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一道果 第692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当时天君就有言,修炼《佛说力士移山经》大成的罗睺,可能会是业如来所备用的庐舍。
  “百年前的那场大战,他人不知,我等佛国菩萨却是知晓的,”观世音也是压低了声音,说道,“业如来最终还是没能胜过觉者,反倒被觉者压制,但觉者想要斩杀业如来,也是不可能。双方大战,连累数十万之人伤亡,最终觉者主动和业如来立约。”
  ——觉者不出世,如来不出关。
  业如来落入下风,所以破约的条件是觉者是否出世,而非业如来是否出关。
  主动权掌握在觉者手中。
  彼时的观世音看不出两位至强者之战的具体内情,但在知晓二者本为一体之后,又听闻天君之言,已是明白了业如来为何会落入下风。
  因为业如来缺少肉身。
  如今业如来要再战觉者,定然不会不对自己的弱点进行弥补。而罗睺,可能就是业如来的弥补方案之一。
  以此推断,罗睺多年来停留在四品,也许不是因为他不能晋升,而是为了不对业如来造成排斥而不愿晋升。如果是三品的话,业如来可未必能够轻易驾驭罗睺的肉身。
  可饶是不晋升,罗睺的实力也依旧没有停止长进,观世音对这位昔日的老同事也不会小觑。
  毕竟某个姓姜的可是把四品的上限给拔高了数倍不止,观世音虽觉得罗睺不像姜离那般妖孽,但以此前四大阿修罗王闯灵台山来看,他也确实有着伤到三品的实力。
  当然,更关键的还是业如来。
  “佛友是有意和火宅佛狱合作了?”谈无为已是看出了观世音的意向,点头道,“与他们合作,短时间内确实是有利无害。”
  “谈不上合作,顶多是各取所需。从一开始,我们的打算就是坐山观虎斗,不是吗?”观世音说道。
  明面上以文殊之死声讨觉者,让觉者难以动手,免得乱了佛国上下之心,暗中则是给火宅佛狱方便。
  如此一来,就算觉者不为声名所累,也绝对无暇对她们二人出手。
  “确实如此,但业如来可说是另一个觉者,不会任由我等渔翁得利。”谈无为点头又摇头。
  她们身后有天君,业如来未必察觉不到。今日前来结盟,也许主要目的还是拉天君下场。
  对此,观世音亦不是不知,但她倒也没有因此而出现退意,“谁胜谁负,犹未可知。既是下场,不争是死,争倒是有成功之机。”
  声音掷地有声,在山间回响,虽为女子,却显露出不俗的魄力。
  谈无为闻言,似是也颇有感触。
  她双眼微阖,掩住了眸中的异色,低声道:“是啊,没有回头路······”
  ······
  ······
  越是深入佛国,就越能体会到一种浓郁的氛围。
  上一次姜离急着赶往灵台山,没有细看,此次再来,却是能发现一种独属于佛国的特点。
  房屋建筑有着不同于大周的异域风格,能够从各种地方看出佛法的特色。诸如一座座民房看起来似庙宇,在房顶和门上都刻着莲华,或者干脆雕琢出一排排的“卍”字。
  佛法深入到这个国家的每一个角落,成了不可切割的一部分。
  在这里,你想要香火根本不像大周那样费劲,只要站在那里,自然有人来拜佛。
  谈无为和观世音的度化也鲜少会有人抵抗,只需要将梵音一响,信众们就会主动接纳度化。
  是以,二人将信众作为致胜点。
  而火宅佛狱和外道也将搅乱佛法最为着手点。
  觉者虽然不需要香火,但他执念却挂在了佛国之上,乱佛即是阻觉者。
  并且,这样还能让觉者难以下手。
  总不能叫觉者对那些信众们下杀手吧。
  他虽然没有普度世人的想法,却也做不来屠戮之举。
  不过也正是因此,佛国没有演变成全面大战,至少在明面上还是保持着相对的平静,没看到血流成河的场景。这也算是有好有坏吧。
  虽然这么发展下去,狂热的信仰迟早会让佛国大乱,但在当下,乱象还没到来。
  “灵台山快到了,我们再变。”
  踏着筋斗云的孙悟空突然在前方提醒,然后又是变成了黑色雀鸟。
  姜离见状,依言行事,二人一同化鸟,飞入了灵台山中。
  此前的大战还未远,灵台山四处可见残破之景,立于四方的四大天王神像都是残破版的,《往生经》的诵念声回荡于群山之间。
  从上方俯瞰,能够看到山道上一个个僧人排着有序的队伍,念诵着经文,往着灵台山背阴处行去。
  白色的鸟儿头上隐现天眼印记,背阴处的一座寺庙落入眼中。
  ‘上一次,灵台山上还不见这一寺庙的······’
  目光划掠,姜离记住了这寺庙的名字——九华寺。
  在孙悟空的带领下,两只鸟一同落入了山顶处无佛寺中,飞到了接近后方的一处屋檐上。
  觉者已经出关,但还是未离开无佛寺,依旧呆在原来的闭关位置。
  在寺院后方的一株菩提树下,白衣白发,面如天人的居士席地而坐,正在讲法。
  在其下首处,慧轮、慧能两个徒弟,还有另一个穿着赤色僧衣的僧人一同听讲。
  似是察觉到姜离和孙悟空的到来,觉者抬头望了望天,停下讲法,道:“今日便到此处了,尔等可有疑惑?”
  “是。”
  下方三人先是点头,竖掌行礼,然后由慧轮当先提问,道:“敢问师尊,可是有意禁绝勾招法?”
  慧轮是觉者的大弟子,也修行了勾招法,并且在某方面被视为新生代的领头人物。因为,觉者的另一个弟子不修勾招法,而佛国修行者,九成九都是修炼勾招法的。
  有这个差别在,年轻一代和绝大多数老一辈的僧众,都将慧轮视为觉者的继承者。他们也希望慧轮成为下一个佛国首座。
  如今觉者流露出要限制勾招法的倾向,慧轮考虑到自己的追随者和自身的修行,自然是首先要向觉者询问。
  觉者听到慧轮的问题,笑了笑,却不作答,而是问道:“慧轮你有不同看法?”
  他面色柔和,并无师者的威严,语气平缓,带着一种带人畅所欲言的安心感。
  “是,”慧轮又是点头,直言道,“人有七情六欲,我等佛修亦是无法免俗。众修之所以愿意行善,除了出于善心以外,也是修行所需。若是禁绝勾招法,怕是有碍佛法传播,也会让众僧不似过往那般乐于行善。”
  “师兄,我辈佛修行善,不该出于功利的角度。”一旁的慧能说道。
  “然而行善乃是好事,无论是否功利,都需要支持。”
  慧轮反驳道:“中原有一句古话,叫做论迹不论心,我等看人,不需要看其心思,而是要看其行为。”
  “此乃功利交易,虽是好事,却有碍于修心,”慧能道,“看似有利于修行,实则有害于修心。”
  师兄弟二人互相辩驳,都是坚持自己的观点。
  觉者面带微笑,静静听完二人的言语,才开口道:“论迹不论心,行善确实值得鼓励,哪怕是出于功利。然则,香火念力出于虔诚之心,人若是一心虔诚,便会盲目,有碍于人智。功利没错,但若是于信众有碍,那便是错了。”
  “而且佛修之道果皆有行善之需求,便是无了信仰供奉,也还是会有人行善的。”
  “至于佛法,它就在那里,谁人都可修行,无需付出代价,也不需要刻意传播。若是有人不愿修,那便不修吧,全当无缘便是。”
  明明是佛国首座,却没有一点打机锋的意思,而是说得浅显易懂,师兄弟二人无论是否满意,都得到了相应的回答。
  这时,第三人起身,行礼,问道:“敢问首座,您方才的意思,是否是要禁绝信仰?”
  此言一出,慧轮和慧能皆是双目一瞪,露出诧异之色。
  禁绝勾招法只是让僧人少了一种修行方式,而禁绝信仰,却是要让佛国发生颠覆性的变化。
  佛国是以信仰为纽带建立的国度,没了信仰,佛国是否会崩溃呢?
  第232章 将一切摆到明面上
  “禁绝勾招法尚且难行,遑论是禁绝信仰?”
  觉者微微摇头,道:“人是需要寄托的,对信仰的需求也是难以磨灭的。直接动手禁绝信仰,有害无益。”
  “信仰就像是一块高地,你不占领,便会由他人占领。若是禁绝了正信,让邪说妄信得了主流,那还不如不禁。”
  觉者的回答不显极端,但他的目的对于修行勾招法的人来说,却是相当极端。
  对信仰进行限制一事,他是认真的。
  之所以不直接动手,是因为禁绝信仰只是一种理想做法,放诸于现实则是不切实际。如果禁绝信仰能够做到并且无甚大危害,觉者肯定会直接下手。
  “小僧明白了。”
  赤衣僧人行礼,道:“谢首座告解。”
  得了这么个回答,三人一时之间都没了继续的心思。
  慧轮和赤衣僧人的询问本就是出于对勾招法和信仰之事,如今得到了回答,心神激荡,一时之间也没了多问的想法。
  慧能虽然不修勾招法,却也知道佛国接下来的改变,开始思索未来可能出现的益处和弊端,不再多言。
  于是乎,三人便各自告辞,离开了此地。
  等到他们的身影消失在无佛寺外之后,听了这番对答的两只鸟儿从屋檐上飞落,现出了人形。
  觉者对此毫无意外之色,保持着温和的神态,向着二人问道:“二位对于他们怎么看?”
  他们,自然就是刚刚才离开的三人。
  “小白脸和尚只谈行善,不说佛法修行在于心性,一般一般。焦黄脸小和尚倒是能切中关键,深得修行三昧,但顾及师兄弟之情,少了几分锐气,算是勉强。至于剩下的那个,菩萨法相倒是不差,可惜得香火过多,法相强过自身,虽有些道行,但迟早遭到反噬。”
  孙悟空言语中把攻击性给拉满了,也就是对慧能稍微留了点面子。
  姜离也是按着三人的外貌,把小白脸和焦黄脸分别与觉者的两个徒弟对应,至于第三位······
  着赤色僧衣,气属阳和,又有菩萨法相,当是佛国四品中的日光菩萨。
  此人修炼勾招法的同时也在一心苦修。其人曾经容纳过苦修士的道果,当过佛国的行者,平日里就是徒步行走,遇善行善,遇恶除恶,即便是到了四品,也不曾改变。
  因此之故,日光菩萨根基深厚的同时也积累了海量的香火念力,使得身外法相不断壮大。
  曾经的六菩萨中,除了白莲圣母菩萨以外,就以日光菩萨的法相最强。如今白莲圣母菩萨变成了无生老母大士,日光菩萨的法相也成了菩萨中第一。
  至于实力,倒是不好说。
  听完孙悟空的话后,姜离结合自己过往所得信息,对三人的心性有了个大致的推敲,然后,他跟着回道:“大圣将话都说了,当真是叫我不知该说什么是好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