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女知青奋斗记 第36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作者有话说:
  白露是那种会给与陌生人对于她自己来说力所能及的帮助的人,但有底线,遇见李环家那样和她渣爹那样的,该下手也不会手软。
  第77章 编一本适合姚县的书
  “咱们县城打算在下个月选拔参加赤脚医生培训的人选,两个月后进行统一培训。培训的老师由你和县医院的周医生、李医生共同担任,另外,领导希望你能在这些天里,编写出一本适合姚县的医药书出来。”
  这事儿原本县长打算亲自和白露说的,但今天牛宝山大队那边两个村子发生了械斗,打得比较激烈,县长和公安局陈局亲自去处理了,便由王晓霞招待白露。
  赤脚医生的培训可谓是华国的一大壮举。虽然在后世,那些老医生被很多年轻人吐槽过,也有一堆老年奋青在网上大骂他们被赤脚医生“治坏了”的各种事迹来发泄不满。但这些人并没有结合时代背景和社会情况去了解赤脚医生。凡事没有十全十美,赤脚医生的培训整体来说是九利一弊。
  1965年,主席同志在一项调查报告中了解到:全国在职的医护人员,竟然只有百分之十在农村,当场就发了火,直言“是城里老爷的医生”。此后多个试点开始培养乡村赤脚医生,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直至上个月,官方主流报纸发表了一篇关于赤脚医生的文章,各地的赤脚医生培训班便轰轰烈烈的搞起来。
  赤脚医生的出现是因为农村没有或少有医生,虽然中医文化源远流长。但中医也存在“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说法,很多中医家族收徒出师后也是在城里服务于各大医馆药店。西医就更不用说了,有几个念了大学的愿意去农村发展呢?且西医很多检查治疗需要借用仪器,农村也没有。虽然因为培训的时间短,且没有后世那么多精密仪器,赤脚医生的医疗事故比正规医生多一些,但是他们挽救的,本就是得不到医疗资源的村民啊。白露对这件事是很看好的,尤其是正在编辑的《赤脚医生手册》。
  “参加培训班可以,编书就不必了,我听说国家现在已经找人在编写相关方面的书籍了,那些都是老专家,考虑得比我们全面。”
  那可是在几十年后都被誉为穿越必备神书的《赤脚医生手册》啊,从农村四害卫生防疫、获取干净的饮水到战地防护,从头疼脑热小感冒到癌症、从识别草药到自制简单的医疗器械等等内容,它还是中西医结合的产物,后来被翻译成为五十多种语言,挽救了无数人。白露现在科普的很多事情人家上面图文并茂的讲,知识面广阔又通俗易懂,再也没有比这更适合农村的医书了。
  白露看着王晓霞,第一次觉得县城的对她是不是有什么滤镜,她有如今的成就是沾了穿越的光,可真不敢和那些顶尖人才相比。
  “这领导当然知道,实际上咱们县城领导有位同学在编书的地方任职,小道消息多一些。那本书已经快编完了,领导知道书里一些内容后兴奋得一晚上没睡觉。但是咱们姚县什么情况你也知道,这么大一个县城,有十一个不同的民族居住,你入过村最了解,很多村子里别说看书,会说汉话的人一巴掌都能数过来。
  领导也是看你们木家堡制药厂发展得红红火火,国内的医疗资源你也晓得,药厂就那么些,连县医院、公社卫生室都缺药,以后这些医生培训出来定然更缺。他希望趁着这个机会,制药厂能扩大规模。咱们姚县山里到处都是药材,村民们不会采摘等于空守宝山。如果你能编写出一本包含草药的中药名、地方俗名、各民族语言谐音叫法,种植、采摘、简单炮制的书,再加上一些无需保密可以公布的药方和你看病常见的脉案,那么对于少数民族村寨来说,这无疑是最实用的。一旦制药厂成了咱们姚县的支柱产业,老百姓们知道从药材上能挣钱,就会有更多的人种植药材,到时候咱们姚县的百姓也有了稳定收入。”
  这么一说白露就了解了,这就是最简单的翻译。赤脚医生培训出来是看病的,总不能叫人家每天带着医书去村里给大家当科普翻译,如果能有这样一本书,那村里凡是识字的人都可以给大家念。对于受过教育的人来说这些要名都很好记,可是你跟连汉话都不会说的老乡教汉话,那个别扭的口音人家都要学习很久,更别说记住,尤其是错过了语言黄金时期的中老年人。
  就像猪鬃草,白露在白石谷说猪鬃草、防风、白芨,人家不知道是什么,你教一样人家倒是能记住,可药材那是几千种啊,村民们容易记混。不如直接告诉他们:豆米叶、小回草、小白鸡挖回来可以卖。
  白露想趁着这个机会扩大制药厂,县长也想,但他主要的想法还是为老百姓们创造收益。
  “这事情也不是你一个人的事,领导的意思是让有少数民族同胞大队的大队长,派一个会说汉话最好识字的人去木家堡协助你,共同来完成这件事。咱们县里虽然穷,给不出太多奖励,但是也有一些东西是可以给的,木家堡通电、回城名额、甚至如果木家堡能修通县城到木家堡的这条路的话,拖拉机什么的也是可以考虑的。”
  白露喝了口水,白了王晓霞一眼。
  “王晓霞同志,咱们木家堡制药厂只是挣点养家糊口的钱,并不是挖金矿。对于一个落后贫穷的山区村子来说,修路这种事政府应该多给予支持。”
  “有困难就要克服困难,比起等咱们这个食堂里一个月都吃不上两回肉的政府来说,白露同志多多发扬你的聪明才智更有前途。”
  两个人打着嘴哈哈,都知道这条路哪那么容易修。
  “你有没有想过,把制药厂搬到县城来?”王晓霞不是第一次试探,其实在制药厂和军区有合作之后,县里就考虑过这件事。
  “没有,这是大队集体财产,是属于木家堡的,我可不想一手创建起来的厂子变成永柏县制药厂那样。”制药厂只有在木家堡,有木年的庇护,才能维持眼前这状态,等将来改革的时候完整的过渡到白露手里。一旦搬到其他地方,到时候别说白露,就是县长都左右不了它最终的发展,白露做不到那样大公无私。
  白露这话一出,王晓霞也不在说这个话题,毕竟永柏制药厂一年之内斗倒了三个厂长可不是什么好新闻。
  “比起这些,你不如让领导帮我打听打听哪里能帮我们买条运输船,也不用太大,几十吨就可以。”虽然白露现在没钱,但在云省,船这种东西也不是随随便便能买的,说个想法在这里,万一有合适的呢?就算真有了,现在物资都是国有,让县政府做保分期付款也是常有的事。白露对秋梨膏很看好,这次应该能回一波血。
  “你想走安县的路子?木家堡制药厂可是咱们姚县的!”对姚县归属感很强的王晓霞一下子钻了牛角尖。
  “王干事,咱们格局放大一点,木家堡制药厂在姚县跑不了,税收肯定进的咱们姚县的金库,咱们只是朝那边运输打开市场,不管运输走哪边,我在姚县这边的发展不会变。”王晓霞害怕的就是白露朝安县那边走后种植药材和其他合作重心放到那边去。
  “这就好,也不是我格局小,实在是咱们姚县太穷了。就说安县,明明是毗邻,但是人家水好田多,大米产量是咱们的几十倍,连藕粉还往外省销呢。”再看看姚县,他们的厂大多是自给自足,能走到楚州市外的都很少。
  “你放心,我心里有数,咱们姚县有这么丰富的森林资源,以后肯定差不了。你以如担心这些,还不如跟领导多说说,顶住压力,烟草扩张这事别到咱们这边来。而且木家堡到姚县也不是不修路,只是这件事需要从长计议。”
  烟草可以算得上云省的支柱型产业,确实让不少老百姓的日子都好过了很多。但烟叶娇贵,在烟草种植的区域为了避免损失是一定会用到防雹弹的,后世很多专家说防雹弹是转冰雹为大雨,并不会造成干旱,云省越来越干旱的气候跟防雹弹无关。但不管专家说得对不对,对于药材来说,雷霆雨露俱是天恩,药材千百年来都是这样生长的,谁也不知道贸然改变一个地区的气候对药材会不会有影响。
  云省虽然下冰雹,但是冰雹颗粒很小,就豆子那么大,很少听说对人畜或者其他植物造成重大损失。只要烟叶不往这边扩张,防雹弹便没有必要。而因为烟叶的利润,各县各公社都争着想要成为这个扩张区域,姚县这边柳河公社就跑得很积极,一心想促成这件事。
  “这件事不急,今年楚州只扩展一个县城,咱们姚县山陡地少,就算去争也不一定能争到。”
  王晓霞也明白白露的意思,其实今年木家堡东门到密鲁河的这一段已经修整出来了,且还在沿线盖了窝棚。也没说修路要一口气修通,白露应该是打算利用村民们没工做的闲暇,一点点修出来。
  “行,那你忙,编书和培训班的事我应下了,大队选好了人让他们直接去木家堡找我。开了培训班直接通知我出来。”事情聊得差不多白露就急着要回去,两个孩子交给招待所小妹清洗,她还得去给孩子买衣裳呢。纪红退烧药吃了到现在也有三个多小时了,万一孩子再烧起来还得给孩子吃药。
  白露心里盘算着编书的事情,仔细一想,其实这事儿真不难。云省出过的很多老中医都编写有关于中草药的书,她如今要做的就是把姚县生长的草药找出来,在这些介绍后面加入十一个民族的谐音叫法,最好再加上哪个公社适合种植什么药材。这点也不难,都不用去各大队走访,只要查看一下各大队卖过来的药材品质就能做到。
  作者有话说:
  推荐好基友甜醅的《穿成回城知青后》。她写男知青,我写女知青,喜欢的收藏哦。简介:章银穿成一个正坐在返城火车上的知青。
  他知道,等下车之后他就会回到那个只有两间房子的筒子楼里,和父母还有大哥一家挤在一起,并且还很快和一个又丑又胖的女人结婚,只因为他便宜的岳父会给他一份供销社的工作。
  他大嫂温柔贤惠,家里家外一把好手。
  他老婆又胖又丑,好吃懒做还泼妇骂街。
  他大哥手握铁饭碗,赚得多,宠妻爱子,人人交口称赞。
  他临时工,赚得少,打妻骂子,人人鄙夷,如同过街老鼠。
  他大哥是金,他是银。
  银永远比不过金!
  他们一家是他大哥幸福生活的对照组!
  别问他为什么知道?
  因为他穿书了!
  第78章 贡献方子
  “我回来了,妹妹发烧没有?”
  白露推开门,就看见两件小姑娘穿着她的短袖盖住了大半个身子,做在床上朝窗外看。纪青听见她的问话,伸手摸摸妹妹的头,才对白露摇摇头,虽然几分钟前才摸过。
  “没有,阿姐我好了,不生病了。”纪红声音沙哑,软软的道。
  “这是给你们买的衣服,我去给妹妹熬药,你们自己穿。”白露摸摸孩子额头,确实不烫了,但药还是要喝的。
  “哇!真的是给我们的吗?”纪红抱起那套藏青色的衣裳,眼睛都红了,她长到六岁大,从来没有过属于自己的衣裳。哪怕是爸爸活着那会儿,也只会给堂哥做新衣裳。她和姐姐只能捡他们不要的穿,又破又烂,有时候还露着屁股。
  白露感受到小孩子的开心,温柔笑笑:“对,给红红的,咱们先穿上,等回来到木家堡,让泽兰姐姐给你做其他衣裳,她会做很漂亮的小裙子。”
  姚县太小,没有单独的百货大楼,如成衣四大件这些是在供销社二楼单独设立了柜台。白露去看后,发现成衣只有成年人的中山装、列宁装,鞋子倒是买到了,最后还是一楼的小姑娘给她介绍了一家私下做衣裳的老裁缝,她那里有做好的样衣。
  “孩子没烧吧?”这会儿招待所没有客人,汤小红过来找白露聊天,她是极会看人脸色的,并没有问孩子的来历。
  “没有,精神还不错,要谢谢你帮她们洗澡,棉花的事情怎么样了?”
  “我都没帮上忙,纪青可能干了,水提上去自己就搞定了。咱们这边没人种棉花,不过有人看见黑市上有。”
  “你人脉广,认识送货的不?我要的多,一两百斤都能吃下,送到城外给一块钱跑腿费。”黑市一直都存在,但白露很少去那边,她现在县里多少算个名人,在有些人眼里可是大鱼,一进县城就有人盯着呢。所以她换粮食都是通过汤小红去附近的大队换,至于那些粮食是不是大队自己种的,并不重要。
  “这事儿交给我了,粮食还要吗咱们几个大队可是刚刚收了新粮,冬腊月办喜事的人多,不少人家想卖分到的细粮呢。”汤小红就喜欢白露出手大方的样子。她确实认识黑市那边的人,不仅是她,招待所里所有的员工其实都在干这种类似于掮客的事。能住招待所的都是有钱的,黑市那边的老大经常会派小子跟她们透露手里有什么好东西,遇见了需要的客人,递个信人家就能送过来。她们得了介绍费不说,像白露这单生意给一块钱的跑腿费,但这种大生意黑市那边原本就是能送货的,这一块钱便是她的。
  “要,木家堡的情况你也晓得,你让你亲戚帮我问问,他们有多少我这边都能交换。我放一百块钱在你这里,你让他们送到你亲戚那里去,等马帮出来了就去运。绿屏大队不是养鸭子吗?你问问他们会不会做咸鸭蛋,做得好我比鲜鸭蛋高两分收。”这种属于大队之间的交换就光明正大了,白露拿出两百块钱的定金交给汤小红,对方是有正式工作的,不用担心她昧了这钱。
  “成,我下午交班了就去给你办。”白露就喜欢汤小红这爽利的性子,单独递了两块钱的辛苦费给她。她不是不知道这些交易汤小红在对方那里也能得到辛苦费,但是人家也是担着风险帮忙的,一两块钱能让对方尽心尽力,何乐而不为。
  等白露熬好药端上来就发现,她那两件短袖和孩子原来换下来的衣裳被纪青洗得干干净净,晾在阳台上。
  “我在国营饭店点了菜,咱们过去吃了饭刚好喝药。”她端着洋瓷缸冲两人招手。
  很多年之后,纪青和纪红长大了,她们在城市里有了事业、房子、存款,但她们永远都记得在这样一个秋末冬初的日子,遇见了仙女一样善良的姐姐,她们第一次吃到了羊肉的滋味,那味道鲜美到一辈子也忘不了。
  第二天早上,白露领着两个孩子去了供销社,又采购了一些糖食果饼,还去供应饭店打包了一大包馒头,这才牵着骡子去汤小红说的地点。
  黑市过来的接头人是一对兄弟,二十来岁,穿着灰扑扑的褂子,属于丢进人堆里都找不出来那种。
  “供销社的棉花1块三毛六一斤,但是长期没货,我们出其他人是两块一一斤,老大说小姐要的多,算是交个朋友,您给两块就成,这里一共有七十斤。”
  “替我谢谢你们老大,后续如果还有,我还要一批。”白露掏出140块钱递过去,那两兄弟也勤快,接了钱就帮她把鞍架抬下来捆垛子。
  “成,有消息了我们会给红姐送信,其他东西您还想要啥就跟红姐说,我们能弄的都给您弄过来。”兄弟两说完就走了,他们显然是认识白露的,但从头到尾没有叫破,这黑老大手下的人倒是不错。
  “驮了这棉花,咱们两就得走路了。”白露把纪红背起来,对着纪青说。
  “我不怕走路,姐,我来背小妹,你牵马就行。”纪青连忙伸手去接。
  “走吧,这小不点算什么重量,我哪次出来都要背上百斤粮食回去呢。你自己省着点力气,你要是走不动咱们没办法了。”白露一早就想到要背孩子,托汤小红买了块旧裹背,她体力好,背着这孩子真没啥感觉。一边走一边跟孩子说木家堡的情况,至于孩子的家人,白露跟公安局和王晓霞都打了招呼,要是来找呢,就让人把诊疗费和伙食费给了到木家堡接人,要是不来找呢,白露就当没这事了。
  纪青虽然年纪小,但走路比知青们快,三天后便回到了木家堡。
  寨子里的人对白露捡人回来习以为常,比起住进云华院子里的两个女孩,他们对白露带回来的棉花更感兴趣。
  “白医生有没有说怎么换?”冬天快来了,今年大家都挣了钱,谁不想做新衣裳呢。一斤棉花就能做一件成年人的棉衣,白露家里加上刚捡回来的两个孩子,留十斤绰绰有余,村里有十二个老人是挣不了工分也没有子女的,一人留下一斤,剩下的全部放到了会计部用工分来换。
  “家里有老人和孩子的优先,白医生说了,这是第一批,后面可能还有。”
  “确实应该紧着老人孩子,咱们等等,前几年没有新棉衣也过来了,不差这一时半会儿。”木家堡整体气氛是快乐和谐的,大家失去了太多亲人后越发珍惜现在的生活,像木月这一代的孩子,几乎是家家疼爱长大,尊老爱幼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体现。知青们融入了这个环境之后受到影响,在有好东西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也是老人孩子。
  因为这批棉花,泽兰一下子忙起来,白露后知后觉,有一件事早就该做,但是因为事情太多给忘记了,那就是给泽兰买两台缝纫机教徒弟。把这件事记在心里,打算写信问问人脉,能不能找到票。
  “姐,那两个孩子你打算怎么安排?”
  白霜夹了一筷子腊肉给白露,不经意的问道。她对姐姐捡两个孩子回来没有意见,听说两个孩子的身世之后,白霜也心疼。纪青十三岁没有一件属于自己的衣裳、没有吃过米饭,曾经别人办喜事给了她一颗喜糖,因为吃了这颗喜糖而没有拿回家给堂弟,被亲爹打了一巴掌,掉了一颗牙。
  这两个孩子的经历让大部分人都心疼,白霜拿了布给泽兰让帮她孩子做衣裳,还分了不少吃的到两个孩子屋里。但看着两个孩子缠着白露“姐、姐”的叫,她心里忽然有点不是滋味,还有点恐慌。
  “让她们跟着佩兰,平时就去学校和制药厂,看看适合学什么。”白露说完摸摸白霜的头:“瞎想什么呢,在姐姐心里,你和哥哥永远是最重要的。”
  白露也发现,来木家堡的这一年,她确实太忙了。在寨子里的时间很少,白霜原本就是敏感的性子,在纺织厂和来下乡的路上,她因为身体原因,不断被人嫌弃。制药厂开起来之后白霜最高兴,因为她成为了“有用的人”,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她尽量把事情做得最好。
  “你不用向姐姐证明什么,因为在姐姐眼里,你永远都是最好的。姐姐把制药厂交给你,是希望你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变得更开心一点。接下来这个月我要留在寨子里编书,每天都能去制药厂陪你。”
  外面捡回来的小朋友虽然可爱,但自己家里的才是那个陪着她走过最黑暗路程的小天使啊。
  “咳!咳!”
  白晨忽然清清喉咙咳嗽了几声,表示对姐妹两个忽略他这么个大活人很不高兴,白露和白霜对视一眼,忽然大笑起来。
  “哥哥吃醋了。”
  “哥,砖窑厂那边怎么样了?”兄妹三人笑闹一阵,白露问起了正事。
  “很好,说起砖窑厂,我跟你说,这回来这两个大队的小伙子人挑的真不错,干活踏实得很,虽然永丰大队语言不通,但是他们听领队的话,我们只要交待领队,他们领队就能管好他们。你走这个月咱们盖了两座窑,过几天就试火。”白露不在寨子里的时候,白晨和木月便代替了她的位置统领全局,每天都要到各处看看。
  但因为木月闲不住,三天两头往山里跑,所以现在事情大部分是白晨在做。
  “疗养院那边,教学楼宿舍楼一起盖,现在已经盖到第二层了,再有半个月就能封顶。疗养院和工厂的地基也搞好了,工人们很给力,现在就是砖头速度跟不上。”
  都说人多力量大,木家堡不仅人多,人心还齐,白晨最近都挺高兴的。
  “对了,那个秋梨膏,送药材去白石谷的马帮不是带回来了一批吗?我打算让温润和鞍子去咱们扩张的那几个厂里走一趟,这东西见效快,砖窑厂的工人们有的咳嗽喉咙痒,喝一碗第二天就好了,咱们得好好谈谈价格。”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