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而走廊的另一头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二人几乎是同时看向声源的方向。
李君乐又返回来了,两人的态度截然不同,有人等着声源渐近,有人则是选择避开。
随着大门‘砰’一声关上,带着温砚的额角的发丝往后扬。
李君乐小口喘着气说:“我看超市没关,我拿了几个创口贴给你。”
“谢谢。”温砚稍许落寞,手心捏着的那块巧克力迟迟没放进衣兜里。
李君乐侧额朝关闭的门看一眼,又观察着温砚手心的东西,能看懂,好像又不能太懂。
“我帮你贴上。”
“不用了,我还没洗头,洗完头发我自己贴。”
李君乐很热心,热心在冰冷极寒之地像是一抹阳光,顺着青藤的方向肆意攀爬。这种感觉很好,起码对受了精神创伤的民众来说,有几度温暖。
温砚珍惜这份温暖,她的拒绝也没有别的意思,就是随口,自己能做便自己担起来。
而那扇门从李君乐走后也没再开过,谢不辞那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温砚想了很久也没想明白。
她们到底算不算朋友,历经了生死,虽然认识的时间并不长,可以说她们甚至都没有互相了解过。
或许了解这个过程真的很漫长,她见过谢不辞不同的几面,会是在手术台上面色淡然,会是在开枪时那份坚定无畏,也会是在前线一心奔赴。
这都是谢不辞,这样的人,好像慢慢地在往她心底不一样的位置走。
温砚连夜做好了一份详细的专栏提案,其中明确说明拍摄计划、目的、内容、关注点以及报道的重要性。
包括她计划拍摄的医疗团队,患者的故事她采用的是之前拍摄过的那个小孩。
第二天,李君乐将摩托车钥匙送来,谢不辞还是一如既往出门较早,李君乐顺带也把部分生活用品搬了过来。
温砚到食堂吃早餐那会儿,她碰到了谢不辞,两个人就隔着一段距离,谁也不看谁。
谢不辞是刚走到食堂,传呼机滴滴作响,一个转身又朝着楼下去,故而李君乐打招呼的时候,谢不辞没有听到。
“谢医生每天都这么忙,我没看到过她休息。”李君乐忍不住开口。
温砚的目光还是在楼梯的拐角处,淡淡地说:“你休息时间也很少。”
李君乐说:“我还好一点,组织的护士每次参与救援活动的时候,都能学到很多东西,然后下一次再次前往另一个灾区,又能担起别的职责。”
“之前同事采访过一个红十字会的成员,那是两年前在北国的时候。”温砚语气很平静。
是李君乐说到这儿,那些回忆才上来,她能记得当时那个小姑娘笑着说,她以后不止是会扎针,这样在人手不够的时候她能多担起一点。
那个笑一直被温砚记在心里,也被她用相机记录了下来。温砚没再往下说,岔开话:“你先去忙吧,我去一趟救援中心驻扎地。”
温砚在出发前已经跟国际救援组织在摩利泇驻扎中心打过电话了,她需要提前沟通。
摩托车停在医院旁边的小道上,温砚刚骑上去,目光移到后视镜,正好谢不辞和身侧的小护士提着急救箱出来。
“三号团队跟着排雷兵走了,医疗车到了前线,只能试图找找交通工具。”
小护士说的这句话被温砚尽收耳底,她往后睨去,谢不辞换了衣裳,枪依然是带着的。
温砚耐心解释:“我没有想丢下你,也没想去洛海,我在想我们该怎么跨年。谢不辞,我想和你一起。”
谢不辞抱住温砚的腰,额头轻轻抵在温砚颈侧:“不去洛海、不去聚会、不要学习……就我们两个。”
“好,不去洛海不去聚会不学习,就我们两个,”温砚点头:“所以我们两个,温砚和谢不辞,要怎么跨年?”
谢不辞眸子动了动:“怎么都行?”
“嗯,怎么都行,”温砚轻拍谢不辞后背,眸子里带了点笑意:“你说了算。”
第 43 章 第 43 章(二更)
谢不辞最想要什么,温砚闭着眼都能猜出来,而得到的评判依据,在谢不辞看来,一个是一起死,一个是做.爱。
温砚已经不是之前的愣头青,暗自认真学习那么久的知识后,她已经进化成为理论满分的大师了!
温砚原先说相爱才能做,只是因为没有经验,所以拖延时间哄骗谢不辞吗?
也不全是。
她是真的觉得性行为,要在足够浓烈的情感基础下进行。如果心没有相贴而只有肉.体纠缠,在温砚看来和低等的动物交.配没有区别。
她现在,嗯,确实,有那么一点点……好吧。
她喜欢谢不辞。
很多很多的喜欢,无知无觉中层层堆叠的喜欢,或许已经触摸到了爱的门槛。
她想和谢不辞一起去未来,认真的,真心的。
她明了,接受自己的心动,也愿意松开一个口子,让谢不辞窥见分毫,让谢不辞安心。
她在等谢不辞把那个答案说出口,然后顺理成章地说一句好,在谢不辞愣怔惊喜的目光中,和她交换一个吻。
新年伊始,谢不辞会抛去怀疑不安,她也会交付更多信任,她们会步入更密切紧密的关系,坚定地走向未来。
不止五年,不止十年,不止二十年三十年……是一辈子。
这句话应该她也不是第一次听见了,她每一次出现在手术室门口都会遭到同样的驱赶。
而刚刚说话的护士,定睛看清她的面容时语气缓和了:“怎么又是你,不能拍摄的。”
温砚拖着相机,刚刚她确定了并没有孩子的隐私部位,她喘着气说:“不好意思,如果情况允许的话,拍摄照片会对医院物资囤积有一定的帮助。”
温砚目光往四周看去,她在寻找孩子的家人,在战地医疗环境中,保护患者的隐私和尊严至关重要。
所以温砚事先就准备好了知情同意书,护士看了她一眼,放轻了语气:“手术现场拍摄会影响医生的专注和患者的安全。”
“我会关闭闪光灯,很安静不会打扰到,抱歉,是我没有考虑周全。”温砚让开了路,医者才知道会不会影响到,她也不会固执的拿这种事情开玩笑。
温砚在入行以后一直清楚每一张照片的意义在哪里,旁人并不能理解定格别人尊严最低的一幕这举动。
护士说:“维和部队送来的,患者是个五岁大的孩子,伤得不重但也不要冒这样的陷。”
语气中不乏能听清一些叹息,很浅很短。
“放她进来。”
谢不辞的声音没有起伏,冰冰凉凉的滑在一根线上,温砚第一次碰到谢不辞的时候,对方也是这种调子。
在得到了谢不辞的同意以后,护士帮温砚掀开帘子,里边还站着一个塔和里本地的医生。
谢不辞正和孩子说着话,温砚听不懂,塔和里本地的语言她不通,一点也听不明白,只能看到孩子点了点头,最后瞥她一眼。
那眼神纯澈,像她见过的月牙泉,静谧又温婉。
而这个过程中,谢不辞没看她说:“关闭闪光灯,保持安静。”连带着气氛都是冷冰冰的。
“您放心,我不会打扰。”温砚站在最边上拿起相机,她先是拍了两张照片。
“止血钳。”
谢不辞视线在伤口上时,眉心压了一点皱褶。手术环境很嘈杂,她足够的冷静才能应对每一场手术。
各做其事,并不影响,温砚的专注力在摄像头上,耳边全是人员之间的交流声,还有时不时旁边医生的无线对讲机会发出噪音。
“安排监护室。”谢不辞这句话一落,温砚也跟着关了相机。
她的腿有点麻木,没有带支架手托着也不敢动,缝合的过程其实很快,大家都松了一口气的时候,一旁的医生看了温砚一眼,伴随着一句低沉的本地语言。
温砚抬头,瞬间收回思绪,而这时谢不辞正在看她,从这个对视中好像她明白了,对方这句话跟她有关。
谢不辞回应了对方,还是一样的结果,她什么也没听懂,但她却记住了谢不辞的语调。
帘子掀开时,紧张的气氛就这样散去了,一阵不大的清风拂过额头,温砚追上谢不辞。
温砚放轻声音唤:“谢医生。”
谢不辞的步子停下,转头的同时摘了口罩。
“刚刚他在跟我说话吗?”
谢不辞看了她几秒,思索了一小会儿点头应:“嗯。”
“他说什么?”温砚接着问。
谢不辞没回答她,朝着医生的方向看了一眼。
“是不是不好听的?”
谢不辞收回神,视线落在她脸上:“也不算太难听。”她说完折身避开护士,人往外走。
经过这几次和谢不辞的对话,温砚大概是了解了,谢不辞这人说话只挑重点,不浪费语句。
李君乐又返回来了,两人的态度截然不同,有人等着声源渐近,有人则是选择避开。
随着大门‘砰’一声关上,带着温砚的额角的发丝往后扬。
李君乐小口喘着气说:“我看超市没关,我拿了几个创口贴给你。”
“谢谢。”温砚稍许落寞,手心捏着的那块巧克力迟迟没放进衣兜里。
李君乐侧额朝关闭的门看一眼,又观察着温砚手心的东西,能看懂,好像又不能太懂。
“我帮你贴上。”
“不用了,我还没洗头,洗完头发我自己贴。”
李君乐很热心,热心在冰冷极寒之地像是一抹阳光,顺着青藤的方向肆意攀爬。这种感觉很好,起码对受了精神创伤的民众来说,有几度温暖。
温砚珍惜这份温暖,她的拒绝也没有别的意思,就是随口,自己能做便自己担起来。
而那扇门从李君乐走后也没再开过,谢不辞那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温砚想了很久也没想明白。
她们到底算不算朋友,历经了生死,虽然认识的时间并不长,可以说她们甚至都没有互相了解过。
或许了解这个过程真的很漫长,她见过谢不辞不同的几面,会是在手术台上面色淡然,会是在开枪时那份坚定无畏,也会是在前线一心奔赴。
这都是谢不辞,这样的人,好像慢慢地在往她心底不一样的位置走。
温砚连夜做好了一份详细的专栏提案,其中明确说明拍摄计划、目的、内容、关注点以及报道的重要性。
包括她计划拍摄的医疗团队,患者的故事她采用的是之前拍摄过的那个小孩。
第二天,李君乐将摩托车钥匙送来,谢不辞还是一如既往出门较早,李君乐顺带也把部分生活用品搬了过来。
温砚到食堂吃早餐那会儿,她碰到了谢不辞,两个人就隔着一段距离,谁也不看谁。
谢不辞是刚走到食堂,传呼机滴滴作响,一个转身又朝着楼下去,故而李君乐打招呼的时候,谢不辞没有听到。
“谢医生每天都这么忙,我没看到过她休息。”李君乐忍不住开口。
温砚的目光还是在楼梯的拐角处,淡淡地说:“你休息时间也很少。”
李君乐说:“我还好一点,组织的护士每次参与救援活动的时候,都能学到很多东西,然后下一次再次前往另一个灾区,又能担起别的职责。”
“之前同事采访过一个红十字会的成员,那是两年前在北国的时候。”温砚语气很平静。
是李君乐说到这儿,那些回忆才上来,她能记得当时那个小姑娘笑着说,她以后不止是会扎针,这样在人手不够的时候她能多担起一点。
那个笑一直被温砚记在心里,也被她用相机记录了下来。温砚没再往下说,岔开话:“你先去忙吧,我去一趟救援中心驻扎地。”
温砚在出发前已经跟国际救援组织在摩利泇驻扎中心打过电话了,她需要提前沟通。
摩托车停在医院旁边的小道上,温砚刚骑上去,目光移到后视镜,正好谢不辞和身侧的小护士提着急救箱出来。
“三号团队跟着排雷兵走了,医疗车到了前线,只能试图找找交通工具。”
小护士说的这句话被温砚尽收耳底,她往后睨去,谢不辞换了衣裳,枪依然是带着的。
温砚耐心解释:“我没有想丢下你,也没想去洛海,我在想我们该怎么跨年。谢不辞,我想和你一起。”
谢不辞抱住温砚的腰,额头轻轻抵在温砚颈侧:“不去洛海、不去聚会、不要学习……就我们两个。”
“好,不去洛海不去聚会不学习,就我们两个,”温砚点头:“所以我们两个,温砚和谢不辞,要怎么跨年?”
谢不辞眸子动了动:“怎么都行?”
“嗯,怎么都行,”温砚轻拍谢不辞后背,眸子里带了点笑意:“你说了算。”
第 43 章 第 43 章(二更)
谢不辞最想要什么,温砚闭着眼都能猜出来,而得到的评判依据,在谢不辞看来,一个是一起死,一个是做.爱。
温砚已经不是之前的愣头青,暗自认真学习那么久的知识后,她已经进化成为理论满分的大师了!
温砚原先说相爱才能做,只是因为没有经验,所以拖延时间哄骗谢不辞吗?
也不全是。
她是真的觉得性行为,要在足够浓烈的情感基础下进行。如果心没有相贴而只有肉.体纠缠,在温砚看来和低等的动物交.配没有区别。
她现在,嗯,确实,有那么一点点……好吧。
她喜欢谢不辞。
很多很多的喜欢,无知无觉中层层堆叠的喜欢,或许已经触摸到了爱的门槛。
她想和谢不辞一起去未来,认真的,真心的。
她明了,接受自己的心动,也愿意松开一个口子,让谢不辞窥见分毫,让谢不辞安心。
她在等谢不辞把那个答案说出口,然后顺理成章地说一句好,在谢不辞愣怔惊喜的目光中,和她交换一个吻。
新年伊始,谢不辞会抛去怀疑不安,她也会交付更多信任,她们会步入更密切紧密的关系,坚定地走向未来。
不止五年,不止十年,不止二十年三十年……是一辈子。
这句话应该她也不是第一次听见了,她每一次出现在手术室门口都会遭到同样的驱赶。
而刚刚说话的护士,定睛看清她的面容时语气缓和了:“怎么又是你,不能拍摄的。”
温砚拖着相机,刚刚她确定了并没有孩子的隐私部位,她喘着气说:“不好意思,如果情况允许的话,拍摄照片会对医院物资囤积有一定的帮助。”
温砚目光往四周看去,她在寻找孩子的家人,在战地医疗环境中,保护患者的隐私和尊严至关重要。
所以温砚事先就准备好了知情同意书,护士看了她一眼,放轻了语气:“手术现场拍摄会影响医生的专注和患者的安全。”
“我会关闭闪光灯,很安静不会打扰到,抱歉,是我没有考虑周全。”温砚让开了路,医者才知道会不会影响到,她也不会固执的拿这种事情开玩笑。
温砚在入行以后一直清楚每一张照片的意义在哪里,旁人并不能理解定格别人尊严最低的一幕这举动。
护士说:“维和部队送来的,患者是个五岁大的孩子,伤得不重但也不要冒这样的陷。”
语气中不乏能听清一些叹息,很浅很短。
“放她进来。”
谢不辞的声音没有起伏,冰冰凉凉的滑在一根线上,温砚第一次碰到谢不辞的时候,对方也是这种调子。
在得到了谢不辞的同意以后,护士帮温砚掀开帘子,里边还站着一个塔和里本地的医生。
谢不辞正和孩子说着话,温砚听不懂,塔和里本地的语言她不通,一点也听不明白,只能看到孩子点了点头,最后瞥她一眼。
那眼神纯澈,像她见过的月牙泉,静谧又温婉。
而这个过程中,谢不辞没看她说:“关闭闪光灯,保持安静。”连带着气氛都是冷冰冰的。
“您放心,我不会打扰。”温砚站在最边上拿起相机,她先是拍了两张照片。
“止血钳。”
谢不辞视线在伤口上时,眉心压了一点皱褶。手术环境很嘈杂,她足够的冷静才能应对每一场手术。
各做其事,并不影响,温砚的专注力在摄像头上,耳边全是人员之间的交流声,还有时不时旁边医生的无线对讲机会发出噪音。
“安排监护室。”谢不辞这句话一落,温砚也跟着关了相机。
她的腿有点麻木,没有带支架手托着也不敢动,缝合的过程其实很快,大家都松了一口气的时候,一旁的医生看了温砚一眼,伴随着一句低沉的本地语言。
温砚抬头,瞬间收回思绪,而这时谢不辞正在看她,从这个对视中好像她明白了,对方这句话跟她有关。
谢不辞回应了对方,还是一样的结果,她什么也没听懂,但她却记住了谢不辞的语调。
帘子掀开时,紧张的气氛就这样散去了,一阵不大的清风拂过额头,温砚追上谢不辞。
温砚放轻声音唤:“谢医生。”
谢不辞的步子停下,转头的同时摘了口罩。
“刚刚他在跟我说话吗?”
谢不辞看了她几秒,思索了一小会儿点头应:“嗯。”
“他说什么?”温砚接着问。
谢不辞没回答她,朝着医生的方向看了一眼。
“是不是不好听的?”
谢不辞收回神,视线落在她脸上:“也不算太难听。”她说完折身避开护士,人往外走。
经过这几次和谢不辞的对话,温砚大概是了解了,谢不辞这人说话只挑重点,不浪费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