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第913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即便是对李瑄充满恨意的李亨、李俶等,也得低下头颅。
  李瑄是九五至尊,君临天下。
  “元正之日,不必多礼。我与诸位一样,也是为太上皇尽孝道。”
  李瑄示意在场的皇子皇孙、公主驸马平身。
  此言一出,皇子皇孙们嗤之以鼻,这也太孝了。
  他们觉得李瑄这是故意做给天下人看。
  从太极宫到兴庆宫有夹城,可李瑄却大张旗鼓地从长安的街道出行,于兴庆门进入。
  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要去拜见圣文神武太上皇。
  “太上皇……”
  李瑄来到李隆基的榻前轻唤一声。
  “七郎啊!国家现在如何了?”
  李隆基看到李瑄后,陡然间又精神了,从榻上直起身。
  “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太上皇不用为此担心。”
  李瑄向李隆基回答道。
  他每次来,李隆基都醉醺醺的,看到他的时候,又精神得很,而且脾气也非常怪异。
  问他国家之事,又好似习以为常。
  “太平就好……太平就好……”
  不知出于什么心理,李隆基纳纳地重复一句后,又向李瑄道:“据说现在许多国家的国王,许多部落的酋长汇聚在长安,要参加什么百国大会?”
  能听出李隆基语气中的缅怀与羡慕。
  他执掌天下的时候,诸国的国王、酋长,可没有如此齐聚。
  这是李瑄无与伦比的号召力。
  和李瑄这个天可汗相比,李隆基的天可汗称号不值一提。
  连太宗皇帝这个第一任天可汗,也远远无法比上李瑄的声威。
  “正是!明年三月,大唐在花萼相辉楼举行大宴,向百国宣示大唐的强大,商定贸易之事。”
  李瑄向李隆基回答道。
  他知道李隆基有看“大唐月报”的习惯。
  从每月的大唐月报上,李隆基能明白一些国家大事。
  不过身为前任天子,这是一种悲哀。
  “七郎自登基以来,没有进行过大宴。听说你还未选秀纳妃嫔,一年的四季常服不过八件,你是真能克制自己的欲望啊!就像你曾说过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李隆基盯着李瑄,觉得自己败得不冤。
  始终如一,连登基称帝也这样,谁能辨别忠奸?
  “相比于黎民苍生,我已是锦衣玉食。既已提倡节俭,就更要励精图治。”
  李瑄郑重地向李隆基回答道。
  两世为人,信念坚定。他比许多人更能忍耐。
  有的事情,任说得再冠冕堂皇,也是道德败坏。
  “既然是千年难遇的大宴,七郎会不会邀请我这个太上皇?”
  李隆基这一次没给李瑄甩脸子,说话的时候眼中满是期盼。
  照道理大宴一定要邀请太上皇,并列为上座。
  但李隆基的情况特殊。
  连域外百国都知道李瑄是通过政变,以军政掌握权力。将执政近五十年的李隆基拉下马。
  自李隆基居住在兴庆宫以后,就不再参加任何政治活动。
  是以,气氛僵住。
  周围没有人敢吭声,生怕李瑄雷霆震怒。
  “您是太上皇,怎会不邀请您呢?世人还记得开元天宝的盛世,记得长安城中万花盛开。我现在正式邀请太上皇到花萼相辉楼参加百国盛会。”
  李瑄瞬间就打破僵局,向李隆基发出邀请。
  现在李隆基已经翻不起风浪。
  朝野中亲李隆基的势力,已经被清扫一空。
  看李隆基的身体状态,不一定比历史上活得更长。
  当初李世民照样邀请李渊参加西部北部酋长的聚会,一起载歌载舞。
  李瑄要让李隆基看看,他们治下的大唐,有何不同?
  “我从大唐月报上已尽知除贱为良。开元初期我也如此,国家会不会更强大?”
  李隆基大喜,开怀一杯。
  他又自顾自说了一句,像是自问,又像是问李瑄。
  李瑄笑了笑,没有作答。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比他更了解李隆基。
  包括李隆基自己!
  “七郎,你的文采惊天动地,雅俗共赏。依照玄奘西行,编著《西游记》,令我不可自拔。你幻想中的师徒四人,能西天取经成功吗?”
  李隆基想到哪说到哪,大有深意地问李瑄一句。
  现在西游记连三分之一都没连载完。
  但已经风靡全国。
  这是皇帝亲自着笔,又赋予神话小说的神秘。
  “九九八十一难,终会圆满。”
  李瑄正色地回复。
  国家的变革,就像是这九九八十一难,一定会成功。
  如果计划顺利,如果他能活到古稀之年,他会留下开启工业革命的基础……
  第435章 云南都护府,叶护太子,百国盛会开启
  乾元三载,大唐正式走出安禄山叛乱阴霾,这是革旧迎新的年月。
  许多大事都在这一年定格,所以显得格外热闹。
  从正月初一开始,到正月十五,放开宵禁,有灯火表演。
  李隆基时期,长安城中储存有不少灯具。
  当时有一个名叫毛顺的工匠,巧思结创,用彩色缯帛制出灯楼三十间,高一百五十尺,悬挂珠玉金银,微风一至,锵然成韵。
  又用灯做成龙凤、虎豹腾跃的样子,似乎不像人力所为。
  现扫去上面的灰尘,拿出来向长安百姓展示。
  灯火与铁花一起绽放,在长安的上空奏响盛世华章,美轮美奂。
  现在已经有不少外国酋长、国王、使节到达长安,他们面对这种繁华的场景舌挢不下。
  以往只听说长安开遍鲜花,没想到在冬季还有这样的美丽。
  他们也庆幸自己提前到达长安,目睹这盛大的场景,此生无憾。
  正月十五元夕的时候,李瑄邀请到长安的国王、酋长、使者,以及罗马大使阿波加斯,与文武大臣一同长安的明德门城楼上,观看打铁花和朱雀街上“一夜鱼龙舞”。
  城郭之外,夜幕低垂,数十个打铁花团队错落。
  火光冲霄,一圈又一圈,绵延不绝,似繁星倾落,又如烟火绽于尘世。
  观者如潮,围聚四周,仰首皆惊赞之声,不绝于耳。
  孩童在城里城外嬉戏;老者捻须而笑。诸般人等,皆沉浸于这“烟花”的绝美之境中。
  在兴庆宫中的李隆基,也登上花萼相辉楼,看着不一样的人间烟火。
  他不时看向太真观中。
  玉环啊!
  为什么不愿意再看一番长安的灯火呢?
  楼台绝胜宜春苑,灯火还同不夜城。
  这是宰相苏颋描绘洛阳上元夜的诗歌,此时也可以用来映照长安。
  李瑄在观赏烟火的时候,看到百姓欢快,十分高兴。
  他的雄心壮志,包括宇宙万象。
  他的时代刚开始,会一步一步去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李瑄与妻儿们温存一会。又与国王们推杯换盏,畅饮一杯,使他们受宠若惊。
  随后,他来到李岘身边,对李岘说道:“右仆射,可否日日有今宵?”
  再美丽的烟火,也只会是一年一度。
  大唐严格的宵禁制度,使大唐长安在多数时候,都是“鼓绝人散,九衢唯月”。
  “回至尊,日日如上元夜这般,资费巨大。”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