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就在不久前,金国那边传来消息,唯一前去勤王的张叔夜张将军在渡过界河后悲愤难抑,仰天大呼,扼吭而死。而赵桓、赵佶二帝在抵达上京后,金人命他们身穿孝服,拜祭阿骨打庙,这被称为献俘仪。然后,又逼着他们给现在的金国皇帝行礼叩拜。做完这一切将他们幽禁起来,几百宗室妇女,或赏赐给金人,或被投入浣衣局,赵桓皇后朱氏不堪受辱,投水而死,可最该死的父子俩却还活得好好的,赵佶甚至还有闲心写诗作画。
  远在大宋的文臣武将知此事,或气愤不已,或暗自垂泪,但终究无能为力,只好埋头装作不知道。
  可有些东西好像是空房间里的大象,它就摆在那里,哪能说没看见就没看见,午夜梦回,在恨金人入骨的同时,谁敢对那两位天子,没有一丝一毫的埋怨。
  毕竟哪怕是再忠贞的臣子,面对他们也说不出“明君”二字。
  所以此时被楚齐几个少年一问,纷纷说不出话来了。
  不光如此,帐内还有许多来运送贩卖后勤物资的商户,其中不乏一些南方来的巨富,他们也十分兴奋。
  往日此等场合哪是这帮人能接触到的!这可是传说中的“从龙之功”啊,哪怕没有什么切实好处,说上几句话被记录下来也算青史留名了,于是七嘴八舌地嚷嚷着自己代表老百姓也愿意让宗姬继位。
  这都什么跟什么!宗泽气了个半死,没好气地让他们闭嘴后转身看向另一位手握兵权的大将韩世忠,希望他能发表点建议。
  然而韩世忠嘿嘿一笑,直接了当道:“我没意见。”
  宗泽被噎住,此时他环望四周,无论文臣还是武将,无论学生还是商贾,哪怕是朝廷的旧势力,这么多人只有一个态度——希望赵淳楣登基。
  颓然地低下头,宗泽不再挣扎了,不光是因为要对抗众人,更重要的是,他自己也知道,这就是眼下最好的解决办法。
  “我说……诸位是不是忘了什么……”
  正当军帐内一片欢
  欣鼓舞,觉得马上就要迎来胜利曙光之时,后方突然传来道声音。
  回身望去,只见赵淳楣坐在椅子上,表情有些无奈。
  此时大家方才反应过来,争来争去,还没问当事人的意见。
  万一她不想当皇帝呢?
  于是纷纷紧张地盯着赵淳楣。
  赵淳楣刚听到闻焕章的话也陷入震惊,之后听着双方的争论,依旧久久无法回神,看着周围一张张写满各种情绪的脸,她不知怎么,脑海中突然浮现一句西方的谚语——骰子已经掷下。
  当年凯撒带着大军来到卢比孔河边,究竟渡不渡河进军罗马,直接指向了历史发展的两个不同轴向。
  而现在赵淳楣也面临着与凯撒一样的境地。
  不当皇帝,大概率能在乱世中保全自己与二龙山,但也仅限于此;而接过皇位,也许执掌天下,达成心中理想,可考虑到眼下的环境,同样可能自顾不暇,最后众叛亲离,跟那位“文佳皇帝”陈硕真一样惨死。
  但无论怎样,下了决断就没有后悔重来的机会。
  那么问题来了。
  赵淳楣,你会怎么选?
  ……
  今年的雨格外大,这才入夏,老天好似漏了一般噼里啪啦下了好几场。
  赵孝颖坐在马车里,掀起车帘看了眼快要下冒烟的外面,回身对着旁边的老妇人道:“过了这座山,差不多就能到了。”
  老妇人面容消瘦,衣着非常朴素,脸上沟沟壑壑的皱纹透露着清苦,她抬眼向外望去,轻声叹了口气:“雨再这样下下去,黄河两岸的百姓怕是又要遭灾了。”
  赵孝颖沉默不语,大宋朝廷尚且自顾不暇,又哪有时间去管理民间。
  就在此时,坐在最右边的某男子笑道:“这您就多虑了,我们宗姬已经吩咐下去了,打从前两个月,在北方容易泛滥的河堤就已经开始加固,久了不说,挺个三五年不成问题。”
  赵孝颖有些不自在地轻咳两声,对着那明眸皓齿的中年男子道:“柴大官人,你与淳楣是什么时候相熟的啊?”
  这么大个汉子,一口一个我们宗姬,像什么样子!前朝余孽,难道打算秽乱宫闱吗?
  想到这里,赵孝颖又是无奈摇头。
  他运气好,之前因为与赵淳楣结交,惹怒了皇帝赵桓,恰好外地有个宗室因为欺男霸女被一家被当地人打死,赵桓便以此为借口将其赶出京城,刚好逃过金人第二次南下。
  进入开封后,宗泽曾想过将其请回来,结果老人家听说皇族的惨状,直接一病不起,没办法只好先让其在原地安顿下来。
  万幸经过细心调养,赵孝颖的身子逐渐转好,之前在京里,他就负责宗正寺这一块,如今将人叫来也算专业对口。
  面对老者的质问,柴进大大方方地表示自己早就在赵淳楣手下办事了,事实上,靠着家族世代的金钱人脉,军队的物资很大一部分都是柴进负责的。
  如今他觉得身上仿佛有了使不完的劲儿,前朝皇室身份确实尴尬,那么前前朝就无所谓了吧!赵淳楣若是当上皇帝,那对于大宋的影响不亚于一次改朝换代。柴进所求的不多,只要以后柴家子孙能融入社会,正常做官与人接触就行。
  赵孝颖被噎了一下,干脆别过头,眼不见心不烦。
  雨渐渐停了,一行人也来到目的地,下马车后接受军队的检查。
  赵孝颖之前在京城里居住,禁军们时不时也搞一些演练,但基本上花活居多,甚至有当众变戏法的,百姓们看个热闹,真实战力如何大家也不怎么清楚。
  但当面对面容严肃,举止干练的职业军人之时,他瞬间明白了双方的不同。
  可是,开封府的禁军也都是真金白银喂养出来的,怎么就会跟对方有这么大差距?而这样一群厉害的人,为何要臣服于赵淳楣一个小娘子?
  怀着复杂的心情,赵孝颖来到中央军帐,才一进去,就见赵淳楣一身普通常服,头发挽了个高髻,正笑着与身边人说些什么。
  见了他们,连忙上前亲热地打招呼。
  赵孝颖看着眼前身居高位,在千军万马前谈笑自若的女人,脑海中依稀浮现出当年双方初次相见,对方满脸惊恐,在开封府衙内瑟瑟发抖的样子。
  不过十年,好似整个世界都颠倒了。
  “您一定就是元祐太后吧,淳楣见过祖母,请恕孙女接驾迟了。”赵淳楣对着一并前来的老妇人深深行了一礼。
  老妇人微微侧身避了一下,语气淡淡道:“老妪不过一寻常百姓,如何担得起宗姬这一拜。”
  说起这位元祐太后孟氏,也是老赵家留下的烂账。
  她本是哲宗皇帝的原配,当年深得太皇太后高滔滔的喜爱,高滔滔反对王安石变法,支持以司马光为首的旧党,她死后哲宗亲政,为了摆脱祖母的影响,大力扶持新党。而孟皇后作为前朝的“政治遗产”,本身性格木讷不得丈夫喜爱,再加上有妃嫔诬陷,很快就被废掉。
  元符三年,哲宗病逝,向太后不顾朝臣反对,支持哲宗的弟弟继位,也就是宋徽宗赵佶。旧党在向太后的支持下重新抬头,孟氏时来运转,遂被复位。不料次年向太后逝去,同样的剧情又来了一遍,新君想要自己的势力扶持新党,孟氏再次被废,并且被勒令在冷宫出家修行,整整二十载。
  前些年她所居住的宫殿失火,之后身无分文又没什么用处的孟氏被赶出了皇宫,没办法只得寄居在大相国寺附近的小民宅,过着简朴的生活。
  金人攻陷汴京,对照着宋朝皇家玉牒将二帝以及全体宗室一一搜罗出来,整个六宫有封号的后妃皆被掳去,而孟氏因为早已被废黜,因此奇迹般地逃过一劫。
  赵孝颖虽也是宗室,但毕竟是旁支,所以毫无疑问地,孟太后成为了整个大宋身份最高的人。
  不过很显然,历经两废两立,筋疲力尽的老太太已经不想再掺和这一切,如果不是孟家子孙不小心说漏了嘴,大家甚至不知道还有这么一个人。
  赵淳楣碰了个软钉子,也没有恼,而是让手下去为两位老人家准备食宿,还贴心的安排了郎中。
  “我们医疗部开展了体检项目,收效还不错,不少上了岁数的都及时查出毛病,这东西就得早发现早治疗,听闻伯祖前阵子身体抱恙,那更应该检查了……”赵淳楣耐心嘱咐,然而赵孝颖却从其口中听出了异样。
  伯祖……
  赵孝颖乃端献魏王的儿子,宋徽宗赵佶的堂兄,若是正常来讲,赵淳楣应该管自己叫叔祖,而现在改了一个字,如此走的就是僖王的路子。
  别忘了赵淳楣还有个早夭的“野爹”,当年朝廷为了拉拢在二龙山落草为寇的赵淳楣,除了封宗姬之外,还将其过继到宋徽宗早夭的二儿子名下。只不过谈妥没多久,金人就打来了,匆匆忙忙地也未上玉蝶。可如今对方却把这层身份搬出来了,那么态度很明显。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