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女知青奋斗记 第86节
“孩子,这些年是我们楚家对不住你和孩子。搭上了那样一个妈,席江也是命苦的,不过你放心,以后她都影响不到你们了,这些东西是我们给席江准备的,你们以后好好过日子。奶奶也没有其他要求,只是我们老人,没多少日子了,想见见两个孩子。”
楚奶奶笑着递过一张红色的礼单,老爷子看着花团锦簇,但他不少战友都牺牲在战场上,要顾着这些兄弟的家人,根本没有多少盈余。好在她嫁妆还算丰厚,老爷子明理,再困难的时候都不愿动这些,她便留下来,小部分给了大孙子生的重孙重孙女,大部分给了楚席江。
“等忙完这阵,我带着两个孩子过来迎亲。”木月本就是个心软的人。她知道在过去的这些年,眼前的两位老人其实也不太希望楚席江和她在一起,他们也接受不了入赘,不然单靠一个陈如华,哪怕她以死相逼也折腾不了这么久。
但这两位老人确实对楚席江很好,既然决定继续在一起,木月也能放下这些恩怨。
婚礼过后,楚席江彻底成了木家堡的人。他毕业后本就在白氏集团工作,婚后,白露把他调回来,负责木家堡这边的部分事宜,这对分别多年的苦命鸳鸯,终于能够好好在一起。
也是这一年,薛奶奶在一个温暖的冬天去世。遗憾的是她没有等到薛承曦,庆幸的是,木月和孩子终于不再是一个人,她是传统的老人,很看重这点。
木月楚席江和白露带着孩子们送老人上山,不到半年,痛失老伴后精神一直不好的薛爷爷也与世长辞。
九十高龄的木年送走两位亲家后消沉了很久,白露和木月不得不放下手里的事情陪伴这她,生怕她撑不住。
第160章 得罪所有商人也要做的事
木年熬过了这个坎。
病了一场后,她又好起来,因为习武锻炼和养身丸的关系,脱离了疾病的木年又变成一个精神抖擞的老太太,每天提着鞭子领着四个孩子在木家堡遛弯,偶尔后面还跟着一只白虎。
白露也没有一直待在木家堡,九个省的制药厂都有人负责,运行起来之后白露便没有去看过,如今有了时间,她便开始了巡查之路。厂里的运作要看,种植基地要看,一个县要停留大半个月愣是花了两年时间,才完成这次巡视。
好在结果还行,虽然有少数几个人,在独自掌权后沉迷于利益,触碰到了白露的底线,被她处理了,但大部分跟着她的老人,还是信得过的。
等睿瑜兄妹上三年级的时候,木家堡学校培养出来的中医类专业生越来越多,木家堡名下的几处医院医疗资源过甚。
这个时候,国内并不太平,国有工厂的弊端在那里,成为了这个国家的负担。
比如说白露出生的纺织厂,一个厂从上到下都在混日子。生产出来的布料花样老旧竞争不过新建的私人工厂,单子被一笔笔抢走,接到单子后工人也不上心,厂里用的都是老机器,这种机器在漏线跳线的时候并不会停下来,需要工人时时刻刻盯着,一旦有瑕疵便主动暂停机器。一笔订单要生产出来大量的瑕疵品。
以前大家买布买衣裳要靠着布票,只能去供销社,瑕疵品也能卖,只是价格低些。但如今票证取消了,各种布店裁缝店如雨后春笋般开起来,外企工厂的机器能生产出更低廉更精美的布料,纺织厂完全竞争不过。
如果厂里领导有魄力些,愿意开拓创新,愿意转型,那厂子还有路走。但纺织厂不是,现任石厂长搞阴谋诡计是一把好手,实际能力却不及老厂长一半。
厂里收入一天天减少,工人们的工资却随着工龄增加涨上去,厂里入不敷出,在拖欠了一年工资之后,厂里不得不宣布破产,打算把厂里的资产卖了来给员工开工资。
国企破产、员工下岗,这是时代的阵痛,谁都没有办法。
这个时候也是外企进驻最多的时候,很多外企、私企靠贿赂厂里领导的方式,让他们把国家财产贱卖,然后又贪污了国家给工人的补贴费用,不知道逼死了多少人。
贪官的儿女拿着工人们的血汗钱在国外挥霍,工人们冻死饿死了只能咒骂国家。
白氏集团这些年一直发展霜露,积攒了大笔资金,并未置房置地,等的就是这个时候,她不愿意让事件重演。
这一年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当选上代表的白露在会议上提起了这个问题,她建议国家组成调查团,要清晰明确的调查每一个工厂拥有的固定资产价值,尤其是厂房地块,这些资产必须登报确认,设置最低出售价后才能由其他企业竞拍,而拍卖后的款项将由当地财政首先发放拖欠工人们的工资以及安置金。
白露这个提议一出来,在场的有经商的代表暗地里的目光几乎要把她射穿。他们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人,坑别人的时候连自己一起坑了。
这个提议受到了领导们的重视,目前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国有工厂、集体工厂都在亏损,那么多工人,国家确实安置不过来。所以卖厂自救是上面允许的,只是这些事情是地方官员在管理,中央这边在此时此刻确实没有出台相关的政策。
“以林市纺织厂为例,林市纺织厂虽然入不敷出好几年,但纺织厂占地上千亩,按照林市地皮的价格,仅仅是这块地,就价值1.1亿,加上厂里的其他资产,价值在1.3亿左右,但是据我得到的消息,石厂长在和倭国外商商谈,暂时拟定的合同是两千三百万,理由是厂子太大,如果要价太高,无人接手。各位代表觉得,真的无人接手吗?如果这个两千三百万的价格公布出去,这个厂,会没人买吗?”
这怎么可能!改革十来年了,全世界不少富商都看到了华国的潜力,每年大把来投资的华人华侨、外商,国家欣欣向荣的发展。当年他们最困难的时候都没有把地皮贱卖,如今又哪里需要。
白露拿出来的资料真实齐全,林市纺织厂一下子便扬名了。
白露和石厂长的恩怨可以追溯到白薇薇那一辈去,他把妹妹石秀的死亡推到了白薇薇上,一直想对白家报复,后来白露和胡家做了交易,他拿白露没有办法。
这次的事情,恰好就是胡家的那位嫂子无意中看到资料,心中气愤不过便透露给老厂长,最后找到白露这里来的。
抗战时期,胡家出过三位烈士,作为厂长夫人,胡阿姨知道这个厂的具体价值,她实在受不了她的丈夫竟然要和倭国商人勾连,把纺织厂贱卖。
他们原本的意思是希望白露把厂子买下来,毕竟这原本就是白家上交的厂子,按照政策,白露回购是有优惠优先政策的。但白露直接以纺织厂为例子,把地方官员和各厂长瞒上欺下的事情摆到了如此严肃的场合。
“我是一个商人,商人以利为先,我自然想挣钱。但在此之前,我首先是个华国人,国家强大,我们这些商人在面对外商的时候底气才能十足,做人要有基本的底线,这样坑害国家坑害人民赚来的钱我用着于心不安。
更何况大家要知道,眼下能接手这些资产的国内商人其实不多,更多的还是外资华侨和港澳台商人。”
不管是领导还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们,都被1.3亿和两千三百万这两数字吓到,虽说水至清则无鱼,但这还不到零头啊!这些人怎么敢!他们怎么敢啊!
“查?这件事必须彻查!”
这是所有人的心声,为了避免夜长梦多,下面得知消息后连夜签约,代表团当天便完成了表决,政府部门临时给各省市下达文件所有国有工厂的出售必读等待国家相关法案出来,从今天开始,在法案出来之前签订的所有合约都将作废。
这个条约不知道让多少人睡不着,尤其是那些已经收了钱的厂长,仿佛看到了自己头上悬着的钢刀。
会议结束之后,黄文明来找白露。
“你呀你呀!你说说你!你怎么那么敢!晓不晓得这消息一传出去要有多少人恨你?那些人报复起来手段可是残忍得很!”
断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白露此刻断的可不是一人两人也不是普通人的财路。
“在我出发之前,木家堡已经森严戒备了。老黄,有些事情,总要有人去做的,如果大家都害怕,那么历史只会朝着它既定的方向走,谁都改变不了。”
重头再来说着容易,但是对于那些在国企安稳了一辈子的工人来说,他们已经不年轻了,文化程度不高,会的东西单一,随着社会的发展,能留给他们的工作岗位很少很少。
他们抢不过年轻人,如果连安置费都被人贪污了,那对于他们来说太残忍了。
而且他们也不是一直磨洋工的,刚刚建国那些年,这些工人们敢打敢拼,在工厂赶货的时候,加班加点熬夜对于他们来说是家常便饭。只能说,十年运动的影响太大了,但工资稳定,福利稳定,每次做多做少都没有区别的时候,出现如今的情况是必然的。
黄文明没有再说话,也不是第一天认识白露了,他自然知道,她的爱国之心有多强烈,自从霜露走上正轨后,白氏集团每年的税收从来没有掉过前十,近几年甚至上过前三。
白露没有用任何避税手段,挣了多少钱,该上多少税便认真上多少税。
不管下面如何抗议,白露的提议还是得到了领导和代表们的认可。
白露被无数商人咒骂,他们甚至想联合起来针对白露。
但此时的白氏集团,并不是那么容易针对的。
原材料方面,白氏集团采用的是和农户签约的模式,生产方面,他们的厂房机器都是自己的,工人多为退役军人,销售方面,药品走的大部分是医院的路子,且都纳入了医保。要是不开白氏的药,老百姓都不同意,而霜露集团饿产品出口几十个国家,一直都供不应求,根本限制不住。
一个集团,上得领导欣赏,下得人民拥护,他们想打歪主意,难上加难。
虽然这些商人讨厌白露,但全国各地的工人却巴不得把白露供起来。随着代表们的归乡,白露在会议上的那些话都被传扬了出去。普通工人不清楚他们的厂子值多少钱,有没有人接手,白露举出了林市纺织厂的例子,用清晰的面积和金额来给大家做模板,让每一个工人都心里大致有数。
因为城市的大小和地里位置自然不可能完全相同,但是如林市纺织厂这样不足五分之一的闹剧,工人们首先就不会答应。
而各地政府,也把目光放到了这些被拖欠的工人上面来,面积太大的,地皮买不起可以先把其他东西拆分卖了,一个人买不起可以把厂子划分成几个区域来买,甚至对于国内的个体户,政府给出了分期付款的优惠,只要能先拿出安置工人的款项,剩下的,可以再三年内还清,银行这边也给出了各种贷款优惠。
白露趁着这个东风,在全国大大小小的城市都买了地皮。
时机成熟,白氏华安堂,应该出来和全国人民见面了。
作者有话说:
其实这段我还是写的保守了,某女星母亲把仅地皮就值23亿的国有资产,以六千多万的价格卖了,并且就连这六千多万也没有到工人手里,寒冷的冬天,不知道害了多少人。
第161章 日新月异的华国
华安堂是中医馆,虽然在白露的努力下,中药的名声在华国人民乃至国际上都取得了一定的信任度,但是中医的情况在过去的这些年依旧不容乐观。
无数老中医在运动时期被迫转行或者逝去,中医出现了断层,还有很多人打着“中医”“道医”的名号招摇撞骗。老百姓们目前对于中医的态度就是:他们知道又厉害的中医,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白露白医生,但是好的医生离他们太遥远,他们周围还是骗子居多。所以,在老百姓们生病的时候,他们更多选择去看西医。
全国范围内,也只有姚县和周边的县城是例外了。
但现在不同了,木家堡这边前几届的学生已经培养出来,中医协会那边一些家族传承人的弟子们也在这几年出师,有真才实学的医生越来越多。
华安堂从购买地皮到建设房屋这些事情,白露都交给了各省的负责人去做,她目前主要的工作是对到华安堂求职的医生们进行审查。
没错,除了自己培养的医生外,白露公开对全国所有的中医进行招聘,目前所有省的重点城市均有华安堂筹备,中医们可以在当地进行应聘。
白露始终坚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华国历史上中医曾大放异彩,各家自由所长,把这些人集中在一起,谁知道会碰撞出怎么样的火花呢?
华安堂给出的待遇很好,虽然基本工资和大部分医院的医生工资差不多,但是华安堂的福利待遇好。
白露给华安堂设置的工作制度是五天八小时,但大家都知道,在医院这种地方,是不可能做到准点下班的。所以,但凡医生们超过这个时间,便算加班,十分钟以上便开始计时,加班工资是时薪的三倍。
在职医生的直系亲属在白氏名下的所有医院和华安堂治疗,除了部分名贵药材和保健品外,享受两折待遇,华安堂提供宿舍,工作满20年分房,子女可以免费进入白氏旗下的学校进行就读。
虽然这个时候国家开始了义务教育,但是大部分中医还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把衣钵传承下去,继续走学医的路子,白氏旗下的中医专科学校,对他们的吸引力还是很大的。
最吸引他们的是,华安堂这边每年会选择一部分医生去木家堡进修,且他们退休后可以选择进入白氏旗下的学校授课,也可以选择进入白氏疗养院养老。
白氏集团这边还有扶持项目,如果招收进来的医生们创造出新的有效方子或者自家祖传方子想要发扬光大,白氏集团有一套完整的扶持、合作计划。
报名的人很多,木家堡派过来的医生会进行初选,剔除掉滥竽充数的,然后由白露来面试。能独立行医的白露会直接通知他们去办手续上班,而一些基础学得扎实但还有欠缺,暂时不能独立行医的,白露也会推荐他们到木家堡或者中医协会名下的培训学校进行深造。
这一忙,便忙了三年,白露在全国范围内开了三百多家华安堂,得益于她和木家堡的名气,这些华安堂经营得还不错。最大的改变就是之前大家得了感冒这样的小病痛会去诊所,而这时期的诊所,不管感冒还是拉肚子,大部分医生都是开一张抗生素的方子让输液,而现在,如果他们所在的城市里有华安堂,他们会选择去华安堂。
还有一些老人,他们不喜欢体检,觉得西医的体检都是冷冰冰的机器,他们害怕去医院,几十年也不去体检一次。华安堂这边开设的“平安脉”很得他们喜欢,每天都有很多老人过来让医生把脉,看看自己的身体有没有问题。
在白露忙着开华安堂的这几年里,国内的变化称得上是日新月异。
国企破产、员工下岗这一件事,从第一家厂子开始售卖到最后一家,原本这个阶段是有近十年时间的。但这一次,这个情况发生了极大的改变。
黑玉草为国家创造外汇的同时,也为国家换回来不少机械生产线。而国有工厂走到最后变成国家的累赘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便是管理层多是十年运动期间上去的,如今这些新的生产线,上面的领导不可能在明知国企有这样那样毛病的情况下拿给他们做。
所以这些工厂多是重现组建的,这些厂子都发展得不错,他们提供了不少工作岗位。
而因为黑玉草了来到华国的商人比白露穿越后的那一世要多很多,他们看中了华国的商机,多多少少也投资了一些企业。加上国内自己人开办的工厂,工作岗位提高了很多。
且在白露穿越的那一世,这几年国内的工人工资差距巨大,在新发展的沿海地区,一个小工厂的工资能开到大几百块,但是在大部分省市,工人的工资竟然还没有过百。
而首先打造出连锁这个概念的白氏集团打破了这个壁垒,白露开的工资一直很高,随着她企业的一步步扩大,其他厂子再想以低廉的工价聘用员工,便不太可能。这个时期内,少了很多靠小作坊赚取暴利的暴发户,但是普通工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一截。
虽然私企工作比国有工厂辛苦很多,要加班加点,质量也要严格把控,但是对于贫穷的大众来说,他们更喜欢高付出高回报,能挣钱谁也不乐意磨洋工。
一旦改变了自己拖拉思想的下岗职工,其实也不是完全没有竞争能力,他们的经验和熟练度在那里。
所以,国企转型、破产、工人下岗这个浪潮虽然提前爆发,但是结局又比白露穿越的那一世好了太多太多。
中央调查团的高压政策让地方官员和厂领导不敢肆意妄为,哪怕他们还有私心,但是至少没有闹出工人因为拿不到工资而饿死冻死甚至去偷盗抢劫的事情来。
而手里有了安置费的工人们也不再像之前那样惶然,人没有走到绝路便不至于做出极端的事情来。这个时候社区和妇联行动起来,给大家做劝慰鼓励,有不少人便试着去寻找新的工作。虽然不是所有人都能有一个好的结局,但总体来说,这个坎是相对安稳的渡过的。
岁月匆匆而逝,时间一下子来到千禧年后,如今的白露年近半百,而木年,已经是百岁老人了。
这个时候,白氏成了真正的庞然大物,而白露,也在这个时候歇下来。
她再次回到木家堡,木年年过百岁,身体出现了佝偻,但精神依旧不错。
“你们这些孩子呀,说是回来歇息,还不是天天抱着手机电脑在看,年过半百了露露,该交给孩子们的事就交给孩子们去做,不要太累着自己。”
木年用不来手机,小老太太如今依旧每日里提着鞭子领着老虎在寨子里溜达。看着年轻人们个个手机不离手,忍不住吐槽道。
“是纪红那孩子给我发信息呢,您也晓得,这孩子有多粘人,如今放她出去统管大局,她心里委屈呢,又怕自己做不好,什么事都要发信息和我分享。”
楚奶奶笑着递过一张红色的礼单,老爷子看着花团锦簇,但他不少战友都牺牲在战场上,要顾着这些兄弟的家人,根本没有多少盈余。好在她嫁妆还算丰厚,老爷子明理,再困难的时候都不愿动这些,她便留下来,小部分给了大孙子生的重孙重孙女,大部分给了楚席江。
“等忙完这阵,我带着两个孩子过来迎亲。”木月本就是个心软的人。她知道在过去的这些年,眼前的两位老人其实也不太希望楚席江和她在一起,他们也接受不了入赘,不然单靠一个陈如华,哪怕她以死相逼也折腾不了这么久。
但这两位老人确实对楚席江很好,既然决定继续在一起,木月也能放下这些恩怨。
婚礼过后,楚席江彻底成了木家堡的人。他毕业后本就在白氏集团工作,婚后,白露把他调回来,负责木家堡这边的部分事宜,这对分别多年的苦命鸳鸯,终于能够好好在一起。
也是这一年,薛奶奶在一个温暖的冬天去世。遗憾的是她没有等到薛承曦,庆幸的是,木月和孩子终于不再是一个人,她是传统的老人,很看重这点。
木月楚席江和白露带着孩子们送老人上山,不到半年,痛失老伴后精神一直不好的薛爷爷也与世长辞。
九十高龄的木年送走两位亲家后消沉了很久,白露和木月不得不放下手里的事情陪伴这她,生怕她撑不住。
第160章 得罪所有商人也要做的事
木年熬过了这个坎。
病了一场后,她又好起来,因为习武锻炼和养身丸的关系,脱离了疾病的木年又变成一个精神抖擞的老太太,每天提着鞭子领着四个孩子在木家堡遛弯,偶尔后面还跟着一只白虎。
白露也没有一直待在木家堡,九个省的制药厂都有人负责,运行起来之后白露便没有去看过,如今有了时间,她便开始了巡查之路。厂里的运作要看,种植基地要看,一个县要停留大半个月愣是花了两年时间,才完成这次巡视。
好在结果还行,虽然有少数几个人,在独自掌权后沉迷于利益,触碰到了白露的底线,被她处理了,但大部分跟着她的老人,还是信得过的。
等睿瑜兄妹上三年级的时候,木家堡学校培养出来的中医类专业生越来越多,木家堡名下的几处医院医疗资源过甚。
这个时候,国内并不太平,国有工厂的弊端在那里,成为了这个国家的负担。
比如说白露出生的纺织厂,一个厂从上到下都在混日子。生产出来的布料花样老旧竞争不过新建的私人工厂,单子被一笔笔抢走,接到单子后工人也不上心,厂里用的都是老机器,这种机器在漏线跳线的时候并不会停下来,需要工人时时刻刻盯着,一旦有瑕疵便主动暂停机器。一笔订单要生产出来大量的瑕疵品。
以前大家买布买衣裳要靠着布票,只能去供销社,瑕疵品也能卖,只是价格低些。但如今票证取消了,各种布店裁缝店如雨后春笋般开起来,外企工厂的机器能生产出更低廉更精美的布料,纺织厂完全竞争不过。
如果厂里领导有魄力些,愿意开拓创新,愿意转型,那厂子还有路走。但纺织厂不是,现任石厂长搞阴谋诡计是一把好手,实际能力却不及老厂长一半。
厂里收入一天天减少,工人们的工资却随着工龄增加涨上去,厂里入不敷出,在拖欠了一年工资之后,厂里不得不宣布破产,打算把厂里的资产卖了来给员工开工资。
国企破产、员工下岗,这是时代的阵痛,谁都没有办法。
这个时候也是外企进驻最多的时候,很多外企、私企靠贿赂厂里领导的方式,让他们把国家财产贱卖,然后又贪污了国家给工人的补贴费用,不知道逼死了多少人。
贪官的儿女拿着工人们的血汗钱在国外挥霍,工人们冻死饿死了只能咒骂国家。
白氏集团这些年一直发展霜露,积攒了大笔资金,并未置房置地,等的就是这个时候,她不愿意让事件重演。
这一年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当选上代表的白露在会议上提起了这个问题,她建议国家组成调查团,要清晰明确的调查每一个工厂拥有的固定资产价值,尤其是厂房地块,这些资产必须登报确认,设置最低出售价后才能由其他企业竞拍,而拍卖后的款项将由当地财政首先发放拖欠工人们的工资以及安置金。
白露这个提议一出来,在场的有经商的代表暗地里的目光几乎要把她射穿。他们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人,坑别人的时候连自己一起坑了。
这个提议受到了领导们的重视,目前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国有工厂、集体工厂都在亏损,那么多工人,国家确实安置不过来。所以卖厂自救是上面允许的,只是这些事情是地方官员在管理,中央这边在此时此刻确实没有出台相关的政策。
“以林市纺织厂为例,林市纺织厂虽然入不敷出好几年,但纺织厂占地上千亩,按照林市地皮的价格,仅仅是这块地,就价值1.1亿,加上厂里的其他资产,价值在1.3亿左右,但是据我得到的消息,石厂长在和倭国外商商谈,暂时拟定的合同是两千三百万,理由是厂子太大,如果要价太高,无人接手。各位代表觉得,真的无人接手吗?如果这个两千三百万的价格公布出去,这个厂,会没人买吗?”
这怎么可能!改革十来年了,全世界不少富商都看到了华国的潜力,每年大把来投资的华人华侨、外商,国家欣欣向荣的发展。当年他们最困难的时候都没有把地皮贱卖,如今又哪里需要。
白露拿出来的资料真实齐全,林市纺织厂一下子便扬名了。
白露和石厂长的恩怨可以追溯到白薇薇那一辈去,他把妹妹石秀的死亡推到了白薇薇上,一直想对白家报复,后来白露和胡家做了交易,他拿白露没有办法。
这次的事情,恰好就是胡家的那位嫂子无意中看到资料,心中气愤不过便透露给老厂长,最后找到白露这里来的。
抗战时期,胡家出过三位烈士,作为厂长夫人,胡阿姨知道这个厂的具体价值,她实在受不了她的丈夫竟然要和倭国商人勾连,把纺织厂贱卖。
他们原本的意思是希望白露把厂子买下来,毕竟这原本就是白家上交的厂子,按照政策,白露回购是有优惠优先政策的。但白露直接以纺织厂为例子,把地方官员和各厂长瞒上欺下的事情摆到了如此严肃的场合。
“我是一个商人,商人以利为先,我自然想挣钱。但在此之前,我首先是个华国人,国家强大,我们这些商人在面对外商的时候底气才能十足,做人要有基本的底线,这样坑害国家坑害人民赚来的钱我用着于心不安。
更何况大家要知道,眼下能接手这些资产的国内商人其实不多,更多的还是外资华侨和港澳台商人。”
不管是领导还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们,都被1.3亿和两千三百万这两数字吓到,虽说水至清则无鱼,但这还不到零头啊!这些人怎么敢!他们怎么敢啊!
“查?这件事必须彻查!”
这是所有人的心声,为了避免夜长梦多,下面得知消息后连夜签约,代表团当天便完成了表决,政府部门临时给各省市下达文件所有国有工厂的出售必读等待国家相关法案出来,从今天开始,在法案出来之前签订的所有合约都将作废。
这个条约不知道让多少人睡不着,尤其是那些已经收了钱的厂长,仿佛看到了自己头上悬着的钢刀。
会议结束之后,黄文明来找白露。
“你呀你呀!你说说你!你怎么那么敢!晓不晓得这消息一传出去要有多少人恨你?那些人报复起来手段可是残忍得很!”
断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白露此刻断的可不是一人两人也不是普通人的财路。
“在我出发之前,木家堡已经森严戒备了。老黄,有些事情,总要有人去做的,如果大家都害怕,那么历史只会朝着它既定的方向走,谁都改变不了。”
重头再来说着容易,但是对于那些在国企安稳了一辈子的工人来说,他们已经不年轻了,文化程度不高,会的东西单一,随着社会的发展,能留给他们的工作岗位很少很少。
他们抢不过年轻人,如果连安置费都被人贪污了,那对于他们来说太残忍了。
而且他们也不是一直磨洋工的,刚刚建国那些年,这些工人们敢打敢拼,在工厂赶货的时候,加班加点熬夜对于他们来说是家常便饭。只能说,十年运动的影响太大了,但工资稳定,福利稳定,每次做多做少都没有区别的时候,出现如今的情况是必然的。
黄文明没有再说话,也不是第一天认识白露了,他自然知道,她的爱国之心有多强烈,自从霜露走上正轨后,白氏集团每年的税收从来没有掉过前十,近几年甚至上过前三。
白露没有用任何避税手段,挣了多少钱,该上多少税便认真上多少税。
不管下面如何抗议,白露的提议还是得到了领导和代表们的认可。
白露被无数商人咒骂,他们甚至想联合起来针对白露。
但此时的白氏集团,并不是那么容易针对的。
原材料方面,白氏集团采用的是和农户签约的模式,生产方面,他们的厂房机器都是自己的,工人多为退役军人,销售方面,药品走的大部分是医院的路子,且都纳入了医保。要是不开白氏的药,老百姓都不同意,而霜露集团饿产品出口几十个国家,一直都供不应求,根本限制不住。
一个集团,上得领导欣赏,下得人民拥护,他们想打歪主意,难上加难。
虽然这些商人讨厌白露,但全国各地的工人却巴不得把白露供起来。随着代表们的归乡,白露在会议上的那些话都被传扬了出去。普通工人不清楚他们的厂子值多少钱,有没有人接手,白露举出了林市纺织厂的例子,用清晰的面积和金额来给大家做模板,让每一个工人都心里大致有数。
因为城市的大小和地里位置自然不可能完全相同,但是如林市纺织厂这样不足五分之一的闹剧,工人们首先就不会答应。
而各地政府,也把目光放到了这些被拖欠的工人上面来,面积太大的,地皮买不起可以先把其他东西拆分卖了,一个人买不起可以把厂子划分成几个区域来买,甚至对于国内的个体户,政府给出了分期付款的优惠,只要能先拿出安置工人的款项,剩下的,可以再三年内还清,银行这边也给出了各种贷款优惠。
白露趁着这个东风,在全国大大小小的城市都买了地皮。
时机成熟,白氏华安堂,应该出来和全国人民见面了。
作者有话说:
其实这段我还是写的保守了,某女星母亲把仅地皮就值23亿的国有资产,以六千多万的价格卖了,并且就连这六千多万也没有到工人手里,寒冷的冬天,不知道害了多少人。
第161章 日新月异的华国
华安堂是中医馆,虽然在白露的努力下,中药的名声在华国人民乃至国际上都取得了一定的信任度,但是中医的情况在过去的这些年依旧不容乐观。
无数老中医在运动时期被迫转行或者逝去,中医出现了断层,还有很多人打着“中医”“道医”的名号招摇撞骗。老百姓们目前对于中医的态度就是:他们知道又厉害的中医,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白露白医生,但是好的医生离他们太遥远,他们周围还是骗子居多。所以,在老百姓们生病的时候,他们更多选择去看西医。
全国范围内,也只有姚县和周边的县城是例外了。
但现在不同了,木家堡这边前几届的学生已经培养出来,中医协会那边一些家族传承人的弟子们也在这几年出师,有真才实学的医生越来越多。
华安堂从购买地皮到建设房屋这些事情,白露都交给了各省的负责人去做,她目前主要的工作是对到华安堂求职的医生们进行审查。
没错,除了自己培养的医生外,白露公开对全国所有的中医进行招聘,目前所有省的重点城市均有华安堂筹备,中医们可以在当地进行应聘。
白露始终坚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华国历史上中医曾大放异彩,各家自由所长,把这些人集中在一起,谁知道会碰撞出怎么样的火花呢?
华安堂给出的待遇很好,虽然基本工资和大部分医院的医生工资差不多,但是华安堂的福利待遇好。
白露给华安堂设置的工作制度是五天八小时,但大家都知道,在医院这种地方,是不可能做到准点下班的。所以,但凡医生们超过这个时间,便算加班,十分钟以上便开始计时,加班工资是时薪的三倍。
在职医生的直系亲属在白氏名下的所有医院和华安堂治疗,除了部分名贵药材和保健品外,享受两折待遇,华安堂提供宿舍,工作满20年分房,子女可以免费进入白氏旗下的学校进行就读。
虽然这个时候国家开始了义务教育,但是大部分中医还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把衣钵传承下去,继续走学医的路子,白氏旗下的中医专科学校,对他们的吸引力还是很大的。
最吸引他们的是,华安堂这边每年会选择一部分医生去木家堡进修,且他们退休后可以选择进入白氏旗下的学校授课,也可以选择进入白氏疗养院养老。
白氏集团这边还有扶持项目,如果招收进来的医生们创造出新的有效方子或者自家祖传方子想要发扬光大,白氏集团有一套完整的扶持、合作计划。
报名的人很多,木家堡派过来的医生会进行初选,剔除掉滥竽充数的,然后由白露来面试。能独立行医的白露会直接通知他们去办手续上班,而一些基础学得扎实但还有欠缺,暂时不能独立行医的,白露也会推荐他们到木家堡或者中医协会名下的培训学校进行深造。
这一忙,便忙了三年,白露在全国范围内开了三百多家华安堂,得益于她和木家堡的名气,这些华安堂经营得还不错。最大的改变就是之前大家得了感冒这样的小病痛会去诊所,而这时期的诊所,不管感冒还是拉肚子,大部分医生都是开一张抗生素的方子让输液,而现在,如果他们所在的城市里有华安堂,他们会选择去华安堂。
还有一些老人,他们不喜欢体检,觉得西医的体检都是冷冰冰的机器,他们害怕去医院,几十年也不去体检一次。华安堂这边开设的“平安脉”很得他们喜欢,每天都有很多老人过来让医生把脉,看看自己的身体有没有问题。
在白露忙着开华安堂的这几年里,国内的变化称得上是日新月异。
国企破产、员工下岗这一件事,从第一家厂子开始售卖到最后一家,原本这个阶段是有近十年时间的。但这一次,这个情况发生了极大的改变。
黑玉草为国家创造外汇的同时,也为国家换回来不少机械生产线。而国有工厂走到最后变成国家的累赘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便是管理层多是十年运动期间上去的,如今这些新的生产线,上面的领导不可能在明知国企有这样那样毛病的情况下拿给他们做。
所以这些工厂多是重现组建的,这些厂子都发展得不错,他们提供了不少工作岗位。
而因为黑玉草了来到华国的商人比白露穿越后的那一世要多很多,他们看中了华国的商机,多多少少也投资了一些企业。加上国内自己人开办的工厂,工作岗位提高了很多。
且在白露穿越的那一世,这几年国内的工人工资差距巨大,在新发展的沿海地区,一个小工厂的工资能开到大几百块,但是在大部分省市,工人的工资竟然还没有过百。
而首先打造出连锁这个概念的白氏集团打破了这个壁垒,白露开的工资一直很高,随着她企业的一步步扩大,其他厂子再想以低廉的工价聘用员工,便不太可能。这个时期内,少了很多靠小作坊赚取暴利的暴发户,但是普通工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一截。
虽然私企工作比国有工厂辛苦很多,要加班加点,质量也要严格把控,但是对于贫穷的大众来说,他们更喜欢高付出高回报,能挣钱谁也不乐意磨洋工。
一旦改变了自己拖拉思想的下岗职工,其实也不是完全没有竞争能力,他们的经验和熟练度在那里。
所以,国企转型、破产、工人下岗这个浪潮虽然提前爆发,但是结局又比白露穿越的那一世好了太多太多。
中央调查团的高压政策让地方官员和厂领导不敢肆意妄为,哪怕他们还有私心,但是至少没有闹出工人因为拿不到工资而饿死冻死甚至去偷盗抢劫的事情来。
而手里有了安置费的工人们也不再像之前那样惶然,人没有走到绝路便不至于做出极端的事情来。这个时候社区和妇联行动起来,给大家做劝慰鼓励,有不少人便试着去寻找新的工作。虽然不是所有人都能有一个好的结局,但总体来说,这个坎是相对安稳的渡过的。
岁月匆匆而逝,时间一下子来到千禧年后,如今的白露年近半百,而木年,已经是百岁老人了。
这个时候,白氏成了真正的庞然大物,而白露,也在这个时候歇下来。
她再次回到木家堡,木年年过百岁,身体出现了佝偻,但精神依旧不错。
“你们这些孩子呀,说是回来歇息,还不是天天抱着手机电脑在看,年过半百了露露,该交给孩子们的事就交给孩子们去做,不要太累着自己。”
木年用不来手机,小老太太如今依旧每日里提着鞭子领着老虎在寨子里溜达。看着年轻人们个个手机不离手,忍不住吐槽道。
“是纪红那孩子给我发信息呢,您也晓得,这孩子有多粘人,如今放她出去统管大局,她心里委屈呢,又怕自己做不好,什么事都要发信息和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