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女知青奋斗记 第67节
“也不算,理科状元虽然户口在姚县,但是京城去的知青,算起来也是京市人。”
“人都去了姚县十年了,关京城什么事,不过老齐,你这一堆又是什么东西?”
见大家传阅完了试卷盯着桌上的东西好奇,齐主任也没藏着掖着。
“都看看吧,这就是姚县为什么能考这么好的原因。”
大家顿时来了兴趣,考这么好,谁不惊讶。
案卷一看,会议室里出现了几分钟的寂静,领导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大家都在怀疑是不是有人能未卜先知,在九年前就预料到了会恢复高考,不然谁会做这样的事情,每个月都给工人考试。
“京城这一波,输得不冤啊!我都想会会这木家堡制药厂的带头人了。”
“这些话以后再说,眼下最重要的是,既然这批考生没有作弊,那咱们就得早点把消息公布出去,免得夜长梦多。”
杨部长拍拍桌子,示意大家安静下来。
“已经联系报社和广播站的同志过来了。”助手回复道。
“单单只是重考成绩怕是堵不住悠悠众口,我建议,日报这边做一个专栏,把这些档案的事情放出去。”
齐主任这话没人反对,在出发之前大家就知道,这件事没有那么容易解决。
很多人在失败后总是喜欢给自己找借口,对于某些偏激落榜的考生来说,他们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失败,总要找一口锅出来。而今年木家堡太过耀眼的成绩就成了这口锅。
偏激的人会把高考失利怪到政府身上,认为是他们有黑幕,认为像木家堡这样的地方做了弊才导致他们没有考上。
哪怕他们进行了重考,把成绩公布出去,也会有人怀疑。间谍势力再稍加挑拨,调查队被收买被贿赂的言论马上就会流传开来。
在齐主任他们出发的时候,教育部的领导们已经和各省市的负责人商量过后续民众议论的事情。
但眼下,木家堡制药厂的这些案卷来得正是时候。
“不仅要宣传,还要大面积的宣传!除了日报外,再联系几家报社杂志,老齐,你留这位白厂长的联系方式没有?联系一下对方,做一个电话采访。”
“这东西正文在木家堡的时候就做好了,照片也有,此外,木家堡还有其他值得宣传的东西。”齐主任回复道,原本带这些东西回来就是为了宣传的,他们又没想着抢人家功劳,怎么可能会忘记采访主角。
当天晚上,日报的同志们连夜加班撰写新闻,第二天一早,订购了日报的单位收到报纸后,便被那硕大的“十年磨一剑,今日创辉煌”给吸引了目光。
日报用了大半个版面来解释了今年高考遇见的问题和调查团进入姚县调查后的结果。文理状元的两次成绩都被登记上去,其他同学们也解释了考试成绩均符合录取线。
白露和木家堡制药厂被重点介绍,大家看着报纸上美丽的姑娘,实在难以想象,这样一位年轻的姑娘,竟然能在下乡后,带领一个与世隔绝,连土地都没有的山村,开厂办校,最后带动整个县的经济发展。
应白露的请求,木家堡先辈们光辉的过去也被重点描写,木清和薛鹤年的爱情故事由一位女编辑用几百字写成了小故事。
无数人为了这段凄美的爱情和木家堡英雄们的壮烈而落泪。
人是感性的,单单只是调查团的调查结果,群众会怀疑。加上木家堡的案卷,虽然能堵住大部分人的嘴巴,但暗地里定然也有一些“我不听我不听我不听我认为你作弊了就是作弊了你把证据拿到我眼前我也不信”的人。
但如今加上了木家堡的历史,大家被木家堡的英雄们所震感。那一段历史,我们牺牲了很多很多人,有的省份甚至有夜夜哭天明,家家挂白绫的说法。但这种男女老少一起出征,一户只留下一个孩子的牺牲并不多。
光环之下,没有人再说作弊的事情,大家欣喜于一个被战争摧毁了的山村,又重新站了起来。
最后,日报上又介绍了石春雨他们对于木家堡这些年所做的贡献。这些医生如果已经平反了,领导人也大方的承认那是一段被四人团伙弄出来的错误。此时也没有什么不能说的,大家都是去下放改造的,别的地方,这些有能力的人在挑粪掏厕所,而木家堡,让所有人都站到了自己合适的岗位上发光发热,木家堡不成功,谁成功?
无数年轻人给报社编辑部和木家堡制药厂写信,或是诉苦或是鼓励。甚至有很多人对木家堡的工厂和学校向往起来。
“历史应该被铭记,英雄应该被歌颂,薛鹤年烈士和木清烈士与他们所带领的木家堡英烈们,值得我们所有人尊敬.......”
木家堡,木年木月薛家爷奶手里提着收音机,齐聚在坟山上,听着广播里传来的声音,红了眼睛。
木年不爱追求虚名,但她的女儿没了,她自然不愿意没得悄无声息。如今白露让全国人都晓得他们木家堡无愧于国家。木年当然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这些长眠于地下的人。
日报和广播的宣传,让木家堡在全国扬名,云省人民为自家这次的大出风头而自豪,最直观的表现便是木家堡制药厂和霜露旗下的所有产品全都卖断货了!
白露原本以为库存是够的,但此时工人们不得不加班,好在张司令这边速度够快。年前两人刚刚谈过关于木家堡吸收一批退役战士,尤其是伤残退役战士的事情。
因为这批人员有些在之前便已退伍回家,要一个个去通知,原本打算年后到岗的。但知道木家堡有大批工人要去上学后,张司令那边催了一回,今年刚刚退下来的战士们也不回家过年了,全被送到木家堡。
温润和佩兰等人想到自己要去几年,接下来的事都由白露撑着,心里过意不去,这些天都在厂里忙着培训新人,就是想在这个把月能让白露休息休息。
白晨在这个时候,提出了想带两个妹妹回林市一趟。
白晨和白霜这次虽然没进前十,但和佩兰一样,都被京城大学录取了。
“当年母亲说,要我好好念书,以后上大学。虽然晚了这么多年,但到底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我想回去给母亲上坟,而且露露,奶奶今年八十多了,她没有多少年了,我知道你膈应那几个,我也膈应,但如果我们不趁着她还在的时候回去一趟,也许某一天接到信,便是要去奔丧了。”
白露沉默下来。
“那就,回去看看吧。”
虽然他们伤心奶奶养着沈建设的几个孩子,给予他们的爱和给予白露几人的差不多。但她到底是爱她们的,是奶奶和叔伯们养大了她们,沈建设对不起他们,但奶奶和叔伯们没有。
老人家八十多了,不管怎么样,也该回去看看的,真要是等老人没了才回去,白露不敢说以后会不会后悔。
既然要回去,兄妹三人便收拾东西。一给那边打电话,她这回上报纸的事林市那边自然也知道了,陈刚和何明天天听着大家夸白露兄妹,激动得还喝醉了一回,如今听说要回去走亲戚,能不高兴吗?
这简直就是衣锦还乡啊!沈建设那个瞎了眼的不喜欢白露他们,那是他没有享儿女福气的命,他们能得几个孩子叫一声叔和哥姐,可是自豪得很。
陈叔和何叔两家都争着让他们住自己家,白露推推辞不了,最后决定住到何叔家,运输队那边的院子宽一些。给长辈们带的礼物,给孩子们的见面礼,领过人情的故交们加起来,几个大包裹都打不住。
这一次回去之后,下一次还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白露打算把那些帮过他们的故旧都走一走。
带得最多的便是药,这些是老厂长他们最喜欢的东西。恰好月中的时候军区那边有车来,兄妹三人搭着军区的东风车到火车站,转车回林市。
现在木家堡有电话,大家联系起来方便了很多,刚一下车,便看见陈刚和何明等在火车站。
“建平,你看,你妹他们出来了,快去帮他们拿东西呀。”陈刚目不转睛的盯着出站口,白露三人长得像白薇薇,前些天又才上过报纸,一眼就能认出来。
陈刚推着大儿子陈建平去接人的同时,还忍不住吐槽身边的何明:“你说你,腿脚不好就在家等着得了,火车站人挤人的还非得跟着来,这要是有个二愣子撞到你娃儿还得跟着担心。”
“我好得很,你跌了我都不会跌,孩子们要住我家,我肯定要亲自来迎一迎。”何明硬气的说。
当年想帮没帮上,三个孩子走了这么些年第一次回来,还考上了那么好的大学,他能不来吗!
“陈叔,何叔,好久不见。”白晨三人跟着陈建民陈建军和何明家的何东来,何西往过来。
“好,好,回来就好。”
看着眼前高高大大酷似白薇薇的兄妹三人,陈刚和何明忍不住红了眼眶,纺织厂是白家的祖业,运输队是白薇薇一手建起来的。他们两人虽然比白薇薇大几岁,但曾经都是跟在她身后的。
她那个人最是护短,要是她还在,孩子们又怎么会受苦。到底是他们做得不够,对不住她。
三个孩子出息了,他们去了地下才有脸见白薇薇。
白家的房子如今还是租给纺织厂的工人们住着,陈刚这边,一来是房子不太宽裕,二来嘛,纺织厂八卦的人不少,白晨兄妹三人就住到了何明家里,陈刚一家也跟着过来吃饭。
“可算是回来了,芳枝,炒青菜,东来放下东西去帮着上菜。”刚刚进门,何明的老婆蔡霞便招呼上了。
“蔡婶,麻烦你们了。”白霜看着院子里擦得干干净净摆好了碗筷的桌子和提着热水过来的何北平,心中温暖。
别人有没有把你放心上,从这些小细节里就能看出来。
几人简单的洗漱过后便上桌,何明看着院子里的几桌人心中高兴。
“晓得你们今天到,我和老陈便让孩子们请了假,这几年你几个姐姐弟弟们也成家生了孩子,这个是北平的丈夫张澜,那边桌上最小的就是他们的娃营生...”
他一个一个的给白露介绍着家里这些年新添的人员,大家对于白露都很熟悉,毕竟这年头,连做儿女的都做不到每个月给父母寄包裹。但他们两家却从来没有断过。
白露一一打过招呼,等吃完饭,又给他们送了见面礼。何明和陈刚的儿女们都有工作,稍作了一会儿没有多待便走了,白露三人则和几位长辈在院子里乘凉聊天。
“报纸上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你们都是好孩子,没堕了白家的名声。露露以后是打算一直待在制药厂吗?”陈刚喝了口白露带来的茶问道,这个问题他们早就想问了。
白晨和白霜考上了大学,前程是不用担心了。他们倒是知道木家堡制药厂发展得比较好,但对于老人家来说,故土难离,云省太远了,白露还是在山里,他们还是希望白露能回到林市来。
“暂时还会在姚县,以后如果有机会的话,应该也会去其他地方。”
现在改革开放的消息还没有传出来,白露也没有谈太多。
作者有话说:
第129章 黑市大杀四方
吃完饭天黑完了,白露几人坐了几天车累得很,陈刚便嘱咐他们好好休息。
“今天是星期五,明天你们歇一天,后天星期天大家都不上班,建民也不跑车,我们再过来跟你们好好聚聚,把胡家也叫上。”
白露应下了,他们这趟回来,去掉车程能在林市待两周,沈家村那边白露只打算回去吃顿饭,并不过夜。这一趟除了看奶奶,白露还打算问问几个堂哥的意思,一起长大的哥哥,谁好谁不好白露都了解。
如果他们乐意,白露打算把亲近的几个带到木家堡去。去那边做工人,学一门手艺,总比待在家里种地强。最主要的是,木家堡的教育条件好,下一辈们能得到好的教育,以后出息了,也算报了奶奶和几个叔伯们照顾了他们兄妹三人的恩情。
但回去不着急,白露还打算买些东西。
何建民和何建军都要上班,何叔腿脚不好,蔡婶要照顾他。听说白露要买东西,第二天一大早,何北平便早早过来给白露几人带路。
“露姐,你想买些什么啊?”
何北平是个开朗的孩子,虽然当妈了,但这孩子一毕业就结婚,今年19岁都不满呢。她对白露充满了崇拜,一左一右的挽着白露和白霜出去,白晨提着麻袋跟在后头,路上有人好奇打招呼,她便乐着跟人家介绍,这孩子嘴甜人缘好,一条巷子走完,手里就塞了些小零食。
“我想买点布料和茶叶糖果之类的节礼。”
沈家村就是个普通的村子,有聂家那样难缠的人,也有善良的好人。白露兄妹三人刚刚去那里的时候什么都不懂,不少人都给予过她们善意。
比如有位放牛的跛脚大叔经常能摘到野果,但凡遇见她们,都会给她们几个。学校离村子要走一个多小时的路,白霜身体差,小时候是白晨和白露背着她上学,那些高年级的孩子见他们自己都走不稳还要背人,经常二话不说接过白霜背着就走。白霜落单了遇见聂家那几个和其他坏孩子被欺负的时候,也有路过的人帮忙.......
这些小事他们只是顺手为之,也许早就都忘记了,但白露都记在心里,她们以后工作的重心在木家堡,回来的次数会很少,白露便打算去看看这些人。但人数太多了,木家堡带回来的礼物只够分给熟悉的长辈,她打算买些谢仪。
“那咱们去黑市,那边东西全,买的多还能讲价。”北平熟门熟路的带着白露去河边的一条巷子。死人团伙倒台后,对于黑市抓得也没有前些年那么严了,巷子里熙熙攘攘的,多是提着篮子的妇人。
这地方离运输队不远,靠着运输队的关系,东西还真的挺齐全,不仅有本地的布匹外市的糖,连海边的海带紫菜虾干鱿鱼瑶柱都有。
“海带和虾干怎么卖?”这些东西在海边不稀罕,但在林市却是紧俏货,许多人家只有在宴客的时候才舍得买一点,走亲戚都是非常体面的节礼了。
“一等的好货,半点儿泥沙不带,海带四毛六,虾干两块八。”卖东西的小伙子见来的几人穿着体面,脚上的皮鞋都是百货商城里最好的,笑盈盈的回话,还把袋子打开些来让白露细看。
“是不错。”白露拿起一捆海带翻了翻,内里也没有夹杂着其他东西。
北平在旁边拉拉她的袖子:“姐,你想买海货?”
“这个也合适。”白露点点头,谁知北平见她点头了,便把她拉到身后,对着小伙子就道
“你这做生意不实诚,海边一毛二,九毛六收来的东西,几百公里路你翻了几个倍,哪有你这么心黑的。我们是真想要,也有钱买,但你不能看我们有钱就把我们当傻子呀。”
那小伙子没想到北平把进价说得那么准,一拍腿道:“姑娘你小声点,知道您了解行情,那您也要晓得,路是不远,可这几年道上不太平啊,有人抢有人查的,我们弄这么点东西也不容易,您看着价格高,大家伙儿一起分下来真没挣几个钱。就这林市,我这儿绝对是最便宜的了,别的地都卖到三块了。看您是行家又长得俊,真要买,我给您便宜一毛钱怎么样”
接下来的十分钟,白露三人就看着北平和那小伙子你来我往,一句一句的套话,愣是把四毛六的海带杀到了三毛八,一块八的虾干杀到了一块五。
乖乖,这不得了啊,小姑娘年纪不大,这杀价的功夫怕是连温润都甘拜下风。
这个价格在林市的确很便宜了,要白露自己来,她最多能谈下来几分一毛,趁着这么个大杀器在,白露直接让北平把其他东西的价格也谈下来,把这摊子给包圆了,也不用他们拿回去,那小伙子送货上门。
“原来是运输队的,姑奶奶是自己人您早说啊,咱这不是浪费了半天口水吗!”小伙子听了地址就无语。
“人都去了姚县十年了,关京城什么事,不过老齐,你这一堆又是什么东西?”
见大家传阅完了试卷盯着桌上的东西好奇,齐主任也没藏着掖着。
“都看看吧,这就是姚县为什么能考这么好的原因。”
大家顿时来了兴趣,考这么好,谁不惊讶。
案卷一看,会议室里出现了几分钟的寂静,领导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大家都在怀疑是不是有人能未卜先知,在九年前就预料到了会恢复高考,不然谁会做这样的事情,每个月都给工人考试。
“京城这一波,输得不冤啊!我都想会会这木家堡制药厂的带头人了。”
“这些话以后再说,眼下最重要的是,既然这批考生没有作弊,那咱们就得早点把消息公布出去,免得夜长梦多。”
杨部长拍拍桌子,示意大家安静下来。
“已经联系报社和广播站的同志过来了。”助手回复道。
“单单只是重考成绩怕是堵不住悠悠众口,我建议,日报这边做一个专栏,把这些档案的事情放出去。”
齐主任这话没人反对,在出发之前大家就知道,这件事没有那么容易解决。
很多人在失败后总是喜欢给自己找借口,对于某些偏激落榜的考生来说,他们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失败,总要找一口锅出来。而今年木家堡太过耀眼的成绩就成了这口锅。
偏激的人会把高考失利怪到政府身上,认为是他们有黑幕,认为像木家堡这样的地方做了弊才导致他们没有考上。
哪怕他们进行了重考,把成绩公布出去,也会有人怀疑。间谍势力再稍加挑拨,调查队被收买被贿赂的言论马上就会流传开来。
在齐主任他们出发的时候,教育部的领导们已经和各省市的负责人商量过后续民众议论的事情。
但眼下,木家堡制药厂的这些案卷来得正是时候。
“不仅要宣传,还要大面积的宣传!除了日报外,再联系几家报社杂志,老齐,你留这位白厂长的联系方式没有?联系一下对方,做一个电话采访。”
“这东西正文在木家堡的时候就做好了,照片也有,此外,木家堡还有其他值得宣传的东西。”齐主任回复道,原本带这些东西回来就是为了宣传的,他们又没想着抢人家功劳,怎么可能会忘记采访主角。
当天晚上,日报的同志们连夜加班撰写新闻,第二天一早,订购了日报的单位收到报纸后,便被那硕大的“十年磨一剑,今日创辉煌”给吸引了目光。
日报用了大半个版面来解释了今年高考遇见的问题和调查团进入姚县调查后的结果。文理状元的两次成绩都被登记上去,其他同学们也解释了考试成绩均符合录取线。
白露和木家堡制药厂被重点介绍,大家看着报纸上美丽的姑娘,实在难以想象,这样一位年轻的姑娘,竟然能在下乡后,带领一个与世隔绝,连土地都没有的山村,开厂办校,最后带动整个县的经济发展。
应白露的请求,木家堡先辈们光辉的过去也被重点描写,木清和薛鹤年的爱情故事由一位女编辑用几百字写成了小故事。
无数人为了这段凄美的爱情和木家堡英雄们的壮烈而落泪。
人是感性的,单单只是调查团的调查结果,群众会怀疑。加上木家堡的案卷,虽然能堵住大部分人的嘴巴,但暗地里定然也有一些“我不听我不听我不听我认为你作弊了就是作弊了你把证据拿到我眼前我也不信”的人。
但如今加上了木家堡的历史,大家被木家堡的英雄们所震感。那一段历史,我们牺牲了很多很多人,有的省份甚至有夜夜哭天明,家家挂白绫的说法。但这种男女老少一起出征,一户只留下一个孩子的牺牲并不多。
光环之下,没有人再说作弊的事情,大家欣喜于一个被战争摧毁了的山村,又重新站了起来。
最后,日报上又介绍了石春雨他们对于木家堡这些年所做的贡献。这些医生如果已经平反了,领导人也大方的承认那是一段被四人团伙弄出来的错误。此时也没有什么不能说的,大家都是去下放改造的,别的地方,这些有能力的人在挑粪掏厕所,而木家堡,让所有人都站到了自己合适的岗位上发光发热,木家堡不成功,谁成功?
无数年轻人给报社编辑部和木家堡制药厂写信,或是诉苦或是鼓励。甚至有很多人对木家堡的工厂和学校向往起来。
“历史应该被铭记,英雄应该被歌颂,薛鹤年烈士和木清烈士与他们所带领的木家堡英烈们,值得我们所有人尊敬.......”
木家堡,木年木月薛家爷奶手里提着收音机,齐聚在坟山上,听着广播里传来的声音,红了眼睛。
木年不爱追求虚名,但她的女儿没了,她自然不愿意没得悄无声息。如今白露让全国人都晓得他们木家堡无愧于国家。木年当然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这些长眠于地下的人。
日报和广播的宣传,让木家堡在全国扬名,云省人民为自家这次的大出风头而自豪,最直观的表现便是木家堡制药厂和霜露旗下的所有产品全都卖断货了!
白露原本以为库存是够的,但此时工人们不得不加班,好在张司令这边速度够快。年前两人刚刚谈过关于木家堡吸收一批退役战士,尤其是伤残退役战士的事情。
因为这批人员有些在之前便已退伍回家,要一个个去通知,原本打算年后到岗的。但知道木家堡有大批工人要去上学后,张司令那边催了一回,今年刚刚退下来的战士们也不回家过年了,全被送到木家堡。
温润和佩兰等人想到自己要去几年,接下来的事都由白露撑着,心里过意不去,这些天都在厂里忙着培训新人,就是想在这个把月能让白露休息休息。
白晨在这个时候,提出了想带两个妹妹回林市一趟。
白晨和白霜这次虽然没进前十,但和佩兰一样,都被京城大学录取了。
“当年母亲说,要我好好念书,以后上大学。虽然晚了这么多年,但到底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我想回去给母亲上坟,而且露露,奶奶今年八十多了,她没有多少年了,我知道你膈应那几个,我也膈应,但如果我们不趁着她还在的时候回去一趟,也许某一天接到信,便是要去奔丧了。”
白露沉默下来。
“那就,回去看看吧。”
虽然他们伤心奶奶养着沈建设的几个孩子,给予他们的爱和给予白露几人的差不多。但她到底是爱她们的,是奶奶和叔伯们养大了她们,沈建设对不起他们,但奶奶和叔伯们没有。
老人家八十多了,不管怎么样,也该回去看看的,真要是等老人没了才回去,白露不敢说以后会不会后悔。
既然要回去,兄妹三人便收拾东西。一给那边打电话,她这回上报纸的事林市那边自然也知道了,陈刚和何明天天听着大家夸白露兄妹,激动得还喝醉了一回,如今听说要回去走亲戚,能不高兴吗?
这简直就是衣锦还乡啊!沈建设那个瞎了眼的不喜欢白露他们,那是他没有享儿女福气的命,他们能得几个孩子叫一声叔和哥姐,可是自豪得很。
陈叔和何叔两家都争着让他们住自己家,白露推推辞不了,最后决定住到何叔家,运输队那边的院子宽一些。给长辈们带的礼物,给孩子们的见面礼,领过人情的故交们加起来,几个大包裹都打不住。
这一次回去之后,下一次还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白露打算把那些帮过他们的故旧都走一走。
带得最多的便是药,这些是老厂长他们最喜欢的东西。恰好月中的时候军区那边有车来,兄妹三人搭着军区的东风车到火车站,转车回林市。
现在木家堡有电话,大家联系起来方便了很多,刚一下车,便看见陈刚和何明等在火车站。
“建平,你看,你妹他们出来了,快去帮他们拿东西呀。”陈刚目不转睛的盯着出站口,白露三人长得像白薇薇,前些天又才上过报纸,一眼就能认出来。
陈刚推着大儿子陈建平去接人的同时,还忍不住吐槽身边的何明:“你说你,腿脚不好就在家等着得了,火车站人挤人的还非得跟着来,这要是有个二愣子撞到你娃儿还得跟着担心。”
“我好得很,你跌了我都不会跌,孩子们要住我家,我肯定要亲自来迎一迎。”何明硬气的说。
当年想帮没帮上,三个孩子走了这么些年第一次回来,还考上了那么好的大学,他能不来吗!
“陈叔,何叔,好久不见。”白晨三人跟着陈建民陈建军和何明家的何东来,何西往过来。
“好,好,回来就好。”
看着眼前高高大大酷似白薇薇的兄妹三人,陈刚和何明忍不住红了眼眶,纺织厂是白家的祖业,运输队是白薇薇一手建起来的。他们两人虽然比白薇薇大几岁,但曾经都是跟在她身后的。
她那个人最是护短,要是她还在,孩子们又怎么会受苦。到底是他们做得不够,对不住她。
三个孩子出息了,他们去了地下才有脸见白薇薇。
白家的房子如今还是租给纺织厂的工人们住着,陈刚这边,一来是房子不太宽裕,二来嘛,纺织厂八卦的人不少,白晨兄妹三人就住到了何明家里,陈刚一家也跟着过来吃饭。
“可算是回来了,芳枝,炒青菜,东来放下东西去帮着上菜。”刚刚进门,何明的老婆蔡霞便招呼上了。
“蔡婶,麻烦你们了。”白霜看着院子里擦得干干净净摆好了碗筷的桌子和提着热水过来的何北平,心中温暖。
别人有没有把你放心上,从这些小细节里就能看出来。
几人简单的洗漱过后便上桌,何明看着院子里的几桌人心中高兴。
“晓得你们今天到,我和老陈便让孩子们请了假,这几年你几个姐姐弟弟们也成家生了孩子,这个是北平的丈夫张澜,那边桌上最小的就是他们的娃营生...”
他一个一个的给白露介绍着家里这些年新添的人员,大家对于白露都很熟悉,毕竟这年头,连做儿女的都做不到每个月给父母寄包裹。但他们两家却从来没有断过。
白露一一打过招呼,等吃完饭,又给他们送了见面礼。何明和陈刚的儿女们都有工作,稍作了一会儿没有多待便走了,白露三人则和几位长辈在院子里乘凉聊天。
“报纸上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你们都是好孩子,没堕了白家的名声。露露以后是打算一直待在制药厂吗?”陈刚喝了口白露带来的茶问道,这个问题他们早就想问了。
白晨和白霜考上了大学,前程是不用担心了。他们倒是知道木家堡制药厂发展得比较好,但对于老人家来说,故土难离,云省太远了,白露还是在山里,他们还是希望白露能回到林市来。
“暂时还会在姚县,以后如果有机会的话,应该也会去其他地方。”
现在改革开放的消息还没有传出来,白露也没有谈太多。
作者有话说:
第129章 黑市大杀四方
吃完饭天黑完了,白露几人坐了几天车累得很,陈刚便嘱咐他们好好休息。
“今天是星期五,明天你们歇一天,后天星期天大家都不上班,建民也不跑车,我们再过来跟你们好好聚聚,把胡家也叫上。”
白露应下了,他们这趟回来,去掉车程能在林市待两周,沈家村那边白露只打算回去吃顿饭,并不过夜。这一趟除了看奶奶,白露还打算问问几个堂哥的意思,一起长大的哥哥,谁好谁不好白露都了解。
如果他们乐意,白露打算把亲近的几个带到木家堡去。去那边做工人,学一门手艺,总比待在家里种地强。最主要的是,木家堡的教育条件好,下一辈们能得到好的教育,以后出息了,也算报了奶奶和几个叔伯们照顾了他们兄妹三人的恩情。
但回去不着急,白露还打算买些东西。
何建民和何建军都要上班,何叔腿脚不好,蔡婶要照顾他。听说白露要买东西,第二天一大早,何北平便早早过来给白露几人带路。
“露姐,你想买些什么啊?”
何北平是个开朗的孩子,虽然当妈了,但这孩子一毕业就结婚,今年19岁都不满呢。她对白露充满了崇拜,一左一右的挽着白露和白霜出去,白晨提着麻袋跟在后头,路上有人好奇打招呼,她便乐着跟人家介绍,这孩子嘴甜人缘好,一条巷子走完,手里就塞了些小零食。
“我想买点布料和茶叶糖果之类的节礼。”
沈家村就是个普通的村子,有聂家那样难缠的人,也有善良的好人。白露兄妹三人刚刚去那里的时候什么都不懂,不少人都给予过她们善意。
比如有位放牛的跛脚大叔经常能摘到野果,但凡遇见她们,都会给她们几个。学校离村子要走一个多小时的路,白霜身体差,小时候是白晨和白露背着她上学,那些高年级的孩子见他们自己都走不稳还要背人,经常二话不说接过白霜背着就走。白霜落单了遇见聂家那几个和其他坏孩子被欺负的时候,也有路过的人帮忙.......
这些小事他们只是顺手为之,也许早就都忘记了,但白露都记在心里,她们以后工作的重心在木家堡,回来的次数会很少,白露便打算去看看这些人。但人数太多了,木家堡带回来的礼物只够分给熟悉的长辈,她打算买些谢仪。
“那咱们去黑市,那边东西全,买的多还能讲价。”北平熟门熟路的带着白露去河边的一条巷子。死人团伙倒台后,对于黑市抓得也没有前些年那么严了,巷子里熙熙攘攘的,多是提着篮子的妇人。
这地方离运输队不远,靠着运输队的关系,东西还真的挺齐全,不仅有本地的布匹外市的糖,连海边的海带紫菜虾干鱿鱼瑶柱都有。
“海带和虾干怎么卖?”这些东西在海边不稀罕,但在林市却是紧俏货,许多人家只有在宴客的时候才舍得买一点,走亲戚都是非常体面的节礼了。
“一等的好货,半点儿泥沙不带,海带四毛六,虾干两块八。”卖东西的小伙子见来的几人穿着体面,脚上的皮鞋都是百货商城里最好的,笑盈盈的回话,还把袋子打开些来让白露细看。
“是不错。”白露拿起一捆海带翻了翻,内里也没有夹杂着其他东西。
北平在旁边拉拉她的袖子:“姐,你想买海货?”
“这个也合适。”白露点点头,谁知北平见她点头了,便把她拉到身后,对着小伙子就道
“你这做生意不实诚,海边一毛二,九毛六收来的东西,几百公里路你翻了几个倍,哪有你这么心黑的。我们是真想要,也有钱买,但你不能看我们有钱就把我们当傻子呀。”
那小伙子没想到北平把进价说得那么准,一拍腿道:“姑娘你小声点,知道您了解行情,那您也要晓得,路是不远,可这几年道上不太平啊,有人抢有人查的,我们弄这么点东西也不容易,您看着价格高,大家伙儿一起分下来真没挣几个钱。就这林市,我这儿绝对是最便宜的了,别的地都卖到三块了。看您是行家又长得俊,真要买,我给您便宜一毛钱怎么样”
接下来的十分钟,白露三人就看着北平和那小伙子你来我往,一句一句的套话,愣是把四毛六的海带杀到了三毛八,一块八的虾干杀到了一块五。
乖乖,这不得了啊,小姑娘年纪不大,这杀价的功夫怕是连温润都甘拜下风。
这个价格在林市的确很便宜了,要白露自己来,她最多能谈下来几分一毛,趁着这么个大杀器在,白露直接让北平把其他东西的价格也谈下来,把这摊子给包圆了,也不用他们拿回去,那小伙子送货上门。
“原来是运输队的,姑奶奶是自己人您早说啊,咱这不是浪费了半天口水吗!”小伙子听了地址就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