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赵祈看着眼前这三人,心中涌起一股暖意。
眼下正是她最难的境地,太后及其党羽暗中蠢蠢欲动,但她身边支持她的人也不在少数。
有这些忠心之人相护,她又何足为惧?
第113章
南边的水患尚未彻底解决,朝堂上下本就为此焦头烂额。
京中又收到来自南滇的加急奏报,而此时距离南滇大战爆发已过去七日之久。
展开奏报,其上文字触目惊心:大周军队在南滇深陷苦战,损失惨重,折损将士竟过半之多。即便如此,剩余将士依旧顽强,与南滇将士并肩作战,共同抵御西夏和北狄的联军。
奏报中言辞急切,明确提及,当前局势危急,急需调遣大批兵马前往南滇予以援助,否则南滇战局恐将彻底失控。
这奏报一到京城,朝野为之震惊。
朝堂之上,气氛凝重得近乎窒息,众人皆被这突如其来的噩耗惊得面色惨白。
保守派的大臣率先提言:“陛下,依老臣之见,如今南滇局势已然糜烂至此,不如当机立断,撤出我大周军队,死守南疆边境之地。倘若联军果真攻破边疆,咱们便效仿往昔,拿出些粮食、银两献上,暂且保一时太平。毕竟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啊。”
赵祈听闻,禁不住冷笑一声:“糊涂!你们当真以为,这回西夏和北狄联手,仅仅是为了大周的粮草、财宝和女人?他们觊觎的,分明是我大周的土地,还有土地上的一切!如此浅显的道理,难不成你们竟看不明白?”
此言一出,大臣们纷纷面面相觑,众人下意识地将目光投向高太傅。
高太傅却低垂着头,沉默不语,面上神色晦暗不明,不知究竟在思索着什么。
赵祈目光冷峻地扫视一圈朝堂,随后说道:“朕预命北境郑泰将军,即刻调遣十万大军,火速前往南滇援助郑宓共同抗狄!”
高太傅听闻,终于抬起头来,微微拱手,语气沉稳:“陛下此举,实乃明智之举。如今我大周在南滇投入了海量兵力与粮草,若贸然撤退,损失将不可估量。若有郑泰将军前去驰援,说不定能力挽狂澜,挽救当下的颓势。”
赵祈轻轻颔首,目光在高太傅身上停留片刻:这高太傅,今日倒是难得说了点实话。
“太傅所言不差,朕考虑的也正是如此。”
赵祈将目光从朝堂众人身上收回,转而看向一旁静立的褚晏,开口问道:“祭祀祈福之事准备得如何了?”
褚晏闻言,立刻上前一步,神色恭敬地回道:“回禀陛下,祭祀诸事已准备妥当。后天便是黄道吉日,天时地利人和齐聚,最适宜举行庄重的祭祀大典。”
“那便后日在太庙举行祭祀之事。届时,文武百官皆要到场,以此对上天彰显我大周的诚意,祈愿上苍护佑,保我大周在南滇战役中赢得胜利。”
说罢,赵祈环顾四周,目光扫过每一位大臣,接着补充道:“此次祭祀意义重大,关乎我大周国运与南滇战局,诸位务必用心对待。礼部要确保仪式流程万无一失,其他各部也要全力配合,不得有丝毫懈怠。”
众大臣纷纷跪地,齐声高呼:“谨遵陛下旨意!”
朝会结束,高太傅脚步匆匆,径直朝着永寿殿奔去。
一路上,他心中反复盘算着朝上之事,嘴角不自觉地上扬,难掩心中的喜悦。
踏入永寿殿,瞧见太后神情悠然端坐在主位上。
高太傅快步上前,行礼问安,抬起头时,脸上的喜意愈发明显,几乎要溢出来。
高瑾玉见他这副模样,开口问道:“兄长,究竟是什么事情,让你如此高兴?”
高太傅迫不及待地说道:“天助我们啊!郑宓在南滇战事失利,皇上派遣郑泰带着十万兵马前去支援。只要郑泰和郑宓在南滇战死,皇上可就没了最大的助力。没了这两位得力将领,她在朝堂上还能依靠谁?如此一来,咱们在祭祀大典上便可无所顾忌,放手去做想做之事。哪怕郑泰和郑宓命大没死,经此南滇一战,北境兵力折损过半,皆是因皇帝决策不当所致。就凭这一点,她本就应当退位让贤。”
高瑾玉听闻,先是一怔,随即眼中闪过一丝惊喜,旋即轻轻点头,紧绷的心弦顿时一松,如释重负般说道:“如此甚好。朝中大臣那边,可联系妥当了?”
高太傅回应道:“这些大臣早对皇上心怀不满了。自陛下涉政以来,诸多举措接连触动他们的利益。就说那女科的举办,打破了以往男子独占科举仕途的局面,还大肆任用这些通过女科选拔上来的女子为官,在那些老臣眼中,这就是任人唯亲。他们觉得皇上不重用世家出身的臣子,却偏爱这些新崛起的女子势力,这如何能让他们咽下这口气?”
他顿了顿又说道:“如今朝堂之上,大臣们心中怨言颇多,积怨已久。他们只等着我们一声令下,届时定会群起响应,全力支持我们的行动。”
高瑾玉微微眯起双眼,眼中闪过一丝算计,沉思片刻后说道:“待皇上退位,她之前派遣的赈灾官员回到京城,就可直接拿下。这些官员皆是皇上的心腹,留着终究是个隐患。至于郑泰和郑宓,在战场上死了那是最好。要是侥幸活着回来,便治他们一个统领无方之罪,赐他们自戕,也算是给他们留个体面。哼,这江山,终究还是要落入我们手中。”说罢,高瑾玉靠向椅背,脸上露出一抹志在必得的笑容。
“母后。”殿外传来环佩叮咚之声,少年郎踏入殿内。
八岁的恒郡王赵礼身着蜀锦团龙纹窄袖箭衣,腰间悬着郑宓所赐赠的匕首,应是刚刚练武回来。
他规规矩矩行了礼,“母后万安。”
抬眼望见高太傅站在鎏金香炉旁,又忙拱手:“礼儿见过舅舅。”
高太傅微微颔首,广袖下的手指却无意识地摩挲着青玉扳指。
高瑾玉慈爱地将爱子拉到身边,指尖拂过他额头:“我儿今日练完骑射了?”
赵祈忙不迭点头,少年人的眼睛亮如星子:“今日连射十箭皆中靶心,师傅说孩儿臂力见长。”
“如此甚好。”高瑾玉笑着从盘子里拿出蜜渍梅子,“母后要送你个大礼。”
赵礼眼睛瞬间瞪圆,想起前些日子母后说要送他的“大礼”是徐岩鄂家的小女儿,当他未来的郡王妃,那粉雕玉琢的女娃让他足足高兴了半个月。
“可是跟瑛儿妹妹有关?”他扒着母后的凤纹裙裾追问。
高瑾玉摇摇头,鬓边金凤步摇轻颤:“比那更好。礼儿可喜欢你皇姐的位子?”
赵祈歪着脑袋想了想,“是不是要像皇姐那样坐龙椅?可礼儿不喜欢,礼儿长大了要做大将军,像郑宓将军那样镇守边疆。”
他边说边抽出腰间匕首比划,刀光映得少年面庞愈发棱角分明。
高瑾玉脸上的笑意骤然凝固,高太傅的脸色也阴沉下来。
殿外忽然传来宫人的脚步声,原是徐瑛抱着只雪白的肥猫经过。
赵礼眼睛一亮,“母后,瑛儿妹妹来了!”
不等高瑾玉答话便蹦跳着跑出去。
“这孩子......”高瑾玉望着儿子的背影,指尖深深掐进掌心。
高太傅望着小郡王消失在殿内的背影,指尖轻轻叩击着紫檀桌案:“郡王年岁尚小,不懂得那九五之尊的好处,待他再大些,见惯了朝堂倾轧,自然会明白太后的良苦用心。”
高瑾玉轻轻叹了口气,又说道:“待到这些事情处理妥当了,便把禅儿和元洲的婚事给定了下来。元洲这孩子也是哀家看着长大的,品性纯良,有他照看着禅儿,再加上兄长你在一旁护着,哀家心里也能宽慰下来了。”
高瑾玉靠在椅背上,她只觉得这半辈子都在为她的一双儿女筹谋,从他们的出生,到成长,再到如今为他们的前程和婚事操心。
为了让儿子能有更好的未来,她在这深宫中小心翼翼地周旋,与各方势力斗智斗勇;为了女儿能嫁得如意郎君,她精心挑选,仔细考量,只是想到朱宝贞心里又是一阵恼怒,竟然看走了眼。这回朱宝贞回京了,头一个先解决了她。
“我是禅儿的亲舅舅,自小看着她长大,对她的疼爱不比你少半分,定会好好待她的。只是当下局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们还是得仔细想想,别有什么遗漏之处,以免被那些心怀不轨之人钻了空子。”
云光殿的氛围倒是比永寿殿轻松多了。
下了朝,赵祈便回了云光殿。
褚淳贤昨夜半宿未眠,颈间染的朱砂红还未褪去。
赵祈褪去朝服的指尖划过她锁骨,冰凉的指尖贴着小腹游走。
褚淳贤压住赵祈作乱的手,微睁开眼,惊道:“你…这人,怎么不知疲倦...”
赵祈忽然将人压进锦枕,晃见褚淳贤胸口那道新愈的齿痕,含住她耳垂轻笑:“前日咬轻了,这印子这么快结痂了。”
褚淳贤闷哼一声,双臂勾住赵祈的脖子,长腿缠上赵祈腰身,俨然已经情动。
眼下正是她最难的境地,太后及其党羽暗中蠢蠢欲动,但她身边支持她的人也不在少数。
有这些忠心之人相护,她又何足为惧?
第113章
南边的水患尚未彻底解决,朝堂上下本就为此焦头烂额。
京中又收到来自南滇的加急奏报,而此时距离南滇大战爆发已过去七日之久。
展开奏报,其上文字触目惊心:大周军队在南滇深陷苦战,损失惨重,折损将士竟过半之多。即便如此,剩余将士依旧顽强,与南滇将士并肩作战,共同抵御西夏和北狄的联军。
奏报中言辞急切,明确提及,当前局势危急,急需调遣大批兵马前往南滇予以援助,否则南滇战局恐将彻底失控。
这奏报一到京城,朝野为之震惊。
朝堂之上,气氛凝重得近乎窒息,众人皆被这突如其来的噩耗惊得面色惨白。
保守派的大臣率先提言:“陛下,依老臣之见,如今南滇局势已然糜烂至此,不如当机立断,撤出我大周军队,死守南疆边境之地。倘若联军果真攻破边疆,咱们便效仿往昔,拿出些粮食、银两献上,暂且保一时太平。毕竟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啊。”
赵祈听闻,禁不住冷笑一声:“糊涂!你们当真以为,这回西夏和北狄联手,仅仅是为了大周的粮草、财宝和女人?他们觊觎的,分明是我大周的土地,还有土地上的一切!如此浅显的道理,难不成你们竟看不明白?”
此言一出,大臣们纷纷面面相觑,众人下意识地将目光投向高太傅。
高太傅却低垂着头,沉默不语,面上神色晦暗不明,不知究竟在思索着什么。
赵祈目光冷峻地扫视一圈朝堂,随后说道:“朕预命北境郑泰将军,即刻调遣十万大军,火速前往南滇援助郑宓共同抗狄!”
高太傅听闻,终于抬起头来,微微拱手,语气沉稳:“陛下此举,实乃明智之举。如今我大周在南滇投入了海量兵力与粮草,若贸然撤退,损失将不可估量。若有郑泰将军前去驰援,说不定能力挽狂澜,挽救当下的颓势。”
赵祈轻轻颔首,目光在高太傅身上停留片刻:这高太傅,今日倒是难得说了点实话。
“太傅所言不差,朕考虑的也正是如此。”
赵祈将目光从朝堂众人身上收回,转而看向一旁静立的褚晏,开口问道:“祭祀祈福之事准备得如何了?”
褚晏闻言,立刻上前一步,神色恭敬地回道:“回禀陛下,祭祀诸事已准备妥当。后天便是黄道吉日,天时地利人和齐聚,最适宜举行庄重的祭祀大典。”
“那便后日在太庙举行祭祀之事。届时,文武百官皆要到场,以此对上天彰显我大周的诚意,祈愿上苍护佑,保我大周在南滇战役中赢得胜利。”
说罢,赵祈环顾四周,目光扫过每一位大臣,接着补充道:“此次祭祀意义重大,关乎我大周国运与南滇战局,诸位务必用心对待。礼部要确保仪式流程万无一失,其他各部也要全力配合,不得有丝毫懈怠。”
众大臣纷纷跪地,齐声高呼:“谨遵陛下旨意!”
朝会结束,高太傅脚步匆匆,径直朝着永寿殿奔去。
一路上,他心中反复盘算着朝上之事,嘴角不自觉地上扬,难掩心中的喜悦。
踏入永寿殿,瞧见太后神情悠然端坐在主位上。
高太傅快步上前,行礼问安,抬起头时,脸上的喜意愈发明显,几乎要溢出来。
高瑾玉见他这副模样,开口问道:“兄长,究竟是什么事情,让你如此高兴?”
高太傅迫不及待地说道:“天助我们啊!郑宓在南滇战事失利,皇上派遣郑泰带着十万兵马前去支援。只要郑泰和郑宓在南滇战死,皇上可就没了最大的助力。没了这两位得力将领,她在朝堂上还能依靠谁?如此一来,咱们在祭祀大典上便可无所顾忌,放手去做想做之事。哪怕郑泰和郑宓命大没死,经此南滇一战,北境兵力折损过半,皆是因皇帝决策不当所致。就凭这一点,她本就应当退位让贤。”
高瑾玉听闻,先是一怔,随即眼中闪过一丝惊喜,旋即轻轻点头,紧绷的心弦顿时一松,如释重负般说道:“如此甚好。朝中大臣那边,可联系妥当了?”
高太傅回应道:“这些大臣早对皇上心怀不满了。自陛下涉政以来,诸多举措接连触动他们的利益。就说那女科的举办,打破了以往男子独占科举仕途的局面,还大肆任用这些通过女科选拔上来的女子为官,在那些老臣眼中,这就是任人唯亲。他们觉得皇上不重用世家出身的臣子,却偏爱这些新崛起的女子势力,这如何能让他们咽下这口气?”
他顿了顿又说道:“如今朝堂之上,大臣们心中怨言颇多,积怨已久。他们只等着我们一声令下,届时定会群起响应,全力支持我们的行动。”
高瑾玉微微眯起双眼,眼中闪过一丝算计,沉思片刻后说道:“待皇上退位,她之前派遣的赈灾官员回到京城,就可直接拿下。这些官员皆是皇上的心腹,留着终究是个隐患。至于郑泰和郑宓,在战场上死了那是最好。要是侥幸活着回来,便治他们一个统领无方之罪,赐他们自戕,也算是给他们留个体面。哼,这江山,终究还是要落入我们手中。”说罢,高瑾玉靠向椅背,脸上露出一抹志在必得的笑容。
“母后。”殿外传来环佩叮咚之声,少年郎踏入殿内。
八岁的恒郡王赵礼身着蜀锦团龙纹窄袖箭衣,腰间悬着郑宓所赐赠的匕首,应是刚刚练武回来。
他规规矩矩行了礼,“母后万安。”
抬眼望见高太傅站在鎏金香炉旁,又忙拱手:“礼儿见过舅舅。”
高太傅微微颔首,广袖下的手指却无意识地摩挲着青玉扳指。
高瑾玉慈爱地将爱子拉到身边,指尖拂过他额头:“我儿今日练完骑射了?”
赵祈忙不迭点头,少年人的眼睛亮如星子:“今日连射十箭皆中靶心,师傅说孩儿臂力见长。”
“如此甚好。”高瑾玉笑着从盘子里拿出蜜渍梅子,“母后要送你个大礼。”
赵礼眼睛瞬间瞪圆,想起前些日子母后说要送他的“大礼”是徐岩鄂家的小女儿,当他未来的郡王妃,那粉雕玉琢的女娃让他足足高兴了半个月。
“可是跟瑛儿妹妹有关?”他扒着母后的凤纹裙裾追问。
高瑾玉摇摇头,鬓边金凤步摇轻颤:“比那更好。礼儿可喜欢你皇姐的位子?”
赵祈歪着脑袋想了想,“是不是要像皇姐那样坐龙椅?可礼儿不喜欢,礼儿长大了要做大将军,像郑宓将军那样镇守边疆。”
他边说边抽出腰间匕首比划,刀光映得少年面庞愈发棱角分明。
高瑾玉脸上的笑意骤然凝固,高太傅的脸色也阴沉下来。
殿外忽然传来宫人的脚步声,原是徐瑛抱着只雪白的肥猫经过。
赵礼眼睛一亮,“母后,瑛儿妹妹来了!”
不等高瑾玉答话便蹦跳着跑出去。
“这孩子......”高瑾玉望着儿子的背影,指尖深深掐进掌心。
高太傅望着小郡王消失在殿内的背影,指尖轻轻叩击着紫檀桌案:“郡王年岁尚小,不懂得那九五之尊的好处,待他再大些,见惯了朝堂倾轧,自然会明白太后的良苦用心。”
高瑾玉轻轻叹了口气,又说道:“待到这些事情处理妥当了,便把禅儿和元洲的婚事给定了下来。元洲这孩子也是哀家看着长大的,品性纯良,有他照看着禅儿,再加上兄长你在一旁护着,哀家心里也能宽慰下来了。”
高瑾玉靠在椅背上,她只觉得这半辈子都在为她的一双儿女筹谋,从他们的出生,到成长,再到如今为他们的前程和婚事操心。
为了让儿子能有更好的未来,她在这深宫中小心翼翼地周旋,与各方势力斗智斗勇;为了女儿能嫁得如意郎君,她精心挑选,仔细考量,只是想到朱宝贞心里又是一阵恼怒,竟然看走了眼。这回朱宝贞回京了,头一个先解决了她。
“我是禅儿的亲舅舅,自小看着她长大,对她的疼爱不比你少半分,定会好好待她的。只是当下局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们还是得仔细想想,别有什么遗漏之处,以免被那些心怀不轨之人钻了空子。”
云光殿的氛围倒是比永寿殿轻松多了。
下了朝,赵祈便回了云光殿。
褚淳贤昨夜半宿未眠,颈间染的朱砂红还未褪去。
赵祈褪去朝服的指尖划过她锁骨,冰凉的指尖贴着小腹游走。
褚淳贤压住赵祈作乱的手,微睁开眼,惊道:“你…这人,怎么不知疲倦...”
赵祈忽然将人压进锦枕,晃见褚淳贤胸口那道新愈的齿痕,含住她耳垂轻笑:“前日咬轻了,这印子这么快结痂了。”
褚淳贤闷哼一声,双臂勾住赵祈的脖子,长腿缠上赵祈腰身,俨然已经情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