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女知青奋斗记 第60节
“对呀,好像签长签短,咱们也没什么损失。嗨,我这真是猪脑子,这么简单的事情都想不明白。”、
“你这哪是想不明白,你是不相信世界上有这么好的事情,怕白医生坑你呢!”
鲁国荣翻了一个白眼。
“这话可不敢乱说,我没这么想。”李能被鲁国荣这张嘴吓得够呛。
但不止他觉得这饼太大,听见消息的黄文明都坐不住了,抽空跑了一趟木家堡。
第117章 高速发展
“白露,这可不是一笔小钱,你这样做,制药厂的财务支撑得住吗?你别看这些大队长好说话,可如果后续钱拿不到或者需要拖欠,他们可是会翻脸的。最重要的是,如果制药厂出现波动,这些工人怎么办?”
黄文明一直都知道白露是一个心里有百姓的仁医,但一个企业,想要兼济天下的前提是自身能发展下去。木家堡制药厂的药本就便宜,白露如今再搞这个分红,一个大队一年就要分几千块,周围几个县加起来上百个大队,一年是多少钱,真的不会让制药厂变成倒欠户吗?
上千个员工在这里,真有变动,整个姚县都要出现波动。
“这个你放心,明年的订单增加了很多,厂里会继续扩招,只要咱们药卖得多,这点分红影响不大。”
白露给黄文明倒了一杯茶,跟他说起了木家堡接下来几年的规划。
把姚县变成药材基地,并且是签了合同不能随意毁约的药材基地,这一步早晚都要跨出去。云省这个地界看着偏远,但想来发展的人企业其实挺多,卷烟厂想发展烟叶,还有化肥厂,再往后改革开放了还会有各种化工厂。偏偏这些厂对环境或多或少都有影响。
而白露想要保持住姚县和周围几个县甚至更多地方的生态,那就必须在改革开放前把制药厂做到一定的规模,成为当地的支柱型企业,这样在政府便会拒绝外资入驻。只有制药厂给百姓们的利益要足够多,百姓们才能心甘情愿的同制药厂一起发展。
这个合同白露早有计划,但她最开始,是计划在恢复高考前后这段时间来签的,只是最近王连长来了一趟,给白露带来一个消息,军方有意扩大木家堡制药厂药品的订购量。不仅仅是海军,陆军的几大军区在听说海边前线上的事情后,都对木家堡的药品产生了兴趣。
这些年西医西药盛行,在建国前,我国在医药这一块儿数次被外国扼住咽喉,直到自己生产出青霉素等药物情况才缓解下来。国内的制药厂生产的药品很多,但有一个不争的事实,在普通大众之间,最常用到的药是头痛粉,也就是阿咖酚散、土霉素、安乃近、克感敏等,这些药在针对大多数病症有用,但副作用也很大,每年都有很多吃药吃出问题的事情来。
这些药在军营里占的比重也不小,比起外界的纷杂,军人们就比较直,管他西药中药,什么好用用什么。他们每年都会进购大量的青霉素,但同样不影响战士们人均一瓶云南白药。
两年时间,足够战士们验证出木家堡出品的药质量如何,如今除了去痹丸、止血药、虎杖液等特殊药品以外,基础的祛风丸、风热感冒散、风寒感冒散、肠炎安等基础用药也广受欢迎,这些药品取代了西药成为战士们常备用药。而除了这些药物,木家堡生产的驱虫药、驱蚊水也成了军中采购量巨大的常备品,实在是有些军营在的地方条件太艰苦了,又是蚂蟥毒虫又是巨型蚊子。
军区对这个情况目前是持积极态度的,他们和其他大队不同,但凡军区来了新的单子,那数额都是巨大的。白露给各大队的分红看着多,但是,想要拿得多,代表他们卖出来的药材更多,而在有订单的情况下,这点分红完全影响不到木家堡。
“你这边有数就行,我进来也不止这事儿,水电站那边,明年能竣工了,木家堡通电的名额已经确定下来,你们这边要做好准备。你不是想装电话吗,这些东西都要提前申请的,材料尽早准备,有什么不懂的可以问王晓霞。”
黄文明现在跟白露熟得不行,具体熟到这人回京城会给白露带特产,去年还带了两台收音机来。再具体到,如今他说着话,可收却没闲着,在翻白露的茶盒呢。
“这可真是太好了。”白露真是受够了没有电的日子,至于准备,木家堡在去年就准备好了,大船回来之后,白露又让人去把那条小路拓宽,如今别说抬电杆,去那边跑马都不成问题。
看着黄文明动作自然的从茶盒里找到茶,又极其自然的拿出来,白露忍不住吐槽:“你这哪是担心制药厂,我看你就是为了我这茶来的,都说会给你留,还能少了你不成。”
“嘿嘿,我也就这点爱好了,自己拿比较放心,下个月征兵工作要开始了,老卫到时候要进来一趟,他一来,怕是毛都不剩了。”
白露这茶是峡谷里的一棵百年老茶,自从黄文明喝过一次后,年年惦记,后来卫部长知道后,也惦记上。因为这,每年清明节前,两人都要带个口信进来,提醒白露别忘了采茶。
三个月的时间,目前和木家堡有合作的大队基本都来签了合同,超过三分之一的村子签了50年,其他有签40年和30年的,20年的反而最少,值得一提的是,柳河公社赵家的几个大队也签了。
白露做到了一视同仁,在第二天春季,便把这两年收集到的种子分发给各大队,并且派出了木家堡的职工去指导大家种植。木家堡也在同年完成了扩招,制药厂的名声传出去后,姚县从令新知青害怕的山卡卡变成了大家都想来的天堂。
今年知青办那边和县政府、木家堡协调,总共放了两千知青过来,全部被木家堡吸收。虽然因为人数增多,刚来的时候宿舍都还没完全盖好,大家不得不挤大通铺,但伙食待遇和工资是实打实的,除了外地人外,白露也招收了一批本地工人,不拘应届毕业生,只要识字,能学会药材方面的知识就行。
这些员工看着很多,但除了军区增加了订购数量之外,云省的各县都陆陆续续有人来找木家堡合作,药材的销量越来越好。幸亏木家堡小河村几个大队药材种植得早,如今一年收获比一年大,否则,木家堡真要担心原材料问题。
除了植物药外,动物药这边的惊喜也很多。
踏雪和大白这对父子,有时候真的让白露怀疑是不是成精了。白露会在每年春季动物们因为**权争斗最激烈的时候进山捡尸,而踏雪发现这个情况之后,立马就放到心上,几天之后,白露正在医院查房,便听见木家堡后山传来虎啸。直把当时看风湿病的老太太吓得尖叫起来。
寨子里不明情况的纷纷拿着武器要出门,但木月几人已经听出来,这声音是踏雪那家伙,木月和银花带着狩猎队的成员安抚众人,而白露则沿着声音迅速找到踏雪,那家伙见到他的时候,正拖着一只死去的豹子,跟她邀功呢。
孩子懂事了,知道来送礼了,白露能怎么办,当然是开心的收下然后犒劳它啊。
这个时候踏雪几只小的早已结束了学习,是能独立生存的老虎了。大白和幸运虽然没有赶他们走,但兄弟姐妹几个在峡谷里也待不住,成天的瞎跑开拓地盘。
木家堡这边,白露和木月提过的改造计划早在去年就完成,白露和银花也搬了家,如今他们住在西门这边,工人们不会往这里来,狩猎队的成员们都和踏雪打过照面,并不担心踏雪袭击他们。
白露便默认了踏雪可以自己到后山来,从那以后,木家堡后山便成了踏雪的地盘,时不时就会给白露带点礼物过来。白露和踏雪沟通了许多遍,踏雪终于知道,白露不是要整只的猎物,它只要把吃完的猎物给白露,白露就很高兴了。
于是在这之后,踏雪的用餐地点便换成了木家堡,它会把打到的猎物拖到这里来解决,再把骨头皮毛留给白露。
后来村里退休的老猎人见老虎吃剩下的东西不好处理,便在踏雪吃东西前,让白露拦了拦,老猎人拿着小刀表演了个庖丁解牛。踏雪能吃到干净的肉块,木家堡也能得到完整的皮毛骨头。
想要可持续发展,除了这些外,白露也做了其他努力。
这几年木家堡养殖场高速发展,规模化的养殖让木家堡实现了肉类多样化。狩猎队上山的时间越来越少,如今多以打鱼和巡逻训练,培养后代为主,少有的狩猎次数从获取食物变成了对后代的磨炼。
就像大白训练踏雪那样,木家堡的上一代长辈们,也要把他们会的功夫和经验教给下一辈,不管他们以后能不能用上,但是不能不会。
如此一来,虽然多了踏雪一家狩猎,但少了狼群和人类,林子里其他动物的繁衍反而比之前更顺利,动物的密度有增无减。
峡谷里的黑玉草因为有人照顾,长势喜人,白露空间里已经储存了一大批种子,木月他们只知道白露藏起来了,但具体藏在哪里并没有询问,这些是为了以后做准备的。只有把姚县打造成一个标杆,让其他人看到种植药材的可行性,以后白露的计划才能走得通、走得顺。
这一年的腊月注定是个值得铭记的日子,很多年后,大队长们垂垂老矣,都依然记得今天,他们等在木家堡,坐在会议室里,看着主席台上一箱箱的钱两眼冒光,十几个会计抱着厚厚的账本,白医生站在主席台上,会计每报出一个大队,她便从箱子里拿出一沓贴着这个大队名字的钱,双手递给上台的大队长,送上一句:“谢谢,辛苦了。”
这一年,小河村大队红遍整个姚县,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们如今有四年生的三七、重楼、天麻等贵重药材,其他当年份生长药材也比其他大队多,仅仅一年的分红,小河村拿了八千六百块!
正月还没过完了,鲁国荣就把拖拉机开进了小河村,拖拉机上还拉着一台小型脱粒机,看得其他大队的人红了眼。连赵家的几个大队都扩大了药材种植面积。
等时间走到1977年的时候,木家堡把药材种到了牛宝山大队的交界点,整个姚县所有的大队山林里都种上药材,周围的安县、华县、平县、明县种植药材量也逐年升高。
刚刚过完年,白露便宣布了一则消息。
第118章 高考准备
厂区布告栏前,拿着包子馒头窝窝头的工人们议论纷纷。
“招收高级老师,月工资45,我的天,这真的假的啊!”
“布告栏都贴出来了,还真的假的。学校里那批学生,第一届今年都上初三了,明年就要高中。初中部现在有老教授们在带,也不知道这批老师是找了教高中还是让教授们继续教高中。比起咱们,这些孩子可真幸福啊,没钱读书可以申请助学贷款,连伙食费都能申请。大学教授给他们做老师,学出来了工作板上钉钉。这是上辈子积了多少德才有这么好命啊。”
“这好命十年前给你你要不要?”
“那肯定不要啊,那时候谁知道会有个白医生啊。”高个子的工人咬了一口雪白的馒头,感叹白露的厉害。随即又吐槽道:
“不过这考的也太杂了吧,看着都害怕,简直比高考还多。”
“你也不看看工资,省城的老师都没有45呢,这可只是工资哦。再说了,这不是还有一年吗,努力努力,也不是没有可能。”
连上工的时候都有人在讨论,毕竟这工资是真的高。制药厂的工作虽然好,但有一点,每天都在药堆里,人都能腌出药味儿。以前有些人觉得当老师挣的比不上在药厂,还要被熊孩子折腾,但呆久了又觉得老师比他们自由。加上高工资,心动的人非常多。
因为木家堡学校的专业性质,孩子小班教育。不当班主任的老师,每天只有上午有课,下午可以去药材兼职。只要保证晚上能备好课就行。
班主任虽然要全天跟学生,但额外有一份补贴。比如最早进来的廖芳她们,孩子下午学习专业知识的时候她们也跟着学习,带这一届八年的时间,廖芳学得认真,木家堡在这方面有考试渠道。廖芳通过了这个考试,以后带新一届的时候,她们也可以作为自己班级的中草药学老师,这又是另外一份工资。
如今白露把将要招的基础老师工资定得这么高,心动的人很多。要这些知青吐槽啊,木家堡哪里都好,当地人不欺生,老员工帮助新员工,就是年年都要考试这一条让人崩溃,考不过要重考还要扣工资,简直要命。
但也正是因为木家堡的考试之风,员工们在工作之余并没有放弃书本。他们养成了平时看书的习惯,且这边才说要扩招呢,到了晚上,就有老知青东拼西凑愣是凑了一套教科书出来,勤快的那一批都能开始抄书了。
不过这生意当天晚上被泡汤了,原因是厂里印刷了课本出来,员工可以以成本价来买。
很多人都不理解白露找几个老师为什么搞得这么轰轰烈烈的,白露只是笑笑不说话。她总不能告诉大家,再过几个月,高考就要恢复了,我这是找老师吗?我这是给他们一个理由让他们去好好复习啊。
白露还特意交待了温润檀逸舟几人,让他们最近好好看看书本,没有说具体原因。几人见问不出结果,没再问便答应了,也不知道心里脑补了多少。虽然舍不得温润这样培养好的人才,但白露还是想让他们自己去选择,把这样一个物理天才留在厂里做销售,白露过不了心理那一关。
比起之前的人才稀缺,如今的木家堡的后备力量可谓十分充足。
第一批入学的孩子今年上初三,木家堡高中的资料早就办理完全,到时候孩子们会进行中考,哪怕白露不会把分数线和学费定得很高,但必然会有部分学生不愿意继续上学。可能因为家庭原因想早点出来挣钱,可能实在学不进去文化课。
老师会劝说一次,但实在不愿意的,制药厂会吸收进来,自己学校培养的人,对自家企业的归属感肯定要强一些,专业知识也会更硬一些。
至于继续上高中的孩子,白露是打算培养成大学生的,这个时代的文凭用处非常大。至于他们学成后愿不愿意再回木家堡工作,白露其实不是很在意,只要这些人不危害社会,只要他们在为国家做建设,那木家堡就不算白白培养了他们一场。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白露的个人喜好原因,凡是接受过木家堡助学贷款的学生,里面有一条是关于出国工作、移民的,这一条的违约金非常非常高,高到了天价的地步。
木家堡教的是中医,很多治疗手法和药方,在这会儿都是不外传的。白露自认为她不是一个大公无私的人,接受不了自己大把钱培养出来的孩子跑其他国家去做贡献这种事。
在这几年,白露又收了几个徒弟,都是送过来上学后发现的好苗子,年纪不大,到如今她一共有九个嫡传弟子。
大徒弟陈业华在军医院待了几年,直到前年师妹阮惜彤学成,才把他换回来。听说军医院那边不想放人,两个都想要,毕竟陈业华的针灸和推拿接骨学得扎实,尤其是接骨,经他接手的战士几乎没有后遗症。有些受伤很重的战士在受伤后疼痛难忍,陈业华的止疼针简直能救命。
军医院那边把他当成了宝,给出的条件非常优渥。是陈业华说自己还没有学成,需要回师父身边学习,白露这边又答应给军医院那边送20个培训好的护士过去,这才得回来。
这20个护士都是从知青中选**,在木家堡医院和疗养院里工作多年,成绩优异政审合格的,带队过去的张梅怎么也没想到,有一天,她也能实现梦想,到军营里去。
当初爹不疼娘不爱被排挤下乡,家人不闻不问,夜里独自哭泣怀疑对命运对自己太坏的时候,哪里能想到有今天的造化呢。
二徒弟梅云华,如今刚刚成年,医术仅次于白露,是木家堡赫赫有名的小神医,她精通中医全科,性格温柔,不管是病人还是学生们都很喜欢她。
云华的西医妇科也学得不错,六年前就跟着白露还有京城来的几位医生进手术室观摩学习,两年前她便能独立接生顺产产妇,就在今年,因为产区职工结婚生子的越来越多,竟然出现一天之内有十几位产妇不具备顺产条件需要手术的情况,医院忽然来了一位情况危急的产妇,所有能主刀的医生都在手术台上。
白露听到这个消息后,把在做助手的云华喊出来,亲自给徒弟压阵,最后云华出色的完成了一台剖腹产手术,几位老师连连夸赞。
比起二师姐的中西医兼顾,三师妹宁萱芷是只学了中医,但她在药剂方面非常有天分。拜师后,她三分之二的时间跟着白露学医,三分之一的时间跟着白霜制药,这两年在自己研究方子。白露会定期查看进度,孩子思路清晰,有几个方子已经进入试验阶段。
这小姑娘哪里都好,就是英年早婚这点让白露颇有微词。
宁萱芷和钟平也算良缘,当初是钟平提醒她找老知青买医书看,小姑娘才走上这条路。宁萱芷长得可爱,脑子聪明,性格讨喜。但她被家里娇养长大,非常矫气,尤其是在生活家务方面,可以说是到了木家堡才压着头去学,学得非常痛苦。
钟平呢,他虽然是县城人,但老家是小河村的,假期年年下乡干活。双抢的时候老人心疼也舍不得叫他太劳累,便让他在家做饭喂猪,家里家外都是好手。小河村挨着木家堡,那边的姑娘媳妇们受木家堡影响,倒是没什么男人不能下厨洗衣裳的说法。
钟平怜惜宁萱芷,经常帮助她,渐渐的小姑娘越来越依赖他,四年前,才21岁的宁萱芷竟然羞答答的跟白露说,要和钟平结婚。
白露当时很郁闷,她本人忙于事业,暧昧对象不见人影,单身多年。下面的也有有样学样,“大龄”男女青年一堆。但白露绝对不是不婚主义者,她觉得,能找到喜欢的家庭,与之共度余生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像陈业华和木芳那样就挺好的。但如果不是相爱的人,只为了结婚而结婚,像完成任务一样,这样的婚姻不靠谱,所以白露只是不愿意委屈自己去将就才单着。
但这个“大龄”绝对是有水分的。
白露今年25,她身边的人大多比她小,25,在木月看来,刚刚到适婚年龄,但如果想打拼事业的话,这个年龄结婚还早了点。所以宁萱芷21岁要结婚对于木月的冲击是很大的。
但这孩子念念有词,说反正他们两个互相喜欢,早晚要结婚的。不结婚走的太近别人说闲话,结了婚她可以和钟平住家属房,以后做饭洗衣服所有事情都交给他,钟平这傻孩子不仅没觉得有问题,还在旁边傻乐。
两人甚至还说通了父母,宁家那边这两年受到了小波及,宁萱芷在拜师后,她的大哥曾经带着重礼来见过白露一次。言谈中除了感谢,还有托付之意,这一次,也是宁家大哥来考查的钟平。
要说钟平这个小伙子,虽然白露对他早早拐带徒弟这事儿有意见,但也不得不说,这人非常不错。父母都是普通工人,他自己吃苦耐劳,搞种植很有一手,如今在鲁丽华手下做管理,固定工资七十多。但这孩子就没个闲着的时候,每天带着干粮巡山巡到五点钟,吃了便去追兔子、捉金蝉子,每个月外快都能挣大几十。
而且他还很有原则,工资固定给家里三分之一,给爷奶五块,其余的和外快一起全部存起来。平时也不见和小姑娘们嬉皮笑脸,对宁萱芷专一得很,任劳任怨的。宁大哥大概也知道自家妹子的性子,觉得钟平不错,便答应了。
既然这样,白露也只好备上丰厚的嫁妆,祝福他们,只是千叮咛万嘱咐,别急着要孩子,过两年再说。
当初陈业华结婚,白露准备了一套传家金针,宁萱芷结婚白露也没小气,她准备的同样是交易空间淘来的制药工具。
如今宁萱芷每周到医院坐诊两天,到学校上四节课,其余时间都在药厂和白霜做搭档。她也没有选错人,婚后钟平手里的钱全部交到了宁萱芷手里,家务全包,宁萱芷周一周三有夜课要上,钟平就会在这两天去逮兔子,九点半准时回来接宁萱芷。其他时间都在家陪老婆。
老四纪红,这个孩子的天分完全不输梅云华,同样勤奋努力,中医全科一起学。因为孩子拜师的时候年纪不大,在学习中遇见了很多好玩又好笑的事情,比如说有时候孩子太小不配合,一直在哭闹,在旁边看着的纪红着急了便会主动出手。
孩子对医生有抵触情绪,但是对着同龄人,还是这么可爱的小女孩一般没有招架之力。次数多了之后,纪红便自己研究起了这个事来,她跑到育红班去看老师怎么哄孩子,拿育红班的小朋友们练手,给他们每个人都制作了一本“专属病例”,写了她望闻问切看出来额情况,封面上还贴了粉色的花朵。
在白露没有干涉的情况下,纪红这孩子自己就朝着儿科的方向发展去了。她的成效也很好,同龄人之间更好沟通,孩子们乐意让她诊断,住院的孩子哭闹的时候,纪红会去安慰鼓励他们,复诊的小朋友也会带着礼物过来感谢“小医生”。
“你这哪是想不明白,你是不相信世界上有这么好的事情,怕白医生坑你呢!”
鲁国荣翻了一个白眼。
“这话可不敢乱说,我没这么想。”李能被鲁国荣这张嘴吓得够呛。
但不止他觉得这饼太大,听见消息的黄文明都坐不住了,抽空跑了一趟木家堡。
第117章 高速发展
“白露,这可不是一笔小钱,你这样做,制药厂的财务支撑得住吗?你别看这些大队长好说话,可如果后续钱拿不到或者需要拖欠,他们可是会翻脸的。最重要的是,如果制药厂出现波动,这些工人怎么办?”
黄文明一直都知道白露是一个心里有百姓的仁医,但一个企业,想要兼济天下的前提是自身能发展下去。木家堡制药厂的药本就便宜,白露如今再搞这个分红,一个大队一年就要分几千块,周围几个县加起来上百个大队,一年是多少钱,真的不会让制药厂变成倒欠户吗?
上千个员工在这里,真有变动,整个姚县都要出现波动。
“这个你放心,明年的订单增加了很多,厂里会继续扩招,只要咱们药卖得多,这点分红影响不大。”
白露给黄文明倒了一杯茶,跟他说起了木家堡接下来几年的规划。
把姚县变成药材基地,并且是签了合同不能随意毁约的药材基地,这一步早晚都要跨出去。云省这个地界看着偏远,但想来发展的人企业其实挺多,卷烟厂想发展烟叶,还有化肥厂,再往后改革开放了还会有各种化工厂。偏偏这些厂对环境或多或少都有影响。
而白露想要保持住姚县和周围几个县甚至更多地方的生态,那就必须在改革开放前把制药厂做到一定的规模,成为当地的支柱型企业,这样在政府便会拒绝外资入驻。只有制药厂给百姓们的利益要足够多,百姓们才能心甘情愿的同制药厂一起发展。
这个合同白露早有计划,但她最开始,是计划在恢复高考前后这段时间来签的,只是最近王连长来了一趟,给白露带来一个消息,军方有意扩大木家堡制药厂药品的订购量。不仅仅是海军,陆军的几大军区在听说海边前线上的事情后,都对木家堡的药品产生了兴趣。
这些年西医西药盛行,在建国前,我国在医药这一块儿数次被外国扼住咽喉,直到自己生产出青霉素等药物情况才缓解下来。国内的制药厂生产的药品很多,但有一个不争的事实,在普通大众之间,最常用到的药是头痛粉,也就是阿咖酚散、土霉素、安乃近、克感敏等,这些药在针对大多数病症有用,但副作用也很大,每年都有很多吃药吃出问题的事情来。
这些药在军营里占的比重也不小,比起外界的纷杂,军人们就比较直,管他西药中药,什么好用用什么。他们每年都会进购大量的青霉素,但同样不影响战士们人均一瓶云南白药。
两年时间,足够战士们验证出木家堡出品的药质量如何,如今除了去痹丸、止血药、虎杖液等特殊药品以外,基础的祛风丸、风热感冒散、风寒感冒散、肠炎安等基础用药也广受欢迎,这些药品取代了西药成为战士们常备用药。而除了这些药物,木家堡生产的驱虫药、驱蚊水也成了军中采购量巨大的常备品,实在是有些军营在的地方条件太艰苦了,又是蚂蟥毒虫又是巨型蚊子。
军区对这个情况目前是持积极态度的,他们和其他大队不同,但凡军区来了新的单子,那数额都是巨大的。白露给各大队的分红看着多,但是,想要拿得多,代表他们卖出来的药材更多,而在有订单的情况下,这点分红完全影响不到木家堡。
“你这边有数就行,我进来也不止这事儿,水电站那边,明年能竣工了,木家堡通电的名额已经确定下来,你们这边要做好准备。你不是想装电话吗,这些东西都要提前申请的,材料尽早准备,有什么不懂的可以问王晓霞。”
黄文明现在跟白露熟得不行,具体熟到这人回京城会给白露带特产,去年还带了两台收音机来。再具体到,如今他说着话,可收却没闲着,在翻白露的茶盒呢。
“这可真是太好了。”白露真是受够了没有电的日子,至于准备,木家堡在去年就准备好了,大船回来之后,白露又让人去把那条小路拓宽,如今别说抬电杆,去那边跑马都不成问题。
看着黄文明动作自然的从茶盒里找到茶,又极其自然的拿出来,白露忍不住吐槽:“你这哪是担心制药厂,我看你就是为了我这茶来的,都说会给你留,还能少了你不成。”
“嘿嘿,我也就这点爱好了,自己拿比较放心,下个月征兵工作要开始了,老卫到时候要进来一趟,他一来,怕是毛都不剩了。”
白露这茶是峡谷里的一棵百年老茶,自从黄文明喝过一次后,年年惦记,后来卫部长知道后,也惦记上。因为这,每年清明节前,两人都要带个口信进来,提醒白露别忘了采茶。
三个月的时间,目前和木家堡有合作的大队基本都来签了合同,超过三分之一的村子签了50年,其他有签40年和30年的,20年的反而最少,值得一提的是,柳河公社赵家的几个大队也签了。
白露做到了一视同仁,在第二天春季,便把这两年收集到的种子分发给各大队,并且派出了木家堡的职工去指导大家种植。木家堡也在同年完成了扩招,制药厂的名声传出去后,姚县从令新知青害怕的山卡卡变成了大家都想来的天堂。
今年知青办那边和县政府、木家堡协调,总共放了两千知青过来,全部被木家堡吸收。虽然因为人数增多,刚来的时候宿舍都还没完全盖好,大家不得不挤大通铺,但伙食待遇和工资是实打实的,除了外地人外,白露也招收了一批本地工人,不拘应届毕业生,只要识字,能学会药材方面的知识就行。
这些员工看着很多,但除了军区增加了订购数量之外,云省的各县都陆陆续续有人来找木家堡合作,药材的销量越来越好。幸亏木家堡小河村几个大队药材种植得早,如今一年收获比一年大,否则,木家堡真要担心原材料问题。
除了植物药外,动物药这边的惊喜也很多。
踏雪和大白这对父子,有时候真的让白露怀疑是不是成精了。白露会在每年春季动物们因为**权争斗最激烈的时候进山捡尸,而踏雪发现这个情况之后,立马就放到心上,几天之后,白露正在医院查房,便听见木家堡后山传来虎啸。直把当时看风湿病的老太太吓得尖叫起来。
寨子里不明情况的纷纷拿着武器要出门,但木月几人已经听出来,这声音是踏雪那家伙,木月和银花带着狩猎队的成员安抚众人,而白露则沿着声音迅速找到踏雪,那家伙见到他的时候,正拖着一只死去的豹子,跟她邀功呢。
孩子懂事了,知道来送礼了,白露能怎么办,当然是开心的收下然后犒劳它啊。
这个时候踏雪几只小的早已结束了学习,是能独立生存的老虎了。大白和幸运虽然没有赶他们走,但兄弟姐妹几个在峡谷里也待不住,成天的瞎跑开拓地盘。
木家堡这边,白露和木月提过的改造计划早在去年就完成,白露和银花也搬了家,如今他们住在西门这边,工人们不会往这里来,狩猎队的成员们都和踏雪打过照面,并不担心踏雪袭击他们。
白露便默认了踏雪可以自己到后山来,从那以后,木家堡后山便成了踏雪的地盘,时不时就会给白露带点礼物过来。白露和踏雪沟通了许多遍,踏雪终于知道,白露不是要整只的猎物,它只要把吃完的猎物给白露,白露就很高兴了。
于是在这之后,踏雪的用餐地点便换成了木家堡,它会把打到的猎物拖到这里来解决,再把骨头皮毛留给白露。
后来村里退休的老猎人见老虎吃剩下的东西不好处理,便在踏雪吃东西前,让白露拦了拦,老猎人拿着小刀表演了个庖丁解牛。踏雪能吃到干净的肉块,木家堡也能得到完整的皮毛骨头。
想要可持续发展,除了这些外,白露也做了其他努力。
这几年木家堡养殖场高速发展,规模化的养殖让木家堡实现了肉类多样化。狩猎队上山的时间越来越少,如今多以打鱼和巡逻训练,培养后代为主,少有的狩猎次数从获取食物变成了对后代的磨炼。
就像大白训练踏雪那样,木家堡的上一代长辈们,也要把他们会的功夫和经验教给下一辈,不管他们以后能不能用上,但是不能不会。
如此一来,虽然多了踏雪一家狩猎,但少了狼群和人类,林子里其他动物的繁衍反而比之前更顺利,动物的密度有增无减。
峡谷里的黑玉草因为有人照顾,长势喜人,白露空间里已经储存了一大批种子,木月他们只知道白露藏起来了,但具体藏在哪里并没有询问,这些是为了以后做准备的。只有把姚县打造成一个标杆,让其他人看到种植药材的可行性,以后白露的计划才能走得通、走得顺。
这一年的腊月注定是个值得铭记的日子,很多年后,大队长们垂垂老矣,都依然记得今天,他们等在木家堡,坐在会议室里,看着主席台上一箱箱的钱两眼冒光,十几个会计抱着厚厚的账本,白医生站在主席台上,会计每报出一个大队,她便从箱子里拿出一沓贴着这个大队名字的钱,双手递给上台的大队长,送上一句:“谢谢,辛苦了。”
这一年,小河村大队红遍整个姚县,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们如今有四年生的三七、重楼、天麻等贵重药材,其他当年份生长药材也比其他大队多,仅仅一年的分红,小河村拿了八千六百块!
正月还没过完了,鲁国荣就把拖拉机开进了小河村,拖拉机上还拉着一台小型脱粒机,看得其他大队的人红了眼。连赵家的几个大队都扩大了药材种植面积。
等时间走到1977年的时候,木家堡把药材种到了牛宝山大队的交界点,整个姚县所有的大队山林里都种上药材,周围的安县、华县、平县、明县种植药材量也逐年升高。
刚刚过完年,白露便宣布了一则消息。
第118章 高考准备
厂区布告栏前,拿着包子馒头窝窝头的工人们议论纷纷。
“招收高级老师,月工资45,我的天,这真的假的啊!”
“布告栏都贴出来了,还真的假的。学校里那批学生,第一届今年都上初三了,明年就要高中。初中部现在有老教授们在带,也不知道这批老师是找了教高中还是让教授们继续教高中。比起咱们,这些孩子可真幸福啊,没钱读书可以申请助学贷款,连伙食费都能申请。大学教授给他们做老师,学出来了工作板上钉钉。这是上辈子积了多少德才有这么好命啊。”
“这好命十年前给你你要不要?”
“那肯定不要啊,那时候谁知道会有个白医生啊。”高个子的工人咬了一口雪白的馒头,感叹白露的厉害。随即又吐槽道:
“不过这考的也太杂了吧,看着都害怕,简直比高考还多。”
“你也不看看工资,省城的老师都没有45呢,这可只是工资哦。再说了,这不是还有一年吗,努力努力,也不是没有可能。”
连上工的时候都有人在讨论,毕竟这工资是真的高。制药厂的工作虽然好,但有一点,每天都在药堆里,人都能腌出药味儿。以前有些人觉得当老师挣的比不上在药厂,还要被熊孩子折腾,但呆久了又觉得老师比他们自由。加上高工资,心动的人非常多。
因为木家堡学校的专业性质,孩子小班教育。不当班主任的老师,每天只有上午有课,下午可以去药材兼职。只要保证晚上能备好课就行。
班主任虽然要全天跟学生,但额外有一份补贴。比如最早进来的廖芳她们,孩子下午学习专业知识的时候她们也跟着学习,带这一届八年的时间,廖芳学得认真,木家堡在这方面有考试渠道。廖芳通过了这个考试,以后带新一届的时候,她们也可以作为自己班级的中草药学老师,这又是另外一份工资。
如今白露把将要招的基础老师工资定得这么高,心动的人很多。要这些知青吐槽啊,木家堡哪里都好,当地人不欺生,老员工帮助新员工,就是年年都要考试这一条让人崩溃,考不过要重考还要扣工资,简直要命。
但也正是因为木家堡的考试之风,员工们在工作之余并没有放弃书本。他们养成了平时看书的习惯,且这边才说要扩招呢,到了晚上,就有老知青东拼西凑愣是凑了一套教科书出来,勤快的那一批都能开始抄书了。
不过这生意当天晚上被泡汤了,原因是厂里印刷了课本出来,员工可以以成本价来买。
很多人都不理解白露找几个老师为什么搞得这么轰轰烈烈的,白露只是笑笑不说话。她总不能告诉大家,再过几个月,高考就要恢复了,我这是找老师吗?我这是给他们一个理由让他们去好好复习啊。
白露还特意交待了温润檀逸舟几人,让他们最近好好看看书本,没有说具体原因。几人见问不出结果,没再问便答应了,也不知道心里脑补了多少。虽然舍不得温润这样培养好的人才,但白露还是想让他们自己去选择,把这样一个物理天才留在厂里做销售,白露过不了心理那一关。
比起之前的人才稀缺,如今的木家堡的后备力量可谓十分充足。
第一批入学的孩子今年上初三,木家堡高中的资料早就办理完全,到时候孩子们会进行中考,哪怕白露不会把分数线和学费定得很高,但必然会有部分学生不愿意继续上学。可能因为家庭原因想早点出来挣钱,可能实在学不进去文化课。
老师会劝说一次,但实在不愿意的,制药厂会吸收进来,自己学校培养的人,对自家企业的归属感肯定要强一些,专业知识也会更硬一些。
至于继续上高中的孩子,白露是打算培养成大学生的,这个时代的文凭用处非常大。至于他们学成后愿不愿意再回木家堡工作,白露其实不是很在意,只要这些人不危害社会,只要他们在为国家做建设,那木家堡就不算白白培养了他们一场。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白露的个人喜好原因,凡是接受过木家堡助学贷款的学生,里面有一条是关于出国工作、移民的,这一条的违约金非常非常高,高到了天价的地步。
木家堡教的是中医,很多治疗手法和药方,在这会儿都是不外传的。白露自认为她不是一个大公无私的人,接受不了自己大把钱培养出来的孩子跑其他国家去做贡献这种事。
在这几年,白露又收了几个徒弟,都是送过来上学后发现的好苗子,年纪不大,到如今她一共有九个嫡传弟子。
大徒弟陈业华在军医院待了几年,直到前年师妹阮惜彤学成,才把他换回来。听说军医院那边不想放人,两个都想要,毕竟陈业华的针灸和推拿接骨学得扎实,尤其是接骨,经他接手的战士几乎没有后遗症。有些受伤很重的战士在受伤后疼痛难忍,陈业华的止疼针简直能救命。
军医院那边把他当成了宝,给出的条件非常优渥。是陈业华说自己还没有学成,需要回师父身边学习,白露这边又答应给军医院那边送20个培训好的护士过去,这才得回来。
这20个护士都是从知青中选**,在木家堡医院和疗养院里工作多年,成绩优异政审合格的,带队过去的张梅怎么也没想到,有一天,她也能实现梦想,到军营里去。
当初爹不疼娘不爱被排挤下乡,家人不闻不问,夜里独自哭泣怀疑对命运对自己太坏的时候,哪里能想到有今天的造化呢。
二徒弟梅云华,如今刚刚成年,医术仅次于白露,是木家堡赫赫有名的小神医,她精通中医全科,性格温柔,不管是病人还是学生们都很喜欢她。
云华的西医妇科也学得不错,六年前就跟着白露还有京城来的几位医生进手术室观摩学习,两年前她便能独立接生顺产产妇,就在今年,因为产区职工结婚生子的越来越多,竟然出现一天之内有十几位产妇不具备顺产条件需要手术的情况,医院忽然来了一位情况危急的产妇,所有能主刀的医生都在手术台上。
白露听到这个消息后,把在做助手的云华喊出来,亲自给徒弟压阵,最后云华出色的完成了一台剖腹产手术,几位老师连连夸赞。
比起二师姐的中西医兼顾,三师妹宁萱芷是只学了中医,但她在药剂方面非常有天分。拜师后,她三分之二的时间跟着白露学医,三分之一的时间跟着白霜制药,这两年在自己研究方子。白露会定期查看进度,孩子思路清晰,有几个方子已经进入试验阶段。
这小姑娘哪里都好,就是英年早婚这点让白露颇有微词。
宁萱芷和钟平也算良缘,当初是钟平提醒她找老知青买医书看,小姑娘才走上这条路。宁萱芷长得可爱,脑子聪明,性格讨喜。但她被家里娇养长大,非常矫气,尤其是在生活家务方面,可以说是到了木家堡才压着头去学,学得非常痛苦。
钟平呢,他虽然是县城人,但老家是小河村的,假期年年下乡干活。双抢的时候老人心疼也舍不得叫他太劳累,便让他在家做饭喂猪,家里家外都是好手。小河村挨着木家堡,那边的姑娘媳妇们受木家堡影响,倒是没什么男人不能下厨洗衣裳的说法。
钟平怜惜宁萱芷,经常帮助她,渐渐的小姑娘越来越依赖他,四年前,才21岁的宁萱芷竟然羞答答的跟白露说,要和钟平结婚。
白露当时很郁闷,她本人忙于事业,暧昧对象不见人影,单身多年。下面的也有有样学样,“大龄”男女青年一堆。但白露绝对不是不婚主义者,她觉得,能找到喜欢的家庭,与之共度余生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像陈业华和木芳那样就挺好的。但如果不是相爱的人,只为了结婚而结婚,像完成任务一样,这样的婚姻不靠谱,所以白露只是不愿意委屈自己去将就才单着。
但这个“大龄”绝对是有水分的。
白露今年25,她身边的人大多比她小,25,在木月看来,刚刚到适婚年龄,但如果想打拼事业的话,这个年龄结婚还早了点。所以宁萱芷21岁要结婚对于木月的冲击是很大的。
但这孩子念念有词,说反正他们两个互相喜欢,早晚要结婚的。不结婚走的太近别人说闲话,结了婚她可以和钟平住家属房,以后做饭洗衣服所有事情都交给他,钟平这傻孩子不仅没觉得有问题,还在旁边傻乐。
两人甚至还说通了父母,宁家那边这两年受到了小波及,宁萱芷在拜师后,她的大哥曾经带着重礼来见过白露一次。言谈中除了感谢,还有托付之意,这一次,也是宁家大哥来考查的钟平。
要说钟平这个小伙子,虽然白露对他早早拐带徒弟这事儿有意见,但也不得不说,这人非常不错。父母都是普通工人,他自己吃苦耐劳,搞种植很有一手,如今在鲁丽华手下做管理,固定工资七十多。但这孩子就没个闲着的时候,每天带着干粮巡山巡到五点钟,吃了便去追兔子、捉金蝉子,每个月外快都能挣大几十。
而且他还很有原则,工资固定给家里三分之一,给爷奶五块,其余的和外快一起全部存起来。平时也不见和小姑娘们嬉皮笑脸,对宁萱芷专一得很,任劳任怨的。宁大哥大概也知道自家妹子的性子,觉得钟平不错,便答应了。
既然这样,白露也只好备上丰厚的嫁妆,祝福他们,只是千叮咛万嘱咐,别急着要孩子,过两年再说。
当初陈业华结婚,白露准备了一套传家金针,宁萱芷结婚白露也没小气,她准备的同样是交易空间淘来的制药工具。
如今宁萱芷每周到医院坐诊两天,到学校上四节课,其余时间都在药厂和白霜做搭档。她也没有选错人,婚后钟平手里的钱全部交到了宁萱芷手里,家务全包,宁萱芷周一周三有夜课要上,钟平就会在这两天去逮兔子,九点半准时回来接宁萱芷。其他时间都在家陪老婆。
老四纪红,这个孩子的天分完全不输梅云华,同样勤奋努力,中医全科一起学。因为孩子拜师的时候年纪不大,在学习中遇见了很多好玩又好笑的事情,比如说有时候孩子太小不配合,一直在哭闹,在旁边看着的纪红着急了便会主动出手。
孩子对医生有抵触情绪,但是对着同龄人,还是这么可爱的小女孩一般没有招架之力。次数多了之后,纪红便自己研究起了这个事来,她跑到育红班去看老师怎么哄孩子,拿育红班的小朋友们练手,给他们每个人都制作了一本“专属病例”,写了她望闻问切看出来额情况,封面上还贴了粉色的花朵。
在白露没有干涉的情况下,纪红这孩子自己就朝着儿科的方向发展去了。她的成效也很好,同龄人之间更好沟通,孩子们乐意让她诊断,住院的孩子哭闹的时候,纪红会去安慰鼓励他们,复诊的小朋友也会带着礼物过来感谢“小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