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69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司马迁走访全国,翻找各种资料,整理编写出了《史记》。
  因为缺少足够的文字资料,很多都是口口相传,出现失真的情况很正常。
  是人都有自己的喜好。
  司马迁再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整理,离历史原貌就更远了。
  但最起码的人物和事件,他都记录的很清楚。
  史记上的帝王世系表,也基本符合史实。
  他的《史记》让后人知道,在某个时间段出现了某个人,发生了某件事情。
  不至于让我们的远古史成为空白。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古墓出土的史书,我们从哪获取远古史料信息呢?
  所以,不能对司马迁要求太过苛刻,他已经做到了自己能做到的所有。
  陈景恪知道,空口白牙无法说服方孝孺。
  所以,也没有想过要说服他。
  他说这么多,其实另有目的。
  “你推崇周礼,难道周礼就真的那么好吗?”
  方孝孺反问道:“难道不好吗?”
  陈景恪摇头,说道:“美好的恐怕不是真实的周礼,而是你想象中的周礼吧。”
  方孝孺愣了一下,陷入深思。
  换成以前,他肯定义愤填膺的反驳。
  可朱雄英那一席话,已经让他内心产生了动摇。
  所以,此时听到陈景恪的话,他不是生气,而是沉思。
  陈景恪顿了一下,紧接着说道:“你的天份极高,说一句读书人种子都不为过。”
  方孝孺哪敢要这个称呼,就想谦虚甩掉这个头衔。
  陈景恪摆摆手阻止他,继续说道:“你肯定了解过先秦时期儒家的所作所为。”
  “也研究过汉武帝时,儒家门徒对四书五经的解读。”
  “隋唐、宋元时期的儒学情况,你也当了然于心。”
  “你可知这几个时期儒家的区别?又为何会造成这些差异?”
  方孝孺想说,那是古人对儒学的认识不深,程朱才是儒学真正的传人。
  可这种贬低前辈先贤的话,他实在说不出口。
  而且他心底也确实很好奇,为何会产生这种差异?
  于是就说道:“愿闻其详。”
  陈景恪见他上钩,眼睛里闪过一丝笑意:
  “先秦时期百家争鸣,儒家只是百家之一,列国的首要目的也是强国。”
  “为了传播学问,也为了与百家竞争,儒家的教义也以实用为先。”
  “他们还虚怀若谷,吸收百家之所长完善自己。”
  方孝孺微微颔首,心中充满了对先贤的敬仰。
  正是他们海纳百川,才有了儒学的强盛啊。
  “汉武帝时期,天下大一统,朝廷需要重新建立一套,新的道德伦理体系。”
  “先贤们开始围绕朝廷的需求,重新诠释经意。”
  方孝孺想要反驳,可是嘴巴张了又张,最终还是没有发出一点声音。
  因为他知道,陈景恪说的是对的。
  “南北朝和隋朝,君主多信仰佛教,佛学大兴……”
  “李唐因皇室认了老子为祖宗,推崇道家。”
  “道家为第一显学,佛家为第二显学,儒家屈居第三。”
  “柳宗元和韩愈两位先贤,吸收佛道两家之所长,融入儒家……”
  “宋朝儒学独大,经意里处处都显露出‘唯我独尊’之意。”
  “且因为汉朝和隋唐国力强盛,天朝上国威服四夷。”
  “所以此时的儒家经意里,不只是有教化手段,还有鲸吞四海之意。”
  “宋朝重文轻武,对外征战屡屡失败,只能偏安一隅。”
  “后来更是苟于江南,为天下人耻笑。”
  “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要么随波逐流,要么郁郁而终,要么放浪形骸假装视而不见。”
  “还有一部分人,只能选择在圣贤书里寻找自我和解。”
  “受此外部环境影响,儒家的经意也就只剩下问心和教化了。”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儒家经意的变化,完全取决于外部环境,与其他无关。”
  方孝孺目瞪口呆,他第一次听到这样的理论。
  想要反驳,可又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直接用大义训斥陈景恪?
  可大义只能强压人,无法反驳这套理论啊。
  关键是,他越想就越觉得,这套理论似乎还真有那么点道理。
  看着他的表情,陈景恪笑了。
  这就是话术的作用,对付方孝孺这种君子,简直不要太好用。
  第76章 成为时代的探索者
  陈景恪是理科生,没有学过新闻专业,也没有学过播音主持之类的。
  他对话术的理解,全都来自于自媒体和各大up主。
  这些人是最擅长用话术诱导人的。
  比如,讲小麦发展史,如果标题是‘小麦改变了人类生活’什么什么的。
  就很一般,很多人都懒得看。
  可是如果标题换成‘被小麦驯服的人类’,是不是就不一样了?
  类似的案例不胜枚举。
  前世他曾经关注过一个up主,标题也差不多。
  这一期讲白糖,他的标题就是,被白糖支配的人类。
  下一期讲棉花,标题就是,被棉花支配的人类。
  点进去一看,确实在讲白糖。
  讲人类如何追求糖分,为了一口甜食冒多大险,讲的非常生动。
  最后得出一个结论:你看吧,就是为了追求甜食,人类文明才得到发展。
  如果讲棉花,文案也是大同小异。
  只是将关键词换成棉花,再添加几个追求棉花冒险的案例就行了。
  乍一看他们的文案,会觉得很有道理,大有一种原来如此的感觉。
  脱离文案仔细一想,什么狗屁玩意儿。
  人类也太可怜了,一会儿被这个支配,一会儿被那个支配。
  人类确实在追求某种东西,但这种东西叫物资,包括生存所需的全部物资。
  物资满足后,又开始追求精神享受。
  人类又不是单线思维动物,可以同时追求很多东西,糖和棉花只是其中之一罢了。
  或许追求糖的过程中,确实出现了许多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事情。
  可若将人类文明的发展,归结于糖和棉花,那就是大错特错。
  从此之后,他再也没有看过那个up主的视频。
  而且在取关之前,他将这个up主的视频挨个点了踩。
  今天他在用类似的话术,来对付方孝孺。
  将儒学的发展变化,全部归结于外部环境的影响。
  这是很片面的,儒学发展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影响它的因素很多。
  外部环境确实是最重要的因素,但并不是唯一因素。
  比如个人的素质、能力等,也同样有很大影响。
  陈景恪刻意忽略了其它因素,单单只讲外部环境的影响,是不客观的。
  他这么做的目的很简单,破除方孝孺对先贤的崇拜。
  看吧,你崇拜的先贤,诠释经书也只是受到外部环境影响而已,没有你想的那么神圣。
  尤其是现在你们所推崇的程朱理学,更是在国家对外战争不利,苟且偷生的屈辱情况下,才写出来的。
  没有你想的那么高大上,更不是什么真理。
  而且陈景恪这还是阳谋。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