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第487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杜甫向李瑄回答道。
  制科虽然是皇帝下诏,但天生就比进士科矮了一头。
  制科对精通声律的杜甫来说,又是最容易的考试。
  杜甫已经结婚,他父亲留下的家资已经用得七七八八,为了不让爱妻受苦,他选择最容易的考试。
  先获得一个官职,养家糊口。
  “制科挺好,以子美的才华,挑选诗文,拿下轻而易举。”
  李瑄对杜甫勉励道。
  此次制科为“通一艺者”可参加,除了白身报名以外,还有一批小官为在李隆基面前露脸,也报名参加制科。
  这是进士科的不同之处。
  通一艺者,就是有一技之长的人,可以选择诗、赋、算数、策略、经文、统筹、法典等等,甚至字写的好,也是一技之长。
  杜甫选择考诗文,几乎手拿把攥。能成为诗人,除了后天的努力外,天资必然是万中无一,否则也不能和天才李白齐名。
  李瑄乍一看,根本想不出杜甫落第的可行性。
  “待我及第,也想如达夫那样,为天水王献策。”
  杜甫趁机向李瑄表达心迹。
  杜甫和李瑄没有利益冲突,而且杜甫一直为国家百姓考虑。
  他认为李瑄改革男女婚期,有理有据。
  即便有许多文人士子觉得不合理,但杜甫是李瑄坚定的支持者。
  “制科不足两个月就会开始,我等待子美的好消息。”
  李瑄同意杜甫的请求。
  哪怕杜甫不及第,李瑄也会纳其为属吏。
  因为这几年,杜甫跟着他不会有好果子吃。
  “谢天水王。”
  杜甫很开心,心想着他和高适一样,遇到了伯乐,还是同一人。
  今后一定辅佐李瑄,完成革新,实现“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
  杜甫是一个标准的儒家,奉儒守官,但他有自己的苍生理念。他绝望的时候,把圣人孔子和贼寇盗跖混为一谈。
  说明他能突破自己!
  “我相信子美,能谨记忠恕之道,完成大道为公。”
  李瑄向杜甫说道。
  自古圣人以忠恕一以贯之,忠乃尽忠待人,恕乃推己及人。
  身怀这种品质的人,十分少见。
  “不瞒天水王,这也是我的心愿!”
  杜甫真诚地说道。
  大道为公和再使风俗淳的理念,是十分接近的。
  “那我们就是像是俞伯牙与钟子期一样相遇,高山流水,知音难觅。”
  李瑄握住杜甫的手,抛去其他因素,仅谈理想主义,他和杜甫却是很近。
  杜甫更加感动,没想到天水王是平易近人的人。
  握手的那一刻,他感觉到李瑄手掌粗糙,想起李瑄是古今都名列前茅的猛将、名将。
  杜甫肃然起敬,一股想要报效国家的心思油然而生。
  李瑄取来酒杯,与杜甫、王维同饮一杯后,告别此区域。
  宴会虽还有歌舞,此时已为深夜。
  当李瑄去拜见李隆基的时候,看李隆基也有些困倦。
  高力士劝说李隆基宴会结束,早些回去休息。
  李隆基同意结束宴会。
  众人拜李隆基、杨玉环,开始陆陆续续地退出兴庆宫。
  有的人早已忍不住。
  “七郎,你以河东采访使的职位,巡视河东,整肃官场、豪强,是你拜相的圆满。速去速回,相印会为你准备好的!”
  李瑄拜别李隆基的时候,这一次李隆基把话挑明。
  基本已经确认,他回来后就立刻拜相。
  “臣遵旨!”
  李瑄拱手。
  醉醺醺的李隆基,在杨玉环的搀扶下离开。
  她回眸再看一眼的时候,李瑄已经转身……
  第265章 携千牛卫巡查河东,廖峥嵘的疑问
  八月十七。
  李瑄率领亲卫,和一千名千牛卫前往霍邑。
  其中,侍御史王玙与李瑄随行,另外还有几名御史台官吏,十几名刀笔吏。
  此行目的非常明确,以采访使之名,监察河东,弹劾不法。
  同时惩治传达谣言的豪强,找出刺杀他的凶手。
  李隆基想以李瑄“河东之功”,将李瑄拜为宰相。
  李瑄的年龄也会随着此次河东之行,不会再有争议。
  有一千禁军甲士,是李隆基允许的。
  他担心河东豪强得知李瑄到来后,狗急跳墙,继续伏杀李瑄。
  这样的事情,以前又不是没有发生过。
  李瑄率兵从蒲津桥过黄河至河东,途经闻喜、曲沃、临汾……
  李瑄突然从长安,而且率领禁军到黄河,河东官吏风声鹤唳,豪强也瑟瑟发抖。
  他们知道,李瑄多半是因霍邑令瑄玉之事而来。
  那些派招揽燕赵豪侠到湟水刺杀李瑄的豪强,如热锅上的蚂蚁一样,生怕李瑄找到蛛丝马迹,屠戮他们。
  对于到达霍邑之前的郡县,李瑄没有仔细查证,他只是翻看郡县的案录、检查监狱、仓库。
  也不知道是闻喜、临汾等县掩饰的好,还是县令治理有方,李瑄一时没有查到冤案。
  每个县驻足几日,李瑄就会离开。
  在临汾的时候,李瑄与平阳太守孔兴问询平阳郡事。
  他检查临汾城一半以后,就不再检查。
  因为临汾城的一切井井有条,检查也是白检查。
  于九月初,李瑄到达霍邑县。
  这是他的目的地,从哪里开始,就要从哪里结束。
  他要以霍邑县为核心,开始整治。
  “下官拜见天水王!”
  新任霍邑令陈雄在霍邑县十里外迎接李瑄。
  自李瑄过蒲津渡口,踏上河东大地的那一刻,他的行程就不再是秘密。
  每到一个郡县,会被很快传遍河东诸县。
  当李瑄动身后,每天行程多少里,地方官吏们都一清二楚。
  一是因为李瑄出行阵仗太大,无法隐瞒过去。
  二是因为河东官吏、豪强畏李瑄如虎,他们需要掌握李瑄的动向,以便于及时做出应对。
  “霍邑距离太原也不远了!”
  李瑄淡淡地说了一句后,向陈雄道:“这么长时间了,有没有查明前任霍邑令为何向圣人献瑄玉诬陷我?”
  “回天水王,由于前任霍邑令被圣人下令绑缚到陇右,是以下官无法调查。”
  陈雄向李瑄回答道。
  他说得是实话。
  一切线索都在前任霍邑令那里,没有前任霍邑令,他只能猜测了。
  “也是!”
  李瑄点了点头,对陈雄问道:“前任霍邑令受平阳郡豪强胁迫,献瑄玉于圣人,污蔑忠心耿耿的大臣。霍邑令,你觉得这样的罪责该如何处置?”
  霍邑县,属于平阳郡。
  在改州为郡前,平阳郡又被称为晋州。
  “回天水王。此罪有四;一是利用谶道,二是欺君之罪,三是构陷大臣,四是收买朝廷命官乱法。按照律法当处死!”
  陈雄向李瑄说道。
  他是从长安调来的县令,明经及第,曾在吏部任职。
  出现这档子事,只要不傻,都不会与平阳郡的豪强牵扯到一起。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