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655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老朱‘哼哼’两声,连忙解释道:“我这是在教训他,以后不要动不动就帮人求情。”
  “就像这次,也就是咱们,换成别的帝王,他肯定要受牵连。”
  陈景恪心下感动,诚恳的道:“谢陛下教诲,我知道错了。”
  老朱指了指他,说道:“知道错了,但就是不改。”
  “哼,咱也懒得说你了,杜同礼那边有没有别的线索?”
  陈景恪将情报递给他,说道:“杜同礼就在外面候着,这是他调查的结果,不知道和蒋指挥使的是否有出入。”
  老朱一把抓过来,粗略翻了一遍就丢在一旁,说道:
  “和蒋瓛调查的情况大差不差……此二人真胆大包天,我已经命蒋瓛去拿人了。”
  “咱倒要好好问一问,是谁给他们的胆子。”
  越说他就越愤怒,再次破口大骂:
  “周德兴这个老王八,咱对他不够好吗?”
  “竟敢纵容其子犯下这等滔天大罪,他对得起咱的信任吗。”
  他这话一点都不假。
  大明开国勋贵里,有两个人身份最特殊,一个是汤和,一个就是周德兴。
  他们两个是老朱真正的同乡同村人,从小一起长大的。
  汤和的事情就不说了,老朱对他可以说是最信任的。
  周德兴年长几岁,当年应该是对朱元璋有过一些照顾。
  后来老朱造反,他加入义军,也立下了不小的功劳。
  老朱对他也非常够意思,当年他的府邸修的超过规格,被群臣弹劾。
  这个罪名可大可小,一般的处置方式就是削爵处死。
  老朱就直接说,我老哥哥苦了一辈子,现在享受享受怎么了?
  这事儿就这么过去了。
  之后逢年过节的赏赐,都是冠于诸勋贵的。
  甚至给了他出入宫禁的权力。
  可就是这个老头,先是联络诸勋贵行‘逼宫’之事。
  现在又被查出其子与宫女淫乱。
  说起来,这事儿能被查出来,还是怪他自己太跳。
  如果他老老实实的当自己的侯爷,以老朱对他的宠信,锦衣卫怎么都不可能去查他家的根底。
  正是因为他‘逼宫’。
  老朱生气了,想查一查到底有多少人参与,顺便看看他们是否还有别的谋划。
  结果就将周骥干的事儿给查出来了。
  顺着周骥,又将王庸给揪了出来。
  周德兴大概率是不知道儿子干了啥的,否则不敢这么跳。
  周骥估计也没想到,自己的亲爹会突然来这么一手。
  只能说,这一家子爹和儿子互相坑,死得其所。
  关于此事的处理结果,其实没什么可说的。
  夷三族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了。
  问题在于,还有没有别的人牵扯其中。
  更关键的,也是大家都在回避的问题,难道只有宫女参与其中了?
  会不会有嫔妃也参与进来?
  这些问题,只能将两人抓捕归案审讯后才能得知。
  接着众人又讨论了一下如何处置‘逼宫’的事情。
  愤怒中的朱元璋和朱雄英都认为,正好借着这个机会,好好收拾一下他们。
  打击一下勋贵们的嚣张气焰。
  陈景恪这次没有劝解,他又不是滥好人。
  他比老朱还要痛恨那些‘逼宫’的人。
  之前出来保他们,是不想国家发生混乱,影响到大好局面。
  现在这档子事儿都出来了,他自然也就不劝了。
  甚至还很支持老朱和朱雄英。
  既然必须要杀人了,那干脆就多杀几个,一次性把问题摁下去。
  反倒是马娘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如果在这个时候处置太多人,会让外人怀疑咱们在污蔑他们,好对他们展开打击报复。”
  “所以,两件事情分开的好。”
  “先处理周骥和王庸的案子,至于其他勋贵,以后有的是机会收拾。”
  老朱虽然生气,却并未昏了头,自然知道她说的在理。
  此时搞扩大化,大家必然会怀疑。
  是不是你为了打击报复,故意陷害他们?
  虽然自戴绿帽子有点不合理,可传谣言的人哪会管那么多。
  所以,最终他还是按捺住了搞扩大化的想法,只就事论事。
  外面的事情确定之后,就是处理内部了。
  曹贵妃因管理后宫不利,被降级成为嫔妃。
  但这还不算完,在案件结束之前,她都要被禁足。
  等案子结束,确认没有参与进来,才能恢复正常。
  接着就是马娘娘再次出山,帮朱标整理后宫。
  这让朱标非常的羞愧,都当皇帝了,后宫的事情还要麻烦老娘。
  马娘娘对儿子则只有心疼,国家大事要操心,到了后宫也不得安宁。
  “哎,雄英他娘去的早,要是她还在该多好。”
  一句话说的众人心头沉重,朱雄英更是眼眶含泪。
  徐妙锦悄悄的挪到他身边,抓住他的手,给他力量。
  事实上她的小动作大家都看到了,只是不想煞风景,故意装作没看到而已。
  之后,马娘娘就带着徐妙锦离开了。
  她要借着这次整顿后宫的机会,锻炼一下徐妙锦。
  作为未来的皇后,必须要懂得如何管理后宫。
  再也没有比这种实实在在的案例,更能教人的了。
  -----------------
  蒋瓛是个狠人,也是太上皇手里最锋利的刀,这一点是公认的。
  尤其是老朱退位,他也跟着卸任锦衣卫指挥使,更是成了老朱的影子。
  老朱这两年反腐成果如此之大,离不开他的情报支持。
  这次由他出手,拿下周德兴和王诚全家,群臣自然知道这是太上皇的旨意。
  若是朱标下旨,那动手的就应该是杜同礼。
  大家不了解发生了什么,只知道蒋瓛出手拿人。
  自然而言的就认为,这是对‘逼宫’的报复。
  一时间众说纷纭,有人觉得很正常,敢逼宫肯定要付出代价。
  太上皇杀伐果决一辈子,岂会受他们这个气?
  也有人认为老朱太小气,之前你说了不追究,怎么翻脸就不认账了?
  而且就算你想打击报复,就不能等风头过了?
  真正慌乱的,是和他们一起逼宫的勋贵。
  别看之前他们高调,其实就是抱着法不责众的思想。
  眼见皇帝竟然真的要搞清算,他们自然害怕。
  有人在家等死,有人四处托关系打点。
  还有人则已经开始提前准备后事。
  朱元璋也是故意恐吓群臣,并没有告诉大家原因,而是任由大家乱猜。
  虽然没有办法清算你们,但吓唬一下还是可以的。
  而且这次恐吓的不只是闹事的勋贵,还有别的文武大臣。
  咱虽然退位了,可照样能杀人。
  别用法不责众那一套来对付咱,咱不吃那一套。
  这一招确实很管用,这几天群臣一个比一个老实。
  关于大分封的争论都小了很多。
  就连徐达、李善长他们,都以为朱元璋迫不及待要搞清算。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