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那可不!”张伯一边推着车,一边抹着汗水,“咱清正寺的香火可灵验咧!”
“那卫老爷的老母眼见的六十了,至今无大病!据说就是清正寺保佑的!”王伯也接着话。
“还有那宋举人的娘子,本来身子骨弱得很,近几年烧香烧的也好起来了!”张伯越说越兴奋,恨不得亲临现场去帮她们好好瞧瞧。
张伯和王伯说得起劲儿,两位姑娘们也听得起劲儿。
几人聊着聊着,那清正寺没一会儿就到了。两位姑娘下车时,张伯还咂了咂嘴,看样子还能再聊个几百回合。
*
村里的稻田收了一波,此刻仍有三两根碎稻在风里飘摇,等待着爱惜稻苗的老人来收。
王小美沿着乡间窄路小跑着,干净整洁的草鞋上黏了一团团的泥土,她却不甚痛惜,反倒咯咯笑着。
“你啊你,小心阿娘骂你!”王大美看着那双草鞋,满眼痛惜。
“大姐别想这么多,等其余姐姐们求得了香火,让七弟身子骨好起来,阿娘就不会生俺的气了!”王小美又跑又跳。
“还不知那香火管不管用咧!”王大美嘀咕着。
这一嘀咕没说好,一个妇人挎着菜篮子正准备去洗菜,听得这话立马停下来,严肃地纠正王大美的错误。
“你这妹子说话不好,俺们这香火灵滴很!爱求不求的,真的是!”这妇人挎着菜篮子,雄赳赳气昂昂地拦在王大美身前,手指还不时点着王小美,“你还没你阿妹清醒!”
王大美一慌,她梗着脖子,硬生生道:“谁知道你们这香火灵不灵的嘞!俺这个隔老远的都听过了,那啥老爷,好像是啥田老爷,他的身子骨就没好!”
那妇人一梗,其余人她还能说个三四五六七,这田老爷地病乃清正寺一大败笔,他们田家村都羞于提起的。
“什么田老爷?”王小美好奇道。
“俺也不知道,”王大美耸了耸肩,转而挑衅着妇人,“这嫂子不是知道吗?你让嫂子讲。”
妇人讪讪地看着王小美,在这傻姑娘天真的目光中,开始硬着头皮瞎编。
“那田老爷严格来说,不是在求符之后病逝的,求符之时,那田老爷就病得不能见人了,这也不能怪清正寺嘛……”
停了老半天,王小美这才恍然大悟。她一拍脑袋,咋呼道:“也就是说,那田老爷求不求符都一样?”
那妇人赞许地点点头:“那可不!那田老爷老早就不见客了,可见早早就病的不行了,跟俺们清正寺没半毛钱关系的!而且......”
那妇人撇撇嘴,“那老太爷也是心狠,亲儿子去了才多久啊,就不太爱往清正寺还愿了。反倒是他那个孙子,人长得好,性格还孝顺,逢年过节都要去清正寺给他爹上柱香。”
王大美点头,“是俺说错话了。”
妇人摆摆手,“没事没事,那老神仙不会跟你个小姑娘计较嘚!”
王小妹应和着:“嫂子说的是!”
待那妇人走后,王小美又拦了个人问路。
“你们......要去田家?”那老伯上下打量她们一眼,目光在王小美脏兮兮的草鞋上留了一瞬,“你们是田家什么人?”
王小美一听这话,泪花立马冒出来了。她揉搓着眼睛,呜咽道:“俺们家里快没粮了,俺娘让俺们去田家要粮,说是,说是田老爷十年前欠俺们的!”
那老伯一听十年前,又是田老爷,目光里立马带了几分晦气。他往东南方一指,随即快步离开。
“位置告诉你这妮子了哈,别再烦俺了。”
王小美撇了撇嘴,冲着这老伯翻了个白眼,随即拉着姐姐,继续蹦蹦跳跳地往前走去。
*
田家。
今天是田家一年一度的祭祀日,平日里从不回家过节的大姑奶奶都回来了。
田家发家晚,那祠堂也就立着零星几个碑位,最前头那个碑位的光泽最为亮丽,据说是田家花了大价钱买来大理石,又请了永阳县最好的石匠精细打造而成的。
“爹,孩儿来看您了!”一个刚及冠的蓝袍青年恭敬地跪在蒲团上,白净的脸庞上写满悲戚。
一位年过花甲的老者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走到碑位前,浑浊的眼里满是厚重的情绪。
“儿啊,咱们子实几月前中了进士,现在被派到大理寺去了。咱们老田家啊,也算是混出头了......”
圆形香炉上香火昌盛,田家男女老少都恭恭敬敬地站在碑位前,男在前、女在后。
田子实刚想说些什么,就见祠堂外一阵喧闹声,他下意识地看向祖父,却偶然窥见祖父眼底那噬人的冷意。
田子实被吓出一身冷汗,他再抬眼望去时,只见祖父温和笑着,拄着拐杖向祠堂外走去。
应当是他看错了。
*
“你这小娘子怎么不听劝呢?”一个年逾七十的老伯着急地拦在祠堂门口,气喘道,“我们主家今日要祭拜先人,小娘子这般胡闹,也不怕你家祖坟开叉!”
王小美也不推开老伯,她双手叉腰,冲着祠堂里的人大声嚷嚷着:“俺家长辈以前就来讨要过米粮,你们这群没良心的硬说没欠过俺们东西!俺呸!你们还自诩为读书人,也不怕人戳脊梁骨!”
“小姑娘何出此言?我田家何时欠人粮食了?”田老太爷拄着拐杖,步伐缓慢,但目光尤其尖锐,“做人要凭事实说话。”
王小美冷哼一声,她转过头,看向王大美。
王大美冷着脸,从袖子里摸出一张泛黄的纸,纸上确确实实写着:
田家村田中虎,欠王家村王明亚粳米2石。
落款是十年前。
后头走来的大姑奶奶一见这欠条,脸色瞬时就变了,“是你们?你们还敢来找我们要米?要不是你们当初给中虎的米太少了,中虎也不至于......”
“翠花!”田老太爷猛喝一声,随后唾沫卡着喉口,咳得惊天地泣鬼神。
王小美拉着王大美悄悄地往后退了一步,她有些怕这老头把唾沫星子吐她们身上。
“祖父!”田子实刚一出来,就见自己的祖父几近昏厥。他赶忙上前扶着,低头怒视着王小美。
王小美眉梢一扬,不甘示弱地瞪了回去。
田老太爷靠着孙子,摸着拐杖,慢慢地站稳。
第36章 官府报案下手没个轻重,把人给…………
“多少粮?按双倍的银钱给,咱家不差这点钱。”田老太爷摩挲着拐杖,缓缓说着。
“祖父!”
“父亲!”
田子实和大姑奶奶同时叫喊出声。
田老太爷揉着太阳穴,慢而重地说着:“就这么定了,咱家不差这点钱。”
说罢,田老太爷看向大姑奶奶,语气有些严厉,“以后再遇到这种事儿,你别自作主张了,记得要跟我讲一声,我这把骨头还没老完全呢!”
大姑奶奶在小辈面前落了面子,她恶狠狠地瞪了眼王家姐妹,不情不愿道:“是,父亲。”
王家姐妹得了银钱倒也爽快,赶紧把欠条交还田家,转身揣着银钱、哼着小调儿远去。
田老太爷盯着两人离去的背影,眼睛微眯,他让田子实和大姑奶奶先走,自己走到那老伯面前,沉沉道:“你去庄子里找几个兄弟,跟着她们,看看她们往哪儿走了。”
老伯低头应道:“是。”
王家姐妹走啊走,又叫了辆小推车,两人摇摇晃晃地往王家村走去。
暗中跟着的人,一直跟到两姐妹进屋,在屋子里待了一段时间没出来后,这才回去复命。
待暗中盯梢的人走后,王小美忽然提着水桶出来打水,她目光无意识地往盯梢的人那儿看去。
*
两天后,粮行后院。
徐行老抚着胡须,慢悠悠地喝着热茶。他已是耳顺之年,瞧起来却不过知天命的年岁,精神得很。
白云悠悠晃过,院里的树枝秃了一大半,看起来却不显萧索,反倒多了几分四季变换的趣味。
在这一片静好中,一团揉皱的麻纸穿过条条树枝,正正巧落在徐行老喝茶的石桌上。
徐行老抚须的手一顿,他缓缓地睁开眼睛,直直地盯着麻纸团瞧。
“来人。”徐行老忽然高声喊道。
一个店小二麻溜地跑了过来,躬身问道:“徐老有何吩咐?”
徐行老指了指麻纸团,嘱咐道:“你去把那麻纸团打开。”
店小二依言上前,临近石桌时,他忽然看见徐行老幽深的眼神。他手一顿,莫名闭上了眼,再伸手把纸团打开。
徐行老笑了笑,伸手接过纸团,还没看一眼,只对着店小二道:“好了,你先下去吧。”
店小二这才睁开眼,低头匆匆跑开了。
徐行老盯着店小二离去的背影,眼睛眯了眯,随后才转过身来,低头看这麻纸上的内容。那黄纸面写着标准的馆阁体,上头赫然是:
马家巷后头三里地,乱葬大坑埋冤魂。
“那卫老爷的老母眼见的六十了,至今无大病!据说就是清正寺保佑的!”王伯也接着话。
“还有那宋举人的娘子,本来身子骨弱得很,近几年烧香烧的也好起来了!”张伯越说越兴奋,恨不得亲临现场去帮她们好好瞧瞧。
张伯和王伯说得起劲儿,两位姑娘们也听得起劲儿。
几人聊着聊着,那清正寺没一会儿就到了。两位姑娘下车时,张伯还咂了咂嘴,看样子还能再聊个几百回合。
*
村里的稻田收了一波,此刻仍有三两根碎稻在风里飘摇,等待着爱惜稻苗的老人来收。
王小美沿着乡间窄路小跑着,干净整洁的草鞋上黏了一团团的泥土,她却不甚痛惜,反倒咯咯笑着。
“你啊你,小心阿娘骂你!”王大美看着那双草鞋,满眼痛惜。
“大姐别想这么多,等其余姐姐们求得了香火,让七弟身子骨好起来,阿娘就不会生俺的气了!”王小美又跑又跳。
“还不知那香火管不管用咧!”王大美嘀咕着。
这一嘀咕没说好,一个妇人挎着菜篮子正准备去洗菜,听得这话立马停下来,严肃地纠正王大美的错误。
“你这妹子说话不好,俺们这香火灵滴很!爱求不求的,真的是!”这妇人挎着菜篮子,雄赳赳气昂昂地拦在王大美身前,手指还不时点着王小美,“你还没你阿妹清醒!”
王大美一慌,她梗着脖子,硬生生道:“谁知道你们这香火灵不灵的嘞!俺这个隔老远的都听过了,那啥老爷,好像是啥田老爷,他的身子骨就没好!”
那妇人一梗,其余人她还能说个三四五六七,这田老爷地病乃清正寺一大败笔,他们田家村都羞于提起的。
“什么田老爷?”王小美好奇道。
“俺也不知道,”王大美耸了耸肩,转而挑衅着妇人,“这嫂子不是知道吗?你让嫂子讲。”
妇人讪讪地看着王小美,在这傻姑娘天真的目光中,开始硬着头皮瞎编。
“那田老爷严格来说,不是在求符之后病逝的,求符之时,那田老爷就病得不能见人了,这也不能怪清正寺嘛……”
停了老半天,王小美这才恍然大悟。她一拍脑袋,咋呼道:“也就是说,那田老爷求不求符都一样?”
那妇人赞许地点点头:“那可不!那田老爷老早就不见客了,可见早早就病的不行了,跟俺们清正寺没半毛钱关系的!而且......”
那妇人撇撇嘴,“那老太爷也是心狠,亲儿子去了才多久啊,就不太爱往清正寺还愿了。反倒是他那个孙子,人长得好,性格还孝顺,逢年过节都要去清正寺给他爹上柱香。”
王大美点头,“是俺说错话了。”
妇人摆摆手,“没事没事,那老神仙不会跟你个小姑娘计较嘚!”
王小妹应和着:“嫂子说的是!”
待那妇人走后,王小美又拦了个人问路。
“你们......要去田家?”那老伯上下打量她们一眼,目光在王小美脏兮兮的草鞋上留了一瞬,“你们是田家什么人?”
王小美一听这话,泪花立马冒出来了。她揉搓着眼睛,呜咽道:“俺们家里快没粮了,俺娘让俺们去田家要粮,说是,说是田老爷十年前欠俺们的!”
那老伯一听十年前,又是田老爷,目光里立马带了几分晦气。他往东南方一指,随即快步离开。
“位置告诉你这妮子了哈,别再烦俺了。”
王小美撇了撇嘴,冲着这老伯翻了个白眼,随即拉着姐姐,继续蹦蹦跳跳地往前走去。
*
田家。
今天是田家一年一度的祭祀日,平日里从不回家过节的大姑奶奶都回来了。
田家发家晚,那祠堂也就立着零星几个碑位,最前头那个碑位的光泽最为亮丽,据说是田家花了大价钱买来大理石,又请了永阳县最好的石匠精细打造而成的。
“爹,孩儿来看您了!”一个刚及冠的蓝袍青年恭敬地跪在蒲团上,白净的脸庞上写满悲戚。
一位年过花甲的老者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走到碑位前,浑浊的眼里满是厚重的情绪。
“儿啊,咱们子实几月前中了进士,现在被派到大理寺去了。咱们老田家啊,也算是混出头了......”
圆形香炉上香火昌盛,田家男女老少都恭恭敬敬地站在碑位前,男在前、女在后。
田子实刚想说些什么,就见祠堂外一阵喧闹声,他下意识地看向祖父,却偶然窥见祖父眼底那噬人的冷意。
田子实被吓出一身冷汗,他再抬眼望去时,只见祖父温和笑着,拄着拐杖向祠堂外走去。
应当是他看错了。
*
“你这小娘子怎么不听劝呢?”一个年逾七十的老伯着急地拦在祠堂门口,气喘道,“我们主家今日要祭拜先人,小娘子这般胡闹,也不怕你家祖坟开叉!”
王小美也不推开老伯,她双手叉腰,冲着祠堂里的人大声嚷嚷着:“俺家长辈以前就来讨要过米粮,你们这群没良心的硬说没欠过俺们东西!俺呸!你们还自诩为读书人,也不怕人戳脊梁骨!”
“小姑娘何出此言?我田家何时欠人粮食了?”田老太爷拄着拐杖,步伐缓慢,但目光尤其尖锐,“做人要凭事实说话。”
王小美冷哼一声,她转过头,看向王大美。
王大美冷着脸,从袖子里摸出一张泛黄的纸,纸上确确实实写着:
田家村田中虎,欠王家村王明亚粳米2石。
落款是十年前。
后头走来的大姑奶奶一见这欠条,脸色瞬时就变了,“是你们?你们还敢来找我们要米?要不是你们当初给中虎的米太少了,中虎也不至于......”
“翠花!”田老太爷猛喝一声,随后唾沫卡着喉口,咳得惊天地泣鬼神。
王小美拉着王大美悄悄地往后退了一步,她有些怕这老头把唾沫星子吐她们身上。
“祖父!”田子实刚一出来,就见自己的祖父几近昏厥。他赶忙上前扶着,低头怒视着王小美。
王小美眉梢一扬,不甘示弱地瞪了回去。
田老太爷靠着孙子,摸着拐杖,慢慢地站稳。
第36章 官府报案下手没个轻重,把人给…………
“多少粮?按双倍的银钱给,咱家不差这点钱。”田老太爷摩挲着拐杖,缓缓说着。
“祖父!”
“父亲!”
田子实和大姑奶奶同时叫喊出声。
田老太爷揉着太阳穴,慢而重地说着:“就这么定了,咱家不差这点钱。”
说罢,田老太爷看向大姑奶奶,语气有些严厉,“以后再遇到这种事儿,你别自作主张了,记得要跟我讲一声,我这把骨头还没老完全呢!”
大姑奶奶在小辈面前落了面子,她恶狠狠地瞪了眼王家姐妹,不情不愿道:“是,父亲。”
王家姐妹得了银钱倒也爽快,赶紧把欠条交还田家,转身揣着银钱、哼着小调儿远去。
田老太爷盯着两人离去的背影,眼睛微眯,他让田子实和大姑奶奶先走,自己走到那老伯面前,沉沉道:“你去庄子里找几个兄弟,跟着她们,看看她们往哪儿走了。”
老伯低头应道:“是。”
王家姐妹走啊走,又叫了辆小推车,两人摇摇晃晃地往王家村走去。
暗中跟着的人,一直跟到两姐妹进屋,在屋子里待了一段时间没出来后,这才回去复命。
待暗中盯梢的人走后,王小美忽然提着水桶出来打水,她目光无意识地往盯梢的人那儿看去。
*
两天后,粮行后院。
徐行老抚着胡须,慢悠悠地喝着热茶。他已是耳顺之年,瞧起来却不过知天命的年岁,精神得很。
白云悠悠晃过,院里的树枝秃了一大半,看起来却不显萧索,反倒多了几分四季变换的趣味。
在这一片静好中,一团揉皱的麻纸穿过条条树枝,正正巧落在徐行老喝茶的石桌上。
徐行老抚须的手一顿,他缓缓地睁开眼睛,直直地盯着麻纸团瞧。
“来人。”徐行老忽然高声喊道。
一个店小二麻溜地跑了过来,躬身问道:“徐老有何吩咐?”
徐行老指了指麻纸团,嘱咐道:“你去把那麻纸团打开。”
店小二依言上前,临近石桌时,他忽然看见徐行老幽深的眼神。他手一顿,莫名闭上了眼,再伸手把纸团打开。
徐行老笑了笑,伸手接过纸团,还没看一眼,只对着店小二道:“好了,你先下去吧。”
店小二这才睁开眼,低头匆匆跑开了。
徐行老盯着店小二离去的背影,眼睛眯了眯,随后才转过身来,低头看这麻纸上的内容。那黄纸面写着标准的馆阁体,上头赫然是:
马家巷后头三里地,乱葬大坑埋冤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