤怒的姜老二,刘继发依然淡定,“寻衅滋事打架互殴,章程上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你们的娘伤了,我爹也伤了,有错也是双方都有错。该怎么处理,你们都不该来抢粮食,这不符合规定,你们勾结在一起,我是可以向上反应的。”
  姜老二不知道他到底啥意思,“章程上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到底是要怎么处理?怎么一个章程?
  这人说话绕来绕去的,好像说了不少,可他整不明白他到底啥意思。
  听不懂他说的啥,但姜老二确实是被愰到了:“你就算是文化人也别想赖掉这事,如果派出所不为俺娘做主,俺就去上头告状。”
  上头在哪,姜老二并不知道,不过不妨碍他嘴上这么说。
  民警:“我们今天就是来了解一下情况,可没想抢劫,你就算告诉杨所,我们没做过就是没做过,李大娘那边我们还要去看看具体情况,后头的事,咱们都按章程来!”
  俩人也不知道是啥章程,不过此时为了面子也得撑着。
  大队里发生寻衅滋事打架互殴这种事很少会找到他们,毕竟路途不近,他们内部自己就解决了。
  而他们解决过的这种“案件”,都是看伤者状况视情况而定,打死人了的,必须抓起来木仓毙,至于没死人的状况,有经过他们调解双方协商各付各的,也有伤的轻的给伤的重的负责。
  刘老三他儿子一口一个章程,他们干了好几年了,处理这种程度不一的纠纷哪来的固定的写在纸上的章程?不都是看情况而定?
  今天他们来就是先了解情况,本来被刘老三良好的态度给迷惑,到现在才知道,这父子二人就不是好惹的,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被戴个帽子,俩人且阴着。
  民警和姜老二老三走了,路上姜老三问民警刘老三家到底会不会赔偿。
  民警摇摇头,“看他们的态度,我看估计悬,看你妈到底伤的什么样,这种事,你们可以自己协商的。”
  刘继发的态度让他们也发怵,生怕得罪了人弄丢饭碗。
  “看你们娘到底伤的啥样了,要是不严重,我看也不能把他咋着。”
  第218章 办公室里
  姜老三皱着眉回到家,看到肚子凸起的姜宝琴,他有些不耐烦的说道:“你回来干啥?”
  姜宝琴下午听说了她奶和刘老三的事,就回来打听情况了。
  提起刘老三,她就想起上辈子发生的一件轰动十里八乡的案子。
  刘老三家的地窖里,藏着一个妇女,被他囚禁锁在地窖里好几年,人都疯傻了,还是他小儿媳举报的。
  最重要的是,刘老三家因那事被搜查时,还被翻出了不少值钱的好东西。
  刘老三进去的时候是在几年后,但具体的年份她记不清了,就是不知道那位妇女同志现在在不在刘老三家的地窖里。
  这辈子很多事都和以前不一样了,陈奕没死,姜馨玉和他谈婚论嫁了,宋明翰成了她丈夫,姜馨玉还当上了老师,大娘陈秀云上辈子没被刘老三看上过,也没闹出这档子事,她奶可是身体健康的活到八十多呢,可没头破血流的躺进医院里。
  姜宝琴惦记刘老三家那些好东西,试探着说道:“爸,我听过一件事,不知道是真是假,要是真的,刘老三得倒霉。”
  姜老三瞟了一眼她,不以为然的说:“啥事啊?”
  “你去打听打听,前进大队是不是失踪了一个妇女,叫田妮。”
  不知道人现在有没有被刘老三囚禁,还是先打听清楚情况。
  张凤梅斜眼:“打听这干啥?和刘老三啥关系?”
  姜宝琴觉得自己爸干事不行,人也没她舅能干,她舅上辈子在改革开放后也是挣上过钱的,人挺能干。
  “让俺爸先去打听田妮。”
  其他事,都得等这消息打听后再说。
  刘老三家,刘老三抽着烟且得意着呢。
  刘继发看到他爹那样,说道:“你也去县医院躺两天,她要是死不了,咱们也不用赔。”
  说到这,刘继发顿了顿,“你没把人往死里打吧?”
  刘老三不以为然的哼道:“被夏东民那狗日的带走前她还能打那姜翠翠呢,人应该没事。”
  “说起来这事也是姜翠翠那婆娘惹出来的,她不给我介绍她娘家弟妹,我哪能惹这一身骚!以后她也别想落着好!”
  刘继发知道自己爹是个什么样的人,说多少遍都改不了他的本性,他干脆也不说。
  “我拿些东西,明天就得走,剩下的事不用我教你怎么做吧?”
  刘老三见他往柴房去,赶忙跟上。
  俩人下了地窖,刘继发闻到空气中的味道就想吐,他打着手电筒看到底下蹲着一个蓬头垢面衣不蔽体的女人,皱了皱眉,不满说道:“这是什么?赶紧给我弄走,她大喊大叫被人听到了怎么办?”
  刘老三踹了踹那女人,说道:“这小娼妇敢骂我,我就给她点颜色瞧瞧,你放心,她再怎么叫外头都听不到。”
  刘继发忍了忍,懒得管这事,拿完要去送礼的东西就上去了。
  村里的风云姜馨玉还不知道,她们学校里吴健和宋桂芳的事还没完。
  哪怕朱林他妈和朱林受到了教育,但朱家人是真的很能跳。
  宋桂芳的前弟妹在星期二中午放学时当着所有师生的面在学校门口一通输出,骂宋桂芳不要脸,还没离婚的时候就和别的男人不清不楚,骂她心思歹毒,把丈夫和婆婆都告进去了。
  姜馨玉又丰富了一通骂人的词汇,她就整不明白了,这些骂人的难听话都是谁发明的,骂起来一套一套的,配合着本地口音,直叫听的人脑袋嗡鸣。
  朱家人这做派,让姜馨玉以为宋桂芳刨了朱家的祖坟。
  至于么?多大仇多大怨要这么整一个人。好歹以前还是一家人,有必要搞成仇人吗?
  朱家人的操作把宋桂芳的脸在地上踩了又踩,都跐烂了。宋桂芳当天下午就在宿舍里躲着,姜馨玉还给她代了课。
  办公室里,老师们也难免议论的。
  吴健最近总是沉着个脸,钟颖的情绪也好不到哪去。
  其他老师讨论也都是趁俩人不在的时候。
  “你们说宋老师以后还怎么在学校呆?朱家那媳妇的话肯定已经传遍了学生耳中,以后她还咋上课?”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