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第506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已经可以预料到此事传出去后,朝野会对李瑄一片赞扬。
  同时还会带来对他的嘲讽。
  “既然宰相和大臣大都同意科举糊名和誊录,从明年科举开始试行。李相亲自招募文笔好的文人,为誊录文吏,以期明年可以直接派上用场。”
  李隆基抬手示意文武大臣停止掌声以后,向诸大臣说道。
  依旧将此重任交给李瑄来做。
  誊录文吏,属于流外官,不可能有品级。
  但一定会有不得志、生活拮据的文人愿意充当行列。
  李隆基都这么说了,其他的官吏再劝也是徒劳的。
  只能默认科举改革。
  朝堂上李瑄和李林甫博弈,李瑄又一次大胜。
  野无遗贤事件,相当于是李林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受到威望打击的不单单是李林甫,还有以他为首的“保守派”。
  他们不禁怀疑李林甫能否为他们争取利益。
  可朝堂上裴宽表面上中立,实则偏向李瑄。
  除了李林甫这样李瑄的政敌,他们再也找不到其他顶梁柱了。
  只希望李林甫能快点振作起来,寻找常平新法的漏洞,对李瑄进行有力的回击,稳定士气。
  “退朝……”
  “恭送陛下……”
  随着监礼官的退朝声,文武大臣的齐声送李隆基离开。
  “右相脸色不太好,我看今日就不必去中书门下堂了,回去休息几日,这里有我和左相足矣。”
  前往中书门下堂的时候,李瑄看到一脸铁青的李林甫,明知故问地说道。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就算是死,也要像夏侯婴、公孙弘一样死在任上。”
  李林甫说了一句气话,他用西汉的两位丞相,表达自己的志向。一定要与李瑄这个乱政之人,斗争到底。
  “何必呢!按照辈分,我要称呼右相为叔祖父。我们都是一家人,你该安享晚年才对,你看我父亲那样无忧无虑,多舒坦呐!更何况右相年长我父亲不少,怕是以后没机会享天伦之乐。”
  李瑄笑着向李林甫说道。
  李林甫的握紧拳头,他觉得李瑄的话十分刺耳。
  他与李瑄第一次见面的时候,自称辈分大过李适之,却被李瑄反问辈分比圣人还大一辈,难道入皇宫不需要禀告吗?
  同样是扯血脉关系,李林甫却觉得是羞辱。
  这是在骂他老了就该好好回去休息,趁早退位让贤。
  “李相,我一直认为你很聪明。可你变法显得太糊涂了。你看不清形势,迟早会骑虎难下!”
  李林甫深吸一口气,向李瑄还击道。
  这是他的心里话。
  他承认自己有些地方败给李瑄。
  但这一点,他绝对没有看错。
  “右相莫要乱我道心,变法强国,势在必行。我一定会让国家安定,百姓安乐,我们拭目以待!”
  李瑄看着李林甫,突然笑了一声。一副自信的笑容。
  甚至李林甫都有些被感染,目光错愕。
  难道李瑄真是白璧无瑕,和表面上一样高风亮节?
  两人明明知道道不同,不相为谋,却还是一同走向前往中书门下堂的路上。
  同一条路,却形同陌路。
  李瑄在中书门下堂,与李林甫和裴宽一起观看从地方来的文书。
  探讨该如何处理,今日李隆基未来。政事决于宰相。
  中午的时候,李瑄回到吏部衙门。
  此时,李瑄对吏部的官吏已经熟悉,哪怕是小小的书令史,李瑄也知道他们的名字。
  作为宰相,本是高高在上,但普通的官吏,却无时无刻不在感受李瑄的平易近人。
  以往吏部侍郎,都不可触摸。
  现在宰相兼吏部尚书,却能和书令史谈话,问吏部情况。
  一句“大有可为”这个四个字,不仅仅是鼓励,也让低级官吏更加努力。
  礼贤下士不论在什么时候,都是适应的。
  相比于李彭年主持吏部的时候,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李瑄为消弭李彭年在吏部的影响力,所以每天下朝后基本都会来到吏部,主持事务。
  当然,李瑄也没有忘记新官上任,三把火。
  他通过查验,发现吏部的吏部司郎中徒有虚名,于是上奏将其免职。
  举裴遵庆为新任的吏部司郎中。
  “启禀李相,新任的考功主事杜甫来吏部报到,现正在衙门之外。”
  小吏向李瑄禀告。
  “嗯,让杜主事来见我吧!”
  李瑄向小吏交待。
  “是!”
  小吏退出去后,不一会儿,一袭青色官袍的杜甫,迈入正堂。
  “杜甫拜见李相!”
  杜甫入正堂后,满怀感激地向李瑄一拜。
  此时他心情起伏,无以言表,
  “子美不必多礼。”
  李瑄请杜甫入座。
  李白是被李隆基“赐金放还”的,李隆基不喜李白的性格,使李瑄无法将李白调回京。
  其实李瑄非常遗憾李白的“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现在也只能在大江南北游荡,为华夏民族挥洒浪漫的艺术。
  “下官未能制科及第,幸得李相看重,授予重职。今后如有事务,请尽管吩咐,必倍力而为之。”
  杜甫向李瑄感谢道。
  “是朝中有奸佞作祟,否则以子美的才华,何至于落第呢?不过子美也不用太在意及第的身份,我相信子美一定能处理好事务。”
  李瑄动情地向杜甫说道。
  先让杜甫在考功主事,时机一至,李瑄会让杜甫加入新法的事宜中。
  “下官虽卑微,但必全心全力支持李相。’”
  杜甫听到李瑄对他的信任以后,心中更感激。
  李瑄让裴遵庆带杜甫到工作岗位上,既然在吏部衙门办公,会为杜甫安排住处。
  杜甫在衙门内,很快就得知科举糊名制度和誊录制度即将颁布。
  都是由李相提出。
  他感叹两法对寒门的意义重大,这是对李林甫弄权的抵制,使杜甫对李瑄的仰慕和支持,坚定不移。
  放衙的时候,李瑄邀请杜甫到宋国公府中请他喝酒。
  在宋国公府杜甫见到李适之,并有机会和李适之这饮中八仙饮酒。
  凡是李瑄请入府中的人,李适之都会以礼相待。
  哪怕杜甫只是小官!
  杜甫品得美酒,诗兴大发。
  他今年夏天刚到长安,就去拜访过汝阳王,喜好玩耍的汝阳王立刻邀请杜甫饮宴。
  这在期间,杜甫结交许多文人,知道一些长安中的“酒仙”,这些人或已去世,或已离开长安。
  杜甫灵感喷发,当即寻来纸笔,写下《饮中八仙歌》。
  饮中八仙,贺知章、汝阳王李琎、李适之、崔宗之、苏晋、李白、张旭、焦遂。
  杜甫不按地位,按照资历和年龄,依次把“饮中八仙”刻画出来。
  嗜酒、豪放、旷达,饮中八仙彼此相似。杜甫以洗炼的语言,人物速写的笔法,将他们写进一首诗里,构成一幅栩栩如生的群像图。
  这篇诗是开先河之作,可叹的是后世没人能模仿如此精简的群像诗。
  李瑄观读以后,点了点头。和历史上的《饮中八仙歌》差不多,就是李适之的部分有些变化,李瑄反而觉得更有韵味。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最了解李白的,还得是杜甫。
  李适之觉得此诗歌要经过他的手好好宣传一番,心想被七郎看重的,果然有才华。
  十天时间转瞬过去,进入寒冬腊月之中,人变得更为慵懒。
  这十天的时间,只有一半的时间上朝。
  其余时间李隆基都在留恋飞霜殿的温暖。
  只要百官在衙门中,将琐事处理,李隆基一个月不上朝也无所谓。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