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女知青奋斗记 第34节
白露也没想到郁馨能这样豁出去,她这一招先发制人,虽然在舆论上把赵宝根一家牵扯进来,但是以后在姚县这个地方,她会过得很艰难。白露并不觉得是她的错,郁馨完完全全是个受害者,可架不住生活里就是有很多嘴巴闲着不说人闲话会死的长舌人,添油加醋的拿着谣言当事实。
赵宝根一家人丢了个大脸,被爹妈捧在手心里的宝贝男怎么受得了这种事,当场就跟簸箕大队的几个小伙子吵起来动了手。但这是人家的地盘,父子两人哪里打得赢人家,被揍了个鼻青脸肿不说,等村干部拉开讲道理的时候,人家摆出来是他先动的手,说理都没法说,只得气冲冲的走了。
那边李三妹听说男人儿子被打了一顿丢下她走了,也顾不得嚎了,连忙追着上去,叫人一顿好笑。
这群闹事的人走了之后,村里有些家里媳妇几年没开怀的婆婆倒是有了想法,悄悄把自家媳妇带过来让白露看看。白露也不生气,在这个年代的主流思想就是这样,这种思想要几十年的发展才能满满扭转过来,她一个人对抗不了所有人,只能尽自己所能让大家过得好一点。这一回看病,她特意没有避着其他人单独来,只把男人们喊出去了,十几个女人就在院子里排队聊天听白露说话。
“阿婆,你这儿媳妇上一胎月子是不是没做好?她这体质原先可是非常好的,第一胎应该生的挺早的吧,偏偏月子没坐好给耽误了,我开几幅药,先吃着吧,以后小日子来了好好养着,可千万别干重活别下水。”
“大姐,你这身体寒得有些严重啊,冬天是不是经常用凉水,咱们山里人家啥都缺就不缺柴火,天太冷烧点热水用。”
“你这身体没问题,我看了这么多人都没见比你身体还好的,结婚才一年呢急什么,实在着急把你男人喊过来我看看。”
白露一连看了几个,她们的婆婆多多少少都受到了其他人的闲话,第一个月子三天喊去插秧,第二个全家大大小小十八口人衣裳全叫她洗,寒冬腊月的天天早上天一亮就去河里泡着洗衣裳,洗完还得赶着去上工。
第三个,白露话一出,周围的人看她婆婆眼神都不对了。这才刚刚出了赵宝根一家的事情呢。
但就是因为白露说得准,不管是前几天看的病人还是刚刚这几个,人家摸摸脉就知道你这几年干了啥,算命似的,她们对白露的话深信不疑。这打破了她们长久以来的认知,有了新的想法:两口子没娃,可能男人也有毛病!
随着这些八卦传递出去,白露的言论肯定会引起一波男人和被洗脑得根深蒂固的妇女反击,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十个人里,只要有三个人信了,一旦她们晚辈邻居遇见这样的事,她们必然会劝说,到时候就能改变几个人的命运。
这就是科普的意义,科普,是为了让人摒弃错误的观念,避免不必要的悲剧。
当了三天妇女科普老师后,张梅领着的队伍终于到了簸箕大队,而县公安局,几个公安们在拿到检查结果之后,骑着自行车出发抓人。
作者有话说:
第73章 柳河大队的队长来自首
第一锅秋梨膏是白露亲手熬的。
白霜做事认真,白露写的三张药方,她都做成了一个个的小药包,只要把这个药包和梨汁一起煮就行。不用长途跋涉运出去,李能便带着村民们先采摘熟透的秋梨,这些梨红彤彤黄橙橙,皮薄汁多,削皮擦成丝后把梨汁挤出来,梨汁用大火烧开之后再用文火来熬制五六个小时,白露一边熬一边跟站在周围观看的知青们讲注意事项,知青们如今出门都习惯了带笔记本,白露在锅边讲,他们便在后面记。
太阳西斜的时候,第一锅秋梨膏终于熬制好了,站在锅边上都能问道属于梨子和药材的味道。白露张梅削了些竹片,那竹片挑起一小勺膏体来放进大家喝水的缸子里,给你大家尝味道。
“都尝尝看,秋梨膏能生津止咳、润肺清心、利肠解毒,味道还是甜的,老人小孩都爱喝。你们好好干,把这活做好了,以后每年就是你们过来。大家长时间在火边上炮制药材,吸入的烟尘多,到时候厂里出钱买一批,一人发两瓶给你们当福利。”
“厂长放心,我们一定好好干。”
“对,好好干,咱们这秋梨膏味道这样好,一定受欢迎。”
知青们兴高采烈,这秋梨膏工序复杂,耗费的原材料多,价格定然不低,也只有厂长才这么大方。最重要的是,她们当中三分之二的人都不是木家堡制药厂原来的人,而是参加招考后留下来洗药材,这些天表现好被白霜选过来的。比起制药厂的正式员工,大家心里总是又一层担忧,如今有了厂长这话,谁也不敢马虎大意放过这个机会。
熬制完第一锅过后,白露便在旁边指导,看着知青们把所有大锅都给烧上。秋梨膏这东西不难,来的又是聪明人,哪怕是第一次熬制,也全部成功了。
簸箕大队漫山遍野都是梨,现在没有冷库保鲜,制药厂必须在采收季节把所有的梨都熬制出来,工作量非常大。接下来的时间大家就要轮换睡觉,保证灶台上24小时不停火。
“张梅,你带着第一小队,就负责熬制秋梨膏,记住,一定要用文火慢熬,你们可以自己决定休息换班时间,但锅边上一定要24小时有人盯着,这要是糊了一锅,咱们损失可就大了。还有卫生问题,防虫粉每天要撒两次,洗手水要经常换,这些事情你多注意。”
白露把人分成了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有负责人,各自负责各自的事情,李能的儿子和会计在这边跟张梅轮流记录生产数据,至于采收梨子那边,则由大队长李能和大队干部们负责。
“你放心,我亲自盯着,保证完成任务。”这是张梅第一次单独负责一个项目,激动的心情可想而知,她给自己打气,一定要把事情做得亮眼。
“吴珊珊,你和李主任、李嫂子两人一组,负责统筹洗梨组、削皮组、擦丝组三个组的工作,主任,我们走了之后这些工人的工分可千万不能变啊,只要他们按质按量的完成工作,咱们该奖励的都要奖励。”
“这你放心,都是自家大队的人,我们哪里会亏待他们。”李主任也是个爽朗的妇人,她是簸箕大队的妇女主任,因为来洗梨削皮的多是女孩子老人,这件事她协调最方便,李嫂子则是李能的媳妇,这也算白露照顾自己人。毕竟簸箕大队跟她合作的是李能,如果秋梨膏的销售情况能达到白露所想的一膏难求的话,她定然会和簸箕大队这边协调扩大梨树的种植面积,李能在这个位子上坐的稳对白露才是有利的。要是换了其他人,谁晓得会不会有其他想法。
吴珊珊是柳河大队过去木家堡落户的知青,虽然没有考上教师,但是她本人踏实勤快。制药厂这些活只要够细心,都是可以勤能补拙的,这几个月她表现特别好,白霜便让她跟着张梅过来,白露把她放到了跟协调人员上。
“文星,阿姨什么时候能过来?”木家堡这边来的知青们听不懂彝话,村民们大部分不会说汉话,翻译一下子紧缺起来。白露想起杜文星的母亲,今年才四十多岁,她是大学生又会彝话,跟杜文星商量后便把她和杜文星的丈夫都叫过来这边帮忙。
“明天就能到了,你放心,我妈以前跟着我爸去治病,还开过扫盲班,咱们这几大大队的人都认识她,有她过来帮忙,准出不了事。”杜文星对自己的母亲还是放心的。
第二天白露就见到了杜文星的母亲王婉嬅,多年的山区生活让她变成了一个皮肤黝黑的妇人,但身上那股读书人的气质还在。
“文星劳您多费心,这边要帮忙的事情我都知道,您放心,必不负所托。”当初提出让杜文星跟白露学习这个想法的人就是王婉嬅,她本意是想带着拜师礼上门的,但杜嘉几个非说怕人家当场拒绝了没面子,由他们先说一次,如果被拒绝王婉嬅再去求一次。白露爽快,直接就同意了,王婉嬅心里高兴,这次听说让她过来帮忙,立刻收拾东西就来了。
“那这边就由阿姨多费心了,都是些小姑娘小伙子,我也怕大家干活累了心里有气容易起矛盾,要是知青里有人不听您的劝,您就找张梅。”不管做什么事情,最重要的还是团结,发生矛盾不可怕,只要有人及时处理便出不了差错。
白露把这边的事情都交待好了,这天一大早便带着杜文星母子三人出发前往永丰大队。
而县城这边,郁馨的事情掀起了巨大的波澜。
木雄和云华把人带到了公安局门口便去找王晓霞,王晓霞看了信之后连忙带上知青办主任去公安局,那边正笔录还没做完。郁馨爆出来的事情让做笔录的公安眉头紧皱。
“你是说,当初你之所以会嫁给赵宝根,是因为他**了你?并且大队长还包庇了他?”
“对,我是在路上被赵宝根父子拖进树林的,他们对我进行了捆绑,赵宝根侮辱我之后逼着我嫁给他,我去找了大队长。但大队长说有人能证明是我主动拉着赵宝根的手进的树林子。第二天村里就有了我和赵宝根的谣言,那些人都说看见我去找赵宝根,还跟他拉手,我没有办法,受不住压力只能嫁给他。但事实就是当时赵宝根**了我。”
“那这次中毒又是怎么回事?”公安并不意外,事实上他们不是第一次处理这样的事情,这十年来,在柳河大队及周围两个大队,爆出过好几次这样的事情,也有知青来报公安,但最后结果都一样,知青没有人证,对方却有认证能证明是知青想用清白换回城的机会、敲诈村民,最后反悔。
他们不是不知道这些案子里有猫腻,但那边的宗族势力团结,取证非常的困难。他们盯了两年,一无所获。
“我不知道,但赵宝根一家觉得我不能生,他们早就想我死了。赵宝根和他母亲经常殴打我,辱骂我,每次打骂的时候他们都会不停的说:你怎么还不去死!他们甚至把绳子和老鼠药放到了我的房间里。”
郁馨这话可不是瞎说的,赵宝根一家真的这样做过。在公社医院事件之后,赵家内部出了分歧,赵宝根的爹赵冬生觉得医生说的有可能是真的,他确实对郁馨起了不好的心思,想着反正是自家的种,只要留了后就行。赵宝根和李三妹则觉得是郁馨买通了医生乱说,赵宝根房事正常,不可能生不了。
李三妹欺软怕硬,长时间被婆家磋磨,她心理本来就有点问题,在察觉到丈夫的心思之后,李三妹恨毒了郁馨,她觉得都是郁馨的错。在疯狂的逼郁馨喝药想“治好”她的同时,她也希望郁馨死掉,这样她可以给儿子再娶一个媳妇,既能给赵宝根生儿子,也不用担心丈夫有其他人。
她到底晓不晓得她灌进郁馨肚子里的那些药有毒,估计只有她自己知道。
王晓霞和知青办主任的到来加重了这件案子的重要性,郁馨做完笔录之后便被公安带到县医院做检查,李医生先一步从白露的信里得到消息,跟同事打了个招呼,他们医院所有能做的检查项目都给郁馨来了一份。这份检查还插了队,第二天就出了结果。
郁馨中毒板上钉钉,赵宝根一家被捕。
这柳河大队也是个能耐的大队了,公安们去其他大队抓捕人是自己去的,但是去柳河大队前,特意去武装部叫了几个兄弟才把人带回来。李三妹一家在大队里有人撑腰还能撒泼,进了公安局就变成了鹌鹑。
但这家人也不傻,一口咬定了当初是郁馨勾引赵宝根,并且咬死了说她只是给郁馨吃了生儿子的偏方,并不是下毒。
可赵家人小看了公安,之前在各大队之所以没进展,就是因为没有确切的证据人带不回来。这个时候各村的民兵组织可是实枪实弹的,像这次一样有明显的证据还好说,他们到底不敢乱来。但如果没有证据想拘留,那些人就能上膛围着村口。人只要带回来了,还怕问不出东西吗?
公安们不断询问,最后又用上心理战术,各个击破。赵家父子还嘴硬,但李三妹听公安说赵宝根父子已经供认这些事情都是她自己一手计划之后,认为赵冬生想让她做替罪羊,受不住刺激松了口,甚至连证据都被公安问出来。
李三妹招了,公安知道了更多的东西,赵宝根父子再狡辩也无用,只能交待。
眼看柳河大队的案子有了进展,公安们在搜寻证据的同时也在布控,打算以李三妹赵宝根一家作为基点,把柳河大队这些年的案子都给查一查。
但这个时候,有件事忽然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陈局,柳河大队的队长在外头,说要来自首!”
作者有话说:
我认识那个手闲打瓜的小孩,他有一个当兵的舅舅,退役回来之后知道他打他妈,被揍得躺了一个星期。揍怕了,后面跟着他舅舅开修车厂,现在还在修车。
我听老人家讲古说,以前的男人要是有了外心(外遇),外遇又是单身想进门的话,他们吵架的时候就会不断逼媳妇去死,并且买农药什么的回来放在显眼的地方。那段时间我爸妈一吵架我就盯着他们把危险东西收起来,后来我发现两老口吵架到和好只需要几个小时。。。。。算了,是我多余了。。
第74章 水很深的柳河公社
“这些蛀虫!别让我知道是谁走漏的消息!”
陈局长接了县政府打过来的电话,一巴掌排在桌子上,怒不可遏。他们做公安的,再穷凶极恶的案件都见过,如果只是案子的事情,他不至于这么生气,陈局长是气自己人里出现了叛徒!吃着人民的公粮却对迫害人民的渣滓助纣为虐!这些人才是最可恨的!
几个小公安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年纪大些的那个开口道:
“陈局,什么情况?人不是来自首了吗?”
陈历淮连喝了几口水才平静下来:“刚刚县政府那边说,就在今天早上,柳河大队民兵队队长公开检举大队长赵成包庇村民欺辱知青。他们开了批丨斗大会,赵成在大队上承认了包庇罪并且做出检讨。他们检举出来并承认的刚好是郁馨和江萍的事,不过两个小时的时间,柳河大队的人便向柳河公社汇报了这件事,柳河公社迅速给这件事定了性质,赵成一个人和两户强迫知青的人家承担了所有罪责。公社当场组织票决选举,原来的民兵营长成了大队长。因为柳河公社的公安局里有个副队长是赵成的侄子,赵成便以避嫌为名,让两个公安陪着他到县公安局来自首。”
江萍是五年前被迫害的,当时她到了公社公安局报案,后面被村民倒打一耙,她接收不了结果,更不愿意嫁给**犯,在夜里穿着红裙子跑到**她那一户人家里,把他们房门反锁,点燃了房子跟那家人同归于尽了。死的这户人家跟赵宝根家里是亲戚,这次被李三妹供出来,偏偏就这么巧,那民兵队长检举的都是昨天刚刚审问出来的两起事件。
“这是?弃车保帅?”赵成一个人承担下来,后面还怎么查?他们掌握线索的就着两起案件,这样一来,线索不就断了?
柳河公社并不是第一次发生这样的事情,陈局生气是因为这次显然是他们局里有人给柳河公社泄密了,柳河公社有电话,而柳河大队就是柳河公社所在街道的公社。这些年为什么大家都知道柳河公社有问题,但一直处理不了?
其中最大的原因是历史遗留问题,解放前的柳河镇是姚县最富裕的镇子,整个姚县百分之八十的房产铺子都集中在那些地主手里,这些人虽然不是一家,但都是姓赵的宗族。赵氏一族的族谱可以追寻到几百年前去,祖上出过不少大官,最高的一位做到了户部侍郎的位子。民国那会儿有钱人喜欢送孩子出去留洋,柳河镇也不例外。这些年轻人回来之后,有的加入了三民党,有的加入了工农党。他们参军可不是孤身一人去,而是带着自小长大的奴仆一起去的。地主的家兵和孩子可是从小请了教头师父来教拳脚功夫的,很多人在战场上的成绩都不错。
后来三民党战败逃逸,划分成分的时候,这些地主主枝一脉的人都被斗倒了。但因为柳河镇与众不同的习俗,他们赵家规定:一旦子女成家,就要立刻分家。在斗地主的时候就发生了很多特殊情况:比如一对亲兄弟,一个加入三民党逃跑了或者死了。另一个在工农党枪林战雨的立了功,他们的爹娘两边都给了钱财支持,这要怎么评定?那会儿没搞运动,组织上是比较通情达理的,这些人大多是划了富农,收了田产,但是房子什么都留下来了。总不能叫为国家流过血的战士寒心不是。
所以以前的柳河镇,现在的柳河公社,完全可以说一句上头有人,甚至他们的民兵队是整个姚县所有公社最多的。每次县城有点什么事情,柳河镇那边总会知道消息。县里不是没有想过彻底整治,十年之间,柳河公社有三个书记意外身亡。一个是酒喝得太多,死于酒精中毒,一个是去下乡的时候遇见了发疯的牛被牛顶死的,一个是发洪水的时候去巡视河堤,被洪水卷走了。看上去都是意外,但这三个都是上面去的书记,都是外地人。
别人柳河公社搞运动搞得轰轰烈烈的,那些知青们苦不堪言,但县政府和公安局心里有数。被他们斗了的,都是外人,从斗地主开始,这个地方就给所有大队一个印象:那边的人不团结,喜欢斗自己人,喜欢搞事。陈局刚刚调来的时候也奇怪,就这样内斗严重的公社,为什么成了硬骨头,待了几年才发现,那些都是假象。
赵氏宗族的团结力,超乎他们想象。这个地方的人很聪明,像赵宝根这样的才是异类。他们为什么喜欢娶知青,是觉得文化人生出来的孩子会更聪明,赵氏一族上学的小孩子是最多的。那些当过地主婆或者丫鬟的婆婆们不仅掌握着既能折磨儿媳妇又不影响干活的手段,甚至连什么时候同房让女子更容易受孕这些事情都门里清,凡是嫁到了赵家的知青,都是一胎接着一胎的生。他们为了保证生下来的孩子健康,在儿媳妇怀孕后便会停止对她们的折磨,不用她们去上工。有些知青受不了折磨,宁愿不断怀孕生孩子。
“那咱们还查吗?”
“你以为赵成为什么不在柳河公社的公安局自首,非得跑到咱们县城来?真是为了自首?屁!他是为了在拘留室里警告赵宝根一家!他们做到这个地步,必然已经扫好了尾巴,咱们去查。所有的证据都会指向赵成,不会牵扯到柳河公社任何一个人。”
公安局就那么点地方,拘留室只分了男女,赵成进来了,早晚得和赵宝根一家碰面。
陈局生气归生气,但这次柳河公社也不是没有损失。赵成在大队长的位子上坐了十年,这个人的能力手段非常强。知青们的事情就是他整出来的,白露他们不知道,陈局倒是心里有数,上一次杨卫迫害马晓蕊的那点手段就是跟赵成学的,他们两个的老娘是姨姊妹。而且这两年关于迫害知青的事情全国各地屡屡发生,在这一点上,上级要求从严处罚。赵成既然进来了,江萍可是没命了,这不是小事,不管上头有人没人,陈局长都要趁着这个机会,把这个作恶多端的给毙了。
赵成没了,他倒要看看,柳河大队还能不能出第二个赵成!
“跟小闻他们说,给我盯死了柳河大队刚上任的大队长。他底下的人必要的时候可以在柳河大队多说说那些去了木家堡知青们的生活情况。”
很多人有了孩子之后立场就会发生变化,但陈局长还是想争取看看。
除了这些之外,陈局还打算把赵成的事情写一张黄榜,贴到知青办去,以后来了知青,都让知青办的人“不经意”的说说这件事。姚县知青可以双向选择这点有利有弊,他们是不想给柳河大队分配知青的,但如果官方强硬不分也不符合规定,那边定然会闹。让知青自己选择,效果还是不理想,这次是个机会。陈局长有时候也会自嘲,职位高了,想得越来越多,要担忧这里协调那里,没有了年轻时候一往直前的朝气。
但好在木家堡发展起来了,百姓们都说木家堡以前是土匪寨子,有些记仇不记恩的还害怕他们。但是在县里的领导们看来,木家堡算是最好管理的大队了。
“所以说,这件事就这么结案了?”
“对,赵成和李三妹一家都判了刑,郁知青顺利和赵宝根离婚,我们在县城的时候遇到了小当家,小当家把人带回去了。”木雄和云华赶过来的时候,永丰大队的诊疗已经完成。这个大队的人比较淳朴,而且他们刚刚和木家堡换到了期待已久的骡子和马,对白露热情得不得了。
但很不幸,白露在这里检查出来一个癌症晚期,癌细胞已经扩散了大半个身体,白露也回天乏术,只能开药尽量让老人家少受点罪。而且因为这单交易,永丰知道了木家堡大队在收集药材种子,他们大队长在秋收结束后,竟然也安排村民去收集了一批种子,打算等来年种下去卖给木家堡,白露这几天过得非常轻松。
“那咱们明天去白石谷大队,走完这个大队,就能回木家堡修整了。”
跟拉么、簸箕、永丰三个居住在山头的大队不同,白石谷大队坐落在一条巨大的山谷里,这边盛产石灰岩,开挖出来的田地里都是一堆堆白色的石头,大部分地块都不能用犁,只能用人力拉挖。是几个彝族大队里最贫穷的。白露几人走到离村子一千多米远的地方,就见旁边地里有个锄草的大姐,远远见他们来了,抬着锄头就朝路上跑。
“是白医生吧,文星也在啊,我是白石谷大队的大队长施红玉,哎哟你们总算来了,走,咱们家去,先吃饭。”
这位大队长四十来岁,中等身材,黑皮肤,眼睛又大又亮,耳朵上带着两个黄橙橙的铜圈耳环,说话声音非常大,尤其笑起来的时候,穿透力能惊起路边的小鸟。
“前几天去簸箕大队卖柴的回来就说你们这几天快来了,我在村里等了两天呢。”
“叫施阿嬷好等,今年的苗出的怎么样”杜文星笑着跟施红玉打招呼,白露跟在旁边听他们说话,杜文星跟她说过,解放前还没有划分大队那一会儿,彝寨最后一任首领便是姓施,正是白石谷人,正是如今白石谷大队长的父亲,如今已经过世了。
“你们不晓得,哪怕白医生不来,我也是要去木家堡求一趟的。最近村里的小娃子们也不晓得咋了,一个个的不吃饭,成天打不起精神,还有几个吃了就吐。”
“是不是吃了不干净的东西?”农村的小孩子都是山里田坝间乱跑,见到什么东西都想往嘴里捡,渴了沟边捧起水就喝,经常拉肚子。
“我们一开始也是这样想的,还给娃子吃了打虫药和你爹当年教下的草药,可一点用也没有,不吃饭的娃子还越来越多,现在都有三十几个了。”
“三十几个?”白露和云华对视一眼,心里沉重,可千万别是传染病啊!
赵宝根一家人丢了个大脸,被爹妈捧在手心里的宝贝男怎么受得了这种事,当场就跟簸箕大队的几个小伙子吵起来动了手。但这是人家的地盘,父子两人哪里打得赢人家,被揍了个鼻青脸肿不说,等村干部拉开讲道理的时候,人家摆出来是他先动的手,说理都没法说,只得气冲冲的走了。
那边李三妹听说男人儿子被打了一顿丢下她走了,也顾不得嚎了,连忙追着上去,叫人一顿好笑。
这群闹事的人走了之后,村里有些家里媳妇几年没开怀的婆婆倒是有了想法,悄悄把自家媳妇带过来让白露看看。白露也不生气,在这个年代的主流思想就是这样,这种思想要几十年的发展才能满满扭转过来,她一个人对抗不了所有人,只能尽自己所能让大家过得好一点。这一回看病,她特意没有避着其他人单独来,只把男人们喊出去了,十几个女人就在院子里排队聊天听白露说话。
“阿婆,你这儿媳妇上一胎月子是不是没做好?她这体质原先可是非常好的,第一胎应该生的挺早的吧,偏偏月子没坐好给耽误了,我开几幅药,先吃着吧,以后小日子来了好好养着,可千万别干重活别下水。”
“大姐,你这身体寒得有些严重啊,冬天是不是经常用凉水,咱们山里人家啥都缺就不缺柴火,天太冷烧点热水用。”
“你这身体没问题,我看了这么多人都没见比你身体还好的,结婚才一年呢急什么,实在着急把你男人喊过来我看看。”
白露一连看了几个,她们的婆婆多多少少都受到了其他人的闲话,第一个月子三天喊去插秧,第二个全家大大小小十八口人衣裳全叫她洗,寒冬腊月的天天早上天一亮就去河里泡着洗衣裳,洗完还得赶着去上工。
第三个,白露话一出,周围的人看她婆婆眼神都不对了。这才刚刚出了赵宝根一家的事情呢。
但就是因为白露说得准,不管是前几天看的病人还是刚刚这几个,人家摸摸脉就知道你这几年干了啥,算命似的,她们对白露的话深信不疑。这打破了她们长久以来的认知,有了新的想法:两口子没娃,可能男人也有毛病!
随着这些八卦传递出去,白露的言论肯定会引起一波男人和被洗脑得根深蒂固的妇女反击,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十个人里,只要有三个人信了,一旦她们晚辈邻居遇见这样的事,她们必然会劝说,到时候就能改变几个人的命运。
这就是科普的意义,科普,是为了让人摒弃错误的观念,避免不必要的悲剧。
当了三天妇女科普老师后,张梅领着的队伍终于到了簸箕大队,而县公安局,几个公安们在拿到检查结果之后,骑着自行车出发抓人。
作者有话说:
第73章 柳河大队的队长来自首
第一锅秋梨膏是白露亲手熬的。
白霜做事认真,白露写的三张药方,她都做成了一个个的小药包,只要把这个药包和梨汁一起煮就行。不用长途跋涉运出去,李能便带着村民们先采摘熟透的秋梨,这些梨红彤彤黄橙橙,皮薄汁多,削皮擦成丝后把梨汁挤出来,梨汁用大火烧开之后再用文火来熬制五六个小时,白露一边熬一边跟站在周围观看的知青们讲注意事项,知青们如今出门都习惯了带笔记本,白露在锅边讲,他们便在后面记。
太阳西斜的时候,第一锅秋梨膏终于熬制好了,站在锅边上都能问道属于梨子和药材的味道。白露张梅削了些竹片,那竹片挑起一小勺膏体来放进大家喝水的缸子里,给你大家尝味道。
“都尝尝看,秋梨膏能生津止咳、润肺清心、利肠解毒,味道还是甜的,老人小孩都爱喝。你们好好干,把这活做好了,以后每年就是你们过来。大家长时间在火边上炮制药材,吸入的烟尘多,到时候厂里出钱买一批,一人发两瓶给你们当福利。”
“厂长放心,我们一定好好干。”
“对,好好干,咱们这秋梨膏味道这样好,一定受欢迎。”
知青们兴高采烈,这秋梨膏工序复杂,耗费的原材料多,价格定然不低,也只有厂长才这么大方。最重要的是,她们当中三分之二的人都不是木家堡制药厂原来的人,而是参加招考后留下来洗药材,这些天表现好被白霜选过来的。比起制药厂的正式员工,大家心里总是又一层担忧,如今有了厂长这话,谁也不敢马虎大意放过这个机会。
熬制完第一锅过后,白露便在旁边指导,看着知青们把所有大锅都给烧上。秋梨膏这东西不难,来的又是聪明人,哪怕是第一次熬制,也全部成功了。
簸箕大队漫山遍野都是梨,现在没有冷库保鲜,制药厂必须在采收季节把所有的梨都熬制出来,工作量非常大。接下来的时间大家就要轮换睡觉,保证灶台上24小时不停火。
“张梅,你带着第一小队,就负责熬制秋梨膏,记住,一定要用文火慢熬,你们可以自己决定休息换班时间,但锅边上一定要24小时有人盯着,这要是糊了一锅,咱们损失可就大了。还有卫生问题,防虫粉每天要撒两次,洗手水要经常换,这些事情你多注意。”
白露把人分成了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有负责人,各自负责各自的事情,李能的儿子和会计在这边跟张梅轮流记录生产数据,至于采收梨子那边,则由大队长李能和大队干部们负责。
“你放心,我亲自盯着,保证完成任务。”这是张梅第一次单独负责一个项目,激动的心情可想而知,她给自己打气,一定要把事情做得亮眼。
“吴珊珊,你和李主任、李嫂子两人一组,负责统筹洗梨组、削皮组、擦丝组三个组的工作,主任,我们走了之后这些工人的工分可千万不能变啊,只要他们按质按量的完成工作,咱们该奖励的都要奖励。”
“这你放心,都是自家大队的人,我们哪里会亏待他们。”李主任也是个爽朗的妇人,她是簸箕大队的妇女主任,因为来洗梨削皮的多是女孩子老人,这件事她协调最方便,李嫂子则是李能的媳妇,这也算白露照顾自己人。毕竟簸箕大队跟她合作的是李能,如果秋梨膏的销售情况能达到白露所想的一膏难求的话,她定然会和簸箕大队这边协调扩大梨树的种植面积,李能在这个位子上坐的稳对白露才是有利的。要是换了其他人,谁晓得会不会有其他想法。
吴珊珊是柳河大队过去木家堡落户的知青,虽然没有考上教师,但是她本人踏实勤快。制药厂这些活只要够细心,都是可以勤能补拙的,这几个月她表现特别好,白霜便让她跟着张梅过来,白露把她放到了跟协调人员上。
“文星,阿姨什么时候能过来?”木家堡这边来的知青们听不懂彝话,村民们大部分不会说汉话,翻译一下子紧缺起来。白露想起杜文星的母亲,今年才四十多岁,她是大学生又会彝话,跟杜文星商量后便把她和杜文星的丈夫都叫过来这边帮忙。
“明天就能到了,你放心,我妈以前跟着我爸去治病,还开过扫盲班,咱们这几大大队的人都认识她,有她过来帮忙,准出不了事。”杜文星对自己的母亲还是放心的。
第二天白露就见到了杜文星的母亲王婉嬅,多年的山区生活让她变成了一个皮肤黝黑的妇人,但身上那股读书人的气质还在。
“文星劳您多费心,这边要帮忙的事情我都知道,您放心,必不负所托。”当初提出让杜文星跟白露学习这个想法的人就是王婉嬅,她本意是想带着拜师礼上门的,但杜嘉几个非说怕人家当场拒绝了没面子,由他们先说一次,如果被拒绝王婉嬅再去求一次。白露爽快,直接就同意了,王婉嬅心里高兴,这次听说让她过来帮忙,立刻收拾东西就来了。
“那这边就由阿姨多费心了,都是些小姑娘小伙子,我也怕大家干活累了心里有气容易起矛盾,要是知青里有人不听您的劝,您就找张梅。”不管做什么事情,最重要的还是团结,发生矛盾不可怕,只要有人及时处理便出不了差错。
白露把这边的事情都交待好了,这天一大早便带着杜文星母子三人出发前往永丰大队。
而县城这边,郁馨的事情掀起了巨大的波澜。
木雄和云华把人带到了公安局门口便去找王晓霞,王晓霞看了信之后连忙带上知青办主任去公安局,那边正笔录还没做完。郁馨爆出来的事情让做笔录的公安眉头紧皱。
“你是说,当初你之所以会嫁给赵宝根,是因为他**了你?并且大队长还包庇了他?”
“对,我是在路上被赵宝根父子拖进树林的,他们对我进行了捆绑,赵宝根侮辱我之后逼着我嫁给他,我去找了大队长。但大队长说有人能证明是我主动拉着赵宝根的手进的树林子。第二天村里就有了我和赵宝根的谣言,那些人都说看见我去找赵宝根,还跟他拉手,我没有办法,受不住压力只能嫁给他。但事实就是当时赵宝根**了我。”
“那这次中毒又是怎么回事?”公安并不意外,事实上他们不是第一次处理这样的事情,这十年来,在柳河大队及周围两个大队,爆出过好几次这样的事情,也有知青来报公安,但最后结果都一样,知青没有人证,对方却有认证能证明是知青想用清白换回城的机会、敲诈村民,最后反悔。
他们不是不知道这些案子里有猫腻,但那边的宗族势力团结,取证非常的困难。他们盯了两年,一无所获。
“我不知道,但赵宝根一家觉得我不能生,他们早就想我死了。赵宝根和他母亲经常殴打我,辱骂我,每次打骂的时候他们都会不停的说:你怎么还不去死!他们甚至把绳子和老鼠药放到了我的房间里。”
郁馨这话可不是瞎说的,赵宝根一家真的这样做过。在公社医院事件之后,赵家内部出了分歧,赵宝根的爹赵冬生觉得医生说的有可能是真的,他确实对郁馨起了不好的心思,想着反正是自家的种,只要留了后就行。赵宝根和李三妹则觉得是郁馨买通了医生乱说,赵宝根房事正常,不可能生不了。
李三妹欺软怕硬,长时间被婆家磋磨,她心理本来就有点问题,在察觉到丈夫的心思之后,李三妹恨毒了郁馨,她觉得都是郁馨的错。在疯狂的逼郁馨喝药想“治好”她的同时,她也希望郁馨死掉,这样她可以给儿子再娶一个媳妇,既能给赵宝根生儿子,也不用担心丈夫有其他人。
她到底晓不晓得她灌进郁馨肚子里的那些药有毒,估计只有她自己知道。
王晓霞和知青办主任的到来加重了这件案子的重要性,郁馨做完笔录之后便被公安带到县医院做检查,李医生先一步从白露的信里得到消息,跟同事打了个招呼,他们医院所有能做的检查项目都给郁馨来了一份。这份检查还插了队,第二天就出了结果。
郁馨中毒板上钉钉,赵宝根一家被捕。
这柳河大队也是个能耐的大队了,公安们去其他大队抓捕人是自己去的,但是去柳河大队前,特意去武装部叫了几个兄弟才把人带回来。李三妹一家在大队里有人撑腰还能撒泼,进了公安局就变成了鹌鹑。
但这家人也不傻,一口咬定了当初是郁馨勾引赵宝根,并且咬死了说她只是给郁馨吃了生儿子的偏方,并不是下毒。
可赵家人小看了公安,之前在各大队之所以没进展,就是因为没有确切的证据人带不回来。这个时候各村的民兵组织可是实枪实弹的,像这次一样有明显的证据还好说,他们到底不敢乱来。但如果没有证据想拘留,那些人就能上膛围着村口。人只要带回来了,还怕问不出东西吗?
公安们不断询问,最后又用上心理战术,各个击破。赵家父子还嘴硬,但李三妹听公安说赵宝根父子已经供认这些事情都是她自己一手计划之后,认为赵冬生想让她做替罪羊,受不住刺激松了口,甚至连证据都被公安问出来。
李三妹招了,公安知道了更多的东西,赵宝根父子再狡辩也无用,只能交待。
眼看柳河大队的案子有了进展,公安们在搜寻证据的同时也在布控,打算以李三妹赵宝根一家作为基点,把柳河大队这些年的案子都给查一查。
但这个时候,有件事忽然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陈局,柳河大队的队长在外头,说要来自首!”
作者有话说:
我认识那个手闲打瓜的小孩,他有一个当兵的舅舅,退役回来之后知道他打他妈,被揍得躺了一个星期。揍怕了,后面跟着他舅舅开修车厂,现在还在修车。
我听老人家讲古说,以前的男人要是有了外心(外遇),外遇又是单身想进门的话,他们吵架的时候就会不断逼媳妇去死,并且买农药什么的回来放在显眼的地方。那段时间我爸妈一吵架我就盯着他们把危险东西收起来,后来我发现两老口吵架到和好只需要几个小时。。。。。算了,是我多余了。。
第74章 水很深的柳河公社
“这些蛀虫!别让我知道是谁走漏的消息!”
陈局长接了县政府打过来的电话,一巴掌排在桌子上,怒不可遏。他们做公安的,再穷凶极恶的案件都见过,如果只是案子的事情,他不至于这么生气,陈局长是气自己人里出现了叛徒!吃着人民的公粮却对迫害人民的渣滓助纣为虐!这些人才是最可恨的!
几个小公安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年纪大些的那个开口道:
“陈局,什么情况?人不是来自首了吗?”
陈历淮连喝了几口水才平静下来:“刚刚县政府那边说,就在今天早上,柳河大队民兵队队长公开检举大队长赵成包庇村民欺辱知青。他们开了批丨斗大会,赵成在大队上承认了包庇罪并且做出检讨。他们检举出来并承认的刚好是郁馨和江萍的事,不过两个小时的时间,柳河大队的人便向柳河公社汇报了这件事,柳河公社迅速给这件事定了性质,赵成一个人和两户强迫知青的人家承担了所有罪责。公社当场组织票决选举,原来的民兵营长成了大队长。因为柳河公社的公安局里有个副队长是赵成的侄子,赵成便以避嫌为名,让两个公安陪着他到县公安局来自首。”
江萍是五年前被迫害的,当时她到了公社公安局报案,后面被村民倒打一耙,她接收不了结果,更不愿意嫁给**犯,在夜里穿着红裙子跑到**她那一户人家里,把他们房门反锁,点燃了房子跟那家人同归于尽了。死的这户人家跟赵宝根家里是亲戚,这次被李三妹供出来,偏偏就这么巧,那民兵队长检举的都是昨天刚刚审问出来的两起事件。
“这是?弃车保帅?”赵成一个人承担下来,后面还怎么查?他们掌握线索的就着两起案件,这样一来,线索不就断了?
柳河公社并不是第一次发生这样的事情,陈局生气是因为这次显然是他们局里有人给柳河公社泄密了,柳河公社有电话,而柳河大队就是柳河公社所在街道的公社。这些年为什么大家都知道柳河公社有问题,但一直处理不了?
其中最大的原因是历史遗留问题,解放前的柳河镇是姚县最富裕的镇子,整个姚县百分之八十的房产铺子都集中在那些地主手里,这些人虽然不是一家,但都是姓赵的宗族。赵氏一族的族谱可以追寻到几百年前去,祖上出过不少大官,最高的一位做到了户部侍郎的位子。民国那会儿有钱人喜欢送孩子出去留洋,柳河镇也不例外。这些年轻人回来之后,有的加入了三民党,有的加入了工农党。他们参军可不是孤身一人去,而是带着自小长大的奴仆一起去的。地主的家兵和孩子可是从小请了教头师父来教拳脚功夫的,很多人在战场上的成绩都不错。
后来三民党战败逃逸,划分成分的时候,这些地主主枝一脉的人都被斗倒了。但因为柳河镇与众不同的习俗,他们赵家规定:一旦子女成家,就要立刻分家。在斗地主的时候就发生了很多特殊情况:比如一对亲兄弟,一个加入三民党逃跑了或者死了。另一个在工农党枪林战雨的立了功,他们的爹娘两边都给了钱财支持,这要怎么评定?那会儿没搞运动,组织上是比较通情达理的,这些人大多是划了富农,收了田产,但是房子什么都留下来了。总不能叫为国家流过血的战士寒心不是。
所以以前的柳河镇,现在的柳河公社,完全可以说一句上头有人,甚至他们的民兵队是整个姚县所有公社最多的。每次县城有点什么事情,柳河镇那边总会知道消息。县里不是没有想过彻底整治,十年之间,柳河公社有三个书记意外身亡。一个是酒喝得太多,死于酒精中毒,一个是去下乡的时候遇见了发疯的牛被牛顶死的,一个是发洪水的时候去巡视河堤,被洪水卷走了。看上去都是意外,但这三个都是上面去的书记,都是外地人。
别人柳河公社搞运动搞得轰轰烈烈的,那些知青们苦不堪言,但县政府和公安局心里有数。被他们斗了的,都是外人,从斗地主开始,这个地方就给所有大队一个印象:那边的人不团结,喜欢斗自己人,喜欢搞事。陈局刚刚调来的时候也奇怪,就这样内斗严重的公社,为什么成了硬骨头,待了几年才发现,那些都是假象。
赵氏宗族的团结力,超乎他们想象。这个地方的人很聪明,像赵宝根这样的才是异类。他们为什么喜欢娶知青,是觉得文化人生出来的孩子会更聪明,赵氏一族上学的小孩子是最多的。那些当过地主婆或者丫鬟的婆婆们不仅掌握着既能折磨儿媳妇又不影响干活的手段,甚至连什么时候同房让女子更容易受孕这些事情都门里清,凡是嫁到了赵家的知青,都是一胎接着一胎的生。他们为了保证生下来的孩子健康,在儿媳妇怀孕后便会停止对她们的折磨,不用她们去上工。有些知青受不了折磨,宁愿不断怀孕生孩子。
“那咱们还查吗?”
“你以为赵成为什么不在柳河公社的公安局自首,非得跑到咱们县城来?真是为了自首?屁!他是为了在拘留室里警告赵宝根一家!他们做到这个地步,必然已经扫好了尾巴,咱们去查。所有的证据都会指向赵成,不会牵扯到柳河公社任何一个人。”
公安局就那么点地方,拘留室只分了男女,赵成进来了,早晚得和赵宝根一家碰面。
陈局生气归生气,但这次柳河公社也不是没有损失。赵成在大队长的位子上坐了十年,这个人的能力手段非常强。知青们的事情就是他整出来的,白露他们不知道,陈局倒是心里有数,上一次杨卫迫害马晓蕊的那点手段就是跟赵成学的,他们两个的老娘是姨姊妹。而且这两年关于迫害知青的事情全国各地屡屡发生,在这一点上,上级要求从严处罚。赵成既然进来了,江萍可是没命了,这不是小事,不管上头有人没人,陈局长都要趁着这个机会,把这个作恶多端的给毙了。
赵成没了,他倒要看看,柳河大队还能不能出第二个赵成!
“跟小闻他们说,给我盯死了柳河大队刚上任的大队长。他底下的人必要的时候可以在柳河大队多说说那些去了木家堡知青们的生活情况。”
很多人有了孩子之后立场就会发生变化,但陈局长还是想争取看看。
除了这些之外,陈局还打算把赵成的事情写一张黄榜,贴到知青办去,以后来了知青,都让知青办的人“不经意”的说说这件事。姚县知青可以双向选择这点有利有弊,他们是不想给柳河大队分配知青的,但如果官方强硬不分也不符合规定,那边定然会闹。让知青自己选择,效果还是不理想,这次是个机会。陈局长有时候也会自嘲,职位高了,想得越来越多,要担忧这里协调那里,没有了年轻时候一往直前的朝气。
但好在木家堡发展起来了,百姓们都说木家堡以前是土匪寨子,有些记仇不记恩的还害怕他们。但是在县里的领导们看来,木家堡算是最好管理的大队了。
“所以说,这件事就这么结案了?”
“对,赵成和李三妹一家都判了刑,郁知青顺利和赵宝根离婚,我们在县城的时候遇到了小当家,小当家把人带回去了。”木雄和云华赶过来的时候,永丰大队的诊疗已经完成。这个大队的人比较淳朴,而且他们刚刚和木家堡换到了期待已久的骡子和马,对白露热情得不得了。
但很不幸,白露在这里检查出来一个癌症晚期,癌细胞已经扩散了大半个身体,白露也回天乏术,只能开药尽量让老人家少受点罪。而且因为这单交易,永丰知道了木家堡大队在收集药材种子,他们大队长在秋收结束后,竟然也安排村民去收集了一批种子,打算等来年种下去卖给木家堡,白露这几天过得非常轻松。
“那咱们明天去白石谷大队,走完这个大队,就能回木家堡修整了。”
跟拉么、簸箕、永丰三个居住在山头的大队不同,白石谷大队坐落在一条巨大的山谷里,这边盛产石灰岩,开挖出来的田地里都是一堆堆白色的石头,大部分地块都不能用犁,只能用人力拉挖。是几个彝族大队里最贫穷的。白露几人走到离村子一千多米远的地方,就见旁边地里有个锄草的大姐,远远见他们来了,抬着锄头就朝路上跑。
“是白医生吧,文星也在啊,我是白石谷大队的大队长施红玉,哎哟你们总算来了,走,咱们家去,先吃饭。”
这位大队长四十来岁,中等身材,黑皮肤,眼睛又大又亮,耳朵上带着两个黄橙橙的铜圈耳环,说话声音非常大,尤其笑起来的时候,穿透力能惊起路边的小鸟。
“前几天去簸箕大队卖柴的回来就说你们这几天快来了,我在村里等了两天呢。”
“叫施阿嬷好等,今年的苗出的怎么样”杜文星笑着跟施红玉打招呼,白露跟在旁边听他们说话,杜文星跟她说过,解放前还没有划分大队那一会儿,彝寨最后一任首领便是姓施,正是白石谷人,正是如今白石谷大队长的父亲,如今已经过世了。
“你们不晓得,哪怕白医生不来,我也是要去木家堡求一趟的。最近村里的小娃子们也不晓得咋了,一个个的不吃饭,成天打不起精神,还有几个吃了就吐。”
“是不是吃了不干净的东西?”农村的小孩子都是山里田坝间乱跑,见到什么东西都想往嘴里捡,渴了沟边捧起水就喝,经常拉肚子。
“我们一开始也是这样想的,还给娃子吃了打虫药和你爹当年教下的草药,可一点用也没有,不吃饭的娃子还越来越多,现在都有三十几个了。”
“三十几个?”白露和云华对视一眼,心里沉重,可千万别是传染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