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第974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且自李瑄始,史料巨细,细到能推测大唐每个月发生的事情。
  另外,每一个行省、郡,建立档案馆。
  每一个县,必须拥有县志,每隔五年,修一次县志,辅证史料。
  更别说《大唐月报》每一期都有数以万计流传地方。
  五载八月,刘单向李瑄禀告,泰陵修建完成,标准按照李瑄规定。
  李瑄宣布八月五日国葬李隆基。
  这一天,正好是李隆基的生日。
  棺椁从跃龙殿抬出,李隆基的儿女们,先一步随棺椁前往金粟山。
  浩浩荡荡地队伍通过朱雀大街。
  长安府尹组织百姓沿途送别。
  翌日,李瑄与裴灵溪,带着儿女,文武百官,到达金粟山祭拜。
  至此,按照礼仪,李隆基正式下葬。
  陵墓封上。
  李隆基时代,将画上句号。
  不会再有臣子留恋一个已经入土的皇帝。
  李瑄也可以放心离开长安,进行南巡。
  自九月开始,李瑄计划轻装南巡,看一看祖国大好河山,看一看地方百姓到底如何。
  即便有锦衣卫作为耳目,李瑄还是不放心。
  李瑄召五位宰相入甘露殿,向他们表明自己将要东出南巡。
  五位宰相联合处理朝政,文武百官辅佐。
  “回至尊,您此去要多久?”
  天子巡狩,为自古之制,臣下不能阻止,宰相只想知道天子去哪,多久可以归来。
  “九月出发,最早明年九月可归。”
  李瑄计划出巡一年时间。
  历史上,秦始皇五次巡视全国,只当皇帝十一年,有五年在外。
  他到过河北北面,南到钱塘、湖北、湖南地区,东到齐鲁沿海,并在邹峄山、泰山、芝罘山、琅邪、会稽、碣石等地留下刻石,以表彰自己的功德。
  但李瑄巡视是为体察民情。
  想要多去一些地方,最少要一年时间。
  “是否太长,至尊恐有劳累。”
  刘晏向李瑄劝说道,主要是近代以来,没有皇帝长途巡视的。
  他们还担心夏天一到,江南地区闷热,皇帝不会适应。
  “东面才是大唐的核心,朕居于深宫之中,不知臣子是否贤明。”
  “江南地区偏远,有些官吏觉得山高皇帝远,欺上瞒下,为所欲为。朕所过之处,必会询问百姓,了解民情。也要让地方官吏更体恤百姓。”
  南巡的决定,他已考虑很久。他需要真正看到改革的成果,寻地方的矛盾。
  “至尊已下决心,臣等会遵从至尊的旨意,勤恳国事。”
  李岘向李瑄拱手道。
  他知道以李瑄的火眼金睛,一定能从地方找到毛病。
  而且李岘也认为长安对江南、岭南地区的掌控费劲。
  行省刚建立不久,皇帝的第一次巡视,至关重要。
  “与朕出征回纥时一样,小事你们商讨着处理,大事通过驿站,传达至行辕。”
  李瑄向宰相们吩咐道:“整饬吏治,是为贯穿岁月的政策,不能有任何松懈。”
  “臣等遵旨!”
  李岘、刘晏等宰相领命道。
  翌日朝会结束,李瑄令秘书省备车马,准备出发。
  随行的官吏有刑部尚书张巡、户部侍郎王玙、秘书少监严庄、锦衣卫指挥使廖峥嵘等,还有一些秘书省官吏,皇帝的随从人员。
  此行,李瑄带着四位妻子。乘坐马车,不会耽误行程。
  还有最小的两位女儿也带上。
  就当去旅游了。
  李瑄曾经抄袭的“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和“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让许多人生出对江南的向往。
  包括他的妻子们。
  裴灵溪也经常憧憬诗中的江南。
  借着这次南巡,李瑄可以尽一下作为丈夫的责任。
  李奕、李淞、李蓁蓁三个快要长大的儿女,先由李适之教导、照看。
  除了他的心腹薛错、罗兴率领禁军留守长安以外,裴璎率领两千天策卫,护驾南巡。
  南方尽是都督府、锦衣卫,没必要大张旗鼓,浪费资源。
  还有锦衣卫最神秘的内卫,会着便装,随着李瑄的步伐南下。
  洛阳府收到李瑄的诏书后,着手准备船只。
  李瑄在洛阳休整后,会顺大运河而下,到达临淮郡,然后进入淮南。
  洛阳府附近,是皇权之地。
  又是安禄山之乱后的洗牌之地,官吏大多有为,不敢懈怠。
  李瑄暂时不想在河南巡视。
  他的目标明确,顺大运河,直切江南……
  第465章 再临洛阳,智慧宫中
  两京古道,虽还未开始动工水泥路,但自安禄山叛乱以后,古道被进一步加宽,特别是潼关以东,虽还存在险绝的道路,然崎岖不平已很少见。
  修建两京古道的水泥路是大工程,沙石厂、水泥厂,只在长安附近,肯定是不足的。
  朝廷在两京古道的华阴、灵宝、渑池、新安等地,都建立有水泥厂。
  预备更多水泥、沙石。
  同时,以水泥铺城池,向中原地区延伸。
  秋高气爽,李瑄的车队到达洛阳。
  得知至尊再幸东都,洛阳城中、甚至洛阳周边县乡的百姓,都来到城南迎接。
  山河裂变,洛阳遭难。那一年里,中原大地,遍是铁蹄,惨绝人寰。
  是至尊拨云见雾,拯溺救焚,百姓无不感激。
  是以,在李隆基禅位李瑄为皇帝时,中原大多数地方无条件支持。除贱为良更为顺利。
  现如今的洛阳府尹为独孤峻。是以前李瑄在西域时的幕僚。
  李瑄在洛阳城的主城门定鼎门,见独孤峻等洛阳官吏,问候一众百姓。
  他特意召一众乡老,向他们询问近些年来的民生,嘘寒问暖。
  百姓们感激涕零,无以言表。
  入洛阳城,李瑄暂且住在紫薇宫。
  宫中枫叶似火,秋菊肆意绽放,有种别样的秋意之美。
  李瑄让妻子们在紫薇宫中游玩,正好可以赏秋菊。
  洛阳牡丹千姿百态,菊花也多种多样。
  她们都是第一次来洛阳。
  待十余天后,再行出发。
  李瑄则召洛阳府尹独孤峻至武成殿问事。
  “官制更改,以洛阳建府,区别于河南省,府尹觉得和以往有何不同?”
  李瑄向独孤峻询问行省制对洛阳有没有影响。
  虽然洛阳与长安同为都城,但中心不在此处。
  洛阳府北至黄河,太行山脚下;东至荥阳,西至潼关,南至汝南。
  虽然面积广大,但在资源的调动上,不如以往方便。
  “回至尊,依大运河便利,粮草皆可轻松进入洛阳,含嘉仓内的粮食,一直满仓。月月有新粮换旧粮。”
  “乾元以来,特别是除贱为良过后,市籍制被废除,崤山以东的行省多先经于洛阳府。更有不少胡商从长安到达洛阳。”
  “因此,洛阳府的赋税,除每年上缴朝廷,还有不少赢余,可用以民生……”
  独孤峻向李瑄汇报洛阳的情况。
  改制以后,洛阳府凭借东都的名声,发展得更为迅速。
  几乎能在长安买到的东西,在洛阳也可以买到。
  洛阳城外,也建立有大量的工厂。
  天下文人、诗人,也总是在洛阳城中汇聚,酝酿盛况。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