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就一锤子买卖,费心费力只赚一两哪里能行!
真够能压榨的,凌宴很不满意,轻轻哼了声,“书肆可能寄卖?”
寄存在书肆托其售卖。
“自是可以,予几分利便可。”寄卖话本跟她抄书给予店家的利钱差不多,顾景之算了算,“十文起底,随书价走。”
凌宴点点头,事情也比她想的复杂不少,这古代,普通人想翻身赚大钱真不容易,无奈之余她陷入沉思。
没钱没权,书肆不是一般人能开起来的,穷乡僻壤就这点不好,局限性太强了,认真想过,凌宴做出一个重大决定,“还是寄卖吧,过几日我准备去县里,寄卖在那边价格更高些。”
怎么忽然跑到县城了,顾景之有点猝不及防,“那青岚……?”
凌宴眨眼,“她负责去那边收钱啊……这样就不会不好意思拿工钱了吧,一旬去趟县城,不会耽误她正常打猎。”
说来莽夫那人也是实诚的要命,她觉得跑腿顺路而已,几次推脱不要钱,后来说了好久勉强应下,还是觉得她们过于照拂,自己一个大老粗跟书本没关系,于是搭关系跑动总是花上一百二十分的力气,极其卖力,估摸也是自尊使然。
现在出力多了,应当就不会有这种自卑心理了,凌宴是这么觉得的,“时间上没那么严格,我去劝她,她应当乐意的。”
两全其美。
就是路上苦了些,顾景之点头,问询道,“你何时去县城?我可得抓紧时间抄书了。”
凌宴露出一个颇为得意的笑,“不用抄!”
不抄怎么卖书?像是看调皮的妹妹,顾景之无奈轻笑,揶揄控诉,“伤好就来消遣我?”
“非也非也。”凌宴摇头晃脑故作神秘,拿来册子捻起一页,日光透过纸张,上一页的字迹映入眼帘,“景之姐你会写反字吗?”
读了这么多年书,顾景之自然明白对方想做什么,不禁觉得阿宴有些异想天开了,“反字自是不难,你可是想印书?那雕版费时费力,成本难以计数,即便我等三人之力仍是不行啊。”
“那把雕版拆成小字块,再按书中内容拼好印制呢?”凌宴笑得狡黠,送上后世积累的智慧震撼。
活字印刷术!
“这……”听似可行,如此说来,顾景之看到其中巨大价值,眼眸骤然发光,“那岂不是什么书都能印了?!”
这不仅仅关乎自己的话本,更关乎全天下的读书人,书本何其贵重,一旦小字块拼接之法得以施行,那士族垄断的书本即可遍地开花,人人都能轻而易举地买到印制品,包括坤泽,得圣人教诲、习君子之道。
懂礼仪、知公义!从此摆脱愚昧,会有越来越多的坤泽有机会读书,向往宅邸高墙之外的人生,与她一道反抗这世道的不公!那将是怎样的一个盛世!
唯年幼时初生牛犊不怕虎才敢莽撞设想的幻梦竟有实现的可能?巨大震惊之下,顾景之脚步不稳后退一步,险些失态。
却顾不得仪态,她脑子转的极快,决心将其付诸于实践,急忙讲述自己的看法,“铜制雕版不易分割,对,木块该是更容易些,阿宴……”
凌宴摆摆手,温言引导激动的秀才避开岔路,“时间紧了些,木雕费时,我们不用木头。”
“那用什么?”顾景之的疑惑脱口而出,颇为急切。
木块刻字对她来说不难,但时间成本太高,还要考虑后期养护防止干裂、发霉,太过麻烦,凌宴早有打算,她信誓旦旦地道,“黏土烧制成陶!”
如此只要用泥,贴上反字,再剜去底面,陶块上就成字了!
胸腔一阵暖流,顾景之感觉心口、手脚都是热的,长久体弱的坤泽经不起如此大的情绪波动,眼前一黑,险些晕倒了去。
好在她及时扶住桌边,缓缓坐下,片刻,她平静下来,“哪里可挖黏土?我与你一起!”
她姿态稍显柔弱,但讲话铿锵有力,可见其决心,顾景之势要参与这辞旧换新的浪潮。
看着弱不禁风的金贵举人,凌宴哪敢让她亲自参与那么累人的活,“我手下有好多人呢,最近没事做都闲在家,让他们去就行,等挖回黏土还要捶打,我到时叫你可行?”
退而求其次。
顾景之长长舒了口气,笑意开怀,“好!”
话本之事即将完美敲定,秀才作为作者总要有个对外的称谓,凌宴建议道,“印书之事不必担心,倒是你该想想要用什么笔名了。”
笔名……她早有预想,顾景之淡淡吐出两个字,“寒月。”
冬天的月亮?凌宴不知文人的学问,乐呵呵地夸奖道,“挺好听的。”
顾景之但笑不语,和印书这等大事比起来,李文生的官司就显得平平无奇多了,她稍微同凌宴讲了讲事情的经过。
说是有人通风报信,李文生这才外面耗了许久,可兜里的钱都花光了他不得不回,就让人拿下压到县城衙门,目前不清楚会怎么盘,估计官差很快下来,不过王婶又在卖地了,这次又放出三块连成片的田。
先前那两块还没找到买主,总之顾景之有些心动,和沈青岚商量许久,俩人还在犹豫观望。
想到秦笙说的蝗灾,凌宴想了想,提出建议,“旱田浇灌下来太累了,一般人吃不消,要买还是买水田,能轻松些。”
到时候用浓烟驱赶,可以搭上小蛇蝎的顺风车,反正不交税粮,损失不会很大。
顾景之往心里去了,“你说得对,我再考量一二。”
正事闲事都说得差不多了,最后顾景之问了一个问题,“你和阿笙,可还好?”
她很少这么直接,也很少这般鞭辟入里、且反复。
醒来时暗示过一次,现在她大好再来明示,可见真怕自己出事。
凌宴并不嫌烦,她只觉得在陌生的世界有人真心待自己,异常的暖心,她笑了笑,让对方大可放心,“我们很好。”
顾景之沉默一瞬,“你们往后如何相处,继续做妻妻?”
哎呦我的景之姐,你别把我往火坑里推啊!
凌宴连忙摇头,“一个名头而已,互惠互利罢了。”
事不过三,顾景之不再问了,“你自己心里有数就好。”
“嗯。”
聊了很久,那头小崽也吃完了,揉着肚子在院里踱步活动,跟在自己家似得,一点不见外。
顾思敏就喜欢她这副小模样,脸上的笑就没断过,看给自己秦笙拔去银针的更是,“这些天我身子爽利多了,阿笙医术当真了得。”
秦笙皱眉,做了个噤声手势,再次叮嘱,“不可对外人提及!”
“是是是,你是兽医,不给人看病,我记得的。”身体好了心情也跟着好,顾思敏与小辈也能说笑到一起。
收好银针揣到怀里,秦笙昂了昂头,“嗯,好好养着吧,过几日再来看你。”
各自处理完事物,凌宴和秦笙碰头,看到的就是这一幕,一时无言,和小崽玩耍一会,她们结伴回家。
路上她一直想问,问秦笙为何会给顾伯母看病,可不知为何就是问不出口。
正纠结之时,就听幽幽的说话声自耳边传来,“你俩聊得还挺开心?”
秦笙挑眉,神色颇有几分质问之意,一股子酸味也跟着弥漫开。
刚才做酸辣粉把醋倒身上了?凌宴低头闻自个衣衫。
作者有话说:
秦笙:你这个憨货,我真的是,直接给你扒光算了!
凌宴大字躺:那你下手轻一点哦。
感觉停在那不合适,多写了点(这已经能当迟到的理由了)劈叉x5,(昨天评论区有个预言家,先给她刀了!)
感谢以下老板的支持↓(猫猫头打盹.jpg)
第206章我才也是[vip]
发现自己绷带内侧的痕迹, 溅了醋,是有点酸,凌宴低头扣弄污渍, 嘀咕回道,“当然开心啊。”
没看到斜眼的秦笙。
真想一口咬上去, 秦笙差点没忍住,她磨磨牙尖,装作无意地道, “聊什么了那么开心?”
虽说阿宴和顾景之并无亲密举动,但对方终是坤泽, 且知书达理相貌绝佳, 又是阿宴一直以来最坚定的伙伴, 再看自己……差别巨大,提及就头皮发麻,即便对方无意与自己争抢,可秦笙就是很难不产生危机感。
然而凌宴并不知她心中所想,话本在她的小本生意范畴内,可以讲的, 于是便和秦笙大方分享方才所聊之事,末了不忘吐槽, “那些个书肆真黑心。”
莫说商贾、这世上大部分人都是这般唯利是图,这也是秦笙更喜欢动物、而不喜欢与人相处的原因之一,阿宴敢于越过小镇, 去更远的地方谋得财路已经比很多人有魄力了。
那些奇思妙想全是为了钱,同顾景之也半点情爱无关, 秦笙舒心一二,默默希望跟前这个二十八岁亦不曾婚配的孤魂野鬼只为自己开窍。
她附和道, “镇上就那几家书肆,读书人也不多,你去县城的决定是对的。”
真够能压榨的,凌宴很不满意,轻轻哼了声,“书肆可能寄卖?”
寄存在书肆托其售卖。
“自是可以,予几分利便可。”寄卖话本跟她抄书给予店家的利钱差不多,顾景之算了算,“十文起底,随书价走。”
凌宴点点头,事情也比她想的复杂不少,这古代,普通人想翻身赚大钱真不容易,无奈之余她陷入沉思。
没钱没权,书肆不是一般人能开起来的,穷乡僻壤就这点不好,局限性太强了,认真想过,凌宴做出一个重大决定,“还是寄卖吧,过几日我准备去县里,寄卖在那边价格更高些。”
怎么忽然跑到县城了,顾景之有点猝不及防,“那青岚……?”
凌宴眨眼,“她负责去那边收钱啊……这样就不会不好意思拿工钱了吧,一旬去趟县城,不会耽误她正常打猎。”
说来莽夫那人也是实诚的要命,她觉得跑腿顺路而已,几次推脱不要钱,后来说了好久勉强应下,还是觉得她们过于照拂,自己一个大老粗跟书本没关系,于是搭关系跑动总是花上一百二十分的力气,极其卖力,估摸也是自尊使然。
现在出力多了,应当就不会有这种自卑心理了,凌宴是这么觉得的,“时间上没那么严格,我去劝她,她应当乐意的。”
两全其美。
就是路上苦了些,顾景之点头,问询道,“你何时去县城?我可得抓紧时间抄书了。”
凌宴露出一个颇为得意的笑,“不用抄!”
不抄怎么卖书?像是看调皮的妹妹,顾景之无奈轻笑,揶揄控诉,“伤好就来消遣我?”
“非也非也。”凌宴摇头晃脑故作神秘,拿来册子捻起一页,日光透过纸张,上一页的字迹映入眼帘,“景之姐你会写反字吗?”
读了这么多年书,顾景之自然明白对方想做什么,不禁觉得阿宴有些异想天开了,“反字自是不难,你可是想印书?那雕版费时费力,成本难以计数,即便我等三人之力仍是不行啊。”
“那把雕版拆成小字块,再按书中内容拼好印制呢?”凌宴笑得狡黠,送上后世积累的智慧震撼。
活字印刷术!
“这……”听似可行,如此说来,顾景之看到其中巨大价值,眼眸骤然发光,“那岂不是什么书都能印了?!”
这不仅仅关乎自己的话本,更关乎全天下的读书人,书本何其贵重,一旦小字块拼接之法得以施行,那士族垄断的书本即可遍地开花,人人都能轻而易举地买到印制品,包括坤泽,得圣人教诲、习君子之道。
懂礼仪、知公义!从此摆脱愚昧,会有越来越多的坤泽有机会读书,向往宅邸高墙之外的人生,与她一道反抗这世道的不公!那将是怎样的一个盛世!
唯年幼时初生牛犊不怕虎才敢莽撞设想的幻梦竟有实现的可能?巨大震惊之下,顾景之脚步不稳后退一步,险些失态。
却顾不得仪态,她脑子转的极快,决心将其付诸于实践,急忙讲述自己的看法,“铜制雕版不易分割,对,木块该是更容易些,阿宴……”
凌宴摆摆手,温言引导激动的秀才避开岔路,“时间紧了些,木雕费时,我们不用木头。”
“那用什么?”顾景之的疑惑脱口而出,颇为急切。
木块刻字对她来说不难,但时间成本太高,还要考虑后期养护防止干裂、发霉,太过麻烦,凌宴早有打算,她信誓旦旦地道,“黏土烧制成陶!”
如此只要用泥,贴上反字,再剜去底面,陶块上就成字了!
胸腔一阵暖流,顾景之感觉心口、手脚都是热的,长久体弱的坤泽经不起如此大的情绪波动,眼前一黑,险些晕倒了去。
好在她及时扶住桌边,缓缓坐下,片刻,她平静下来,“哪里可挖黏土?我与你一起!”
她姿态稍显柔弱,但讲话铿锵有力,可见其决心,顾景之势要参与这辞旧换新的浪潮。
看着弱不禁风的金贵举人,凌宴哪敢让她亲自参与那么累人的活,“我手下有好多人呢,最近没事做都闲在家,让他们去就行,等挖回黏土还要捶打,我到时叫你可行?”
退而求其次。
顾景之长长舒了口气,笑意开怀,“好!”
话本之事即将完美敲定,秀才作为作者总要有个对外的称谓,凌宴建议道,“印书之事不必担心,倒是你该想想要用什么笔名了。”
笔名……她早有预想,顾景之淡淡吐出两个字,“寒月。”
冬天的月亮?凌宴不知文人的学问,乐呵呵地夸奖道,“挺好听的。”
顾景之但笑不语,和印书这等大事比起来,李文生的官司就显得平平无奇多了,她稍微同凌宴讲了讲事情的经过。
说是有人通风报信,李文生这才外面耗了许久,可兜里的钱都花光了他不得不回,就让人拿下压到县城衙门,目前不清楚会怎么盘,估计官差很快下来,不过王婶又在卖地了,这次又放出三块连成片的田。
先前那两块还没找到买主,总之顾景之有些心动,和沈青岚商量许久,俩人还在犹豫观望。
想到秦笙说的蝗灾,凌宴想了想,提出建议,“旱田浇灌下来太累了,一般人吃不消,要买还是买水田,能轻松些。”
到时候用浓烟驱赶,可以搭上小蛇蝎的顺风车,反正不交税粮,损失不会很大。
顾景之往心里去了,“你说得对,我再考量一二。”
正事闲事都说得差不多了,最后顾景之问了一个问题,“你和阿笙,可还好?”
她很少这么直接,也很少这般鞭辟入里、且反复。
醒来时暗示过一次,现在她大好再来明示,可见真怕自己出事。
凌宴并不嫌烦,她只觉得在陌生的世界有人真心待自己,异常的暖心,她笑了笑,让对方大可放心,“我们很好。”
顾景之沉默一瞬,“你们往后如何相处,继续做妻妻?”
哎呦我的景之姐,你别把我往火坑里推啊!
凌宴连忙摇头,“一个名头而已,互惠互利罢了。”
事不过三,顾景之不再问了,“你自己心里有数就好。”
“嗯。”
聊了很久,那头小崽也吃完了,揉着肚子在院里踱步活动,跟在自己家似得,一点不见外。
顾思敏就喜欢她这副小模样,脸上的笑就没断过,看给自己秦笙拔去银针的更是,“这些天我身子爽利多了,阿笙医术当真了得。”
秦笙皱眉,做了个噤声手势,再次叮嘱,“不可对外人提及!”
“是是是,你是兽医,不给人看病,我记得的。”身体好了心情也跟着好,顾思敏与小辈也能说笑到一起。
收好银针揣到怀里,秦笙昂了昂头,“嗯,好好养着吧,过几日再来看你。”
各自处理完事物,凌宴和秦笙碰头,看到的就是这一幕,一时无言,和小崽玩耍一会,她们结伴回家。
路上她一直想问,问秦笙为何会给顾伯母看病,可不知为何就是问不出口。
正纠结之时,就听幽幽的说话声自耳边传来,“你俩聊得还挺开心?”
秦笙挑眉,神色颇有几分质问之意,一股子酸味也跟着弥漫开。
刚才做酸辣粉把醋倒身上了?凌宴低头闻自个衣衫。
作者有话说:
秦笙:你这个憨货,我真的是,直接给你扒光算了!
凌宴大字躺:那你下手轻一点哦。
感觉停在那不合适,多写了点(这已经能当迟到的理由了)劈叉x5,(昨天评论区有个预言家,先给她刀了!)
感谢以下老板的支持↓(猫猫头打盹.jpg)
第206章我才也是[vip]
发现自己绷带内侧的痕迹, 溅了醋,是有点酸,凌宴低头扣弄污渍, 嘀咕回道,“当然开心啊。”
没看到斜眼的秦笙。
真想一口咬上去, 秦笙差点没忍住,她磨磨牙尖,装作无意地道, “聊什么了那么开心?”
虽说阿宴和顾景之并无亲密举动,但对方终是坤泽, 且知书达理相貌绝佳, 又是阿宴一直以来最坚定的伙伴, 再看自己……差别巨大,提及就头皮发麻,即便对方无意与自己争抢,可秦笙就是很难不产生危机感。
然而凌宴并不知她心中所想,话本在她的小本生意范畴内,可以讲的, 于是便和秦笙大方分享方才所聊之事,末了不忘吐槽, “那些个书肆真黑心。”
莫说商贾、这世上大部分人都是这般唯利是图,这也是秦笙更喜欢动物、而不喜欢与人相处的原因之一,阿宴敢于越过小镇, 去更远的地方谋得财路已经比很多人有魄力了。
那些奇思妙想全是为了钱,同顾景之也半点情爱无关, 秦笙舒心一二,默默希望跟前这个二十八岁亦不曾婚配的孤魂野鬼只为自己开窍。
她附和道, “镇上就那几家书肆,读书人也不多,你去县城的决定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