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女知青奋斗记 第17节
让沈满仓怀疑梁媛和梁家,内部分化他们是白露的第一步。等他们分化之后,梁媛和沈满仓失去了梁家这个助力,再由马家来对付他们是第二步。整个过程,白露只要付出五十块钱,后续的事情便跟他们半点关系都没有,任谁也怀疑不到他们头上来。一旦查出来沈满仓真的是沈建设的儿子,那白晨以后跟他断绝父子关系都不会有人说什么,毕竟沈建设可是为了沈满仓把白晨兄妹三人逼下乡的。
这些事情白露没有跟白晨和白霜细说,他们只要知道,沈家以后没有功夫再给他们找麻烦就行了。
兄妹两说完这些,白晨又问了制药厂目前的经营情况。
“生产方面主要是是小霜在管着,这一块儿是她的强项,我走的时候,那些知青都学得有模有样的。佩兰的学习成绩很好,我这次找了些课本,回去后打算弄个小学,让佩兰来负责,再找一个知青配合她。以后孩子们上午上学认字,下午便跟着小霜学习药材知识。”
孩子们不能当文盲,没有一定得文化基础以后进制药厂连药材目录都看不懂怎么行。木家堡需要学校,白霜现在实在太忙了,白露也心疼妹妹天天被熊孩子折腾,她之前就在考虑这个问题,遗憾的是,其他几个知青比起教孩子更想学技术,有几个想做的,但那授课水平也实在头疼。佩兰辅导孩子方面非常不错,在军区家属区很有名气,听说前几年光景好的时候,才上小学的佩兰就会给其他孩子辅导功课来挣点吃食。
白晨知道厂里的药方全部都是妹妹自己研发(不能说出交易空间)的后,更加坚定要做销售这块的决心。虽然木家堡现在的当家人对妹妹很好,但人心易变,谁也说不准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现在生产小霜管着,他再把销售管起来,就出不了大错。
白家兄妹虽然身世坎坷,但是他们的心却一直在一起。就像白晨,他不是没感觉白露跟之前比起来变了很多,但他想的是他走之后,大妹要护着小妹和沈建设一家周旋,这其中的艰辛委屈足以逼疯一个人,妹妹有变化是正常事,他只会心疼,并不会怀疑什么。
第36章 对野生菌一生要强的云省人
生产和销售都有人在管了,眼下还差一个管理种植的,这个位置是最重要的。药品这事儿,只要药方子在,哪怕厂里出现变故问题都不大。
原材料的重要性现在体会不出来,只有穿越后沈白露的爷爷那一辈人才知道其中的痛楚。城市的扩张和工业的发展带来了繁荣,但同时生态也遭到了破坏,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太困难了,为了发展国家,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地方官员们不得不放低了姿态拉外来投资。
投资合作本来是双赢的事情,但是某些国家却在这个时候把目光对准了我国的珍稀动植物,各种秘方。以合作为威胁基础换了一种方式开掠夺,许多药材遭到了大肆开采,其中一部分,甚至连苗都被他们移植走了。不仅要抢,抢了以后还想自己独家拥有,真是可恶至极。但那个时候没办法,国家和人民太穷了。
除此之外,水土流失导致山林减少,中药材一下子就紧缺起来,当然,还有利润问题也是极重的因素,种种原因加起来,人工种植药材成了主流。
化肥农药催生出了产量,质量却越来越次,爷爷说,同样的病症,同样的药方,他年前的时候一副药就能见效,后来三五副都不顶事。
白露不希望制药厂的药走上这条路子,所以她采用在山林里种植的方式,尽量让药材原汁原味的生长。药材里有不少是多年生长才得用的,短些的种下去两三年能收获,但十年八年才能收的也不少,别看改革开放还有好些年,时间真的不不多。
最重要的是,这事儿周期长,要是出了变故失败了,再想做就更难。所以管理人员至关重要。
上一次移植,白露亲自带人去,平日里她只要有时间就会去看看村民们照顾药材照顾得怎么样。并且她按照村民们的工分表整理了一份药材档案,上面清晰的记载了每一天移植了多少株药材,最后成活了多少株。
但白露既然定下了要教徒弟、多培养人才这个目标,便管不了这件事情。这相当于工头的位置需要有威信,最好是熟悉药材习性,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行,木月管理一天两天的还可以,但时间长了她估计不乐意,只能再琢磨人选。
好在现在还是集体经济时代,且木家堡的人足够团结,虽然有那么一两个偷奸耍滑的,但是大部分非常认真,上一次落雨移植的药材成活了九成。白露可以慢慢挑,实在不行就先这么种着,她和木月多关注些,在寨子里培养一个出来。
女孩子们上了骡子,花了两天时间便回到木家堡。木昆阿爷老远看见马帮回来,早早把大门打开,这会儿刚吃过午饭,村里人不少,有些熊孩子还顶着濛濛细雨出来玩耍,马帮带了好些东西回来的消息一下子就传开。村民们看见一袋袋装得满满的粮食喜笑颜开,各自算着存了多少工分,准备明天就去找白露换粮食。
死气沉沉多年的木家堡越来越朝气蓬勃,村民们的日子有了期望,最近还有几个姑娘小伙子过来相看,想要嫁进来,木月乐得走路四面带风。白露也高兴,生存条件下,人类打猎食用野兽无可厚非。但这不是长久之计,如今总算迈出了第一步,只要粮食来源稳定,村民们便会减少打猎的比重。人口的增多,代表劳动力增多,她现在就缺人干活呢。
寨子里来了新人,总要知会木年一声。马帮的人在卸东西,白露提起在省城淘到的宝贝和帮木年带回来的包裹,领着白晨和梅家姐妹去找木年。木年对白露热情,对外来人还是不喜,不过这是白露个哥哥和徒弟,她态度倒是比其他人好些,主动开口道:“一下子来了这么多人,你那院子又是药材又是粮食的,怕住不下了,隔壁不是还空着一间吗,赶明儿收拾出来,给这几个姑娘住吧。”
想了想又加了句“往后你再收了小姑娘做徒弟,也叫他们住在那里。”这句话,便是表明了对白露收徒弟带人回来没有意见。
云华几个自进了木年的院子就噤若寒蝉,忠义堂这地方以前她们只在书上和电影上看到过,电影里那些土匪可凶狠了。也是到了寨子,她们才晓得木家堡的前身,听说是来见大当家,一个个拘谨得不行,就连白晨眼神都严肃了几分。此刻见这大当家这么好说话,竟然还给她们安排了住处,云华觉得木家堡的人实在太好了,激动得跟木年说了一串谢谢,老三泽兰掏出一块手帕,小心翼翼的递过去:“大队长,这是我自己做的,不值钱的东西,感谢您愿意接收我们来木家堡。”
木年本是不想要的,她一个老人家了,不亲不戚的要小姑娘东西叫什么事。但一眼就被帕子上活灵活现的小猫吸引住了眼神,绣的得实在太像了,那猫儿像能活过来一样。
白露只也围过来看,她只听说泽兰针线活做得好,云华倒是曾经说过,家属院有位奶奶教了她姐姐不少东西,她以为学得是做衣裳,没想到竟然是刺绣。她后世见过不少刺绣作品,在迷上汉服后,甚至在苏州那边定做了几套,都是老绣娘的手艺,价格贵的惊人,但技艺更惊人,其中一把双面绣团扇叫她爱不释手。白露有个家有小资产的朋友还打趣过:这种顶级的奢华,如果不是没钱玩不起,她还玩什么国外的奢侈品啊,就一套衣服都不用算配饰,多少个包包加起来才买得起啊。
泽兰的这副作品,针脚什么的跟那些绣娘没法比,可能人家的学徒都比泽兰绣的好,尤其是这是一幅绣在旧棉布上的作品。可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灵性。这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白露竟然能感觉出来。明明绣得不是十分精致,但你就感觉那小猫儿要活过来了。当然,这个不算精致是指白露在沉迷的那段时间上过不少非遗课,听过人家绣娘讲解什么是完美的作品。在普通人看来,泽兰这个真的非常好了。
想来泽兰的师父应该是精通刺绣的,可惜了,这孩子如果能好好跟着学,再过几十年说不定也有一番成就。但遇上这样的家庭,又遇上这样的大环境,确实不幸。
“孩子,你会做裁缝活吗?”木年接过手帕,主动问起来,白露竟然能从大当家的眼里看出点期望来,也是神奇了。
“简单日常装的会,中山装也学过,做得不好,婚服只是学过,具体的没有上过手。”泽兰便跟木年和白露介绍她学过些什么。
白露猜得没错,泽兰的师父确实是个绣娘,两口子都是苏州人,跟丈夫随军过来好些年了。说起这个机缘,跟佩兰也有莫大关系,佩兰去给那家孩子辅导功课。家里没人看妹妹,她和大姐不在,奶奶还会欺负妹妹,索性孩子乖巧,就领着去。
都是一个军区的军属,又是请人家来帮忙,不是那相熟性子好的佩兰也不会去。嫂子们不仅没有意见,有些还欢迎她们去,因为泽兰半夏和云华乖得很,通常都是拿着自己的作业在一旁写。自家孩子看着她们这样,也不好意思不认真。
泽兰很喜欢看婶婶做针线活,有一回婶婶觉得这孩子好玩,一时无聊就教她缝了几针,后来看出孩子有天分,又同情孩子的身世,加上佩兰辅导孩子很不错,她闲着也无聊,种种原因综合下来,这位军嫂便教了泽兰不少东西。只是对外都说是教的缝缝补补做衣裳,刺绣是绝对不能说的。
泽兰如今拿出来,也是存着想漏技,让木家堡的当家人看中的心思。人已经到这里了,虽然都能留下来,但是不管在哪里,大家都喜欢有用的人。
“月儿,你去把我那块蓝布拿过来给这孩子。”木年招呼了木月一声,又对泽兰道:“你先试试给月儿做一身衣裳,要是做得好,以后在寨子也不用担心你们几个的生计,有的是人拿着东西来给你做。”
木年心里高兴,觉得白露眼光就是不错,收了徒弟不说,连带回来的其他人都是有用的。寨子里的姑娘儿郎们哪里都好,不管是打架还是打猎都是一把好手。就是这针线活,也是奇了怪了,三代人就没出一个有天赋的,也可能是有天赋的不乐意学,从她开始,有一个算一个,都是从小就喜欢舞枪弄棒。捻火草叶子线他们倒是能做,织布也有十几人可以,缝缝补补就困难了,反正吧,木家堡这些年的衣裳都是请其他大队的人帮忙做的,偶尔有一两个嫁进来的会做,也不爱接活。路远不说,有时候还拿乔,木年也头疼这个问题。
白露也是这会儿才晓得木家堡原来没有几个能做衣裳的,她倒是知道寨子里不少人衣裳上的粗针**线,但木黑子那棒槌信誓旦旦的说这就是他们木家堡的风格,这样粗犷才够狂野。
神tm的粗犷才够狂野哦!
白露又跟木年说了要把佩兰放到学校和白晨负责对账的事情,木年现在对白露放心得很,这些事她自个儿张罗就行。说完了新来人的安排,白露便让白晨和梅家姐妹先回去,屋子里只剩下木年和木月,又去关门。
见她这举动,一直稳坐着的木年放下烟锅,肉眼可见的紧着起来。
“是不是阿阳出事了?”阿阳是薛承曦的小名,木年起的,木月说过她在薛家爷爷奶奶那边也有一个他们起的小名,叫望舒。
“他工作的地方出了场意外,房子塌了。当时我去参加了救援,薛承曦左腿骨折,做了手术问题不大,好好休息不会留下后遗症。只是他原本下个月回来看你们的计划泡汤了,托我带了些钱和票过来,还有这个,是他特意给您和月儿买的。”
白露拿出两封信,其中一个装着钱票,还有两块梅花表。
“这小兔崽子,尽学着人家瞎花钱,我们在山里生活,哪里用得到手表,也不怕把他老婆本花完了。”木年说是这样说,嘴边的笑意却半点没少,连忙接过信来,也不管白露还在这儿就拆开看。
薛承曦没想过瞒着外婆和姐姐他受伤这事儿。毕竟那是意外,如今事情已经结束了,又不会有后遗症,以如让亲人们瞎担心,不如直接告诉她们他的情况,他们心里有底,才不会乱想。毕竟他两年没回木家堡,错过了这次假期,也不晓得什么时候能回。
信上多是叮嘱木年要注意身体,木月入山狩猎要注意安全,又跟两人说他加了工资,如今挣钱养家不成问题,让木月减少进山,好好生活,等他回来看她们。
关于他自己的事情,他只说自己长高了,胖了多少斤,最近又吃了些什么好东西,关于工作的事情,一点儿都没提。
“不回来也没什么,他是做大事的人,只要人好好的就成。”
看完信,木年和白露感叹一句,倒也没多问薛承曦的工作环境。她们也是有见识的,知道牵扯上保密条例这东西,她们做家属的装聋作哑才是对孩子好。
木月把白露帮忙带回来的包裹打开,薛承曦没空外出,带回来的东西基本都是他攒下来的福利,吃食最多,饼干罐头糖什么都有,还有一些是他自己组装的小东西,白露看见木月拿出来一把累似袖剑之类的东西。绑在手臂上可以发射出**,关键是这东西都是用小螺丝安装起来的,它可以拆开后组装成铲子,螺丝起子,双截棍.....
这东西叫木月爱不释手,一边拆装一边跟白露炫耀:“阿阳小时候就喜欢捣鼓这些东西,他记事以后第一回 来寨子里,其他小孩跟他炫耀弹弓,他当天晚上就自己做了一把,不管是造型还是准头都比其他人的好,反而把炫耀的小孩子勾的眼馋。他给我做过弓箭,匕首和双截棍,都是自个儿去跟打铁叔学了亲手做的,不过那些都比不上这个,尤其是这个铲子,我以后入山打猎都不用带装门的铲子了,哈哈明天木黑子看见得准的羡慕流口水。”
白露想到那温润如玉的人抬着大锤打铁,脑海里画面感拉满,噗嗤一声笑出来。
这实在是很不搭啊!
除了薛承曦,白露又和木年说起了张成达,军区走这一趟,白露便明白为什么木年和张成达可以成为朋友,他们都是那种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人。而且都足够豁达,大局观强,只要你不去触碰他们的底线,他们都很好说话。
张成达对和木家堡合作的事情诚意十足,并不仅仅只是去痹丸,其他的一些常备药,他打算循序渐进的试一试,如果效果和西药差不多,张成达打算把这些药都换成木家堡生产的中药。
他心里想看到木家堡发展只是一个方面,最重要的是,张成达觉得如今战士们用的很多药品,比如克感敏土霉素去痛粉之类的,他这个不学医的看成分都晓得绝对比中医副作用大。
“他既然想订,那咱们就接着,反正咱们的药好,他也不吃亏。这老家伙倒是有心了,还能找到绍兴产的黄酒,上一回喝到这东西,还是十几年前了。”
比起这些生意经,木年对张成达带来的这个包裹更感兴趣。反正如今寨子里的人都习惯了去给白露做事情记工分,再用工分和白露换粮食。半年前,木家堡天天吃肉,十天半个月才得吃顿干粮,不知不觉中,竟然家家户户都开始了每天吃一顿粥或者面的日子。
祖上走上这条路是没办法,生在那样吃人的旧社会,但现在都解放了,她又不是真的想做山大王,有人帮她带着寨子繁荣昌盛,她哪里会去找事情做,每天看看她的草烟,找老家伙们喝喝小酒,心情好了就背上弓箭跟小子姑娘们去打猎,这样的日子不舒服吗?看看张成达这老小子多贴心,连海边都瑶柱都能给她找来,这东西可是想了好些年呀。
白露带着一堆东西去看木年,又带回来一堆木年给的东西,梅家姐妹和白霜眼下已经熟了起了,正一块儿做饭呢,满院子都是酸菜鱼的味道,白晨坐在院子里劈柴,时不时的朝厨房看一眼,眼看是馋了。他们做的饭也能吃,但是哪里能和有大厨手艺的白霜特意给他做的酸菜鱼相比。
一顿饭宾主尽欢,白露也说了对几个人的安排,白晨肯定是要和白露姐妹住的,梅家姐妹就住到隔壁去。不过为了照顾知青们的情绪,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隔壁也会像知青院那样把小房间隔出来,以后如果白露收了其他徒弟,就住过去。先把白露的狗借她们一段时间,再让木月给她们找一条小奶狗养起来,至于云华,要跟着白露学医,身体很重要,拳脚也得练起来,嗯从明天开始就锻炼她。
梅家姐妹对此毫无意见,他们在家里时是两居室,父母睡小间,奶奶一个人占了大间,她们姐妹几人和父母分床后,就是在客厅加张上下床。后来长大了五个人睡不下,也不过是再加了一张床,两张床的占地面积只有奶奶房间的五分之一大。她们的想法和知青们同步,能拥有独立的房间,已经非常棒了。
至于工作安排,云华跟着白露,白露带徒弟就是这样,跟在她身边,她做什么徒弟就做什么,边干活边教。佩兰接手熊孩子们的教育问题,泽兰先把木月的衣裳做出来。至于紫菀和半夏,先去制药厂跟着学几天看看。
睡足一觉,第二天一早,白露和白晨早早起床,领着云华做完热身运动,围着寨子跑了十圈,吃了早餐就去制药厂开会。
去痹丸的材料紧缺,不过缺的不是稀有药材,像马钱子木家堡周围有很多,白露叫村民们把马钱子树周围的树木都清理过,便于它生长,如今进入花期,再过几个月便能采收。而且这药材周围不少大队山上也有,只是以前没人收,果实落完了,如今知道木家堡收,今年他们肯定会摘。
白露今年也会移植一批,其他的药材也是这样,多年生药材,保护现有和增加种植双管齐下。
就在白露他们从姚县回来赶路的这几
两天,其他大队那边的扯皮终于结束,来了几个大队长和木年签订了定药协议。定得最多的是止泻药、小儿退烧药、风寒感冒药、风热感冒药、止血药和一些其他的药品。
最终的扯皮结果是,要钱分为三个部分来支付:五成药材,单子由白露开,只收她要的,简单的必须清理干净晒干。至于一些需要炮炙的,采摘后必须尽早送过来。三成粮食,不拘粗粮细粮,但土豆红薯不能超过一半,剩下的两成则给钱。
这是大家都能接受的比例,大队长们一签完协议,就把订单递了过来。其中订单量最大的是止泻药,因为如今是雨季,在云省,这个属于野生菌舞台的季节,风湿骨痛感冒什么的从来算不上顶级高发病,拉肚子才是。
毒蘑菇分为剧毒性和微毒型,剧毒的那一类,云省人是不会去碰的。但是微毒的,像红葱白葱见手青,甚至是背土菌这些,都在云省人的食谱上。这个季节云省人经常拉肚子,但是,他们连中毒了都能给野生菌找出一堆理由:没煮熟、火不够大、蒜头不够多、桉树底下捡的、坟头捡的、麻蛇爬过的.......在野生菌上一生要强的云省人怎么会相信拉肚子是吃菌吃的你,定然是吃了酸桃涩李、太阳晒过的地没垫东西就坐、肚子进风了、体质差季节性拉肚子.....反正菌子该吃还是得吃,能新鲜炒着吃的捡回来就炒,背土菌这类就用灶灰水焯一道再炒,喇叭菌什么的就晒干了留着以后再吃。
但其实有些菌子吃了确实就是会拉肚子的啊,不管信不信,反正也不影响这些大队长们买药。
不过说起野生菌,白露回忆着昨晚菌汤的鲜美,想起了几味药材。
作者有话说:
感谢小天使们的支持,这章是二合一章节,今天入v三更已完成。
第37章 小河村与扯疯病
野生菌虽需要注意中毒,但很多可食用菌不仅味道鲜美,还富含多种营养成分,能提高免疫力,如松茸这类曾经传出有抗癌效果而卖上天价。那几年间,松茸卖到五千多块一公斤,山区人民为了多挣一点钱,每年松茸快出的那几天,就背着被子,牵着狗,直接守在自己山头上会出松茸的地方,一守就是好几天,连饭都是家里人送过去。一旦松茸出土,便赶紧摘了小心翼翼拿到镇上去卖,一窝松茸少的有几两,多的有一两斤,足够全家辛苦几个月。当然,这只是一段时期,后面价格便也回落下去了。
松茸抗癌这个不好说,毕竟预防的病症不好做实验,只是有那种物质,像这种传闻不少动植物都被传过,有些珍稀植物还因此遭受破坏,但大红菌的补血补铁美容养颜倒是有不少数据支持的。
大红菌很好看,但是它容易和一种菌子混淆。关于这种混淆菌子,白露穿越后听过一首耳熟能详的歌“红伞伞白杆杆”,说得大概就是这种小红菌,地方叫“红李子菌”,这菌子有毒毋庸置疑,因为云省的大部分人也不敢吃这个。只是躺板板这个就待定,因为白露去过几个彝族山寨,他们是吃这个菌子的,焯水或者晒干,听说在那个村子里,一家人吃同一锅菌子,有人中毒了但是其他人没事,这种事情还不止一次,所以他们还是认为是人的问题不是菌子的问题。集市上的商贩们也会收这种小红菌的干货,价格很低,和大红菌天差地别,有些无良商贩会混在一起卖。
大红菌是“红伞伞红杆杆红褶褶”,女人,尤其是产后的女人吃了非常好。白露准备收一些晒干的来,以后给产后虚弱的妇女食用,毕竟如今这个情况别说红枣阿胶了,普通人家连红糖都难买到,药材嘛,能就地取材替换最好。
可这菌子稀少,通常深山里才有,除了运气好遇见“菌子窝”且记忆力好,能记得捡到这个菌子的时间地点外,就只有瞎碰运气,白露打算和其他大队说一声,晒干或者烤干的大红菌,她根据品相定价来收。嗯,既然都收菌了,那也不仅限于大红菌,想起虎掌菌那味道,那口感,白露渴望的泪水从嘴角流下来。新鲜菌子不管哪一种都好吃,可要说干菌子,虎掌菌绝对是极品中的战斗机,最重要的是,它也和大红菌一样,营养价值高又非常难寻。
“你们自己也要注意,捡菌子就挑着自己认识的捡,咱们木家堡资源丰富,铜锣菌青头菌鸡枞松茸都吃不完了,这些吃了不会拉肚子,别的都晒干吧。”白露交代制药厂的姑娘们,她可不想自己寨子里搞出事情来。
最近寨子里的人上山非常积极,能捡菌子能采药,实在不行还能移栽药材苗子回来,反正不会空手。制药厂的姑娘们也时不时的就轮换着休息上山去一趟。捡菌子这种事情会让人上瘾,连白露都不能避免,带着哥哥妹妹和徒弟一起去了几天,每人背了满满一篮子回来。寨子里的木军阿爷见她们没有烤房,还特意过来给她们起了一间一米五高的烤房,专门用来烤菌子。
梅家姐妹也跟着上山,她们刚刚来,什么都缺。虽然没有住到知青点,但是和知青们关系不错,也许有人心里对她们分了房子这事儿有意见,只是大家现在都在制药厂上班,这两个月挣的钱比以前一年加起来都多,还不用进山打猎,便不用担心随时可能出现的野兽,大部分人都不蠢,这一切都源于白露,人是白露带回来的,房子是寨子里同意给的,她们这些外来人的意见有什么用,那可是沈白露收的徒弟啊。
连齐芳和赵媛媛私下里对这事都只是表达出羡慕,她们来得最久,吃得苦最多。无依无靠,最明白珍惜当下的道理。赵媛媛不让知青院养牲畜,为什么所有人都能忍下来,毕竟这也是个进项,就是因为赵媛媛会做人,她非常勤快,平时院子里的卫生她打扫得最多,上山采了东西回来也会分些给大家。
她们知道现在的美好生活是谁给的,也是因为谁,寨子里的人对她们比之前亲切、尊重。知青可不是落了户就不能换地方,当初那个欺骗木家堡姑娘们的花心男知青,可是被调到了疆城去了。
所以哪怕知青们心里不是滋味,也不会表现出来,她们上山的时候会带上梅家姐妹,让她们熟悉周围的环境,遇上村民,还会给她们介绍,这些不费什么力气就能卖个好的事情知青们很乐意做。除了要在家里看医书的云华和做衣裳的泽兰,其他几人最近都跟知青们在一起。
给放假玩乐几天,白露就开始干活了。目前有十三个大队和木家堡签了协议,白露要做的,就是带着药和徒弟去这些大队去给队员们看病。当然,费用是要另算的。因为这次去得远,要在外面过夜,木月的骡子她们时常要用,木年便把她的骡子牵出来给白露。
“红云可是咱们寨子里最好的骡子,才八岁,还是小姑娘呢,跟着我在寨子里养老浪费了,借给你可得好好待它,它喜欢吃黄豆和果子。”木年作为大当家,她的坐骑哪怕在家里闲着,别人也不会来借,木月的骡子是红云的姐姐,脚力就非常棒,但骑上红云之后,白露发现,虽然人人都觉得自个儿的骡子是寨子里最好的,这话她听七八个人说过,木黑子和鞍子还能为这事儿三天两头斗嘴,但毋庸置疑,红云绝对秒杀他们的宝贝蛋。
白霜现在习惯了姐姐时常出远门,不会再像之前那样担心得睡不着觉。她提早就给准备了一堆干粮,面食肉食酱菜都有,当初买的铝饭盒全部派上用场,还有木晨这次带来的奶粉也装了不少,解放鞋更是功臣,白露这几天上山,一次都没摔跤,白晨直接给她装了三双,叮嘱她湿了就换掉,倒是雨衣不方便骑马,还是村民编制的蓑衣实用。
跟白露一起去的,除了云华外,还有何月月的小叔子木雄,他今年十七岁,学医不行,这孩子摸不出脉且他玩性大丢三落四,这是医者大忌,要命的事情。但他孩子记忆力超群,认人认路的本领非常高,白露觉得这就是吃了性子的亏,聪明没有用到正点上,但孩子勤快嘴甜,做个向导和打杂非常不错,白露大气的给了一天十个工分的工资,叫他跟着去干活。
木米一家非常高兴,敲打了儿子一番,直言要是不好好听话做事就棍棒教育。
第一站是木家堡东边的小河村大队,村如其名,密鲁河的一条支流流经这个村,河道的蜿蜒给这个村带来了丰富的水资源,河道周围都是水田,为了防洪,河道两边各种了一排粗壮的柳树,看那树干,怕是有好几十年的树龄。如今稻穗开始灌浆,微风吹过,稻香扑鼻而来,杨柳依依,鸟叫虫鸣,风景非常不错。
村口灌溉用的小渠沟里有孩子拿着竹篮在抓鱼摸泥鳅,见了两匹骡子,好奇的问:“你们从哪跌来?来我们整什么?”
浓重的乡音白露听懂了,拉住红云,抓出几粒糖冲着孩子们招手:“去告诉你们大队长,就说木家堡的大夫来了,叫他找个地方安排人出来看病。”
最先跑过来的孩子四五岁还光着屁~股蛋,非常不怕生,接了糖人小鬼大的回了句:“他们都说土匪窝的女人好看,嗯,果然是长得花儿一样扎眼。”
这些事情白露没有跟白晨和白霜细说,他们只要知道,沈家以后没有功夫再给他们找麻烦就行了。
兄妹两说完这些,白晨又问了制药厂目前的经营情况。
“生产方面主要是是小霜在管着,这一块儿是她的强项,我走的时候,那些知青都学得有模有样的。佩兰的学习成绩很好,我这次找了些课本,回去后打算弄个小学,让佩兰来负责,再找一个知青配合她。以后孩子们上午上学认字,下午便跟着小霜学习药材知识。”
孩子们不能当文盲,没有一定得文化基础以后进制药厂连药材目录都看不懂怎么行。木家堡需要学校,白霜现在实在太忙了,白露也心疼妹妹天天被熊孩子折腾,她之前就在考虑这个问题,遗憾的是,其他几个知青比起教孩子更想学技术,有几个想做的,但那授课水平也实在头疼。佩兰辅导孩子方面非常不错,在军区家属区很有名气,听说前几年光景好的时候,才上小学的佩兰就会给其他孩子辅导功课来挣点吃食。
白晨知道厂里的药方全部都是妹妹自己研发(不能说出交易空间)的后,更加坚定要做销售这块的决心。虽然木家堡现在的当家人对妹妹很好,但人心易变,谁也说不准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现在生产小霜管着,他再把销售管起来,就出不了大错。
白家兄妹虽然身世坎坷,但是他们的心却一直在一起。就像白晨,他不是没感觉白露跟之前比起来变了很多,但他想的是他走之后,大妹要护着小妹和沈建设一家周旋,这其中的艰辛委屈足以逼疯一个人,妹妹有变化是正常事,他只会心疼,并不会怀疑什么。
第36章 对野生菌一生要强的云省人
生产和销售都有人在管了,眼下还差一个管理种植的,这个位置是最重要的。药品这事儿,只要药方子在,哪怕厂里出现变故问题都不大。
原材料的重要性现在体会不出来,只有穿越后沈白露的爷爷那一辈人才知道其中的痛楚。城市的扩张和工业的发展带来了繁荣,但同时生态也遭到了破坏,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太困难了,为了发展国家,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地方官员们不得不放低了姿态拉外来投资。
投资合作本来是双赢的事情,但是某些国家却在这个时候把目光对准了我国的珍稀动植物,各种秘方。以合作为威胁基础换了一种方式开掠夺,许多药材遭到了大肆开采,其中一部分,甚至连苗都被他们移植走了。不仅要抢,抢了以后还想自己独家拥有,真是可恶至极。但那个时候没办法,国家和人民太穷了。
除此之外,水土流失导致山林减少,中药材一下子就紧缺起来,当然,还有利润问题也是极重的因素,种种原因加起来,人工种植药材成了主流。
化肥农药催生出了产量,质量却越来越次,爷爷说,同样的病症,同样的药方,他年前的时候一副药就能见效,后来三五副都不顶事。
白露不希望制药厂的药走上这条路子,所以她采用在山林里种植的方式,尽量让药材原汁原味的生长。药材里有不少是多年生长才得用的,短些的种下去两三年能收获,但十年八年才能收的也不少,别看改革开放还有好些年,时间真的不不多。
最重要的是,这事儿周期长,要是出了变故失败了,再想做就更难。所以管理人员至关重要。
上一次移植,白露亲自带人去,平日里她只要有时间就会去看看村民们照顾药材照顾得怎么样。并且她按照村民们的工分表整理了一份药材档案,上面清晰的记载了每一天移植了多少株药材,最后成活了多少株。
但白露既然定下了要教徒弟、多培养人才这个目标,便管不了这件事情。这相当于工头的位置需要有威信,最好是熟悉药材习性,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行,木月管理一天两天的还可以,但时间长了她估计不乐意,只能再琢磨人选。
好在现在还是集体经济时代,且木家堡的人足够团结,虽然有那么一两个偷奸耍滑的,但是大部分非常认真,上一次落雨移植的药材成活了九成。白露可以慢慢挑,实在不行就先这么种着,她和木月多关注些,在寨子里培养一个出来。
女孩子们上了骡子,花了两天时间便回到木家堡。木昆阿爷老远看见马帮回来,早早把大门打开,这会儿刚吃过午饭,村里人不少,有些熊孩子还顶着濛濛细雨出来玩耍,马帮带了好些东西回来的消息一下子就传开。村民们看见一袋袋装得满满的粮食喜笑颜开,各自算着存了多少工分,准备明天就去找白露换粮食。
死气沉沉多年的木家堡越来越朝气蓬勃,村民们的日子有了期望,最近还有几个姑娘小伙子过来相看,想要嫁进来,木月乐得走路四面带风。白露也高兴,生存条件下,人类打猎食用野兽无可厚非。但这不是长久之计,如今总算迈出了第一步,只要粮食来源稳定,村民们便会减少打猎的比重。人口的增多,代表劳动力增多,她现在就缺人干活呢。
寨子里来了新人,总要知会木年一声。马帮的人在卸东西,白露提起在省城淘到的宝贝和帮木年带回来的包裹,领着白晨和梅家姐妹去找木年。木年对白露热情,对外来人还是不喜,不过这是白露个哥哥和徒弟,她态度倒是比其他人好些,主动开口道:“一下子来了这么多人,你那院子又是药材又是粮食的,怕住不下了,隔壁不是还空着一间吗,赶明儿收拾出来,给这几个姑娘住吧。”
想了想又加了句“往后你再收了小姑娘做徒弟,也叫他们住在那里。”这句话,便是表明了对白露收徒弟带人回来没有意见。
云华几个自进了木年的院子就噤若寒蝉,忠义堂这地方以前她们只在书上和电影上看到过,电影里那些土匪可凶狠了。也是到了寨子,她们才晓得木家堡的前身,听说是来见大当家,一个个拘谨得不行,就连白晨眼神都严肃了几分。此刻见这大当家这么好说话,竟然还给她们安排了住处,云华觉得木家堡的人实在太好了,激动得跟木年说了一串谢谢,老三泽兰掏出一块手帕,小心翼翼的递过去:“大队长,这是我自己做的,不值钱的东西,感谢您愿意接收我们来木家堡。”
木年本是不想要的,她一个老人家了,不亲不戚的要小姑娘东西叫什么事。但一眼就被帕子上活灵活现的小猫吸引住了眼神,绣的得实在太像了,那猫儿像能活过来一样。
白露只也围过来看,她只听说泽兰针线活做得好,云华倒是曾经说过,家属院有位奶奶教了她姐姐不少东西,她以为学得是做衣裳,没想到竟然是刺绣。她后世见过不少刺绣作品,在迷上汉服后,甚至在苏州那边定做了几套,都是老绣娘的手艺,价格贵的惊人,但技艺更惊人,其中一把双面绣团扇叫她爱不释手。白露有个家有小资产的朋友还打趣过:这种顶级的奢华,如果不是没钱玩不起,她还玩什么国外的奢侈品啊,就一套衣服都不用算配饰,多少个包包加起来才买得起啊。
泽兰的这副作品,针脚什么的跟那些绣娘没法比,可能人家的学徒都比泽兰绣的好,尤其是这是一幅绣在旧棉布上的作品。可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灵性。这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白露竟然能感觉出来。明明绣得不是十分精致,但你就感觉那小猫儿要活过来了。当然,这个不算精致是指白露在沉迷的那段时间上过不少非遗课,听过人家绣娘讲解什么是完美的作品。在普通人看来,泽兰这个真的非常好了。
想来泽兰的师父应该是精通刺绣的,可惜了,这孩子如果能好好跟着学,再过几十年说不定也有一番成就。但遇上这样的家庭,又遇上这样的大环境,确实不幸。
“孩子,你会做裁缝活吗?”木年接过手帕,主动问起来,白露竟然能从大当家的眼里看出点期望来,也是神奇了。
“简单日常装的会,中山装也学过,做得不好,婚服只是学过,具体的没有上过手。”泽兰便跟木年和白露介绍她学过些什么。
白露猜得没错,泽兰的师父确实是个绣娘,两口子都是苏州人,跟丈夫随军过来好些年了。说起这个机缘,跟佩兰也有莫大关系,佩兰去给那家孩子辅导功课。家里没人看妹妹,她和大姐不在,奶奶还会欺负妹妹,索性孩子乖巧,就领着去。
都是一个军区的军属,又是请人家来帮忙,不是那相熟性子好的佩兰也不会去。嫂子们不仅没有意见,有些还欢迎她们去,因为泽兰半夏和云华乖得很,通常都是拿着自己的作业在一旁写。自家孩子看着她们这样,也不好意思不认真。
泽兰很喜欢看婶婶做针线活,有一回婶婶觉得这孩子好玩,一时无聊就教她缝了几针,后来看出孩子有天分,又同情孩子的身世,加上佩兰辅导孩子很不错,她闲着也无聊,种种原因综合下来,这位军嫂便教了泽兰不少东西。只是对外都说是教的缝缝补补做衣裳,刺绣是绝对不能说的。
泽兰如今拿出来,也是存着想漏技,让木家堡的当家人看中的心思。人已经到这里了,虽然都能留下来,但是不管在哪里,大家都喜欢有用的人。
“月儿,你去把我那块蓝布拿过来给这孩子。”木年招呼了木月一声,又对泽兰道:“你先试试给月儿做一身衣裳,要是做得好,以后在寨子也不用担心你们几个的生计,有的是人拿着东西来给你做。”
木年心里高兴,觉得白露眼光就是不错,收了徒弟不说,连带回来的其他人都是有用的。寨子里的姑娘儿郎们哪里都好,不管是打架还是打猎都是一把好手。就是这针线活,也是奇了怪了,三代人就没出一个有天赋的,也可能是有天赋的不乐意学,从她开始,有一个算一个,都是从小就喜欢舞枪弄棒。捻火草叶子线他们倒是能做,织布也有十几人可以,缝缝补补就困难了,反正吧,木家堡这些年的衣裳都是请其他大队的人帮忙做的,偶尔有一两个嫁进来的会做,也不爱接活。路远不说,有时候还拿乔,木年也头疼这个问题。
白露也是这会儿才晓得木家堡原来没有几个能做衣裳的,她倒是知道寨子里不少人衣裳上的粗针**线,但木黑子那棒槌信誓旦旦的说这就是他们木家堡的风格,这样粗犷才够狂野。
神tm的粗犷才够狂野哦!
白露又跟木年说了要把佩兰放到学校和白晨负责对账的事情,木年现在对白露放心得很,这些事她自个儿张罗就行。说完了新来人的安排,白露便让白晨和梅家姐妹先回去,屋子里只剩下木年和木月,又去关门。
见她这举动,一直稳坐着的木年放下烟锅,肉眼可见的紧着起来。
“是不是阿阳出事了?”阿阳是薛承曦的小名,木年起的,木月说过她在薛家爷爷奶奶那边也有一个他们起的小名,叫望舒。
“他工作的地方出了场意外,房子塌了。当时我去参加了救援,薛承曦左腿骨折,做了手术问题不大,好好休息不会留下后遗症。只是他原本下个月回来看你们的计划泡汤了,托我带了些钱和票过来,还有这个,是他特意给您和月儿买的。”
白露拿出两封信,其中一个装着钱票,还有两块梅花表。
“这小兔崽子,尽学着人家瞎花钱,我们在山里生活,哪里用得到手表,也不怕把他老婆本花完了。”木年说是这样说,嘴边的笑意却半点没少,连忙接过信来,也不管白露还在这儿就拆开看。
薛承曦没想过瞒着外婆和姐姐他受伤这事儿。毕竟那是意外,如今事情已经结束了,又不会有后遗症,以如让亲人们瞎担心,不如直接告诉她们他的情况,他们心里有底,才不会乱想。毕竟他两年没回木家堡,错过了这次假期,也不晓得什么时候能回。
信上多是叮嘱木年要注意身体,木月入山狩猎要注意安全,又跟两人说他加了工资,如今挣钱养家不成问题,让木月减少进山,好好生活,等他回来看她们。
关于他自己的事情,他只说自己长高了,胖了多少斤,最近又吃了些什么好东西,关于工作的事情,一点儿都没提。
“不回来也没什么,他是做大事的人,只要人好好的就成。”
看完信,木年和白露感叹一句,倒也没多问薛承曦的工作环境。她们也是有见识的,知道牵扯上保密条例这东西,她们做家属的装聋作哑才是对孩子好。
木月把白露帮忙带回来的包裹打开,薛承曦没空外出,带回来的东西基本都是他攒下来的福利,吃食最多,饼干罐头糖什么都有,还有一些是他自己组装的小东西,白露看见木月拿出来一把累似袖剑之类的东西。绑在手臂上可以发射出**,关键是这东西都是用小螺丝安装起来的,它可以拆开后组装成铲子,螺丝起子,双截棍.....
这东西叫木月爱不释手,一边拆装一边跟白露炫耀:“阿阳小时候就喜欢捣鼓这些东西,他记事以后第一回 来寨子里,其他小孩跟他炫耀弹弓,他当天晚上就自己做了一把,不管是造型还是准头都比其他人的好,反而把炫耀的小孩子勾的眼馋。他给我做过弓箭,匕首和双截棍,都是自个儿去跟打铁叔学了亲手做的,不过那些都比不上这个,尤其是这个铲子,我以后入山打猎都不用带装门的铲子了,哈哈明天木黑子看见得准的羡慕流口水。”
白露想到那温润如玉的人抬着大锤打铁,脑海里画面感拉满,噗嗤一声笑出来。
这实在是很不搭啊!
除了薛承曦,白露又和木年说起了张成达,军区走这一趟,白露便明白为什么木年和张成达可以成为朋友,他们都是那种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人。而且都足够豁达,大局观强,只要你不去触碰他们的底线,他们都很好说话。
张成达对和木家堡合作的事情诚意十足,并不仅仅只是去痹丸,其他的一些常备药,他打算循序渐进的试一试,如果效果和西药差不多,张成达打算把这些药都换成木家堡生产的中药。
他心里想看到木家堡发展只是一个方面,最重要的是,张成达觉得如今战士们用的很多药品,比如克感敏土霉素去痛粉之类的,他这个不学医的看成分都晓得绝对比中医副作用大。
“他既然想订,那咱们就接着,反正咱们的药好,他也不吃亏。这老家伙倒是有心了,还能找到绍兴产的黄酒,上一回喝到这东西,还是十几年前了。”
比起这些生意经,木年对张成达带来的这个包裹更感兴趣。反正如今寨子里的人都习惯了去给白露做事情记工分,再用工分和白露换粮食。半年前,木家堡天天吃肉,十天半个月才得吃顿干粮,不知不觉中,竟然家家户户都开始了每天吃一顿粥或者面的日子。
祖上走上这条路是没办法,生在那样吃人的旧社会,但现在都解放了,她又不是真的想做山大王,有人帮她带着寨子繁荣昌盛,她哪里会去找事情做,每天看看她的草烟,找老家伙们喝喝小酒,心情好了就背上弓箭跟小子姑娘们去打猎,这样的日子不舒服吗?看看张成达这老小子多贴心,连海边都瑶柱都能给她找来,这东西可是想了好些年呀。
白露带着一堆东西去看木年,又带回来一堆木年给的东西,梅家姐妹和白霜眼下已经熟了起了,正一块儿做饭呢,满院子都是酸菜鱼的味道,白晨坐在院子里劈柴,时不时的朝厨房看一眼,眼看是馋了。他们做的饭也能吃,但是哪里能和有大厨手艺的白霜特意给他做的酸菜鱼相比。
一顿饭宾主尽欢,白露也说了对几个人的安排,白晨肯定是要和白露姐妹住的,梅家姐妹就住到隔壁去。不过为了照顾知青们的情绪,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隔壁也会像知青院那样把小房间隔出来,以后如果白露收了其他徒弟,就住过去。先把白露的狗借她们一段时间,再让木月给她们找一条小奶狗养起来,至于云华,要跟着白露学医,身体很重要,拳脚也得练起来,嗯从明天开始就锻炼她。
梅家姐妹对此毫无意见,他们在家里时是两居室,父母睡小间,奶奶一个人占了大间,她们姐妹几人和父母分床后,就是在客厅加张上下床。后来长大了五个人睡不下,也不过是再加了一张床,两张床的占地面积只有奶奶房间的五分之一大。她们的想法和知青们同步,能拥有独立的房间,已经非常棒了。
至于工作安排,云华跟着白露,白露带徒弟就是这样,跟在她身边,她做什么徒弟就做什么,边干活边教。佩兰接手熊孩子们的教育问题,泽兰先把木月的衣裳做出来。至于紫菀和半夏,先去制药厂跟着学几天看看。
睡足一觉,第二天一早,白露和白晨早早起床,领着云华做完热身运动,围着寨子跑了十圈,吃了早餐就去制药厂开会。
去痹丸的材料紧缺,不过缺的不是稀有药材,像马钱子木家堡周围有很多,白露叫村民们把马钱子树周围的树木都清理过,便于它生长,如今进入花期,再过几个月便能采收。而且这药材周围不少大队山上也有,只是以前没人收,果实落完了,如今知道木家堡收,今年他们肯定会摘。
白露今年也会移植一批,其他的药材也是这样,多年生药材,保护现有和增加种植双管齐下。
就在白露他们从姚县回来赶路的这几
两天,其他大队那边的扯皮终于结束,来了几个大队长和木年签订了定药协议。定得最多的是止泻药、小儿退烧药、风寒感冒药、风热感冒药、止血药和一些其他的药品。
最终的扯皮结果是,要钱分为三个部分来支付:五成药材,单子由白露开,只收她要的,简单的必须清理干净晒干。至于一些需要炮炙的,采摘后必须尽早送过来。三成粮食,不拘粗粮细粮,但土豆红薯不能超过一半,剩下的两成则给钱。
这是大家都能接受的比例,大队长们一签完协议,就把订单递了过来。其中订单量最大的是止泻药,因为如今是雨季,在云省,这个属于野生菌舞台的季节,风湿骨痛感冒什么的从来算不上顶级高发病,拉肚子才是。
毒蘑菇分为剧毒性和微毒型,剧毒的那一类,云省人是不会去碰的。但是微毒的,像红葱白葱见手青,甚至是背土菌这些,都在云省人的食谱上。这个季节云省人经常拉肚子,但是,他们连中毒了都能给野生菌找出一堆理由:没煮熟、火不够大、蒜头不够多、桉树底下捡的、坟头捡的、麻蛇爬过的.......在野生菌上一生要强的云省人怎么会相信拉肚子是吃菌吃的你,定然是吃了酸桃涩李、太阳晒过的地没垫东西就坐、肚子进风了、体质差季节性拉肚子.....反正菌子该吃还是得吃,能新鲜炒着吃的捡回来就炒,背土菌这类就用灶灰水焯一道再炒,喇叭菌什么的就晒干了留着以后再吃。
但其实有些菌子吃了确实就是会拉肚子的啊,不管信不信,反正也不影响这些大队长们买药。
不过说起野生菌,白露回忆着昨晚菌汤的鲜美,想起了几味药材。
作者有话说:
感谢小天使们的支持,这章是二合一章节,今天入v三更已完成。
第37章 小河村与扯疯病
野生菌虽需要注意中毒,但很多可食用菌不仅味道鲜美,还富含多种营养成分,能提高免疫力,如松茸这类曾经传出有抗癌效果而卖上天价。那几年间,松茸卖到五千多块一公斤,山区人民为了多挣一点钱,每年松茸快出的那几天,就背着被子,牵着狗,直接守在自己山头上会出松茸的地方,一守就是好几天,连饭都是家里人送过去。一旦松茸出土,便赶紧摘了小心翼翼拿到镇上去卖,一窝松茸少的有几两,多的有一两斤,足够全家辛苦几个月。当然,这只是一段时期,后面价格便也回落下去了。
松茸抗癌这个不好说,毕竟预防的病症不好做实验,只是有那种物质,像这种传闻不少动植物都被传过,有些珍稀植物还因此遭受破坏,但大红菌的补血补铁美容养颜倒是有不少数据支持的。
大红菌很好看,但是它容易和一种菌子混淆。关于这种混淆菌子,白露穿越后听过一首耳熟能详的歌“红伞伞白杆杆”,说得大概就是这种小红菌,地方叫“红李子菌”,这菌子有毒毋庸置疑,因为云省的大部分人也不敢吃这个。只是躺板板这个就待定,因为白露去过几个彝族山寨,他们是吃这个菌子的,焯水或者晒干,听说在那个村子里,一家人吃同一锅菌子,有人中毒了但是其他人没事,这种事情还不止一次,所以他们还是认为是人的问题不是菌子的问题。集市上的商贩们也会收这种小红菌的干货,价格很低,和大红菌天差地别,有些无良商贩会混在一起卖。
大红菌是“红伞伞红杆杆红褶褶”,女人,尤其是产后的女人吃了非常好。白露准备收一些晒干的来,以后给产后虚弱的妇女食用,毕竟如今这个情况别说红枣阿胶了,普通人家连红糖都难买到,药材嘛,能就地取材替换最好。
可这菌子稀少,通常深山里才有,除了运气好遇见“菌子窝”且记忆力好,能记得捡到这个菌子的时间地点外,就只有瞎碰运气,白露打算和其他大队说一声,晒干或者烤干的大红菌,她根据品相定价来收。嗯,既然都收菌了,那也不仅限于大红菌,想起虎掌菌那味道,那口感,白露渴望的泪水从嘴角流下来。新鲜菌子不管哪一种都好吃,可要说干菌子,虎掌菌绝对是极品中的战斗机,最重要的是,它也和大红菌一样,营养价值高又非常难寻。
“你们自己也要注意,捡菌子就挑着自己认识的捡,咱们木家堡资源丰富,铜锣菌青头菌鸡枞松茸都吃不完了,这些吃了不会拉肚子,别的都晒干吧。”白露交代制药厂的姑娘们,她可不想自己寨子里搞出事情来。
最近寨子里的人上山非常积极,能捡菌子能采药,实在不行还能移栽药材苗子回来,反正不会空手。制药厂的姑娘们也时不时的就轮换着休息上山去一趟。捡菌子这种事情会让人上瘾,连白露都不能避免,带着哥哥妹妹和徒弟一起去了几天,每人背了满满一篮子回来。寨子里的木军阿爷见她们没有烤房,还特意过来给她们起了一间一米五高的烤房,专门用来烤菌子。
梅家姐妹也跟着上山,她们刚刚来,什么都缺。虽然没有住到知青点,但是和知青们关系不错,也许有人心里对她们分了房子这事儿有意见,只是大家现在都在制药厂上班,这两个月挣的钱比以前一年加起来都多,还不用进山打猎,便不用担心随时可能出现的野兽,大部分人都不蠢,这一切都源于白露,人是白露带回来的,房子是寨子里同意给的,她们这些外来人的意见有什么用,那可是沈白露收的徒弟啊。
连齐芳和赵媛媛私下里对这事都只是表达出羡慕,她们来得最久,吃得苦最多。无依无靠,最明白珍惜当下的道理。赵媛媛不让知青院养牲畜,为什么所有人都能忍下来,毕竟这也是个进项,就是因为赵媛媛会做人,她非常勤快,平时院子里的卫生她打扫得最多,上山采了东西回来也会分些给大家。
她们知道现在的美好生活是谁给的,也是因为谁,寨子里的人对她们比之前亲切、尊重。知青可不是落了户就不能换地方,当初那个欺骗木家堡姑娘们的花心男知青,可是被调到了疆城去了。
所以哪怕知青们心里不是滋味,也不会表现出来,她们上山的时候会带上梅家姐妹,让她们熟悉周围的环境,遇上村民,还会给她们介绍,这些不费什么力气就能卖个好的事情知青们很乐意做。除了要在家里看医书的云华和做衣裳的泽兰,其他几人最近都跟知青们在一起。
给放假玩乐几天,白露就开始干活了。目前有十三个大队和木家堡签了协议,白露要做的,就是带着药和徒弟去这些大队去给队员们看病。当然,费用是要另算的。因为这次去得远,要在外面过夜,木月的骡子她们时常要用,木年便把她的骡子牵出来给白露。
“红云可是咱们寨子里最好的骡子,才八岁,还是小姑娘呢,跟着我在寨子里养老浪费了,借给你可得好好待它,它喜欢吃黄豆和果子。”木年作为大当家,她的坐骑哪怕在家里闲着,别人也不会来借,木月的骡子是红云的姐姐,脚力就非常棒,但骑上红云之后,白露发现,虽然人人都觉得自个儿的骡子是寨子里最好的,这话她听七八个人说过,木黑子和鞍子还能为这事儿三天两头斗嘴,但毋庸置疑,红云绝对秒杀他们的宝贝蛋。
白霜现在习惯了姐姐时常出远门,不会再像之前那样担心得睡不着觉。她提早就给准备了一堆干粮,面食肉食酱菜都有,当初买的铝饭盒全部派上用场,还有木晨这次带来的奶粉也装了不少,解放鞋更是功臣,白露这几天上山,一次都没摔跤,白晨直接给她装了三双,叮嘱她湿了就换掉,倒是雨衣不方便骑马,还是村民编制的蓑衣实用。
跟白露一起去的,除了云华外,还有何月月的小叔子木雄,他今年十七岁,学医不行,这孩子摸不出脉且他玩性大丢三落四,这是医者大忌,要命的事情。但他孩子记忆力超群,认人认路的本领非常高,白露觉得这就是吃了性子的亏,聪明没有用到正点上,但孩子勤快嘴甜,做个向导和打杂非常不错,白露大气的给了一天十个工分的工资,叫他跟着去干活。
木米一家非常高兴,敲打了儿子一番,直言要是不好好听话做事就棍棒教育。
第一站是木家堡东边的小河村大队,村如其名,密鲁河的一条支流流经这个村,河道的蜿蜒给这个村带来了丰富的水资源,河道周围都是水田,为了防洪,河道两边各种了一排粗壮的柳树,看那树干,怕是有好几十年的树龄。如今稻穗开始灌浆,微风吹过,稻香扑鼻而来,杨柳依依,鸟叫虫鸣,风景非常不错。
村口灌溉用的小渠沟里有孩子拿着竹篮在抓鱼摸泥鳅,见了两匹骡子,好奇的问:“你们从哪跌来?来我们整什么?”
浓重的乡音白露听懂了,拉住红云,抓出几粒糖冲着孩子们招手:“去告诉你们大队长,就说木家堡的大夫来了,叫他找个地方安排人出来看病。”
最先跑过来的孩子四五岁还光着屁~股蛋,非常不怕生,接了糖人小鬼大的回了句:“他们都说土匪窝的女人好看,嗯,果然是长得花儿一样扎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