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温砚折身给拿摄像机的记者让位,跟着李君乐到了尽头的房间。
李君乐面向她说:“舍友都是本国的记者。”
李君乐一边介绍,手指弯温敲了门,没人开,大家都不在宿舍,她转动门锁,进屋便是厕所。
这栋楼曾经是废弃的医院,因为没有拆,战事爆发后便用谢做了宿舍,彼时这层楼正好是原先医院的单人病房。
“热水的话一般早上有,上铺是你的。”李君乐将上铺的箱子拿了下来,然后才把棉被放上去。
温砚打量着四周,而后收了视线说:“谢谢。”
“不用谢,你的语言不通,有什么事情可以直接找我,战地医院恢复了通信讯号,我那儿有个翻译器,我回头给你送过来。”
李君乐将温砚手里的包接过,帮她打开柜子,问道:“你是进过特训队才学的战地摄影吗?”
“毕业后在特训队学的。”温砚脱了外套,内里是一件白色的短袖,在白炽灯下能看到后边染了一条黑印。
“京华视野新闻组织可不好进。”李君乐靠在床边看她,“我看到你是京华人,你是哪个大学毕业的?”
“北大。”温砚对上她的视线回应,然后才将衣裳挂在了床边。
“我是隔壁学校的。”李君乐端端地看着她笑了笑,“难怪你敢一个人来战场做拍摄,原来在特训队呆过。”
“你什么时候进的国际红十字会?”温砚拉开包,找了身干净的衣服,和李君乐聊天很愉快,不会让人觉得很复杂。
李君乐长叹一声说:“今年是第三年了,上一次申请援助还是刚进组织那年,我以前想进特训队,但那时候我视力标准没达到。”
算起来,其实李君乐和她进京华视野新闻组织的时间差不多。
“那你会不会打枪?”李君乐忽然问了这句话。
温砚听笑了,抬眸看看她,对方眼里带着一股欣喜,随后垂眸时,温砚点了点头。
在特训队见过不少,她打得不算好。
温砚笑问:“你这算什么问题?”
“有一个梦,见到了就想问问。”李君乐说话轻松,其实话里话外都有透露着羡慕的神色。
“行,你有事便叫我,我住楼上602,一楼有超市,你要是有需要可以去申领。”
温砚解到一半的鞋带,抬起脑袋看她,站起身送李君乐出门:“好,谢谢。”
李君乐走了后,房间安静了下来。温砚铺好了床后拿着衣服进了厕所,舍友还没回来。
半个小时后温砚收拾好了,没有吹风机的情况只能在夜里等着头发风干。
湿发搭在肩膀两侧,身上的短袖后落了水渍,她将包收拾好,手机信号网络缓慢,国内的新闻只能看到标题,加载不出图片。
妈妈又一次发了微信过来,各个亲戚都发了问候。温砚挨个回了,都是一样的词:我很安全。
现在虽然远离了交战区,但夜里还是能隐约听到炮火的声音。温砚还没睡下,舍友回来了,两个人是邻城的记者刻意过来驻扎在这儿进行报道。
大家睡得很早,很久了,温砚没有安稳睡个好觉。此时塔和里只有她一个外国摄影师。
每一段消息都是猝不及防又毫无征兆的传到这栋楼里。过了几天后,温砚在食堂吃饭的时候听邻桌的两位a国医生说的。
尼塞尔情况很不好,同时她很庆幸自己走得早。但同时短时间内交通不会恢复。
温砚安静地吃着盘子里的东西,食堂另一头两个士兵和人打了起来,因为什么矛盾温砚没听清,也没人拍摄这样的场面。
她随身携带着李君乐借给她的翻译器,温砚只是朝着那个方向短暂地看了一眼,最后这场闹剧在士兵的呵斥声中终止了。
“温砚,给,饼干。”李君乐的声音将温砚的思绪拉回。
国内的包装的威化饼干,李君乐看她端着餐盘,谢是将饼干塞进了她的衣兜里。
正好推食堂推车的阿姨路过,温砚将盘子搁好后问道:“你吃完饭了吗?”
“我们一般早两个小时吃饭。”
塑料袋在温砚包里磨着,她将手放进衣兜,拿出来时带着一根巧克力。
温砚递给李君乐,问:“你吃吗?”
“哪来的?”李君乐看着巧克力的牌子,眼里慢慢有了一丝愉悦。
“我妈放我包里的,还剩了两个。”
她的护照平时也一并放在电脑包里,那天李君乐帮她带证件时,直接拿的电脑包过来。
李君乐笑了笑跟她道谢,也并没有马上撕开吃,反倒是直接放进了衣兜。
红十字会的衣服很好认,都是红色的马甲穿在自己的衣裳外面。
从食堂到医院大厅这一路都是李君乐陪着她去的,今天巡逻的士兵多了起来,在外面还能看到几辆部队的军车。
听李君乐说医院又来了些伤员,而交战的后方医院人手不够,将本地医生都调走了,这将意味着,几个病人的性命都将挂在一个医生身上。
温砚除了拍拍照片还是会试图和医生商量拍摄手术现场的事情,她带着相机,人正好站在走廊,见急救推车和医生的喊叫声音传来,她反应极快折身让了一下。
只见尽头的手术室帘子忽然拉上,彼时走廊的病人都朝着那一头望去,眉间紧锁又稍许落寞,又像是习惯了这场面。
温砚看到谢不辞的影子,谢是提步子连忙跟了上去,深绿色的帘子一拉便是一场与死亡的恶斗。
谢不辞迅速抹了消毒液,口罩上的眸子淡定。
五岁的孩子被护士托着腰,小口喘着气,瞳孔的漆黑定在灯上。
粉色的小裙被灰烬混着鲜血染脏了,小手就摁着大腿上的绷带,胸口起伏时也不哭闹。
“心跳稳定。”黑人医生看向谢不辞。
初步的评估判断出来,内脏无损伤,谢不辞整个过程都很平静,眼眸里划不出一点异样。
谢不辞说:“麻醉师,尽快。”
护士一遍遍擦拭着胸口的灰尘,用最温柔的字眼哄着孩子,哪怕不能得到回应。
手心碰上冰凉时,随即帘子外传来声音,正好护士出去,温砚透过帘子缝隙看到了孩子大腿的伤口。
在看到这一幕的时候,那一刻她怔然住了,她眼神上走正好在边缘瞧见谢不辞。
她的举动也并没有让谢不辞分神,仿佛她并不存在,就是一尊雕塑站在可有可无的位置。
护士立马道:“快让开,马上要进行手术。”
“是我,”谢不辞说:“温砚,我的礼物马上到了,你去门外接一下吧。”
“你怎么拿到手机的?”温砚一边踩上拖鞋下床往门口走,一边问谢不辞:“学习结束了吗?还是怎么?下次什么时候能拿到手机?”
她停在门口,握着冰冷的门把手,听着手机对面谢不辞的呼吸声,轻声开口:“…谢不辞,我好想你。”
她以为自己适应了见不到谢不辞的日子,以为自己也可以适应没有谢不辞回复的生活,可每次这么想,每次再见到谢不辞,听到谢不辞的声音,都会让她知道所谓适应只是假象。
谢不辞没有再说话,温砚面前的门被轻轻叩响,温砚恍然间却好像听见电话里同样传来,近乎重叠的叩门声。
搭在门把上的手指倏然攥紧,温砚用力下压,停顿几秒,轻轻推开,被房门遮挡的人出现在眼前。
“我也很想你。”
谢不辞站在门外,放下手机。
“温砚,生日快乐。”
第 49 章 第 49 章
有那么几秒,温砚的大脑一片空白,思绪凝滞:“……谢不辞?”
“谢不辞!”
欢欣雀跃的情绪后知后觉填满大脑,温砚用力抱紧谢不辞,呼吸急促:“你怎么来了?你怎么来的?你……”
“小砚,谁来了?”身后传来孙何婷的声音,伴着拖鞋在地上走过的脚步声,唤回温砚理智。
谢不辞抱着她的腰,唇瓣在她耳侧轻擦:“去车里好不好?只想和你待着,温砚。”
“好,”温砚碰上身后的门,隔着门跟孙何婷回了一声:“妈,我朋友来了,我下楼一趟。”
跟谢不辞一块儿进了电梯,按下楼层按键,温砚忍不住问:“你不是在全封闭的夏令营里面吗?怎么回来的?会被你妈发现吗?”
谢不辞一句句回复:“在,我装犯病,被暂时送出来调养,买通医生。和我一起去训练的有民营航空公司继承人,我和她做交易,飞回来也不会被发现。”
头发随着风的方向往后扬,搅在枪管上。谢不辞微低头三两下将头发绾起来。
“能不能从维和部队借一辆摩托车?”谢不辞语速快而正经,看来事情很紧急。
此时温砚正好听到了这句话,而谢不辞并没有注意到她,反倒是注意力在小护士那儿。
她面无起伏稳住车,从背后去拍谢不辞的肩膀,手刚碰上,谁知谢不辞转身快准狠地捏住她的手腕。
李君乐面向她说:“舍友都是本国的记者。”
李君乐一边介绍,手指弯温敲了门,没人开,大家都不在宿舍,她转动门锁,进屋便是厕所。
这栋楼曾经是废弃的医院,因为没有拆,战事爆发后便用谢做了宿舍,彼时这层楼正好是原先医院的单人病房。
“热水的话一般早上有,上铺是你的。”李君乐将上铺的箱子拿了下来,然后才把棉被放上去。
温砚打量着四周,而后收了视线说:“谢谢。”
“不用谢,你的语言不通,有什么事情可以直接找我,战地医院恢复了通信讯号,我那儿有个翻译器,我回头给你送过来。”
李君乐将温砚手里的包接过,帮她打开柜子,问道:“你是进过特训队才学的战地摄影吗?”
“毕业后在特训队学的。”温砚脱了外套,内里是一件白色的短袖,在白炽灯下能看到后边染了一条黑印。
“京华视野新闻组织可不好进。”李君乐靠在床边看她,“我看到你是京华人,你是哪个大学毕业的?”
“北大。”温砚对上她的视线回应,然后才将衣裳挂在了床边。
“我是隔壁学校的。”李君乐端端地看着她笑了笑,“难怪你敢一个人来战场做拍摄,原来在特训队呆过。”
“你什么时候进的国际红十字会?”温砚拉开包,找了身干净的衣服,和李君乐聊天很愉快,不会让人觉得很复杂。
李君乐长叹一声说:“今年是第三年了,上一次申请援助还是刚进组织那年,我以前想进特训队,但那时候我视力标准没达到。”
算起来,其实李君乐和她进京华视野新闻组织的时间差不多。
“那你会不会打枪?”李君乐忽然问了这句话。
温砚听笑了,抬眸看看她,对方眼里带着一股欣喜,随后垂眸时,温砚点了点头。
在特训队见过不少,她打得不算好。
温砚笑问:“你这算什么问题?”
“有一个梦,见到了就想问问。”李君乐说话轻松,其实话里话外都有透露着羡慕的神色。
“行,你有事便叫我,我住楼上602,一楼有超市,你要是有需要可以去申领。”
温砚解到一半的鞋带,抬起脑袋看她,站起身送李君乐出门:“好,谢谢。”
李君乐走了后,房间安静了下来。温砚铺好了床后拿着衣服进了厕所,舍友还没回来。
半个小时后温砚收拾好了,没有吹风机的情况只能在夜里等着头发风干。
湿发搭在肩膀两侧,身上的短袖后落了水渍,她将包收拾好,手机信号网络缓慢,国内的新闻只能看到标题,加载不出图片。
妈妈又一次发了微信过来,各个亲戚都发了问候。温砚挨个回了,都是一样的词:我很安全。
现在虽然远离了交战区,但夜里还是能隐约听到炮火的声音。温砚还没睡下,舍友回来了,两个人是邻城的记者刻意过来驻扎在这儿进行报道。
大家睡得很早,很久了,温砚没有安稳睡个好觉。此时塔和里只有她一个外国摄影师。
每一段消息都是猝不及防又毫无征兆的传到这栋楼里。过了几天后,温砚在食堂吃饭的时候听邻桌的两位a国医生说的。
尼塞尔情况很不好,同时她很庆幸自己走得早。但同时短时间内交通不会恢复。
温砚安静地吃着盘子里的东西,食堂另一头两个士兵和人打了起来,因为什么矛盾温砚没听清,也没人拍摄这样的场面。
她随身携带着李君乐借给她的翻译器,温砚只是朝着那个方向短暂地看了一眼,最后这场闹剧在士兵的呵斥声中终止了。
“温砚,给,饼干。”李君乐的声音将温砚的思绪拉回。
国内的包装的威化饼干,李君乐看她端着餐盘,谢是将饼干塞进了她的衣兜里。
正好推食堂推车的阿姨路过,温砚将盘子搁好后问道:“你吃完饭了吗?”
“我们一般早两个小时吃饭。”
塑料袋在温砚包里磨着,她将手放进衣兜,拿出来时带着一根巧克力。
温砚递给李君乐,问:“你吃吗?”
“哪来的?”李君乐看着巧克力的牌子,眼里慢慢有了一丝愉悦。
“我妈放我包里的,还剩了两个。”
她的护照平时也一并放在电脑包里,那天李君乐帮她带证件时,直接拿的电脑包过来。
李君乐笑了笑跟她道谢,也并没有马上撕开吃,反倒是直接放进了衣兜。
红十字会的衣服很好认,都是红色的马甲穿在自己的衣裳外面。
从食堂到医院大厅这一路都是李君乐陪着她去的,今天巡逻的士兵多了起来,在外面还能看到几辆部队的军车。
听李君乐说医院又来了些伤员,而交战的后方医院人手不够,将本地医生都调走了,这将意味着,几个病人的性命都将挂在一个医生身上。
温砚除了拍拍照片还是会试图和医生商量拍摄手术现场的事情,她带着相机,人正好站在走廊,见急救推车和医生的喊叫声音传来,她反应极快折身让了一下。
只见尽头的手术室帘子忽然拉上,彼时走廊的病人都朝着那一头望去,眉间紧锁又稍许落寞,又像是习惯了这场面。
温砚看到谢不辞的影子,谢是提步子连忙跟了上去,深绿色的帘子一拉便是一场与死亡的恶斗。
谢不辞迅速抹了消毒液,口罩上的眸子淡定。
五岁的孩子被护士托着腰,小口喘着气,瞳孔的漆黑定在灯上。
粉色的小裙被灰烬混着鲜血染脏了,小手就摁着大腿上的绷带,胸口起伏时也不哭闹。
“心跳稳定。”黑人医生看向谢不辞。
初步的评估判断出来,内脏无损伤,谢不辞整个过程都很平静,眼眸里划不出一点异样。
谢不辞说:“麻醉师,尽快。”
护士一遍遍擦拭着胸口的灰尘,用最温柔的字眼哄着孩子,哪怕不能得到回应。
手心碰上冰凉时,随即帘子外传来声音,正好护士出去,温砚透过帘子缝隙看到了孩子大腿的伤口。
在看到这一幕的时候,那一刻她怔然住了,她眼神上走正好在边缘瞧见谢不辞。
她的举动也并没有让谢不辞分神,仿佛她并不存在,就是一尊雕塑站在可有可无的位置。
护士立马道:“快让开,马上要进行手术。”
“是我,”谢不辞说:“温砚,我的礼物马上到了,你去门外接一下吧。”
“你怎么拿到手机的?”温砚一边踩上拖鞋下床往门口走,一边问谢不辞:“学习结束了吗?还是怎么?下次什么时候能拿到手机?”
她停在门口,握着冰冷的门把手,听着手机对面谢不辞的呼吸声,轻声开口:“…谢不辞,我好想你。”
她以为自己适应了见不到谢不辞的日子,以为自己也可以适应没有谢不辞回复的生活,可每次这么想,每次再见到谢不辞,听到谢不辞的声音,都会让她知道所谓适应只是假象。
谢不辞没有再说话,温砚面前的门被轻轻叩响,温砚恍然间却好像听见电话里同样传来,近乎重叠的叩门声。
搭在门把上的手指倏然攥紧,温砚用力下压,停顿几秒,轻轻推开,被房门遮挡的人出现在眼前。
“我也很想你。”
谢不辞站在门外,放下手机。
“温砚,生日快乐。”
第 49 章 第 49 章
有那么几秒,温砚的大脑一片空白,思绪凝滞:“……谢不辞?”
“谢不辞!”
欢欣雀跃的情绪后知后觉填满大脑,温砚用力抱紧谢不辞,呼吸急促:“你怎么来了?你怎么来的?你……”
“小砚,谁来了?”身后传来孙何婷的声音,伴着拖鞋在地上走过的脚步声,唤回温砚理智。
谢不辞抱着她的腰,唇瓣在她耳侧轻擦:“去车里好不好?只想和你待着,温砚。”
“好,”温砚碰上身后的门,隔着门跟孙何婷回了一声:“妈,我朋友来了,我下楼一趟。”
跟谢不辞一块儿进了电梯,按下楼层按键,温砚忍不住问:“你不是在全封闭的夏令营里面吗?怎么回来的?会被你妈发现吗?”
谢不辞一句句回复:“在,我装犯病,被暂时送出来调养,买通医生。和我一起去训练的有民营航空公司继承人,我和她做交易,飞回来也不会被发现。”
头发随着风的方向往后扬,搅在枪管上。谢不辞微低头三两下将头发绾起来。
“能不能从维和部队借一辆摩托车?”谢不辞语速快而正经,看来事情很紧急。
此时温砚正好听到了这句话,而谢不辞并没有注意到她,反倒是注意力在小护士那儿。
她面无起伏稳住车,从背后去拍谢不辞的肩膀,手刚碰上,谁知谢不辞转身快准狠地捏住她的手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