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第434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包括后面降伏诸部落,以及即将统计好的战利品,都要记录。
  现在吐蕃只剩下一座孤城——石堡城!
  孤零零的石堡城矗立在赤岭上,一千多名吐蕃士兵,还不知战况如何。
  殊不知现距离他们最近的吐蕃士卒,也得一千多里。
  唐军根本不需要去攻击石堡城,或许不需要等待粮绝。
  将尺带珠丹往石堡城下一放,石堡城守军就得乖乖投降。
  三十三万损失殆尽,吐蕃没有丝毫支援的可能性。
  十几日后,高适、颜真卿等人将战报基本整理完毕。
  这时,李广琛等僚属将此次的收获告诉李瑄。
  此战吐蕃出兵三十三万,茶卡盐湖三千士兵,伏俟城三千士兵。
  俘虏、杀死的吐蕃后勤人员,并没有被统计。
  只统计吐蕃武士、吐蕃随军奴隶;吐蕃附属士兵、奴隶。
  此统称为吐蕃士兵!
  其中,苏毗王没陵赞率领上万苏毗士兵弃暗投明。
  此为战场上,也属于功绩。
  而通颊、党项、吐谷浑属于走投无路下投降,所以算是俘虏。
  共斩杀吐蕃士兵十二万七千六百余人。
  俘十九万两千余人,其中吐蕃武士八万五千余人,吐蕃奴隶四万八千余人,其余为吐蕃附属。
  俘虏的赞普、诸王、大臣,斩杀的吐蕃大相、元帅、大将,不必多说。
  按照统计,有一部分吐蕃士兵逃跑,至今未找到。
  他们要么冻死在某个山岭中,要么已经逃走。
  在僚属和将领的建议下,李瑄将那些失踪的吐蕃士兵,也算在俘虏中。
  因为吐蕃确实没几人逃过巴颜喀拉山口。
  除了个人和小队擒获的俘虏,其他俘虏,都是算军功平分的。
  将那些失踪,可能死在山上的俘虏算上,士兵就能领一些军功。
  哪怕平均每人多领十文钱,也能买一些米。
  唐军四镇边军此次前后一共战死、病死一万三千七百余人,伤九千三百余人,病四千余人。
  河西胡部、吐谷浑部、白兰羌部一共战死、病死六千六百余人,伤四千二百余人,病一千五百余人。
  阵亡和斩俘三十三万相比,高达十几比一。
  李瑄把病死也算阵亡,同样得抚恤。
  接下来僚属汇报的是征服的人口数量,这些不算军功,但也是一种功绩,必然会有奖赏。
  像安禄山一样杀良冒功,会有更大的奖励,但李瑄干不出这种事情。
  高适在幽州时已经写诗喷过幽州的将士。
  按照约定,苏毗大唐不过问,党项、青海吐谷浑、通颊诸部,共有七十五万人被大唐征服,其中多是老弱妇孺。李瑄将投降的诸部胡人士兵放回去,充实男丁,使这些部落对李瑄产生感激。
  特别是青海吐谷浑,贵族被李瑄全部被攻下,士兵又是主动投降。
  李瑄还决定将吐谷浑贵族的牛羊,以及在青海一带种植小麦、青稞、豆子的耕地分配给他们。
  以此得到青海吐谷浑部的效忠。
  党项、通颊的觉悟稍低,但李瑄不打算再置党项国,准备将他们的地盘置军。
  部落王和王室已经被逮捕,党项、通颊两部的将领畏惧李瑄,他们败军之将,哪敢请李瑄封自己为王。
  李瑄将部落士兵放回去后,他们宣传李瑄是天神下凡,不敢有其他心思。
  此战俘虏的吐蕃人口,包括星宿川的千户所,有十九万七千余人。
  除星宿川千户所外,李瑄将这些吐蕃人都迁徙到青海一带,方便控制教化。
  以后要发展青海,种植棉花。少不了人口。
  李瑄计划用吐蕃最下等的奴隶,去管理俘虏的武士。
  再派遣少量士兵,这样能节省大唐的兵力。
  吐蕃最下等的奴隶地位比羊犬都不如。
  是最容易施恩惠而感激的群体。
  人口方面完毕后,李广琛继续向李瑄禀告战利品方面。
  此战获得完好的战马五万余匹,普通马匹两万余。
  从吐谷浑权贵、党项权贵、通颊权贵、吐蕃千户所等牧场获得的大小马匹有七万匹。
  在战场上缴获的牛羊驼牲畜四十一万两千余头。
  从吐谷浑权贵、党项权贵、通颊权贵、吐蕃千户所等牧场获得的大小牛羊驼驴犬獒猕猴禽等牲畜超过二百五十万余只。
  这还不包括吐谷浑、党项等胡人百姓的私有。
  从吐蕃诸城池和权贵粮仓获得麦子、青稞、大豆一百三十余万石。
  战场上缴获铁甲一万五千余副,皮甲三万七千余副,投石索两万余件,强弩一千一百张,弓三万两千张。
  刀、矛、大剑、枪、棍、锤、腾盾、大盾等兵器超过四十万件。
  另外,从权贵的仓库,吐蕃城池中的库存、吐蕃千户所内搜出铁甲三千副、皮甲一万七千副、包括短刀刀剑分各种长短兵器,多达二十万。
  在李瑄强烈的要求下,哪怕是割肉的短刀,吐蕃人也不许过多私藏,一律强行上缴。
  从王室贵族中,获得金银珠宝超过二百六十车,绢、麻布、皮毛超过三千车。
  铜、铁、油脂等其他战略物资,也无可计量。
  李瑄清晰列计,让颜真卿、高适、刘单等人将这些战利品记录在战报上。
  李瑄没有贪污其中的一丝。
  现在没有必要吞掉战利品,哪怕拿走金银珠宝一百车,也不过小贪罢了。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
  只要他做好准备,短时间就能得到巨大财富。
  在蛰伏阶段,经商、贪图战利品,李瑄碰都不会碰。
  金银珠宝的十分之一,按照惯例可以留下赏赐将士。
  其他全部通过河西长行转运,运往长安。
  牛羊牲畜等战利品,由河陇饲养,长安要的话,送去一些,不要的话就放在这里。
  就像战马和马匹一样,一定会成立新的牧监。
  李瑄连年征战,虽然战马折损不少,但获得的战马越来越多。
  使诸牧监比他当陇右群牧使前更壮大。
  李瑄还引进西域种马,改良品种。
  不出意外,几年后牧监官马的数量将超过百万匹。
  ……
  “李帅,这是大非川之战的奏书,请您过目。”
  颜真卿等人终于将贺表拟订好,交给李瑄。
  《大非川破吐蕃、擒赞普书》。
  此记录大非川之战的详细过程,比颜真卿写《大河序》前的战报,详细十倍都不止。
  这已经不止是贺表,如同一本书籍。
  从唐吐蕃的恩怨开始写起,指责吐蕃破坏舅甥之盟,破坏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时期的友好。
  高宗、天后朝、中宗、睿宗,一一陈述其中的关系。
  一连三次会盟,无数次侵犯,细数吐蕃的罪过。
  特别是讲到李隆基的时候,李隆基的英明神武和尺带珠丹的残暴不仁,形成鲜明的对此。
  从开元到天宝五载,将一切战斗归罪于吐蕃。
  然后就有了“奉圣略,凭天威,以五载七月调四镇之兵,永罚吐蕃”。
  从最开始的布置,识破吐蕃虚实之计;到唐军以拖延战术,烧毁草地将吐蕃赶到大非川;再到唐军突袭茶卡盐湖、伏俟城,李帅一箭破伏俟。
  唐军临洮军一万四千骑迂回深入吐蕃腹地,经柏海到花石峡、乌海城。
  而后唐军围堵大非川,利用地势和吐蕃的心理,不断对其施压。
  最终吐蕃迫不得已,开始骑兵大战,数十万骑兵战在一起。
  李瑄率领亲卫和赤水跳荡,尽斩吐蕃十八大猛将。
  吐蕃骑兵畏惧,气势一泻千里。
  这是决定胜负的一战。
  其他的战斗也一一记录,包括大非岭上的内讧。
  特别是李瑄的战绩,冲阵、斩帅、雪夜追击,不断击杀吐蕃骑兵,和阻截的骑兵。
  甚至在花石峡刺死假赞普,也被记载。
  最高潮的地方,当然要属擒拿尺带珠丹。
  刘单文笔出色,渲染环境,将李瑄的英武描写的活灵活现。
  估计李隆基看到以后会很爽。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