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第738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与飞龙禁军散漫的气势形成鲜明的对比。
  如果两军相遇,飞龙禁军定不堪一击。
  “杨贵妃,杨国忠,五杨,太子等都在吗?”
  李瑄又问道。
  “是,他们都追随圣人南下。”
  此飞龙禁军昨夜就开始远探,还不知太子已经北上,故点头应道。
  “集合,清君侧,杀杨国忠,救圣人!”
  李瑄下令队伍换乘奔袭。
  “呜呜……”
  号角声传递军令,一宿没睡,骑士们抖擞精神。
  他们听到清君侧即将开始,非常亢奋。
  “轰隆隆……”
  更多的探马被派到前方探路,五千骑兵在李瑄的率领下,以快步狂奔,尘土飞扬……
  ……
  四月十一,日昳以后,李隆基又一天颠簸,问高力士:“傍晚前能否找个地方歇息,前方有没有驿站?”
  “回圣人,前方马嵬驿!”
  高力士询问以后,向李隆基回答道:“这是个大驿站,傍晚时分就能到达。”
  大唐驿站分为七等,马嵬驿是最高等,建立在交通要道上,有五十匹马,还有驿楼、驿库等。
  “吩咐下去,到马嵬驿后停下休息,为禁军士卒寻找食物。”
  李隆基看玉环娘子面色苍白,提早停下,今日没必要再到深夜。
  “遵旨!”
  高力士领命传达前军……
  第370章 马嵬驿政变,李瑄遇李隆基
  四月傍晚的太阳,犹如一盏暖黄色的灯笼,高挂在天边。
  入蜀队伍又马不停蹄地行走一天。
  风尘仆仆,怠气满身。
  到达金城县西郊的马嵬驿后,驿长连忙跑出去迎接。
  如果圣人没有逃难,他一个小小的驿长也见不到龙颜,更无法目睹民间所传到红颜祸水杨玉环。
  此时,戴着帷帽的杨玉环在宫女的搀扶下下车。
  “这里我小时候好像来过,我记得有一个佛堂,还有一株梨树。”
  “那时候不知道它叫什么,原来叫马嵬驿!”
  杨玉环掀开帷帽上的轻纱,妩媚而清正的眼眸,打量着这似曾相识的地方。
  她又用玉手遮挡着,看向挂在天边的太阳。
  九岁的时候,她顺着这条道路离开蜀地,被三叔杨玄璬接到洛阳生活。
  没想到还能再走这条道。
  物是人非,心中的伤感早已遍布眉间。
  杨玉环在宫女的陪同下,来到驿站内的小佛堂中。
  只有一尺高的佛像已经有裂痕,还缺只手臂。
  杨玉环没有嫌弃,她跪在破旧的蒲团上,凝视着佛像,虔诚地许下一个心愿。
  出佛堂后,杨玉环驻足观看佛堂前的梨花。
  这梨树开花很晚,四月才绽放,现在已经有雕零的迹象。
  微风拂过,花瓣簌簌飘落。
  也落在杨玉环漂亮的衣裳上,更显凄美。
  杨玉环停留片刻后,觉得身心疲倦,回屋休息。
  马嵬驿是大驿,圈有牲畜。
  驿卒已经开始宰杀牲畜,为圣人做大餐,让李隆基很欣慰。
  圣人要吃肉了,但龙武军和飞龙禁军还饿着肚子。
  马嵬驿东侧,一片青色的麦田前。
  禁军们饿得都快出现幻觉了,他们揉碎麦穗,想生吃青麦果腹。
  麦子虽然抽穗,但刚开花不久,还没有结实。
  一个个麦穗被拽下来,可禁军士卒多是失望。
  有饿昏头了的禁军士卒闻到麦香,直接把麦穗放在嘴里嚼。
  “噗……”
  终是难以下咽,士卒们又将麦子吐出来。
  “啊……”
  一名憋屈的飞龙禁军大喝一声,抽出横刀,斩向麦田。
  锋利的横刀把一片片麦田砍倒。
  没有士卒去制止他糟蹋粮食。
  就算一两个月后成熟,又有什么用呢?
  “背井离乡也就算了,明明要从陈仓道入蜀,朝廷为什么不提前准备粮草?”
  “牛马能一路吃青草,我们还不如它们。”
  一名龙武军士卒在人群之中,怒不可遏。
  “朝廷说行走匆忙,没有办法了。”
  龙武军将领安抚说道,但他不敢强硬,只能劝慰,以免惹出众怒。
  “潼关一破,真有那么危险吗?还不如我们与敌死战,最起码做个饱死鬼。”
  皇帝南逃的事情,打击到他们。
  王公贵族、皇子皇孙坐在马车上,即便有食物,也是先供给这些贵族。
  他们这些人真是贱命一条。
  “据说天水王的探马已经到扶风,我们或许还会与他相遇,这样刀都拿不起来,还怎么抵抗河陇虎狼之师?”
  “安禄山造反称帝,而天水王却是清君侧而来。杨国忠和杨氏祸乱朝纲,国家都这这样了,为什么圣人还相信他们?”
  就在这时,龙武军一名叫张小敬的押官站在人群中说道。
  他是李瑄在老部下,在长安与李瑄有过交识,帮助破获贪污抚恤的大案。
  五年前,龙武军在陇右军中选择锐士,填充基层,以改变龙武军低迷浮夸的现状。
  但龙武军风气早就颓废,如张小敬这样没有根基的边塞士卒到龙武军,根本无法约束在军中镀金的王公子弟。
  那些父子相传的禁军,也一个比一个蛮横、圆滑。
  本质无法改变,使得号称“万骑”的龙武卫,在面对安禄山叛军的时候极为拉胯。
  “张押官说得不错,如果遇到天水王的清君侧大军,我就和那些人一样逃跑。”
  张小敬的职位太低,虽然能引起一些人的共鸣,但没有一锤定音的威望。
  士兵们只是听听张小敬的话,没有勇气付诸行动。
  但在这种环境下,禁军士卒每时每刻,都在增加怨气,变得暴躁。
  他们红着眼睛,无处发泄。
  两天来,晓行夜宿,他们也就忍了,保卫圣人嘛!
  但饿着肚子,让禁军满腹怨气。
  逃跑得太急,李隆基高估了沿途的补给能力。
  临近长安,许多官吏逃跑,根本没有任何补给。
  马嵬驿距离长安一百一十三里,距离金城二十里。
  禁军中,有上千人骑马,其他都是没马的。
  再加上将要远走他乡,士卒们一点就燃。
  陈玄礼看准机会,将禁军将士召集在一起,并高声说道:“今天下分崩离析,万乘震荡,若不是杨国忠剥削百姓,岂会是这样?应当将杨国忠杀死,以平四海之怨恨。”
  他经历过唐隆政变和先天政变,知晓现在将士怨气太大,必须疏导。
  他对杨国忠执政以来的专横跋扈、恣弄威权的作风深恶痛绝。
  剑南是杨国忠的地盘,却忽悠圣人到剑南,陈玄礼觉得杨国忠用心险恶。
  再由李亨幕后提出在前往剑南的路上,杀死杨国忠后,陈玄礼决定加入。
  只是李瑄的出现,使太子不得不分开北上灵武郡,无法见到这一幕。
  今天不论如何,杨国忠和杨氏必须灭亡。
  只有这样,圣人才能重新收拢心思,平定李瑄和安禄山的叛乱。
  “我们想杀死杨国忠很久了,只要事情可成,即便身死,也心甘情愿!”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