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女知青奋斗记 第69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一点连他的两个弟妹都看不下去。
  沈满玉和沈满全,一个是女孩子,上头又有嘴甜心狠的沈满满,不受重视。另一个年纪太小,没有被灌输太多的恶意,来了沈家村后又被老太太和沈建兵好好教导,性子倒是没有两个哥哥那么左。
  沈建兵对他们好,因为是女孩子,大伯母在她青春期关注得也很多,沈满玉甚至觉得,在沈家村过得也不错。
  她知道她小时候对不起白晨几人,那会儿沈满满经常利用她栽赃他们,沈满玉还太小,姐姐怎么说她就怎么做。现在想起来,真的不该。
  她懂得羞耻,当然也明白,当年的事情,白家并没有对不起他们父母和他们的地方。
  甚至对于沈满仓和沈满满的身世,沈满玉都觉得不耻,自己立场不正,又怎么好意思怪别人。
  沈满玉明白父母不是好人,而叔伯奶奶对他们不错了,如今能落户沈家村过安生日子,她不想再横生波折。
  “沈满玉,你到底是哪一边的,你忘了咱妈了吗?就因为他们!咱妈死了都得在这个村里被人嘲笑!就因为他们,老子在这个村里挨了多少打!”
  沈满才对沈满玉的叛徒行为很生气,作为婚后的第一个能见光的儿子,他是被溺爱长大的,性子独惯了,从来不考虑别人的感受,来了沈家村也对着弟妹们大呼小叫的,嘴里骂着不算,竟然还朝沈满玉扇了一巴掌。
  沈满玉再好的脾气也被这巴掌给打没了,松开手就嘲讽道:“
  “我放开你,你去啊,去了之后人家不管奶奶活着把奶奶接走了,我倒要看看你那个张嘴就要三转一响的媳妇怎么娶!你有能耐别吃人家寄来的东西,别花人家寄的钱啊!”
  看着两个哥哥,沈满玉眼里暗藏鄙视,她自认为不是什么好人,以前对不起人家,但她敢认。不像哥哥,这些年,占着奶奶的关系,吃了用了人家的东西,甚至最近筹彩礼还暗搓搓的跟奶奶按时让姐姐多寄点钱回来,结果人回来了还好意思找人家麻烦,也不知道是哪里来的脸。
  原本还在闹的沈满才听了这话猛然哑火了,他被亲妹妹戳到了痛处。奶奶和沈建兵一家住在一起,又不是亲生的,人家也不可能给他们盖房子娶媳妇。
  所以哪怕沈满才兄妹四人被并不懒,每天下地干活挣工分,但只盖房子这事儿就够他们头疼的,哪怕不愿意承认,但这些年能攒下的钱,确实离不开白晨三人寄回来的东西。
  见到白露几人衣锦还乡而滋生出来的不甘和怒气被他压下去,说到底,沈满才也只是一个偏激些的普通人。在利益跟前,他也只能认怂。
  他会冲动的想冲出去对白露白晨他们嘲讽怒骂一顿,但也仅限于此了,要让他放弃以后的人生去找白露麻烦,沈满才沈满业没有这种血性。
  见两个哥哥安静了,沈满玉这才满意些,这样才对嘛。自己没本事豁出一切,就认清现实,别上赶着去给人家打脸。
  沈满玉现实得很,沈家村背地里那些爱嘲笑爱欺负人的混混们教会了她什么叫识时务。
  人家现在有钱有能力,广播里都表扬,那是全国的名人,他们是什么牌面的人,哪有能力和人家对着干。真要把人惹急了,人家收拾他们简单得很。
  就算不收拾,只要他们把奶奶接走,或者停了给奶奶寄的东西,他们兄妹四人日子都要比现在难过。
  兄妹两对视一眼,拖着大哥二哥就往村尾走,如今人家一家团圆呢,沈满玉不想去讨嫌,她现在谈了个对象,是村里的孤儿,人没什么大本事,但老实听话有房子,她打算带着哥哥们去避一两天。
  走在最后的沈宏志一直注意着这边的情况,见沈满玉把人劝住带走了,这才追上去,对着大哥点点头,示意他放心。
  一起长大的弟弟妹妹难得回来一趟,沈宏图和沈宏志都不想叫他们烦心。
  “娘,您看是谁回来了?”
  沈建兵推开大门,白露便看见,院子里,大伯娘在缝被子,头发雪白的老人家蹲在旁边帮她拉被里子,当年走的时候还精神的老太太,如今已经弯腰驼背了。
  “奶奶,我们回来了。”
  白露声音哽咽,没见到的时候,心里还怨她,可是见到了之后,这些通通不重要了。不管她现在疼爱谁,但小时候,她给的疼爱是真的,那段快乐的时光也是真的。
  “露露,是我露露回来了。”沈奶奶手里的被角掉了,蹒跚着转过身,看见白露三人,眼泪顺着皱纹流下来。
  “晨子,小霜,我孙子孙女回来了。她大伯娘,你看,我孙子孙女回来了。”
  “奶奶,您慢点。”白晨疾走几步扶住朝门口小跑的老太太。
  这一晚沈家人齐聚一堂,连嫁得近的女儿女婿也被叫回来,沈建兵大气的跟队里买了一直羊回来宰了,给白露兄妹三人接风洗尘。
  沈家人本就不懒,在队里挣工分都是排得上号的,这些年又有白露几人的孝敬,日子过得不错,也因为这个,几位哥哥们的婚事不愁,当初大伯娘便认真挑了挑,娶回来的嫂子性子都很好,不计较这些。反而是收拾房间的时候,大表嫂把自己陪嫁的新被褥都拿出来给白露和白霜盖。
  沈宏图悄悄说了沈满才几人的去向,大家便默契的没有提起,倒是白露上了报纸和广播的事情被亲戚们拿出来反复说。大家对木家堡非常好奇,一晚上,白露几人的嘴巴就没停过。奶奶就坐在她们身边,听着他们聊天,时不时给她们加水。
  原本计划当夜要回市里的白露几人,因为沈满才兄妹的避让和大家的热情,到底在沈家住了下来。
  第二天早上,沈建兵刚刚打开大门,就见老村长拿着烟锅站在那里,也不晓得等了多久。
  “建兵啊,白露醒了吗?”
  第132章 如何发展沈家村
  老村长沈华这人也有意思,别看只是一个前村长,但在这沈家村老一辈那儿,他说话就没有不听的。
  聂城和白露讲过沈华的传奇故事,这事儿要从建国之前说起。
  林市在解放前有几大家族,首富姓沈,当时他们沈家村这一块儿,都是沈家当家夫人的陪嫁庄子,这个庄子在沈家大公子娶妻后给了沈家大公子管理。
  比起仁善的白家,沈家那是活脱脱的黄世仁剥削者,他们跟佃户们收取七成租子,还不允许这些佃户去租种其他人家的土地,一旦被发现,就会以各种目的找麻烦。
  新的主角不会为了一个佃户和沈家撕破脸,打死了也是白死,杀鸡儆猴之后,佃户们哪里还敢跑。
  但三成租子根本养不活一家老小,那沈大公子这样做,就是为了逼迫穷人们欠他钱,然后抓他们的子女抵债做免费的奴婢。
  佃户和奴婢是不一样的,佃户只是租种主家土地,本身有人身自由,与之相似的还有长工。但奴婢则完全是主家的财产,打死了都不用追究。
  这个沈大少爷非常毒辣,他用这种方式免费得了家奴,做起了人口生意来,年幼的孩子都被卖出去。年长的男奴进了矿洞没日没夜的干活,女奴好看的成了他的通房或者卖进青楼,兴趣过后又和那些容貌一般的卖出去给穷人做老婆,这样一来一回,他什么都不用付出,就能进账大笔银元。
  沈华看不惯这种行为,想了些办法坐上管理之位后,便开始阳奉阴违的保护大家,他用沈家村在沈家做下人的人脉探听主家消息,再把这些消息透露给同城的徐家和白家,做为交换,这两家会买一些沈家村的奴婢,再把他们放了。
  后来我军在林城和敌人活动的时候缺衣少粮,沈华直接找人搭上线,递上了沈家鱼肉乡里的证据和几个大粮仓的位置。
  所以在解放后,沈华这个村长的位置坐得稳稳的,上面记着他的功劳,下面记着他的恩情。要不是他自己觉得年纪大了,想退休休息几年,沈建兵根本当不上这个大队长。
  如何他虽然退了,但沈建兵遇上大事还是习惯和沈华商量。
  沈家村作为一个佃户村子,当年是因为各种原因跟着沈家姓沈的,沈建兵和沈华并不是一个祖宗。但村里的孩子们都喜欢叫沈华太爷,白露也跟着叫。
  “太爷您是说,想叫我看看咱们沈家村能办个什么厂?”
  白露也没想到沈华来找她是为了这件事。
  “对,你的事情我都听说了,白家的孩子都是能耐的。露露啊,我知道你爹那人混蛋,村子里呢也有些不好的人,但是太爷说,咱们一千六百多户人里,那些小混蛋只是少数,这话你承认不?”
  “这话我认,太爷您是好人。”
  当年沈爷爷设计白家,这件事他们瞒得紧,沈华还在白家之后得的消息。沈爷爷被沈华收拾了一顿,但被富贵迷眼的沈爷爷根本不听劝,又在划分成分的关头,才给沈家钻了空子。
  白露他们刚刚来的时候沈华关照过他们,开大会提过不能欺负他们,只是村子太大了,管理者不可能时时顾得过来,而小孩子和半大小子,是最爱和大人对着干的。
  “咱们沈家村,要位置有位置,要山有山要水有水,但这些年就是发展不起来。从集体经济后,懒汉越来越多,我看啊,如今这章法和大锅饭一样,长久不了。但村里不能一直这么穷啊,太爷今天舔着脸过来,也是想叫你拉村子一把。”
  白露心里一惊,果然是当年能坑死沈家的聪明人,集体经济时代好吗?在最初当然是好的,建国初期,百分之九十的土地和商铺都掌握在商贾世家手里,种地的反而都是佃户。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在这个时候,大家一起劳作一起吃饭,不用去追究谁家分得多谁家分得少,这块地祖上是谁家的,房子被霸占前是谁家的,谁被地主迫害得比较厉害这些问题。
  集体劳作能让经历过战乱流离失所的百姓们迅速稳定下来,大家齐心协力,有气一处使。那会儿,大家都珍惜来之不易的好日子,每天卖力干活,私心很少,涌现出了一大批无私的劳模英雄。
  但随着这些年日子好过了,大家逐渐忘记了以前的苦日子,私心便显露出来。有些懒惰的人开始偷懒磨洋工,这些人一带头,其他人看着,哪里愿意继续当老黄牛。
  所以啊,这几年,生产队有做不完的工干不完的活计,一年365天,天天下地,收成反而比不上前些年了,人人都把力气留着在自留地上使呢。
  沈家村没有办厂吗?不是的,粉丝厂榨油厂腐竹厂村里都有。
  但这些厂根本挣不上钱,最大的原因是因为这些厂里的出息都是集体的,年底的时候分红是全村一起分。工人们干多干少根本不影响他们分钱。
  这种模式让工人们没有奋斗的动力,比起认真干活,他们把心思都放到了偷拿偷吃给自己谋福利上。而村民们又觉得进来厂的工人不用盯着风雨苦熬就能拿钱,心理不平衡,钱没挣到,反而滋生了很多矛盾。
  沈华不是没想过办法解决这些事情,但现在是集体经济时代,交通发达的林市并不是姚县那样的小山村,受运动波及非常严重,别说像木家堡制药厂那样计件算工资了,就是分区域管理提出来,都有人会跳出来给你扣大帽子。
  沈华被村里的后生仔举报了几次,虽然上头查清给了他清白,虽然几个胡闹的后生仔被家里人吊起来狠揍又带过来磕头赔罪,但沈华凉了心思,再不管这些事情了。
  这回来找白露,一是因为国家恢复高考这事儿给沈华看到了希望,二呢也是白露做出来的事情太过传奇。到底是自己待了一辈子的村子,沈华也不愿意看着大家日子难过,便想过来取取经。
  “太爷您让我想想。”
  白露并没有回绝,穿越之前她看得见的只有小家和自己身边的事情,再多的,也是就是关于中医发展的事情。
  但如今她办了医院学校开了厂,手下管着上万人的生计,还得到了国家的正面表扬,这个时候的白露已经跳出了以前的思维来看事情。
  她能有如今的成就,自然离不开她的努力,但在这个时代,努力是最不起眼的东西,无数人想努力都找不到方向。她能成功是因为她的奇遇,她看到了以后的发展,能避开那些前辈们用血泪踩出来的坑。
  一个私人企业再强大,如果国家不强大,别说到了国际上,即便是在国内,是会被欺凌打压的。最实际的例子就是国内很多国企良心企业,只能在自己的省内甚至市内靠着口碑有生存空间,一旦出了省市,你在任何超市都看不见他们的产品。
  甚至在本地的一些大超市,也不断被打压。这里面的事情,在很久之后,国家强大起来,支持国产企业后,才有超市的员工敢爆出来。
  国家强大,才是一切的根本。而国家的强大又离不开人民的努力。
  别说沈家村是白露长大的村子,很多人给予过她关爱,便是一个与白露没有关系的村子来询问,只要他们是同胞,只要他们的村子不是大奸大恶搞违法犯罪活动的,白露都愿意根据子穿越后的见闻,给予他们建议。
  当然,这也只是建议,至于带头人和村民们要不要听,要不要做,决定权还是在他们。
  “咱们林市的山水虽然不像隔壁市那样闻名天下,但也是不差的,您看这些山头,虽然都是石头山,没有多少木材资源,上面生长的药材可不少,石斛和石节草分布面积相当广,这便是咱们的资源。
  而玉江联通好几个大城市,咱们完全人工干预这些药材的生长,通过水域把这些药材运输出去。这只是其一,其二,咱们水资源丰富,而西南面的老邻居们缺的就是水产品,一旦运输通道打开了,水产养殖这件事大有可为。
  最后,咱们这里的气候可是非常适合种植瓜果的,荔枝龙眼芒果柑橘西瓜香瓜等等水果,林市出产的品质可半点不比其他地方差,现在全国都在种粮食,解放前栽种的果树大面积的砍伐,在外省,这些水果不但价格高,还稀少人人抢着要。”
  白露列举出来的这些,都是非常适合林市而且不容易亏损的实业。至于其他的龙头企业,自然有政府做领头羊。
  “闺女,我听出来,你说的这些事情,都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得运得出去。”
  沈华一下子就抓住了重点。
  “对,要致富,先修路,这事国家很重视,这几年都在大力发展基建。咱们林市的交通如今可以说是四通八达,但就是缺少交通工具,只有把运输的事情搞定,不管是陆路还是水路,都得打通了才能把东西往外销。这事儿不是一个村能做下来的,您可以问问周围的几个村子,愿不愿意做。
  不过这也不是一两天能决定的事情,眼下国家恢复了高考,很多政策都改变了,我看就这几年还会有其他更大的变动,咱们可以再等等,以后如果政策允许了,我也是愿意发展家乡的。”
  沈华非常聪明,又能听得见去建议,而沈家村如今的掌舵人是她的大伯沈建兵。林市这边虽然不适合种植黑玉草,但其他的药材很多,有一些还是这边独有的。等改革开放之后,如果这边愿意配合的话,白露还是有回来这边开分厂的想法的。
  省外第一个分厂对于木家堡制药厂的意义来说不一样,她需要选择一个配合度高的地方一炮打响,后面才好扩张。之前的计划是在能生长黑玉草的城市,最好有合作的军队驻扎的城市,来找一个民风淳朴的。
  但如果沈华能说通村民们配合,那这边也有优势,这里是白家的大本营,白家在老一辈中有非常好的名声。等以后运输队改革后,这边的资源也可以吸收进来。
  白露走到如今,已经是那个可以做选择的人了。
  作者有话说:
  第133章 一个人带一群人发展
  白露兄妹又在沈家村待了三天,这三天里,沈华和沈建兵陪着他们把沈家村周围的地形和产物走了个遍,并详细记录。
  白露心里有了个地,如果真的来开药厂,那林市这边可以和大队们洽谈,种植肉桂、石斛、莪术、鸡血藤、穿心莲等药材。
  包产到户是因为大家干活磨洋工,但如果在包产到户的同时,和整个集体签订种植协议,村民们一样分土地,但每家都种植药材,种什么由药厂统一规划,收成除税收后是他们自己的。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