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一道果 第110节
风满楼就是这个意思。
他说得好有道理,姜离完全没法反驳。
可他依旧不打算放弃,继续套话。
然而风满楼就是打定了主意不上套,任凭姜离怎么套话都收获不到一丝信息,可谓是滴水不漏。不过在同时,姜离也进一步确认了,适才的信息就是风满楼刻意透露的。
二人一个套话一个防守,一路攻守,不知不觉间,已是从官道拐到了一条黄土路。
又往前行走几里路,已然能见到一座靠山的小镇。
小镇位于山阳方向,乃是宜居之地,奈何眼下适逢旱情,这宜居之地环境也变得十分恶劣起来,天气之热,比之郡城还要严重三分。
可就是这般炎热的天气,小镇外却是热闹的很。
一群黄衣女子在镇外的山壁上敲敲打打,虽为女性,却是干着体力活,于山壁上凿刻出身高丈许的身形轮廓。
这便是雨师元君之像,而这些女子,也都是太平教之人,专为凿刻神像而来。
至于为何非是女子,那自然不是太平教缺人缺到需要女子干体力活的地步,只单纯是因为雨师元君也是女的。
这神像完全依靠雨师元君的身材、面容进行凿刻,可谓是等比例放大手办,要是由男子来凿刻······就算教徒们虔诚恭敬,不敢有妄想,雨师元君自己也膈应啊。
‘毕竟还是人,不是真正居于九天之上的神,还是有人的感情的,并且这位雨师元君在这方面应该还有着精神洁癖,也许可以利用。’
姜离下意识地就开始推导反雨师策略。
尽管他眼下完全没资格和雨师元君对上,但是有备无患嘛。
黄巾力士身高近丈,可谓是极好的标识,当姜离二人走近之时,神像前的人第一时间就发现了他们。
一个身着黄衣,面如冠玉的青年回身看来,目光与姜离对上之际,姜离只觉眼前大光,似有一道紫色霹雳闪过。
这青年的眼中电芒闪烁,交汇于瞳孔,目中如聚天威,叫人难以直视。
姜离见到此人,傩面中的孟元支神魂立时有所反应,他当即上前行礼,道:“见过少教主。”
太平教当代第一人,教主张指玄亲传弟子小雷仙·杨殛,他也来了。
杨殛看起来二十岁上下,实际上却是已经年近四十,比之钟神秀、云九夜这些人都大上十余岁,是以江湖多有流传,杨殛之实力,不下于钟神秀之流。
第170章 起义的雏形
“天慧堂医者孟元支,你来迟了。”
杨殛眼中始终流转着电芒,据江湖传言,他已经得了张指玄之真传,雷法通神,一双眼眸都被练成了天罚之眼,有代天行罚之威。
虽然不知道这不是太平教发动水军造的势,但杨殛这双眼睛确有其神能,姜离要是与其对视,也需运起天子望气术才可保眼眸不受其伤。
“少主恕罪。”
姜离微微放松身体,呼应傩面中的神魂意志,低头回道:“属下于郡城之中见得一佛国妖僧试图盗运水气,为防我等祈雨失利,便过去揭穿其把戏,与其相争。之后,又在城内见到了钟神秀,不得不绕道而行,方才是来迟了。”
虽未得到孟元支的记忆,但戴上傩面上,孟元支的一些习惯便像是成了自己的本能,亦或者说姜离披上了一层名为“孟元支”的衣衫,连杨殛这等人物都没有发现一点端倪。
至于站在姜离身后的风满楼,更是毫无破绽。
而杨殛,他在听到前一句时还淡然自若,不见丝毫异色,但听到后一句时,却是立即动容。
“你说,你遇到了钟神秀?”他的面部曲线有了刹那的绷紧,眼中电芒交激更剧,彰显出其心的不平静。
“是。”姜离肯定地回答道。
一听到钟神秀就像是被刺激到了一样,这位太平教的少主该不会在钟神秀手上吃过亏吧?
“钟神秀。”
杨殛轻轻念着这个名号,道:“你随本座来。”
说着,杨殛也不多问其他,转身就走,带着姜离行入小镇内。
此镇名为“临山”,因靠临大山而得名,可谓是简单易懂。因地处偏僻,加之规模不大,是以镇上并无土地,甚至连属于朝廷的人都未必有。
姜离进入镇内,迎面就见到两个黄巾力士搬运木料去往镇外,似是要给即将凿成的雨师神像建造神坛。
在不远处,还有一个凉棚搭起,有两个和姜离一样打扮的太平教医者坐在棚中,正在给镇上的百姓看病。
他们只需要搭脉查看,察知大概病情,就取出黄符,烧化到水里,制成符水给人服下,就算是治疗结束了。
符箓都是回春符、养气符等不入品的符箓,但用于治疗普通人的小病,却是足够了。
饮下符水的百姓对医者感恩戴德,他们的手臂上、头上都绑着黄布,一看就知道已经成了太平教的忠实信徒了。甚至这座小镇,也处处有着太平教的痕迹,这里说是完全属于太平教也不算错。
‘太平教能做到的,朝廷其实也能做到,甚至还能做得更好,但朝廷的首要目的是稳。官员们也关心所辖之地的民生,但他们是要治理民生,而非服务于民生,他们能做到,但不会做到。’
姜离见到这一幕,就知道太平教确实已经有了一个造反的基础。
朝廷需要的是稳,朝廷的地祇也需要百姓提供信仰。
如何稳,如何信,弱民、愚民即可。不能让人吃太饱,不能让人太闲,得让他们终日奔波,为生计烦忧,如此才会因为需求而不行乱。
不能太聪明,因为只有这样才会顺从,才会提供信仰。
也不能让人吃不饱,不能让人累死,因为这样会把人逼到极处,愤然而起。
这便是朝廷的治世之法。
就是因为这种治法,才使得此世基层生活和前世古代无异,最多也就是不会发生什么大灾大祸而已。
从八百年社稷的结果来看,此法确实有效,但当有人能进一步满足需求时,祸端就要出现了。
太平教确实不干人事,至少以姜离所见的情况来讲,雍州的乱子,皆因太平教而起。但这个教派又愿意为基层施展术法,施展能力,以致于民心收拢得极快。
简单来讲,虽然太平教制造旱情,一肚子祸水,但在百姓眼中,这是个好教派。
惊鸿一瞥,姜离已经看到了一场起义的雏形,它必然会发生,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就是不知,它的规模大小,以及······何时会被弥平。
目光收敛,姜离跟随着杨殛来到了镇内唯一称得上气派的建筑之前,从外边来看,这该是一处庙宇。
“让你的力士在外边候着。”
杨殛吩咐一声,就径直行入庙中。
姜离见状,目光和风满楼对了一下,也随后走入。
甫入庙内,气温陡降,同时有数道目光投来。
姜离看去,就见两个道士、一个美妇、一个身形壮实的中年人,在庙中各处看来。
中年人身披黄袍,显然是太平教中人,精气雄浑,当是武修,不过看他那模样,不似是力士。
道士一中一青,皆是身着青色道袍,也是玄门中人,但应该是三清派。
三皇派的人基本不穿道袍,三清派的人则是相反,只穿道袍。所以想要分别两种派别,很简单,看衣着便可。
至于美妇······
‘妖气。’
姜离捕捉到了美妇身上一丝迥异于人的气息,这是个妖修。
他甚至还从她背后看到了三条若隐若现的毛茸茸红尾,‘还是只狐狸精。’
三清派道士、妖修,和太平教,这里的成分还挺复杂的。
并且,若是姜离没看错的话,除了那个青年道士,其余的都是六品。
“怎的,杨少主这是耐不住寂寞,想找姐姐聊聊?”
美妇一见到杨殛,就咯咯笑道:“可以哦,正好姐姐这床大。”
这美妇是标准的瓜子脸、狐狸眼,明艳柔媚,身着一袭火红长裙,斜斜地躺在一软塌上,此时正拍着身边的空间,向着杨殛发出邀请。
杨殛对此一点都不见动心之意,只是极为冷淡地道:“钟神秀来了。”
这一言,就像是一朝寒潮,打消了美妇的一身火热。
“萧九娘,我这属下亲眼见过钟神秀,你助他把那部分记忆提出来。”杨殛对着美妇说道。
美妇萧九娘缓缓坐起,一对果实彰显出极强的弹性,但她此时却是无心搔首弄姿,而是眸现异光。
一双竖瞳取代了正常人的眼瞳,萧九娘身后出现三条狐尾虚影,与姜离隔空对视,“看着我。”
第171章 上清派道士
姜离只觉眼前突然一暗,庙宇、众人都似在远去,眼前就只有一双魅惑的竖瞳注视着自己,占据了视线,一种蠢蠢欲动的感觉在脑海中浮现。
他感觉自己要不自觉地回想记忆。
不过在这时,一张傩面突然出现,挡在了竖瞳之前,一股记忆浮现于姜离的脑海,却非是属于他的记忆。
而是以孟元支为视角,属于孟元支的记忆。
而在现实中,这一幕记忆也显化出来,如同海市蜃楼般悬于空中。
从孟元支见到和尚作法唤雨开始,再到逼退和尚,让他遁逃,提到铁板,然后到带刀书生的出现。
当那身影出现在众人眼中时,美妇萧九娘不自觉地呼吸一滞,姣好的面容露出几分惧色。两个道士、中年壮汉,以及杨殛自身,也是齐齐露出肃然之色。
“错不了,就是他。”
萧九娘的声音变得尖锐,带着颤音,“我死都忘不了这张脸。”
不是吧?这么怕?
其余人见到钟神秀,虽也肃然,但不见惧色,唯独萧九娘既是痛恨又是惧怕。
能让一个六品的妖修如此惧怕,这钟神秀不愧其名。
这是,年轻的道士问道:“那个青衫剑客,还有那貌不惊人的男子,又是谁?”
姜离有点想笑。
这所谓的貌不惊人男子,自然就是风满楼了。
实际上风满楼长得也还行,算得上是清秀,无奈他正在和姜离、钟神秀长站在一起。三人一衬托,差距就出来了。
他说得好有道理,姜离完全没法反驳。
可他依旧不打算放弃,继续套话。
然而风满楼就是打定了主意不上套,任凭姜离怎么套话都收获不到一丝信息,可谓是滴水不漏。不过在同时,姜离也进一步确认了,适才的信息就是风满楼刻意透露的。
二人一个套话一个防守,一路攻守,不知不觉间,已是从官道拐到了一条黄土路。
又往前行走几里路,已然能见到一座靠山的小镇。
小镇位于山阳方向,乃是宜居之地,奈何眼下适逢旱情,这宜居之地环境也变得十分恶劣起来,天气之热,比之郡城还要严重三分。
可就是这般炎热的天气,小镇外却是热闹的很。
一群黄衣女子在镇外的山壁上敲敲打打,虽为女性,却是干着体力活,于山壁上凿刻出身高丈许的身形轮廓。
这便是雨师元君之像,而这些女子,也都是太平教之人,专为凿刻神像而来。
至于为何非是女子,那自然不是太平教缺人缺到需要女子干体力活的地步,只单纯是因为雨师元君也是女的。
这神像完全依靠雨师元君的身材、面容进行凿刻,可谓是等比例放大手办,要是由男子来凿刻······就算教徒们虔诚恭敬,不敢有妄想,雨师元君自己也膈应啊。
‘毕竟还是人,不是真正居于九天之上的神,还是有人的感情的,并且这位雨师元君在这方面应该还有着精神洁癖,也许可以利用。’
姜离下意识地就开始推导反雨师策略。
尽管他眼下完全没资格和雨师元君对上,但是有备无患嘛。
黄巾力士身高近丈,可谓是极好的标识,当姜离二人走近之时,神像前的人第一时间就发现了他们。
一个身着黄衣,面如冠玉的青年回身看来,目光与姜离对上之际,姜离只觉眼前大光,似有一道紫色霹雳闪过。
这青年的眼中电芒闪烁,交汇于瞳孔,目中如聚天威,叫人难以直视。
姜离见到此人,傩面中的孟元支神魂立时有所反应,他当即上前行礼,道:“见过少教主。”
太平教当代第一人,教主张指玄亲传弟子小雷仙·杨殛,他也来了。
杨殛看起来二十岁上下,实际上却是已经年近四十,比之钟神秀、云九夜这些人都大上十余岁,是以江湖多有流传,杨殛之实力,不下于钟神秀之流。
第170章 起义的雏形
“天慧堂医者孟元支,你来迟了。”
杨殛眼中始终流转着电芒,据江湖传言,他已经得了张指玄之真传,雷法通神,一双眼眸都被练成了天罚之眼,有代天行罚之威。
虽然不知道这不是太平教发动水军造的势,但杨殛这双眼睛确有其神能,姜离要是与其对视,也需运起天子望气术才可保眼眸不受其伤。
“少主恕罪。”
姜离微微放松身体,呼应傩面中的神魂意志,低头回道:“属下于郡城之中见得一佛国妖僧试图盗运水气,为防我等祈雨失利,便过去揭穿其把戏,与其相争。之后,又在城内见到了钟神秀,不得不绕道而行,方才是来迟了。”
虽未得到孟元支的记忆,但戴上傩面上,孟元支的一些习惯便像是成了自己的本能,亦或者说姜离披上了一层名为“孟元支”的衣衫,连杨殛这等人物都没有发现一点端倪。
至于站在姜离身后的风满楼,更是毫无破绽。
而杨殛,他在听到前一句时还淡然自若,不见丝毫异色,但听到后一句时,却是立即动容。
“你说,你遇到了钟神秀?”他的面部曲线有了刹那的绷紧,眼中电芒交激更剧,彰显出其心的不平静。
“是。”姜离肯定地回答道。
一听到钟神秀就像是被刺激到了一样,这位太平教的少主该不会在钟神秀手上吃过亏吧?
“钟神秀。”
杨殛轻轻念着这个名号,道:“你随本座来。”
说着,杨殛也不多问其他,转身就走,带着姜离行入小镇内。
此镇名为“临山”,因靠临大山而得名,可谓是简单易懂。因地处偏僻,加之规模不大,是以镇上并无土地,甚至连属于朝廷的人都未必有。
姜离进入镇内,迎面就见到两个黄巾力士搬运木料去往镇外,似是要给即将凿成的雨师神像建造神坛。
在不远处,还有一个凉棚搭起,有两个和姜离一样打扮的太平教医者坐在棚中,正在给镇上的百姓看病。
他们只需要搭脉查看,察知大概病情,就取出黄符,烧化到水里,制成符水给人服下,就算是治疗结束了。
符箓都是回春符、养气符等不入品的符箓,但用于治疗普通人的小病,却是足够了。
饮下符水的百姓对医者感恩戴德,他们的手臂上、头上都绑着黄布,一看就知道已经成了太平教的忠实信徒了。甚至这座小镇,也处处有着太平教的痕迹,这里说是完全属于太平教也不算错。
‘太平教能做到的,朝廷其实也能做到,甚至还能做得更好,但朝廷的首要目的是稳。官员们也关心所辖之地的民生,但他们是要治理民生,而非服务于民生,他们能做到,但不会做到。’
姜离见到这一幕,就知道太平教确实已经有了一个造反的基础。
朝廷需要的是稳,朝廷的地祇也需要百姓提供信仰。
如何稳,如何信,弱民、愚民即可。不能让人吃太饱,不能让人太闲,得让他们终日奔波,为生计烦忧,如此才会因为需求而不行乱。
不能太聪明,因为只有这样才会顺从,才会提供信仰。
也不能让人吃不饱,不能让人累死,因为这样会把人逼到极处,愤然而起。
这便是朝廷的治世之法。
就是因为这种治法,才使得此世基层生活和前世古代无异,最多也就是不会发生什么大灾大祸而已。
从八百年社稷的结果来看,此法确实有效,但当有人能进一步满足需求时,祸端就要出现了。
太平教确实不干人事,至少以姜离所见的情况来讲,雍州的乱子,皆因太平教而起。但这个教派又愿意为基层施展术法,施展能力,以致于民心收拢得极快。
简单来讲,虽然太平教制造旱情,一肚子祸水,但在百姓眼中,这是个好教派。
惊鸿一瞥,姜离已经看到了一场起义的雏形,它必然会发生,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就是不知,它的规模大小,以及······何时会被弥平。
目光收敛,姜离跟随着杨殛来到了镇内唯一称得上气派的建筑之前,从外边来看,这该是一处庙宇。
“让你的力士在外边候着。”
杨殛吩咐一声,就径直行入庙中。
姜离见状,目光和风满楼对了一下,也随后走入。
甫入庙内,气温陡降,同时有数道目光投来。
姜离看去,就见两个道士、一个美妇、一个身形壮实的中年人,在庙中各处看来。
中年人身披黄袍,显然是太平教中人,精气雄浑,当是武修,不过看他那模样,不似是力士。
道士一中一青,皆是身着青色道袍,也是玄门中人,但应该是三清派。
三皇派的人基本不穿道袍,三清派的人则是相反,只穿道袍。所以想要分别两种派别,很简单,看衣着便可。
至于美妇······
‘妖气。’
姜离捕捉到了美妇身上一丝迥异于人的气息,这是个妖修。
他甚至还从她背后看到了三条若隐若现的毛茸茸红尾,‘还是只狐狸精。’
三清派道士、妖修,和太平教,这里的成分还挺复杂的。
并且,若是姜离没看错的话,除了那个青年道士,其余的都是六品。
“怎的,杨少主这是耐不住寂寞,想找姐姐聊聊?”
美妇一见到杨殛,就咯咯笑道:“可以哦,正好姐姐这床大。”
这美妇是标准的瓜子脸、狐狸眼,明艳柔媚,身着一袭火红长裙,斜斜地躺在一软塌上,此时正拍着身边的空间,向着杨殛发出邀请。
杨殛对此一点都不见动心之意,只是极为冷淡地道:“钟神秀来了。”
这一言,就像是一朝寒潮,打消了美妇的一身火热。
“萧九娘,我这属下亲眼见过钟神秀,你助他把那部分记忆提出来。”杨殛对着美妇说道。
美妇萧九娘缓缓坐起,一对果实彰显出极强的弹性,但她此时却是无心搔首弄姿,而是眸现异光。
一双竖瞳取代了正常人的眼瞳,萧九娘身后出现三条狐尾虚影,与姜离隔空对视,“看着我。”
第171章 上清派道士
姜离只觉眼前突然一暗,庙宇、众人都似在远去,眼前就只有一双魅惑的竖瞳注视着自己,占据了视线,一种蠢蠢欲动的感觉在脑海中浮现。
他感觉自己要不自觉地回想记忆。
不过在这时,一张傩面突然出现,挡在了竖瞳之前,一股记忆浮现于姜离的脑海,却非是属于他的记忆。
而是以孟元支为视角,属于孟元支的记忆。
而在现实中,这一幕记忆也显化出来,如同海市蜃楼般悬于空中。
从孟元支见到和尚作法唤雨开始,再到逼退和尚,让他遁逃,提到铁板,然后到带刀书生的出现。
当那身影出现在众人眼中时,美妇萧九娘不自觉地呼吸一滞,姣好的面容露出几分惧色。两个道士、中年壮汉,以及杨殛自身,也是齐齐露出肃然之色。
“错不了,就是他。”
萧九娘的声音变得尖锐,带着颤音,“我死都忘不了这张脸。”
不是吧?这么怕?
其余人见到钟神秀,虽也肃然,但不见惧色,唯独萧九娘既是痛恨又是惧怕。
能让一个六品的妖修如此惧怕,这钟神秀不愧其名。
这是,年轻的道士问道:“那个青衫剑客,还有那貌不惊人的男子,又是谁?”
姜离有点想笑。
这所谓的貌不惊人男子,自然就是风满楼了。
实际上风满楼长得也还行,算得上是清秀,无奈他正在和姜离、钟神秀长站在一起。三人一衬托,差距就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