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女知青奋斗记 第44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工人们也只能这样想安慰自己了,同时也在心里发誓,下工了要好好看医书药书,早晚考到制药厂去。
  三月底,今年下乡的知青到达姚县,这些知青当中,有些亲人或者同学的长辈在姚县,一早就写了信回去叮嘱,下乡来这边一定要到木家堡,所以这批知青里,起码有一半人是自己选择到姚县来的。等王晓霞说了今年县里对知青的安排后,这些人立马响应,其他人一看他们这架势,连忙询问这木家堡是什么地方。
  消息灵通的原本怕人太多去不了,瞒了一路,如今听说所有人都可以去,念着相处几天的情分,就把消息分享给大家,最后等以柳河公社为首的几个盼着给村里光棍娶媳妇的大队派人来的时候,发现竟然没有一人愿意跟他们走。
  “我们要去木家堡,到最艰苦的地方去。”
  不管他们怎么说,怎么利诱,这些知青们就着一句话,搞得这些大队干部心梗。以前可都是这些知青求着他们,他们什么时候受过这种气了!生气,,实在是生气,都怪木家堡!
  但这是在县政府呢,双向选择也是当初他们自己提出来的,如今成了这样,他们不敢硬来,再生气也只得灰溜溜的回去,看得王晓霞好不解气。
  活该!叫他们心思不正打知青的主意,姚县这么大的地方,就是叫这几颗老鼠屎给坏了名声。一个个的看上人家女知青长得好看识文断字想娶回去改善基因教孩子,又不好好对待人家搞拿捏那一套,简直恶心。
  神清气爽的王晓霞领着知青们去木家堡。小三百人一来,木家堡的宿舍住满了一半。新来的人休息了两天后,全部被银花和鲁丽华拉去修路,美名其曰磨炼磨炼。
  这对于城里的孩子来说,哪怕做了几个月的下乡心理磨炼,也是一个下马威啊。
  “这修路什么时候是个头啊。”一个穿着军装,长得娇俏可人的小姑娘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的,一边擦汗一边抱怨。
  “听说等下雨了就不修了,去山上种药材。”这是姚县的高中生,他们来得早,如今带着新的知青干活。
  “要我说种药材还不一定有修路舒服呢,要背药材上山,要挖坑种下去,还得背水去浇。”旁边一个小伙子也跟着聊起来,再一次纠正了沪市来的那小可爱用锄头的办法,这不会用巧劲,能不累吗。
  “这么辛苦的吗?”小可爱名叫宁萱芷,听见老知青说这些话,眉头皱成老人家。
  “其实还好了,你要是去了其他大队,下个月开始麦收,白天晚上都得割麦子。麦收之后梨地,大队的牛不够用,还得人去拉梨,最关键是工分不值钱东西不够吃,成天红薯稀饭,人都熬出病来。”
  “那我还是好好学用锄头吧。”宁萱芷一听说吃不饱干夜活,脸都黑了。帮她纠正姿势的小伙子看了,有些怜惜开口道
  “你这小身板确实干活淘气,要真想轻松些,去找老知青花钱买几本医书来看,陈医生他们开大课的时候好好去听。后面的考试要是考得好,就能去制药厂上班。而且我听说6月份和12月份有两次单独的考试,是由陈医生和梅医生主持的,咱们工人和那些小学生都能参加,听说是看大家有没有学医天赋,要是有,嘿嘿,最低也是疗养院上班,要是能被陈医生甚至白医生收做徒弟,那还用发愁前途?所以啊,好好干活,好好看书吧。”
  听者有心,宁萱芷把这话听见去,谢过工友,当天晚上就拎着一瓶罐头找到了制药厂员工宿舍这边,十块钱不仅换来了两本手抄本的医书,还换来了一位老员工每天一小时的小灶教学。
  这事儿恰好被木雄知道了,第二天说给了白露听。
  “这样才好,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但只要肯努力,收获总会比别人多一些。”不管是老知青们抄写医书售卖还是给人当老师,白露都乐见其成,他们几个人教不了那么多人,不想当底层劳力,自然要付出一些东西。
  作者有话说:
  第91章 祸害被祸害
  云省是个奇特的季节,它的雨水大多集中到了雨季,冬春季节鲜少见到。都说春雨贵如油,谷雨过后,第一场小雨才姗姗来迟。
  修了几个月路的工人们终于迎来了他们的正经工作:移植药材。
  “口套戴上口套戴上,路上别叫它揪草,走快些今天多种点下去。”银花装满一个板车的苗,嘱咐赶骡子的村民,又招呼另一辆车。
  “这路修得真急时,省了多少事呢。”旁边起苗的大婶说道。
  “谁说不是呢,要是没这条路,那些小知青得一篮子一篮子背过去,不晓得要耽误多少功夫,如今只要在路口等着,这才半早上,咱们就空了一个棚。”
  春雨难得,移植药材是件大事,整个木家堡男女老少都出动,制药厂、砖窑厂的员工们也集中到这边来干活。连在疗养院休养的身体的蔡文柏一行人也被感染,说什么也要参加,这会儿都在大棚里起苗呢。
  寨子里干得热火朝天,山上也不逞多让。鲁丽华和几个种地的老把式分散来开,盯着知青们干活,遇上手脚不利索的亲自上手教。干得慢没关系,只要态度认真好好听话,总能学好。
  “大家不要着急,一定要注意根部,这些苗子的培育都是花了大力气的,成活率最重要。”
  “鲁主任放心吧,咱们还想要奖金呐。”活泼的小伙子大姑娘们笑着答应。早在上个月,鲁丽华把种植基地所有的员工都给召集起来,每人都领到一个写着自己名字的牌牌,就从他们修的那条路算,一人两米的距离,上下成直线栽种下去,这两米的距离里按照树木生长的情况每行种三至五株苗子。
  种植药材的大多是种植基的员工,其他部门的负责帮他们运送药材过来,以后从苗子的成活率就能看出大家有没有上心好好照顾。如果是疾病或是虫灾等不抗力因素造成的减产,厂里不会追究责任。但如果是个别人照顾不精心造成和其他人产量差距过大,木家堡是有权辞退的。
  干得好要奖,干不好要罚,白露一开始就把话说得明明白白。
  “你背不动就少背几棵,大家也不会说你。”钟平种完放在坑窝里的药苗,赶紧跑下来接宁萱芷的篮子。他就是那个提醒宁萱芷要好好读书的男青年。宁萱芷感激钟平的提醒,给他送了礼过去,钟平不好意思白吃她的,修路的时候干完自己当天的面积,便去帮她挖,一来二去的,两人成了好朋友。
  宁萱芷本来就聪明,又有老员工开小灶,在上个月的考试里大放异彩拿了第一名,现在人在制药厂。听说陈业华教了她几回,梅云华也看好她,只要6月份考得好,有很大可能被收为徒弟。钟平真心为朋友高兴,遇见有人说她酸话的,还会当场帮她骂回去,种平长得高大,大部分人看着他这样也不敢来招惹。
  今天所有人都来干活了,大棚里起苗的是老人和孩子,宁萱芷跟着同事们用篮子帮大家背苗上山,钟平找了她做搭档。他老家在小河村,以前寒暑假也要回村干活,比其他人干得快,种完了还能帮宁萱芷接一段,让她少背一段路。
  “黑子哥装得不多,你本来就种得比别人快,我要是再装得少,那不是影响你吗。”宁萱芷拿出手帕擦擦汗,又吐槽起了钟平:“都说叫你跟我一起好好看书,你非不听,这以后几个月呢,都要背水来浇苗子,多辛苦啊。”
  “别,我不是那块料子,比起看书,我宁愿照顾这些药材。把它们种活开花结果,我觉得很有成就感。”钟平没说假话,他确实很喜欢现在的生活,每天该干活的时候干活,该吃饭的时候吃饭。鲁丽华娘家和他爷爷家是邻居,对他很是照顾,这些天教了他不少心得,月中发工资,他把每个月的假期攒起来月底一起休息,还能回去看看爷爷奶奶,给他们带点东西。
  “行吧,那你好好干,我去背药材了。这是我哥哥寄过来给我的,吃了特别有力气,你吃一颗。”宁萱芷也不敢钟平愿不愿意,往他手里塞了一颗花生糖。
  宁萱芷在和钟平聊天的时候,陈业华梅云华两人也跟白露说起她。
  “沪市来的小丫头,天赋很好,学得比我当初还快,我领着她去给云华看过,云华也觉得不错。”
  “对对,很可爱的一个姐姐,探脉探得非常准,她自己也很努力。一开始找的是制药厂的姐姐当老师,现在听说找到了疗养院珊珊姐那边。”
  “你们两可是第一次给出这么高的评价,都超过纪红了。6月份也没多久了考过试再说吧。”两个徒弟都来说好话,白露自然明白他们的意思,业华和云华都是好孩子,他们不会出现嫉妒师兄妹这种事情,遇见好苗子更多的是惜才,但能说这么多好话,想来这个叫宁萱芷的小姑娘很讨人喜欢。
  但收徒是大事,白露必须要用更长的时间来观察对方的性格。她宁愿培养十个中庸但有医德的医生,也不愿意培养出来一个品性不好的。白爷爷有有一位西医好友曾经收过一个天赋极高的徒弟,上了最好的大学,去了外国留学,很长一段时间被,老爷子一缝聚会便要夸耀一番,但就在白露穿越回来的前几年,这人被枪决了。
  警方破获了一起跨国拐卖案,受害者很多死于器官被贩卖,老爷子的这位得意门生就是主刀医生,判决出来后,看着那确凿的证据,老爷子直接气得中风了。
  但如果品性好的话,白露也是想收的,收徒弟最累的是刚开始的时候,要给徒弟打基础,什么都要亲力亲为。不过白露现在已经过了这个阶段,医院和疗养院开起来后,白露这边不缺病人,木家堡对于姚县的乡亲们收费很便宜,但医院门口立了牌子,到这里求诊的病人必须接受白露的教学看诊。
  白露如今每日抽半天时间出来带着徒弟们看诊,其他时间,业华和云华会带着杜文星他们给他们打基础。再收徒弟进来也是一样的,基础的东西,每日陈业华和云华给疗养院的老人们治疗的时候就能教,而能通过考试的也不是一点基础都没有。
  毕竟如今老员工手里流行手抄售卖的书籍,都是白露发下去且允许流通的。她也在开大会的时候说过,抄书卖可以,但抄完后必须要逐字逐句对比,不能出现一个未修改的错别字,否则扣工资。老员工们在抄写和核查的时候,也能加强一遍记忆,同时还能增加收入,否则厂里就有腊刻印刷机,白露何必这么麻烦。
  整个寨子忙活了小十天,苗子终于长出了新芽。头两天下雨还好些,后面这些天,员工天天都在背水。修路的时候路上下两侧都留了排水沟,鲁丽华当时便跟白露商量把这个沟利用起来。白露和木月看过之后去找了木多阿爷,他和几个老木匠带着徒弟打造了一个和寨子南面一样的水车。
  水车把水压进沟里,顺流而下,大家便只要从这沟里打水挑上山灌溉。
  不知道是因为大家修路磨炼出了技术,还是因为奖罚政策的压力,今年这批药材的移植获得了大成功。白露开了个简单的表彰会,鲁丽华和银花都得到了表扬,各自奖励了一个月的工资。员工里成绩最优秀的是钟平,栽种的最多,成活率百分百,获得了三十块钱和一丈布料、两双手套的奖励。
  除此之外还有十个最优秀员工奖,拿到奖品的大家喜气洋洋,听说年末还有考核和奖励之后,一个个摩拳擦掌,每天天一亮就抬着锄头往山上跑。锄草抓虫忙得不亦乐乎。
  员工们的积极还带来了一个效果,大家都知道,兔子这东西繁殖快,参考某澳国的兔灾。当年驱赶野兽,住在山洞里的树窝里的没逃过,但土洞里的兔子、蛇老鼠跟着跑了一部分,还有一部分躲在洞里。等事情过去后,这林子里没了猛兽,成了它们的天下,一年好几窝的繁衍,彻底荒废了木家堡的土地。
  兔子是挑食的,带苦味的药材它们不爱吃。但数量多了难免会践踏到。这可惹到了把药苗当宝贝的小青年们。
  我们辛辛苦苦种活的苗子,自己不小心踩到一脚都能扇自己一巴掌,你们这些兔子凭什么来践踏祸害!
  小青年们不爽了,想了不少办法,一开始是挖陷进。但是这些兔子都是打洞的高手,人挖出来的陷进坑人家能避过,虽然也有笨兔子摔进去,但很少很少。
  小青年们便找到了木黑子这里,跟他们取经。
  “要么用枪,要么用网围。”这是黑子给出的主意,他们狩猎队大多是用矛枪、****,人多的时候也用网去围。但木家堡的山头太多了,黑子他们打猎的地点是后山,因为后山这一片当初赶了那么多野兽进去,本来比例就很高,如果由着他们发展不管,木家堡早晚得被兽潮给冲击了。
  狩猎队唯有的一张兔网要在后山这边用,不能借给小青年们。
  钟平自从拿了第一的奖励后,身后便结识了不少来取经的,都是年轻人说得到一起去,处着处着,这些人隐隐约约便把他当成队长,不少人知道他老家在附近,如今都让钟平想想办法。钟平能怎么办呢,只能回老家去找叔叔伯伯们先办法,最后打听出来柳江公社有人会编制这种兔网,年轻人头铁,最后愣是一人出了两毛钱,让钟平想办法买了一张网回来。
  从那天开始,员工食堂就没缺过肉,小年轻们每天下了工就去围兔子。虽然他们技术一般,但耐不住兔子多啊。这可是十几二十年没有天敌的兔灾区,就算是再菜鸡的猎人,也能抓到几只。
  一直想让木家堡摆脱以狩猎为主要生存方式的白露.......
  真是红红火火恍恍惚惚。
  作者有话说:
  第92章 收徒和修路
  木家堡的两次扩招,给了白露一个惊喜。
  陈业华和云华跟她提过的宁萱芷在6月份的考试中大方异彩,不仅完美完成了试题上的内容,在白露的面试中,也显露出她的聪慧与勤奋,凡是教过她的东西,她几乎都学会了,按摩手法超过了疗养院许多护士。
  被徒弟推荐的人白露自然是关注过的,这几个月里,小姑娘不仅自己勤奋,在其他人寻求她帮助的时候,也会尽心尽力的教别人。她家庭条件应该不错,同宿舍有个姑娘的姐姐在其他地方下乡遇见了困难缺钱,她还主动借了她二十元钱。善良而不天真,是白露喜欢的孩子。
  考试结束后没几天,白露就举行了收徒仪式,这一次拜师的只有宁萱芷和纪红,杜文星有些失落,但她也晓得,她身后背着一族传承,确实不适合拜白露为师。
  除了收到徒弟之外,其他员工们的勤奋好学也叫白露开心。他们虽然没有太过优秀的,但达到及格线上的可不少。白露和白霜商议之后,最后选出来五十人,成立了“霜露”日化厂。
  霜露日化厂主要生产驱虫包、防蚊液、功能性洗发水、护肤品等日常用品。
  白露空间里积攒了不少黑玉草,都被她抽空闲时间提取出汁液和药粉,这便是霜露的核心秘密。此事只有她和白霜白晨兄妹三人知道,交易系统白露永远不会告诉任何人,但黑玉草她可以信任兄妹。工人们负责处理其他原材料,白露和白霜负责产品的调配。
  因为员工们抓兔子太积极,这几个月来,离木家堡最近的山头兔子越来越少,村民们位于河道边的菜地终于没有兔子来祸害了。白露便请农科站那边加急定了一批种子回来,又满县城的找芦荟。如今,东门外荒废了好些年的土地再次被开垦出来,全部种上了芦荟和丝瓜。
  药品用的是陶罐和竹罐,但护肤品显然不行,好在姚县有玻璃厂,白露专程跑了一趟,让王晓霞牵线,把包装的事情搞定。罐子就是普通罐子,还易碎,但姚县内并没有好的瓷器厂,暂时也只能这样将就。
  在种下去原材料没有产出之前,霜露牌以“蛋黄油祛疤膏”“茯苓美白霜”为主的十几款产品在姚县隆重上市。火柴厂锅炉爆炸的事情在姚县算是人尽皆知,虎杖液被大家传得神乎其神,又有李医生王晓霞这些有身份的人第一时间购买,护肤品可谓是一炮而红,便宜的当天就卖完,价格高的几款也在两天内售空,还有很多人询问什么时候补货。
  “还是要修路啊,路颠簸损失太大了。”
  白露看着损失量报告,从木家堡到姚县的这一路上,竟然坏了百分之三的产品,这还是工人在装货的时候非常小心,用了很多软垫的情况下。
  “慢慢磨,早晚能通的。”木月倒是比较看好。以前寨子里没有地种,狩猎队打猎,不上山的老人和半大孩子们基本无所事事,现在连她阿奶都闲不住了,天天领着一群人去修路,别小看这些老人家,他们虽然速度慢,但半年时间,加上当初学生修的,已经修出了二十多公里。
  木家堡到姚县直线距离只有60多公里,但是因为山路曲折,所以这条路总距离大概有150公里左右,其中姚县到牛宝山大队有25公里,他们有拖拉机,如今早就修通了。木家堡这边又修出去了二十多公里,相当于说,这路已经修了三分之一。虽然这只是挖通泥土路,没有做其他措施,一旦下雨必然很泥泞,但只要能修通,就不是问题。
  “今年咱们厂里效益好,疗养院又增加了几十人,除了预留出来买船的,账户上还有钱。你去跟牛宝山商量商量,看看他们那边的拖拉机和村民帮咱们修路要什么要求。他们要钱可以,想送孩子来上学也可以,看看能不能谈下来。”
  白露一开始觉得这条路千难万难,那个时候她确实没有想到寨子里这些老人家。毕竟山里修路要一锄头一锄头挖,不是那么容易的。但她是却忘了,寨子里的这几百号老人家,他们虽然不上山打猎了,但年轻的时候也都是打猎的好手,全都是有身手的。他们如果想齐心协力的做一件事,也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一天十几米,极少成多,这条路竟然看上去很容易了。
  现在木家堡的马帮扩大到了六十多人,寨子里的骡子几乎没有停歇的时候,一趟一趟的送货,还送不过来。很多大队的药品都是他们来卖药材的时候自己驮回去的。但是如果路修通了,木家堡最大的客户:省军区,战士们的卡车便能直接进来,到时候马帮又可以腾出手来做别的事情。
  从长久收益来说,这条路自然是越早修通越好。
  白露以为牛宝山大队会要钱,毕竟他们离姚县近,送孩子去姚县上学比来木家堡近多了。但没想到他们要的价格很低,一直在和木月扯送孩子来木家堡大队上学的数量,第一次开口竟然提了六十个孩子。
  木月自然不能答应,其他跟大队签了合同的都只有15个呢,六十个孩子得六个班,最少都得增加六个老师。这些老师的工资和其他事情,算下来就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最后两相扯皮,送进来的孩子谈到了30个,至于钱的话,按照修路的米数来算,牛宝山要的价格确实不高,木月便同意了。现在已经6月初,农历都四月份了,离雨季很近,得抓紧。
  两个大队签了协议,说好9月份送孩子过来,牛宝山大队的乡亲们便趁着最近地里没活,轰轰烈烈的干起来。
  木月把签好的合同拿给白露,还给她解释了一番牛宝山的情况。
  原来牛宝山大队的队长年纪大了固执又好面子,以前因为地理位置,他们其实是跟着木家堡混的。但是在赵家驱赶野兽这件事上,他们也是因为地理位置,第一个跳出来支持柳河公社。虽然木年没有追究,但到底也是撕破了脸皮。
  后来木家堡开了制药厂,要和大家签合同,牛宝山的大队长因为这些旧事拉不下脸来,二来呢也不觉得制药厂能搞出什么名堂。可他们没想到白露这么厉害,短短半年时间,木家堡就在县里赚足了风头。
  尤其是听亲戚说了木家堡学校的情况之后,大队里的人更是捶胸顿足,暗地里不知道责怪了大队长多少次,大队长的威信都没有以前强了。上次牛宝山和其他大队抢水打架之所以会闹那么大,连黄文明都惊动了,便是因为大队长喊不住村里的汉子们。还是这回队里得了拖拉机的名额,大家才安生了些。
  但寨子里也不是没有聪明人,大队长的侄子牛建元就是这个聪明人。自己大队的事情自己知道,一没有模范二产量赶不上别人,还打架丢脸丢到县长跟前,竟然还得了拖拉机,这就十分稀奇。
  牛建元通过打听消息和自己估摸,最后听亲戚说了木家堡招一群高中生去修路这件事后,他忽然想到,这肯定是因为木家堡。就像白露想的那样,他们有拖拉机必须修路,又因为地理位置,他们修路就等于帮木家堡修路,所以县里才把这个名额给了他们。
  牛建元从那天起就在琢磨着怎么让牛宝山重新搭上木家堡这条大船。他自己有孩子,最稀罕的也就是木家堡的学校。姚县虽然有小学,还是好几所,但是一来收费高,二来城里人孩子看不起农村孩子,去了怕孩子受欺负。最重要的是,牛建元有自知之明,他并不觉得村里这些孩子去城里上学了都能有出息,别说现在取消高考了,就是不取消,他们这些孩子考上的也是凤毛麟角。
  但是木家堡的学校不一样,他们教的东西多。练好了身手,入伍是不是几率高一些?自己学校培养出来的孩子,以后进自己厂的几率是不是高一些?这是送去上学吗?这简直就是送去奔前程!
  所以牛宝山才这么配合,钱什么都是小事,就想送孩子进来。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