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771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上次就砸碎了一个,把他心疼了好久。
  马娘娘继续说道:“如果没有标儿替你收拾烂摊子,六年前大明就乱成一团麻了。”
  “好不容易才有了这大好局面,你又想由着性子来是吧?”
  “也不看看你多大了,还能活几年?”
  “折腾的太狠,有那个时间来收拾烂摊子吗?”
  “你总不会想把一副烂摊子,交到雄英手里吧?”
  这才是问题的根本,时间。
  今年老朱已经七十了。
  人生七十古来稀,别看现在身子骨还硬朗,说没那也是眨眼的事情。
  现在应该想着稳定移交权力,而不是由着性子乱来。
  上辈子南北榜案,朱元璋只处置了一两个人,不就是因为这方面的顾虑吗。
  当然,上辈子是因为朱允炆能力、威望都不足,老朱不得不做出一定妥协。
  给孙子留一个政局相对稳定的大明。
  只可惜,朱允炆属于飞龙骑脸都能输的典型代表。
  让老朱的所有计划,全都落了空。
  还好最后是朱棣得了天下,也没便宜外人。
  这辈子朱雄英能力、威望都能镇得住场面,他的手段略微激烈了一点。
  七十岁了,还将孔家和理学给摁了下去。
  但到此已经足够了,再继续下去,恐怕就真不好收场了。
  虽然朱雄英能镇得住场子,可这也不是你任性的理由不是。
  马娘娘这话说的委婉,但话里的意思是有些重的。
  老朱有些委屈的道:“咱就是想把那些人揪出来,免得给雄英留下隐患,哪是由着性子瞎折腾。”
  马娘娘叹道:“水至清则无鱼啊。”
  “别说你没有证据,仅仅只是怀疑。”
  “就算是找到了疑点又能如何?继续查下去,就是君臣间无休止的拉锯。”
  “蒋瓛的死确实可惜,但这也是他当初种下的因结出的果。”
  “听我的,查一查做个样子,将那姑娘的遗书当做真相公布吧。”
  “然后此事到此为止吧。”
  马娘娘的话还是很管用的,老朱虽然很不情愿,却还是采纳了她的意思。
  这让陈景恪放下了心中的担忧。
  蒋瓛之死可大可小,如果往大了查,理学乃至整个儒家,以及孔家的支脉,都必然会被牵连进去。
  至于老朱的本意,并不重要。
  只要他将怀疑的种子种下去,必然会被下面的人利用,变成党同伐异的尚方宝剑。
  到时候,整个国家都会陷入无休止的动荡之中。
  别说搞改革了,连正常的行政运转能不能保证都不好说。
  时间长了,只会激起天下人的反感。
  说白了,天下人跟着你,是希望你把国家治理好,大家都有好日子过。
  不是让你天天折腾的。
  你一天天折腾的大家都过不好,谁还跟着你混?
  不过马娘娘的话显然还没完,说过老朱之后,就将枪口对准了陈景恪和朱雄英:
  “你们两个也不要以为陛下杞人忧天。”
  “那些人现在或许不敢对你们有别的想法,若你们露出破绽,他们不介意在关键时刻选择铤而走险。”
  “远的不说,元朝总共九十七年国祚,传十一帝。”
  “然元世祖在位二十三年,元顺帝在位三十年,他们两个就占了五十三年。”
  “剩下四十四年换了九个皇帝,平均五年换一个,短的甚至只当了几个月皇帝就被杀了。”
  “为何会如此?”
  “还不是大权旁落,君主没有能力保护好自己,生死全凭权臣的心意。”
  “所以,任何时候都要保护好自己,万不可将生死,交到别人的手里。”
  两人连忙回道:“是,我们知道了。”
  -----------------
  蒋瓛之死是瞒不住人的,很快就传的沸沸扬扬。
  有说是被仇家杀死的,有说是孔家报复,也有说是理学报复的。
  总体来说,对于他的死大家普遍拍手称快。
  但有一部分人,却变得惶恐不安起来,那就是文官们。
  这事儿怎么看都像是报复行为。
  而且,死在这个节骨眼上,大家首先会想到谁?
  理学和孔家支脉。
  当然,也有可能是其他人嫁祸给两家的。
  这么一想,所有人都变得可疑起来。
  这也就算了,怕就怕太上皇也是这么想的。
  真要按照这个思路去查,不知道又要死多少人。
  到时候他们这些人,不知道有多少要被拖下水。
  一时间,大家心里对理学就更没好感了,连带着对孔家残余的那些念想,也被掐灭了。
  别管是不是你们干的,反正就骂你们了。
  正如他们担心的那般,朱元璋非常的愤怒,要求锦衣卫彻查此案。
  就在大家以为,又要掀起血雨腥风的时候。
  杜同礼却在数日后,给出了一份出乎意料的答案。
  经查,确实是那名女子复仇,没有查出别的隐情。
  更让大家想不到的是,老朱竟然接受了这个答案。
  对蒋瓛的死表示了惋惜,并下令厚葬。
  至于青楼背后的势力,则抄家流放。
  没办法,事情发生在他们家,他们想不担责都不行。
  更何况,他们也不算冤枉。
  就这么说吧,开青楼的有几个是好鸟?
  蒋瓛之死,完全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群臣都不敢相信这个结果。
  以至于有人怀疑,这是不是太上皇在麻痹大家。
  不过很快就有确切消息传出,太上皇确实大怒,要求彻查。
  被马娘娘给劝阻了。
  并且马娘娘还给此案定了性,就是被冤杀的官宦之女复仇。
  非但如此,她还自己出钱,将此女安葬。
  原来是马娘娘出手。
  群臣恍然大悟,悬着的心彻底放进了肚子里。
  事实上,大家都不傻。
  很清楚在这件事情上,老朱选择了息事宁人。
  同时也正式向外界释放一个信号,一个相对和平的信号。
  事情告一段落,他不会再有什么大动作,大家也收收小心思,该干啥干啥去。
  对于大明上上下下来说,这都是一个让人安心的信号。
  不过老朱依然是老朱,从来都不是吃闷亏的性子。
  他借着蒋瓛之事,正式立法打击官吏狎妓。
  只要被发现,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直接罢官。
  陈景恪也趁机加了几条,比如当值期间不许饮酒,不许赌博等,一经发现就地免职。
  而且不光免他自己的职务,如果造成严重后果,直接上级主官也要免职。
  这一下很多官吏都受不了了,找各种理由反对。
  什么万一有下级官吏故意使坏之类的。
  但和老朱讲条件显然是没用的,这几条还是被直接写进了大明律里面。
  接下来两个月,朝局果然进入了平稳期。
  老朱没有再喊打喊杀,而是逐渐放权给太子,让他着手梳理被打乱的行政体系。
  其他的职务好说,朱雄英作为实权太子,是有一套自己班底的,手下并不缺人才。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