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褚淳贤不慌不忙地饮上一口茶,将茶杯轻轻放回桌上,“她总会自己露出马脚的,她是太后的人,现在把太后逼得太紧,对我们也没什么好处,暗中留意着她的一举一动便是了,再说了,她传的消息不都是我们想让太后知道的吗?”
第52章
明华将自己所见所闻,暗地里告知了太后身边的心腹时嬷嬷。
高瑾玉听完时嬷嬷的话后,不咸不淡地说道:“往后宫内进了新人,一个个皆是如花似玉的女子,本宫倒要看看皇帝还有多少精力眷顾褚淳贤。”
“年轻人喜新厌旧,有了新人,自然冷落了旧人,太后此举实在高明。”时嬷嬷恭维道。
高瑾玉又接着吩咐:“你且速速告知兄长,定要用心挑些样貌出挑的女子送到宫中,务必让这后宫热闹起来。”
“老奴这就去办。”
选秀之事,在高瑾玉的一手操持下,紧锣密鼓地筹备着。
与此同时,那严煜一案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调查审讯,前后历经了七天的时间,终于落下帷幕。
朱宝贞是陛下亲封的钦差大臣,又因叛王之案和齐忠共事,齐忠之前是刑部尚书,严煜又是高太傅的人,齐忠对高太傅心有怨恨,自然是让刑部上下全力配合朱宝贞查案。
朱宝贞秉公执法,对严煜展开全面的清查。
严煜一直担任户部侍郎一职,本就是个肥得流油的差事。
近一两年,他仗着新帝为女子,认为皇上性子软弱不问政事,私下里自己的所作所为可以轻易蒙混过关,于是更加变本加厉地进行贪|污受贿的勾当,没想到在亲儿子这里翻了船。
严承栋刚被关进大牢时,还仗着自己是侍郎之子在狱中叫嚣,直到看到亲爹也被压到牢内,才颓然的靠在狱墙上,他对自己所犯之罪供认不讳。
那严煜自入官场以来一直紧紧追随高晋。
朱宝贞本以为他是个贪生怕死之辈,没想到口风极为严谨,始终未曾牵连高太傅分毫,将所有罪责都独揽一身,所供出的也仅仅是些家境普通,无甚背景的小官,试图以此来减轻罪行。
朱宝贞将所有证据一一整理,拟好严煜认罪的奏折。
严煜指使家奴草菅人命,其贪|污受贿数额巨大,又在任职户部侍郎时种种渎职行为,让朝廷遭受损失,罪恶滔天,理应查封家产,判处杀头之罪。
而其子严承栋当街奸污妇女,目无法纪,理应判仗刑二百,流放边疆服役。
其余所受牵连者,朱宝贞都详细地写在了奏折上,呈交上去由皇帝定夺。
朝上,赵祈神色凝重地看着朱宝贞上奏的奏折,“众爱卿有何意见?”
高太傅见此情形,上前一步,拱手说道:“陛下,这严承栋只因奸污一个烟花女子,被判仗刑二百。以老臣之见,这刑法怕是有些过重了。”
赵祈琢磨一下就明白了,这高晋在严煜的事情上一直沉默不语,只因证据确凿,实在难以保全。
如今却在朝上这般积极地替严承栋说话,定是之前向严煜许下承诺,要保他儿子,好让严煜能安心赴死。
赵祈目光淡淡地落在高太傅身上,“依太傅之见,如何判理才算合适?”
高太傅缓缓说道:“不如改为仗刑五十,随后流放边疆,陛下您看如何?”
赵祈心中已有盘算,想着接下来要说的话,点头应了下来,“就依太傅所言。”
齐忠在一旁听着,心中气愤不已,暗自咒骂:好你个高晋,我儿子因无意之中对陛下口出不敬,你便要将我父子二人置之死地,可你手下人的儿子,犯下奸污妇女这等大罪,却只需仗刑五十。
他刚要站出来为自己鸣不平,便感觉袖口被人轻轻扯住。
他转头看去,见是朱宝贞,朱宝贞微微摇头,轻声说道:“齐大人,稍安勿躁。”
齐忠知道朱宝贞是陛下眼前的红人,自然不好驳了她的面子,只得强忍着心中怒火,暂且按捺下来。
赵祈扫视朝堂一周,接着又说道:“齐忠在叛王谋逆之事上,立有大功,朕恢复其刑部尚书之位。朱宝贞在雍王和严煜一案中亦有大功,现在户部侍郎之位恰好空缺出来,朕决定由朱宝贞担任户部右侍郎一职。”
高太傅闻言,急忙出声反对:“陛下,这官员任命之事,按例是否要与吏部商议一番?”
齐忠一听,刚按捺住的脾气又要发作,他心里清楚高晋这说这话,自是因为那吏部也是他高晋的人,若真商议过后,这刑部尚书还有他齐忠什么事情。
正欲抬脚站出来,却又听到陛下说道:“严承栋之事朕已经依你所言,如今朕决定恢复齐忠尚书之位以及让朱宝贞填补户部侍郎的空缺,太傅你还有哪里不满意?”
“老臣不敢,只是朱大人年轻,且在户部事务方面又缺少经验,让她突然担任户部侍郎这般重要的职位,怕是难以服众。”
高太傅此言一出,朝堂上众臣纷纷点头,低声议论起来:“太傅所言甚是……”
朱宝贞站在一旁,心中也是疑惑不解,暗自思忖陛下这一番安排究竟是何意旨。
见众人面露反对之色,赵祈面露不悦,脸色一沉,喝道:“好,朱宝贞任命户部侍郎一事暂且搁置一旁。朕还有一事宣告,郑宓将军不日便会率领叛王的士兵返回边疆,而朕的身边却无人贴身护卫,因此决定封徐岩鄂之女徐玟为御前侍卫,护佑朕的安危。”
赵祈此话一出,未等众官员来得及站出来反对,徐岩鄂已经率先而出,他神色不安,双手抱拳行礼,惶恐地说道:“陛下,小女资质平平,武艺更是不够精湛,如何能担得起陛下的御前护卫。”
赵祈轻轻摆了摆手,面上和颜悦色:“徐将军就不要过谦了。郑宓曾多次向朕举荐徐玟,对她赞誉有加,夸她文有满腹经纶,武有不凡身手。她二人还时常切磋武艺,徐玟武艺丝毫不在郑宓之下。徐将军着实培养出了一位出色的女儿啊。”
徐岩鄂听闻此言,心中顿时恍然,暗自思忖:原来是郑宓这小丫头在背后说了这些话。一想到这儿,心中不禁后悔起来,早知道当初就不该让她二人频繁接触了。
“朕还要与你说,你要做好准备,过几日你带着一部分叛王的兵卒去西平县,将他们加以训练,抵御西戎,朕再也不希望西平县的惨事再次发生。”
徐岩鄂本就是武将,保家卫国自是义不容辞,当下毫不犹豫地抱拳应道:“臣,领旨。”心中却也明白了,看来女儿入朝为官之事,怕是难以更改了。
此时,那燕啸鸿又站了出来,“臣也请旨前往西平县。”
燕啸鸿可是燕君烨的父亲,赵祈心中暗自警惕,眼眸中瞬间闪过一丝疑虑与猜忌。
燕啸鸿平白无故想去西平县干什么,莫不是两人已经暗中联系上了,想和燕君烨来个里应外合,若是如此,那可真是痴心妄想了。
赵祈不动声色地说道:“燕将军朕对你自有安排,京畿现在各处都需要*人手,朕还想着你为朕分忧解难。”
燕啸鸿见皇帝态度坚决,言辞之间已无转圜余地,再说下去也绝非明智之举。他只得恭敬地说道:“能为陛下分忧是臣之荣幸,臣任凭陛下差遣。”
高太傅这会儿一言不发,倒是有个毫不起眼的老头,从角落里冒出来,他颤颤巍巍地说道:“臣认为,女子武艺再高也比不上男子,陛下身份尊贵无比,应该挑选身强体壮的男子保护为好。”
赵祈目光淡淡地瞥向他,眼神中没有愤怒,却透着一股让人不寒而栗的冰冷,平静问道:“爱卿可有合适的人举荐?”
臣子尴尬地摇了摇头,“臣无人,臣只是担忧陛下龙体安危。”
赵祈心中暗自腹诽:这是从哪儿蹦出来一个丢人现眼的东西。
嘴上却冷冷说道:“朕不喜男子在身边伺候,爱卿就不要多言了。”
那臣子也不敢再吭声,灰溜溜地退回了原位。
赵祈趁机又说道:“再有两个月就到了春闱。今年春闱朕准备开举女科,选入的女子到宫内为朕处理宫内事宜。朕观后宫诸事繁杂,正需如徐玟这样才学武艺俱佳的女子相助,也好让朕省下心来。”
众臣面面相觑,要知道女科之事,历经了几代都不曾有过了,在说了,科举本就是男子的专属,女子只需安心操持家务、相夫教子便好。
虽说此刻陛下强调是选入宫内为皇上办事,可瞧着那郑宓和徐玟,哪个人没有或多或少地涉及朝堂之事,这也不符合常规。
刚有几位思想守旧的臣子皱着眉头,神色愤愤,正欲站出来想要反对。
高太傅却出人意料地向前迈出一步,微微躬身,恭恭敬敬说道:“陛下,此举甚好。陛下开举女科,能让有才学的女子一展所长,进到后宫为陛下分忧,又可使得后宫之中多些积极进取之风,于国于家都是一件好事。”
高太傅的这一番话,让不少原本准备反对的臣子都愣住了,他们心中暗自揣测高太傅的意图,一时间竟也不敢贸然行事,大殿之中的气氛变得越发微妙起来。
第52章
明华将自己所见所闻,暗地里告知了太后身边的心腹时嬷嬷。
高瑾玉听完时嬷嬷的话后,不咸不淡地说道:“往后宫内进了新人,一个个皆是如花似玉的女子,本宫倒要看看皇帝还有多少精力眷顾褚淳贤。”
“年轻人喜新厌旧,有了新人,自然冷落了旧人,太后此举实在高明。”时嬷嬷恭维道。
高瑾玉又接着吩咐:“你且速速告知兄长,定要用心挑些样貌出挑的女子送到宫中,务必让这后宫热闹起来。”
“老奴这就去办。”
选秀之事,在高瑾玉的一手操持下,紧锣密鼓地筹备着。
与此同时,那严煜一案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调查审讯,前后历经了七天的时间,终于落下帷幕。
朱宝贞是陛下亲封的钦差大臣,又因叛王之案和齐忠共事,齐忠之前是刑部尚书,严煜又是高太傅的人,齐忠对高太傅心有怨恨,自然是让刑部上下全力配合朱宝贞查案。
朱宝贞秉公执法,对严煜展开全面的清查。
严煜一直担任户部侍郎一职,本就是个肥得流油的差事。
近一两年,他仗着新帝为女子,认为皇上性子软弱不问政事,私下里自己的所作所为可以轻易蒙混过关,于是更加变本加厉地进行贪|污受贿的勾当,没想到在亲儿子这里翻了船。
严承栋刚被关进大牢时,还仗着自己是侍郎之子在狱中叫嚣,直到看到亲爹也被压到牢内,才颓然的靠在狱墙上,他对自己所犯之罪供认不讳。
那严煜自入官场以来一直紧紧追随高晋。
朱宝贞本以为他是个贪生怕死之辈,没想到口风极为严谨,始终未曾牵连高太傅分毫,将所有罪责都独揽一身,所供出的也仅仅是些家境普通,无甚背景的小官,试图以此来减轻罪行。
朱宝贞将所有证据一一整理,拟好严煜认罪的奏折。
严煜指使家奴草菅人命,其贪|污受贿数额巨大,又在任职户部侍郎时种种渎职行为,让朝廷遭受损失,罪恶滔天,理应查封家产,判处杀头之罪。
而其子严承栋当街奸污妇女,目无法纪,理应判仗刑二百,流放边疆服役。
其余所受牵连者,朱宝贞都详细地写在了奏折上,呈交上去由皇帝定夺。
朝上,赵祈神色凝重地看着朱宝贞上奏的奏折,“众爱卿有何意见?”
高太傅见此情形,上前一步,拱手说道:“陛下,这严承栋只因奸污一个烟花女子,被判仗刑二百。以老臣之见,这刑法怕是有些过重了。”
赵祈琢磨一下就明白了,这高晋在严煜的事情上一直沉默不语,只因证据确凿,实在难以保全。
如今却在朝上这般积极地替严承栋说话,定是之前向严煜许下承诺,要保他儿子,好让严煜能安心赴死。
赵祈目光淡淡地落在高太傅身上,“依太傅之见,如何判理才算合适?”
高太傅缓缓说道:“不如改为仗刑五十,随后流放边疆,陛下您看如何?”
赵祈心中已有盘算,想着接下来要说的话,点头应了下来,“就依太傅所言。”
齐忠在一旁听着,心中气愤不已,暗自咒骂:好你个高晋,我儿子因无意之中对陛下口出不敬,你便要将我父子二人置之死地,可你手下人的儿子,犯下奸污妇女这等大罪,却只需仗刑五十。
他刚要站出来为自己鸣不平,便感觉袖口被人轻轻扯住。
他转头看去,见是朱宝贞,朱宝贞微微摇头,轻声说道:“齐大人,稍安勿躁。”
齐忠知道朱宝贞是陛下眼前的红人,自然不好驳了她的面子,只得强忍着心中怒火,暂且按捺下来。
赵祈扫视朝堂一周,接着又说道:“齐忠在叛王谋逆之事上,立有大功,朕恢复其刑部尚书之位。朱宝贞在雍王和严煜一案中亦有大功,现在户部侍郎之位恰好空缺出来,朕决定由朱宝贞担任户部右侍郎一职。”
高太傅闻言,急忙出声反对:“陛下,这官员任命之事,按例是否要与吏部商议一番?”
齐忠一听,刚按捺住的脾气又要发作,他心里清楚高晋这说这话,自是因为那吏部也是他高晋的人,若真商议过后,这刑部尚书还有他齐忠什么事情。
正欲抬脚站出来,却又听到陛下说道:“严承栋之事朕已经依你所言,如今朕决定恢复齐忠尚书之位以及让朱宝贞填补户部侍郎的空缺,太傅你还有哪里不满意?”
“老臣不敢,只是朱大人年轻,且在户部事务方面又缺少经验,让她突然担任户部侍郎这般重要的职位,怕是难以服众。”
高太傅此言一出,朝堂上众臣纷纷点头,低声议论起来:“太傅所言甚是……”
朱宝贞站在一旁,心中也是疑惑不解,暗自思忖陛下这一番安排究竟是何意旨。
见众人面露反对之色,赵祈面露不悦,脸色一沉,喝道:“好,朱宝贞任命户部侍郎一事暂且搁置一旁。朕还有一事宣告,郑宓将军不日便会率领叛王的士兵返回边疆,而朕的身边却无人贴身护卫,因此决定封徐岩鄂之女徐玟为御前侍卫,护佑朕的安危。”
赵祈此话一出,未等众官员来得及站出来反对,徐岩鄂已经率先而出,他神色不安,双手抱拳行礼,惶恐地说道:“陛下,小女资质平平,武艺更是不够精湛,如何能担得起陛下的御前护卫。”
赵祈轻轻摆了摆手,面上和颜悦色:“徐将军就不要过谦了。郑宓曾多次向朕举荐徐玟,对她赞誉有加,夸她文有满腹经纶,武有不凡身手。她二人还时常切磋武艺,徐玟武艺丝毫不在郑宓之下。徐将军着实培养出了一位出色的女儿啊。”
徐岩鄂听闻此言,心中顿时恍然,暗自思忖:原来是郑宓这小丫头在背后说了这些话。一想到这儿,心中不禁后悔起来,早知道当初就不该让她二人频繁接触了。
“朕还要与你说,你要做好准备,过几日你带着一部分叛王的兵卒去西平县,将他们加以训练,抵御西戎,朕再也不希望西平县的惨事再次发生。”
徐岩鄂本就是武将,保家卫国自是义不容辞,当下毫不犹豫地抱拳应道:“臣,领旨。”心中却也明白了,看来女儿入朝为官之事,怕是难以更改了。
此时,那燕啸鸿又站了出来,“臣也请旨前往西平县。”
燕啸鸿可是燕君烨的父亲,赵祈心中暗自警惕,眼眸中瞬间闪过一丝疑虑与猜忌。
燕啸鸿平白无故想去西平县干什么,莫不是两人已经暗中联系上了,想和燕君烨来个里应外合,若是如此,那可真是痴心妄想了。
赵祈不动声色地说道:“燕将军朕对你自有安排,京畿现在各处都需要*人手,朕还想着你为朕分忧解难。”
燕啸鸿见皇帝态度坚决,言辞之间已无转圜余地,再说下去也绝非明智之举。他只得恭敬地说道:“能为陛下分忧是臣之荣幸,臣任凭陛下差遣。”
高太傅这会儿一言不发,倒是有个毫不起眼的老头,从角落里冒出来,他颤颤巍巍地说道:“臣认为,女子武艺再高也比不上男子,陛下身份尊贵无比,应该挑选身强体壮的男子保护为好。”
赵祈目光淡淡地瞥向他,眼神中没有愤怒,却透着一股让人不寒而栗的冰冷,平静问道:“爱卿可有合适的人举荐?”
臣子尴尬地摇了摇头,“臣无人,臣只是担忧陛下龙体安危。”
赵祈心中暗自腹诽:这是从哪儿蹦出来一个丢人现眼的东西。
嘴上却冷冷说道:“朕不喜男子在身边伺候,爱卿就不要多言了。”
那臣子也不敢再吭声,灰溜溜地退回了原位。
赵祈趁机又说道:“再有两个月就到了春闱。今年春闱朕准备开举女科,选入的女子到宫内为朕处理宫内事宜。朕观后宫诸事繁杂,正需如徐玟这样才学武艺俱佳的女子相助,也好让朕省下心来。”
众臣面面相觑,要知道女科之事,历经了几代都不曾有过了,在说了,科举本就是男子的专属,女子只需安心操持家务、相夫教子便好。
虽说此刻陛下强调是选入宫内为皇上办事,可瞧着那郑宓和徐玟,哪个人没有或多或少地涉及朝堂之事,这也不符合常规。
刚有几位思想守旧的臣子皱着眉头,神色愤愤,正欲站出来想要反对。
高太傅却出人意料地向前迈出一步,微微躬身,恭恭敬敬说道:“陛下,此举甚好。陛下开举女科,能让有才学的女子一展所长,进到后宫为陛下分忧,又可使得后宫之中多些积极进取之风,于国于家都是一件好事。”
高太傅的这一番话,让不少原本准备反对的臣子都愣住了,他们心中暗自揣测高太傅的意图,一时间竟也不敢贸然行事,大殿之中的气氛变得越发微妙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