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每天想上位 第128节
裴若初冷眼看着被撞得鲜血淋漓,痛苦不堪的赵晋,他大声嘶吼着,神色痛苦不堪,悔恨无极。
“看来你也已经猜到了,季乐瑶害死江月芙,是为了你父亲手里的兵权。”
裴若初看向帐外黑沉的天空,从一开始,长公主勾结鞑靼便打算自己称帝,而今夜他中了鞑靼王的毒箭,长公主已经为自己扫清了最后的障碍,只怕京城那边又大动作,这京城的天恐怕就要变了。
只恐瑶儿有危险,他要想办法尽快回京。
到此时此刻,赵晋如何还不明白,是季乐瑶和陆文瑾利用他对太子和季明瑶的仇恨,和他父亲手上的兵权,诱他走向谋反之路。
赵晋与之合作,为之效力之人竟然是杀害江月芙的人,没想到他不仅报错了仇,还反被仇人利用再利用。
悔恨的泪水混着鲜血落下,赵晋又哭又笑,状似疯癫,痛苦和悔恨都快要逼疯了他。
裴若初杀人诛心,这封认罪书便是诛心的利器,那锥心刺骨的痛比死更可怕。
而此时,沈璃和慕风已经解决了埋伏在帐外的百余刀斧手,进了营帐。
赵晋也突然意识到昨晚救太子的那员小兵便是沈璃,没想到沈都督竟扮成小兵跟随随太子进了军营,沈都督曾带兵剿匪,三大营中有不少将士都曾在沈璃的麾下效力,只怕这营中的六万将士中有半数人都倒戈向太子了。
沈璃面露鄙夷,身为武将,沈璃最恨的便是叛徒,是赵晋父子勾结鞑靼,害了季泽川,害了韩将军,连失边镇五城。
他冷笑道:“大燕战败,赵晋便是千古罪人,活该受凌迟之刑,殿下打算如何处置这个逆臣贼子。”
裴若初大手一挥,“拖出去,绑在柱子上,曝晒三日。”
赵晋自知犯了死罪,再无活路,心里的悔恨和痛苦要将他逼疯了,一心求死,拼命地磕在地上,“太子殿下,你杀了我!求太子殿下杀我!我犯下大罪,是大燕的千古罪人,我只求一死!”他声嘶力竭,血泪交织,见此惨状,营中众人才觉解气。
裴若初已经不耐烦再多看他一眼,赶紧让人将他拖了出去,任凭赵晋如何喊叫都无济于事。
沈璃气愤说道:“像这样的人,太子为何还要留他性命,赵晋该受千刀万剐之刑!”
裴若初摇头,“现在还不能杀,将来回京,此人还有大用处。”
沈璃疑惑不解,但想到几天前,京城传来消息,圣上担心鞑靼入关会攻进皇城,正同群臣商议要迁都蜀地避难。
皇帝要携妃出逃的消息不知怎的便传了出去,燕帝抛弃百姓,临危而逃的行为引得群臣激愤。
而就在此时,长公主宣布她会留在京城,会留下来守护百姓,抵御鞑靼。
百姓对皇帝失望至极,觉得他们拥护的皇帝甚至在还不如长公主一弱质女流。
加之原本长公主在百姓心中威望甚高,百姓都传长公主是观音转世,燕帝弃城避祸之事在一夜之间传遍京城,百姓拥护长公主的声音更是水涨船高。
这时,坊间传言当初长公主远嫁鞑靼,以一己之力搅乱鞑靼王庭,导致鞑靼五年内乱,长公主回到大燕,陆将军便大败鞑靼,长公主才是大燕的庇护之神,她为了大燕百姓牺牲自己,出嫁和亲,如今又以性命起誓要护住大燕。
一时间拥护长公主称帝的声音传遍了京城的大街小巷。
沈璃心想这定是长公主在暗中推动,为自己造势,恐怕长公主已经按耐不住了。
沈璃问道:“难道殿下是想利用赵晋来对付鞑靼和长公主?”
裴若初颔首,又摇了摇头,“如今大燕仅剩六万将士,可用之人不足半数,况且与鞑靼作战又连输了两场。军中士气低落,无法取胜,眼下也没有取胜的办法。”
沈璃却道:“还有一个人。”
裴若初笑道:“沈都督想说的是镇国将军吗?”
沈璃笑了,没想到他和裴若初也能这般有默契的时候。
“镇国将军驻守西北多年,多年不曾回京,或许他并不知道长公主和鞑靼勾结之事。若是他肯出兵,或许可与鞑靼一战。”
但若是陆平宴支持长公主,那所谓的援兵便是大燕的催命符。
“对了,孤让你去查查季泽川可还活着。”
他曾让慕风去撬开了季泽川的棺木,发现棺材中只有一具无头尸,就连尸体也是残缺不全,几支断肢,根本就无法判断死者的身份。
“孤怀疑季泽川并没有死,而是在鞑靼军中。”
季泽川擅出奇兵,最是出其不意,若那一战他没有死,却又也始终没再出现,或许最可能藏身的地方便是鞑靼军中,混入军营,寻找时机。
沈璃心中大喜,若他真能找到季泽川,定要将这个好消息告知妹妹,他也很欣赏季泽川的将帅之才,希望妹妹和有情人终成眷属。
沈璃疑惑地看向裴若初,“难道殿下这箭伤是假的吗?金蝉脱壳,迷惑敌人?”
沈璃话音未落,裴若初便吐出了一口鲜血。
见到血中带黑,他讪讪说道:“看来这中箭也不似作假,太子殿下可真是太拼了。那鞑靼王的箭上有剧毒。太子中毒了?”
听说那毒是要命的剧毒,太子竟然可以撑这么久,沈璃对裴若初竖起了拇指,“殿下真乃勇士!”
裴若初冷笑道:“孤怎么觉得沈将军是在幸灾乐祸?孤很怀疑沈都督真的是来助孤的,还是想看着孤早死的。”
沈璃笑的奸诈。
裴若初咬牙切齿地道:“不要以为孤不知你心里想的是什么?沈都督的心里至今还未放下瑶儿,孤说的对吗?”
沈璃劝道:“太子别说话了,当心再吐血。”
裴若初瞬间冷了脸,怒道:“你是不是巴不得孤吐血吐死了?”
沈璃小声嘀咕,“你怎么知道的?”
“果然如此!滚!给孤滚出去!”
裴若初随手拿起一本书,猛地砸在沈璃的头上,“你们一个两个都盼着孤早死,等着孤的太子妃改嫁,是不是?都不安好心!”
慕风去帐外查看信鸽,取了鸽腿上的信,正要进帐回禀,却见太子和沈都督打了起来,太子边用枕头打边骂,沈璃却还在辩驳,“太子还是消停着些,当心毒发,药石无医。”
裴若初气得大骂,
“孤劝你早点断了心思,瑶儿是孤的,这辈子,下辈子,下下辈子都是孤的,旁人休想染指。”
见裴若初又咳嗽吐了血,慕风头痛地按了按眉心,对沈璃道:“殿下受了伤,沈将军少说几句。”
沈璃一脸奸笑,“殿下最好能长命百命!否则……”
裴若初,“你是武将,放心,孤定能活得比你长!”
慕风哭笑不得,两个男人像幼稚鬼般吵架,太子气的满脸通红,“滚!赶紧给孤滚出去!”
裴若初对慕风道:“是瑶儿的信吧!拿来吧!”
原本被裴若初赶出去的沈璃突然去而折返,偷瞄裴若初手里的信。
裴若初侧身挡着信,快速看完了信,顿时满脸喜色。忍不住炫耀,“不亏是孤看上的女人,太子妃可真是太聪明了。”
他没想到季明瑶竟敢杀到追风阁,逼问出陆文瑾断腿的原因。
季明瑶来信是想让他查当年鞑靼到底发生了什么。
“瑶儿怀疑长公主和鞑靼王有过一段情。怀疑当年在鞑靼发生过什么。”
又想到军营中也抓了不少鞑靼战俘,他们说不定会知晓些什么。
裴若初正在出去亲自审问,却见一位老军医端着汤药进了营帐,板着脸道:“不许下床,喝了药,老老实实睡一觉,天大的事,明天再说。”
这老军医是徐明玉的师父。
一个月前,徐明玉回了钟南山去请师父出关,为太子治眼睛。
比起治病救人,贺玄对毒药最感兴趣,当初他将传授给徒弟徐明玉之后,他便隐居终南山中,和蜈蚣、毒蛇毒蛛等打交道,徐见徒弟哭肿了眼睛,一副垂头丧气的模样,说她将太子的眼睛治坏了,时而能看见,时而看不见,老头最是疼爱这个乖巧胆小的小弟子,小弟子天分最高,又肯静下心来翻看医书,不怕苦不怕累,进深山采药研究各种药材。
当初裴若初听说贺神医之名,多次派人来终南山找人,为丽妃解毒,贺神医都不愿出山。
见小徒弟打击得不轻,好生安慰了一番,亲自下山为太子治眼睛,希望借此机会让徒弟重拾信心,得知太子去了军营,便又想办法混进军营中当了一名军医。
正好碰见太子中毒,正好贺玄喜欢研究毒药,便干脆医眼睛和解毒一起治。
还拍胸膛保证让太子多多受伤,多多中毒,他一定都给治好。
只见他指使其他三个军医,将十碗汤药放下,“太子殿下,喝药的时间到了。”
但这贺神医喜好下猛药,上次十多碗汤药灌下去,裴若初腿不能动了,在床上躺了十几天。
也正因如此,赵晋才以为他病入膏肓了。
突然,帐外传来了一阵喧闹之声,士兵骂骂咧咧。
慕风赶紧出去查看,只见几个士兵脸上都挂了彩,像是被人揍了一顿,被打得鼻青脸肿,嘴里还在骂骂咧咧。
慕风问道:“发生什么了?”
那几个士兵深夜出去打探鞑靼营中情况,半途上被一个鞑靼兵突然袭击,被猛地扯下马背,揍得鼻青脸肿。
什么也没打探到,还没打得半死,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接连几天都遇到同一个鞑靼兵,神出鬼没,将大燕的士兵揍一顿。
那几个士兵忍不下这口气,那人来去无踪,他们连出手的机会都没有,只能白白挨打,打不过,便只能骂几句出气。
几个士兵将实情对慕风告知。
裴若初听到几个士兵在帐外说的话,急切地道:“快让他们进来。”
那几个倒霉的士兵进了营帐,裴若初问道:“你们可曾见到了那个人的相貌模样,将他打人的经过详细说来。”
士兵说道:“那人脸上有一道很长的刀疤,面目狰狞可怕。”
“还神出鬼没,擅长偷袭。”
“不对,他速度太快,根本就看不清,他脸上确有一道刀伤,但他出手太快,根本就看不清,他们根本就没看清楚他的长相,只是觉得他出手太狠,便觉得他长得面目狰狞。”
说话的士兵眼睛都被打肿了,他因太过激动,正手舞足蹈形容当时被打的场面。
突然有一物从他身上掉了出来。
裴若初笑道:“拿过来看看。”
那肿眼睛士兵赶紧将掉在地上的一张羊皮拾起来交给太子。
裴若初看到那张羊皮让留的信,顿时喜出望外,对沈璃道:“沈都督,想办法联系陆平宴,让他带兵驰援。”
“另外,今夜咱们便启程前往京城。”
沈璃问道:“那偷袭士兵的鞑靼人可是季泽川。”
裴若初笑道:“正是。”
季兄和瑶儿从来都没让他失望过。
“那季泽川信中写了什么?”
裴若初道:“陆文瑾的身世。”
沈璃惊讶说道:“难道陆文瑾真是鞑靼王的儿子?”
“看来你也已经猜到了,季乐瑶害死江月芙,是为了你父亲手里的兵权。”
裴若初看向帐外黑沉的天空,从一开始,长公主勾结鞑靼便打算自己称帝,而今夜他中了鞑靼王的毒箭,长公主已经为自己扫清了最后的障碍,只怕京城那边又大动作,这京城的天恐怕就要变了。
只恐瑶儿有危险,他要想办法尽快回京。
到此时此刻,赵晋如何还不明白,是季乐瑶和陆文瑾利用他对太子和季明瑶的仇恨,和他父亲手上的兵权,诱他走向谋反之路。
赵晋与之合作,为之效力之人竟然是杀害江月芙的人,没想到他不仅报错了仇,还反被仇人利用再利用。
悔恨的泪水混着鲜血落下,赵晋又哭又笑,状似疯癫,痛苦和悔恨都快要逼疯了他。
裴若初杀人诛心,这封认罪书便是诛心的利器,那锥心刺骨的痛比死更可怕。
而此时,沈璃和慕风已经解决了埋伏在帐外的百余刀斧手,进了营帐。
赵晋也突然意识到昨晚救太子的那员小兵便是沈璃,没想到沈都督竟扮成小兵跟随随太子进了军营,沈都督曾带兵剿匪,三大营中有不少将士都曾在沈璃的麾下效力,只怕这营中的六万将士中有半数人都倒戈向太子了。
沈璃面露鄙夷,身为武将,沈璃最恨的便是叛徒,是赵晋父子勾结鞑靼,害了季泽川,害了韩将军,连失边镇五城。
他冷笑道:“大燕战败,赵晋便是千古罪人,活该受凌迟之刑,殿下打算如何处置这个逆臣贼子。”
裴若初大手一挥,“拖出去,绑在柱子上,曝晒三日。”
赵晋自知犯了死罪,再无活路,心里的悔恨和痛苦要将他逼疯了,一心求死,拼命地磕在地上,“太子殿下,你杀了我!求太子殿下杀我!我犯下大罪,是大燕的千古罪人,我只求一死!”他声嘶力竭,血泪交织,见此惨状,营中众人才觉解气。
裴若初已经不耐烦再多看他一眼,赶紧让人将他拖了出去,任凭赵晋如何喊叫都无济于事。
沈璃气愤说道:“像这样的人,太子为何还要留他性命,赵晋该受千刀万剐之刑!”
裴若初摇头,“现在还不能杀,将来回京,此人还有大用处。”
沈璃疑惑不解,但想到几天前,京城传来消息,圣上担心鞑靼入关会攻进皇城,正同群臣商议要迁都蜀地避难。
皇帝要携妃出逃的消息不知怎的便传了出去,燕帝抛弃百姓,临危而逃的行为引得群臣激愤。
而就在此时,长公主宣布她会留在京城,会留下来守护百姓,抵御鞑靼。
百姓对皇帝失望至极,觉得他们拥护的皇帝甚至在还不如长公主一弱质女流。
加之原本长公主在百姓心中威望甚高,百姓都传长公主是观音转世,燕帝弃城避祸之事在一夜之间传遍京城,百姓拥护长公主的声音更是水涨船高。
这时,坊间传言当初长公主远嫁鞑靼,以一己之力搅乱鞑靼王庭,导致鞑靼五年内乱,长公主回到大燕,陆将军便大败鞑靼,长公主才是大燕的庇护之神,她为了大燕百姓牺牲自己,出嫁和亲,如今又以性命起誓要护住大燕。
一时间拥护长公主称帝的声音传遍了京城的大街小巷。
沈璃心想这定是长公主在暗中推动,为自己造势,恐怕长公主已经按耐不住了。
沈璃问道:“难道殿下是想利用赵晋来对付鞑靼和长公主?”
裴若初颔首,又摇了摇头,“如今大燕仅剩六万将士,可用之人不足半数,况且与鞑靼作战又连输了两场。军中士气低落,无法取胜,眼下也没有取胜的办法。”
沈璃却道:“还有一个人。”
裴若初笑道:“沈都督想说的是镇国将军吗?”
沈璃笑了,没想到他和裴若初也能这般有默契的时候。
“镇国将军驻守西北多年,多年不曾回京,或许他并不知道长公主和鞑靼勾结之事。若是他肯出兵,或许可与鞑靼一战。”
但若是陆平宴支持长公主,那所谓的援兵便是大燕的催命符。
“对了,孤让你去查查季泽川可还活着。”
他曾让慕风去撬开了季泽川的棺木,发现棺材中只有一具无头尸,就连尸体也是残缺不全,几支断肢,根本就无法判断死者的身份。
“孤怀疑季泽川并没有死,而是在鞑靼军中。”
季泽川擅出奇兵,最是出其不意,若那一战他没有死,却又也始终没再出现,或许最可能藏身的地方便是鞑靼军中,混入军营,寻找时机。
沈璃心中大喜,若他真能找到季泽川,定要将这个好消息告知妹妹,他也很欣赏季泽川的将帅之才,希望妹妹和有情人终成眷属。
沈璃疑惑地看向裴若初,“难道殿下这箭伤是假的吗?金蝉脱壳,迷惑敌人?”
沈璃话音未落,裴若初便吐出了一口鲜血。
见到血中带黑,他讪讪说道:“看来这中箭也不似作假,太子殿下可真是太拼了。那鞑靼王的箭上有剧毒。太子中毒了?”
听说那毒是要命的剧毒,太子竟然可以撑这么久,沈璃对裴若初竖起了拇指,“殿下真乃勇士!”
裴若初冷笑道:“孤怎么觉得沈将军是在幸灾乐祸?孤很怀疑沈都督真的是来助孤的,还是想看着孤早死的。”
沈璃笑的奸诈。
裴若初咬牙切齿地道:“不要以为孤不知你心里想的是什么?沈都督的心里至今还未放下瑶儿,孤说的对吗?”
沈璃劝道:“太子别说话了,当心再吐血。”
裴若初瞬间冷了脸,怒道:“你是不是巴不得孤吐血吐死了?”
沈璃小声嘀咕,“你怎么知道的?”
“果然如此!滚!给孤滚出去!”
裴若初随手拿起一本书,猛地砸在沈璃的头上,“你们一个两个都盼着孤早死,等着孤的太子妃改嫁,是不是?都不安好心!”
慕风去帐外查看信鸽,取了鸽腿上的信,正要进帐回禀,却见太子和沈都督打了起来,太子边用枕头打边骂,沈璃却还在辩驳,“太子还是消停着些,当心毒发,药石无医。”
裴若初气得大骂,
“孤劝你早点断了心思,瑶儿是孤的,这辈子,下辈子,下下辈子都是孤的,旁人休想染指。”
见裴若初又咳嗽吐了血,慕风头痛地按了按眉心,对沈璃道:“殿下受了伤,沈将军少说几句。”
沈璃一脸奸笑,“殿下最好能长命百命!否则……”
裴若初,“你是武将,放心,孤定能活得比你长!”
慕风哭笑不得,两个男人像幼稚鬼般吵架,太子气的满脸通红,“滚!赶紧给孤滚出去!”
裴若初对慕风道:“是瑶儿的信吧!拿来吧!”
原本被裴若初赶出去的沈璃突然去而折返,偷瞄裴若初手里的信。
裴若初侧身挡着信,快速看完了信,顿时满脸喜色。忍不住炫耀,“不亏是孤看上的女人,太子妃可真是太聪明了。”
他没想到季明瑶竟敢杀到追风阁,逼问出陆文瑾断腿的原因。
季明瑶来信是想让他查当年鞑靼到底发生了什么。
“瑶儿怀疑长公主和鞑靼王有过一段情。怀疑当年在鞑靼发生过什么。”
又想到军营中也抓了不少鞑靼战俘,他们说不定会知晓些什么。
裴若初正在出去亲自审问,却见一位老军医端着汤药进了营帐,板着脸道:“不许下床,喝了药,老老实实睡一觉,天大的事,明天再说。”
这老军医是徐明玉的师父。
一个月前,徐明玉回了钟南山去请师父出关,为太子治眼睛。
比起治病救人,贺玄对毒药最感兴趣,当初他将传授给徒弟徐明玉之后,他便隐居终南山中,和蜈蚣、毒蛇毒蛛等打交道,徐见徒弟哭肿了眼睛,一副垂头丧气的模样,说她将太子的眼睛治坏了,时而能看见,时而看不见,老头最是疼爱这个乖巧胆小的小弟子,小弟子天分最高,又肯静下心来翻看医书,不怕苦不怕累,进深山采药研究各种药材。
当初裴若初听说贺神医之名,多次派人来终南山找人,为丽妃解毒,贺神医都不愿出山。
见小徒弟打击得不轻,好生安慰了一番,亲自下山为太子治眼睛,希望借此机会让徒弟重拾信心,得知太子去了军营,便又想办法混进军营中当了一名军医。
正好碰见太子中毒,正好贺玄喜欢研究毒药,便干脆医眼睛和解毒一起治。
还拍胸膛保证让太子多多受伤,多多中毒,他一定都给治好。
只见他指使其他三个军医,将十碗汤药放下,“太子殿下,喝药的时间到了。”
但这贺神医喜好下猛药,上次十多碗汤药灌下去,裴若初腿不能动了,在床上躺了十几天。
也正因如此,赵晋才以为他病入膏肓了。
突然,帐外传来了一阵喧闹之声,士兵骂骂咧咧。
慕风赶紧出去查看,只见几个士兵脸上都挂了彩,像是被人揍了一顿,被打得鼻青脸肿,嘴里还在骂骂咧咧。
慕风问道:“发生什么了?”
那几个士兵深夜出去打探鞑靼营中情况,半途上被一个鞑靼兵突然袭击,被猛地扯下马背,揍得鼻青脸肿。
什么也没打探到,还没打得半死,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接连几天都遇到同一个鞑靼兵,神出鬼没,将大燕的士兵揍一顿。
那几个士兵忍不下这口气,那人来去无踪,他们连出手的机会都没有,只能白白挨打,打不过,便只能骂几句出气。
几个士兵将实情对慕风告知。
裴若初听到几个士兵在帐外说的话,急切地道:“快让他们进来。”
那几个倒霉的士兵进了营帐,裴若初问道:“你们可曾见到了那个人的相貌模样,将他打人的经过详细说来。”
士兵说道:“那人脸上有一道很长的刀疤,面目狰狞可怕。”
“还神出鬼没,擅长偷袭。”
“不对,他速度太快,根本就看不清,他脸上确有一道刀伤,但他出手太快,根本就看不清,他们根本就没看清楚他的长相,只是觉得他出手太狠,便觉得他长得面目狰狞。”
说话的士兵眼睛都被打肿了,他因太过激动,正手舞足蹈形容当时被打的场面。
突然有一物从他身上掉了出来。
裴若初笑道:“拿过来看看。”
那肿眼睛士兵赶紧将掉在地上的一张羊皮拾起来交给太子。
裴若初看到那张羊皮让留的信,顿时喜出望外,对沈璃道:“沈都督,想办法联系陆平宴,让他带兵驰援。”
“另外,今夜咱们便启程前往京城。”
沈璃问道:“那偷袭士兵的鞑靼人可是季泽川。”
裴若初笑道:“正是。”
季兄和瑶儿从来都没让他失望过。
“那季泽川信中写了什么?”
裴若初道:“陆文瑾的身世。”
沈璃惊讶说道:“难道陆文瑾真是鞑靼王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