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136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并且叮嘱所有奴仆,外伤极易感染,以后没事儿少靠近太孙。
  换药更是只能由他亲自来,任何人不得擅自动手。
  其实不用他安排,压根就没人敢碰。
  如此,一场大戏总算是演完了。
  以后朱雄英只要装两三个月的病号就可以了。
  朱元璋和马秀英一起来到坤宁宫,他们也是有很多事情要谈的。
  屏退左右后,朱元璋才一脸惊异的道:
  “竟然利用天象设局,陈景恪就不怕苍天降罪吗?”
  第134章 扒皮王
  宫外聚集了很多大臣,虽然李善长说大家可以先离开,回家等消息。
  可这么大的事情,又有几个人能放心离开。
  大多数人都聚在宫门口,等待着更确切的消息传来。
  约莫大半个时辰后,李善长等人终于从宫里出来。
  大家连忙围上去,询问太孙情况如何了。
  李善长只说了一句话:太孙坠马,天降异象。
  然后任凭其他人如何追问,都不发一言,径直离开。
  有人不甘心,太孙的伤势到底如何了?
  有人则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太孙坠马,天降异象?
  嘶……天命太孙啊。
  太子和常氏一系,差点笑出声来。
  太孙的地位稳了,咱们的富贵也有了。
  但众人心中难免会有疑惑,会不会事情赶巧了?
  太孙就是落马而已,不至于惊动苍天吧?
  难道说伤的很重?
  那么问题又回到了最初,太孙的伤势到底如何了。
  李善长、曾泰、任昂等人都守口如瓶,除了‘天命太孙’,别的一概不说。
  可别忘了跟过去的还有一个人,常茂。
  这个人肚子里是藏不住话的,被人恭维几句就什么都抖落出来了。
  太孙重伤垂死,正在抢救。
  作为太孙的亲舅舅,大家自然相信他不会拿这事儿说谎。
  更何况李善长等人的脸色也骗不了人。
  得到这个消息,群臣对于‘天命太孙’再无怀疑。
  但心中却都是一沉。
  没想到太孙竟然伤的这么严重。
  尤其是文官群体,‘天命太孙’是他们最乐于见到的。
  这太符合他们追求的礼法了。
  他们比任何人都期盼太孙健康成长,顺利继位。
  太孙,你可千万别有事儿啊。
  -----------------
  日食的覆盖范围是很广的,这一次半个华夏都看到了,引起了不小的骚动。
  有些地方的百姓,拿起锣鼓、瓢盆爬到房顶拼命的敲打。
  还有人拿出烟花爆竹燃放。
  别误会,他们不是为了庆祝,而是想把天狗吓走。
  日食,又叫天狗食日。
  人们在地上制造动静,就能把天狗吓退,保住太阳。
  这种朴素的思想,很多地方都有。
  但该有的疑惑还是会有的,为何会发生日食?
  朝廷出了什么大事了吗?
  于是各种谣言都出现了。
  有人认为是皇帝失德,有人认为是政策有问题。
  还有人认为是锦衣卫天怒人怨。
  长安那边的百姓,认为是秦王朱樉不当人,天降异象示警。
  得知太子要来这里巡视,当地人就准备拦路喊冤。
  很快,一个消息以惊人的速度传开。
  太孙坠马,天降异象。
  这个消息在极短时间就传遍应天府,而且传的有鼻子有眼。
  什么皇帝正在上朝,日食突然出现,所有人都被吓到了。
  群臣正在寻找原因,就有禁卫闯入奉天殿,太孙坠马重伤。
  皇帝担忧之下,差点晕过去。
  甚至详细到了,李善长、曾泰、任昂、常茂等人,去现场看过太孙的伤势。
  一开始大家还不信,纷纷通过自己的关系询问情况。
  得到的答案都是肯定的。
  这下,天下瞬间就沸腾了。
  什么皇帝失德,什么朝有奸佞,哪有这版本更有话题性。
  原来这次日食是为太孙而降下的。
  这说明了啥?
  说明太孙乃天命之主啊。
  太孙是大明储君,未来的天子。
  他是天命之主,那岂不是说大明的法统,是得到苍天认可的。
  大明就是天下正统啊。
  因为这件事情,大明的国祚更加稳固。
  少数不安分的人,也纷纷偃旗息鼓。
  这个意外的收获,让朱元璋都兴奋不已。
  本来他还想教训一下毛骧。
  你动用锦衣卫的力量,宣扬‘天命太孙’就行了。
  竟敢将朝堂细节传出去,成何体统。
  但有了这个意外收获,他也就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因为这件事情,朱雄英的太孙身份可以说稳如泰山。
  虽然本来就很稳,但太子还没有继位就册封太孙,还有些不符合礼法的。
  很多比较古板的人,心里都是有意见的。
  现在有了天命加身,一切都变得合理了。
  再古板的人,也都不会拿这来挑刺了。
  相反,他们摇身一变,成了太孙最坚定的支持者。
  天命太孙,谁敢说半个不字,老夫就和他拼命。
  读书人的想法和官僚群体差不多,对此也是乐于见成。
  除了符合礼法之外,还关乎着自身利益。
  太孙的位置稳固,他们就可以放心大胆的投资了。
  不用担心押错注,最后一无所有。
  百姓们的想法很淳朴,太孙才八九岁,他是天命之主,那大明至少还能太平五六十年。
  而且既然是天命之主,肯定不会是昏君。
  也就是说,天下百姓至少还能过五六十年太平日子。
  好,好啊。
  可是现在太孙重伤在身,咋办啊?
  不会出事吧?
  赶紧为他祈福吧。
  于是民间开始自发的为太孙祈福。
  道佛两家自然也不甘寂寞,纷纷跳出来,为太孙的‘天命之身’做背书。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