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甚至直接对东京城展开了进攻。
赵桓以及一众大臣已经被打傻了,赶紧关闭城门死守,同时改变主意给全国各地下达勤王命令。
然而此时的地方将领们已经不再听朝廷调令了,不光是因为中央的朝令夕改以及金人的强大,直接原因是种师道的死。
种师道为老赵家效命一辈子,种家更是打仗打得男丁凋零,结果只因为一点小事,七十岁高龄被囚禁不说,最后更是被朝廷活活气死。如此操作,怎能不令人心寒。
所以当看到张叔夜过来,赵桓好像抓住救命稻草,当即封其为
资政殿学士,许他带兵入城。
不过嘛,张叔夜那三万人虽说有一定效用,但在东西两路二十多万大军的面前还是不够看。他本人亲身上阵,在城外更金人奋战四天,最后身手重伤,多亏了手下拼死才捡回一条命。
眼看自己这边人越打越少,金军却越来越亢奋,赵桓彻底绝望了。此时他也顾不得自己的老好人形象,在朝堂上破口大骂,责令底下臣子几天内想出个解决办法!
京城现在除了张叔夜,基本没有打过仗的,于是掌管兵部的兵部尚书张博就成了最高话事人。
面对天子的无理要求,张博也急得满头包,他总不能凭空变出兵来吧!?无奈之下,原本就是进士出身的张博只能去书里找答案,看能不能从中悟出什么。
可他本人其实并不怎么知兵,能坐上这个位置只是因为原来的兵部尚书是个主战派,受李纲等人的牵连被贬,临时从其他位置调了个人顶上。张博看兵书看得头昏脑胀,最后索性丢到一边,寻了本诗集换换心情。
但现在开封被围,就算再怎么醉心风月也总要面对现实,张博心烦意乱,不由在脑海中求助神明,请他们给自己一点提示,这种情况到底该怎么办?
此时一阵风吹过,桌案上的诗集被吹得书页翻飞,张博下意识伸手去按,随意看了一眼,然后就愣住了。
只见自己手指处,刚好按在丘浚《感事诗》中的一句“郭京、杨适、刘无忌,尽在东南卧白云。”
这是一首跟道教有关的诗,在先帝宋徽宗的影响下,京中大点的官吏几乎都信奉道教,张博也是如此。
莫名按在这里,难道是上天给自己的提示?提示胜利的关键在郭京、杨适、刘无忌这三个人身上?
张博陷入沉思,半天,摇了摇头,感叹自己是昏了头,竟然信这些东西。
刚要命人将书房打扫一下,却听府内管事来报,说有个人看到了外面张贴的告示,特来应聘门客。
由于实在没办法,张博效仿孟尝君,看能不能另辟蹊径找到解决方案,可惜一连几天来的都是些江湖骗子,如今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了,只象征性地问了句:“来者多大,可会武艺?”
管事恭敬道:“回老爷,看着应该过了而立,会不会武功不晓得,只知此人名叫郭京,是个道士。”
话音刚落,张博猛然抬头,整张脸瞬间涨红起来,半天,等心情平复了些,方才颤抖着让人将其请过来。
郭京一身道袍,美髯玉面,颇有些仙风道骨的意思,听见张博的请求,二话不说点头答应。
张博乐坏了,连忙在京中寻找其他两位。杨适、刘无忌在这个时代都不是什么罕见的名字,作为号称百万人口的开封,找到同名的人简直轻而易举。
张博迫不及待地带着三人进宫面圣。
对此,赵桓有些半信半疑,还特意宴请了三人。杨适和刘无忌都是普通平民百姓,面对皇帝大气都不敢出,战战兢兢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唯有郭京,不光淡定自若,甚至直言自己是天师传人,能施六甲法,只要招募来七千七百七十七人,就能“生擒金二帅,而扫荡无馀”。
赵桓今年不过二十多岁,从小长于深宫,大宋这帮臣子,即使是窝囊没什么能力,但好歹也是些读书人,表面上还是讲究仁义礼智信的,哪里见过此等江湖老油子,当即被唬得一愣一愣。不由开口道:“道长如此神威,不知之前于何处云游,要是早些知道您的大名,也不至于落得此等窘境!”
“贫道四海为家,几年前在青州为当地求过几场雨,那里的慕容知府一片赤诚,再三乞求我留了些日子,算到国有危难,方才来京城。”郭京咽了口美酒,信口胡诌道。
听到此处,赵桓顿了下,与旁边张博对视一眼,试探性问道:“哦?既然在青州,那道长可曾与二龙山的宗姬打过交道?”
郭京心中咯噔一声,勉强道:“自、自然。”
何止是有,当年他在青州行骗骗得好好的,结果让赵淳楣当场拆穿,关在大牢里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逃出来,现在听到对方的大名都直哆嗦。
勉强镇定下来,郭京继续道:“那赵淳楣身为女子,不相夫教子也就罢了,还牝鸡司晨,国之将亡,必有妖孽,天降此妖,就是对我大宋的预警啊!”
此话可是说到赵桓心坎上了,他向来不喜赵淳楣,要不是金人打过来了,登基后第一个就要拿其开刀,听闻此言更是对郭京心悦诚服。不光封其为武冀大夫,还赐给金帛数万,命他抓紧招募神兵。
郭京领命,之后煞有介事地在开封天清观竖起大旗,招募六甲神兵。
所谓的“六甲神兵”,就是年命合六甲,不管高矮胖瘦,不管从事何种职业,只要符合条件,通通收编入伍。开封人口百万,虽然经过上次围困,不少百姓已经出逃,但剩下的依旧很多。没多大功夫,就招够了七千七百七十七人。
郭京在皇帝百官面前谈笑自若,声称择日出师,只须三日可致太平,败退金兵直抵阴山而止。
与此同时,因着郭京的扬名,京城也涌现出各种各样的神兵,有六丁力士、北斗神兵、还有什么天关地煞大将……大家跟风,有样学样都向朝廷索要官职。只要言之有物,赵桓全都给了。
他没办法,金人的攻势越来越急了。
内城的禁军基本死得死,逃的逃,张叔夜的兵马也阵亡了大半,整整半个月,金人动用了火梯、云梯、鹅车、洞子……在越来越强大的攻势下,光是守已经要守不住了。
于是他命令郭京立刻出城迎战,施展他的“六甲神兵”。
郭京最开始借口推脱了几次,最后见再也推不开了,只好硬起头皮发七千七百七十七个六甲神兵出宣化门迎敌。
为了表达对神兵的重视,一向怕死的赵桓破天荒的亲自登上城墙督战,与之一起的还有身上绑满绷带的张叔夜。
身为一个武人,张叔夜自然是不信什么神兵的,看到底下形形色色,全无半点军人样子的六甲兵,更是浑身难受。憋了半天,与身边的赵桓道:“官家,咱们这般冒然开城门,万一金人逮到机会,从这边进宫,不是直接放人进来了!?”
“不会的,有神兵在,有郭天师在。”赵桓头也不回,双拳紧握,眼中满是血丝,“不会的,绝对不会的……”
张叔夜见其这副样子,心中长叹一声,不再言语。
终于,决战的时间到了。
郭京驱赶着这些神兵,缓缓走出城。
然而,才刚迈出脚,就被金兵二百余骑追赶得皆没河中,蹂践殆尽。
七千多个普通人,里面基本都是平民百姓,何
曾有跟金人战斗的能力?
城墙上的众人只能听到这些人的哀嚎,而郭京本人却早有准备,骑着马一溜烟就跑得无影无踪了。
不过一刻钟,金兵就料理完了全部的“神兵神将”,分四翼鼓噪而进,城门因为来不及关闭,就这样被破了……
赵桓脸色惨白,颤颤巍巍说不出一句话来。
张叔夜闭上眼睛,片刻后,强忍着身上的疼痛命人准备好铠甲,收拢了剩下的兵马,安顿好皇帝,出去与人做最后的决战。
东京城陷落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二龙山,对于这种能震骇史册的“靖康奇祸”,所有人都觉得十分费解。
其中如林冲杨志这种传统武将,更是对朝廷听信郭京这样的神棍破口大骂。而赵淳楣盯着战报,却十分平静,面对身边人的愤愤不平,赵淳楣摇了摇头。事实上,宋廷上下都不是傻子,打仗跳大神这种操作,只是无奈之举,但凡有真正的军队,谁会去指望跳大神。
这种离谱的操作并不是弱智,只是心态被打崩了之后的癫狂之举。而面对如此癫狂的朝廷,二龙山又该如何做呢?
第70章
京城,正月的风跟刀子一样,夹杂着雪雨,刮在人身上带来刺骨的寒冷。
当然了,再冷也没有人心冷。
赵桓裹着薄薄的一层被子,缩在土炕里,脑中不断回忆着这几天发生的一切。他不知道,明明就在不久前,自己还是大宋天子,刚刚铲除了父亲的残余势力,乾纲独断,怎么转眼就到了今天这样的地步。
时间回到两个月前,坚守了许久的外城破后,张叔夜收拢残存的兵马,掩护皇帝与几位大臣高官撤退,自己强撑着病体作战,终究还是不支。
赵桓以及一众大臣已经被打傻了,赶紧关闭城门死守,同时改变主意给全国各地下达勤王命令。
然而此时的地方将领们已经不再听朝廷调令了,不光是因为中央的朝令夕改以及金人的强大,直接原因是种师道的死。
种师道为老赵家效命一辈子,种家更是打仗打得男丁凋零,结果只因为一点小事,七十岁高龄被囚禁不说,最后更是被朝廷活活气死。如此操作,怎能不令人心寒。
所以当看到张叔夜过来,赵桓好像抓住救命稻草,当即封其为
资政殿学士,许他带兵入城。
不过嘛,张叔夜那三万人虽说有一定效用,但在东西两路二十多万大军的面前还是不够看。他本人亲身上阵,在城外更金人奋战四天,最后身手重伤,多亏了手下拼死才捡回一条命。
眼看自己这边人越打越少,金军却越来越亢奋,赵桓彻底绝望了。此时他也顾不得自己的老好人形象,在朝堂上破口大骂,责令底下臣子几天内想出个解决办法!
京城现在除了张叔夜,基本没有打过仗的,于是掌管兵部的兵部尚书张博就成了最高话事人。
面对天子的无理要求,张博也急得满头包,他总不能凭空变出兵来吧!?无奈之下,原本就是进士出身的张博只能去书里找答案,看能不能从中悟出什么。
可他本人其实并不怎么知兵,能坐上这个位置只是因为原来的兵部尚书是个主战派,受李纲等人的牵连被贬,临时从其他位置调了个人顶上。张博看兵书看得头昏脑胀,最后索性丢到一边,寻了本诗集换换心情。
但现在开封被围,就算再怎么醉心风月也总要面对现实,张博心烦意乱,不由在脑海中求助神明,请他们给自己一点提示,这种情况到底该怎么办?
此时一阵风吹过,桌案上的诗集被吹得书页翻飞,张博下意识伸手去按,随意看了一眼,然后就愣住了。
只见自己手指处,刚好按在丘浚《感事诗》中的一句“郭京、杨适、刘无忌,尽在东南卧白云。”
这是一首跟道教有关的诗,在先帝宋徽宗的影响下,京中大点的官吏几乎都信奉道教,张博也是如此。
莫名按在这里,难道是上天给自己的提示?提示胜利的关键在郭京、杨适、刘无忌这三个人身上?
张博陷入沉思,半天,摇了摇头,感叹自己是昏了头,竟然信这些东西。
刚要命人将书房打扫一下,却听府内管事来报,说有个人看到了外面张贴的告示,特来应聘门客。
由于实在没办法,张博效仿孟尝君,看能不能另辟蹊径找到解决方案,可惜一连几天来的都是些江湖骗子,如今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了,只象征性地问了句:“来者多大,可会武艺?”
管事恭敬道:“回老爷,看着应该过了而立,会不会武功不晓得,只知此人名叫郭京,是个道士。”
话音刚落,张博猛然抬头,整张脸瞬间涨红起来,半天,等心情平复了些,方才颤抖着让人将其请过来。
郭京一身道袍,美髯玉面,颇有些仙风道骨的意思,听见张博的请求,二话不说点头答应。
张博乐坏了,连忙在京中寻找其他两位。杨适、刘无忌在这个时代都不是什么罕见的名字,作为号称百万人口的开封,找到同名的人简直轻而易举。
张博迫不及待地带着三人进宫面圣。
对此,赵桓有些半信半疑,还特意宴请了三人。杨适和刘无忌都是普通平民百姓,面对皇帝大气都不敢出,战战兢兢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唯有郭京,不光淡定自若,甚至直言自己是天师传人,能施六甲法,只要招募来七千七百七十七人,就能“生擒金二帅,而扫荡无馀”。
赵桓今年不过二十多岁,从小长于深宫,大宋这帮臣子,即使是窝囊没什么能力,但好歹也是些读书人,表面上还是讲究仁义礼智信的,哪里见过此等江湖老油子,当即被唬得一愣一愣。不由开口道:“道长如此神威,不知之前于何处云游,要是早些知道您的大名,也不至于落得此等窘境!”
“贫道四海为家,几年前在青州为当地求过几场雨,那里的慕容知府一片赤诚,再三乞求我留了些日子,算到国有危难,方才来京城。”郭京咽了口美酒,信口胡诌道。
听到此处,赵桓顿了下,与旁边张博对视一眼,试探性问道:“哦?既然在青州,那道长可曾与二龙山的宗姬打过交道?”
郭京心中咯噔一声,勉强道:“自、自然。”
何止是有,当年他在青州行骗骗得好好的,结果让赵淳楣当场拆穿,关在大牢里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逃出来,现在听到对方的大名都直哆嗦。
勉强镇定下来,郭京继续道:“那赵淳楣身为女子,不相夫教子也就罢了,还牝鸡司晨,国之将亡,必有妖孽,天降此妖,就是对我大宋的预警啊!”
此话可是说到赵桓心坎上了,他向来不喜赵淳楣,要不是金人打过来了,登基后第一个就要拿其开刀,听闻此言更是对郭京心悦诚服。不光封其为武冀大夫,还赐给金帛数万,命他抓紧招募神兵。
郭京领命,之后煞有介事地在开封天清观竖起大旗,招募六甲神兵。
所谓的“六甲神兵”,就是年命合六甲,不管高矮胖瘦,不管从事何种职业,只要符合条件,通通收编入伍。开封人口百万,虽然经过上次围困,不少百姓已经出逃,但剩下的依旧很多。没多大功夫,就招够了七千七百七十七人。
郭京在皇帝百官面前谈笑自若,声称择日出师,只须三日可致太平,败退金兵直抵阴山而止。
与此同时,因着郭京的扬名,京城也涌现出各种各样的神兵,有六丁力士、北斗神兵、还有什么天关地煞大将……大家跟风,有样学样都向朝廷索要官职。只要言之有物,赵桓全都给了。
他没办法,金人的攻势越来越急了。
内城的禁军基本死得死,逃的逃,张叔夜的兵马也阵亡了大半,整整半个月,金人动用了火梯、云梯、鹅车、洞子……在越来越强大的攻势下,光是守已经要守不住了。
于是他命令郭京立刻出城迎战,施展他的“六甲神兵”。
郭京最开始借口推脱了几次,最后见再也推不开了,只好硬起头皮发七千七百七十七个六甲神兵出宣化门迎敌。
为了表达对神兵的重视,一向怕死的赵桓破天荒的亲自登上城墙督战,与之一起的还有身上绑满绷带的张叔夜。
身为一个武人,张叔夜自然是不信什么神兵的,看到底下形形色色,全无半点军人样子的六甲兵,更是浑身难受。憋了半天,与身边的赵桓道:“官家,咱们这般冒然开城门,万一金人逮到机会,从这边进宫,不是直接放人进来了!?”
“不会的,有神兵在,有郭天师在。”赵桓头也不回,双拳紧握,眼中满是血丝,“不会的,绝对不会的……”
张叔夜见其这副样子,心中长叹一声,不再言语。
终于,决战的时间到了。
郭京驱赶着这些神兵,缓缓走出城。
然而,才刚迈出脚,就被金兵二百余骑追赶得皆没河中,蹂践殆尽。
七千多个普通人,里面基本都是平民百姓,何
曾有跟金人战斗的能力?
城墙上的众人只能听到这些人的哀嚎,而郭京本人却早有准备,骑着马一溜烟就跑得无影无踪了。
不过一刻钟,金兵就料理完了全部的“神兵神将”,分四翼鼓噪而进,城门因为来不及关闭,就这样被破了……
赵桓脸色惨白,颤颤巍巍说不出一句话来。
张叔夜闭上眼睛,片刻后,强忍着身上的疼痛命人准备好铠甲,收拢了剩下的兵马,安顿好皇帝,出去与人做最后的决战。
东京城陷落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二龙山,对于这种能震骇史册的“靖康奇祸”,所有人都觉得十分费解。
其中如林冲杨志这种传统武将,更是对朝廷听信郭京这样的神棍破口大骂。而赵淳楣盯着战报,却十分平静,面对身边人的愤愤不平,赵淳楣摇了摇头。事实上,宋廷上下都不是傻子,打仗跳大神这种操作,只是无奈之举,但凡有真正的军队,谁会去指望跳大神。
这种离谱的操作并不是弱智,只是心态被打崩了之后的癫狂之举。而面对如此癫狂的朝廷,二龙山又该如何做呢?
第70章
京城,正月的风跟刀子一样,夹杂着雪雨,刮在人身上带来刺骨的寒冷。
当然了,再冷也没有人心冷。
赵桓裹着薄薄的一层被子,缩在土炕里,脑中不断回忆着这几天发生的一切。他不知道,明明就在不久前,自己还是大宋天子,刚刚铲除了父亲的残余势力,乾纲独断,怎么转眼就到了今天这样的地步。
时间回到两个月前,坚守了许久的外城破后,张叔夜收拢残存的兵马,掩护皇帝与几位大臣高官撤退,自己强撑着病体作战,终究还是不支。